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463042.9

文献号 : CN1081308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龙军张家成彭小平朱前锋刘洪卫

申请人 : 警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旨在解决传统修路过程中对取土地破坏严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取土场,将1号荒坡表层的土皮刮下,将1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1号坑内,在1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将土皮回填到1号坑上层;在原1号荒坡所在的地面挖出2号坑,并将挖出的土运送至公路修建处,选取2号荒坡,将2号荒坡的表层土皮刮下,将2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2号坑内,另一半运送至公路修建处,在2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将土皮回填到2号坑上层。本发明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通过对贫瘠地区的荒坡进行充分利用,取土后的地面不受破坏并且土质改善。

权利要求 :

1.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线路勘察,沿公路沿线对周边土地进行勘察;

S2:选定取土场,根据勘察情况,选取与公路垂直距离最近且贫瘠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取土场内有若干荒坡;

S3:土方挖取,在荒坡旁边挖出1号坑,并将挖出的土运送至公路修建处;

S4:在1号坑旁选取1号荒坡,将1号荒坡表层的土皮刮下并堆置于一旁,将1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1号坑内,另一半运送至公路修建处;

S5:在1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

S6:将步骤S4中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上层;

S7:在原1号荒坡所在的地面向下挖出2号坑,并将挖出的土运送至公路修建处;

S8:选取位于2号坑旁的2号荒坡,将2号荒坡的表层土皮刮下并堆置于一旁,将2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2号坑内,另一半运送至公路修建处;

S9:在2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

S10:将步骤S8中的土皮回填到2号坑上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1号坑和2号坑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和步骤S9中根据就近原则选取河道,并将河道内淤泥运送至取土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1号荒坡回填入1号坑内的砂土呈圆台形堆放,且圆台的顶面低于1号坑的上边沿,中层的淤泥沿圆台侧壁填充,土皮铺设在上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上层土皮的高度大于1号坑总高度的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采用挖掘机将1号荒坡表皮刮下。

说明书 :

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市政工程一般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其中道路交通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公路普遍为线状型用地,公路战线较长经常跨行政界线,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用土量大。而施工用土量大,取土路程远会造成在征地用土过程中的土地浪费破坏环境,生产成本高,施工工期延长并且涉及的权属单位多,还会经常引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而目前农村还存在着很多高岗、荒坡、砂包的土地,由于其地势高没有人开垦而荒废,有些高岗、荒坡、砂包虽然被开垦种上农作物,但是由于其地势高地表冲刷情况突出使得水、肥、土严重流失而造成高岗、荒坡、砂包等土地为低产田。
[0003] 针对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105839485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包括线路勘察及设计、土方挖取及调度、渣土回填及绿化,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改良土壤,甚至于产生新的可耕作土地,增加了农村土地农作物的产收。由于在渣土回填工序中,渣土中营养成分较少,回填后的土质变差,影响后期植物的生长。
[0004]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具有取土回填后保证土质,降低土质破坏的优点。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线路勘察,沿公路沿线对周边土地进行勘察;S2:选定取土场,根据勘察情况,选取与公路垂直距离最近且贫瘠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取土场内有若干荒坡;S3:土方挖取,在荒坡旁边挖出1号坑,并将挖出的土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4:在1号坑旁选取
1号荒坡,将1号荒坡表层的土皮刮下并堆置于一旁,将1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1号坑内,另一半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5:在1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S6:将步骤S4中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上层;S7:在原1号荒坡所在的地面向下挖出2号坑,并将挖出的土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8:
选取位于2号坑旁的2号荒坡,将2号荒坡的表层土皮刮下并堆置于一旁,将2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2号坑内,另一半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9:在2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S10:将步骤S8中的土皮回填到2号坑上层。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对公路沿线的土地进行勘察,勘察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工程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层状况等,同时调查土地的利用情况,选取土地贫瘠且利用率低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并且取土场内包含有若干荒坡;之后在荒坡旁边挖出1号坑,将由1号坑内挖出的土通过运输车运送到公路修建处作为修路用土,将1号荒坡的表层通过挖掘机挖下并堆置在一旁,此时1号荒坡剩下的土中一半回填到1号坑内,另一半通过运输车运送到公路修建处,由于荒坡内部的土质较差,其中夹杂有大量的砂土和石子,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将其回填到1号坑内或用作修路用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之后在1号坑中填入河道淤泥,由于河道淤泥内含有大量且丰富的天然养分,其中包含各种水生动物的粪便以及水生植物腐烂的茎叶,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并且淤泥本身含水量较大,填到1号坑中,促进1号坑中植物的生长;之后将1号荒坡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的上层,由于1号荒坡的土皮中含有植物的根茎以及种子,这样在将1号荒坡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中后,土皮底部与淤泥接触,淤泥一方面可以向土皮内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另一方面,土皮中的植物可以吸取淤泥中的养分,这样在对1号坑回填完成后,不需要再对1号坑进行施肥种植,便可以长出植物,完成绿化,不仅工序简单,而且实现河道淤泥的废物利用,降低了绿化成本。
[0008] 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对1号坑、2号坑实现回填,同时将1号坑、1号荒坡土量的一半、2号坑以及2号荒坡土量的一半挖取并运送至公路修建处,完成就近取土,并且取土场的表层土质不会变差,同时通过河道淤泥施加养分,起到改善土质的作用,除此之外,经过上述操作,可以将取土场的荒坡移除,使得取土场地面更加平整,便于后续种植植物。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1号坑和2号坑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挖坑时,1号坑和2号坑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一方面防止1号坑和2号坑之间互相影响,避免由于1号坑和2号坑距离过近导致的中间土地坍塌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最大化的将河道淤泥利用起来,使得河道淤泥中的养分横向扩散范围更大,从而改善整个取土场的土质。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和步骤S9中根据就近原则选取河道,并将河道内淤泥运送至取土场。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挖取河道淤泥时,根据就近原则选取河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工时。
[001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1号荒坡回填入1号坑内的砂土呈圆台形堆放,且圆台的顶面低于1号坑的上边沿,中层的淤泥沿圆台侧壁填充,土皮铺设在上层。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1号荒坡的土回填到1号坑中时,由于1号荒坡中部的土质大多为砂土和石子的混合物,其颗粒体积较大且较硬,将其在1号坑内呈圆台状堆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1号坑内的地基稳定性。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6中上层土皮的高度大于1号坑总高度的1/3。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河道淤泥的流动性较强,支撑能力较差,保证1号坑中土皮的高度,可以增强1号坑表层的支撑能力,防止人踩到时发生凹陷的现象。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采用挖掘机将1号荒坡表皮刮下。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1号荒坡的表皮刮下时,通过挖掘机可以实现,并且挖掘效率较高。
[0019]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其一,首先对公路沿线的土地进行勘察,勘察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工程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层状况等,同时调查土地的利用情况,选取土地贫瘠且利用率低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并且取土场内包含有若干荒坡;之后在荒坡旁边挖出1号坑,将由1号坑内挖出的土通过运输车运送到公路修建处作为修路用土,将1号荒坡的表层通过挖掘机挖下并堆置在一旁,此时1号荒坡剩下的土中一半回填到1号坑内,另一半通过运输车运送到公路修建处,由于荒坡内部的土质较差,其中夹杂有大量的砂土和石子,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将其回填到1号坑内或用作修路用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之后在1号坑中填入河道淤泥,由于河道淤泥内含有大量且丰富的天然养分,其中包含各种水生动物的粪便以及水生植物腐烂的茎叶,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并且淤泥本身含水量较大,填到1号坑中,促进1号坑中植物的生长;之后将1号荒坡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的上层,由于1号荒坡的土皮中含有植物的根茎以及种子,这样在将1号荒坡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中后,土皮底部与淤泥接触,淤泥一方面可以向土皮内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另一方面,土皮中的植物可以吸取淤泥中的养分,这样在对1号坑回填完成后,不需要再对1号坑进行施肥种植,便可以长出植物,完成绿化,不仅工序简单,而且实现河道淤泥的废物利用,降低了绿化成本;
[0021] 其二,依次对1号坑、2号坑实现回填,同时将1号坑、1号荒坡土量的一半、2号坑以及2号荒坡土量的一半挖取并运送至公路修建处,完成就近取土,并且取土场的表层土质不会变差,同时通过河道淤泥施加养分,起到改善土质的作用,除此之外,经过上述操作,可以将取土场的荒坡移除,使得取土场地面更加平整,便于后续种植植物;
[0022] 其三,1号坑和2号坑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一方面防止1号坑和2号坑之间互相影响,避免由于1号坑和2号坑距离过近导致的中间土地坍塌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最大化的将河道淤泥利用起来,使得河道淤泥中的养分横向扩散范围更大,从而改善整个取土场的土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4] 实施例一:一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取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线路勘察,沿公路沿线对周边土地进行勘察;S2:选定取土场,根据勘察情况,选取与公路垂直距离最近且贫瘠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取土场内有若干荒坡;S3:土方挖取,在荒坡旁边挖出1号坑,并将挖出的土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4:在1号坑旁选取1号荒坡,将1号荒坡表层的土皮刮下并堆置于一旁,将1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1号坑内,另一半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5:在1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S6:将步骤S4中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上层;S7:在原1号荒坡所在的地面向下挖出2号坑,并将挖出的土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8:选取位于2号坑旁的2号荒坡,将2号荒坡的表层土皮刮下并堆置于一旁,将2号荒坡剩余土的一半填入2号坑内,另一半运送至公路修建处;S9:在2号坑内填入河道淤泥;S10:将步骤S8中的土皮回填到2号坑上层。
[0025] 首先对公路沿线的土地进行勘察,勘察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工程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层状况等,同时调查土地的利用情况,选取土地贫瘠且利用率低的地方作为取土场,并且取土场内包含有若干荒坡;之后在荒坡旁边挖出1号坑,将由1号坑内挖出的土通过运输车运送到公路修建处作为修路用土,将1号荒坡的表层通过挖掘机挖下并堆置在一旁,此时1号荒坡剩下的土中一半回填到1号坑内,另一半通过运输车运送到公路修建处,由于荒坡内部的土质较差,其中夹杂有大量的砂土和石子,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将其回填到1号坑内或用作修路用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之后在1号坑中填入河道淤泥,由于河道淤泥内含有大量且丰富的天然养分,其中包含各种水生动物的粪便以及水生植物腐烂的茎叶,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并且淤泥本身含水量较大,填到1号坑中,促进1号坑中植物的生长;之后将1号荒坡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的上层,由于1号荒坡的土皮中含有植物的根茎以及种子,这样在将1号荒坡的土皮回填到1号坑中后,土皮底部与淤泥接触,淤泥一方面可以向土皮内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另一方面,土皮中的植物可以吸取淤泥中的养分,这样在对1号坑回填完成后,不需要再对1号坑进行施肥种植,便可以长出植物,完成绿化,不仅工序简单,而且实现河道淤泥的废物利用,降低了绿化成本。
[0026] 重复上述的步骤,依次对1号坑、2号坑实现回填,同时将1号坑、1号荒坡土量的一半、2号坑以及2号荒坡土量的一半挖取并运送至公路修建处,完成就近取土,并且取土场的表层土质不会变差,同时通过河道淤泥施加养分,起到改善土质的作用,除此之外,经过上述操作,可以将取土场的荒坡移除,使得取土场地面更加平整,便于后续种植植物。
[0027] 1号坑和2号坑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在挖坑时,1号坑和2号坑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一方面防止1号坑和2号坑之间互相影响,避免由于1号坑和2号坑距离过近导致的中间土地坍塌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最大化的将河道淤泥利用起来,使得河道淤泥中的养分横向扩散范围更大,从而改善整个取土场的土质。
[0028] 步骤S5和步骤S9中根据就近原则选取河道,并将河道内淤泥运送至取土场。在挖取河道淤泥时,根据就近原则选取河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工时。
[0029] 步骤S6中上层土皮的高度大于1号坑总高度的1/3。由于河道淤泥的流动性较强,支撑能力较差,保证1号坑中土皮的高度,可以增强1号坑表层的支撑能力,防止人踩到时发生凹陷的现象。
[0030] 步骤S4中采用挖掘机将1号荒坡表皮刮下。在将1号荒坡的表皮刮下时,通过挖掘机可以实现,并且挖掘效率较高。
[0031]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步骤S4中1号荒坡回填入1号坑内的砂土呈圆台形堆放,且圆台的顶面低于1号坑的上边沿,中层的淤泥沿圆台侧壁填充,土皮铺设在上层。在将1号荒坡的土回填到1号坑中时,由于1号荒坡中部的土质大多为砂土和石子的混合物,其颗粒体积较大且较硬,将其在1号坑内呈圆台状堆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1号坑内的地基稳定性。
[003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