自行车刹车辅助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029250.3

文献号 : CN1078138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巫东和

申请人 : 巫东和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包含有:一本体、一牵引装置、二控制导线、一后轮刹车线与一前轮刹车线,且该牵引装置具有相枢组的一活动块与一旋动片。本发明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按压刹车把手,上拉控制线缆的过程无活动块卡死之虞,让该结构能够被据以实施,操作上亦更顺畅。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一牵引装置、二控制导线、一后轮刹车线与一前轮刹车线,且该牵引装置具有相互枢组的一活动块与一旋动片,其中:所述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设有一向所述本体内部凹陷的容室,当所述牵引装置放入该容室内安装,并完成所述控制导线、后轮刹车线与前轮刹车线的接设时,再利用一盖板与所述第一表面结合,使所述容室能够封闭,所述容室前后在该本体与盖板的相对面中央各凹设有一条状的轨槽,所述本体上方设有左、右相邻且贯入所述容室中的二第一通过孔,所述本体下方中央设有前、后相邻且贯入容室中的一第二通过孔与一第三通过孔,所述本体的第二通过孔与第三通过孔上均结合有一调整螺母,且所述本体与盖板的轨槽末端均贯穿有一穿线孔;

所述活动块具有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中央设有一伸出所述前端部与后端部的中心轴杆,当所述活动块放入所述本体的容室内时,利用所述中心轴杆穿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盖板的轨槽中,使所述活动块能在所述容室中获得套组,通过该中心轴杆与该轨槽的相互限止,还使所述活动块能在所述容室中进行有限度的上、下滑移,所述活动块顶缘中央偏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一卡孔,底缘中央设有一第二卡孔,该第二卡孔两侧向外在所述活动块下方各形成有一闪避缺角;

所述旋动片表面中央贯穿有一往上延伸的枢孔,底缘设有一第三卡孔,该旋动片利用枢孔提供所述中心轴杆穿置,使所述旋动片能在所述本体的容室中与所述的活动块完成枢组,枢组后还使所述的旋动片能贴靠在所述活动块的前端部上,以与所述盖板相邻;

所述二控制导线内部均穿置有一控制线缆,二该控制线缆的一端分别接设二刹车把手,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的二第一通过孔穿入所述容室内后,再分别与所述活动块的二第一卡孔完成固接;

所述后轮刹车线内部穿置有一后轮刹车线缆,该后轮刹车线缆一端接设后轮刹车器,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的第二通过孔穿入所述容室内后,再与所述活动块的第二卡孔固接;

所述前轮刹车线内部穿置有一前轮刹车线缆,该前轮刹车线缆一端接设前轮刹车器,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的第三通过孔穿入所述容室内后,再与所述旋动片的第三卡孔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通过孔利用所述本体与所述盖板的对合构成。

说明书 :

自行车刹车辅助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尤指一种能产生出先刹后轮再接着刹前轮的效果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刹车座结构,多如图10、图11、图12,或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374432号所揭示,其包含有:一外壳50,外壳50上端具有二刹车入线孔501、502,并可组设承接套51、52,其两侧设有平行滑动面503、504,内部可供组装滑动架60,其下端具有前后刹车出线孔505、506供组设调整螺栓53、54,所述滑动架60两端设有互相平行的平面601、602,套设于外壳50的滑动面503、504,滑动架60设有二螺丝孔603、604可供钢线固定螺丝61、62、钢线固定螺帽63、64组合,滑动架60中间两边各设一阻挡面605、606供阻挡活动杠杆70,下方设有一固定孔607供固定栓65与活动杠杆70连接,所述活动杠杆70中间设有一杠杆回转中心孔
701供固定栓65与滑动架60连接,二边设有前后刹车线容置槽702、703,以上组合成一体。
[0003] 借由上述现有结构,该外壳50上方设有左右刹车入线孔501、502,并组装承接套51、52,可承接左右刹车外线80、81,左右刹车外线80、81内部穿设有左右刹车钢线801、811,左右刹车钢线801、811再穿过钢线固定螺丝61、62中的钢线孔611、621,用钢线固定螺帽
6364锁紧,即固定好左右刹车钢线801、811,其左右刹车钢线801、811的线头则连接左右刹车把手,外壳50下方设有出线孔505、506,供组装调整螺栓53、54,再用螺丝帽55、56加以固定,再将前刹车夹器外线82、后刹车夹器外线83装入调整螺栓53、54下方,再把前后刹车钢线821、831穿过,把前后刹车钢线821、831的线头装入活动杠杆70中的容置槽702、703,把前后刹车钢线821、831的线尾装设于前后刹车夹器,即完成组装。
[0004] 使用按压右刹车把手时,会拉动右刹车钢线811,右刹车钢线811穿过钢线固定螺丝61,固定在滑动架60上,滑动架60跟着向上移动,带动固定栓65、再带动活动杠杆70,再同时带动后刹车钢线831和前刹车钢线821,而传至前后刹车夹器,形成同步刹车效果,活动杠杆70前刹车容置槽702比杠杆回转中心孔701力臂长,所以输出力量较小,后刹车容置槽703比杠杆回转中心孔701力臂短,所以力量输出较大,可形成全力紧急刹车时,后刹车先死锁,前刹车再接着死锁,可延迟前刹车死锁的功效,降低向前扑倒的机会,因拉左刹车时其效果和刹右刹车是一样的所以可避免刹错边,而造成向前扑倒翻车的危险。
[0005] 然而,如上所述的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其左刹车钢线801与右刹车钢线811并非对正滑动架60的中央位置进行上拉,让滑动架60会在左刹车钢线801或右刹车钢线811的上拉过程产生倾斜,利用滑动架60的平面601、602紧贴外壳50的滑动面503、504,反而会在该倾斜现象发生时造成滑动架60过度磨擦外壳50内壁,让该双刹车结构无法顺畅的作动,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滑动架60整个卡死,而危及骑乘时的安全。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滑动架无法在外壳内顺畅的作动,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包含有:一本体、一牵引装置、二控制导线、一后轮刹车线与一前轮刹车线,且该牵引装置具有相互枢组的一活动块与一旋动片,其中:
[0008] 所述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上设有一向所述本体内部凹陷的容室,当所述牵引装置放入该容室内安装,并完成所述控制导线、后轮刹车线与前轮刹车线的接设时,再利用一盖板与所述第一表面结合,使所述容室能够封闭,所述容室前后在该本体与盖板的相对面中央各凹设有一条状的轨槽,所述本体上方设有左、右相邻且贯入所述容室中的二第一通过孔,所述本体下方中央设有前、后相邻且贯入容室中的一第二通过孔与一第三通过孔;
[0009] 所述活动块具有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中央设有一伸出所述前端部与后端部的中心轴杆,当所述活动块放入所述本体的容室内时,利用所述中心轴杆穿置在所述本体与所述盖板的轨槽中,使所述活动块能在所述容室中获得套组,通过该中心轴杆与该轨槽的相互限止,还使所述活动块能在所述容室中进行有限度的上、下滑移,所述活动块顶缘中央偏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一卡孔,底缘中央设有一第二卡孔,该第二卡孔两侧向外在所述活动块下方各形成有一闪避缺角;
[0010] 所述旋动片表面中央贯穿有一往上延伸的枢孔,底缘设有一第三卡孔,该旋动片利用枢孔提供所述中心轴杆穿置,使所述旋动片能在所述本体的容室中与所述的活动块完成枢组,枢组后还使所述的旋动片能贴靠在所述活动块的前端部上,以与所述盖板相邻;
[0011] 所述二控制导线内部均穿置有一控制线缆,二该控制线缆的一端分别接设二刹车把手,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的二第一通过孔穿入所述容室内后,再分别与所述活动块的二第一卡孔完成固接;
[0012] 所述后轮刹车线内部穿置有一后轮刹车线缆,该后轮刹车线缆一端接设后轮刹车器,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的第二通过孔穿入所述容室内后,再与所述活动块的第二卡孔固接;
[0013] 所述前轮刹车线内部穿置有一前轮刹车线缆,该前轮刹车线缆一端接设前轮刹车器,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的第三通过孔穿入所述容室内后,再与所述旋动片的第三卡孔固接。
[0014] 其中,所述本体的第二通过孔与第三通过孔上均结合有一调整螺母。
[0015] 其中,所述本体与盖板的轨槽末端均贯穿有一穿线孔。
[0016] 其中,所述第一通过孔利用所述本体与所述盖板的对合构成。
[0017] 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8] (一)本发明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按压刹车把手,上拉控制线缆的过程无活动块卡死之虞,让该结构能够被据以实施,操作上亦更顺畅。
[0019]  (二)本发明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利用本体与牵引装置的配合,可达到结构简单、组装迅速、使用成本低等具体优势。
[0020]  (三)本发明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刹车时,能产生出先刹后轮再接着刹前轮的效果,避免前轮刹车先于后轮刹车,造成自行车及骑乘者因失去平衡而前翻或往两侧做倾倒,骑乘上相对安全。
[0021]  (四)本发明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刹车时,先按压左侧、右侧,或二刹车把手同时按压,均能达到先刹后轮再紧接着刹前轮的同步效果,该相对不需耗费心思牢记与分辨二刹车把手的按压顺序,以达使用的绝佳便利性,并能有效缩短刹车时的按压时程。
[0022] (五)本发明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旋动片可在活动块翘动并上移时主动导正,避免前轮刹车线缆往一侧边被硬扯,而容易导致构件损坏。

附图说明

[0023] 图1: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0024] 图2: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0025] 图3:本发明活动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6] 图4:本发明的组合剖面图。
[0027] 图5: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组合剖面图。
[0028] 图6:本发明安装在自行车上的使用状态图。
[0029] 图7:本发明按压右侧刹车把手后的动作示意图。
[0030] 图8:本发明按压左侧刹车把手后的动作示意图。
[0031] 图9:本发明二刹车把手同时按压的动作示意图。
[0032] 图10:现有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33] 图11:现有结构的组合剖面图。
[0034] 图12:现有结构刹车时的作动图。
[0035] 图中:
[0036] 本发明部分:
[0037] 本体------10;      第一表面----101;
[0038] 第二表面----102;     容室------103;
[0039] 轨槽------104 ;    第一通过孔---105;
[0040] 第二通过孔---106 ;    第三通过孔---107;
[0041] 穿线孔-----108;     盖板------11;
[0042] 轨槽------111;     穿线孔-----112;
[0043] 调整螺母-----12;
[0044] 牵引装置----20;      活动块-----21;
[0045] 前端部-----211;     后端部-----212;
[0046] 中心轴杆----213;     第一卡孔----214;
[0047] 第二卡孔----215;     闪避缺角----216;
[0048] 旋动片-----22;      长枢孔-----221;
[0049] 第三卡孔----222;
[0050] 控制导线----30 ;     控制线缆----31;
[0051] 后轮刹车线---40 ;     后轮刹车线缆--41;
[0052] 前轮刹车线---400;     前轮刹车线缆--401。
[0053] 现有技术部分:
[0054] 外壳------50;      入线孔-----501;
[0055] 入线孔-----502 ;    滑动面-----503;
[0056] 滑动面-----504 ;    出线孔-----505;
[0057] 出线孔-----506 ;    承接套-----51;
[0058] 承接套-----52 ;     调整螺栓----53;
[0059] 调整螺栓----54;      螺丝帽-----55;
[0060] 螺丝帽-----56;
[0061] 滑动架-----60;      平面------601;
[0062] 平面------602;     螺丝孔-----603;
[0063] 螺丝孔-----604 ;    阻挡面-----605;
[0064] 阻挡面-----606;     固定孔-----607;
[0065] 钢线固定螺丝--61;      钢线孔-----611;
[0066] 钢线固定螺丝--62;      钢线孔-----621;
[0067] 钢线固定螺帽--63;      钢线固定螺帽--64;
[0068] 固定栓-----65;
[0069] 活动杠杆----70 ;     杠杆回转中心孔-701;
[0070] 容置槽-----702;     容置槽-----703;
[0071] 左刹车外线---80;      左刹车钢线---801;
[0072] 右刹车外线---81;      右刹车钢线---811;
[0073] 前刹车夹器外线-82;      前刹车钢线---821;
[0074] 后刹车夹器外线-83;      后刹车钢线---831。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76] 通常根据本发明,先请由图1至图6所示,其包含有:一本体10、一牵引装置20、二控制导线30、一后轮刹车线40与一前轮刹车线400,且该牵引装置20具有相枢组的一活动块21与一旋动片22,其中,本体10具有一第一表面101与一第二表面102,该第一表面101上设有一往所述本体10内部凹陷的容室103,当所述牵引装置20放入该容室103内安装,并完成所述控制导线30、后轮刹车线40与前轮刹车线400的接设时,再利用一盖板11与所述第一表面101的结合,让所述容室103能获得封闭,所述容室103前后在该本体10与盖板11的相对面中央各凹设有一长条状的轨槽104、111,所述本体10上方设有左、右相邻且贯入所述容室103中的二第一通过孔105,下方中央则设有前、后相邻且贯入容室103中的一第二通过孔106与一第三通过孔107,活动块21具有一前端部211与一后端部212,中央设有一伸出所述前端部
211与后端部212的中心轴杆213,当所述活动块21放入所述本体10的容室103内时,便利用所述的中心轴杆213穿置在所述本体10与所述盖板11的轨槽104、111中,让所述活动块21能在所述容室103中获得套组,通过该中心轴杆213与该轨槽104、111的相互限止,还使所述活动块21能在所述容室103中做有限度的上、下滑移,所述活动块21顶缘中央偏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一卡孔214,底缘中央设有一第二卡孔215,该第二卡孔215两侧向外在所述活动块21下方则各形成有一闪避缺角216,旋动片22表面中央贯穿有一往上延伸的长枢孔221,底缘设有一第三卡孔222,该旋动片22利用长枢孔221提供所述中心轴杆213穿置,让所述旋动片22能在所述本体10的容室103中与所述的活动块21完成枢组,枢组后还使所述的旋动片22能贴靠在所述活动块21的前端部211上,与所述盖板11保持相邻,控制导线30内部穿置有一控制线缆31,该二控制线缆31的一端分别接设二刹车把手,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10的二第一通过孔105穿入所述容室103内后,再分别与所述活动块21的二第一卡孔214完成固接,后轮刹车线40内部穿置有一后轮刹车线缆41,该后轮刹车线缆41一端是接设后轮刹车器,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10的第二通过孔106穿入所述容室103内后,再与所述活动块21的第二卡孔
215完成固接,前轮刹车线400内部穿置有一前轮刹车线缆401,该前轮刹车线缆401一端接设前轮刹车器,另一端则从所述本体10的第三通过孔107穿入所述容室103内后,再与所述旋动片22的第三卡孔222完成固接。
[0077]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中,所述的本体10、盖板11、牵引装置20、控制导线30、后轮刹车线40与前轮刹车线400可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新车出厂前便直接选配安装。
[0078]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中,所述的本体10、盖板11、牵引装置20与控制导线30可在旧有的自行车上进行加装,该在加装时将原本连接在刹车把手与后轮刹车器间的后轮刹车线40改安装在活动块21与后轮刹车器间,原本连接在刹车把手与前轮刹车器间的前轮刹车线400则改安装在旋动片22与前轮刹车器间,并完成二控制导线30的接设即可。
[0079]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中,所述本体10的第二通过孔106与第三通过孔107上结合有调整螺母12,让所述后轮刹车线缆41与前轮刹车线缆401能进行拉紧程度的微调。
[0080]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中,所述本体10与盖板11的轨槽111末端均贯穿有一穿线孔108、112。
[0081]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中,所述第一通过孔105利用所述本体10与所述盖板11的对合构成。
[0082] 其实际使用,并按压右侧刹车把手时,会经由同侧的控制线缆31上拉活动块21的右侧翘起请同时由图7所示,通过该翘起的角度差与长枢孔221的延迟效果,让后轮刹车线缆41能率先被拉动后,再通过刹车把手的持续按压,经活动块21带动旋动片22一起上移,让前轮刹车线缆401能接着被拉动,以该拉动的时间差,便能达到先刹后轮再紧接着刹前轮的同步效果,该相对能避免前轮刹车先于后轮刹车,造成自行车及骑乘者因失去平衡而前翻或往两侧倾倒,借由旋动片22与活动块21相枢组的关系,还使旋动片22在上拉过程能自行导正,反之,当按压左侧刹车把手时,则会经由同侧的控制线缆31上拉活动块21的左侧翘起请同时由图8所示,让该刹车辅助器同样能达到先刹后轮再紧接着刹前轮的同步效果,及通过闪避缺角216的形成,能避免活动块21的右侧或左侧翘起时与本体10产生不当的磨擦,或完全卡死,使该自行车刹车辅助器能被顺畅的操作,另利用长枢孔221的延迟,也能在二刹车把手同时按压时请同时由图9所示,达到先刹后轮再紧接着刹前轮的同步效果。
[0083] 借由上述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具有下列的优点:一、其按压刹车把手,上拉控制线缆31的过程无活动块21卡死之虞,让该结构能够被据以实施,操作上亦更顺畅;二、其利用本体10与牵引装置20的配合,可达到结构简单、组装迅速、使用成本低等具体优势;三、其刹车时,能产生出先刹后轮再接着刹前轮的效果,避免前轮刹车先于后轮刹车,造成自行车及骑乘者因失去平衡而前翻或往两侧做倾倒,骑乘上相对安全;四、其刹车时,先按压左侧、右侧,或二刹车把手同时按压,均能达到先刹后轮再紧接着刹前轮的同步效果,该相对不需耗费心思牢记与分辨二刹车把手的按压顺序,以达使用的绝佳便利性,并能有效缩短刹车时的按压时程;五、其旋动片22可在活动块21翘动并上移时主动导正,避免前轮刹车线缆401往一侧边被硬扯,而容易导致构件损坏。
[008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