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179990.X

文献号 : CN10797240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朔

申请人 : 杨朔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步骤1、制作内模;步骤2、制作外模:制作步骤如下:1)、按设计要求在山体模型表面划线分隔,每格尺寸大小与海绵毯尺寸匹配;2)、将预制好的海绵毯按分隔位置敷设在山体模型表面,具体由下至上、并自左而右,成排布设,并使上层海边毯的下边沿搭接在下层海绵毯的上边沿上;使右排海绵毯的左边沿搭接在左层海绵毯的右边沿上;在敷设过程中要求压实海绵毯使其与山体模型表面密实覆盖;3)、向所述海绵毯上喷水雾形成外模,修剪外模的边缘;4)、喷彩,向凝固后的外模上,喷涂色彩。内模可以重复利用,可以实现人造大型假山的大规模生产,外模直接覆盖在内模外侧,喷水雾凝固即可,制造简单。

权利要求 :

1.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内模:制作山体模型;

步骤2、制作外模:根据所述内模的外形尺寸,制作外模,所述外模由多张海绵毯搭接固化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1)、按设计要求在山体模型表面划线分隔,每格尺寸大小与海绵毯尺寸匹配;

2)、将预制好的海绵毯按分隔位置敷设在山体模型表面,具体由下至上、并自左而右,成排布设,并使上层海绵毯的下边沿搭接在下层海绵毯的上边沿上;使右排海绵毯的左边沿搭接在左层海绵毯的右边沿上,如此实现全覆盖,在敷设过程中要求压实海绵毯使其与山体模型表面密实覆盖;

3)、向所述海绵毯上喷水雾,待海绵毯凝固后,形成外模,修剪外模的边缘;

4)、喷彩,向凝固后的外模上,喷涂色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内模的制备,采用建筑垃圾和泥沙,所述建筑垃圾包括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和渣土,首先利用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或渣土中一种或几种堆积出所述内模的骨架,再利用泥沙或者混凝土制备内模外表面的细微处,最终得到内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后,还包括步骤3,开模,将凝固成型的外模取下,单独使用,内模则重复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毯的制备步骤如下:a)准备材料,准备上层织物、海绵及下层织物,所述下层织物和所述上层织物的尺寸相同,且不小于所述海绵的尺寸,所述海绵的密度小于18kg/m3;

b)制备海绵水泥层,将海绵放置在振动平台上,振动平台的下方设有水泥回收装置,所述振动平台包括振动平台支腿,安装在所述振动平台支腿上的围框及安装在所述围框侧面的振动电机,所述围框内设有下层金属丝网,所述围框上设有凹槽,所述下层金属丝网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把手,不断从上方倾倒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所述振动平台上还可以设有布料装置,布料装置使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海绵的上端,再加之振动平台的振动,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不断填充到海绵的空隙内,直至海绵内填充饱和,形成海绵水泥层;

c)缝合,先将所述下层织物放在缝合平台上,将所述下层金属丝网和海绵水泥层一同放置在所述下层织物上,再将所述上层织物放置在所述海绵水泥层上,然后,用纤维丝线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及下层金属丝网缝合,最后将所述海绵水泥层的周边封边缝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海绵毯中的步骤b)中,还包括在放置上层织物之前,在海绵水泥层上铺设上层金属丝网的步骤,最后,用纤维丝线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及上、下层金属丝网缝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金属丝网上还设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穿入所述海绵内。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平台包括缝合平台支腿和设置在所述缝合平台支腿上的镂空网板,且所述镂空网板的孔洞大于相邻纤维丝线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凝剂为铝氧熟料和石灰石的混合物、铝矿粉、铝酸钠、711混凝土速凝剂、煅烧磨粉和碳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织物和所述下层织物采用无纺布、机织布或针织布中一种或几种。

说明书 :

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城市高楼林立,人与大自然的接触空间相对较小,尤其是城市内多以绿化点缀风景,缺乏立体感,而适当的建造人造立体景观并装饰美化则能调节人的自然感受。现有的园艺景观及建筑装饰,大量采用天然石材料,天然石材料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而且运输和加工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同时,天然石材料也很难做到规模化和大批量生产,对于较小的景观造型还可以采用这类材料和工艺制作,但建造较大结构的景观如巨石、假山则费用高昂、更是不易;如公园里跨度从十余米到数十米的山石景观就很难用普通方法实施,再是即使耗巨资做好内模,由于假山、假石追求的是凹凸不平的自然感觉,外部表面采用水泥抹面也是很难实施的。
[0003] 另外,现在的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建筑垃圾的处理非常困难,能够回收的建筑垃圾,比如钢筋、木材等可以回收利用;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渣土等回收利用成本较高,一般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填埋区域很难重长植被,严重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大规模生产且更加环保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步骤1、制作内模:制作山体模型;
[0007] 步骤2、制作外模:根据所述内模的外形尺寸,制作外模,所述外模由多张海绵毯搭接固化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0008] 1)、按设计要求在山体模型表面划线分隔,每格尺寸大小与海绵毯尺寸匹配;
[0009] 2)、将预制好的海绵毯按分隔位置敷设在山体模型表面,具体由下至上、并自左而右,成排布设,并使上层海绵毯的下边沿搭接在下层海绵毯的上边沿上;使右排海绵毯的左边沿搭接在左层海绵毯的右边沿上;如此实现全覆盖;在敷设过程中要求压实海绵毯使其与山体模型表面密实覆盖;
[0010] 3)、向所述海绵毯上喷水雾,所述水雾可以通过高压泵雾化形成,喷水雾后等待一段时间,待海绵毯凝固后,形成外模,修剪外模的边缘;
[0011] 4)、喷彩,向凝固后的外模上,喷涂色彩。
[0012] 本发明中人造大型假山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内模可以重复利用,可以实现人造大型假山的大规模生产;
[0014] 2)外模直接覆盖在内模外侧,挤压成型后,喷水雾凝固即可,制造简单;
[0015] 3)外模的制备比较简单,效率较高,下层金属丝网及纤维丝线相当于骨料的作用,凝固后外模强度较高;
[0016] 4)向海绵毯上喷水雾,使海绵毯内的水泥凝固,能够避免直接喷水造成的水泥形成的壁厚不均。
[0017] 进一步,步骤1中内模的制备,采用建筑垃圾和泥沙,所述建筑垃圾包括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渣土和弃料等,首先利用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渣土或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堆积出所述内模的骨架,内模的骨架只是内模的基本的外形轮廓,再利用泥沙或混凝土制备内模外表面的细微处,即利用泥沙或混凝土制备内模的棱角或内模上的字等细微之处,最终得到内模。
[0018]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使用建筑垃圾制备内模,不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太多处理,比较环保,且能够变废为宝,成本较低。
[0019] 进一步,步骤2之后,还包括步骤3,开模,将凝固成型的外模取下,单独使用,内模则重复利用。
[0020]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模可以重复利用,有利于人造大型假山的大批量生产。
[0021] 进一步,所述海绵毯的制备步骤如下:
[0022] a)准备材料,准备上层织物、海绵及下层织物,所述下层织物和所述上层织物的尺寸相同,且不小于所述海绵的尺寸,所述海绵的密度小于18kg/m3;
[0023] b)制备海绵水泥层,将海绵放置在振动平台上,振动平台的下方设有水泥回收装置,所述振动平台包括振动平台支腿,安装在所述振动平台支腿上的围框及安装在所述围框侧面的振动电机,所述围框内设有所述下层金属丝网,所述围框上设有凹槽,所述下层金属丝网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把手,不断从上方倾倒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所述振动平台上还可以设有布料装置,布料装置使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海绵的上端,再加之振动平台的振动,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不断填充到海绵的空隙内,直至海绵内填充饱和,形成海绵水泥层;
[0024] c)缝合,先将所述下层织物放在缝合平台上,将所述下层金属丝网和海绵水泥层一同放置在所述下层织物上,再将所述上层织物放置在所述海绵水泥层上,然后,用纤维丝线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及下层金属丝网缝合,最后将所述海绵水泥层的周边封边缝合。
[0025] 进一步,制备海绵毯中的步骤b)中,还包括在放置上层织物之前,在海绵水泥层上铺设上层金属丝网的步骤,最后,用纤维丝线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及上、下层金属丝网缝合。
[0026]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层金属丝网,形成的人造大型假山的强度更高,抗裂效果更好。
[0027] 进一步,所述下层金属丝网上还设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穿入所述海绵内。
[0028]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金属条能够起到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增加海绵毯的强度,成型后的假山不易变形。
[0029] 进一步,所述缝合平台包括缝合平台支腿和设置在所述缝合平台支腿上的镂空网板,且所述镂空网板的孔洞大于相邻纤维丝线之间的间距。
[0030] 进一步,所述的速凝剂可以为铝氧熟料和石灰石的混合物、铝矿粉、铝酸钠、711混凝土速凝剂、煅烧磨粉和碳酸锂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1] 进一步,所述上层织物和所述下层织物可以采用无纺布、机织布或针织布中一种或几种。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发明中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中内模分隔示意图;
[0034]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海绵毯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中海绵毯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中海绵毯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本发明中振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为本发明中缝合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海绵毯,1-1、上层织物,1-2、海绵水泥层,1-3、下层织物,1-4、金属丝网,1-41、把手,2、振动平台,2-1、振动平台支腿,2-2、振动电机,2-3、围框,3、缝合平台,3-1、缝合平台支腿,3-2、镂空网板,4、内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41]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实施例:
[0042] 实施例1
[0043] 如图1-3及图6、图7所示,一种人造大型假山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步骤1、制作内模4,即制作山体模型,内模4的形状根据需要确定,图1只是给出的其中一种内模形状;内模4的具体制作方法:采用建筑垃圾和泥沙,所述建筑垃圾包括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渣土和弃料等,首先利用碎砖块、碎石块、混凝土块、渣土或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堆积出所述内模的骨架,再利用泥沙制备内模外表面的细微处,最终得到内模;
[0045] 步骤2、制备外模:根据所述内模4的外形尺寸,制作外模,所述外模由多张海绵毯搭接固化而成,制作步骤如下:
[0046] 1)、按设计要求在山体模型表面划线分隔,每格尺寸大小与海绵毯尺寸匹配;
[0047] 2)、将预制好的海绵毯1按分隔位置敷设在山体模型表面,具体由下至上、并自左而右,成排布设,并使上层海绵毯的下边沿搭接在下层海绵毯的上边沿上;使右排海绵毯的左边沿搭接在左层海绵毯的右边沿上;如此实现全覆盖;在敷设过程中要求压实海绵毯使其与山体模型表面密实覆盖;
[0048] 3)、向所述海绵毯上喷水雾,所述水雾可以通过高压泵雾化形成,待海绵毯凝固后,形成外模,修剪外模的边缘;
[0049] 4)、喷彩,向凝固后的外模上,喷涂色彩。
[0050] 其中所述海绵毯的制作方法如下:
[0051] a)准备材料,准备上层织物1-1、海绵及下层织物1-3,所述上层织物1-1和所述下层织物1-3可以采用无纺布、机织布或针织布中一种或几种,所述下层织物1-3和所述上层织物1-1的尺寸相同,且不小于所述海绵的尺寸,所述海绵的密度小于18kg/m3;
[0052] b)制备海绵水泥层1-2,将海绵放置在振动平台上,振动平台2的下方设有水泥回收装置,所述振动平台2包括振动平台支腿2-1,安装在所述振动平台支腿2-1上的围框2-3及安装在所述围框2-3侧面的振动电机2-2,所述围框2-3内设有所述下层金属丝网1-4,所述围框2-3上设有凹槽,所述下层金属丝网1-4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把手1-41,不断从上方倾倒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所述的速凝剂可以为铝氧熟料和石灰石的混合物、铝矿粉、铝酸钠、711混凝土速凝剂、煅烧磨粉和碳酸锂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振动平台2上还可以设有布料装置(图中未画出),布料装置使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海绵的上端,再加之振动平台2的振动,水泥或水泥与速凝剂、硅酸钠的混合物不断填充到海绵的空隙内,直至海绵内填充饱和,形成海绵水泥层1-2;
[0053] c)缝合,先将所述下层织物1-3放在缝合平台3上,将所述下层金属丝网1-4和海绵水泥层1-2一同放置在所述下层织物1-3上,再将所述上层织物1-1放置在所述海绵水泥层1-2上,然后,用纤维丝线(图中未画出)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1-2及下层金属丝网1-4缝合,最后将所述海绵水泥层1-2的周边封边缝合;所述缝合平台3包括缝合平台支腿3-1和设置在所述缝合平台支腿3-1上的镂空网板3-2,且所述镂空网板3-2的孔洞大于相邻纤维丝线之间的间距。
[0054] 实施例2
[0055]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在放置上层织物1-1之前,在海绵水泥层1-2上铺设上层金属丝网1-5的步骤,最后,用纤维丝线将上、下层织物、海绵水泥层1-2及上、下层金属丝网缝合;
[0056] 实施例3
[0057]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下层金属丝网1-4上还设有多个竖直向上的金属条1-42,所述金属条1-42穿入所述海绵内。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