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240020.6

文献号 : CN1079051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仲维玲梁之海丁大有李洁勇王克俭张银生

申请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包括步骤:一、墩顶梁段施工;二、T构悬臂与边跨现浇段同步施工: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对两个T构分别悬臂施工,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对两个边跨现浇段进行施工;双肢三角挂篮的主桁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左右上方的桁架组,每个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包括位于桥墩内侧的高空支架和多个附着式连接结构;三、边跨合拢;步骤四、中跨合拢。本发明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墩顶梁段施工完成后,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完成T构悬臂施工的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施工边跨现浇段,能简便、快速完成高空大吨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过程。

权利要求 :

1.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对称式刚构连续梁由两个对称布设的边跨梁段(38)和连接于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之间的中跨梁段(43)连接而成,所述中跨梁段(43)架设于两个水中墩(36)上,每个所述边跨梁段(38)均架设于桥墩(37)与一个所述水中墩(36)上;每个所述边跨梁段(38)均包括边跨现浇段(39)、边跨悬臂段(40)和连接于边跨现浇段(39)与边跨悬臂段(40)之间的边跨合拢段(41),所述边跨现浇段(39)的一端支撑于桥墩(37)上且其另一端与边跨合拢段(41)连接,所述边跨悬臂段(40)的一端与支撑于水中墩(36)上的墩顶梁段(35)连接且其另一端与边跨合拢段(41)连接;所述中跨梁段(43)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中跨悬臂段(44)和连接于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44)之间的中跨合拢段(45),所述中跨悬臂段(44)的一端与墩顶梁段(35)连接且其另一端与中跨合拢段(45)连接;所述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均由多个沿纵桥向从后向前布设的悬臂梁节段(1)拼接而成;每个所述墩顶梁段(35)均与其所连接的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组成一个T构;

对所述对称式刚构连续梁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墩顶梁段施工:对支撑于两个所述水中墩(36)上的墩顶梁段(35)分别进行施工,且两个所述墩顶梁段(35)同步进行施工;

对墩顶梁段(35)进行施工时,利用水中墩(36)墩顶安装的托架进行施工;

步骤二、T构悬臂与边跨现浇段同步施工: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对两个所述T构分别进行悬臂施工,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对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的边跨现浇段(39)分别进行施工;

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任一个所述T构进行悬臂施工时,先在墩顶梁段(35)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再采用两个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与墩顶梁段(35)连接的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同步进行施工;

所述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均为悬臂施工梁,所述悬臂施工梁由多个沿纵桥向从后向前布设的悬臂梁节段(1)拼接而成;对所述悬臂施工梁进行施工时,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从后向前对多个所述悬臂梁节段(1)分别进行施工;

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包括位于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上方的主桁架、位于所述主桁架的正下方且对悬臂梁节段(1)进行成型施工的模板系统和将所述模板系统吊挂于所述主桁架上的提吊系统,所述主桁架与所述模板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提吊系统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梁节段(1)为混凝土箱梁;

所述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左右上方的桁架组,两个所述桁架组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10)紧固连接,所述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10)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桁架组通过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10)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2),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杆(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主桁架中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前端均与前上横梁(8)紧固连接,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后端均与后上横梁(9)紧固连接;

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包括位于桥墩(37)内侧的高空支架和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附着式连接结构,所述高空支架沿横桥向布设且其通过多个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紧固固定在桥墩(37)上,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呈水平布设;所述桥墩(37)包括桩基础(4-5)、支撑于桩基础(4-5)上的水平承台(4-6)和布设于水平承台(4-6)上的墩身(4-7),所述墩身(4-7)为空心墩;

所述高空支架为高度不小于50m的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由下至上分为多个支架节段,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支架节段之间通过法兰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竖向支架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井字架(4-2),两根所述井字架(4-2)之间通过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水平连接结构紧固连接;每个所述井字架(4-2)均包括四根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竖向支撑钢管(4-3),四根所述竖向支撑钢管(4-3)包括两根内侧钢管和两根外侧钢管,每根所述内侧钢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根所述外侧钢管,两根所述内侧钢管之间、两根所述外侧钢管之间以及每根所述内侧钢管与位于其外侧的外侧钢管之间均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钢管连接杆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支架中的四根所述内侧钢管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竖向支架中的四根所述外侧钢管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四根所述内侧钢管的底部均支撑于水平承台(4-6)上;

所述水平承台(4-6)内侧设置有四个分别供所述外侧钢管底部支撑的锚固桩(4-8),所述锚固桩(4-8)呈竖直向布设;每根所述外侧钢管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锚固桩(4-

8),所述锚固桩(4-8)为钢筋混凝土桩;

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包括一道连接横梁(4-9)和四道水平连接杆(4-11),所述连接横梁(4-9)呈水平布设且其沿横桥向布设,所述连接横梁(4-9)通过多根拉杆(4-10)紧固固定在墩身(4-7)的内侧壁上;每根所述内侧钢管与连接横梁(4-9)之间均通过一道所述水平连接杆(4-11)紧固连接;多根所述拉杆(4-10)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固定在墩身(4-7)的内侧壁上,所述拉杆(4-10)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外端均固定在连接横梁(4-9)上,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内端均伸入至墩身(4-7)的内腔中,每根所述拉杆(4-10)均固定在墩身(4-7)的内侧壁上;所述墩身(4-7)的内侧壁上开有多个供拉杆(4-10)穿过的拉杆安装孔,所述连接横梁(4-9)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供拉杆(4-10)穿过的通孔;

采用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对边跨现浇段(39)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1、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搭设:对桥墩(37)内侧搭设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

步骤2012、模板支设:在步骤2011中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和桥墩(37)上搭设模板支撑架,并在所述模板支撑架搭设对边跨现浇段(18)进行成型施工的成型模板(42);所述模板支撑架为水平支撑架;

步骤2013、边跨现浇段浇筑施工:利用步骤2012中所述成型模板(42)对边跨现浇段(18)进行浇筑施工;

步骤三、边跨合拢:待步骤二中两个所述T构和两个所述边跨现浇段(39)均施工完成后,对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的边跨合拢段(41)同步进行施工,并完成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合拢;

步骤四、中跨合拢:对中跨合拢段(45)进行施工,完成中跨梁段(43)合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011中所述拉杆(4-10)为精轧螺纹钢筋;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外端均套装有外锁紧螺母(11),所述连接横梁(4-9)卡装在墩身(4-7)与外锁紧螺母(11)之间;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内端均套装有内锁紧螺母(11),所述内锁紧螺母(11)位于墩身(4-7)的内腔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011中所述拉杆安装孔为拉模筋孔,所述拉模筋孔为供对墩身(4-7)成型施工用墩身成型模板进行拉结的模板拉筋穿过的通孔,所述墩身成型模板包括墩身外模和布设于所述墩身外模内侧的墩身内模,所述模板拉筋为连接于所述墩身外模与所述墩身内模之间的水平拉结钢筋;

步骤2011中所述竖向支架上布设有模板支撑架(4-12),所述模板支撑架(4-12)为水平支撑架;

所述水平支撑架包括两道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下横梁(4-13)、多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水平纵梁(4-14)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上横梁(15),四根所述内侧钢管顶部设置有一道所述下横梁(4-13),四根所述外侧钢管顶部设置有一道所述下横梁(4-13),每道所述水平纵梁(4-14)均布设于两道所述下横梁(4-13)上,每道所述上横梁(15)均布设于多道所述水平纵梁(4-14)上;所述下横梁(4-13)和上横梁(15)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水平纵梁(4-14)沿纵桥向布设;每道所述水平纵梁(4-14)的内端均支撑于墩身(4-7)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对中跨合拢段(45)进行施工时和步骤三中对边跨合拢段(41)进行施工时,均采用合拢段吊架进行施工;

步骤四中对中跨合拢段(45)进行施工时,采用顶推传力架对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44)进行顶推;所述顶推传力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推传力架对称支撑于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44)的顶板左右两侧之间,两个所述顶推传力架均位于中跨悬臂段(44)的左右两侧腹板之间;

所述顶推传力架包括呈水平布设的传力杆(3-1),所述传力杆(3-1)为空心结构,所述传力杆(3-1)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结构(3-2),所述传力杆(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均与所述传力杆(3-1)呈垂直布设,所述后底板(3-4)的后端与用于顶推所述传力杆(3-1)的顶推机构(3-6)连接,所述顶推机构(3-6)与所述传力杆(3-1)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传力杆(3-1)的外侧卡装有用于对所述传力杆(3-1)横向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框(3-5),所述限位框(3-5)与所述合拢段吊架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1)内侧的内模(10)、位于悬臂梁节段(1)底部的底模板(4)、位于底模板(4)下方且对底模板(4)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和两个分别对称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左右两侧的外侧模(6),每个所述外侧模(6)的外侧均设置有侧模支撑架(7);

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4)前侧下方的前下横梁(11)和位于底模板(4)后侧下方的后下横梁(12),所述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11)位于前上横梁(8)的正下方;所述内模(10)内侧设置有内模支撑架(17);

所述提吊系统包括对所述底部支撑架进行提吊的底模提吊结构、两个左右对称布设且对侧模支撑架(7)进行提吊的侧模提吊结构和对内模(10)进行提吊的内模提吊结构,两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分别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前下横梁(11)之间的底模前竖向吊杆(13)和连接于所述主桁架与后下横梁(12)之间的底模后竖向吊杆(14),每个所述侧模提吊结构均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前竖向吊杆(15)和连接于后上横梁(9)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后竖向吊杆(16),所述内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前竖向吊杆(19)和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后竖向吊杆(20),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位于悬臂梁节段(1)后侧且与悬臂梁节段(1)相邻的已浇筑梁段,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混凝土箱梁。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支撑架(17)包括多个由前至后支撑于内模(10)内的内模桁架,多个所述内模桁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内模桁架均包括呈竖直向布设且对内模(10)进行支撑的桁架本体和多道由上至下布设在所述桁架本体内的横向支撑杆(22),所述桁架本体与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内模(10)包括上模板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上模板左右两侧下方的内侧模板;所述桁架本体包括支撑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水平支撑架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撑架左右两侧下方且对所述内侧模板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架通过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连接为一体;

所述内模支撑架(17)内对称设置有一道内模走行滑梁(29),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内模支撑架(17)支撑于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上,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对称布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19)为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走行滑梁(29)前端的竖向吊杆,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为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与内模走行滑梁(29)后端之间的竖向吊杆;

所述横向支撑杆(22)和所述桁架本体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杆(22)呈水平布设;

所述水平支撑架为抽拉拼装式支撑架,所述抽拉拼装式支撑架包括中部支架(1-3)和两个对称布设于中部支架(1-3)的左右两侧且能进行水平抽拉的侧部支架(1-4),所述中部支架(1-3)和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中部支架(1-3)位于侧部支架(1-4)的前侧或后侧;所述中部支架(1-3)和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平面桁架,所述中部支架(1-3)包括第一上弦杆(1-3-1)、位于第一上弦杆(1-3-1)正下方的第一下弦杆(1-3-2)和多根连接于第一上弦杆(1-3-1)与第一下弦杆(1-3-2)之间的第一腹杆(1-3-3),每个所述侧部支架(1-4)包括第二上弦杆(1-4-1)、位于第二上弦杆(1-4-1)正下方的第二下弦杆(1-4-2)和多根连接于第二上弦杆(1-4-1)与第二下弦杆(1-4-2)之间的第二腹杆(1-4-3);所述第一上弦杆(1-3-1)和第二上弦杆(1-4-1)均为对所述上模板进行支撑的上模板支撑杆,所述第一下弦杆(1-3-

2)和第二下弦杆(1-4-2)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直杆且二者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二上弦杆(1-4-1)的内端由左至右安装有多个上水平连接件(1-5),多个所述上水平连接件(1-5)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上水平连接件(1-5)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第二上弦杆(1-4-1)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上弦杆(1-3-1)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分别供上水平连接件(1-5)安装的上水平调节孔(1-6);

所述第二下弦杆(1-4-2)的内端由左至右安装有多个下水平连接件(1-7),多个所述下水平连接件(1-7)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下水平连接件(1-7)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第二下弦杆(1-4-2)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下弦杆(1-3-2)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分别供下水平连接件(1-7)安装的下水平调节孔(1-8);

所述上水平调节孔(1-6)和下水平调节孔(1-8)均为长条形孔;

所述横向支撑杆(22)为长度可调节杆。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走行系统;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桁架左右两侧下方的行走机构(25),每个所述行走机构(25)均位于一个所述桁架组的正下方;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上铺设有左右两道分别供行走机构(25)行走的纵向轨道(26),所述纵向轨道(26)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纵向轨道(26)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顶板上的下横向梁(26-1)、两道布设于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左右两侧上方的纵轨(26-2)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两道所述纵轨(26-2)上的上横向梁(26-3),所述下横向梁(26-1)和上横向梁(26-3)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纵轨(26-2)沿纵桥向布设;

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和多道所述上横向梁(26-3)通过两道所述纵轨(26-2)紧固连接为一体;每道所述上横向梁(26-3)均通过一个或多个下部埋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内的预埋件(27)固定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上方;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螺纹钢筋和安装于所述预埋螺纹钢筋上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横向梁(26-3)上方,所述预埋螺纹钢筋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行走机构(25)包括安装于前上横梁(8)下方的前支座和安装于后上横梁(9)下方的后支座,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均为能沿两道所述纵轨(26-2)前后移动的移动支座。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底模调整结构;所述底模调整结构包括布设于底模板(4)后侧上方的后侧挡板(2-2)、位于底模板(4)上方且对悬臂梁节段(1)底部进行成型施工的梁底模板(4),所述后侧挡板(2-2)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梁底模板(4)与底模板(4)之间为沙子填充结构(2-5),所述后侧挡板(2-2)与前端模板(2-7)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后侧挡板(2-2)和前端模板(2-7)均卡装于两个对称布设于底模板(4)左右两侧的侧模板(6)之间;

所述后侧挡板(2-2)位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前侧下方,所述后侧挡板(2-2)的顶部支顶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上,所述悬臂梁节段(1)和后侧已浇梁段(18)均为混凝土梁;

所述后侧挡板(2-2)位于梁底模板(4)后方,所述底模板(4)、后侧挡板(2-2)、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布设于底模板(4)上且呈竖直向布设的前端模板(2-7)和两个所述侧模板(6)围成沙子填充结构(2-5)的填充腔,所述前端模板(2-7)分为位于沙子填充结构(2-5)前侧的底部模板段和对悬臂梁节段(1)的前端面进行成型施工的上部模板段;所述梁底模板(4)支撑于沙子填充结构(2-5)上,所述梁底模板(4)的后端支顶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前端,梁底模板(4)的前端支顶在前端模板(2-7)上,所述梁底模板(4)卡装在两个所述侧模板(6)之间。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在后侧已浇梁段(18)内的暗埋锚固结构,每个所述暗埋锚固结构下方均连接有一个辅助吊杆(31);

所述暗埋锚固结构包括预埋钢筋(32)和与预埋钢筋(32)底端连接的连接器(30),所述预埋钢筋(32)和连接器(30)均预埋在后侧已浇梁段(18)内;所述预埋钢筋(32)和连接器(30)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位于后下横梁(12)的正上方,所述连接器(30)底端与其所处位置处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相平齐;所述辅助吊杆(31)呈竖直向布设,所述辅助吊杆(31)上端与连接器(30)紧固连接,所述辅助吊杆(31)下端与后下横梁(12)连接;所述预埋钢筋(32)、连接器(30)和位于连接器(30)正下方的辅助吊杆(31)均布设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辅助吊杆(31)为钢筋,所述连接器(30)为连接预埋钢筋(32)和辅助吊杆(31)的钢筋连接器。

说明书 :

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桥梁事业迅猛发展,我国在桥梁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和装备方面正在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跨度跨海、跨江桥梁建设不断增加。连续刚构桥为墩梁固结的连续梁桥,并且连续刚构桥通常为多跨桥,连续刚构桥的桥梁主梁为连续刚构梁,大跨度刚构连续梁是指多孔跨径总长≥100米且单孔跨径≥40米的刚构连续梁。边跨是相对主跨而言的,跨径最大的一跨称之为主跨,而跨径较小的称之为边跨。对支撑高度大于30m的连续刚构梁进行施工时,施工难度较大,尤其对支撑高度大于30m、梁高10m以上、悬臂浇筑段长度大于4m的高空大体积连续刚构梁进行施工时,施工难度更大,安全质量控制风险高,边跨现浇段施工对所采用支架的要求非常高,同时对挂篮的结构设计要求高,挂篮结构需既要满足安全性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又要节省施工成本,方便施工。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墩顶梁段施工完成后,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完成T构悬臂施工的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施工边跨现浇段,能简便、快速完成高空大吨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过程。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对称式刚构连续梁由两个对称布设的边跨梁段和连接于两个所述边跨梁段之间的中跨梁段连接而成,所述中跨梁段架设于两个水中墩上,每个所述边跨梁段均架设于桥墩与一个所述水中墩上;每个所述边跨梁段均包括边跨现浇段、边跨悬臂段和连接于边跨现浇段与边跨悬臂段之间的边跨合拢段,所述边跨现浇段的一端支撑于桥墩上且其另一端与边跨合拢段连接,所述边跨悬臂段的一端与支撑于水中墩上的墩顶梁段连接且其另一端与边跨合拢段连接;所述中跨梁段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中跨悬臂段和连接于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之间的中跨合拢段,所述中跨悬臂段的一端与墩顶梁段连接且其另一端与中跨合拢段连接;所述边跨悬臂段和中跨悬臂段均由多个沿纵桥向从后向前布设的悬臂梁节段拼接而成;每个所述墩顶梁段均与其所连接的边跨悬臂段和中跨悬臂段组成一个T构;
[0005] 对所述对称式刚构连续梁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步骤一、墩顶梁段施工:对支撑于两个所述水中墩上的墩顶梁段分别进行施工,且两个所述墩顶梁段同步进行施工;
[0007] 对墩顶梁段进行施工时,利用水中墩墩顶安装的托架进行施工;
[0008] 步骤二、T构悬臂与边跨现浇段同步施工: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对两个所述T构分别进行悬臂施工,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对两个所述边跨梁段的边跨现浇段分别进行施工;
[0009] 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任一个所述T构进行悬臂施工时,先在墩顶梁段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再采用两个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与墩顶梁段连接的边跨悬臂段和中跨悬臂段同步进行施工;
[0010] 所述边跨悬臂段和中跨悬臂段均为悬臂施工梁,所述悬臂施工梁由多个沿纵桥向从后向前布设的悬臂梁节段拼接而成;对所述悬臂施工梁进行施工时,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从后向前对多个所述悬臂梁节段分别进行施工;
[0011] 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包括位于所施工悬臂梁节段上方的主桁架、位于所述主桁架的正下方且对悬臂梁节段进行成型施工的模板系统和将所述模板系统吊挂于所述主桁架上的提吊系统,所述主桁架与所述模板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提吊系统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梁节段为混凝土箱梁;
[0012] 所述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左右上方的桁架组,两个所述桁架组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所述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横向连接架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桁架组通过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杆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主桁架中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的前端均与前上横梁紧固连接,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的后端均与后上横梁紧固连接;
[0013] 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包括位于桥墩内侧的高空支架和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附着式连接结构,所述高空支架沿横桥向布设且其通过多个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紧固固定在桥墩上,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呈水平布设;所述桥墩包括桩基础、支撑于桩基础上的水平承台和布设于水平承台上的墩身,所述墩身为空心墩;
[0014] 所述高空支架为高度不小于50m的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由下至上分为多个支架节段,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支架节段之间通过法兰紧固连接为一体;
[0015] 所述竖向支架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井字架,两根所述井字架之间通过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水平连接结构紧固连接;每个所述井字架均包括四根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竖向支撑钢管,四根所述竖向支撑钢管包括两根内侧钢管和两根外侧钢管,每根所述内侧钢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根所述外侧钢管,两根所述内侧钢管之间、两根所述外侧钢管之间以及每根所述内侧钢管与位于其外侧的外侧钢管之间均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钢管连接杆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支架中的四根所述内侧钢管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竖向支架中的四根所述外侧钢管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四根所述内侧钢管的底部均支撑于水平承台上;
[0016] 所述水平承台内侧设置有四个分别供所述外侧钢管底部支撑的锚固桩,所述锚固桩呈竖直向布设;每根所述外侧钢管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锚固桩,所述锚固桩为钢筋混凝土桩;
[0017] 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包括一道连接横梁和四道水平连接杆,所述连接横梁呈水平布设且其沿横桥向布设,所述连接横梁通过多根拉杆紧固固定在墩身的内侧壁上;每根所述内侧钢管与连接横梁之间均通过一道所述水平连接杆紧固连接;多根所述拉杆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固定在墩身的内侧壁上,所述拉杆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每根所述拉杆的外端均固定在连接横梁上,每根所述拉杆的内端均伸入至墩身的内腔中,每根所述拉杆均固定在墩身的内侧壁上;所述墩身的内侧壁上开有多个供拉杆穿过的拉杆安装孔,所述连接横梁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供拉杆穿过的通孔;
[0018] 采用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对边跨现浇段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0019] 步骤2011、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搭设:待桥墩内侧搭设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
[0020] 步骤2012、模板支设:在步骤2011中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和桥墩上搭设模板支撑架,并在所述模板支撑架搭设对边跨现浇段进行成型施工的成型模板;所述模板支撑架为水平支撑架;
[0021] 步骤2013、边跨现浇段浇筑施工:利用步骤2012中所述成型模板对边跨现浇段进行浇筑施工;
[0022] 步骤三、边跨合拢:待步骤二中两个所述T构和两个所述边跨现浇段均施工完成后,对两个所述边跨梁段的边跨合拢段同步进行施工,并完成两个所述边跨梁段合拢;
[0023] 步骤四、中跨合拢:对中跨合拢段进行施工,完成中跨梁段合拢。
[0024]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2011中所述拉杆为精轧螺纹钢筋;每根所述拉杆的外端均套装有外锁紧螺母,所述连接横梁卡装在墩身与外锁紧螺母之间;每根所述拉杆的内端均套装有内锁紧螺母,所述内锁紧螺母位于墩身的内腔中。
[0025]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2011中所述拉杆安装孔为拉模筋孔,所述拉模筋孔为供对墩身成型施工用墩身成型模板进行拉结的模板拉筋穿过的通孔,所述墩身成型模板包括墩身外模和布设于所述墩身外模内侧的墩身内模,所述模板拉筋为连接于所述墩身外模与所述墩身内模之间的水平拉结钢筋;
[0026] 步骤2011中所述竖向支架上布设有模板支撑架,所述模板支撑架为水平支撑架;
[0027] 所述水平支撑架包括两道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下横梁、多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水平纵梁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上横梁,四根所述内侧钢管顶部设置有一道所述下横梁,四根所述外侧钢管顶部设置有一道所述下横梁,每道所述水平纵梁均布设于两道所述下横梁上,每道所述上横梁均布设于多道所述水平纵梁上;所述下横梁和上横梁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水平纵梁沿纵桥向布设;每道所述水平纵梁的内端均支撑于墩身上。
[0028]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四中对中跨合拢段进行施工时和步骤三中对边跨合拢段进行施工时,均采用合拢段吊架进行施工;
[0029] 步骤四中对中跨合拢段进行施工时,采用顶推传力架对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进行顶推;所述顶推传力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推传力架对称支撑于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的顶板左右两侧之间,两个所述顶推传力架均位于中跨悬臂段的左右两侧腹板之间;
[0030] 所述顶推传力架包括呈水平布设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为空心结构,所述传力杆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结构,所述传力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底板和后底板,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均与所述传力杆呈垂直布设,所述后底板的后端与用于顶推所述传力杆的顶推机构连接,所述顶推机构与所述传力杆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传力杆的外侧卡装有用于对所述传力杆横向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所述合拢段吊架连接。
[0031]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内侧的内模、位于悬臂梁节段底部的底模板、位于底模板下方且对底模板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和两个分别对称布设于悬臂梁节段左右两侧的外侧模,每个所述外侧模的外侧均设置有侧模支撑架;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前侧下方的前下横梁和位于底模板后侧下方的后下横梁,所述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位于前上横梁的正下方;所述内模内侧设置有内模支撑架;
[0032] 所述提吊系统包括对所述底部支撑架进行提吊的底模提吊结构、两个左右对称布设且对侧模支撑架进行提吊的侧模提吊结构和对内模进行提吊的内模提吊结构,两个所述侧模支撑架分别布设于悬臂梁节段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与前下横梁之间的底模前竖向吊杆和连接于所述主桁架与后下横梁之间的底模后竖向吊杆,每个所述侧模提吊结构均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与侧模支撑架之间的侧模前竖向吊杆和连接于后上横梁与侧模支撑架之间的侧模后竖向吊杆,所述内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与内模支撑架之间的内模前竖向吊杆和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与内模支撑架之间的内模后竖向吊杆,所述后侧已浇梁段为位于悬臂梁节段后侧且与悬臂梁节段相邻的已浇筑梁段,所述后侧已浇梁段为混凝土箱梁。
[0033]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内模支撑架包括多个由前至后支撑于内模内的内模桁架,多个所述内模桁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内模桁架均包括呈竖直向布设且对内模进行支撑的桁架本体和多道由上至下布设在所述桁架本体内的横向支撑杆,所述桁架本体与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0034] 所述内模包括上模板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上模板左右两侧下方的内侧模板;所述桁架本体包括支撑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水平支撑架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撑架左右两侧下方且对所述内侧模板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架通过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连接为一体;
[0035] 所述内模支撑架内对称设置有一道内模走行滑梁,所述内模走行滑梁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内模支撑架支撑于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上,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对称布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为连接于前上横梁与内模走行滑梁前端的竖向吊杆,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为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的顶板与内模走行滑梁后端之间的竖向吊杆;
[0036] 所述横向支撑杆和所述桁架本体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杆呈水平布设;
[0037] 所述水平支撑架为抽拉拼装式支撑架,所述抽拉拼装式支撑架包括中部支架和两个对称布设于中部支架的左右两侧且能进行水平抽拉的侧部支架,所述中部支架和两个所述侧部支架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侧部支架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中部支架位于侧部支架的前侧或后侧;所述中部支架和两个所述侧部支架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平面桁架,所述中部支架包括第一上弦杆、位于第一上弦杆正下方的第一下弦杆和多根连接于第一上弦杆与第一下弦杆之间的第一腹杆,每个所述侧部支架包括第二上弦杆、位于第二上弦杆正下方的第二下弦杆和多根连接于第二上弦杆与第二下弦杆之间的第二腹杆;所述第一上弦杆和第二上弦杆均为对所述上模板进行支撑的上模板支撑杆,所述第一下弦杆和第二下弦杆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直杆且二者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0038] 所述第二上弦杆的内端由左至右安装有多个上水平连接件,多个所述上水平连接件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上水平连接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第二上弦杆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上弦杆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分别供上水平连接件安装的上水平调节孔;
[0039] 所述第二下弦杆的内端由左至右安装有多个下水平连接件,多个所述下水平连接件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下水平连接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第二下弦杆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下弦杆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分别供下水平连接件安装的下水平调节孔;
[0040] 所述上水平调节孔和下水平调节孔均为长条形孔;
[0041] 所述横向支撑杆为长度可调节杆。
[0042]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走行系统;
[0043]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桁架左右两侧下方的行走机构,每个所述行走机构均位于一个所述桁架组的正下方;所述后侧已浇梁段的顶板上铺设有左右两道分别供行走机构行走的纵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沿纵桥向布设;
[0044] 所述纵向轨道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后侧已浇梁段顶板上的下横向梁、两道布设于多道所述下横向梁左右两侧上方的纵轨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两道所述纵轨上的上横向梁,所述下横向梁和上横向梁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纵轨沿纵桥向布设;
[0045] 多道所述下横向梁和多道所述上横向梁通过两道所述纵轨紧固连接为一体;每道所述上横向梁均通过一个或多个下部埋设于后侧已浇梁段内的预埋件固定于后侧已浇梁段上方;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螺纹钢筋和安装于所述预埋螺纹钢筋上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横向梁上方,所述预埋螺纹钢筋呈竖直向布设;
[0046]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于前上横梁下方的前支座和安装于后上横梁下方的后支座,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均为能沿两道所述纵轨前后移动的移动支座。
[0047]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底模调整结构;所述底模调整结构包括布设于底模板后侧上方的后侧挡板、位于底模板上方且对悬臂梁节段底部进行成型施工的梁底模板,所述后侧挡板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梁底模板与底模板之间为沙子填充结构,所述后侧挡板与前端模板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后侧挡板和前端模板均卡装于两个对称布设于底模板左右两侧的侧模板之间;
[0048] 所述后侧挡板位于后侧已浇梁段的前侧下方,所述后侧挡板的顶部支顶在后侧已浇梁段的底面上,所述悬臂梁节段和后侧已浇梁段均为混凝土梁;所述后侧挡板位于梁底模板后方,所述底模板、后侧挡板、后侧已浇梁段的底面、布设于底模板上且呈竖直向布设的前端模板和两个所述侧模板围成沙子填充结构的填充腔,所述前端模板分为位于沙子填充结构前侧的底部模板段和对悬臂梁节段的前端面进行成型施工的上部模板段;所述梁底模板支撑于沙子填充结构上,所述梁底模板的后端支顶在后侧已浇梁段的底面前端,梁底模板的前端支顶在前端模板上,所述梁底模板卡装在两个所述侧模板之间。
[0049] 上述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在后侧已浇梁段内的暗埋锚固结构,每个所述暗埋锚固结构下方均连接有一个所述辅助吊杆;
[0050] 所述暗埋锚固结构包括预埋钢筋和与预埋钢筋底端连接的连接器,所述预埋钢筋和连接器均预埋在后侧已浇梁段内;所述预埋钢筋和连接器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位于后下横梁的正上方,所述连接器底端与其所处位置处后侧已浇梁段的底面相平齐;所述辅助吊杆呈竖直向布设,所述辅助吊杆上端与连接器紧固连接,所述辅助吊杆下端与后下横梁连接;所述预埋钢筋、连接器和位于连接器正下方的辅助吊杆均布设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辅助吊杆为钢筋,所述连接器为连接预埋钢筋和辅助吊杆的钢筋连接器。
[005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52] 1、工艺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墩顶梁段施工完成后,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完成T构悬臂施工的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施工边跨现浇段,再完成边跨合拢,最后完成中跨合拢即可,施工工期短,施工功效高且施工过程易于控制。
[0053] 2、所采用的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0054] 3、所采用的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充分利用圆端形空心墩的拉模钢筋孔,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对拉固定附着杆件传力横杆,形成高空钢支墩附着支撑,施工方便,墩身无预埋钢板“疤痕”,保证了墩身外观质量,安全可靠。所采用的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采用“井”字型装配式钢管支架与无“疤痕”式预埋附着技术措施,解决了刚构连续梁的高空边跨现浇段施工技术难题。
[0055] 4、边跨现浇段高空钢管支架采用“井”字型装配式结构,支架极端之间采用法兰盘高强螺栓连接,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减少了钢支墩高空焊接工作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安全可靠,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0056] 5、施工方法简单且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可用于刚构连续梁高边墩、长边跨现浇段施工中,也可用于高空现浇梁施工中,通用性好,安全可靠。该边跨现浇段高空钢管支架将井字型装配式钢管支架与无疤痕式预埋附着式连接结构相结合,能有效解决高空现浇段施工难题,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0057] 6、双肢三角挂篮采用由两个三角形桁架并排组成的桁架组,解决了超大吨位挂篮主桁架承重问题。并且,考虑后期有效重复利用节约成本问题,将桁架组的两个三角形桁架一分为二后能满足一般桥梁挂篮施工要求,作为普通三角挂篮使用,使用操作灵活,并且节约施工成本。尤其是能满足梁高10m以上、长度大于4m且其重量大于2000kN的悬臂梁节段施工需求。
[0058] 7、三角形桁架的杆件采用销接形式,安装方便。
[0059] 8、采用由两个三角形桁架并排组成的桁架组,两个三角形桁架受力均匀,能有效增大主桁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挂篮整体的稳定性,同时。
[0060] 9、采用暗埋锚固结构设计合理、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解决了较厚腹板挂篮后下横梁及吊杆受力过大问题,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因梁体较高腹板较厚,在腹板设置暗埋锚固结构,解决后下横梁及吊杆受力过大问题,增大了安全系数;后下横梁上所连接吊杆锚固时,因吊杆位置、长度不同,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吊杆受力合理分配,腹板外侧吊杆(即底模后竖向吊杆)较长(同样受力条件下伸长量较长)需要用千斤顶打得最紧,内腔中间吊杆(即后内侧竖向吊杆)次之,腹板内侧及腹板内暗埋吊杆(即辅助吊杆)上紧即可;第二、埋设方法施工方便:采用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器,连接器下口与底模板紧密接触,上口拧进预埋钢筋,预埋钢筋的拧进长度为连接器长度的一半;第三、操作方便;在移挂篮前,只需将辅助吊杆从连接器内拧出,然后正常进行挂篮操作即可;第四、能有效保证悬臂梁段的混凝土外观质量;挂篮前移后,在梁底混凝土表面不会留下“疤痕”;第五、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加了暗埋锚固结构,挂篮后下横梁结构尺寸及吊杆尺寸即可进行优化,较少型钢材料用量,增强了挂篮的通用性,节约了施工成本。因而,采用暗埋锚固结构能有效解决超宽超高腹板梁底对应后下横梁位置存在的后下横梁局部承载力超限问题,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在梁底不会留下“疤痕”,不影响梁体外观。否则,为满足受力要求,需要加大后下横梁的结构尺寸,相应增加了挂篮重量及成本,同时挂篮的通用性受影响。
[0061] 10、所采用的内模桁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低,该内模桁架使用操作简便、施工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桁架本体包括水平支撑架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水平支撑架左右两侧下方的竖向支架,水平支撑架采用抽拉拼装式支撑架,能满足不同宽度挂篮内模的支撑需求。并且,两个竖向支架与水平支撑架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脱模方便,钢筋安装空间大,挂篮移动方便,可加快施工进度。变截面梁悬臂浇筑施工时,采用抽拉方式调整内模桁架尺寸,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投入成本低,省工省时。
[0062] 11、该底模调整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低,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将底模板、后侧挡板、沙子填充结构和梁底模板组成双层底模,通过由沙子填充结构支撑的梁底模板对悬臂梁节段底部进行成型施工,满足变截面梁的悬臂浇筑施工需求,并且有效解决了挂篮底模难以搭接的问题,使挂篮底模与后侧已浇梁段实现有效搭接。
[0063] 12、挂篮施工方法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施工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大跨度刚构桥中梁高10m以上、悬臂浇筑段长度大于4m的大体积悬臂梁段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0064] 13、顶推传力架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传力杆受到的顶推力为理论上轴向力,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偏差、悬臂端的收缩等原因会使顶推力产生微小的偏差,变为偏心力,因此传力杆会受到剪切力和扭矩,而传力杆为半刚性的钢材质,抗拉弯性能较弱,使传力杆发生变形,通过在传力杆的内部填充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为刚性材料,产生弯矩时,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性能能够部分抵消该弯矩,减少传力杆的变形,同时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大,能够承担很大一部分顶推力,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该顶推传力装置的强度、刚度和实用性。传力杆在受到顶推力时,会产生横向位置的整体偏移,使顶推力传递的路径发生改变,造成该顶推传力装置的失稳,通过限位框的设置有效保证了传力杆位置的准确性。
[0065]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墩顶梁段施工完成后,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完成T构悬臂施工的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施工边跨现浇段,能简便、快速完成高空大吨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过程。
[0066]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67]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0068] 图1-1为本发明附着式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69] 图2为本发明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的纵桥向结构示意图。
[0070] 图3为本发明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的横桥向结构示意图。
[0071] 图4为本发明模板底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72] 图5为本发明对称式刚构连续梁的架设状态示意图。
[0073] 图6为本发明双肢三角挂篮的纵桥向结构示意图。
[0074] 图7为本发明双肢三角挂篮的横桥向结构示意图。
[0075] 图8为本发明辅助吊杆与暗埋锚固结构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0076] 图9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77] 图10为本发明底模调整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78] 图11为本发明内模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79] 图12为本发明抽拉拼装式支撑架拉至最大支撑宽度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80] 图13为本发明顶推传力架的结构示意图。
[0081] 图14为本发明传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0082] 图15为本发明传力杆与限位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83] 附图标记说明:
[0084] 1—悬臂梁节段;1-3—中部支架;1-3-1—第一上弦杆;
[0085] 1-3-2—第一下弦杆;1-3-3—第一腹杆;1-4—侧部支架;
[0086] 1-4-1—第二上弦杆;1-4-2—第二下弦杆;1-4-3—第二腹杆;
[0087] 1-5—上水平连接件;1-6—上水平调节孔;1-7—下水平连接件;
[0088] 1-8—下水平调节孔;1-9—竖向支撑杆;2—三角形桁架;
[0089] 2-2—后侧挡板;2-4—梁底模板;2-5—沙子填充结构;
[0090] 2-7—前端模板;2-9—限位梁;
[0091] 2-13—斜向支撑;2-14—三角形托架;
[0092] 2-15—横梁支撑杆;3—横向连杆;3-1—传力杆;
[0093] 3-1-1—第一型钢;3-1-2—第二型钢;3-2—混凝土结构;
[0094] 3-3—前底板;3-4—后底板;3-5—限位框;
[0095] 3-6—顶推机构;3-7—加劲板;3-8—中跨挂篮;
[0096] 3-9—预埋钢板;3-10—垫板;4—底模板;
[0097] 4-2—井字架;4-3—竖向支撑钢管;
[0098] 4-4—附着式连接结构;4-5—桩基础;4-6—水平承台;
[0099] 4-7—墩身;4-8—锚固桩;4-9—连接横梁;
[0100] 4-10—拉杆;4-11—水平连接杆;4-12—模板支撑架;
[0101] 4-13—下横梁;4-14—水平纵梁;4-15—上横梁;
[0102] 4-16—水平垫梁;4-17—水平方木;
[0103] 6—外侧模;7—侧模支撑架;
[0104] 8—前上横梁;9—后上横梁;10—内模;
[0105] 11—前下横梁;12—后下横梁;13—底模前竖向吊杆;
[0106] 14—底模后竖向吊杆;15—侧模前竖向吊杆;
[0107] 16—侧模后竖向吊杆;17—内模支撑架;18—后侧已浇梁段;
[0108] 19—内模前竖向吊杆;20—内模后竖向吊杆;
[0109] 21—侧模走行滑梁;22—横向支撑杆;23—中上横梁;
[0110] 24—后内侧竖向吊杆;25—行走机构;26—纵向轨道;
[0111] 26-1—下横向梁;26-2—纵轨;26-3—上横向梁;
[0112] 27—预埋件;28—纵向支撑梁;29—内模走行滑梁;
[0113] 30—连接器;31—辅助吊杆;32—预埋钢筋;
[0114] 33—水平垫板;34—锁紧螺母;35—墩顶梁段;
[0115] 36—水中墩;37—桥墩;38—边跨梁段;
[0116] 39—边跨现浇段;40—边跨悬臂段;41—边跨合拢段;
[0117] 42—边跨成型模板;43—中跨梁段;44—中跨悬臂段;
[0118] 45—中跨合拢段。

具体实施方式

[0119]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所施工对称式刚构连续梁由两个对称布设的边跨梁段38和连接于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之间的中跨梁段43连接而成,所述中跨梁段43架设于两个水中墩36上,每个所述边跨梁段38均架设于桥墩37与一个所述水中墩36上,详见图5;结合图2,每个所述边跨梁段38均包括边跨现浇段39、边跨悬臂段40和连接于边跨现浇段39与边跨悬臂段40之间的边跨合拢段41,所述边跨现浇段39的一端支撑于桥墩37上且其另一端与边跨合拢段41连接,所述边跨悬臂段40的一端与支撑于水中墩36上的墩顶梁段35连接且其另一端与边跨合拢段41连接;所述中跨梁段43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中跨悬臂段44和连接于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44之间的中跨合拢段45,所述中跨悬臂段44的一端与墩顶梁段35连接且其另一端与中跨合拢段45连接;所述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均由多个沿纵桥向从后向前布设的悬臂梁节段1拼接而成;每个所述墩顶梁段35均与其所连接的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组成一个T构;
[0120] 对所述对称式刚构连续梁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0121] 步骤一、墩顶梁段施工:对支撑于两个所述水中墩36上的墩顶梁段35分别进行施工,且两个所述墩顶梁段35同步进行施工;
[0122] 对墩顶梁段35进行施工时,利用水中墩36墩顶安装的托架进行施工;
[0123] 步骤二、T构悬臂与边跨现浇段同步施工:采用双肢三角挂篮对两个所述T构分别进行悬臂施工,同时采用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对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的边跨现浇段39分别进行施工;
[0124] 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任一个所述T构进行悬臂施工时,先在墩顶梁段35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再采用两个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与墩顶梁段35连接的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同步进行施工;
[0125] 所述边跨悬臂段40和中跨悬臂段44均为悬臂施工梁,所述悬臂施工梁由多个沿纵桥向从后向前布设的悬臂梁节段1拼接而成;对所述悬臂施工梁进行施工时,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从后向前对多个所述悬臂梁节段1分别进行施工;
[0126]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包括位于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上方的主桁架、位于所述主桁架的正下方且对悬臂梁节段1进行成型施工的模板系统和将所述模板系统吊挂于所述主桁架上的提吊系统,所述主桁架与所述模板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提吊系统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梁节段1为混凝土箱梁;
[0127] 所述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左右上方的桁架组,两个所述桁架组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10紧固连接,所述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10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桁架组通过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10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2,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杆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主桁架中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前端均与前上横梁8紧固连接,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后端均与后上横梁9紧固连接;
[0128]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包括位于桥墩37内侧的高空支架和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附着式连接结构,所述高空支架沿横桥向布设且其通过多个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紧固固定在桥墩37上,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呈水平布设;所述桥墩37包括桩基础4-5、支撑于桩基础4-5上的水平承台4-6和布设于水平承台4-6上的墩身4-7,所述墩身4-7为空心墩;
[0129] 所述高空支架为高度不小于50m的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由下至上分为多个支架节段,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支架节段之间通过法兰紧固连接为一体;
[0130] 所述竖向支架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井字架4-2,两根所述井字架4-2之间通过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水平连接结构紧固连接;每个所述井字架4-2均包括四根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竖向支撑钢管4-3,四根所述竖向支撑钢管4-3包括两根内侧钢管和两根外侧钢管,每根所述内侧钢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根所述外侧钢管,两根所述内侧钢管之间、两根所述外侧钢管之间以及每根所述内侧钢管与位于其外侧的外侧钢管之间均通过多道由上至下布设的钢管连接杆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支架中的四根所述内侧钢管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竖向支架中的四根所述外侧钢管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四根所述内侧钢管的底部均支撑于水平承台4-6上;
[0131] 所述水平承台4-6内侧设置有四个分别供所述外侧钢管底部支撑的锚固桩4-8,所述锚固桩4-8呈竖直向布设;每根所述外侧钢管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锚固桩4-8,所述锚固桩4-8为钢筋混凝土桩;
[0132] 如图1-1所示,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包括一道连接横梁4-9和四道水平连接杆4-11,所述连接横梁4-9呈水平布设且其沿横桥向布设,所述连接横梁4-9通过多根拉杆4-
10紧固固定在墩身4-7的内侧壁上;每根所述内侧钢管与连接横梁4-9之间均通过一道所述水平连接杆4-11紧固连接;多根所述拉杆4-10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固定在墩身4-7的内侧壁上,所述拉杆4-10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外端均固定在连接横梁4-9上,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内端均伸入至墩身4-7的内腔中,每根所述拉杆4-10均固定在墩身4-7的内侧壁上;所述墩身4-7的内侧壁上开有多个供拉杆4-10穿过的拉杆安装孔,所述连接横梁4-9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供拉杆4-10穿过的通孔;
[0133] 采用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对边跨现浇段39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0134] 步骤2011、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搭设:待桥墩37内侧搭设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
[0135] 步骤2012、模板支设:在步骤2011中所述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和桥墩37上搭设模板支撑架,并在所述模板支撑架搭设对边跨现浇段18进行成型施工的成型模板42;所述模板支撑架为水平支撑架;
[0136] 步骤2013、边跨现浇段浇筑施工:利用步骤2012中所述成型模板42对边跨现浇段18进行浇筑施工;
[0137] 步骤三、边跨合拢:待步骤二中两个所述T构和两个所述边跨现浇段39均施工完成后,对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的边跨合拢段41同步进行施工,并完成两个所述边跨梁段38合拢;
[0138] 步骤四、中跨合拢:对中跨合拢段45进行施工,完成中跨梁段43合拢。
[0139] 其中,所述边跨梁段38为支撑高度大于50m且梁高10m以上的高空大体积边跨梁段。
[0140] 所述悬臂梁节段1的梁高10m以上、长度大于4m且其重量大于2000kN。
[0141]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1中所述拉杆4-10为精轧螺纹钢筋。
[0142] 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外端均套装有外锁紧螺母11,所述连接横梁4-9卡装在墩身4-7与外锁紧螺母11之间;每根所述拉杆4-10的内端均套装有内锁紧螺母11,所述内锁紧螺母11位于墩身4-7的内腔中。
[0143] 所述墩身4-7为圆端形空心墩,所述拉杆4-10的数量为六根,六根所述拉杆4-10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0144] 六根所述拉杆4-10分为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拉杆组,两个所述拉杆组分别布设在墩身4-7的内侧壁左右两侧,每个所述拉杆组均包括三根所述拉杆4-10。
[0145] 为保证支撑强度和稳固性,步骤2011中所述内侧钢管与位于其外侧的外侧钢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m~3m,所述内侧钢管与墩身4-7之间的净距不大于4m。
[0146] 所述竖向支撑钢管4-3的外径为φ0.5m~φ0.6m。
[0147] 并且,上下相邻两个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0m~15m。
[0148]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内侧钢管与位于其外侧的外侧钢管之间的水平间距、所述内侧钢管与墩身4-7之间的净距、所述竖向支撑钢管4-3的外径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之间的竖向间距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0149] 为施工简便,步骤2011中所述拉杆安装孔为拉模筋孔,所述拉模筋孔为供对墩身4-7成型施工用墩身成型模板进行拉结的模板拉筋穿过的通孔,所述墩身成型模板包括墩身外模和布设于所述墩身外模内侧的墩身内模,所述模板拉筋为连接于所述墩身外模与所述墩身内模之间的水平拉结钢筋。
[0150]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1中所述竖向支架上布设有模板支撑架4-12,所述模板支撑架4-12为水平支撑架;
[0151] 如图4所示,所述水平支撑架包括两道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下横梁4-13、多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水平纵梁4-14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上横梁4-15,四根所述内侧钢管顶部设置有一道所述下横梁4-13,四根所述外侧钢管顶部设置有一道所述下横梁4-13,每道所述水平纵梁4-14均布设于两道所述下横梁4-13上,每道所述上横梁4-15均布设于多道所述水平纵梁4-14上;所述下横梁4-13和上横梁4-15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水平纵梁4-14沿纵桥向布设;每道所述水平纵梁4-14的内端均支撑于墩身4-7上。
[0152] 多道所述上横梁4-15上由左至右铺设有一根水平方木4-17,多根所述水平方木4-17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水平方木4-17沿纵桥向布设。
[0153] 其中,所述模板支撑架4-12为对用于施工刚构连续梁的边跨梁段18的模板体系进行支撑的支撑架。
[015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横梁4-13与所述内侧钢管与所述外侧钢管之间均设置有一道水平垫梁4-16,所述水平垫梁4-16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水平垫梁4-16为防落架垫梁。
[0155] 步骤2011中所述锚固桩4-8的下部节段为锚固于河床上的锚固段,所述锚固段的长度不小于1m,所述锚固桩4-8的桩径为φ0.8m~φ1.2m。
[0156]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锚固段的长度不小于1m和锚固桩4-8的桩径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0157] 所述井字架4-2采用法兰盘高强螺栓连接,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减少了井字架4-2的高空焊接工作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安全可靠。
[0158]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墩37和水中墩36均为钢筋混凝土墩。
[0159] 所述中跨梁段43的长度为216m,所述桥墩37的墩高为50m以上。
[0160] 本实施例中,所述刚构连续梁为混凝土箱梁且其顶面宽12m,底板宽9.2m,翼缘板宽度1.4m,所述刚构连续梁为混凝土箱梁且其为单箱单室直腹板截面。所述刚构连续梁中墩顶梁段的梁高16.5m,跨中及边跨端部梁高7.5m,腹板厚度为1.74m~0.55m,底板厚度2.09~0.52m,顶板厚度0.62m。
[0161] 所述边跨梁段38的长度为118m,边跨现浇段39的梁高7.5m,梁顶宽12m,底板宽9.2m,顶板厚0.62m,底板厚度0.52m~1.1m,腹板厚度0.55~1.65m,混凝土方量315m3。所述边跨现浇段39长9.85m且其悬臂出桥墩37的墩身托盘顶帽范围之外7.0m(悬臂部分重量约
3700kN),因而边跨现浇段39施工属于超高空大体积长边跨现浇段施工。若采用通常施工方案,即在墩身顶预埋牛腿与增设配重的方案,则牛腿斜撑点位于墩身空心段,对墩身安全有较大影响,加之大体积、大吨位配重安全风险较大。而本发明所采用的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为落地支架,超高空支架承载力及稳定性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并且,该附着式高空装配支架稳定性高,充分利用圆端形空心墩的拉模钢筋孔(布置尺寸1.0×1.0m),并且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即拉杆4-10)对拉固定附着杆件(即连接横梁4-9)并传力横杆(即水平连接杆4-11),形成高空钢支墩附着支撑,施工方便,墩身无预埋钢板“疤痕”,保证了墩身外观质量,安全可靠。
[0162]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钢管与位于其外侧的外侧钢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5m,所述竖向支撑钢管4-3的外径为φ0.53m且其为螺旋管。所述井字架4-2中相邻两根所述竖向支撑钢管4-3之间钢管每6m采用I16b工字钢焊接横撑及斜撑(即所述钢管连接杆)形成“井”字钢支墩结构。上下相邻两个所述附着式连接结构4-4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3m,两个所述井字架4-2之间每隔12m采用I16b工字钢(即所述水平连接结构)进行横向连接,确保了钢管支墩的稳定性。
[0163]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固桩4-8为φ1.0m挖孔桩,所述锚固桩4-8进入稳定基岩不少于1.0m,所述锚固桩4-8的桩顶设置预埋钢板与所述外侧钢管焊接;所述内侧钢管支撑在桥墩37的承台上,所述承台设置预埋钢板焊接与所述内侧钢管焊接。所述井字架4-2安装完成后,将锚固桩4-8的钢筋笼外露钢筋和所述承台的预埋锚固钢筋均与竖向支撑钢管4-3焊接牢固,然后用C30混凝土包裹浇筑形成稳定结构。
[0164] 本实施例中,所述边跨成型模板42支撑于多根所述水平方木4-17上。所述水平垫梁4-16为钢楔块。
[0165] 对所述水平支撑架进行施工时,先在竖向支撑钢管4-3顶部设置落架钢楔块(具体采用5根I20b工字钢组焊而成),然后在所述钢楔块上设置横桥向承重横梁(即下横梁4-13);然后,安装23根I36b工字钢纵梁(即水平纵梁4-14),其中腹板位置设置2×5根,内底板位置7根,翼缘板下设置2×3根;水平纵梁4-14一端支撑在承重横梁上且其另一端支撑在桥墩的墩帽上。
[0166] 所述边跨成型模板42包括底模板、外模和内模;所述底模板为竹胶板且其安装在多根所述水平方木4-17上,箱梁端隔板处位于桥墩37的墩身托盘顶帽上方,端隔板底模采用钢模板内装沙子后铺设竹胶板形成底模。
[0167] 外模采用钢模,外模桁架片间距为2.0m,桁架片支撑在底模纵梁上;端头模板采用钢模板。所述内模包括内侧模和内顶模,内侧模采用组合钢模,内顶模采用搭设碗扣支架、方木与竹胶板相结合的方式。内外模设置拉模钢筋,拉模筋间距为80cm×100cm。
[0168] 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对中跨合拢段45进行施工时和步骤三中对边跨合拢段41进行施工时,均采用合拢段吊架进行施工。采用常规的合拢段吊架法对中跨合拢段45和边跨合拢段41进行施工。
[0169] 本实施例中,所述合拢段吊架为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因而,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作为所述合拢段吊架。
[0170] 步骤四中对中跨合拢段45进行施工时,采用顶推传力架对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44进行顶推;所述顶推传力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推传力架对称支撑于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44的顶板左右两侧之间,两个所述顶推传力架均位于中跨悬臂段44的左右两侧腹板之间;
[0171]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顶推传力架包括呈水平布设的传力杆3-1,所述传力杆3-1为空心结构,所述传力杆3-1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结构3-2,所述传力杆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均与所述传力杆3-1呈垂直布设,所述后底板3-4的后端与用于顶推所述传力杆3-1的顶推机构3-6连接,所述顶推机构3-6与所述传力杆3-1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传力杆3-1的外侧卡装有用于对所述传力杆3-1横向位置进行限制的限位框3-5,所述限位框3-5与所述合拢段吊架(即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连接。对中跨悬臂段44进行施工的所述双肢三角挂篮为中跨挂篮3-8。
[0172] 实际使用时,该顶推传力架位于两个所述中跨悬臂段44之间且其沿纵向顶推方向(即纵桥向)布设,所述中跨悬臂段44的断面上设置有供所述顶推传力架的预埋钢板3-9,所述前底板3-3与预埋钢板3-9螺栓连接,所述顶推机构3-6的后端支顶在预埋钢板3-9上。所述传力杆3-1受到的顶推力为2500kN~3000kN。通过将所述传力杆3-1的内部填充混凝土结构3-2,在传力杆3-1受到顶推力时,由传力杆3-1和混凝土结构3-2共同承担,有效的增加了该顶推传力架的强度。
[0173] 实际使用时,所述传力杆3-1受到的顶推力为理论上轴向力,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偏差、悬臂端的收缩等原因会使所述顶推力产生微小的偏差,变为偏心力,因此传力杆3-1会受到剪切力和扭矩,而所述传力杆3-1为半刚性的钢材质,抗拉弯性能较弱,使所述传力杆3-1发生变形,通过在所述传力杆3-1的内部填充混凝土结构3-2,混凝土为刚性材料,产生弯矩时,所述混凝土结构3-2的抗弯性能能够部分抵消该弯矩,减少所述传力杆3-1的变形,同时所述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大,能够承担很大一部分顶推力,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该顶推传力装置的强度、刚度和实用性。
[0174] 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前底板3-3将所述传力杆3-1的前端固定在前端的所述预埋钢板3-9上,同时使所述顶推力均匀的传递至中跨悬臂段44。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均与所述传力杆3-1焊接连接。所述顶推机构3-6为550T级液压千斤顶。
[0175] 实际使用时,所述传力杆3-1在受到顶推力时,会产生横向位置的整体偏移,使顶推力传递的路径发生改变,造成该顶推传力装置的失稳,通过所述限位框3-5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所述传力杆3-1位置的准确性。
[0176] 如图3所示,实际使用时,所述限位框3-5为由4个槽钢首尾相接组成的矩形框架,对所述传力杆3-1的横向位置进行限定,有效保证了中跨合拢顶推施工的顺利进行。
[0177]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力杆3-1由第一型钢3-1-1和套装在所述第一型钢3-1-1外部的第二型钢3-1-2组成,所述第一型钢3-1-1均包括两个槽口相对布设的第一槽钢,所述第二型钢3-1-2包括与所述第一槽钢呈垂直布设且槽口相对布设的两个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布设的同一平面上。
[0178] 实际使用时,所述传力杆3-1由第一型钢3-1-1和套装在所述第一型钢3-1-1外部的第二型钢3-1-2组成,使所述传力杆3-1的横截面为矩形,与圆形截面相比刚度提高,且在所述传力杆3-1受到顶推力时,矩形截面的所述传力杆3-1的四个角点会产生应力集中,通过采用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加工而成,使四个角点处进行加强,保证了所述传力杆3-1的强度和刚度。
[0179]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优选的为[32b槽钢。
[018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钢的外侧与第二槽钢的内侧焊接连接。
[0181]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与所述传力杆3-1之间均设置有多个加劲板3-7,所述加劲板3-7为直角三角形板,所述直角三角形板的一个直角边与所述前底板3-3或后底板3-4连接,所述直角三角形板的另一个直角边与所述传力杆3-1连接。
[0182] 实际使用时,当所述顶推机构3-6施加顶推力时,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与所述传力杆3-1连接处为应力集中处,会使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沿所述传力杆3-1的连接处产生变形,因此在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与所述传力杆3-1时间设置多个加劲板3-7,用以增加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的强度,防止变形。
[0183] 实际使用时,所述前底板3-3和后底板3-4与传力杆3-1之间的加劲板3-7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劲板3-7沿所述传力杆3-1的周向布设。
[0184] 实际使用时,所述加劲板3-7为直角三角形板,便于安装且有利于节约钢材,优选的所述直角三角形板的尺寸为150mm×6mm×15mm。
[0185]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底板3-4与所述顶推机构3-6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传力杆3-1的垫板3-10。
[0186] 实际使用时,所述垫板3-10的设置目的是枣所述顶推力传递至所述传力杆3-1时进行缓冲,有利于对所述传力杆3-1进行保护。
[0187] 实际使用时,所述垫板3-10的结构、尺寸与所述后底板3-4的结构、尺寸均相同。
[0188] 如图6、图7所示,步骤二中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1内侧的内模10、位于悬臂梁节段1底部的底模板4、位于底模板4下方且对底模板4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和两个分别对称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左右两侧的外侧模6,每个所述外侧模6的外侧均设置有侧模支撑架7;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4前侧下方的前下横梁11和位于底模板4后侧下方的后下横梁12,所述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11位于前上横梁8的正下方;所述内模10内侧设置有内模支撑架17;
[0189] 所述提吊系统包括对所述底部支撑架进行提吊的底模提吊结构、两个左右对称布设且对侧模支撑架7进行提吊的侧模提吊结构和对内模10进行提吊的内模提吊结构,两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分别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前下横梁11之间的底模前竖向吊杆13和连接于所述主桁架与后下横梁12之间的底模后竖向吊杆14,每个所述侧模提吊结构均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前竖向吊杆15和连接于后上横梁9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后竖向吊杆16,所述内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前竖向吊杆19和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后竖向吊杆20,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位于悬臂梁节段1后侧且与悬臂梁节段1相邻的已浇筑梁段,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混凝土箱梁。
[0190]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为型钢,所述侧模支撑架7为由多根杆件拼装而成的竖向支撑桁架。
[0191] 如图7所示,步骤二中两个所述外侧模6外侧均设置有一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每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均从一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的上部穿过,每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均支撑于一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上;两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
[0192] 所述侧模前竖向吊杆15为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侧模走行滑梁21之间的竖向吊杆,所述侧模后竖向吊杆16为连接于后上横梁9与侧模走行滑梁21之间的竖向吊杆。
[0193]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支撑架17包括多个由前至后支撑于内模10内的内模桁架,多个所述内模桁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内模桁架均包括呈竖直向布设且对内模10进行支撑的桁架本体和多道由上至下布设在所述桁架本体内的横向支撑杆22,所述桁架本体与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0194] 所述内模10包括上模板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上模板左右两侧下方的内侧模板;所述桁架本体包括支撑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水平支撑架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撑架左右两侧下方且对所述内侧模板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架通过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连接为一体;
[0195] 所述内模支撑架17内对称设置有一道内模走行滑梁29,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内模支撑架17支撑于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上,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对称布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19为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走行滑梁29前端的竖向吊杆,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为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与内模走行滑梁29后端之间的竖向吊杆。
[0196] 本实施例中,所述桁架本体布设于内模10内,所述桁架本体和两个所述内侧模板均呈竖直向布设。
[0197] 所述纵向连接件为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连接杆,所述纵向连接杆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连接杆为角钢。
[0198]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杆2和所述桁架本体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杆2呈水平布设。
[0199]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19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呈对称布设,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均包括一个或两个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
[0200]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0201] 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前方左右两侧的前内侧吊杆和两组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左右两侧的前外侧吊杆,每组所述前外侧吊杆均包括两个位于外侧模6外侧的所述前外侧吊杆。
[0202]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模前竖向吊杆15的数量为两道。
[0203]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角形桁架2包括纵梁、底部安装于所述纵梁上的立柱以及位于所述立柱前后两侧的前斜拉杆和后斜拉杆,所述纵梁、所述立柱、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的上端与所述立柱顶部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立柱底部、所述前斜拉杆底部和所述后斜拉杆底部与所述纵梁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
[0204] 所述前上横梁8和后上横梁9均安装在所述纵梁上。
[020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桁架为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所述三角形桁架2所采用的杆件均为普通热轧槽钢组成的方形截面杆件,所述三角形桁架2中杆件之间采用钢销连接。
[0206]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桁架还包括中上横梁23,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中部均通过中上横梁23紧固连接;所述中上横梁23位于后下横梁12的正上方,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连接于中上横梁23与后下横梁12之间。
[0207] 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位于外侧模6外侧。
[0208]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提吊结构还包括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再同一竖直面上的后内侧竖向吊杆24,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与底模后竖向吊杆14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连接于后下横梁12与后侧已浇梁段18底板之间,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的上部位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内腔中。
[0209] 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底模前竖向吊杆13、底模后竖向吊杆14、侧模前竖向吊杆15、侧模后竖向吊杆16、内模前竖向吊杆19和内模后竖向吊杆20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0210] 同时,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走行系统;
[0211]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桁架左右两侧下方的行走机构25,每个所述行走机构25均位于一个所述桁架组的正下方;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上铺设有左右两道分别供行走机构25行走的纵向轨道26,所述纵向轨道26沿纵桥向布设。
[0212]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纵向轨道26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顶板上的下横向梁26-1、两道布设于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左右两侧上方的纵轨26-2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两道所述纵轨26-2上的上横向梁26-3,所述下横向梁26-1和上横向梁
26-3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纵轨26-2沿纵桥向布设;
[0213] 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和多道所述上横向梁26-3通过两道所述纵轨26-2紧固连接为一体;每道所述上横向梁26-3均通过一个或多个下部埋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内的预埋件27固定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上方;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螺纹钢筋和安装于所述预埋螺纹钢筋上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横向梁26-3上方,所述预埋螺纹钢筋呈竖直向布设;
[0214] 所述行走机构25包括安装于前上横梁8下方的前支座和安装于后上横梁9下方的后支座,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均为能沿两道所述纵轨26-2前后移动的移动支座。
[02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架还包括多个由左至右支撑于底模板4下方的纵向支撑梁28,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梁28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位于纵向支撑梁28下方,每个所述纵向支撑梁28均与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紧固连接。
[0216] 并且,所述后下横梁12位于所述立柱的正下方。
[0217]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后下横梁12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0218]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纵向轨道26采用整体轨道,所述后支座采用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反扣轮,每个所述反扣轮均安装在一个纵轨26-2上,因而能有效保障重型挂篮行走时稳定性。同时,通过纵向轨道26和所述预埋件实现挂篮的有效锚固,进一步提高花篮的稳定性,并确保施工安全。
[0219]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轨26-2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0220] 由于纵向轨道26通过所述预埋件锚固于后侧已浇梁段18,所述预埋件中的预埋螺纹钢筋为竖向预应力筋,所述前支座与纵向轨道26之间涂黄油起润滑作用,所述后支座用反扣轮沿纵向轨道26下缘滚动,在2个穿心式千斤顶的推力作用下即可前移。
[0221] 本实施例中,所施工悬臂梁由多个悬臂梁节段1从后向前拼接而成,所施工悬臂梁为刚构连续梁的一个梁段。所述刚构连续梁的顶面宽12m,底板宽9.2m,翼缘板宽度1.4m,所述刚构连续梁为混凝土箱梁且其为单箱单室直腹板截面。所述刚构连续梁中墩顶梁段的梁高16.5m,跨中及边跨端部梁高7.5m,腹板厚度为1.74m~0.55m,底板厚度2.09~0.52m,顶板厚度0.62m。所述悬臂梁节段1的长度为2.5m~5m。所施工悬臂梁与所述墩顶梁段连接,所述墩顶梁段重量4380kN,平均梁高15.696m;各悬臂梁节段1的重量均为2300kN以上。所述刚构连续梁的翼缘板根部厚度0.87m、端部厚度0.27m。最外侧竖向预应力钢筋中心距8.96m。所述刚构连续梁的设三向预应力,纵向最大预应力束为27根直径15.2mm、强度等级为
1860MPa的钢绞线。腹板竖向采用双排Φ32精轧螺纹钢,顶板采用5根15.2钢绞线扁锚。
[0222] 由于梁高较高,为减少挂篮吊杆长度,降低结构重心,所述悬臂梁段采用三角挂篮悬臂施工,由于主桁架采用双桁架(即桁架组),在满足施工需求的同时,后续遇到类似工程可将桁架组一分为二满足一般桥梁挂篮施工要求,节约成本。
[0223] 所述提吊系统主要是将挂篮受力传递到后侧已浇梁段18和前上横梁8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底模后竖向吊杆14、侧模前竖向吊杆15、侧模后竖向吊杆16、内模前竖向吊杆19和内模后竖向吊杆20均为精轧螺纹钢筋,精轧螺纹钢筋连接采用转换器连接,避免采用连接器连接易松动的问题。与普通钢板吊带相比,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做吊杆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实际使用时,吊杆连接上下横梁承担主要荷载,并采用手拉葫芦控制挂篮移动中的承重和高程粗调。
[0224] 如图8所示,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在后侧已浇梁段18内的暗埋锚固结构,每个所述暗埋锚固结构下方均连接有一个所述辅助吊杆31;
[0225] 所述暗埋锚固结构包括预埋钢筋32和与预埋钢筋32底端连接的连接器30,所述预埋钢筋32和连接器30均预埋在后侧已浇梁段18内;所述预埋钢筋32和连接器30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均位于后下横梁12的正上方,所述连接器30底端与其所处位置处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相平齐;所述辅助吊杆31呈竖直向布设,所述辅助吊杆31上端与连接器30紧固连接,所述辅助吊杆31下端与后下横梁12连接;所述预埋钢筋32、连接器30和位于连接器30正下方的辅助吊杆31均布设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辅助吊杆31为钢筋,所述连接器30为连接预埋钢筋32和辅助吊杆31的钢筋连接器。
[0226] 由于悬臂梁节段1的梁体较高、腹板较厚、宽度大、体积大且重量重,在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板内预埋用于安装辅助吊杆31的连接器30,所述连接器30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位于后下横梁12的正上方,所述连接器30底端与其所处位置处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相平齐。所述辅助吊杆31呈竖直向布设,所述辅助吊杆31上端与连接器30紧固连接,所述辅助吊杆31下端与后下横梁12连接。所述辅助吊杆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吊杆31对称布设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板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辅助吊杆31均位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左右两侧腹板之间。这样,通过辅助吊杆31实现挂篮底部有效锚固,并能解决后下横梁12局部承载力超限问题,确保施工安全。在移挂篮前,将只需辅助吊杆12从连接器30内拧出,然后正常进行挂篮前移即可。上述基于连接器30与辅助吊杆31相结合的锚固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且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梁底不会留下“疤痕”。
[0227] 为满足锚固牢靠,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内埋设有预埋钢筋32,所述预埋钢筋32的底端与连接器30连接,所述预埋钢筋32的长度不小于1.2m,所述预埋钢筋32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位于辅助吊杆31的正上方,所述辅助吊杆31上端与连接器30连接。
[0228] 实际施工时,所述预埋钢筋32与连接器30组成暗埋锚固结构。
[0229]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埋钢筋32上部装有水平垫板33和锁紧螺母34,所述锁紧螺母34位于水平垫板33上方,所述水平垫板33中部开有供预埋钢筋32穿过的通孔。所述水平垫板33和锁紧螺母34均浇筑于后侧已浇梁段18内。
[0230]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30为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器。所述辅助吊杆31和预埋钢筋32均为精轧螺纹钢筋。
[0231]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位于水中墩上的墩顶梁段,即0#梁段。
[0232]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1前侧的前端模板,所述前端模板支撑于底模板4上且其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模6之间。所述前端模板、内模10、底模板4和外侧模6均采用桁架片与钢模板。
[0233] 所述外侧模6的外骨架及桁架均由槽钢组焊而成,面板采用6mm冷轧钢板。所述外侧模6支撑在侧模走行滑梁21上,侧模走行滑梁21的前端通过侧模前竖向吊杆15及滑梁吊架悬吊在前上横梁8上,侧模走行滑梁21的后端通过侧模后竖向吊杆16悬吊在中上横梁23上,所述中横梁与所述立柱处于竖直平面上,所述中横梁沿横桥向布设且其连接于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所述纵梁上。所述侧模后竖向吊杆16与侧模走行滑梁21间设有后吊架,后吊架上有滚动轴承,挂篮行走时,侧模走行滑梁21与外侧模6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0234] 挂篮行走时,前下横梁11挂在前上横梁8上,后下横梁12挂在侧模走行滑梁21上,随所述主桁架同步前移。
[0235] 所述内模支撑架17支撑在内模走行滑梁29上,内模走行滑梁29前端通过内模前竖向吊杆19悬吊在前上横梁8上,内模走行滑梁29后端通过内模后竖向吊杆20悬挂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上。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与内模走行滑梁29之间设有后吊架,其上有滚动轴承,挂篮行走时,内模10与内模走行滑梁29一起沿该后吊架滑行。
[0236] 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横向支撑杆22和所述桁架本体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杆22呈水平布设。
[0237] 所述水平支撑架为抽拉拼装式支撑架,所述抽拉拼装式支撑架包括中部支架1-3和两个对称布设于中部支架1-3的左右两侧且能进行水平抽拉的侧部支架1-4,所述中部支架1-3和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中部支架1-3位于侧部支架1-4的前侧或后侧;所述中部支架1-3和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平面桁架,所述中部支架1-3包括第一上弦杆1-3-1、位于第一上弦杆1-3-1正下方的第一下弦杆1-3-2和多根连接于第一上弦杆1-3-1与第一下弦杆1-3-2之间的第一腹杆1-3-3,每个所述侧部支架1-4包括第二上弦杆1-4-1、位于第二上弦杆1-4-1正下方的第二下弦杆1-4-2和多根连接于第二上弦杆1-4-1与第二下弦杆1-4-2之间的第二腹杆1-4-3;所述第一上弦杆1-3-1和第二上弦杆1-4-1均为对所述上模板进行支撑的上模板支撑杆,所述第一下弦杆1-3-2和第二下弦杆1-4-2均为呈水平布设的直杆且二者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0238] 所述第二上弦杆1-4-1的内端由左至右安装有多个上水平连接件1-5,多个所述上水平连接件1-5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上水平连接件1-5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第二上弦杆1-4-1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上弦杆1-3-1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分别供上水平连接件1-5安装的上水平调节孔1-6;
[0239] 所述第二下弦杆1-4-2的内端由左至右安装有多个下水平连接件1-7,多个所述下水平连接件1-7均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下水平连接件1-7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第二下弦杆1-4-2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一下弦杆1-3-2上由左至右开有多个分别供下水平连接件1-7安装的下水平调节孔1-8;
[0240] 所述上水平调节孔1-6和下水平调节孔1-8均为长条形孔。
[0241] 本实施例中,所述桁架本体中所有中部支架1-3的第一上弦杆1-3-1均通过所述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桁架本体中位于左侧的所有侧部支架1-4的第二上弦杆1-4-1均通过所述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桁架本体中位于右侧的所有侧部支架1-4的第二上弦杆1-4-1均通过所述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
[024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水平连接件1-5和下水平连接件1-7均为连接螺栓。
[0243] 实际使用时,所述上水平连接件1-5和下水平连接件1-7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连接件。
[0244]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架为竖向支撑杆1-9,所述竖向支撑杆1-9上端与第二上弦杆1-4-1外端之间以铰接方式连接。
[0245]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上弦杆1-3-1、第一下弦杆1-3-2、第一腹杆1-3-3、第二上弦杆1-4-1、第二下弦杆1-4-2和第二腹杆1-4-3均为型钢杆件。
[0246] 如图11所示,所述横向支撑杆22为长度可调节杆。
[0247] 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度可调节杆包括水平螺纹套筒和两个分别同轴套装在所述水平螺纹套筒左右两侧的水平螺纹杆,每个所述水平螺纹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竖向支架上。
[0248]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螺纹杆与所述竖向支架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
[0249] 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支撑需求,对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同步进行抽拉,抽拉到位后,采用上水平连接件1-5和下水平连接件1-7将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均与中部支架1-3连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粗调过程;之后,将本实用新型支撑于内模10内。
[0250] 由于上水平调节孔1-6和下水平调节孔1-8均为长条形孔,将本实用新型支撑于内模10内后,再利用上水平调节孔1-6和下水平调节孔1-8在水平方向上对两个所述侧部支架1-4进行微调,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对内模10的稳固支撑目的。
[0251] 如图10所示,步骤二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还包括底模调整结构;所述底模调整结构包括布设于底模板4后侧上方的后侧挡板2-2、位于底模板4上方且对悬臂梁节段1底部进行成型施工的梁底模板2-4,所述后侧挡板2-2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梁底模板2-4与底模板4之间为沙子填充结构2-5,所述后侧挡板2-2与前端模板2-7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后侧挡板2-2和前端模板2-7均卡装于两个对称布设于底模板4左右两侧的侧模板6之间;
[0252] 所述后侧挡板2-2位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前侧下方,所述后侧挡板2-2的顶部支顶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上,所述悬臂梁节段1和后侧已浇梁段18均为混凝土梁;所述后侧挡板2-2位于梁底模板2-4后方,所述底模板4、后侧挡板2-2、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布设于底模板4上且呈竖直向布设的前端模板2-7和两个所述侧模板6围成沙子填充结构2-5的填充腔,所述前端模板2-7分为位于沙子填充结构2-5前侧的底部模板段和对悬臂梁节段1的前端面进行成型施工的上部模板段;所述梁底模板2-4支撑于沙子填充结构2-5上,所述梁底模板2-4的后端支顶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前端,梁底模板2-4的前端支顶在前端模板2-7上,所述梁底模板2-4卡装在两个所述侧模板6之间。
[0253] 其中,所述沙子填充结构2-5所用的沙子为常规工程施工用的沙子,即细小的石粒。
[0254] 本实施例中,所述梁底模板2-4为竹胶板。
[0255] 实际使用时,所述梁底模板2-4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模板,如木板等。
[0256]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挡板2-2为钢板。
[0257] 为固定牢靠,所述底模板4上设置有对后侧挡板2-2进行限位的限位梁2-9,所述限位梁2-9呈水平布设且其沿横桥向布设,所述限位梁2-9位于后侧挡板2-2的底部后侧。
[0258]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板4上设置有对前端模板2-7进行支撑的斜向支撑2-13,所述斜向支撑2-13位于前端模板2-7前侧,所述斜向支撑2-13的底部支撑于底模板4上,所述斜向支撑2-13的上端支顶在前端模板2-7上。
[0259] 实际施工时,只需将底模板4下降,并将两个侧模板6对应加长,再布设后侧挡板2-2和前端模板2-7形成填充腔,并在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沙子形成沙子填充结构2-5,再在沙子填充结构2-5上铺设梁底模板2-4即可。这样,便能形成由底模板4、后侧挡板2-2、沙子填充结构2-5和梁底模板2-4组成的双层底模,能有效解决了挂篮底模搭接问题。
[0260] 同时,所述底模调整结构还包括对后下横梁12进行支撑的横梁支撑杆2-15,所述横梁支撑杆2-15为斜向支撑杆且其顶端支顶在后下横梁2-12上,所述横梁支撑杆2-15底部支撑在水中墩36上。
[0261]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支撑杆2-15底部支撑在所述水中墩上固定的墩顶托架上。所述水中墩36为双薄壁墩。
[0262]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支撑于水中墩上的墩顶梁段(也称为0#梁段),所述悬臂梁节段1为与0#梁段前端连接的1#梁段。
[0263] 所述0#梁段与1#梁段之间的连接处为截面变化处,所述1#梁段后端连接处的底板为变坡点,所述0#梁段端头段的底板为45°斜坡面,而1#段梁底纵坡为11o°,因而1#梁段施工中挂篮后下横梁12位于45°斜坡面位置,导致挂篮的正常底模低于1#梁段底板的设计位置约90cm左右,挂篮底模无法与1#梁段的梁底密贴,同时底模悬空易导致底模不稳定,采用上述双层底模后,能有效解决底模搭接问题,同时因1#梁段梁底纵坡较大,采用在用于施工0#梁段的牛腿托架(即三角形托架14)上增设对后下横梁12进行支撑的横梁支撑杆2-15,增加底模的稳定性。所述横梁支撑杆2-15的数量为两道,两道所述横梁支撑杆2-15分别支撑于后下横梁12的前后两侧,所述横梁支撑杆2-15的底部支撑于在三角形托架2-14上且其顶部支顶在后下横梁12上。所述三角形托架2-14为墩顶托架。
[0264] 由于1#梁段梁底纵坡较大,浇筑混凝土时挂篮底模存在水平推力,加之所述双层底模与后侧已浇梁段18混凝土搭接的摩擦力相对较小,故后下横梁12的稳定是关键,采用两道所述横梁支撑杆2-15能有效解决底模稳定问题。
[0265] 实际施工过程中,当大跨度刚构连续梁通常为变截面梁时,变截面梁是指在弯矩较大处采用较大的截面,在弯矩较小处采用较小的截面。这种截面沿轴线变化的梁,称为变截面梁。采用挂篮对刚构连续梁的悬臂梁段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施工悬臂梁段为由多个悬臂梁段从后向前拼接而成的变截面梁时,由于各悬臂梁段底部均为斜坡面,而各悬臂梁段底部斜坡面沿纵桥向的倾斜角度(即梁底纵坡角度)不同时,相邻两个悬臂梁段之间的连接处便为变坡点。例如,上一个悬臂梁段的端头段为45o斜坡面,而下一个悬臂梁段的梁底纵坡为11o,这样在下一个悬臂梁段施工中挂篮后下横梁位于45°斜坡面位置,导致挂篮的正常底模低于当前所施工悬臂梁段底板的设计位置相应高度,造成底模难以搭接的问题。因而,采用所述底模调整结构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266] 另外,采用挂篮对刚构连续梁的悬臂梁节段1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为变截面梁,并且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的内腔宽度由后向前逐渐增大时,内模支撑框架中各内模桁架的宽度需相应进行调整。但现如今所采用的内模桁架均为固定式桁架,其结构和尺寸不能根据使用场合进行相应调整,当采用挂篮对刚构连续梁的多个不同截面的悬臂梁节段进行施工时,需相应加工多套内模桁架,投入成本高,并且每个悬臂梁节段施工之前,均需对内模桁架进行更换,施工过程复杂,费工费时。采用如图11所示的内模桁架则能解决上述问题,操作简便,尤其适用于悬臂梁节段1数量多的施工场合。
[0267] 步骤二中采用所述双肢三角挂篮从后向前对多个所述悬臂梁节段1分别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0268] 步骤2021、后端梁段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269] 步骤A1、挂篮安装:在墩顶梁段35上安装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并使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处于所述后端节段的施工位置处;
[0270] 步骤A2、挂篮悬臂施工:采用步骤A1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所述后端节段进行施工,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后端节段;
[0271] 步骤2022、下一个悬臂梁节段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272] 步骤B1、挂篮前移:将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向前平移至下一个所述悬臂梁节段1的施工位置处;
[0273] 步骤B2、挂篮悬臂施工:采用步骤B1中所述双肢三角挂篮对下一个所述悬臂梁节段1进行施工;
[0274] 步骤2023、一次或多次重复步骤2022,直至完成所述悬臂梁段的施工过程。
[0275] 本实施例中,步骤A2中进行挂篮悬臂施工时,在所述后端梁段内预埋两个所述暗埋锚固结构;
[0276] 步骤B2中进行挂篮悬臂施工时,在当前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内预埋两个所述暗埋锚固结构。
[0277] 本实施例中,步骤A1中挂篮安装后,为确保挂篮施工安全,还需对所述双肢三角挂篮进行预压施工,模拟挂篮实际组合受力状态,拟采用沙袋预压施工,采用塔吊配合预压。
[0278] 步骤A2和步骤B2中进行挂篮悬臂施工时,先对当前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内的钢筋笼和预应力管道进行安装;之后,再灌注混凝土,具体是由前往后对称灌注两腹板混凝土至下倒角处,然后由再前往后灌注底板,底板灌注完成后继续对称分层灌注腹板混凝土,最后浇注顶板混凝土。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内模上设置振捣天窗。插入振捣厚度为30cm,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插入间距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1.5倍之内,振捣到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有光泽并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将振捣棒缓慢抽出,防止混凝土内留有空隙。混凝土灌注完成后,表面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护,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养护天数7天以上。同时进行底面和侧面的养生。待所灌注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完成后,待水泥浆终凝后即可进行挂篮前移。
[027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