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构造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076467.4

文献号 : CN1080688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佐佐木健太郎

申请人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顶构造,在从车顶的上方施加负荷时,使负荷分散。车顶构造(10)具有:车顶(100),其后端与前端相比位于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加强构件(101),其被从车顶(100)的后端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设置;以及脆弱部(200),其被设置在加强构件(101)上。此外,脆弱部(200)具有沿与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槽部(210)。此外,槽部(210)具有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01)中的车辆的前方侧的面上的第1槽(211)。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顶,其后端与前端相比位于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方,框架,其从上述车顶的上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侧端部朝向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方延伸地设置,加强构件,其被从上述车顶的后端向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设置,以及脆弱部,其被设置在上述加强构件上;

若负荷集中地施加在上述加强构件上,则上述加强构件的上述脆弱部会破坏,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中的上述加强构件的上端的位置成为与上述车辆的上述框架的上端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脆弱部具有沿与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槽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槽部具有被形成在上述加强构件中的上述车辆的前方侧的面上的第1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槽部还具有被形成在上述加强构件中的上述车辆的后方侧的面上的第2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槽部具有多个上述第2槽,该多个上述第2槽被形成在上述加强构件中的上述车辆的后方侧的面上,且被形成在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中的上述第1槽的两侧的位置上。

说明书 :

车顶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顶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在车辆中设置有车顶加强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车顶面板及侧面板接合的加强构件加强驾驶室的加强构造。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69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以往,设想了车顶的前端和后端的高度相同的车辆。但是,在车顶的后端处于比前端高的位置的情况下,在车顶负荷从车顶从上方施加到车顶时,负荷会集中施加到被设置在车顶的背面的加强构件上。其结果,产生了如下这样的问题:车顶的背面侧的构件会较大地变形,变得无法将驾驶室的室内空间维持在需要的大小。
[0008]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从车顶的上方施加负荷时,能够使负荷分散的车顶构造。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提供一种车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车顶,其后端与前端相比位于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加强构件,其被从上述车顶的后端向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设置;以及脆弱部,其被设置在上述加强构件上。
[0011]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脆弱部具有沿与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槽部。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槽部具有被形成在上述加强构件中的上述车辆的前方侧的面上的第1槽。
[0012]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槽部还具有被形成在上述加强构件中的上述车辆的后方侧的面上的第2槽。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槽部具有多个上述第2槽,该多个上述第2槽被形成在上述加强构件中的上述车辆的后方侧的面上,且被形成在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述第1槽的两侧的位置上。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得到在从车顶的上方施加负荷时能够使负荷分散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表示在车辆中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的构成。
[0016] 图2表示车顶负荷施加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上的状态。
[0017] 图3表示加强构件101的构成。
[0018] 图4表示从A的方向观察图3的加强构件101的构成。
[0019] 图5表示从车顶负荷施加在加强构件101上的状态起加强构件101的脆弱部200破坏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1是表示在车辆中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的构成的图。
[0021] 车辆具有驾驶室1、驾驶室锁定件2、后支架3、侧框架4、以及前支架5。车辆例如是卡车。驾驶室1是具有驾驶座的箱形状的部分。
[0022] 驾驶室1具有车顶构造10、框架11、框架12、框架13、框架14、框架15、框架16、框架17、以及框架18。车顶构造10具有车顶100、加强构件101、以及脆弱部200。车顶100是驾驶室
1的顶棚的部分。车顶100例如是具有长方形状的平面的板部。
[0023] 加强构件101例如是L字形状的构件。加强构件101被从车顶100的后端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设置。加强构件101中,上端与车顶100的底面中的后端部连接,下端与框架11连接。框架11是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构件。框架11的长边方向是与车辆的左右方向相同的方向。多个加强构件101被设置在车顶100的后端部。
[0024] 脆弱部200被设置于加强构件101,是与加强构件101中的其它部分相比强度较弱而容易破坏的部分。在后记述脆弱部200的细节。
[0025] 框架12被从车顶100的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侧端部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设置。框架12分别被设置在车顶100的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框架12中,上端与车顶100的底面中的侧端部连接,下端与框架13连接。框架13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构件。框架13的长边方向是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同的方向。框架13与框架1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连接。框架11和框架13被配置在同一平面内。
[0026] 框架14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框架14中,上端与框架11连接,下端与框架15连接。框架14的上端被配置在加强构件101的下端的下方。框架15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对于框架15,框架15的下表面由多个驾驶室锁定件2固定于后支架3。驾驶室锁定件2是用于将驾驶室1固定在后支架3上的构件。
[0027] 后支架3是用于借助驾驶室锁定件2将驾驶室1的后端侧的部分固定于侧框架4的构件。侧框架4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构件。在车辆中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多个侧框架4,多个加强构件101分别被设置在多个侧框架4各自的上部。
[0028] 框架16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框架16的上端与框架1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及框架13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连接。此外,框架16的下端与框架15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连接。多个框架
16被设置在框架15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
[0029] 框架17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框架17被设置在驾驶室1的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框架17的上端与框架13连接。框架17通过多个框架18被固定于框架16上。
[0030] 前支架5是用于将驾驶室1的前端侧的部分固定于侧框架4的构件。驾驶室1的前端通过前支架5被固定于侧框架4上。
[0031] 图2是表示车顶负荷施加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上的状态的图。如图2所示,车顶100的后端与前端相比位于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因此,若从车顶100的上方施加如图2所示那样的车顶负荷,则与作用在框架12上的负荷相比,负荷集中地作用在多个加强构件101上。
[0032] 但是,车顶构造10由于加强构件101具有脆弱部200,所以,若负荷集中地施加在加强构件101上,则加强构件101的脆弱部200会破坏,车辆的高度方向中的加强构件101的上端的位置会变成与框架12的上端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其结果,车顶构造10能够使负荷施加在车顶100上时的负荷分散给加强构件101和框架12。
[0033] 图3是表示加强构件101的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从A的方向观察图3的加强构件101的构成的图。
[0034] 加强构件101如上所述具有脆弱部200。此外,加强构件101具有横板部201、以及纵板部202。横板部201具有与车顶100的底面接触的面。横板部201具有与车顶100平行的面。纵板部202从横板部201的端部经由弯曲部与横板部201正交地向下方延伸。纵板部202具有与横板部201正交的面。
[0035] 加强构件101具有底板部203、左侧面板部204、右侧面板部205、左上表面板部206、右上表面板部207、以及脆弱部200。底板部203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左侧面板部204及右侧面板部205被从底板部203的左右两侧的端部相对于底板部203倾斜预定角度地设置。左侧面板部204及右侧面板部205与底板部203交叉的角度是任意的。
[0036] 左上表面板部206被连接在左侧面板部204的与底板部203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右上表面板部207被连接在右侧面板部205的与底板部203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左上表面板部206及右上表面板部207与底板部203平行。左上表面板部206和右上表面板部207位于同一平面内。
[0037] 脆弱部200具有槽部210。槽部210具有沿与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多个槽。若在加强构件101上设置有这样的槽部210,则加强构件101在槽部210的位置处,其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刚性变小,变得容易弯曲。
[0038] 槽部210具有第1槽211、以及第2槽212。第1槽211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01的车辆的前方侧的面上。具体而言,第1槽211被设置在底板部203上。第1槽211是具有向底板部203的车辆的前方侧弯曲的凹部并具有向底板部203的车辆的后方侧弯曲的凸部的形状。由于加强构件101具有这样的第1槽211,所以,加强构件101在第1槽211的位置处,加强构件101中的比第1槽211靠上方的部分变得容易向车辆的前方侧弯曲。
[0039] 第2槽212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01的车辆的后方侧的面上。由于加强构件101具有这样的第2槽212,所以,在第2槽212的位置处,比第2槽212靠上方的部分变得容易向车辆的后方侧弯曲。
[0040] 在加强构件101上形成有多个第2槽212。多个第2槽212被形成在加强构件101的车辆的后方侧的面上,并被形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第1槽211的两侧的位置上。具体而言,多个第2槽212被设置在左上表面板部206和右上表面板部207上。第2槽212是具有向左上表面板部206及右上表面板部207中的车辆的后方侧弯曲的凹部,并具有向左上表面板部206及右上表面板部207中的车辆的前方侧弯曲的凸部的形状。
[0041] 由于加强构件101具有这样的第2槽212,所以,加强构件101在第2槽212的位置处,加强构件101中的比第2槽212靠上方的部分变得更容易向车辆的后方侧弯曲。
[0042]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第1槽211及第2槽212的形状例如具有弯曲形状,但是,槽部210的形状是任意的。槽部210例如也可以具有弯曲形状。
[0043] 图5是表示从车顶负荷施加在加强构件101上的状态起加强构件101的脆弱部200破坏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a)是表示从加强构件101的上方施加车顶负荷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加强构件101在第1槽211的位置弯曲的状态的图。图5(c)是表示加强构件101在第2槽212的位置弯曲的状态的图。
[0044] 如图5(a)所示,若车顶负荷从上方施加在加强构件101上,则如图5(b)所示,例如加强构件101在第1槽211的位置弯曲。然后,若进一步从上方向加强构件101施加负荷,则如图5(c)所示,例如加强构件101在第2槽212的位置弯曲。这样,加强构件101通过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变短,从而加强构件101的上端的位置与框架12中上端的位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成为大致相同的位置。
[0045] 另外,加强构件101的形状为具有横板部201和纵板部202的L字形状,但是,加强构件101的形状是任意的。加强构件101例如也可以具有平板形状。此外,脆弱部200被设置在加强构件101上,但是,设置脆弱部200的位置是任意的。脆弱部200例如也可以被设置在框架14上。
[0046] [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所带来的效果]
[0047] 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具有:车顶100,其后端与前端相比位于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加强构件101,其被从车顶100的后端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设置;以及脆弱部200,其被设置在加强构件101上。
[0048] 本实施方式的车顶构造10由于具有这样的构成,所以,在从车顶100的上方施加负荷时,能够使负荷分散。其结果,能够防止驾驶室1的后方较大地破坏而导致驾驶室1的室内空间变得过小的情况。
[0049]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样的变更或改良。施加了那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可能被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根据技术方案的记载是显而易见的。
[0050]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51] 1…驾驶室
[0052] 10…车顶构造
[0053] 100…车顶
[0054] 101…加强构件(加强车顶后柱)
[0055] 200…脆弱部
[0056] 201…横板部
[0057] 202…纵板部
[0058] 203…底板部
[0059] 204…左侧面板部
[0060] 205…右侧面板部
[0061] 206…左上表面板部
[0062] 207…右上表面板部
[0063] 210…槽部
[0064] 211…第1槽
[0065] 212…第2槽
[0066] 11…框架(加强后框架)
[0067] 12…框架(加强车顶侧柱)
[0068] 13…框架(加强侧框架)
[0069] 14…框架(加强后柱)
[0070] 15…框架(框架后梁)
[0071] 16…框架(框架侧柱)
[0072] 17…框架(加强主体侧柱)
[0073] 18…框架(连接框架)
[0074] 2…驾驶室锁定件
[0075] 3…后支架
[0076] 4…侧框架
[0077] 5…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