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46993.3

文献号 : CN1079252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芳贺英博朝日优新子刚央村上俊辅武井慧美

申请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而配置;转子组件,其安装于轴;定子,其与转子组件隔着间隙而在径向上对置;以及多个汇流条,它们与定子电连接,汇流条包含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第一汇流条具有配置于第二汇流条的上侧的上侧配置部,第二汇流条在与上侧配置部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凹陷的汇流条凹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而配置;

转子组件,其安装于所述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组件隔着间隙而在径向上对置;以及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定子电连接,该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包含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上侧的上侧配置部,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与所述上侧配置部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凹陷的汇流条凹部,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汇流条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一汇流条主体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端子部,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汇流条主体部和从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端子部,所述第一汇流条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沿径向排列,所述上侧配置部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汇流条凹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在与所述汇流条凹部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突出的汇流条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在轴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具有对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向下侧凹陷的保持架凹部,所述汇流条凸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在与所述保持架凹部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突出的保持架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具有对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保持架贯通孔,所述汇流条凸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保持架贯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的与周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在配置有所述汇流条凹部的部分和配置于所述汇流条凹部的周向两侧的部分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配置部配置于比所述汇流条凹部靠上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配置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汇流条凹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配置部整体配置于所述汇流条凹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多个线圈,

所述线圈具有作为导电线的端部的线圈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具有从所述第一汇流条主体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径向的端部并且与所述线圈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径向的端部并且与所述线圈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上侧配置部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轴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主体部的配置有所述汇流条凹部的部分弯曲。

说明书 :

马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具有多个汇流条的马达。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41953号公报所公开的马达中,多个汇流条插入于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且呈同心圆地分别形成在绝缘保持部件上的圆环槽内。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4] 在上述那样的马达中,例如在将各汇流条的线圈连接部的钩部配置于同一圆周上的情况下,有时需要使某个汇流条的线圈连接部通过其他汇流条的上侧来配置。
[0005]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中,在某个汇流条的线圈连接部上设置有向上侧延伸的竖立部,线圈连接部向上侧延伸,从而能够确保某个汇流条与其他汇流条的绝缘。但是,在该结构中,与设置竖立部相应地,汇流条的轴向的尺寸变大,其结果为,马达整体在轴向上变长,存在容易大型化的问题。
[0006]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抑制在轴向上大型化并且确保多个汇流条之间的绝缘的构造的马达。
[0007]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8]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轴,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而配置;转子组件,其安装于所述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组件隔着间隙而在径向上对置;以及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定子电连接,所述汇流条包含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上侧的上侧配置部,所述第二汇流条在与所述上侧配置部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凹陷的汇流条凹部。
[0009] 发明效果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在马达中抑制在轴向上大型化并且确保多个汇流条之间的绝缘。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0012]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侧汇流条组件的俯视图。
[0013]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侧汇流条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4]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下侧汇流条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5] 图5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下侧汇流条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6] 图6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下侧汇流条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上的图1的上侧简称作“上侧”,将下侧简称作“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表示组装于实际的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作“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作“周向”。
[0018] 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包含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着在相对于轴向不到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包含严格地沿径向、即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着在相对于径向不到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0019] 如图1所示,马达10是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0具有壳体20、转子30、筒状的定子40、轴承保持架50、被壳体20保持的下轴承60、被轴承保持架50保持的上轴承61、下侧汇流条组件70、上侧汇流条组件80以及端子92A、92B。壳体20能够在内部收容各部件。
[0020] 转子30具有第一转子铁芯33A、第二转子铁芯33B、第三转子铁芯33C、第一磁铁34A、第二磁铁34B、第三磁铁34C以及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的轴31。轴31被下轴承60和上轴承
61支承为能够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30在定子40的内侧能够相对于定子40旋转。换言之,定子40包围转子30。
[0021] 第一转子铁芯33A、第二转子铁芯33B以及第三转子铁芯33C是筒状。第一转子铁芯33A、第二转子铁芯33B以及第三转子铁芯33C从轴向的下侧朝向上侧按顺序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铁芯33A的内侧面、第二转子铁芯33B的内侧面以及第三转子铁芯33C的内侧面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轴31通过例如压入等而与第一转子铁芯33A、第二转子铁芯33B以及第三转子铁芯33C嵌合并固定。另外,轴31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而间接地固定于第一转子铁芯33A、第二转子铁芯33B以及第三转子铁芯33C。
[00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34A、第二磁铁34B以及第三磁铁34C是沿周向延伸的板状。第一磁铁34A固定于第一转子铁芯33A的外侧面。第二磁铁34B固定于第二转子铁芯33B的外侧面。第三磁铁34C固定于第三转子铁芯33C的外侧面。
[0023] 第一磁铁34A、第二磁铁34B以及第三磁铁34C分别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另外,第一磁铁34A、第二磁铁34B以及第三磁铁34C也可以分别是单一部件。在该情况下,第一磁铁34A、第二磁铁34B以及第三磁铁34C例如是圆环状。
[0024] 定子40与转子30隔着间隙而在径向上对置。定子40例如配置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0a、多个线圈43以及多个绝缘件44。定子铁芯40a例如是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构成的。定子铁芯40a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铁芯背部41和从铁芯背部41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42。即,定子40具有铁芯背部41和齿42。
[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背部4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背部41的外周面通过例如压入等而固定于壳体20的内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齿42从铁芯背部41的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42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0026] 线圈43由隔着绝缘件44而卷绕于齿42的导电线43a构成。线圈43配置于各齿42。线圈43具有作为导电线43a的端部的线圈端43b。线圈端43b从线圈43的卷绕于齿42的部分向上侧延伸。绝缘件4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齿42与线圈43之间。绝缘件44覆盖齿42的至少一部分。
[0027] 下侧汇流条组件70是大致圆筒状。下侧汇流条组件70配置于定子40的上侧。下侧汇流条组件70具有中性点汇流条90和对中性点汇流条90进行保持的大致圆筒状的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即,马达10具有中性点汇流条90和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
[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制的。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固定于绝缘件44。中性点汇流条90与线圈43电连接。更详细而言,中性点汇流条90与线圈端43b连接。由此,中性点汇流条90与定子40电连接。中性点汇流条90将多个线圈端43b作为中性点而连接。
[0029] 上侧汇流条组件80是大致圆筒状。上侧汇流条组件80配置于下侧汇流条组件70的上侧。上侧汇流条组件80具有相用汇流条91和对相用汇流条91进行保持的上侧汇流条保持架81。即,马达10具有相用汇流条91和上侧汇流条保持架81。
[0030] 上侧汇流条保持架81是大致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汇流条保持架81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制的。上侧汇流条保持架81固定于壳体20。相用汇流条91与线圈43电连接。更详细而言,相用汇流条91与线圈端43b连接。相用汇流条91与端子92A、92B连接。由此,相用汇流条91与定子40电连接。
[0031] 端子92A、92B是向上侧延伸的板状的部件。端子92A、92B的上侧的端部配置于比壳体20的上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端子92A、92B与外部电源(省略图示)连接。
[0032] 如图2所示,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具有第一线圈架72、下侧保持架筒部73、内侧周壁部74以及外侧周壁部75。
[0033] 第一线圈架72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板状。第一线圈架72位于线圈43的上侧。第一线圈架72具有支承线圈端43b的第一支承部72a。因此,能够确保线圈43的导电线43a的绝缘性并且容易地将其折回。
[0034] 第一支承部72a是从第一线圈架72的内缘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线圈端43b通过第一支承部72a的内侧。通过第一支承部72a的内侧的线圈端43b被第一支承部72a的内侧面从周向两侧支承。
[0035] 下侧保持架筒部73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下侧保持架筒部73从第一线圈架72向上侧延伸。内侧周壁部74和外侧周壁部75是沿周向延伸的大致环状。内侧周壁部74位于比下侧保持架筒部7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第一线圈架72向上侧延伸。外侧周壁部
75位于比下侧保持架筒部7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第一线圈架72向上侧延伸。
[0036] 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具有向下侧凹陷并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下侧槽部71a和第二下侧槽部71b。第一下侧槽部71a位于下侧保持架筒部73与内侧周壁部74的径向之间。第二下侧槽部71b位于下侧保持架筒部73与外侧周壁部75的径向之间。
[0037] 中性点汇流条90包含第一汇流条90A和第二汇流条90B。第一汇流条90A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和从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端子部98A。
[0038] 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在俯视中是大致环状。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配置于第一下侧槽部71a内。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嵌入于第一下侧槽部71a内。
[0039] 第一连接端子部98A从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汇流条90A具有九个第一连接端子部98A。第一连接端子部98A沿周向几乎等间隔地排列。
[0040] 第一连接端子部98A具有第一延伸部96A和第一连接部97A。即,第一汇流条90A具有第一延伸部96A和第一连接部97A。
[0041] 第一延伸部96A从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沿径向延伸。第一连接部97A配置于第一延伸部96A的径向的端部,与线圈端43b连接。
[0042]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97A的形状是U字状。因此,在将下侧汇流条组件70配置于定子40的上侧时,能够利用第一连接部97A对线圈端43b进行保持。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连接部97A和线圈端43b连接起来。
[0043] 第一连接部97A是向下侧开口的U字状。因此,在将下侧汇流条组件70配置于定子40的上侧时,能够利用第一连接部97A容易地将线圈端43b抓住。更详细而言,在将下侧汇流条组件70配置于定子40的上侧时,能够利用第一连接部97A容易地抓住后述的折回线45g。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连接部97A配置于线圈端43b。
[0044] 如图2所示,第二汇流条90B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和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端子部98B。
[0045] 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在俯视中是大致环状。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配置于第二下侧槽部71b内。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嵌入于第二下侧槽部71b内。
[0046] 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和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在轴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和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在径向上重叠。
[0047] 第二连接端子部98B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汇流条90B具有九个第二连接端子部98B。第二连接端子部98B沿周向几乎等间隔地排列。
[0048] 第二连接端子部98B具有第二延伸部96B和第二连接部97B。即,第二汇流条90B具有第二延伸部96B和第二连接部97B。
[0049] 第二延伸部96B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沿径向延伸。第二连接部97B配置于第二延伸部96B的径向的端部,与线圈端43b连接。第二连接部97B的形状与第一连接部97A的形状相同。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97A和第二连接部97B在轴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使连接各连接部与线圈端43b的轴向的位置相同。由此,能够容易进行第一汇流条90A和第二汇流条90B与线圈端43b的连接作业。
[0051] 如图3所示,第一汇流条90A具有配置于第二汇流条90B的上侧的上侧配置部99。上侧配置部99是第一连接端子部98Aa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上侧配置部99是第一延伸部96A的一部分。
[0052] 因此,能够将与线圈端43b连接的第一连接部97A容易地配置于与第二汇流条90B在轴向上不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第一连接部97A和线圈端43b容易地连接起来。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第一连接部97A和第二连接部97B在径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各连接部与线圈端43b的连接作业。
[0053] 第二汇流条90B在与上侧配置部99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凹陷的汇流条凹部90Bb。因此,即使配置成上侧配置部99的轴向位置接近第二汇流条90B,也能够利用汇流条凹部90Bb来确保第一汇流条90A与第二汇流条90B之间的绝缘距离。由此,能够抑制马达10在轴向上变长而使马达10大型化并且确保多个汇流条之间的绝缘。
[0054] 汇流条凹部90Bb配置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如上所述,上侧配置部99是第一连接端子部98Aa的一部分。因此,例如,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和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第一连接端子部98Aa的轴向位置与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的位置几乎相同,也能够利用汇流条凹部90Bb来确保第一连接端子部98Aa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之间的绝缘距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马达10在轴向上变长而使马达10大型化并且确保多个汇流条之间的绝缘。
[0055] 在图4中,汇流条凹部90Bb的内部的沿径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上底比下底长的梯形状。汇流条凹部90Bb的内部的沿径向观察到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半圆形状,也可以是半椭圆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如图3所示,汇流条凹部90Bb在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径向两侧开口。
[0056] 如图4所示,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在与汇流条凹部90Bb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突出的汇流条凸部90Bc。因此,能够使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于汇流条凹部90B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相同。
[0057] 例如,在由于设置汇流条凹部90Bb而使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轴向的尺寸局部变小时,在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与周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局部变小。在该情况下,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电阻局部变大。因此,在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产生更多的热,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有可能变成高温。
[0058] 对于此,通过使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与配置于汇流条凹部90B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相同或接近,能够抑制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与周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局部变小。因此,能够抑制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变成高温。
[0059] 在图4中,汇流条凸部90Bc的沿径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上底比下底长的梯形状。汇流条凸部90Bc的沿径向观察到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半圆形状,也可以是半椭圆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汇流条凸部90Bc的沿径向观察到的形状例如与汇流条凹部90Bb的内部的沿径向观察到的形状相同。
[0060] 汇流条凸部90Bc的轴向的尺寸与在轴向上重叠的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相同。因此,通过使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径向的尺寸均匀,能够使在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与周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与其他部分的截面的面积相同。
[0061] 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与周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在汇流条凹部90Bb所处的部分和位于汇流条凹部90B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相同。由此,能够防止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一部分的发热量局部增加而使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一部分变成高温。
[006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配置部99配置在比汇流条凹部90Bb靠上侧的位置。例如,在上侧配置部99配置于汇流条凹部90Bb内的情况下,上侧配置部99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之间的绝缘距离有可能变短。对于此,在上侧配置部99配置于比汇流条凹部90Bb靠上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确保上侧配置部99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之间的绝缘距离。
[0063] 在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的部分以锐角屈曲的情况下,如果设置第一延伸部96A通过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上所需的宽度的汇流条凹部,则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的面积的比例变大。因此,有时由于例如难以使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与周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均等而导致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制造工序变得复杂。
[0064] 对于此,在图3所示的构造中,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弯曲。因此,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以锐角屈曲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面积。由此,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制造变得容易。
[0065] 如图4所示,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具有向下侧凹陷的保持架凹部77。汇流条凸部90Bc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保持架凹部77内。因此,即使设置汇流条凸部90Bc,也能够抑制下侧汇流条组件70的轴向的尺寸增加。
[0066] 在图4中,汇流条凸部90Bc整体配置于保持架凹部77内。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下侧汇流条组件70在轴向上变长。保持架凹部77的内部的形状与汇流条凸部90Bc的形状相同。汇流条凸部90Bc整体嵌入于保持架凹部77中。
[0067] 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在与保持架凹部77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具有向下侧突出的保持架凸部76。因此,能够在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的配置于汇流条凸部90Bc的下侧的部分使轴向的尺寸变大。由此,容易使汇流条凸部90Bc绝缘。保持架凸部76的沿径向观察到的形状是矩形状。
[0068] 如图3所示,下侧保持架筒部73具有向下侧凹陷的筒部凹部73a。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延伸部96A的一部分配置于筒部凹部73a内。如图3所示,外侧周壁部75具有向下侧凹陷的第一周壁部凹部75a和第二周壁部凹部75b。第一延伸部96A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周壁部凹部75a内。第二延伸部96B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周壁部凹部75b内。
[0069] 第一延伸部96A经由筒部凹部73a和第一周壁部凹部75a而从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延伸至比外侧周壁部7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无需使第一延伸部96A在轴向上向比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Aa的位置靠上侧的位置大幅延伸,能够使下侧汇流条组件70在轴向上进一步缩短,从而能够使下侧汇流条组件70小型化。
[0070] 第二延伸部96B经由第二周壁部凹部75b而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延伸至比外侧周壁部7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无需使第二延伸部96B在轴向上向比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位置靠上侧的位置大幅延伸,能够使下侧汇流条组件70在轴向上进一步缩短,从而能够使下侧汇流条组件70小型化。
[0071] 在使上侧配置部向上侧延伸以确保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的绝缘距离的情况下,作为抑制马达在轴向上变长而导致大型化的方法,存在使下侧汇流条组件整体接近定子40的方法。但是,如图3所示,在下侧汇流条保持架71的下侧配置有线圈43。因此,如果下侧汇流条组件70与定子40的轴向的距离变小,则存在难以将线圈43的线圈端43b折回的问题。
[0072] 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设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因此无需使上侧配置部99向上侧延伸就能够确保上侧配置部99与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绝缘距离。其结果为,无需使下侧汇流条组件70接近定子40就能够抑制马达10在轴向上变长而使马达10大型化。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下侧汇流条组件70与定子40的轴向的距离,能够容易地将线圈端43b折回。
[0073] 并且,即使是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保持架凸部76的情况下,则只要保持架凸部76仅局部设置于配置有上侧配置部99的位置即可。因此,在组装马达10时,在将线圈端43b折回时不容易成为障碍。
[0074]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其他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说明相同的结构,有时通过适当标注相同的标号等而省略说明。
[0075] 下侧汇流条组件70例如也可以是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如图5所示,上侧配置部199的一部分配置于汇流条凹部90Bb内。因此,能够使上侧配置部199进一步接近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由此,能够使下侧汇流条组件170在轴向上变短,从而能够缩小下侧汇流条组件170。因此,能够缩短马达10的轴向的尺寸,从而能够使马达10小型化。
[0076] 另外,在该结构中,也可以是,上侧配置部19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汇流条凹部90Bb内。例如,也可以是,上侧配置部199整体配置于汇流条凹部90Bb内。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下侧汇流条组件170在轴向上进一步缩短,从而能够使下侧汇流条组件170整体小型化。
因此,能够使马达10在轴向上进一步小型化。
[0077] 如图6所示,下侧汇流条保持架271具有在轴向上贯通下侧汇流条保持架271的保持架贯通孔277。汇流条凸部90Bc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保持架贯通孔277内。因此,即使设置汇流条凸部90Bc,也能够抑制下侧汇流条组件270在轴向上变大。并且,由于没有设置保持架凸部76,因此能够抑制下侧汇流条组件270的尺寸在轴向上变大而使下侧汇流条组件270大型化。
[0078] 汇流条凸部90Bc整体配置于保持架贯通孔277内。汇流条凸部90Bc的下端配置于比第一线圈架272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即使设置汇流条凹部90Bb和汇流条凸部90Bc,也不会使下侧汇流条组件270在轴向上变大而大型化,并且能够确保第一汇流条90A与第二汇流条90B之间的绝缘。
[0079] 保持架贯通孔277配置于第一线圈架272。即,保持架贯通孔277是在轴向上贯通第一线圈架272的孔。保持架贯通孔277的内部的沿径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与汇流条凸部90Bc几乎相同的形状。
[0080] 另外,上侧配置部99也可以是第一连接端子部98Aa整体。即,上侧配置部99可以是第一连接端子部98Aa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上侧配置部99也可以是第一延伸部96A整体。即,上侧配置部99可以是第一延伸部96A的至少一部分。
[0081] 在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中,也可以代替设置汇流条凸部90Bc而使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的径向的尺寸变大。例如,通过该结构,也可以使第二汇流条主体部90Ba的与周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在配置有汇流条凹部90Bb的部分和配置于汇流条凹部90Bb的周向两侧的部分相同。
[0082] 转子30中的转子铁芯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马达10例如也可以是外转子型的马达。
[0083] 上述的各结构能够在彼此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0084] 标号说明
[0085] 10:马达;30:转子;31:轴;40:定子;43:线圈;43b:线圈端;71:下侧汇流条保持架(汇流条保持架);76:保持架凸部;77:保持架凹部;90A:第一汇流条;90B:第二汇流条;99、199:上侧配置部;277:保持架贯通孔;90Aa:第一汇流条主体部;90Ba:第二汇流条主体部;
90Bb:汇流条凹部;90Bc:汇流条凸部;96A:第一延伸部;96B:第二延伸部;97A:第一连接部;
97B:第二连接部;98A:第一连接端子部;98B:第二连接端子部;J:中心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