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175021.7

文献号 : CN1079835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兰如平

申请人 : 兰如平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包括工作台、片材上胶单元、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补强布供给单元、补强布剪裁单元和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一平台和与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二平台;所述片材上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通过支架布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用于将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游端的片材转移到所述片材上胶单元以及将完成涂胶工序的片材转移到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游端;所述补强布供给单元、补强布剪裁单元、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片材上胶单元、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补强布供给单元、补强布剪裁单元和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

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一平台和与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二平台;所述片材上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通过支架布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用于将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游端的片材转移到所述片材上胶单元以及将完成涂胶工序的片材转移到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游端;所述补强布供给单元、补强布剪裁单元、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

所述片材上胶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的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置两位于同一高度且间隔布置的水平输送带,在位于两所述水平输送带之间的所述机架上设置第一涂胶辊,所述第一涂胶辊的下部位于第一胶盘中,所述第一胶盘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第一涂胶辊上方的所述机架上设置垂直输送带,所述垂直输送带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涂胶辊之间留有用于供片材通过的间隙;在位于所述垂直输送带的一侧的所述机架上设置第二涂胶辊,所述第二涂胶辊的下部位于第二胶盘中,所述第二胶盘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涂胶辊与所述垂直输送带的表面相接触;

所述补强布供给单元包括第一卷带轮、第二卷带轮、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以及双头气缸;所述第一卷带轮和第二卷带轮通过第一架体转动支撑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下游端,在所述第一卷带轮的轮轴上固定设置第一同步带轮,在所述第二卷带轮的轮轴上固定设置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通过第一支座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一主动辊与所述第一从动辊之间留有供补强布穿过的间隙;

所述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通过第二支座转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支座上游方向的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二主动辊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之间留有供补强布穿过的间隙;在所述双头气缸的两个输出杆上分别布置有第一齿条,在所述第一主动辊的辊轴上固定设置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二主动辊的辊轴上固定设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其中一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另一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张紧辊转动设置在开设于所述第二平台上且上下贯通的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二支座的上游方向;所述第二张紧辊转动设置在第二平台下游端的下方;

所述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包括第二架体、第一直线运动缸、第一导轨、滑块、第二直线运动缸、连接臂、第三齿轮、连接块、吸附部件以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一直线运动缸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运动缸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与所述连接臂的下游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上游端;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分散布置有所述吸附部件;所述第二齿条固定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满足配合关系;

所述补强布剪裁单元包括第三直线运动缸、冲压头、移动平台以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移动平台通过连接臂与双头气缸的其中一个输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直线运动缸通过第三架体垂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的上方;在所述第三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所述冲压头;

所述片材上胶单元还包括驱动传动装置,所述驱动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涂胶辊的辊轴上,在所述第五齿轮的轮轴上紧固连接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紧固连接在其中一所述水平输送带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三皮带轮紧固连接在另一所述水平输送带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紧固连接在所述垂直输送带的驱动轴上;

所述片材上胶单元还包括残胶清理机构,所述残胶清理机构包括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的第五直线运动缸,所述第五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与第一水平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套,每一所述滑套均滑动套设在一垂直滑杆上,两所述垂直滑杆的下端通过第二水平连接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架靠近所述垂直输送带的一侧设置负压吸附板;所述垂直滑杆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垂直滑杆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滑套位于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架之间,在位于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架之间的所述垂直滑杆上套设有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三导轨,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块,在每一所述第二滑块上垂直固定设置一第四直线运动缸,每一所述第四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与一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分散布置有吸附部件;在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两根与所述第三导轨平行的螺杆,所述第二滑块分别通过螺纹孔与一所述螺杆配合连接,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杆旋转的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输送带包括第三主动辊、第三从动辊以及支撑在第三主动辊和第三从动辊上的带体,所述第三主动辊紧固连接在所述垂直输送带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三从动辊紧固连接在从动轴上,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紧固连接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二涂胶辊的辊轴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气缸通过固定块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缸、第二直线运动缸、第三直线运动缸和第四直线运动缸为电缸、气缸或液压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块,每一所述安装块的顶部与一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从开设在滑块上的通孔中穿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为气流负压式吸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板、导杆、螺纹杆和第三滑块;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下游端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固定连接,所述导杆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三滑块通过螺纹孔与所述螺纹杆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块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九齿轮,在所述第一从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十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与所述第十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二主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十一齿轮,在所述第二从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十二齿轮,所述第十一齿轮与所述第十二齿轮啮合。

说明书 :

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属于服装制作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对布料等片材进行两面涂胶和粘贴补强布,是两道必要的工序。目前,对于这两道工序的操作,都是由工人手动来完成,导致加工效率十分低下。此外,人工涂胶的过程也很难保证涂胶的均匀性,从而对后续加工工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供加工效率的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片材上胶单元、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补强布供给单元、补强布剪裁单元和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一平台和与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二平台;所述片材上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通过支架布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用于将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游端的片材转移到所述片材上胶单元以及将完成涂胶工序的片材转移到所述第一平台的下游端;所述补强布供给单元、补强布剪裁单元、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片材上胶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的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置两位于同一高度且间隔布置的水平输送带,在位于两所述水平输送带之间的所述机架上设置第一涂胶辊,所述第一涂胶辊的下部位于第一胶盘中,所述第一胶盘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第一涂胶辊上方的所述机架上设置垂直输送带,所述垂直输送带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涂胶辊之间留有用于供片材通过的间隙;在位于所述垂直输送带的一侧的所述机架上设置第二涂胶辊,所述第二涂胶辊的下部位于第二胶盘中,所述第二胶盘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涂胶辊与所述垂直输送带的表面相接触;所述补强布供给单元包括第一卷带轮、第二卷带轮、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以及双头气缸;所述第一卷带轮和第二卷带轮通过第一架体转动支撑在所述第二平台的下游端,在所述第一卷带轮的轮轴上固定设置第一同步带轮,在所述第二卷带轮的轮轴上固定设置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通过第一支座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一主动辊与所述第一从动辊之间留有供补强布穿过的间隙;所述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通过第二支座转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支座上游方向的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二主动辊与所述第二从动辊之间留有供补强布穿过的间隙;在所述双头气缸的两个输出杆上分别布置有第一齿条,在所述第一主动辊的辊轴上固定设置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二主动辊的辊轴上固定设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其中一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另一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张紧辊转动设置在开设于所述第二平台上且上下贯通的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二支座的上游方向;所述第二张紧辊转动设置在第二平台下游端的下方;所述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包括第二架体、第一直线运动缸、第一导轨、滑块、第二直线运动缸、连接臂、第三齿轮、连接块、吸附部件以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第一直线运动缸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运动缸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与所述连接臂的下游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上游端;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分散布置有所述吸附部件;所述第二齿条固定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满足配合关系;所述补强布剪裁单元包括第三直线运动缸、冲压头、移动平台以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所述第二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移动平台通过连接臂与双头气缸的其中一个输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直线运动缸通过第三架体垂直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的上方;在所述第三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所述冲压头;所述片材上胶单元还包括驱动传动装置,所述驱动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涂胶辊的辊轴上,在所述第五齿轮的轮轴上紧固连接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紧固连接在其中一所述水平输送带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三皮带轮紧固连接在另一所述水平输送带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紧固连接在所述垂直输送带的驱动轴上。
[0005] 所述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三导轨,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块,在每一所述第二滑块上垂直固定设置一第四直线运动缸,每一所述第四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与一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分散布置有吸附部件;在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两根与所述第三导轨平行的螺杆,所述第二滑块分别通过螺纹孔与一所述螺杆配合连接,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杆旋转的电机。
[0006] 所述垂直输送带包括第三主动辊、第三从动辊以及支撑在第三主动辊和第三从动辊上的带体,所述第三主动辊紧固连接在所述垂直输送带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三从动辊紧固连接在从动轴上,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紧固连接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二涂胶辊的辊轴上。
[0007] 所述双头气缸通过固定块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
[0008] 所述第一直线运动缸、第二直线运动缸、第三直线运动缸和第四直线运动缸为电缸、气缸或液压缸。
[0009] 在所述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块,每一所述安装块的顶部与一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从开设在滑块上的通孔中穿过。
[0010] 所述吸附部件为气流负压式吸盘。
[0011] 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板、导杆、螺纹杆和第三滑块;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下游端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缸的输出杆固定连接,所述导杆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三滑块通过螺纹孔与所述螺纹杆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块上。
[0012] 在所述第一主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九齿轮,在所述第一从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十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与所述第十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二主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十一齿轮,在所述第二从动辊的辊轴上设置第十二齿轮,所述第十一齿轮与所述第十二齿轮啮合。
[0013]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主要由工作台、片材上胶单元、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补强布供给单元、补强布剪裁单元和补强布拾取及转移单元构成,能够实现片材的两面涂胶、补强布与隔离纸分离、补强布裁切、片材转移并与裁下的补强布粘合、粘贴完补强布的片材转移走等过程,从而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对片材进行补强布粘贴的过程,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2、本发明还设置有出料单元,能够将完成加工的片材运送出工作台。3、本发明的片材上胶单元配置有残胶清理机构,能够对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以及垂直输送带上面残留的胶进行自动清理。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片材上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发明片材上胶单元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是本发明片材上胶单元下部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是本发明补强布供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是本发明补强布供给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 图8是本发明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9是本发明补强布剪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0是本发明驱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1是本发明第二涂胶辊与机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5] 图12是本发明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6] 图13是本发明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连接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4是本发明冲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5是本发明残留胶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6是本发明负压吸附板与第四连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0] 图17是本发明第二负压吸附板、第三负压吸附板与第四水平连接架、第五水平连接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1] 图18是本发明出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9是本发明出料单元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4]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布料的自动化的上胶及补强布粘贴一体装置,它包括工作台10、片材上胶单元20、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30、补强布供给单元40、补强布剪裁单元50和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
[0035] 工作台10包括第一平台101和与第一平台101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二平台102。片材上胶单元20设置在第一平台101上。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30通过支架301布置在第一平台101的上方,用于将放置在第一平台101上游端的片材转移到片材上胶单元20以及将完成涂胶工序的片材转移到第一平台101的下游端。补强布供给单元40、补强布剪裁单元50、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均设置在第二平台102上。
[0036] 如图2~5所示,片材上胶单元20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平台101上的机架201,在机架201上设置两位于同一高度且间隔布置的水平输送带202,在位于两水平输送带202之间的机架201上设置第一涂胶辊203,第一涂胶辊203的下部位于第一胶盘204中,第一胶盘204与机架201固定连接。在位于第一涂胶辊203上方的机架201上设置垂直输送带205,垂直输送带205的底部与第一涂胶辊203之间留有用于供片材通过的间隙。在位于垂直输送带205的一侧的机架201上设置第二涂胶辊206,第二涂胶辊206的下部位于第二胶盘207中,第二胶盘207与机架201固定连接。第二涂胶辊206与垂直输送带205的表面相接触。
[0037] 如图6、图7所示,补强布供给单元40包括第一卷带轮401、第二卷带轮402、第一主动辊403、第一从动辊404、第二主动辊405、第二从动辊406、第一张紧辊407、第二张紧辊408以及双头气缸409。第一卷带轮401和第二卷带轮402通过第一架体410转动支撑在第二平台的下游端,在第一卷带轮401的轮轴上固定设置第一同步带轮411,在第二卷带轮402的轮轴上固定设置第二同步带轮412,第一同步带轮411与第二同步带轮412之间通过同步带413连接。第一主动辊403和第一从动辊404通过第一支座414转动设置在第二平台上,第一主动辊403与第一从动辊404之间留有供补强布穿过的间隙。第二主动辊405和第二从动辊406通过第二支座415转动设置在位于第一支座414上游方向的第二平台102上,第二主动辊405与第二从动辊406之间留有供补强布穿过的间隙。在双头气缸409的两个输出杆上分别布置有第一齿条416,在第一主动辊403的辊轴上固定设置第一齿轮417,在第二主动辊405的辊轴上固定设置第二齿轮418,第一齿轮417与其中一第一齿条416啮合,第二齿轮418与另一第一齿条416啮合。第一张紧辊407转动设置在开设于第二平台102上且上下贯通的安装槽中,安装槽位于第二支座415的上游方向。第二张紧辊408转动设置在第二平台102下游端的下方。
[0038] 如图8所示,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包括第二架体601、第一直线运动缸602、第一导轨603、滑块604、第二直线运动缸605、连接臂606、第三齿轮607、连接块608、吸附部件609以及第二齿条610。第二架体601固定连接在第二平台102上。第一直线运动缸602水平设置在第二架体601上。第一导轨603固定设置在第二架体601上。滑块604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603上。第一直线运动缸602的输出杆与滑块604固定连接。第二直线运动缸605垂直设置在滑块604上,第二直线运动缸605的输出杆与连接臂606的下游端固定连接。第三齿轮607转动设置在连接臂606的上游端。连接块608的一端与第三齿轮607固定连接。在连接块608上分散布置有吸附部件609。第二齿条610固定水平设置在第二架体601上,第二齿条610与第三齿轮607满足配合关系。
[0039] 如图9所示,补强布剪裁单元50包括第三直线运动缸501、冲压头502、移动平台503以及第二导轨504。第二导轨504设置在位于第一支座414与第二支座415之间的第二平台102上。移动平台503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504上,移动平台503通过连接臂507与双头气缸
409的其中一个输出杆固定连接。第三直线运动缸501通过第三架体505垂直设置在移动平台503的上方。在第三直线运动缸501的输出杆的端部固定设置冲压头502。
[004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1] (1)开始加工之前,首先将叠落起来的待加工的片材放在第一平台101的上游端。加工开始之后,利用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30将片材转移到片材上胶单元20中位于上游方向的水平输送带202上,在水平输送带202的传输作用下,片材到达第一涂胶辊203处,在第一涂胶辊203的旋转运动以及垂直输送带205的传输作用下,片材从垂直输送带205与第一涂胶辊203之间的间隙通过,然后到达位于第一涂胶辊203另一侧的水平输送带202上。在片材通过间隙的过程中,旋转的第一涂胶辊203将来自于第一胶盘204中的胶涂覆在片材的下表面。同时,第二涂胶辊206也保持持续旋转的状态,在第二涂胶辊206旋转的过程中将来自于第二胶盘207中的胶涂抹在垂直输送带205的表面上,持续运转的垂直输送带205再将胶涂覆在片材的上表面。由此,实现对片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涂胶的操作。
[0042] (2)紧接着,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30将完成涂胶的片材转移到第一平台101的下游端,准备对完成涂胶的片材实施粘贴补强布的工序。
[0043] (3)在实施粘贴补强布之前,先将成卷的补强布安装在补强布供给单元40的第一卷带轮401上,然后手动拉住补强布的自由端使其穿过第一主动辊403与第一从动辊404之间的间隙,然后将穿过间隙后的补强布的隔离纸撕开,使隔离纸绕过第一从动辊404后卷绕在第二卷带轮402上。紧接着,手动将与隔离纸分离后的补强布穿过第二主动辊405与第二从动辊406之间的间隙,再依次绕过第一张紧辊407和第二张紧辊408后,将补强布的自由端卷绕在第二卷带轮402上。完成上述工作后,补强布供给单元40即可进行补强布的供给,具体地,第一卷带轮401提供补强布,而第二卷带轮402则回收隔离纸以及剪裁后剩余部分的补强布。
[0044] (4)然后,控制补强布剪裁单元50从去除了隔离纸的补强布上裁下合适尺寸的补强布,以便于后续工序中其与片材粘合。具体地,控制第三直线运动缸501的输出杆伸出,其带动冲压头502下降,使其从位于第一主动辊403与第二主动辊405之间的补强布上裁下一部分补强布,裁下的补强布落在移动平台503上。然后控制双头气缸409的输出杆向前运动一定行程,此时,移动平台503向前移动一定距离,第一主动辊403和第二主动辊405也驱动补强布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补强布的移动带动第一卷带轮401和第二卷带轮402转过一定角度。
[0045] (5)接下来,控制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拾取剪裁下的补强布并使补强布与片材粘合。具体地,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的初始状态为连接块608位于第三齿轮607的后方,并且连接块608位于剪裁下的补强布的上方,控制第二直线运动缸605的输出杆伸出,则连接臂606将带动第三齿轮607和连接块608一同下降,当安装在连接块608上的吸附部件609下降至接触到放在工作台10上的已经裁下的补强布时,控制吸附部件609吸住补强布,之后控制第二直线运动缸605的输出杆缩回,直至第三齿轮607上升至与第二齿条610处在相同的高度。之后控制第一直线运动缸602的输出杆输出,此时滑块604向前运动,在滑块
604向前运动过程中,第三齿轮607在第二齿条610的配合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驱动连接块
608转动至第三齿轮607的前方。然后控制第二直线运动缸605的输出杆伸出,直至将补强布粘贴到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片材上,从而实现片材与补强布的粘合。然后控制吸附部件609释放片材,再控制第二直线运动缸605的输出杆缩回至第三齿轮607与第二齿条610处在相同的高度,之后控制第一直线运动缸602的输出杆缩回,带动滑块604向后运动。在滑块604向后运动的过程中,位于连接臂606上的第三齿轮607将在第二齿条610的配合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驱动连接块608转动至第三齿轮607的后方,为拾取下一个剪裁下的补强布做准备。
[0046]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片材拾取及转移单元30包括设置在支架301上的第三导轨302,在第三导轨302上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块307,在每一第二滑块307上垂直固定设置一第四直线运动缸303,每一第四直线运动缸303的输出杆与一安装板304连接,在安装板304上分散布置有吸附部件609。在支架301上转动设置有两根与第三导轨302平行的螺杆
305,第二滑块307分别通过螺纹孔与一螺杆305配合连接,在支架30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杆305旋转的电机(图中未示出)。
[0047]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片材上胶单元20还包括驱动传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201上的电机211,电机211的输出端连接减速机212的输入端,减速机21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齿轮213,第四齿轮213与转动连接在机架201上的第五齿轮214啮合,第五齿轮214紧固连接在第一涂胶辊203的辊轴上,在第五齿轮214的轮轴上紧固连接第一皮带轮216,第一皮带轮216通过皮带217与第二皮带轮218、第三皮带轮219连接,第二皮带轮218紧固连接在其中一水平输送带202的驱动轴上,第三皮带轮219紧固连接在另一水平输送带202的驱动轴上。第五齿轮214与第六齿轮220啮合,第六齿轮220紧固连接在垂直输送带205的驱动轴上。垂直输送带205包括第三主动辊230、第三从动辊231以及支撑在第三主动辊230和第三从动辊231上的带体232,第三主动辊230紧固连接在垂直输送带205的驱动轴上,第三从动辊231紧固连接在从动轴上,在从动轴的一端紧固连接第七齿轮233,第七齿轮233与第八齿轮234啮合,第八齿轮234紧固连接在第二涂胶辊206的辊轴上。本发明通过电机211的旋转,可以实现水平输送带202、第一涂胶辊203、垂直输送带205、第二涂胶辊
206的同时运转。
[0048]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 机架201包括下部架体240和上部架体241,水平输送带202、第一涂胶辊203、第一胶盘204、第四齿轮213、第五齿轮214、电机211均设置在下部架体240上。在下部架体240上固定连接有垂直导向柱244,上部架体241与垂直导向柱244滑动连接,垂直输送带205、第二涂胶辊206均设置在上部架体241上。在上部架体241上设置水平支臂245,水平支臂245通过螺纹与垂直布置的调节螺栓246配合连接,调节螺栓246的螺纹段底端转动连接在下部架体240上。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46能够对上部架体241与下部架体24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对垂直输送带205与第一涂胶辊203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片材。
[0049]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涂胶辊206的两端分别铰接一连杆249的一端,连杆249的另一端与机架201铰接,第二涂胶辊206的辊轴滑动设置在开设在机架201上的弧形滑槽250中,在机架201上设置有固定座251,固定座251通过螺栓孔与一调节螺栓252配合连接,调节螺栓252的螺纹段底端抵在连杆249的一侧,连杆249的另一侧设置有弹簧安装柱253,弹簧安装柱253通过压簧254与弹簧安装座255连接,弹簧安装座255固定连接在机架
201上。调节螺栓252的作用是对第二涂胶辊206与垂直输送带205之间的间隙或者第二涂胶辊206与垂直输送带205的压紧程度进行调节。
[0050]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双头气缸409通过固定块421紧固连接在第二平台102上。
[0051]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连接臂60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块611,每一安装块611的顶部与一导向杆612的下端固定连接,导向杆612从开设在滑块604上的通孔中穿过。
[0052]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2~14所示,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还包括第二连接块640,在第二连接块640上亦分散布置有吸附部件609。第二连接块640通过导向杆620与连接块608滑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640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杆安装座622和位于第一连杆安装座
622后方的连杆限位块621,第一连杆安装座622与第二连杆62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2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624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62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安装座625铰接,第二连杆安装座625设置在连接块608的一侧。在连接臂606的上游端设置一向上游方向伸出的悬臂626,在悬臂626的自由端转动连接一用于拨动第三连杆624的叉形拨杆627,叉形拨杆
627包括轴套628和固定设置在轴套628上的两个拨杆629,轴套628转动连接在位于悬臂626前端的固定轴上,在轴套628上设置有多个三角齿630。在悬臂626自由端位于轴套628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架631,在固定架631的顶面设置倒置的U形架632。在固定架631上滑动设置顶块633,顶块633具有呈三角形的头部。在U形架632上通过螺栓孔配合连接一调节螺钉
635,调节螺钉635的端部与顶块633的尾部通过弹簧636连接。第二连接块640与连接块608之间设置有拉簧645。冲压头502包括支撑板510,支撑板510的顶部与第三直线运动缸501的输出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板510的底部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两个压刀511。本发明设置第二连接块640的目的在于:使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在工作一个循环内可以实现对两个片材的粘贴补强布操作,并且由于被两个压刀511所裁下的两个补强布的间距小于两个片材上待粘贴的区域的间距(因为片材本身的尺寸要显著大于所裁下的补强布的尺寸),因此第二连接块640和连接块608之间具备间距自动调节功能,以使得当两片补强布转移到两个片材上方时,其间距自动增大,以适应两片材的粘贴要求。具体地,两个压刀511每次剪裁下两片补强布,然后被连接块608和第二连接块640上的吸附部件609拾取并转移至前方,与两个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片材粘合。当连接块608、第二连接块640位于第三齿轮607的前方时,第二连接块640在第二连杆623、第三连杆624以及连杆限位块621的作用下,与连接块608保持一定的间距。当连接块608和第二连接块640在第三齿轮607的带动下开始向后旋转时,第二连杆623和第三连杆624被叉形拨杆627拨动,使得第二连接块640在拉簧645的拉力作用下向连接块608滑动,导致第二连接块640与连接块608之间的间距消失。连接块608和第二连接块640在第三齿轮607的带动下继续旋转,当第二连杆623和第三连杆624处于极限位置时,将对叉形拨杆627形成侧向力,在侧向力的作用下,轴套628被迫转动,当轴套628转动至拨杆629不再妨碍第二连杆623和第三连杆624时,顶块633再次进入合适的三角齿630间隙以固定住轴套628。消除间距后的第二连接块640和连接块608刚好与剪裁下的两片补强布对齐。当连接块608和第二连接块640拾取起两片补强布后,连接块608和第二连接块640带着补强布向第三齿轮607的前方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二连杆623、第三连杆624与外侧的拨杆629接触并且相互施加作用力,第二连杆623和第三连杆624在被侧向推动的时候,驱使第二连接块640向远离连接块608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块640与连接块608产生间距。当第二连杆623转动至被连杆限位块621顶住后,拨杆629被侧向推动,并带动轴套628转动,从而使内侧的拨杆629再次回到第二连杆623、第三连杆624与连接块608之间。产生间距后的第二连接块640与连接块608分别将各自转移过来的补强布与对应的片材粘合。由此完成一次粘贴两个片材的操作。
[0053]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位于机架201上游方向的第一平台101上并排设置两个用于放置片材的片材容纳盒103。
[0054] 上述实施例中,吸附部件609为气流负压式吸盘。
[0055]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连接臂606包括连接板641、导杆642、螺纹杆643和第三滑块644。其中,连接板的下游端与第二直线运动缸605的输出杆固定连接,导杆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下方,第三滑块644滑动连接在导杆上,第三滑块644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配合连接。第三齿轮607转动设置在第三滑块644上。
[0056]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第一主动辊403的辊轴上设置第九齿轮430,在第一从动辊404的辊轴上设置第十齿轮431,第九齿轮430与第十齿轮431啮合。在第二主动辊405的辊轴上设置第十一齿轮432,在第二从动辊406的辊轴上设置第十二齿轮433,第十一齿轮432与第十二齿轮433啮合。
[0057]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片材上胶单元20还包括残胶清理机构,残留胶清理机构包括垂直固定设置在机架201顶部的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杆与第一水平连接架261固定连接,第一水平连接架26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套262,每一滑套262均滑动套设在一垂直滑杆263上,两垂直滑杆263的下端通过第二水平连接架264固定连接,在第二水平连接架264靠近垂直输送带205的一侧设置负压吸附板265。垂直滑杆263与机架201滑动连接,在垂直滑杆263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挡块266,滑套262位于限位挡块266与第二水平连接架264之间,在位于滑套262与第二水平连接架264之间的垂直滑杆263上套设有弹簧267。当本发明一体机工作完成后,需要对第一涂胶辊203、第二涂胶辊206以及垂直输送带205上的胶进行清理。当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端带动第一水平连接架261向下运动时,第一水平连接架261通过弹簧267推动第二水平连接架264向下运动,当第二水平连接架264向下运动至极限位置时,负压吸附板265靠近第一涂胶辊203,开启负压吸附板265的开关后,负压吸附板265可将位于第一涂胶辊203表面的胶吸走,完成清理残胶的工作。
[0058]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水平连接架261与第二垂直滑杆268固定连接,第二垂直滑杆26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269,第四滑块269与第三垂直滑杆270滑动连接,第三垂直滑杆270的下端与第二水平连接架264固定连接;在位于第四滑块269与第二水平连接架264之间的第三垂直滑杆270上设置第二弹簧271;第四滑块269与第四连杆272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272的另一端与负压吸附板265铰接(如图16所示),负压吸附板265与第二水平连接架264铰接。当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端未启动而处于高点时,负压吸附板265处于收拢状态(靠近垂直输送带205的一端以较大的角度向上倾斜)。在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端向下运动过程中,负压吸附板265亦保持收拢状态,这样可以避免与垂直输送带205发生摩擦。当第二水平连接架264向下运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端继续推动第一水平连接架261向下运动,第一水平连接架261通过第二垂直滑杆268推动第四滑块269向下运动,第四滑块269则通过第四连杆272对负压吸附板265施加力矩,使得负压吸附板
265转动从而进入张开状态(靠近垂直输送带205的一端向下倾斜),从而使得负压吸附板
265的吸附端更加靠近第一涂胶辊203。
[0059]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端还与第三水平连接架280固定连接,第三水平连接架28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导杆281,其中一部分导杆281与第四水平连接架282滑动连接,其余导杆281与第五水平连接架283滑动连接,在每一导杆281的底端均设置有堵头284;在位于第四水平连接架282与第三水平连接架280之间的导杆281上套设弹簧285,在位于第五水平连接架283与第三水平连接架280之间的导杆281上套设弹簧
286,在第四水平连接架282的底部设置第二负压吸附板288,第二负压吸附板288位于垂直输送带205的上方,在第五水平连接架283的底部设置第三负压吸附板289,第三负压吸附板
289位于第二涂胶辊206的上方。当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端向下运动时,其带动第三水平连接架280向下运动,当运动至第二负压吸附板288抵住垂直输送带205以及第三负压吸附板289抵住第二涂胶辊206时,第二负压吸附板288可吸走垂直输送带205表面的胶,第三负压吸附板289可吸走第二涂胶辊206表面的胶。由于第二负压吸附板288、第三负压吸附板
289和负压吸附板265的下移均由第五直线运动缸260驱动,而第二负压吸附板288、第三负压吸附板289下移的行程明显小于负压吸附板265下移的行程,因此设置了弹簧285和弹簧
286。当第二负压吸附板288抵住垂直输送带205以及第三负压吸附板289抵住第二涂胶辊
206时,第五直线运动缸260的输出端继续驱动负压吸附板265向下运动,此时弹簧285和弹簧286发生压缩。
[0060] 上述实施例中,负压吸附板265、第二负压吸附板288和第三负压吸附板289结构相同,下面以负压吸附板265为例进行说明:负压吸附板265包括中空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内部空腔通过管路连接吸气泵(图中未示出),在板状结构290的表面设置多个与内部空腔连通的吸气孔291(如图16所示),用于对胶进行吸附。
[0061] 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出料单元70,其包括升降台701和第三输送带702。升降台701和第三输送带702均设置在第一平台101与第二平台102的连接位置,其中,第三输送带702用于将完成加工的片材运送出工作台10。第三输送带702包括多个呈条状且平行间隔布置的带体703。升降台701从开设在工作台10上的通槽中穿过,升降台701包括底板704和多个间隔平行设置在底板704上的条板705。各带体703与各条板705平行交替排布。在工作台10的底部设置两根立柱706,两根立柱706的底部共同连接一横梁707,在横梁707上设置第六直线运动缸708,第六直线运动缸708的输出杆固定连接底板704的底面。出料单元70的作用是将完成粘贴补强布加工的片材运送出工作台10。具体地,补强布转移及粘贴单元60在升降台701的条板705上完成对片材粘贴补强布的操作,即粘贴完补强布的片材位于条板705上。此时,控制升降台701下降,使得片材落在第三输送带702的带体703上。然后利用第三输送带702即可将完成上胶以及粘贴补强布的片材运送出工作台10。
[0062] 上述实施例中,底板704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支臂710,每一支臂710均与一立柱706滑动连接;在位于横梁707与支臂710之间的立柱706上套设有弹簧712。
[0063]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直线运动缸602、第二直线运动缸605、第三直线运动缸501、第四直线运动缸303、第五直线运动缸260和第六直线运动缸708为电缸、气缸或液压缸。
[0064]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