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管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012564.7

文献号 : CN1078431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胜利

申请人 : 昆山德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管,包括管体、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蒸发段的腔体中部贯穿设置有回水管,回水管的外围周向均布有多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外围与管体内壁之间填充有金属颗粒烧结单元;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包括吸附主体,以及延伸外延于吸附主体两侧的多个吸附支流,吸附支流与吸附主体贯通设置,相邻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吸附主体的一端均延伸于回水管的腔体内。以此结构设计,能够使得蒸发段内的金属颗粒烧结单元吸热后,高效的将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内的液体工质进行气液转换,之后再通过冷凝段冷凝后回流至回流管,之后再被吸入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内,以此循环,有效提升散热管的散热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沿所述管体的腔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的腔体中部贯穿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外围周向均布有多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外围与所述管体内壁之间填充有金属颗粒烧结单元;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包括吸附主体,以及延伸外延于所述吸附主体两侧的多个吸附支流,所述吸附支流与所述吸附主体贯通设置,相邻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吸附主体的一端均延伸于所述回水管的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主体和所述吸附支流均设置为贯穿所述蒸发段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液体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内的相邻吸附主体之间腔体设置为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内的相邻吸附主体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单向吸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主体的横截面呈扇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管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所述金属颗粒烧结单元、及所述回水管采用一体烧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工质设置为导热油或水。

说明书 :

一种散热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管。

背景技术

[0002] 导热管因其具有较高传热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具较大发热量的电子组件中。导热管工作时,利用管体内部近似真空状态下,填充的作动液沸点较低的特性,使其工作液体在其蒸发部吸收发热电子组件产生的热量后蒸发汽化,带着热量运动至冷凝部,并在冷凝部液化凝结将热量释放出去,从而实现对电子组件进行散热。该汽化后的工作介质在导热管毛细结构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部,继续被蒸发汽化及液化凝结,使工作介质在导热管内部循环运动,将电子组件产生的热量源源不断的传导出去。现有技术下,由于蒸发段的内壁结构较为单一,蒸发面积较小,气液转换效率低等因素影响,使得导热管的导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导热效率的高效散热管。
[0004]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散热管,包括管体、沿所述管体的腔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的腔体中部贯穿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外围周向均布有多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外围与所述管体内壁之间填充有金属颗粒烧结单元;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包括吸附主体,以及延伸外延于所述吸附主体两侧的多个吸附支流,所述吸附支流与所述吸附主体贯通设置,相邻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吸附主体的一端均延伸于所述回水管的腔体内。
[0006] 其中,所述吸附主体和所述吸附支流均设置为贯穿所述蒸发段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液体工质。
[0007] 其中,所述回水管内的相邻吸附主体之间腔体设置为空腔。
[0008] 其中,所述回水管内的相邻吸附主体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单向吸水层。
[0009] 其中,所述吸附主体的横截面呈扇形设置。
[0010] 其中,所述吸附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管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10mm。
[0011] 其中,所述多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所述金属颗粒烧结单元、及所述回水管采用一体烧结成型。
[0012] 其中,所述液体工质设置为导热油或水。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包括管体、沿所述管体的腔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的腔体中部贯穿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外围周向均布有多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外围与所述管体内壁之间填充有金属颗粒烧结单元;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包括吸附主体,以及延伸外延于所述吸附主体两侧的多个吸附支流,所述吸附支流与所述吸附主体贯通设置,相邻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的吸附主体的一端均延伸于所述回水管的腔体内。以此结构设计,能够使得蒸发段内的金属颗粒烧结单元吸热后,高效的将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内的液体工质进行气液转换,之后再通过冷凝段冷凝后回流至回流管,之后再被吸入液体工质吸附单元内,以此循环,有效提升散热管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一种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散热管,包括管体1、沿所述管体1的腔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该部分在现有技术中有公开,在此不做赘述);所述蒸发段的腔体中部贯穿设置有回水管21,所述回水管21的外围周向均布有3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22,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22的外围与所述管体1内壁之间填充有金属颗粒烧结单元23;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22包括吸附主体221,以及延伸外延于所述吸附主体221两侧的多个吸附支流222,所述吸附支流222与所述吸附主体221贯通设置,相邻所述液体工质吸附单元22的吸附主体221的一端均延伸于所述回水管21的腔体内。
[0017]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主体221和所述吸附支流222均设置为贯穿所述蒸发段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液体工质,本实施例中,液体工质优选为水,所述回水管21内的相邻吸附主体221之间腔体设置为空腔,以此能够使得冷凝段的蒸气冷凝后通过回流管回流至蒸发段,本实施中,回流管依次贯穿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
[0018] 为了使得回流管内的冷凝水能够单向流入吸附主体221,所述回水管21内的相邻吸附主体221的相对侧壁均设置有单向吸水层。
[0019]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主体221的横截面呈扇形设置,所述吸附主体221的外周面与所述管体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mm,以此避免因液体工质与管体壁太近而在管体表面出现水珠等异常现象的发生。
[0020] 为了便于加工,所述多个液体工质吸附单元22、所述金属颗粒烧结单元23、及所述回水管21采用一体烧结成型。
[002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