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转向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42529.7

文献号 : CN10784849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马里奥·黑普纳弗洛里安·朔佩

申请人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摘要 :

一种机动车转向锁(1),其具有壳体(3),在该壳体中布置有具有切换轴(4)的锁芯(2),切换轴可以占据不同的转动位置;并且具有点火开关(6)的与锁芯(2)的切换轴(4)联动的调节元件(5),其中,锁芯(2)的切换轴(4)和点火开关(6)的调节元件(5)经由允许切换轴(4)相对调节元件(5)沿关于切换轴(4)的纵向轴线(8)径向延伸的第一轴线方向(9)相对运动并且允许调节元件(5)相对切换轴(4)沿垂直于第一轴线方向(9)延伸的第二轴线方向(10)相对运动的中间补偿元件(11)抗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

权利要求 :

1.机动车转向锁(1),所述机动车转向锁具有壳体(3),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具有切换轴(4)的锁芯(2),所述切换轴能占据不同的转动位置;并且所述机动车转向锁具有点火开关(6)的与所述锁芯(2)的切换轴(4)联动的调节元件(5),所述点火开关依赖于所述切换轴(4)的转动位置地触发机动车中的期望的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2)的切换轴(4)和所述点火开关(6)的调节元件(5)经由允许所述切换轴(4)相对所述调节元件(5)沿关于所述切换轴(4)的纵向轴线(8)径向延伸的第一轴线方向(9)相对运动并且允许所述调节元件(5)相对所述切换轴(4)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9)延伸的第二轴线方向(10)相对运动的中间补偿元件(11)抗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4)在其自由的纵向端部(12)上具有在所述纵向轴线(8)的方向上突出的至少一个联接凸出部(14),所述联接凸出部以关于所述第二轴线方向(10)无间隙并且能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9)运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中成形出的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15)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凸出部(14)构造为在所述切换轴(4)的自由的纵向端部(12)上的位于中间的横向延伸的联接接片(16),并且所述联接容纳部(15)构造为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朝向所述切换轴(4)的侧面(17)中成形出的联接缝隙(18),其中,所述联接接片(16)以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并且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9)的方向具有间隙的方式配合进所述联接缝隙(18)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5)具有在所述纵向轴线(8)的方向上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凸出部(19),所述连接凸出部以能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10)运动并且关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9)无间隙的方式插入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中成形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2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出部(19)构造为所述调节元件(5)上的两个在直径上相对置的连接栓柱(21),并且所述连接容纳部(20)构造为两个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朝向所述调节元件(5)的侧面(23)中成形出的径向缝隙(22),其中,所述连接栓柱(21)以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并且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10)具有间隙的方式配合进所述径向缝隙(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呈盘形地构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15)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20)成形为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各自的侧面中的凹部或者成形为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中的贯通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呈盘形地构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15)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20)成形为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各自的侧面中的凹部或者成形为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中的贯通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15)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20)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相背对的侧面(17、23)上构造为相互错开了90°的槽(18、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15)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20)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相背对的侧面(17、23)上构造为相互错开了90°的槽(18、2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是塑料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4)在其自由的纵向端部(12)上具有沿所述纵向轴线(8)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联接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凹陷部以关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9)无间隙并且能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10)运动的方式容纳了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侧面(17)上成形出的联接凸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动车转向锁(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5)具有沿所述纵向轴线(8)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连接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凹陷部以能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9)运动并且关于所述第二轴线方向(10)无间隙的方式容纳了在所述中间补偿元件(11)的与所述联接凸出部相背对的侧面(23)上成形出的连接凸出部。

说明书 :

机动车转向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转向锁,该机动车转向锁具有壳体,在壳体中布置了具有切换轴的锁芯,切换轴可以占据不同的转动位置;并且机动车转向锁还具有点火开关的与锁芯的切换轴联动的调节元件,点火开关依赖于切换轴的转动位置地触发在机动车中的期望的功能。

背景技术

[0002] 开头所述类型的机动车转向锁例如由DE 92 02 367公知。在该公知的机动车转向锁中,锁芯的切换轴与点火开关的或点火启动开关的调节元件的联结通过插塞连接地通过如下方式得以实现,即,切换轴的沿纵向方向或轴向方向突出的接片状的凸出部被插入到调节元件中的缝隙状的容纳部中。该插塞连接传递了被插入在锁芯中并且例如在起动机动车时被转动的机械钥匙或点火钥匙的转动。在该转动中,切换轴从息止位置或锁止位置扭转到工作位置中,其中,可以实现如下扭转,即,至被称为ACC的第一级中的扭转,在其中,仅由起动电池实现车辆中的电流供应,至第二级中的扭转,在其中,接通用于点火和发动机耗电器的电压供应,或者至第三级中的扭转,在其中,接通了电启动机并且在松开时由弹簧力加强的接触部将点火钥匙回调到第二级的位置中。
[0003] 在切换轴与调节元件之间的由现有技术所公知的插塞连接具有沿切换轴的纵向方向或轴向方向的公差补偿,但是它对于切换性能不起决定作用。因此为此需要进行沿转动方向的补偿,但是该补偿在由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插塞连接中仅能够实现直至最大90°的转动,这是因为切换轴然后就对着调节元件加应力。此外,插塞连接的公差问题还导致配合部发生翘曲,这最终导致点火启动开关或点火开关中通过转动接触的弹簧元件被过度受载,并且最终会危及功能安全性以及会导致损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其以设计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并且低成本地提供机动车转向锁,其解决了由现有技术公知的公差问题并且为切换轴和调节元件提供了如下联结可行方案,通过该联结可行方案能够实现沿纵向轴线的方向超出其的无应力性。
[0005] 在开头提及类型的机动车转向锁中,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解决,即,锁芯的切换轴和点火开关的调节元件经由允许切换轴相对调节元件沿关于切换轴的纵向轴线径向延伸的第一轴线方向相对运动并且允许调节元件相对切换轴沿垂直于第一轴线方向的第二轴线方向相对运动的中间补偿元件抗相对转动(drehfest)地相互连接。
[0006] 本发明的有利的且适宜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0007] 通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转向锁,其突出之处在于具有符合功能的设计结构并且具有简单且低成本的构造。在由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机动车转向锁中,存在以下问题:锁芯的切换轴与点火开关的调节元件之间的联结不能够沿点火钥匙的转动方向或沿锁芯的切换轴的转动方向实现公差补偿,从而会让点火开关的构件被过度受载并且被损坏。通过本发明现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它提供了沿锁芯的切换轴和点火开关的调节元件的连接的转动方向的公差补偿。公差补偿在此一方面能够实现切换轴相对调节元件沿关于切换轴的纵向轴线径向延伸的第一轴线方向的相对运动,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调节元件相对切换轴沿垂直于第一轴线方向的第二轴线方向的相对运动。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中间补偿元件提供了如下可行方案,即,能够补偿锁芯与起控制作用的调节元件之间的公差,这也极大地简化了对这两个结构组件的装配。在此,在本发明中,像之前在现有技术中那样提供了沿切换轴的纵向方向或轴线方向的公差补偿。如果改变闭锁角度,那么中间补偿元件可以自由地在切换轴与调节元件之间沿径向方向运动,其中,轴向的力不被中间补偿元件吸收。中间补偿元件可以作为磨损部分被轻松地更换。
[0008] 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转向锁的设计方案中已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切换轴在其自由的纵向端部上具有沿纵向轴线的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联接凸出部,其以关于第二轴线方向无间隙并且能沿第一轴线方向运动的方式插入在中间补偿元件中成形出的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中。在此,联接凸出部可以要么在中心地要么偏心地在切换轴的自由的纵向端部上成形出。尤其地,联接凸出部以沿第一轴线方向具有间隙并且沿第二轴线方向无间隙的方式配合进联接容纳部中。
[0009] 设计结构特别有利的是,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联接凸出部构造为在切换轴的自由的纵向端部上的位于中间的横向延伸的联接接片,并且联接容纳部构造为在中间补偿元件的朝向切换轴的侧面中成形出的联接缝隙,其中,联接接片以沿纵向方向并且沿第一轴线方向具有间隙的方式配合进联接缝隙中。
[0010] 在其他相对运动方面,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同样有利的是,调节元件具有沿纵向轴线的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凸出部,其以能沿第二轴线方向运动并且关于第一轴线方向无间隙的方式插入在中间补偿元件中成形出的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中。尤其地,连接凸出部以沿第二轴线方向具有间隙并且沿第一轴线方向无间隙的方式配合进连接容纳部中。
[0011] 与此有关地,本发明在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连接凸出部构造为调节元件上的两个在直径上相对置的连接栓柱,并且连接容纳部构造为两个在中间补偿元件的朝向调节元件的侧面中成形出的径向缝隙,其中,连接栓柱以沿纵向方向并且沿第二轴线方向具有间隙的方式配合进径向缝隙中。
[0012] 在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中间补偿元件呈盘形地构造,其中,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和/或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成形为中间补偿元件的相应的侧面中的凹部或者成形为中间补偿元件中的贯通开口。
[0013] 针对锁芯的切换轴与点火开关的调节元件的连接的两轴线的无应力性,本发明在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至少一个联接容纳部和至少一个连接容纳部在中间补偿元件的相背对的侧面上构造为相互错了90°的槽。
[0014] 在中间补偿元件的低成本且简单的生产方面,本发明在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中间补偿元件是塑料部件。由此可行的是,塑料部件或者说中间补偿元件能够在标准的注塑成型过程中低成本地制成。
[0015] 本发明在替选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切换轴在其自由的纵向端部上具有沿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联接凹陷部,其以关于第一轴线方向无间隙并且能沿第二轴线方向运动的方式容纳了在中间补偿元件的侧面上成形的联接凸出部。
[0016] 最后,本发明在替选的设计方案的改进方案中设置的是,调节元件具有沿纵向轴线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连接凹陷部,其以能沿第一轴线方向运动并且关于第二轴线方向无间隙的方式容纳了在中间补偿元件的与联接凸出部相背对的侧面上成形的连接凸出部。
[0017] 应理解,前述的和接下来还要阐述的特征不仅可以以分别说明的组合形式使用,而且也可以以其他的组合方式或者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仅通过权利要求限定。

附图说明

[0018] 本发明的主题的另外的细节、特征和优点从结合其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附图的以下描述中得出。其中:
[0019] 图1以立体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转向锁;
[0020] 图2以另外的立体视图示出不带壳体的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转向锁;
[0021] 图3示出具有切换轴的锁芯的、点火开关的调节元件和布置它们之间的中间补偿元件的立体视图;
[0022]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转向锁的在图3中所示的构件的零件图;
[0023] 图5以立体视图示出来自图3和4的中间补偿元件;
[0024] 图6示出切换轴和中间补偿元件的放大视图;以及
[0025] 图7示出调节元件和中间补偿元件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在图1中示出了机动车转向锁1。机动车转向锁1具有在图2中详尽示出的锁芯2,锁芯在图1中被壳体3遮盖。换句话说,锁芯2布置在形成遮盖部的壳体3中并且具有切换轴4,当将匹配的并且经授权的钥匙从端侧插入能转动地受支承的锁芯2中的在壳体3上的钥匙开口中并且进行转动时,切换轴可以借助机械钥匙占据不同的转动位置。切换轴4与点火开关6的调节元件5联动,从而在锁芯2转动时使切换轴4的转动运动导致调节元件5的转动。在此,点火开关6依赖于转动位置地触发了在机动车中的期望的功能,像例如在机动车中仅从起动电池为例如收音机供应电流的功能,或者为点火和发动机耗电器供应电压的功能。
[0027] 在图3至图7的示意图中示出了切换轴4和调节元件5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方式,其中,出于概览起见,取消了机动车转向锁1的其余构件,像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转向锁止部7或者来自图1的壳体3。
[0028] 根据当前的结合图2至图7的本发明,锁芯2的切换轴4和点火开关6的调节元件5经由根据本发明的中间补偿元件11抗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中间补偿元件11在此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允许切换轴4相对调节元件5沿相对切换轴4的纵向轴线8径向延伸的第一轴线方向9发生相对运动并且允许调节元件5相对切换轴4沿垂直于第一轴线方向9的第二轴线方向10发生相对运动。为了在本发明的意义内能够实现该两轴线的自由性,切换轴4在其自由的纵向端部12上具有联接凸出部14,像例如从图4中可见的那样。联接凸出部14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延伸(例如见图6),并且在机动车转向锁1的组装状态下插入到构造在中间补偿元件11中的联接容纳部15中。在此,切换轴4的联接凸出部14和中间补偿元件11的联接容纳部
15相互以如下方式构造,即,使联接凸出部14以关于第二轴线方向10无间隙并且能沿第一轴线方向9运动的方式插入在联接容纳部15中。以该方式使得中间补偿元件11提供了第一轴线自由性。换句话说,切换轴4具有沿第一轴线方向9的运动自由度,其中,始终提供沿轴线方向8上的运动自由度。本身应理解,不是只有一个联接凸出部14能够,而是有多个接片状的凸出部能够以沿第一轴线方向9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一个或者相应的多个联接容纳部
15中。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联接凸出部14构造为在切换轴4的自由的纵向端部12上的位于中间的横向延伸的联接接片16。与之相应地,联接容纳部15构造为联接缝隙18,联接缝隙在中间补偿元件11的朝向切换轴4的侧面17(见图7)中成形出。在期望的两轴线的运动自由度方面,联接接片16以沿纵向方向8并且沿第一轴线方向9具有间隙的方式配合进联接缝隙
18中,从而使切换轴4进而是锁芯2能够在中间补偿元件11中沿第一轴线方向9并且相对于调节元件5运动。锁芯2的切换轴4的联接接片16和中间补偿元件11的沿第一轴线方向9延伸的联接缝隙18因此提供了使切换轴4相对于调节元件5沿空间方向的运动自由度。
[0029] 对于相对运动的另外的自由度来说,本发明设置的是,调节元件5具有连接凸出部19,其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突出。连接凸出部19插入到连接容纳部20中。连接容纳部20在此在中间补偿元件11中以如下方式成形出,即,使连接凸出部19以能沿第二轴线方向10运动并且关于第一轴线方向9无间隙的方式与中间补偿元件11联接。应理解,也可以设置多于只有一个唯一的以沿第二轴线方向10具有间隙的方式配合进唯一的相应的连接容纳部20中的连接凸出部19。然而正如可以从附图的具体实施例中获知那样,连接凸出部19包括两个在直径上相对置的构造在调节元件5上的连接栓柱21。与之相应地,连接容纳部20具有两个在中间补偿元件11的朝向调节元件5的侧面23(见图6)中成形出的径向缝隙22。为了实现期望的运动自由度,连接栓柱21以沿纵向方向8具有间隙并且尤其是沿第二轴线方向10的方向具有间隙的方式配合进所配属的径向缝隙22中。
[0030] 中间补偿元件11的联接容纳部15和连接容纳部20的缝隙状的设计方案有助于节省沿轴线方向的,也就是说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的结构空间,这是因为将用于切换轴4和调节元件5的凸出部14、19的容纳部构造为在中间补偿元件11的侧面17、23上的隆起部就延长了并进而提高了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的装入空间。与之相应地,中间补偿元件11呈盘形且优选薄地构造,其中,联接容纳部15和/或连接容纳部20作为中间补偿元件11的所配属的侧面17、23中的各自的凹部成形出,或者作为中间补偿元件11中的贯通开口成形出。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容纳部15、20构造为贯通开口,在机动车转向锁1的装入空间方面,这是最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此,切换轴4和调节元件5两轴线的运动自由度如上所述地实现,其中,联接容纳部15或联接缝隙18和连接容纳部20或径向缝隙22在构造为塑料部件的中间补偿元件11的相背对的侧面17、23上构造为相互错开了90°的槽。
[0031] 作为前述的并且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替选,也能想到的是,将凹部和凸出部在各自构件上的布置方式进行更换。例如,在替选的设计方案中,切换轴4在其自由的纵向端部12上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凹陷部,其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延伸。该联接凹陷部于是以关于第一轴线方向9无间隙并且能沿第二轴线方向10运动的方式容纳了在中间补偿元件11的侧面17上成形出的联接凸出部。相应地,于是在机动车转向锁1的该替选的设计方案中,调节元件5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凹陷部,其沿纵向轴线8的方向延伸。该连接凹陷部与之相应地以能沿第一轴线方向9运动并且关于第二轴线方向10无间隙的方式容纳了连接凸出部,其中,连接凸出部成形在中间补偿元件11的与联接凸出部相背对的侧面23上。
[0032] 以联接凸出部14为例,概念“无间隙”和“无间隙性”在本发明的意义内意味着,在沿第一轴线方向9无间隙性的情况下,联接凸出部14不能沿第一轴线方向9运动。
[0033] 通过以上描述的中间补偿元件11提供了如下可行方案,即,补偿了锁芯2的切换轴4与点火启动开关6的起控制作用的调节元件5之间的公差。
[0034] 以上描述的本发明当然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和所示的实施方式。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所意图的应用来执行对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大量的显而易见的修改,而不会因此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可以结合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地为了切换轴4和/或调节元件5来将无间隙性和运动自由性的方向进行更换。属于本发明的是,包括不同于具体的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有那些包含在说明书中的和/或在附图中所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