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嵌合检测功能的电气连接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46293.4

文献号 : CN1078519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宫村哲矢田端正明大森康雄松井元武田和亚希猪上琢也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第1以及第2连接器且能确实地检测该第1以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的电气连接装置。电气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C1)、第2连接器(C2)以及嵌合检测用治具(30),第1连接器(C1)具有第1壳体(10),第2连接器(C2)具有第2壳体(20),第2壳体(20)接受第1壳体(10)的插入。第1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2);锁定部(14),其具有治具限制部(14d);以及移位限制部(16),其阻止锁定部(14)的插入允许移位。嵌合检测用治具(30)被保持于以允许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使移位限制部(16)弹性变形的操作位置。治具限制部(14d)在其处于插入允许移位时将嵌合检测用治具(30)不能脱离地限制于操作位置,另一方面伴随锁定部(14)向锁定位置的弹性复原而允许嵌合检测用治具(30)从操作位置脱离。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气连接装置,其具备:

第1连接器,其具有第1端子以及保持该第1端子的第1壳体;

第2连接器,其具有第2端子以及保持该第2端子的第2壳体,所述第2端子通过与所述第

1端子嵌合而与该第1端子电导通;以及

嵌合检测用治具,其检测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嵌合状态,所述电气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具有接受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该第2壳体的内侧的形状,伴随该第1壳体的插入而使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相互嵌合,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1端子;锁定部,其与该壳体主体相连,所述锁定部通过与所述第2壳体干扰而能进行以允许从阻止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该第2壳体的插入阻止位置插入第1壳体的方式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的方向弹性地移位的插入允许移位,且通过以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的状态向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相反方向弹性复原,直到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嵌合完成的正规嵌合位置,从而所述第1壳体卡止于所述第2壳体而将该第1壳体锁定于该第2壳体内;以及移位限制部,其与所述壳体主体或者所述锁定部相连,通过介装于该壳体主体和该锁定部之间而阻止该锁定部从所述插入阻止位置的所述插入允许移位,所述壳体主体具有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保持于操作位置的治具保持部,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在所述操作位置处于能进行如下的弹性移位的状态:对所述移位限制部进行操作而使该移位限制部允许所述锁定部的所述插入允许移位,所述锁定部具有治具限制部,该治具限制部在所述锁定部进行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的状态下以阻止处于所述操作位置的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从该操作位置脱离的方式对该嵌合检测用治具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伴随该锁定部弹性复原到锁定位置而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释放从而允许该嵌合检测用治具从所述操作位置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治具保持部允许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沿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面朝向与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平行的治具插入方向插入,所述移位限制部具有在所述移位阻止位置处从所述锁定部朝向所述壳体主体延伸的形状,并且具有卡合端部,该卡合端部通过卡合于该壳体主体从而限制该锁定部向该壳体主体弹性地移位,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通过以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插入于所述治具保持部直到所述操作位置而使所述卡合端部向该治具插入方向移位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而解除该卡合端部和所述壳体主体的卡合,由此成为所述移位限制部能够以允许所述锁定部的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移位限制部具有能够以所述卡合端部能够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挠曲移位的方式向该治具插入方向弹性地弯曲变形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电气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在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前端具有相比于其他部分向接近所述锁定部的方向突出的被限制部,通过所述锁定部的治具限制部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突出,从而以阻止所述被限制部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后侧后退的方式对该被限制部进行限制。

说明书 :

具有嵌合检测功能的电气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能相互嵌合的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的电气连接装置,具有检测该第1以及第2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功能。

背景技术

[0002] 以前,作为具有嵌合检测功能的电气连接装置,已知有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记载的电气连接装置。在这些的文献中记载的装置具备能相互嵌合的一对连接器和治具,治具用于检测这些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所述一对连接器中的一个连接器(在两个文献中称为“阴连接器”)具有接受另一个连接器(在两个文献中称为“阳连接器”)的形状。该一个连接器具有锁定片,锁定片能伴随一个连接器插入到该另一个连接器而向内侧挠曲变形。所述治具在插入到所述另一个连接器主体和所述锁定片之间的状态下与该另一个连接器一起插入于所述一个连接器的内侧。
[0003] 在该装置中,所述锁定片通过在两个连接器的嵌合进行的期间进行所述挠曲变形,从而阻止所述治具从该锁定片脱离,另一方面通过在两个连接器的嵌合正常完成的阶段朝向原来的位置弹性地复原,从而允许所述治具从该锁定片脱离。因此,操作者在该治具不能脱离的情况下,能认为两个连接器处于嵌合没有正常完成的半嵌合状态。
[0004]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以及2中记载的装置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因为忘记使用例如所述嵌合检测用的治具,从而在没有安装该治具的状态下进行两个连接器的嵌合操作。也就是说,可能会在没有使用所述治具来确认嵌合状态的情况下使用所述两个连接器。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4825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414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相互嵌合的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的电气连接装置,更确实地进行该第1以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的检测的装置。
[0010] 提供一种电气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其具有第1端子以及保持该第1端子的第1壳体;第2连接器,其具有第2端子以及保持该第2端子的第2壳体,所述第2端子通过与所述第1端子嵌合而与该第1端子电导通;以及嵌合检测用治具,其检测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嵌合状态,所述第2壳体具有接受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该第2壳体的内侧的形状,伴随该第1壳体的插入而使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相互嵌合,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1端子;锁定部,其与该壳体主体相连,所述锁定部通过与所述第2壳体干扰而能进行以允许从阻止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该第2壳体的插入阻止位置插入第1壳体的方式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的方向弹性地移位的插入允许移位,且通过以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的状态向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相反方向弹性复原,直到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嵌合完成的正规嵌合位置,从而所述第1壳体卡止于所述第2壳体而将该第1壳体锁定于该第2壳体内;以及移位限制部,其与所述壳体主体或者所述锁定部相连,通过介装于该壳体主体和该锁定部之间而阻止该锁定部从所述插入阻止位置的所述插入允许移位,所述壳体主体具有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保持于操作位置的治具保持部,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在所述操作位置处于能进行如下的弹性移位的状态:对所述移位限制部进行操作而使该移位限制部允许所述锁定部的所述插入允许移位,所述锁定部具有治具限制部,该治具限制部在所述锁定部进行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的状态下以阻止处于所述操作位置的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从该操作位置脱离的方式对该嵌合检测用治具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伴随该锁定部弹性复原到锁定位置而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释放从而允许该嵌合检测用治具从所述操作位置脱离。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连接装置中第1壳体的移位限制部阻止该第1壳体的锁定片的插入允许移位而阻止第1壳体插入到第2壳体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0012] 图2是示出在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中在嵌合检测用治具插入到所述第1壳体的状态下该第1壳体伴随所述锁定片的插入允许移位而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且到达正规嵌合位置之前的半嵌合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0013] 图3是示出在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中所述第1壳体已到达所述正规嵌合位置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0014] 图4是所述第1壳体的主视图。
[0015]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0016] 图6是所述第2壳体的主视图。
[0017] 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0018] 图8是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的仰视图。
[0019]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1]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C1、第2连接器C2以及嵌合检测用治具30。第1连接器C1具有分别为第1端子的多个阴端子T1和保持该多个阴端子T1的第1壳体10。所述第2连接器C2具有分别为第2端子的多个阳端子T2和保持该多个阳端子T2的第2壳体20。所述多个阴端子T1和所述多个阳端子T2能分别相互嵌合,通过该嵌合能相互电导通。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为了检测所述阴端子T1和所述阳端子T2的嵌合状态,而装配于所述第1壳体10。
[0022]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所述第1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2,其保持所述多个阴端子T1;作为锁定部的锁定片14;以及移位限制部16,其与该锁定片14相连。
[0023] 所述壳体主体12形成为能插入于所述第2壳体20的内侧的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呈大致长方体状。壳体主体12具有:多个端子收纳室13,在其中分别接受所述多个阴端子T1;以及端子卡止部,其分别对被接受到各个端子收纳室13的所述多个阴端子T1进行卡止,端子卡止部例如为矛状件。
[0024] 所述锁定片14是与该壳体主体相连的部分,具有如下功能。
[0025] a)锁定片14在没有变形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第2壳体20发生干扰的插入阻止位置(图1),在锁定片14固定于该插入阻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干扰而阻止第1壳体10插入到第2壳体20。
[0026] b)锁定片14伴随其弹性变形,能够从所述插入阻止位置以允许所述第1壳体10插入的方式向接近壳体主体12的方向弹性地移位,也就是说,能够进行插入允许移位。
[0027] c)在所述第1壳体10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20,直到所述阴端子T1和所述阳端子T2的嵌合完成的正规嵌合位置的状态(图3)下,锁定片14能向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相反方向弹性复原直到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中通过锁定片14卡止于所述第2壳体20从而在该第2壳体20内锁定该第1壳体10。
[0028] 为了发挥以上的功能,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定片14形成为大致从壳体主体12的前端部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悬臂梁状。具体地,该锁定片14包括:前端部14a,其与所述壳体主体12的前端部上表面连成一体;后端部14b,其是位于该前端部14a相反侧的端部,通过锁定片14以所述前端部14a为支点弹性变形从而能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2的方向(在图1-图3中为向下)弹性地挠曲移位;以及被卡止部14c,其在所述前端部14a和所述后端部14b之间向上突出。在此,所述插入阻止位置如图1所示,是所述被卡止部14c与第2壳体20干扰而阻止第1壳体10插入到该第2壳体20的位置。
[0029] 所述移位限制部16在没有变形的状态下位于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的移位阻止位置,并且具有能进行如图2以及图3所示的弹性变形的形状。所述移位限制部16在所述移位阻止位置中介装于所述壳体主体12和所述锁定片14之间,如图2所示的那样阻止该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另一方面在移位允许位置中允许所述锁定片14的所述弹性的移位。
[0030] 具体地,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位限制部16具有在所述移位阻止位置上从所述锁定片14朝与所述壳体主体12的外侧面(图1-图5中为上侧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并朝向该外侧面延伸(图1-图3中为向下延伸)的形状。该移位限制部16的端部(图1-图3中为下端部)构成卡合端部16a。该卡合端部16a在所述锁定片14仅以微小量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2的方向移位的阶段卡合于所述壳体主体12的外侧面,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触碰到形成于壳体主体12的上侧面的微小的台阶12a,从而移位限制部16能够阻止锁定片14进一步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2的方向的弹性的移位、即插入允许移位。此外,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位限制部16形成为能以所述卡合端部16a向前侧(第1壳体插入到第2壳体20的插入方向的前侧)挠曲移位的方式弹性地弯曲变形的形状,具体地形成为具有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厚度方向的舌片状。
[0031] 所述第2壳体20具有将接受空间包围的形状。所述接受空间是接受所述第1壳体10的壳体主体12的空间。具体地,第2壳体20一体地具有底壁22和周壁24。底壁22在与该壳体主体12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图1-图3中为左右方向)上与被插入于所述接受空间的所述第1壳体10的壳体主体12相对。周壁24呈将所述接受空间包围的方筒状,且其一方端部与所述底壁22连成一体。如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底壁22具有多个端子压入孔23。所述多个阳端子T2分别压入于该多个端子压入孔23。底壁22对压入于所述各个端子压入孔23的阳端子T2进行保持。
[0032] 所述周壁24具有将所述第1壳体10的插入入口包围的开口端部。该开口端部是所述周壁24的两个端部中的位于所述底壁22相反侧的端部。该开口端部的一部分构成相比于其他部分向内侧突出的锁定片操作部26。该锁定片操作部26是对所述锁定片14的被卡止部14c进行操作的部位,该锁定片操作部26以及该被卡止部14c相互配合而发挥如下功能。
[0033] a)锁定片操作部26伴随所述第1壳体10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20的接受空间内而与所述锁定片14的被卡止部14c抵接。在此,在所述移位限制部16在如图4以及图5示出移位限制位置限制所述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时,通过所述锁定片操作部26与所述被卡止部14c抵接、即通过干扰而阻止第1壳体插入到第2壳体20。另一方面,在该移位限制部16以允许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弹性变形时,伴随使所述第1壳体10插入于所述第2壳体20的操作,被卡止部14c受到来自锁定片操作部26的按压而向接近壳体主体12的所述插入允许移位(图2),由此以潜入到所述锁定片操作部26的内侧(图2中为下侧)的方式允许第1壳体插入到第2壳体20的内侧。
[0034] b)在所述第1壳体10的插入完成时、也就是说在该第1壳体10到达所述多个阴端子T1和所述多个阳端子T2完全嵌合的正规嵌合位置时刻,如图3所示,锁定片操作部26解除被卡止部14c的按压,包括该被卡止部14c在内的锁定片14弹性复原到图3示出的位置、即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片操作部26位于该弹性复原锁定片14的所述被卡止部14c的插入方向后侧(图3中为右侧),从而从该后侧限制该被卡止部14c,由此阻止该第1壳体10的后退、也就是说在第2壳体20内锁定该第1壳体10。
[0035] 图3所示的锁定位置也可以是100%弹性复原到图1示出的插入阻止位置的位置(也就是说与插入阻止位置相等的位置),还可以是以小于100%的比例弹性复原的位置,也就是说相比于插入阻止位置稍微靠近壳体主体12的位置。
[0036] 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通过在所述第1连接器C1和所述第2连接器C2嵌合之前事先装配于该第1连接器C1的第1壳体10,从而能进行所述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由此该第1壳体10能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20的内侧。此外,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只有在该第1连接器C1和第2连接器C2的嵌合完全完成的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第1壳体10已到达所述正规嵌合位置的状态下以能从所述第1壳体10脱离的方式被保持于该第1壳体10,由此能检测出第1以及第2连接器C1、C2的嵌合状态。
[0037] 具体地,所述第1壳体10的壳体主体12具有治具保持部,治具保持部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能装卸地保持于预定的操作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壳体主体12形成有槽18。该槽18是在所述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中的被所述锁定片14覆盖的区域中局部凹陷的部分,以具有恒定宽度的方式沿与所述插入方向平行的治具插入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0038] 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具有治具主体32和左右一对分支部34,治具主体32以及左右一对分支部34形成为一体,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整体具有能够在所述槽18内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也就是说沿壳体主体12的外侧面)从后方插入到前方的形状。
[0039] 所述治具主体32具有与所述槽18的宽度大致相等的恒定的宽度而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延伸的形状。伴随该治具主体32在所述槽18内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插入到特定的操作位置(图2中示出的位置),该治具主体32与连接于所述锁定片14的所述移位限制部16的卡合端部16a接触从而解除该卡合端部16a和所述台阶12a的卡合,由此操作该卡合端部16a,而使该卡合端部16a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移位。由此,该移位限制部16成为能进行允许所述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弹性变形(伴随该插入允许移位而使卡合端部16a向前方的移位量增加的弯曲变形)的状态。具体地,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在所述操作位置中以该移位限制部16朝向该移位限制部16的卡合端部16a相比于其他部位位于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前侧的方向倾斜的方式使移位限制部16弹性弯曲变形。
[0040] 所述一对分支部34从所述治具主体32的前端相互分支而进一步向前方延伸。在各个分支部34的前端形成有被限制部36,各个被限制部36相比于其他部分向接近锁定片14的方向(图1-图3中为上方向)突出。在所述被限制部36彼此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形成有适当的间隔。该间隔是防止伴随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插入而产生的所述各个被限制部36和所述移位限制部16的干扰的间隔、也就是说允许所述移位限制部16穿过该被限制部36彼此之间的间隔。
[0041] 所述锁定片14具有治具限制部14d。在所述锁定片14进行了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的状态(也就是说,以允许第1壳体10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20的方式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2的方向弹性地移位的状态)下,该治具限制部14d卡止处于所述操作位置的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被限制部36,从而限制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具体地,所述治具限制部14d在所述锁定片14的内侧面(图1-图3中为下表面)的适当的位置上相比于其他部位向接近壳体主体12的方向(图1-图3中为下方向)突出,如上所述通过锁定片14进行插入允许移位的状态位于如图2示出的所述被限制部36的后侧而截断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退路,从而阻止嵌合检测用治具30从所述操作位置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
[0042] 根据该电气连接装置,能以例如如下方式确认第1连接器C1和第2连接器C2的嵌合,进而确认第1连接器C1和第2连接器C2的嵌合状态。
[0043] 1)嵌合检测用治具30向第1壳体10的装配
[0044] 在两个连接器C1、C2彼此嵌合之前,嵌合检测用治具30装配于第1连接器C1的第1壳体10的预定的操作位置。具体地讲,嵌合检测用治具30沿该第1壳体10的壳体主体12的槽18从后方以其分支部34为前头沿壳体主体12的外侧面并沿治具插入方向插入于锁定片14的内侧。伴随该插入,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治具主体32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操作移位限制部16的卡合端部16a,而使该卡合端部16a以从壳体主体12的台阶12a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脱离的方式挠曲移位,由此成为能够以该移位限制部16允许所述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具体地讲,伴随所述插入允许移位,该移位限制部16能以该移位限制部16的卡合端部16a向前侧的移位量变大的方式弹性地弯曲变形。
[0045] 在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没有装配的状态、也就是说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没有操作所述移位限制部16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的那样不能将第1壳体10插入于第2壳体20。在该状态下,通过所述移位限制部16的卡合端部16a与壳体主体12的台阶12a抵碰,从而阻止所述锁定片14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12的方向移位(插入允许移位)。如此,该锁定片14的被卡止部14c和第2壳体20的锁定片操作部26的干扰被持续,该干扰禁止所述第1壳体10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20。
[0046] 也就是说,所述移位限制部16只要不受到基于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操作,就保持阻止所述锁定片14向接近壳体主体12的方向的插入允许移位的移位阻止位置,由此阻止第1壳体10插入到第2壳体20。这能确实地防止在不使用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状态下进行第1连接器C1和第2连接器C2嵌合、也就是说防止忘记使用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
[0047] 2)连接器C1、C2彼此的嵌合
[0048] 如上所述,在嵌合检测用治具30以使移位限制部16变形的方式装配于第1壳体10的状态下,该第1壳体10插入到第2壳体20的内侧。在该插入时,锁定片14的被卡止部14c与第2壳体20的锁定片操作部26抵碰。但是,因为如上所述该移位限制部16以移位限制部16的卡合端部16a向治具插入方向的前侧移位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允许所述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所以能进行伴随该插入允许移位的、基于第1壳体10插入到第2壳体20的第1连接器C1的阴端子T1和第2连接器C2的阳端子T2的嵌合。然后,在该嵌合已完成时、也就是说第1壳体10已到达图3示出的正规嵌合位置时,两个端子T1、T2彼此的电导通被确立。
[0049] 在该嵌合过程中,在所述第1壳体10未到达正规嵌合位置的半嵌合状态下,因为如图2所示锁定片14进行插入允许移位而使该锁定片14的治具限制部14d从后侧限制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被限制部36,所以不能使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后方脱离。也就是说,像阻止从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操作位置脱离这样的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限制被持续。通过该限制而禁止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在半嵌合状态下脱离。操作者通过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不能脱离而能够认识到所述连接器C1、C2彼此的嵌合不充分。
[0050] 另一方面,所述第1壳体10到达所述正规嵌合位置时,如图3所示,所述锁定片14的被卡止部14c从所述锁定片操作部26的按压被解放,该锁定片14弹性复原到图3示出的锁定位置。由此所述被卡止部14c的退路被所述锁定片操作部26被截断而使第1壳体10锁定于第2壳体20内。另一方面,该锁定片14的弹性复原使治具限制部14d向从壳体主体12离开的方向弹性复原,由此解除基于该治具限制部14d对嵌合检测用治具30的被限制部36的限制。因此,在该状态下,操作者能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30从第1壳体10向与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如此以嵌合检测用治具30能从第1壳体10脱离为条件,所述操作者能够认识到连接器C1、C2彼此的嵌合已完成。另外,像这样地已脱离的该嵌合检测用治具30能在相同的电气连接装置或者具有相同的结构的其他电气连接装置的嵌合检测中反复使用。
[0051] 本发明不限定为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包括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
[0052] (1)本发明所涉及的移位限制部也可以与第1壳体的壳体主体相连。例如,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位限制部16相同的形状的移位限制部也可以以从壳体主体12的外侧面朝向锁定片14延伸的方式与该壳体主体12相连。在该情况下,通过该移位限制部的上端部接触到锁定片14的背面从而能阻止该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另外,通过该上端部被嵌合检测用治具操作而使治具限制部挠曲变形,从而该移位限制部转移到以允许所述锁定片14的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能弹性变形的状态。
[0053] (2)在本发明中,设于锁定部的治具限制部的具体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地设定。例如,在嵌合检测用治具形成有朝向锁定部突出的被限制部,也可以在所述锁定部形成有在该锁定部进行插入允许移位时、即向接近壳体主体的方向移位时供所述被限制部嵌入的凹部或者贯穿孔,通过该被限制部的嵌入,从而阻止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的脱离。
[0054] (3)在本发明中,不限定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的具体的形状、用途。例如,第2端子也可以是以使多个第1端子相互短路的方式经由短路用连结部而相互结合的接头端子。
[0055]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能相互嵌合的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的电气连接装置,能进一步确实地检测该第1以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状态。
[0056] 提供一种电气连接装置,具备:第1连接器,其具有第1端子以及保持该第1端子的第1壳体;第2连接器,其具有第2端子以及保持该第2端子的第2壳体,所述第2端子通过与所述第1端子嵌合而与该第1端子电导通;以及嵌合检测用治具,其检测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嵌合状态,所述第2壳体具有接受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该第2壳体的内侧的形状,伴随该第1壳体的插入而使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相互嵌合,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其保持所述第1端子;锁定部,其与该壳体主体相连,所述锁定部通过与所述第2壳体干扰而能进行以允许从阻止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该第2壳体的插入阻止位置插入第1壳体的方式向接近所述壳体主体的方向弹性地移位的插入允许移位,且通过以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的状态向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相反方向弹性复原,直到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嵌合完成的正规嵌合位置,从而所述第1壳体卡止于所述第2壳体而将该第1壳体锁定于该第2壳体内;以及移位限制部,其与所述壳体主体或者所述锁定部相连,通过介装于该壳体主体和该锁定部之间而阻止该锁定部从所述插入阻止位置的所述插入允许移位,所述壳体主体具有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保持于操作位置的治具保持部,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成为允许能进行如下的弹性移位的状态:对所述移位限制部进行操作而使该移位限制部允许所述锁定部的所述插入允许移位,所述锁定部具有治具限制部,该治具限制部在所述锁定部进行所述插入允许移位的状态下以阻止处于所述操作位置的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从该操作位置脱离的方式对该嵌合检测用治具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伴随该锁定部弹性复原到锁定位置而将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释放从而允许该嵌合检测用治具从所述操作位置脱离。
[0057] 根据该电气连接装置,嵌合检测用治具被第1壳体的壳体主体的治具保持部保持于操作位置而在使该第1壳体的移位限制部以允许该移位限制部锁定部的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一边伴随该锁定部的该插入允许移位一边进行所述第1壳体向第2壳体的内侧的插入,通过该第1壳体的插入,从而能检测第1以及第2连接器彼此的嵌合以及它们的嵌合状态。
[0058] 具体地,在所述第1壳体到达所述正规嵌合位置、即第1端子和第2端子嵌合完成位置之前的半嵌合状态下,因为电气连接装置进行作为该第1壳体的锁定部向接近壳体主体的方向的移位的插入允许移位而该锁定部的治具限制部限制嵌合检测用治具,所以该嵌合检测用治具不能从所述操作位置脱离。因此,根据该嵌合检测用治具不能脱离,操作者能够认识到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彼此的嵌合不充分的半嵌合状态。另一方面,因为在通过所述插入而使第1壳体到达正规嵌合位置时,伴随所述锁定部弹性复原到锁定位置从而该锁定部的治具限制部释放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而允许该嵌合检测用治具从所述操作位置脱离,所以以像这样的该嵌合检测用治具能脱离为条件,操作者能认识到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彼此的嵌合完成。
[0059] 而且,只要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不被所述第1壳体的治具保持部保持于所述操作位置、也就是说该嵌合检测用治具没有事先装配于所述第1壳体,因为该第1壳体的移位限制部处于移位阻止位置而限制锁定部的插入允许移位,所以因该锁定部和第2壳体的干扰而使得第1壳体不能插入到第2壳体的内侧。这能确实地防止不使用该嵌合检测用治具的情况下进行第1以及第2连接器的嵌合作业。
[0060]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治具保持部允许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沿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面朝向与所述第1壳体插入到所述第2壳体的方向平行的治具插入方向插入,所述移位限制部具有在所述移位阻止位置处从所述锁定部朝向所述壳体主体延伸的形状,并且具有卡合端部,该卡合端部通过卡合于该壳体主体从而限制该锁定部向该壳体主体弹性地移位,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通过以沿所述治具插入方向插入于所述治具保持部直到所述操作位置而使所述卡合端部向该治具插入方向移位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而解除该卡合端部和所述壳体主体的卡合,由此成为所述移位限制部能够以允许所述锁定部的插入允许移位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
[0061]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移位限制部具有能够以所述卡合端部能够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挠曲移位的方式向该治具插入方向弹性地弯曲变形的形状。
[0062] 另外,优选地,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在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前端具有相比于其他部分向接近所述锁定部的方向突出的被限制部,通过所述锁定部的治具限制部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突出,从而以阻止所述被限制部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后侧后退的方式对该被限制部进行限制。该被限制部和该治具限制部的组合能进一步确实地阻止所述嵌合检测用治具从所述操作位置向所述治具插入方向的后侧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