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天线和终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43206.X

文献号 : CN1078518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薛亮余冬王汉阳尤佳庆王磊赵方超赵磊应李俊张蕊

申请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天线和终端,该终端天线包括主板、设置在主板上的馈点、金属外壳、可调装置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其中,主板位于金属外壳内侧,金属外壳与主板电连接,金属外壳上开设有缝隙;馈点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设置在主板上与缝隙相对的部分;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通过可调装置与主板电连接,可调装置用于控制每个可调接地点是否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可调装置控制每个可调节点是否接地,使得该终端天线的缝隙的第一末端和缝隙的第二末端可以分别辐射出相同的频率的信号,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当手遮住金属外壳上的缝隙时,会造成该终端天线辐射出的低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急剧衰减,从而导致终端天线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设置在主板上的馈点、金属外壳、可调装置和3个可调接地点;其中,所述3个可调接地点包括:第一可调接地点、第二可调接地点和第三可调接地点;

其中,所述主板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侧,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金属外壳上开设有缝隙;

所述馈点和所述3个可调接地点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板上与所述缝隙相对的部分;所述馈点与所述主板上的馈电电路电连接,所述馈电电路用于将所述终端天线所在的终端的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处理后提供给馈点;

所述第一可调接地点位于所述缝隙的一端,所述第二可调接地点和所述第三可调接地点位于所述缝隙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可调接地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调接地点与所述第三可调接地点之间;所述3个可调接地点分别通过所述可调装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可调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调接地点和所述第二可调接地点接地,且所述第三可调接地点不接地,或者控制所述第一可调接地点不接地,且所述第二可调接地点和所述第三可调接地点接地,以使所述终端天线的缝隙的第一末端和缝隙的第二末端可以分别辐射出相同的频率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二开关电路与所述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

所述第三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三开关电路与所述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为:可调电容,或者,可调电感,或者,滤波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点位于所述第一可调接地点和所述第二可调接地点之间,或者,所述馈点位于所述第二可调接地点和所述第三可调接地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上开设有缝隙,具体为:所述金属外壳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缝隙;或者,

所述金属外壳上开设U型缝隙,所述U型缝隙的两端部延伸至所述金属外壳的两侧;或者,所述金属外壳底部开设两个缝隙;或者,

所述金属外壳上开设直线型缝隙,所述直线型缝隙的两端部延伸至所述金属外壳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装置为开关,或者,可变电容,或者,可变电感。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天线。

说明书 :

终端天线和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天线和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终端天线是终端中用于接收或者发送信号的设备,近年来,为了增加终端的强度和美观,有很多终端产品生产厂商想给终端加上金属外壳,但是,由于加了金属外壳后,终端内部的信号不能有效的通过终端天线辐射出去,且终端天线也不能有效的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使得终端无法加金属外壳。
[0003]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安装有金属外壳的终端中,通常在终端的金属外壳上开缝,开缝后的金属外壳作为终端天线的一部分,图1为现有技术中终端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天线包括金属外壳1,主板2和馈点3,其中,金属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缝隙4,且金属外壳1与馈点3电连接,这样,当在馈点处加上变化的电流时,从馈点3到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用于辐射低频信号的低频谐振,从馈点3到缝隙的第二末端41形成用于辐射高频信号的高频谐振。
[0004]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当手遮住终端的金属外壳上的缝隙时,会造成该终端天线辐射出的低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急剧衰减,从而降低了终端天线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天线和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手遮住终端的金属外壳上的缝隙时,会造成该终端天线辐射出的低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急剧衰减,导致终端天线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天线,该终端天线包括:主板、设置在主板上的馈点、金属外壳、可调装置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其中,主板位于金属外壳内侧,金属外壳与主板电连接,金属外壳上开设有缝隙,且馈点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设置在主板上与缝隙相对的部分,此外,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通过可调装置与主板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可调装置控制每个可调接地点是否接地,使得该终端天线的缝隙的第一末端和缝隙的第二末端可以分别辐射出相同的频率的信号,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当手遮住终端的金属外壳上的缝隙时,会造成该终端天线辐射出的低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急剧衰减,从而导致终端天线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7] 其中,馈点可以主板上的金属片。
[0008]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金属外壳通过电容与主板电连接。
[0009]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容可以是电容器件,也可以是金属外壳和主板之间形成的等效电容。
[0010]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馈点与主板上的匹配电路电连接,此处的匹配电路用于将终端天线所在的终端的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处理后提供给馈点,这样,使得馈点接收到的发射信号的功率最大。
[0011] 可选地,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为3个可调接地点时,其中,第一可调接地点位于缝隙的一端,第二可调接地点和第三可调接地点位于缝隙的另一端;第二可调接地点位于第一可调接地点与第三可调接地点之间。
[0012]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与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第二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二开关电路与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第三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三开关电路与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这样,可以提高对第一可调节接地点、第二可调接地点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的控制效率。
[0013] 可选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为:可调电容,或者,可调电感,或者,滤波电路。
[001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可以为可调电容,或者,可调电感,或者,滤波电路的任意组合。
[0015]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馈点位于第一可调接地点和第二可调接地点之间,或者,馈点位于第二可调接地点和第三可调接地点之间。
[0016] 可选地,金属外壳上开设有缝隙,具体为:
[0017] 金属外壳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缝隙;或者,
[0018] 金属外壳上开设U型缝隙,U型缝隙的两端部延伸至金属外壳的两侧;或者,[0019] 金属外壳底部开设两个缝隙;或者,
[0020] 金属外壳上开设直线型缝隙,直线型缝隙的两端部延伸至金属外壳的两侧。
[0021]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金属外壳上的缝隙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四种设置方式。
[0022] 可选地,可调装置为开关,或者,可变电容,或者,可变电感,这样,提高了可调装置对可调接地点的控制效率。
[0023]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
[002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和终端中,终端天线包括:主板、设置在主板上的馈点、金属外壳、可调装置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主板位于金属外壳内侧,金属外壳与主板电连接,金属外壳上开设有缝隙,且馈点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设置在主板上与缝隙相对的部分,此外,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通过可调装置与主板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可调装置控制每个可调接地点是否接地,使得该终端天线的缝隙的第一末端和缝隙的第二末端可以分别辐射出相同的频率的信号,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当手遮住终端的金属外壳上的缝隙时,会造成该终端天线辐射出的低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急剧衰减,从而导致终端天线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终端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中缝隙设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中缝隙设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中缝隙设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一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2]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二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3]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三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4] 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四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5]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五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6]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六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7]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七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8] 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八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39]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第九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40]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第十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41] 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第十一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0042] 附图标记说明:
[0043] 1:金属外壳;
[0044] 2:主板;
[0045] 3:馈点;
[0046] 4:缝隙;
[0047] 5:第一可调接地点;
[0048] 6:第二可调接地点;
[0049] 7:第三可调接地点;
[0050] 40:缝隙的第一末端;
[0051] 41:缝隙的第二末端;
[0052] 101:第一谐振;
[0053] 102:第二谐振;
[0054] 103:第三谐振;
[0055] 104:第四谐振;
[0056] 201:第五谐振;
[0057] 202:第六谐振;
[0058] 203:第七谐振;
[0059] 204:第八谐振;
[0060] 301:第九谐振;
[0061] 302:第十谐振;
[0062] 303:第十一谐振。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金属化、超薄化是国内外各终端生产厂商追逐的焦点,但是终端的金属化、超薄化给终端天线的设计带来了重大技术挑战。
[006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可以适用于带金属外壳的终端。
[0065]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带金属外壳的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
[0066]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天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手遮住终端的金属外壳上的缝隙时,会造成该终端天线辐射出的低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急剧衰减,导致终端天线效率低下的问题。
[0067]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006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终端天线包括主板2、设置在主板2上的馈点3、金属外壳1、可调装置(图中未示出)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
[0069] 其中,主板2位于金属外壳1内侧,金属外壳1与主板2电连接,金属外壳1上开设有缝隙4。
[0070]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金属外壳1可以通过电容与主板电连接,该电容可以是电容器件,也可以是金属外壳1和主板2之间形成的等效电容。
[0071] 此外,金属外壳1上开设的缝隙有以下四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007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中缝隙设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金属外壳1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缝隙4。
[007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中缝隙设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金属外壳1上开设U型缝隙4,U型缝隙4的两端部延伸至金属外壳1的两侧。
[007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实施例一中缝隙设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金属外壳1底部开设两个缝隙4。
[0075] 继续参照图2,如图2所示,金属外壳上开设直线型缝隙4,直线型缝隙4的两端部延伸至金属外壳1的两侧。
[0076]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仅给出了几种终端金属外壳缝隙的设置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0077] 此外,馈点3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设置在主板2上与缝隙4相对的部分,其中,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通过可调装置与主板2电连接,其中,可调装置用于控制每个可调接地点是否接地。
[0078]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馈点3与主板2上的馈电电路(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可调接地点通过可调装置与主板2上的接地点电连接。此处的馈电电路用于将终端天线所在的终端的发射机生成的发射信号处理后提供给馈点3,其中,馈电电路可以是匹配电路,这样,使得馈点3接收到的发射信号的功率最大。
[0079] 另外,可调装置可以为开关,或者,可变电容,或者,可变电感。
[0080] 需要说明的是,可调装置可以为机械式开关,或者,由可变电容/可变电感构成的具备开关作用的器件,但并不以此为限。
[0081]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若可调装置为开关,则当开关闭合时,与该可调装置相连接的可调接地点接地,若可调装置为可变电容时,则当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大于预设阈值时,与该可调装置相连接的可调接地点接地,当可调装置为可变电感时小于预设阈值时,与该可调装置相连接的可调接地点接地。
[0082] 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天线包括:主板、设置在主板上的馈点、金属外壳、可调装置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主板位于金属外壳内侧,金属外壳与主板电连接,金属外壳上开设有缝隙,且馈点和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设置在主板上与缝隙相对的部分,此外,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分别通过可调装置与主板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可调装置控制每个可调接地点是否接地,使得该终端天线的缝隙的第一末端和缝隙的第二末端可以分别辐射出相同的频率的信号,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当手遮住终端的金属外壳上的缝隙时,会造成该终端天线辐射出的低频信号或者高频信号急剧衰减,从而导致终端天线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0083] 继续参照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的终端天线的实施例二中,至少两个可调接地点为3个可调接地点时,其中,第一可调接地点5位于缝隙的一端,第二可调接地点6和第三可调接地点7位于缝隙的另一端。
[0084] 第二可调接地点6位于第一可调接地点5与第三可调接地点7之间。
[0085]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第一可调节接地点、第二可调接地点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是否接地,使得该终端天线的缝隙的第一末端和缝隙的第二末端可以分别辐射出相同的频率的信号。
[0086] 但是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可调接地点的个数、位置可以根据终端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目的主要在于可以实现终端天线的缝隙的第一末端和缝隙的第二末端可以分别辐射出相同的频率的信号。
[0087]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可调接地点5通过第一开关电路(图中未示出)与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
[0088] 第二可调接地点6通过第二开关电路(图中未示出)与主板2上的接地点电连接。
[0089] 第三可调接地点7通过第三开关电路(图中未示出)与主板2上的接地点电连接。
[0090] 馈点3位于第一可调接地点5和第二可调接地点6之间,或者,馈点3位于第二可调接地点6和第三可调接地点7之间。
[0091] 具体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为:可调电容,或者,可调电感,或者,滤波电路。
[009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滤波电路可以由电感和电容串联组成,根据滤波电路原理可知通过设置不同的电感值和电容值可以形成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以及高通滤波器,举例说明,当终端天线工作在低频态时,需要第一开关控制第一接地点断开,此时,第一开关可以用高通滤波器实现。
[009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与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第二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二开关电路与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第三可调接地点通过第三开关电路与主板上的接地点电连接,其中,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为:可调电容,或者,可调电感,或者,滤波电路。这样可以提高对第一可调节接地点、第二可调接地点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的控制效率。
[0094] 具体使用时,通过分别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状态分别控制第一可调接地点5、第二可调接地点6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是否接地,以使终端天线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其中,终端天线有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即低频态、中频态和高频态。
[0095] 当终端天线需要使用低频传输数据时,终端天线需要工作在低频态,此时,终端天线分别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状态以控制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
[0096] 下面通过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的电流分布图详细说明其在低频态时的工作原理。
[0097]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一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6a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低频状态时,在第二可调接地点6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以0.915GHz为中心频点的约四分之一波长的第一谐振101,其中,第一谐振101为低频谐振。
[0098]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二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6b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低频状态时,在缝隙的第二末端41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以1.68GHz为中心频点的约二分之一波长的第二谐振102,其中,第二谐振102为高频谐振。
[0099]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三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6c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低频状态时,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二末端41形成以2GHz为中心频点的约四分之一波长的第三谐振103,其中,第三谐振103为高频谐振。
[0100] 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四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6d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低频状态时,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以2.9GHz为中心频点的约四分之三波长的第四谐振104,其中,第四谐振为高频谐振104。
[0101]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天线处于低频态时,第一谐振101的能量最强,第二谐振102、第三谐振103和第四谐振104的能量较弱,因此,处于低频态的终端天线工作在第一谐振101。由于只有缝隙的第一末端40产生低频谐振,故当左手或者右手使用终端天线时,仍然会导致天线的效率急剧下降。
[0102] 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真结果证明,终端天线放置处于自由空间状态下时,终端天线的效率高于左手或者右手使用终端天线时的天线效率,当右手使用终端天线时,且天线工作在低频段时,天线的效率最低,天线的反射系数最大。
[0103] 当终端天线需要使用中频传输数据时,终端天线需要工作在中频态,此时,终端天线分别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状态以控制第一可调接地点5接地、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
[0104] 下面通过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的电流分布图详细说明其在中频态时的工作原理。
[0105]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五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7a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接地、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中频状态时,在第一可调接地点5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以1.48GHz为中心频点的约四分之一波长的第五谐振201,其中,第五谐振201为中频谐振。
[0106]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六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7b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接地、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中频状态时,在缝隙的第二末端41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以1.76GHz为中心频点的约二分之一波长的第六谐振202,其中,第六谐振202为中频谐振。
[0107]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七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7c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接地、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中频状态时,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二末端41形成以2.08GHz为中心频点的约四分之一波长的第七谐振203,其中,第七谐振203为中频谐振。
[0108] 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八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7d所示,当第一可调接地点5接地、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断开即终端天线处于中频状态时,在馈点3和第一可调接地点5形成以3.32GHz为中心频点的约二分之一波长的第八谐振204,其中,第八谐振为高频谐振204。
[0109]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天线处于中频态时,第五谐振201和第七谐振203均激励出频段1710-2170MHz,且第五谐振201是在第一可调接地点5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的,第七谐振203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二末端41形成的,因此,当左手或者右手使用终端天线时,终端天线工作在中频段的效率不会急剧下降,该终端天线仍然能正常工作。
[0110] 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真结果证明,终端天线放置处于自由空间状态下时,终端天线的效率高于左手或者右手使用终端天线时的天线效率,当右手或者左手使用终端天线时,且天线工作在中频段时,天线的效率和反射系数接近。
[0111] 当终端天线需要使用高频传输数据时,终端天线需要工作在高频态,此时,终端天线分别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状态以控制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接地。
[0112] 下面通过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的电流分布图详细说明其在高频态时的工作原理。
[0113]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第九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8a所示,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接地即终端天线处于高频状态时,在缝隙的第二末端41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以1.6933GHz为中心频点的约二分之一波长的第九谐振301,其中,第九谐振301为中频谐振。
[0114]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第十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8b所示,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接地即终端天线处于高频状态时,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以2.5186GHz为中心频点的约四分之三波长的第十谐振302,其中,第十谐振302为高频谐振。
[0115] 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第十一谐振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如图8c所示,第一可调接地点5断开、第二可调接地点6接地以及第三可调接地点7接地即终端天线处于高频状态时,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二末端41形成以2.6301GHz为中心频点的约四分之一波长的第十一谐振303,其中,第十一谐振303为高频谐振。
[0116]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天线处于高频态时,第十谐振302和第十一谐振303均激励出频段2.5-2.7GHz,且第十谐振302是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一末端40形成的,第十一谐振303在馈点3和缝隙的第二末端41形成,因此,当左手或者右手使用终端天线时,终端天线在高频段的效率不会急剧下降,该终端天线仍然能正常工作。
[0117] 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真结果证明,终端天线放置处于自由空间状态下时,终端天线的效率高于左手或者右手使用终端天线时的天线效率,当右手或者左手使用终端天线时,天线的效率和反射系数接近。
[0118]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天线。
[011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