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471349.3

文献号 : CN1080841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骆玉成匡轩刘昭轩

申请人 : 济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荧光分子探针由三聚氰氯和L‑苯丙氨酸一步反应制得。该制备方法,易操作,原料成本低廉,反应过程容易控制,产品纯化处理简单、收率高、纯度高。可广泛应用于有机溶剂中Cu(II)离子含量的检测,目视定性检测。在分析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

1.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该荧光探针由三聚氰氯和L-苯丙氨酸反应制得,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2.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向40-50mL水中,加入0.031-0.033mol的L-苯丙氨酸、0.040-0.045mol碳酸钠,冰浴搅拌10min后,在5-10min滴加三聚氰氯溶液,100℃,搅拌8-10小时,冷却到室温,抽滤,用2-5℃水洗涤三次,70℃干燥,制得荧光探针,产率93-95%;

所述三聚氰氯溶液,是0.01mol三聚氰氯溶于20-30mL的1,4-二氧六环得到的混合溶液;

所述荧光探针,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嗪基荧光探针作为检测铜(II)离子的应用。

说明书 :

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铜是生物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其浓度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仅需微量的铜,过量铜对健康则具有严重的危害。遗传性疾病或者由于环境中金属铜的污染,其来源之一是误食含铜的食物或吸入含高量铜气体,此外,众所周知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最终均会回归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铜离子通过食物链的逐级放大过程,最终也能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鉴于铜离子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方面产生的巨大危害, 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饮用水中铜离子的含量,不能超过20μM。
[0003] 当前,检测铜离子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石墨烯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铜离子准确可靠,但仪器价格昂贵,使用人员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近年来,各种检测铜离子的探针也不断出现,例如,水溶性硅量子点探针检测法,由于其具有极佳的亲生物性和光学性能,作为一种新的纳米材料备受关注,其制备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物理法能方便调控硅量子点粒径,但它需用昂贵仪器,更重要的是,物理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硅量子点水溶性差的难题;相对于物理法,化学法得到了更快发展;目前,化学刻蚀法是硅量子点合成较为常用的化学方法,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但大量合成硅量子点时,难以控制粒子的尺寸分布,且需要使用剧毒化学试剂 HF[分析化学,2016,44(3):367-376]。因此, 探索一种制备方法简单,且原料成本低廉,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铜离子探针的制备方法,且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响应快、选择性好等优点的检测方法,应用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任务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且原料成本低廉,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0005]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之二是提供该三嗪基荧光探针的用途,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金属铜离子响应时间短,且不存在共存离子影响检测,检测仪器成本低、分析效率高、操作方便,操作技术要求低。
[0006]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0007] 1.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由三聚氰氯和L-苯丙氨酸反应制得,结构如下:
[0008] 。
[0009] 2. 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0010] 向40-50 mL水中,加入0.031-0.033 mol的L-苯丙氨酸、0.040-0.045 mol 碳酸钠,冰浴搅拌10 min后,在5-10 min滴加三聚氰氯溶液,100 ℃,搅拌8-10小时,冷却到室温,抽滤,用2-5℃水洗涤三次,70 ℃干燥,制得荧光探针,产率93-95%;
[0011] 所述三聚氰氯溶液,是0.01 mol三聚氰氯溶于20-30 mL的 1,4-二氧六环得到的混合溶液。
[0012] 3. 如上所述的三嗪基荧光探针作为检测铜(II)离子的应用
[0013] (1)用DMA溶解三嗪基荧光探针分子,配成荧光探针分子DMA储备液,该储备液为无色;准确称取铜盐溶于DMA中,配成铜盐DMA储备液;
[0014] 所述铜盐,选自下列之一:硝酸铜、氯化铜和硫酸铜;
[0015] 用探针分子DMA储备液和铜盐DMA储备液及DMA溶剂,配制探针分子和铜盐浓度分别为3.3×10-10 — 3.0×10-2 mol/L系列混合液,在日光条件下,该系列溶液随浓度的增加,颜色由浅黄逐渐增强至绿色,表明三嗪基荧光探针对铜(II)离子可进行目视定性检测,是一种具有生色传感功能的荧光探针;
[0016] (2)准确量取铜盐DMA储备液,用DMA稀释至2μmol/L;准确量取同体积的探针分子DMA储备液,用DMA稀释至2 μmol/L;将两溶液等体积共混,铜(II)离子和探针分子浓度均为1 μmol/L。
[0017] 吸收光谱在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扫描范围为200-600 nm;
[0018] 荧光光谱在岛津PF-3501PC荧光风光光度计上测量,激发波长为420 nm;
[0019] 在25℃下,每隔一段时间,在420nm激发波长下,检测反应液的荧光信号强度, 反应6 min后, 反应液在503 nm处的荧光强度不再改变,表明本发明荧光探针分子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Cu(II)离子。
[0020] (3)分别准确量取(2)中的铜盐DMA和探针分子DMA储备液,用DMA稀释,等体积充分混合,配制探针分子和Cu(II)离子浓度均为1.0×10-10 mol/L— 1.0×10-2 mol/L的系列混合液,在25℃下反应6 min后,在420nm激发波长下,检测反应液的荧光信号强度;荧光探针与不同浓度的Cu(II)离子反应后,荧光强度在503nm处大大增强,且随着Cu(II)离子浓度由1.0×10-10 mol/L— 1.0×10-2 mol/L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本发明荧光探针可作为Cu(II)离子定性或定量检测的分子探针;
[0021] 所述铜盐,选自下列之一:硝酸铜、氯化铜和硫酸铜。
[0022] (4)向系列2.0×10-3 mol/L荧光探针DMA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2.0×10-3 mol/L金属离子DMA溶液;荧光探针和金属离子终浓度始终为1.0 ×10-3 mol/L;所述金属离子,对应的盐如下:Cu(NO3)2、Pt(NO3)2、Zn(NO3)2、 K NO3、Na NO3、Li NO3、Ni(NO3)2、Co(NO3)2、Fe(NO3)3、Al(NO3)3、Cr(NO3)3、Cd(NO3)2、Mg(NO3)2、Ca(NO3)2、Mn(NO3)2、NH4 NO3、Hg(NO3)2;
[0023] 在25℃下反应6 min后,在420 nm激发波长下,检测反应液的荧光信号强度,研究荧光探针与不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性质;
[0024] 荧光探针和Cu(II)离子在503nm处的荧光强度为630;荧光探针和其它金属离子在503 nm处的荧光强度不超过80,表明荧光探针对Cu(II)离子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
[0025]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6] (1)本发明三嗪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纯化,原料价格低廉。
[0027] (2)本发明公开的三嗪基荧光探针,由于三嗪环与邻位三个亚胺基形成大的共轭体系,对二价铜离子进行快速检测,选择性好,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能力强;测试样品无需前处理;对金属铜离子响应时间短,因此,可方便检测有机溶剂中的Cu(II)离子。
[0028] (3)本发明公开的三嗪基荧光探针,在DMA溶液中为无色溶液,但与二价铜离子作用后,溶液荧光信号明显增强,是一种具有生色传感功能的荧光探针,对样品可进行目视定性检测。
[0029] (4)本发明公开的三嗪基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在200℃以上,满足荧光探针使用要求。
[0030]  (5) 本发明的铜离子荧光探针,具有超高的灵敏性,最低检出浓度为1.3×10-10 mol/L 。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 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2] 实施例1 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0033] 向40 mL水中,加入0.031 mol的L-苯丙氨酸、0.040 mol 碳酸钠,冰浴搅拌10 min后,在5 min滴加三聚氰氯溶液,100 ℃,搅拌8小时,冷却到室温,抽滤,用2℃水洗涤三次,70 ℃干燥,制得荧光探针,产率93%;
[0034] 所述三聚氰氯溶液,是0.01 mol三聚氰氯溶于20 mL的 1,4-二氧六环得到的混合溶液。
[0035] 实施例2 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0036] 向50 mL水中,加入0.033 mol的L-苯丙氨酸、0.045 mol 碳酸钠,冰浴搅拌10 min后,在10 min滴加三聚氰氯溶液,100 ℃,搅拌10小时,冷却到室温,抽滤,用5℃水洗涤三次,70 ℃干燥,制得荧光探针,产率95%;
[0037] 所述三聚氰氯溶液,是0.01 mol三聚氰氯溶于30 mL的 1,4-二氧六环得到的混合溶液。
[0038] 实施例3 一种三嗪基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0039] 向45 mL水中,加入0.032 mol的L-苯丙氨酸、0.042 mol 碳酸钠,冰浴搅拌10 min后,在7min滴加三聚氰氯溶液,100 ℃,搅拌9小时,冷却到室温,抽滤,用3℃水洗涤三次,70 ℃干燥,制得荧光探针,产率93-95%;所述三聚氰氯溶液,是0.01 mol三聚氰氯溶于25 mL的1,4-二氧六环得到的混合溶液。
[0040] 实施例4
[0041] 实施例1-3所述的三嗪基荧光探针,由三聚氰氯和L-苯丙氨酸反应制得,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0042] 。
[0043] 实施例5
[0044] 实施例1-4所述的三嗪基荧光探针作为检测铜(II)离子的应用
[0045] (1)用DMA溶解三嗪基荧光探针分子,配成荧光探针分子DMA储备液,该储备液为无色;准确称取硝酸铜溶于DMA中,配成硝酸铜DMA储备液;
[0046] 用探针分子DMA储备液和硝酸铜DMA储备液及DMA溶剂,配制探针分子和硝酸铜浓度分别为3.3×10-10 — 3.0×10-2 mol/L系列混合液,在日光条件下,该系列溶液随浓度的增加,颜色由浅黄逐渐增强至绿色,表明三嗪基荧光探针对铜(II)离子可进行目视定性检测,是一种具有生色传感功能的荧光探针;
[0047] (2)准确量取硝酸铜DMA储备液,用DMA稀释至2μmol/L;准确量取同体积的探针分子DMA储备液,用DMA稀释至2 μmol/L;将两溶液等体积共混,铜(II)离子和探针分子浓度均为1 μmol/L。
[0048] 吸收光谱在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扫描范围为200-600 nm;
[0049] 荧光光谱在岛津PF-3501PC荧光风光光度计上测量,激发波长为420 nm;
[0050] 在25℃下,每隔一段时间,在420nm激发波长下,检测反应液的荧光信号强度, 反应6 min后, 反应液在503 nm处的荧光强度不再改变,表明本发明荧光探针分子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Cu(II)离子。
[0051] (3)分别准确量取(2)中的硝酸铜DMA和探针分子DMA储备液,用DMA稀释,等体积充分混合,配制探针分子和Cu(II)离子浓度均为1.0×10-10 mol/L— 1.0×10-2 mol/L的系列混合液,在25℃下反应6 min后,在420nm激发波长下,检测反应液的荧光信号强度;荧光探针与不同浓度的Cu(II)离子反应后,荧光强度在503nm处大大增强,且随着Cu(II)离子浓度由1.0×10-10 mol/L— 1.0×10-2 mol/L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本发明荧光探针可作为Cu(II)离子定性或定量检测的分子探针;
[0052] (4)向系列2.0×10-3 mol/L荧光探针DMA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2.0×10-3 mol/L金属离子DMA溶液;荧光探针和金属离子终浓度始终为1.0 ×10-3 mol/L;所述金属离子,对应的盐如下:Cu(NO3)2、Pt(NO3)2、Zn(NO3)2、 K NO3、Na NO3、Li NO3、Ni(NO3)2、Co(NO3)2、Fe(NO3)3、Al(NO3)3、Cr(NO3)3、Cd(NO3)2、Mg(NO3)2、Ca(NO3)2、Mn(NO3)2、NH4 NO3、Hg(NO3)2;
[0053] 在25℃下反应6 min后,在420 nm激发波长下,检测反应液的荧光信号强度,研究荧光探针与不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性质;
[0054] 荧光探针和Cu(II)离子在503nm处的荧光强度为630;荧光探针和其它金属离子在503 nm处的荧光强度不超过80,表明荧光探针对Cu(II)离子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
[0055] 实施例6
[0056] 除了氯化铜替换硝酸铜外,其它同实施例5。
[0057] 实施例7
[0058] 除了硫酸铜替换硝酸铜外,其它同实施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