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211294.2

文献号 : CN1079732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江斌华

申请人 : 福建科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传感器检测轿厢内承载物的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滑动动力装置对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进行驱动,使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分别驱动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和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进行平衡调节,使平衡配重装置与轿厢达到平衡,轿厢升降驱动电机只需提供很小的牵引力即可对轿厢进行升降,降低轿厢升降驱动电机的能量损耗的同时还可大大减轻轿厢升降驱动电机对牵引绳索缠绕的绞力,牵引绳索不会受到应力集中而不易产生断裂等损坏,牵引绳索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轿厢不易产生坠落等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包括轿厢和对轿厢进行平衡配重的平衡配重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配重装置包括沿电梯井相应内侧壁上下运动的配重块主体,上下设置对配重块主体进行导向的配重导向装置,和设于配重块主体上的配重调节部分;所述配重导向装置包括处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两侧的第一导向轨道和第二导向轨道;所述配重调节部分包括调节执行机构和对调节执行机构进行驱动的调节驱动机构;所述调节执行机构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导向轨道的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和朝向所述第二导向轨道的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所述调节驱动机构包括对所述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进行驱动的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对所述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进行驱动的第二调节驱动单体,对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进行驱动的滑动动力装置,对滑动动力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以及检测所述轿厢内承载物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的传感器;

所述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包括第一主动摩擦部件和第一被动摩擦部件;所述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包括第二主动摩擦部件和第二被动摩擦部件;

所述第一主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主动转轴,以及由第一主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一主动转轴上并随第一主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主动摩擦轮和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被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被动转轴,以及由第一被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一被动转轴上并随第一被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被动摩擦轮和第一被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远离端,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一靠近端;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远离端,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比所述第一被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二靠近端;所述第一主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一靠近端至远离第一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细,具有第一主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二靠近端至远离第二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粗,具有第一被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一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一主动倾斜周面相对应摩擦接触在一起,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相对应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被动齿轮的直径比为a,所述第一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的直径比为b,a小于b;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配设有限制第一被动摩擦轮相对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还设有处于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和第一被动齿轮之间驱动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沿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向所述第二靠近端滑动使所述第一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一主动倾斜周面逐渐贴紧的第一滑动驱动部件;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之间张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具有靠近所述第二靠近端的第一靠近端面和远离第二靠近端的第一远离端面,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套设有弹性抵顶所述第一靠近端面上的第二压簧;

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的第一滑套,和固定设于第一滑套上的第一被拨动块;所述第一被拨动块形成有由所述第二靠近端至所述第二远离端逐渐向所述第一被动转轴方向倾斜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

所述第二主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主动转轴,以及由第二主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二主动转轴上并随第二主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主动摩擦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被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被动转轴,以及由第二被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二被动转轴上并随第二被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被动摩擦轮和第二被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三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三远离端,所述第二驱动齿轮比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三靠近端;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四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四远离端,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比所述第二被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四靠近端;所述第二主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三靠近端至远离第三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细,具有第二主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四靠近端至远离第四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粗,具有第二被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二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二主动倾斜周面相对应摩擦接触在一起,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相对应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被动齿轮的直径比为c,所述第二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的直径比为d,c小于d;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配设有限制第二被动摩擦轮相对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转动的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还设有处于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和第二被动齿轮之间驱动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沿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向所述第四靠近端滑动使所述第二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二主动倾斜周面逐渐贴紧的第二滑动驱动部件;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之间张设有第三压簧,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具有靠近所述第四靠近端的第二靠近端面和远离第四靠近端的第二远离端面,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套设有弹性抵顶所述第二靠近端面上的第四压簧;

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的第二滑套,和固定设于第二滑套上的第二被拨动块;所述第二被拨动块形成有由所述第四靠近端至所述第四远离端逐渐向所述第二被动转轴方向倾斜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

所述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包括固定设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且朝向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导向筒,匹配滑动设于第一导向筒内的第一驱动滑块,和匹配滑动设于第一导向筒内受所述滑动动力装置驱动并对第一驱动滑块进行驱动的第一动力滑块;所述第一导向筒垂直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动力输出口和远离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动力输入口,所述第一驱动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口处,所述第一动力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口处,所述第一驱动滑块和所述第一动力滑块之间张设有第五压簧;所述第一驱动滑块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口并对应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驱动凸头;所述第一驱动凸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被动驱动斜面相对应平行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

所述第二调节驱动单体包括固定设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导向筒,匹配滑动设于第二导向筒内的第二驱动滑块,和匹配滑动设于第二导向筒内受所述滑动动力装置驱动并对第二驱动滑块进行驱动的第二动力滑块;所述第二导向筒垂直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且具有靠近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动力输出口和远离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动力输入口,所述第二驱动滑块设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口处,所述第二动力滑块设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口处,所述第二驱动滑块和所述第二动力滑块之间张设有第六压簧;所述第二驱动滑块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口并对应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驱动凸头;所述第二驱动凸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被动驱动斜面相对应平行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

所述第一导向筒和所述第二导向筒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滑动动力装置包括蜗轮部件和对蜗轮部件进行驱动的蜗杆部件,所述蜗轮部件处于所述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之间,且所述蜗轮部件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相垂直;所述蜗轮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动力滑块相对应并驱动第一动力滑块沿所述第一导向筒滑动的第一螺杆,和与所述第二动力滑块相对应并驱动第二动力滑块沿所述第二导向筒滑动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动力滑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动力滑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配合的第二螺孔;

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形成有第一导向凸条,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具有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一导向缺口;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通过第一驱动导向套与所述第一压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导向套的套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二导向缺口;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之间垫设有两个平衡支撑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滑套的套孔内设有卡于所述第一轴承两侧的第一卡部,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形成有第一卡位台阶,所述第一卡位台阶卡于所述第一滑套远离所述第二靠近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驱动导向套通过第一推力轴承连接;

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凸条,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具有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三导向缺口;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通过第二驱动导向套与所述第三压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导向套的套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四导向缺口;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之间垫设有两个平衡支撑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滑套的套孔内设有卡于所述第二轴承两侧的第二卡部,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形成有第二卡位台阶,所述第二卡位台阶卡于所述第二滑套远离所述第四靠近端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二驱动导向套通过第二推力轴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滑块的内端形成有第一被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口处形成有对所述第一驱动滑块进行导向并对所述第一被动限位台阶进行限位的第一主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一被动限位台阶和所述第一主动限位台阶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一驱动滑块外的第七压簧;所述第二驱动滑块的内端形成有第二被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动力输出口处形成有对所述第二驱动滑块进行导向并对所述第二被动限位台阶进行限位的第二主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二被动限位台阶和所述第二主动限位台阶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二驱动滑块外的第八压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的第一环形容置槽和容置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的第二环形容置槽;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的第三环形容置槽和容置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的第四环形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主体设有供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穿过对第一被拨动块进行导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和供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穿过对第二被拨动块进行导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所述第一条形限位孔沿所述第一被动转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条形限位孔沿所述第二被动转轴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簧配设有检测第一压簧的第一压力感应部件,所述第三压簧配设有检测第三压簧的第二压力感应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部件配设有受所述控制器控制的伺服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轿厢的底部。

说明书 :

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

[0001]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200352.5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200352.5,申请日为2017年03月30日,发明名称为一种防坠落垂直电梯。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

背景技术

[0003] 垂直升降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设备应用广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轿厢出现突然坠落等加速度较大或发生超速等异常状况,给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其中牵引绳索因轿厢升降驱动电机绞动产生应力集中而出现断裂是造成轿厢坠落的主要威胁之一。
[0004]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轿厢随时进行平衡配重,能耗低,牵引绳索不易断裂,机构运行持久稳定可靠,有效避免轿厢坠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实用性强的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包括轿厢和对轿厢进行平衡配重的平衡配重装置;所述平衡配重装置包括沿电梯井相应内侧壁上下运动的配重块主体,上下设置对配重块主体进行导向的配重导向装置,和设于配重块主体上的配重调节部分;所述配重导向装置包括处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两侧的第一导向轨道和第二导向轨道;所述配重调节部分包括调节执行机构和对调节执行机构进行驱动的调节驱动机构;所述调节执行机构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导向轨道的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和朝向所述第二导向轨道的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所述调节驱动机构包括对所述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进行驱动的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对所述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进行驱动的第二调节驱动单体,对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进行驱动的滑动动力装置,对滑动动力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以及检测所述轿厢内承载物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的传感器;
[0008] 所述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包括第一主动摩擦部件和第一被动摩擦部件;所述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包括第二主动摩擦部件和第二被动摩擦部件;
[0009] 所述第一主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主动转轴,以及由第一主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一主动转轴上并随第一主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主动摩擦轮和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被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被动转轴,以及由第一被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一被动转轴上并随第一被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被动摩擦轮和第一被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远离端,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一靠近端;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远离端,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比所述第一被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二靠近端;所述第一主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一靠近端至远离第一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细,具有第一主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二靠近端至远离第二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粗,具有第一被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一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一主动倾斜周面相对应摩擦接触在一起,所述第一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相对应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被动齿轮的直径比为a,所述第一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的直径比为b,a小于b;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配设有限制第一被动摩擦轮相对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还设有处于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和第一被动齿轮之间驱动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沿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向所述第二靠近端滑动使所述第一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一主动倾斜周面逐渐贴紧的第一滑动驱动部件;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之间张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具有靠近所述第二靠近端的第一靠近端面和远离第二靠近端的第一远离端面,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套设有弹性抵顶所述第一靠近端面上的第二压簧;
[0010] 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的第一滑套,和固定设于第一滑套上的第一被拨动块;所述第一被拨动块形成有由所述第二靠近端至所述第二远离端逐渐向所述第一被动转轴方向倾斜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
[0011] 所述第二主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主动转轴,以及由第二主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二主动转轴上并随第二主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主动摩擦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被动摩擦部件包括枢接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被动转轴,以及由第二被动转轴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二被动转轴上并随第二被动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被动摩擦轮和第二被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三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三远离端,所述第二驱动齿轮比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三靠近端;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四靠近端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四远离端,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比所述第二被动齿轮更靠近所述第四靠近端;所述第二主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三靠近端至远离第三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细,具有第二主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由靠近所述第四靠近端至远离第四靠近端方向逐渐变粗,具有第二被动倾斜周面;所述第二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二主动倾斜周面相对应摩擦接触在一起,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相对应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被动齿轮的直径比为c,所述第二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的直径比为d,c小于d;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配设有限制第二被动摩擦轮相对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转动的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还设有处于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和第二被动齿轮之间驱动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沿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向所述第四靠近端滑动使所述第二被动倾斜周面与所述第二主动倾斜周面逐渐贴紧的第二滑动驱动部件;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之间张设有第三压簧,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具有靠近所述第四靠近端的第二靠近端面和远离第四靠近端的第二远离端面,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套设有弹性抵顶所述第二靠近端面上的第四压簧;
[0012] 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的第二滑套,和固定设于第二滑套上的第二被拨动块;所述第二被拨动块形成有由所述第四靠近端至所述第四远离端逐渐向所述第二被动转轴方向倾斜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
[0013] 所述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包括固定设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且朝向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导向筒,匹配滑动设于第一导向筒内的第一驱动滑块,和匹配滑动设于第一导向筒内受所述滑动动力装置驱动并对第一驱动滑块进行驱动的第一动力滑块;所述第一导向筒垂直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动力输出口和远离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动力输入口,所述第一驱动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口处,所述第一动力滑块设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口处,所述第一驱动滑块和所述第一动力滑块之间张设有第五压簧;所述第一驱动滑块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口并对应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驱动凸头;所述第一驱动凸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被动驱动斜面相对应平行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
[0014] 所述第二调节驱动单体包括固定设于所述配重块主体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导向筒,匹配滑动设于第二导向筒内的第二驱动滑块,和匹配滑动设于第二导向筒内受所述滑动动力装置驱动并对第二驱动滑块进行驱动的第二动力滑块;所述第二导向筒垂直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且具有靠近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动力输出口和远离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动力输入口,所述第二驱动滑块设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口处,所述第二动力滑块设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口处,所述第二驱动滑块和所述第二动力滑块之间张设有第六压簧;所述第二驱动滑块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口并对应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驱动凸头;所述第二驱动凸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被动驱动斜面相对应平行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
[0015] 所述第一导向筒和所述第二导向筒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滑动动力装置包括蜗轮部件和对蜗轮部件进行驱动的蜗杆部件,所述蜗轮部件处于所述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之间,且所述蜗轮部件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相垂直;所述蜗轮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动力滑块相对应并驱动第一动力滑块沿所述第一导向筒滑动的第一螺杆,和与所述第二动力滑块相对应并驱动第二动力滑块沿所述第二导向筒滑动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动力滑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杆相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动力滑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螺杆相配合的第二螺孔;
[0016] 所述第一导向轨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导向轨道的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二导向轨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导向轨道的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一驱动齿轮配设有沿所述第一内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一竖向齿条,所述第一内侧面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竖向齿条的第一容置槽,且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竖向齿条的厚度;所述第二驱动齿轮配设有沿所述第二内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二竖向齿条,所述第二内侧面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竖向齿条的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竖向齿条的厚度。
[0017] 所述第五压簧包括两个第五单体压簧,两所述第五单体压簧之间通过第一弹性气囊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六压簧包括两个第六单体压簧,两所述第六单体压簧之间通过第二弹性气囊连接在一起。
[0018] 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形成有第一导向凸条,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具有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上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一导向缺口;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通过第一驱动导向套与所述第一压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导向套的套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二导向缺口;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被动转轴之间垫设有两个平衡支撑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滑套的套孔内设有卡于所述第一轴承两侧的第一卡部,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形成有第一卡位台阶,所述第一卡位台阶卡于所述第一滑套远离所述第二靠近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驱动导向套通过第一推力轴承连接;
[0019] 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凸条,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具有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上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三导向缺口;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通过第二驱动导向套与所述第三压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导向套的套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四导向缺口;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二被动转轴之间垫设有两个平衡支撑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滑套的套孔内设有卡于所述第二轴承两侧的第二卡部,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形成有第二卡位台阶,所述第二卡位台阶卡于所述第二滑套远离所述第四靠近端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二驱动导向套通过第二推力轴承连接。
[0020] 所述第一驱动滑块的内端形成有第一被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口处形成有对所述第一驱动滑块进行导向并对所述第一被动限位台阶进行限位的第一主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一被动限位台阶和所述第一主动限位台阶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一驱动滑块外的第七压簧;所述第二驱动滑块的内端形成有第二被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二动力输出口处形成有对所述第二驱动滑块进行导向并对所述第二被动限位台阶进行限位的第二主动限位台阶,所述第二被动限位台阶和所述第二主动限位台阶之间张设有套于所述第二驱动滑块外的第八压簧。
[0021] 所述第一被动转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被动摩擦轮的第一环形容置槽和容置所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的第二环形容置槽;所述第二被动转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被动摩擦轮的第三环形容置槽和容置所述第二滑动驱动部件的第四环形容置槽。
[0022] 所述配重块主体设有供所述第一被拨动块穿过对第一被拨动块进行导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和供所述第二被拨动块穿过对第二被拨动块进行导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所述第一条形限位孔沿所述第一被动转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条形限位孔沿所述第二被动转轴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3] 所述第一内侧面的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内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边缘,所述第二内侧面的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内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边缘。
[0024] 所述第一压簧配设有检测第一压簧的第一压力感应部件,所述第三压簧配设有检测第三压簧的第二压力感应部件。
[0025] 所述蜗杆部件配设有受所述控制器控制的伺服驱动电机。
[0026] 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轿厢的底部。
[002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突破传统垂直电梯的构造形式,传感器检测轿厢内承载物的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滑动动力装置对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进行驱动,使第一调节驱动单体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分别驱动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和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进行平衡调节,使平衡配重装置与轿厢达到平衡,轿厢升降驱动电机只需提供很小的牵引力即可对轿厢进行升降,降低轿厢升降驱动电机的能量损耗的同时还可大大减轻轿厢升降驱动电机对牵引绳索缠绕的绞力,牵引绳索不会受到应力集中而不易产生断裂等损坏,牵引绳索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轿厢不易产生坠落等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滑动动力装置的蜗杆部件对蜗轮部件进行某一时针方向的转动驱动,蜗轮部件同时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相应圈数,第一螺杆驱动第一动力滑块沿第一导向筒由第一动力输入口方向朝第一动力输出口方向滑动,第一动力滑块通过第五压簧对第一驱动滑块进行同向驱动,第一驱动滑块通过突出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与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向接触,并随着第一驱动滑块逐渐伸出第一导向筒,第一驱动滑块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逐渐驱动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带动第一滑套由第二靠近端方向朝第二远离端方向滑动,第一滑套通过第一压簧对第一被动摩擦轮进行同向驱动,第一被动摩擦轮逐渐压缩第二压簧的同时,第一被动摩擦轮的第一被动倾斜周面逐渐与第一主动摩擦轮的第一主动倾斜周面接触;第二螺杆驱动第二动力滑块沿第二导向筒由第二动力输入口方向朝第二动力输出口方向滑动,第二动力滑块通过第六压簧对第二驱动滑块进行同向驱动,第二驱动滑块通过突出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与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向接触,并随着第二驱动滑块逐渐伸出第二导向筒,第二驱动滑块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逐渐驱动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带动第二滑套由第四靠近端方向朝第四远离端方向滑动,第二滑套通过第三压簧对第二被动摩擦轮进行同向驱动,第二被动摩擦轮逐渐压缩第四压簧的同时,第二被动摩擦轮的第二被动倾斜周面逐渐与第二主动摩擦轮的第二主动倾斜周面接触。当配重块主体和配重调节部分受到重力或牵引绳索的拉力欲沿着第一导向轨道和第二导向轨道滑动时,第一竖向齿条驱动第一驱动齿轮带动第一主动转轴转动,第一主动转轴带动第一主动摩擦轮和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齿轮驱动第一被动齿轮带动第一被动转轴转动,第一被动转轴带动第一被动摩擦轮转动,由于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被动齿轮的直径比a小于第一主动摩擦轮与第一被动摩擦轮的直径比b,第一被动摩擦轮虽然顺着第一主动摩擦轮的转动方向转动,但是第一被动摩擦轮的转动速度始终小于第一主动摩擦轮的转动速度,即第一被动摩擦轮始终对第一主动摩擦轮产生摩擦阻碍作用来产生第一反作用阻力;第二竖向齿条驱动第二驱动齿轮带动第二主动转轴转动,第二主动转轴带动第二主动摩擦轮和第二主动齿轮转动,第二主动齿轮驱动第二被动齿轮带动第二被动转轴转动,第二被动转轴带动第二被动摩擦轮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被动齿轮的直径比c小于第二主动摩擦轮与第二被动摩擦轮的直径比d,第二被动摩擦轮虽然顺着第二主动摩擦轮的转动方向转动,但是第二被动摩擦轮的转动速度始终小于第二主动摩擦轮的转动速度,即第二被动摩擦轮始终对第二主动摩擦轮产生摩擦阻碍作用来产生第二反作用阻力,此第二反作用阻力与第一反作用阻力和配重块主体相配合共同平衡轿厢及轿厢内的承载物重量。其中,第一压簧可保持第一滑动驱动部件对第一被动摩擦轮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一被动摩擦轮在第一被动转轴上的位置;第三压簧可保持第二滑动驱动部件对第二被动摩擦轮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二被动摩擦轮在第二被动转轴上的位置;第五压簧可保持第一动力滑块对第一驱动滑块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一驱动滑块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与第一被拨动块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的接触力;第六压簧可保持第二动力滑块对第二驱动滑块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二驱动滑块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与第二被拨动块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的接触力;从而第一压簧和第五压簧相配合保持第一被动摩擦轮的第一被动倾斜周面和第一主动摩擦轮的第一主动倾斜周面的接触力和摩擦力稳定,即使在振动的环境中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还可缓冲第一动力滑块的驱动力,避免第一动力滑块的动力过于生硬而损伤相关机构;第三压簧和第六压簧相配合保持第二被动摩擦轮的第二被动倾斜周面和第二主动摩擦轮的第二主动倾斜周面的接触力和摩擦力稳定,即使在振动的环境中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还可缓冲第二动力滑块的驱动力,避免第二动力滑块的动力过于生硬而损伤相关机构。各动作均为机械化,无需过多能源作为动力,为低耗能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其可在节能的基础上对轿厢随时进行平衡配重,能耗低,牵引绳索不易断裂,机构运行持久稳定可靠,有效避免轿厢坠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
[0032] 1-轿厢2-平衡配重装置21-配重块主体211-第一限位块212-第二限位块[0033] 221-第一导向轨道2211-第一竖向齿条2212-第一容置槽2213-第一延伸边缘[0034] 222-第二导向轨道2221-第二竖向齿条2222-第二容置槽2223-第二延伸边缘[0035] 2311-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11-第一主动摩擦部件a1-第一主动转轴a11-第一靠近端a12-第一远离端a2-第一驱动齿轮a3-第一主动摩擦轮a31-第一主动倾斜周面a4-第一主动齿轮23112-第一被动摩擦部件a5-第一被动转轴a51-第二靠近端a52-第二远离端a53-第二压簧a6-第一被动摩擦轮a61-第一被动倾斜周面a62-第一限位部件a7-第一被动齿轮a8-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1-第一压簧a82-第一滑套a83-第一被拨动块a831-第一被动驱动斜面a84-第一驱动导向套a85-第一轴承a851-第一卡部a86-第一推力轴承[0036] 2312-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21-第二主动摩擦部件b1-第二主动转轴b11-第三靠近端b12-第三远离端b2-第二驱动齿轮b3-第二主动摩擦轮b31-第二主动倾斜周面b4-第二主动齿轮23122-第二被动摩擦部件b5-第二被动转轴b51-第四靠近端b52-第四远离端b53-第四压簧b6-第二被动摩擦轮b61-第二被动倾斜周面b62-第二限位部件b7-第二被动齿轮b8-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1-第三压簧b82-第二滑套b83-第二被拨动块b831-第二被动驱动斜面b84-第二驱动导向套b85-第二轴承b851-第二卡部b86-第二推力轴承[0037] 2321-第一调节驱动单体23211-第一导向筒h1-第一主动限位台阶23212-第一驱动滑块c1-第一驱动凸头c11-第一主动驱动斜面c2-第一被动限位台阶c3-第七压簧23213-第一动力滑块23214-第五压簧f1-第五单体压簧f2-第一弹性气囊
[0038] 2322-第二调节驱动单体23221-第二导向筒h2-第二主动限位台阶23222-第二驱动滑块d1-第二驱动凸头d11-第二主动驱动斜面d2-第二被动限位台阶d3-第八压簧23223-第二动力滑块23224-第六压簧g1-第六单体压簧g2-第二弹性气囊
[0039] 2323-滑动动力装置23231-蜗轮部件e1-第一螺杆e2-第二螺杆23232-蜗杆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41]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低耗防坠落垂直电梯,如图1-3所示,包括轿厢1和对轿厢1进行平衡配重的平衡配重装置2。
[0042] 平衡配重装置2包括沿电梯井相应内侧壁上下运动的配重块主体21,上下设置对配重块主体21进行导向的配重导向装置,和设于配重块主体21上的配重调节部分;配重导向装置包括处于配重块主体21两侧的第一导向轨道221和第二导向轨道222;配重调节部分包括调节执行机构和对调节执行机构进行驱动的调节驱动机构;调节执行机构包括朝向第一导向轨道221的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1,和朝向第二导向轨道222的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2;调节驱动机构包括对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1进行驱动的第一调节驱动单体2321,对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2进行驱动的第二调节驱动单体2322,对第一调节驱动单体2321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2322进行驱动的滑动动力装置2323,对滑动动力装置2323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以及检测轿厢1内承载物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的传感器;
[0043] 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1包括第一主动摩擦部件23111和第一被动摩擦部件23112;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2包括第二主动摩擦部件23121和第二被动摩擦部件
23122;
[0044] 第一主动摩擦部件23111包括枢接于配重块主体21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主动转轴a1,以及由第一主动转轴a1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一主动转轴a1上并随第一主动转轴a1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齿轮a2、第一主动摩擦轮a3和第一主动齿轮a4;第一被动摩擦部件23112包括枢接于配重块主体21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被动转轴a5,以及由第一被动转轴a5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一被动转轴a5上并随第一被动转轴a5同轴转动的第一被动摩擦轮a6和第一被动齿轮a7;第一主动转轴a1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靠近端a11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一远离端a12,第一驱动齿轮a2比第一主动齿轮a4更靠近第一靠近端a11;第一被动转轴a5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靠近端a51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远离端a52,第一被动摩擦轮a6比第一被动齿轮a7更靠近第二靠近端a51;第一主动摩擦轮a3由靠近第一靠近端a11至远离第一靠近端a11方向逐渐变细,具有第一主动倾斜周面a31;第一被动摩擦轮a6由靠近第二靠近端a51至远离第二靠近端a51方向逐渐变粗,具有第一被动倾斜周面a61;第一被动倾斜周面a61与第一主动倾斜周面a31相对应摩擦接触在一起,第一被动齿轮a7与第一主动齿轮a4相对应配合在一起;第一主动齿轮a4与第一被动齿轮a7的直径比为a,第一主动摩擦轮a3与第一被动摩擦轮a6的直径比为b,a小于b;第一被动摩擦轮a6滑动套设于第一被动转轴a5上,第一被动摩擦轮a6配设有限制第一被动摩擦轮a6相对第一被动转轴a5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a62;第一被动转轴a5上还设有处于第一被动摩擦轮a6和第一被动齿轮a7之间驱动第一被动摩擦轮a6沿第一被动转轴a5向第二靠近端a51滑动使第一被动倾斜周面a61与第一主动倾斜周面a31逐渐贴紧的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第一被动摩擦轮a6与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之间张设有第一压簧a81,第一被动摩擦轮a6具有靠近第二靠近端a51的第一靠近端a11面和远离第二靠近端a51的第一远离端a12面,第一被动转轴a5上套设有弹性抵顶第一靠近端a11面上的第二压簧a53;
[0045] 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包括滑动套设于第一被动转轴a5上的第一滑套a82,和固定设于第一滑套a82上的第一被拨动块a83;第一被拨动块a83形成有由第二靠近端a51至第二远离端a52逐渐向第一被动转轴a5方向倾斜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a831;
[0046] 第二主动摩擦部件23121包括枢接于配重块主体21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主动转轴b1,以及由第二主动转轴b1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二主动转轴b1上并随第二主动转轴b1同轴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b2、第二主动摩擦轮b3和第二主动齿轮b4;第二被动摩擦部件23122包括枢接于配重块主体21上并垂直于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二被动转轴b5,以及由第二被动转轴b5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在第二被动转轴b5上并随第二被动转轴b5同轴转动的第二被动摩擦轮b6和第二被动齿轮b7;第二主动转轴b1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三靠近端b11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三远离端b12,第二驱动齿轮b2比第二主动齿轮b4更靠近第三靠近端b11;第二被动转轴b5具有靠近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四靠近端b51和远离电梯井相应内侧壁的第四远离端b52,第二被动摩擦轮b6比第二被动齿轮b7更靠近第四靠近端b51;第二主动摩擦轮b3由靠近第三靠近端b11至远离第三靠近端b11方向逐渐变细,具有第二主动倾斜周面b31;第二被动摩擦轮b6由靠近第四靠近端b51至远离第四靠近端b51方向逐渐变粗,具有第二被动倾斜周面b61;第二被动倾斜周面b61与第二主动倾斜周面b31相对应摩擦接触在一起,第二被动齿轮b7与第二主动齿轮b4相对应配合在一起;第二主动齿轮b4与第二被动齿轮b7的直径比为c,第二主动摩擦轮b3与第二被动摩擦轮b6的直径比为d,c小于d;第二被动摩擦轮b6滑动套设于第二被动转轴b5上,第二被动摩擦轮b6配设有限制第二被动摩擦轮b6相对第二被动转轴b5转动的第二限位部件b62;第二被动转轴b5上还设有处于第二被动摩擦轮b6和第二被动齿轮b7之间驱动第二被动摩擦轮b6沿第二被动转轴b5向第四靠近端b51滑动使第二被动倾斜周面b61与第二主动倾斜周面b31逐渐贴紧的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第二被动摩擦轮b6与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之间张设有第三压簧b81,第二被动摩擦轮b6具有靠近第四靠近端b51的第二靠近端a51面和远离第四靠近端b51的第二远离端a52面,第二被动转轴b5上套设有弹性抵顶第二靠近端a51面上的第四压簧b53;
[0047] 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包括滑动套设于第二被动转轴b5上的第二滑套b82,和固定设于第二滑套b82上的第二被拨动块b83;第二被拨动块b83形成有由第四靠近端b51至第四远离端b52逐渐向第二被动转轴b5方向倾斜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b831;
[0048] 第一调节驱动单体2321包括固定设于配重块主体21上且朝向第一被拨动块a83的第一导向筒23211,匹配滑动设于第一导向筒23211内的第一驱动滑块23212,和匹配滑动设于第一导向筒23211内受滑动动力装置2323驱动并对第一驱动滑块23212进行驱动的第一动力滑块23213;第一导向筒23211垂直于第一被动转轴a5且具有靠近第一被拨动块a83的第一动力输出口和远离第一被拨动块a83的第一动力输入口,第一驱动滑块23212设于第一动力输出口处,第一动力滑块23213设于第一动力输入口处,第一驱动滑块23212和第一动力滑块23213之间张设有第五压簧23214;第一驱动滑块23212具有突出于第一动力输出口并对应第一被拨动块a83的第一驱动凸头c1;第一驱动凸头c1形成有与第一被动驱动斜面a831相对应平行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c11;
[0049] 第二调节驱动单体2322包括固定设于配重块主体21上且朝向第二被拨动块b83的第二导向筒23221,匹配滑动设于第二导向筒23221内的第二驱动滑块23222,和匹配滑动设于第二导向筒23221内受滑动动力装置2323驱动并对第二驱动滑块23222进行驱动的第二动力滑块23223;第二导向筒23221垂直于第二被动转轴b5且具有靠近第二被拨动块b83的第二动力输出口和远离第二被拨动块b83的第二动力输入口,第二驱动滑块23222设于第二动力输出口处,第二动力滑块23223设于第二动力输入口处,第二驱动滑块23222和第二动力滑块23223之间张设有第六压簧23224;第二驱动滑块23222具有突出于第二动力输出口并对应第二被拨动块b83的第二驱动凸头d1;第二驱动凸头d1形成有与第二被动驱动斜面b831相对应平行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d11;
[0050] 第一导向筒23211和第二导向筒23221处于同一直线上;滑动动力装置2323包括蜗轮部件23231和对蜗轮部件23231进行驱动的蜗杆部件23232,蜗轮部件23231处于第一导向筒23211和第二导向筒23221之间,且蜗轮部件23231所在平面与第一导向筒23211和第二导向筒23221相垂直;蜗轮部件23231设有与第一动力滑块23213相对应并驱动第一动力滑块23213沿第一导向筒23211滑动的第一螺杆e1,和与第二动力滑块23223相对应并驱动第二动力滑块23223沿第二导向筒23221滑动的第二螺杆e2;第一动力滑块23213形成有与第一螺杆e1相配合的第一螺孔,第二动力滑块23223形成有与第二螺杆e2相配合的第二螺孔;
[0051] 第一导向轨道221具有朝向第二导向轨道222的第一内侧面,第二导向轨道222具有朝向第一导向轨道221的第二内侧面;第一驱动齿轮a2配设有沿第一内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一竖向齿条2211,第一内侧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竖向齿条2211的第一容置槽2212,且第一容置槽2212的深度大于第一竖向齿条2211的厚度;第二驱动齿轮b2配设有沿第二内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二竖向齿条2221,第二内侧面形成有容置第二竖向齿条2221的第二容置槽2222,且第二容置槽2222的深度大于第二竖向齿条2221的厚度。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感器检测轿厢1内承载物的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滑动动力装置
2323对第一调节驱动单体2321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2322进行驱动,使第一调节驱动单体
2321和第二调节驱动单体2322分别驱动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1和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2进行平衡调节,使平衡配重装置2与轿厢1达到平衡,轿厢1升降驱动电机只需提供很小的牵引力即可对轿厢1进行升降,降低轿厢1升降驱动电机的能量损耗的同时还可大大减轻轿厢1升降驱动电机对牵引绳索缠绕的绞力,牵引绳索不会受到应力集中而不易产生断裂等损坏,牵引绳索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轿厢1不易产生坠落等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滑动动力装置2323的蜗杆部件23232对蜗轮部件23231进行某一时针方向的转动驱动,蜗轮部件23231同时带动第一螺杆e1和第二螺杆e2转动相应圈数,第一螺杆e1驱动第一动力滑块23213沿第一导向筒23211由第一动力输入口方向朝第一动力输出口方向滑动,第一动力滑块23213通过第五压簧23214对第一驱动滑块23212进行同向驱动,第一驱动滑块23212通过突出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c11与第一被拨动块a83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a831向接触,并随着第一驱动滑块23212逐渐伸出第一导向筒23211,第一驱动滑块23212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c11逐渐驱动第一被拨动块a83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a831带动第一滑套a82由第二靠近端a51方向朝第二远离端a52方向滑动,第一滑套a82通过第一压簧a81对第一被动摩擦轮a6进行同向驱动,第一被动摩擦轮a6逐渐压缩第二压簧a53的同时,第一被动摩擦轮a6的第一被动倾斜周面a61逐渐与第一主动摩擦轮a3的第一主动倾斜周面a31接触;第二螺杆e2驱动第二动力滑块23223沿第二导向筒23221由第二动力输入口方向朝第二动力输出口方向滑动,第二动力滑块23223通过第六压簧23224对第二驱动滑块23222进行同向驱动,第二驱动滑块23222通过突出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d11与第二被拨动块b83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b831向接触,并随着第二驱动滑块23222逐渐伸出第二导向筒23221,第二驱动滑块23222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d11逐渐驱动第二被拨动块b83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b831带动第二滑套b82由第四靠近端b51方向朝第四远离端b52方向滑动,第二滑套b82通过第三压簧b81对第二被动摩擦轮b6进行同向驱动,第二被动摩擦轮b6逐渐压缩第四压簧b53的同时,第二被动摩擦轮b6的第二被动倾斜周面b61逐渐与第二主动摩擦轮b3的第二主动倾斜周面b31接触。当配重块主体21和配重调节部分受到重力或牵引绳索的拉力欲沿着第一导向轨道221和第二导向轨道222滑动时,第一竖向齿条2211驱动第一驱动齿轮a2带动第一主动转轴a1转动,第一主动转轴a1带动第一主动摩擦轮a3和第一主动齿轮a4转动,第一主动齿轮a4驱动第一被动齿轮a7带动第一被动转轴a5转动,第一被动转轴a5带动第一被动摩擦轮a6转动,由于第一主动齿轮a4与第一被动齿轮a7的直径比a小于第一主动摩擦轮a3与第一被动摩擦轮a6的直径比b,第一被动摩擦轮a6虽然顺着第一主动摩擦轮a3的转动方向转动,但是第一被动摩擦轮a6的转动速度始终小于第一主动摩擦轮a3的转动速度,即第一被动摩擦轮a6始终对第一主动摩擦轮a3产生摩擦阻碍作用来产生第一反作用阻力;第二竖向齿条2221驱动第二驱动齿轮b2带动第二主动转轴b1转动,第二主动转轴b1带动第二主动摩擦轮b3和第二主动齿轮b4转动,第二主动齿轮b4驱动第二被动齿轮b7带动第二被动转轴b5转动,第二被动转轴b5带动第二被动摩擦轮b6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齿轮b4与第二被动齿轮b7的直径比c小于第二主动摩擦轮b3与第二被动摩擦轮b6的直径比d,第二被动摩擦轮b6虽然顺着第二主动摩擦轮b3的转动方向转动,但是第二被动摩擦轮b6的转动速度始终小于第二主动摩擦轮b3的转动速度,即第二被动摩擦轮b6始终对第二主动摩擦轮b3产生摩擦阻碍作用来产生第二反作用阻力,此第二反作用阻力与第一反作用阻力和配重块主体21相配合共同平衡轿厢1及轿厢1内的承载物重量。其中,第一压簧a81可保持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对第一被动摩擦轮a6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一被动摩擦轮a6在第一被动转轴a5上的位置;第三压簧b81可保持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对第二被动摩擦轮b6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二被动摩擦轮b6在第二被动转轴b5上的位置;第五压簧23214可保持第一动力滑块23213对第一驱动滑块23212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一驱动滑块23212的第一主动驱动斜面c11与第一被拨动块a83的第一被动驱动斜面a831的接触力;第六压簧23224可保持第二动力滑块
23223对第二驱动滑块23222的驱动力,进而保持第二驱动滑块23222的第二主动驱动斜面d11与第二被拨动块b83的第二被动驱动斜面b831的接触力;从而第一压簧a81和第五压簧
23214相配合保持第一被动摩擦轮a6的第一被动倾斜周面a61和第一主动摩擦轮a3的第一主动倾斜周面a31的接触力和摩擦力稳定,即使在振动的环境中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还可缓冲第一动力滑块23213的驱动力,避免第一动力滑块23213的动力过于生硬而损伤相关机构;第三压簧和第六压簧23224相配合保持第二被动摩擦轮b6的第二被动倾斜周面b61和第二主动摩擦轮b3的第二主动倾斜周面b31的接触力和摩擦力稳定,即使在振动的环境中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还可缓冲第二动力滑块23223的驱动力,避免第二动力滑块23223的动力过于生硬而损伤相关机构。
[0052] 优选地,第五压簧23214包括两个第五单体压簧f1,两第五单体压簧f1之间通过第一弹性气囊f2连接在一起;第六压簧23224包括两个第六单体压簧g1,两第六单体压簧g1之间通过第二弹性气囊g2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弹性气囊f2可对两第五单体压簧f1提供瞬间的缓冲弹力,保持第五压簧23214的弹性长度尺寸,并可对两第五单体压簧f1的伸缩进行导向;第二弹性气囊g2可对两第六单体压簧g1提供瞬间的缓冲弹力,保持第六压簧23224的弹性长度尺寸,并可对两第六单体压簧g1的伸缩进行导向。
[0053] 为了实现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与第一被动转轴a5的具体连接配合结构,以及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与第二被动转轴b5的具体连接配合结构,优选地,第一被动转轴a5上形成有第一导向凸条,第一被动摩擦轮a6具有滑动套设于第一被动转轴a5上的第一轴孔,第一轴孔形成有与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一导向缺口,第一导向凸条和第一导向缺口相配合构成第一限位部件a62,第一被动摩擦轮a6依靠第一轴孔、第一导向缺口与第一被动转轴a5、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实现第一被动摩擦轮a6随着第一被动转轴a5转动并可沿第一被动转轴a5滑动的效果;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通过第一驱动导向套a84与第一压簧a81连接,第一驱动导向套a84的套孔形成有与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二导向缺口,第一驱动导向套a84依靠第二导向缺口与第一导向凸条相配合实现第一驱动导向套a84随着第一被动转轴a5转动并可沿第一被动转轴a5滑动的效果,进而第一驱动导向套a84和第一被动摩擦轮a6可对第一压簧a81进行无相对转动的挤压;第一滑套a82与第一被动转轴a5之间垫设有两个平衡支撑的第一轴承a85,第一轴承a85确保第一滑套a82不会跟随第一被动转轴a5转动,第一滑套a82的套孔内设有卡于第一轴承a85两侧的第一卡部a851,第一卡部a851可对第一轴承a85进行有效限位,第一被动转轴a5形成有第一卡位台阶,第一卡位台阶卡于第一滑套a82远离第二靠近端a51的一侧;第一滑套a82与第一驱动导向套a84通过第一推力轴承a86连接,第一推力轴承a86可确保第一滑套a82不会跟随第一驱动导向套a84转动;具体结构可为,第一滑套a82与第一卡位台阶之间也垫设有推力轴承(图中未示出),确保第一滑套a82不受第一卡位台阶转动影响。第二被动转轴b5上形成有第二导向凸条,第二被动摩擦轮b6具有滑动套设于第二被动转轴b5上的第二轴孔,第二轴孔形成有与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三导向缺口,第二导向凸条和第三导向缺口相配合构成第二限位部件b62,第二被动摩擦轮b6依靠第二轴孔、第三导向缺口与第二被动转轴b5、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实现第二被动摩擦轮b6随着第二被动转轴b5转动并可沿第二被动转轴b5滑动的效果;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通过第二驱动导向套b84与第三压簧b81连接,第二驱动导向套b84的套孔形成有与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滑动的第四导向缺口,第二驱动导向套b84依靠第四导向缺口与第二导向凸条相配合实现第二驱动导向套b84随着第二被动转轴b5转动并可沿第二被动转轴b5滑动的效果,进而第二驱动导向套b84和第二被动摩擦轮b6可对第三压簧b81进行无相对转动的挤压;第二滑套b82与第二被动转轴b5之间垫设有两个平衡支撑的第二轴承b85,第二轴承b85确保第二滑套b82不会跟随第二被动转轴b5转动,第二滑套b82的套孔内设有卡于第二轴承b85两侧的第二卡部b851,第二卡部b851可对第二轴承b85进行有效限位,第二被动转轴b5形成有第二卡位台阶,第二卡位台阶卡于第二滑套b82远离第四靠近端b51的一侧;第二滑套b82与第二驱动导向套b84通过第二推力轴承b86连接,第二推力轴承b86可确保第二滑套b82不会跟随第二驱动导向套b84转动。具体结构可为,第二滑套b82与第二卡位台阶之间也垫设有推力轴承(图中未示出),确保第二滑套b82不受第二卡位台阶转动影响。
[0054] 优选地,第一驱动滑块23212的内端形成有第一被动限位台阶c2,第一动力输出口处形成有对第一驱动滑块23212进行导向并对第一被动限位台阶c2进行限位的第一主动限位台阶h1,第一被动限位台阶c2和第一主动限位台阶h1之间张设有套于第一驱动滑块23212外的第七压簧c3;第二驱动滑块23222的内端形成有第二被动限位台阶d2,第二动力输出口处形成有对第二驱动滑块23222进行导向并对第二被动限位台阶d2进行限位的第二主动限位台阶h2,第二被动限位台阶d2和第二主动限位台阶h2之间张设有套于第二驱动滑块23222外的第八压簧d3。当配重的平衡调节结束后,滑动动力装置2323的蜗杆部件23232对蜗轮部件23231停止驱动,第一驱动滑块23212在第七压簧c3的反弹驱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被动摩擦轮a6在第二压簧a53的反弹驱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被动摩擦轮a6与第一主动摩擦轮a3分离而停止摩擦作用;第二驱动滑块23222在第八压簧d3的反弹驱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被动摩擦轮b6在第四压簧b53的反弹驱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被动摩擦轮b6与第二主动摩擦轮b3分离而停止摩擦作用。第二压簧a53、第四压簧b53、第七压簧c3和第八压簧d3相配合可使各相应动作部件回复到初始位置,保证机构的工作状态准确灵活切换。
[0055] 优选地,第一被动转轴a5形成有容置第一被动摩擦轮a6的第一环形容置槽和容置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的第二环形容置槽;第二被动转轴b5形成有容置第二被动摩擦轮b6的第三环形容置槽和容置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的第四环形容置槽。此结构可对第一被动摩擦轮a6、第一滑动驱动部件a8、第二被动摩擦轮b6和第二滑动驱动部件b8进行限位,确保工作位置。
[0056] 优选地,配重块主体21设有供第一被拨动块a83穿过对第一被拨动块a83进行导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和供第二被拨动块b83穿过对第二被拨动块b83进行导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第一条形限位孔沿第一被动转轴a5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条形限位孔沿第二被动转轴b5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条形限位孔对第一被拨动块a83的上下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只允许第一被拨动块a83沿第一条形限位孔的长度方向即第一被动转轴a5方向运动,确保第一被拨动块a83工作稳定性;第二条形限位孔对第二被拨动块b83的上下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只允许第二被拨动块b83沿第二条形限位孔的长度方向即第二被动转轴b5方向运动,确保第二被拨动块b83工作稳定性。具体结构可为,配重块主体21上设有形成第一条形限位孔的第一限位块211和形成第二条形限位孔的第二限位块212。
[0057] 优选地,第一内侧面的边缘形成有朝向第二内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边缘2213,第二内侧面的边缘形成有朝向第一内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边缘2223。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延伸边缘2213和第二延伸边缘2223可对配重块主体21进行有效限位。
[0058] 优选地,第一压簧a81配设有检测第一压簧a81的第一压力感应部件,第三压簧b81配设有检测第三压簧b81的第二压力感应部件。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压力感应部件和第二压力感应部件分别感应第一压簧a81和第三压簧b81的弹力,即第一被动摩擦轮a6与第一主动摩擦轮a3之间的压力和第二被动摩擦轮b6与第二主动摩擦轮b3之间的压力,然后第一压力感应部件和第二压力感应部件将各自压力信号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滑动动力装置2323对第一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1和第二平衡调节执行单体2312的驱动力,使所产生的的摩擦力为平衡所需的补充力。
[0059] 优选地,蜗杆部件23232配设有受控制器控制的伺服驱动电机。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控制器控制伺服驱动电机对蜗杆部件23232进行驱动,驱动更加智能化。
[0060] 优选地,传感器设于轿厢1的底部,此结构确保传感器对轿厢1所承载的重量进行高效感应。
[0061]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