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系不锈钢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56540.9

文献号 : CN1081382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西田修司石井知洋藤泽光幸上力

申请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了表面缺陷的减少和韧性的提高的耐腐蚀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上述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的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020%以下、Si:0.05~0.40%、Mn:0.05~1.00%、P:0.040%以下、S:0.030%以下、Al:0.001~0.15%、Cr:20.0~23.0%、Ni:0.01~0.80%、Cu:0.30~0.80%、Ti:0.10~0.50%、Nb:0.010~0.150%、Zr:0.005~0.150%和N:0.020%以下,满足下述(1)式,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Zr≤Nb≤Ti(1)(应予说明,(1)式中的Zr、Nb和Ti表示各成分的含量(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020%以下、Si:0.05~

0.15%、Mn:0.05~1.00%、P:0.040%以下、S:0.030%以下、Al:0.001~0.15%、Cr:20.0~

23.0%、Ni:0.01~0.80%、Cu:0.30~0.80%、Ti:0.10~0.50%、Nb:0.010~0.150%、Zr:

0.005~0.150%和N:0.020%以下,满足下述(1)式,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Zr≤Nb≤Ti   (1)其中,(1)式中的Zr、Nb和Ti表示各成分的含量,含量以质量%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Co:0.01~0.50%、Mo:0.01~0.30%和W:0.01~0.50%中的1种或2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V:0.01~0.50%、B:0.0003~0.0030%、Mg:0.0005~0.0100%、Ca:0.0003~

0.0030%、Y:0.001~0.20%和REM:0.001~0.10%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REM为稀土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Sn:0.001~0.50%和Sb:0.001~0.50%中的1种或2种。

说明书 :

铁素体系不锈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腐蚀性优异、表面缺陷少、韧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

背景技术

[0002] 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因为不含有大量的Ni,所以与奥氏体系不锈钢板相比是一种便宜且价格稳定性优异的材料。另外,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由于耐生锈性优异,因此用于建筑材料、运输设备、家用电器和厨房设备等各种用途。
[0003] 即便在铁素体系不锈钢板中,SUS443J1(JIS G 4305)也通过含有20.0~23.0质量%的Cr、0.3~0.8质量%的Cu、以及足够量的稳定化元素(Ti、Nb和Zr)而具有与作为奥氏体系不锈钢的SUS304(JIS G 4305 18质量%Cr-8质量%Ni)同等优异的耐腐蚀性,因此特别适用于腐蚀环境严重的用途。
[0004] 在SUS443J1中也一般是主要含有Ti作为稳定化元素的SUS443J1。该钢通过含有Ti而促进集合组织的发展,加工性优异。此外,即便与含有Nb的钢相比为较低温度下的冷轧板退火,也充分软质化,因此可以通过与普通钢通用的冷轧板退火酸洗生产线进行制造,生产率良好。然而,有时在含Ti的SUS443J1的表面上产生损害美观的条纹图案(表面缺陷)。已知上述条纹图案是由于铸造时在表面生成的粗大的TiN而引起的。另外,在含Ti的SUS443J1中还存在韧性低的问题点。这是由于生成优先成为破坏起点的粗大的TiN。
[0005] 含Ti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缺陷的防止、韧性提高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有所记载。
[0006]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耐麻纹性优异、而且表面性状良好的添加有Ti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钢的凝固温度、浇铸温度和TiN析出温度控制成特定的关系,从而控制在钢水的浇铸时刻的TiN的析出,防止冷轧退火板的表面缺陷。
[0007]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韧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生产率和经济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钢中的氮化物以ZrN的形态存在,从而使热轧退火板和冷轧退火板的韧性提高。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8341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140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的多样化,要求除了优异的耐腐蚀性以外、还同时实现了表面条纹图案的减少和优异的韧性这两者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
[0013]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中,为了得到钢坯的等轴晶率的提高效果,故意使TiN析出,因此得不到充分的韧性提高效果、表面缺陷的减少效果。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无法充分抑制钢中的TiN的生成,从而得不到充分的韧性提高效果、表面缺陷的减少效果。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表面缺陷的减少和韧性的提高、进而即便利用与以往的含Ti的SUS443J1同等温度下的冷轧板退火也充分软质化的、耐腐蚀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
[0015] 发明人等针对上述课题,为了同时实现表面缺陷的减少和韧性的提高而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对含Ti的SUS443J1复合地添加适量的Zr和Nb,能够不使冷轧板退火温度上升,而使导致韧性降低的TiN的析出形态变化,从而改善含Ti的SUS443J1的韧性。此外,发现利用该效果能够使Ti系夹杂物细小地分散而析出,能够减少由TiN引起的的钢板的表面缺陷。
[0016] 具体而言,发现对于SUS443J1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的稳定化元素(Ti、Nb和Zr),通过使其主成分为0.10~0.50质量%的Ti、进而在0.010~0.150质量%的范围含有Ti含量以下的Nb、进而在0.005~0.150质量%的范围含有Nb含量以下的Zr的组成,能够利用与稳定化元素的组成仅为Ti时同等温度下的冷轧板退火而充分地软质化,进而同时实现表面缺陷的减少和高韧性。推测其机理如下。
[0017] 通过在钢中复合地含有Nb和Zr,从而与在单独添加Ti系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中生成的TiN相比,尺寸较小的Ti和Zr与Nb的复合碳氮化物((Ti、Zr、Nb)(C、N))分散而析出,从而实现韧性的提高和表面缺陷的减少。
[0018] 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其要旨构成如下。
[0019] [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020%以下、Si:0.05~0.40%、Mn:0.05~1.00%、P:0.040%以下、S:0.030%以下、Al:0.001~0.15%、Cr:
20.0~23.0%、Ni:0.01~0.80%、Cu:0.30~0.80%、Ti:0.10~0.50%、Nb:0.010~
0.150%、Zr:0.005~0.150%和N:0.020%以下,满足下述(1)式,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20] Zr≤Nb≤Ti    (1)
[0021] (其中,(1)式中的Zr、Nb和Ti表示各成分的含量(质量%)。)
[0022] [2]根据[1]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Co:0.01~0.50%、Mo:0.01~0.30%和W:0.01~0.50%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023] [3]根据[1]或[2]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V:0.01~0.50%、B:0.0003~0.0030%、Mg:0.0005~0.0100%、Ca:0.0003~0.0030%、Y:0.001~0.20%和REM(稀土金属):0.001~0.10%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024]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Sn:0.001~0.50%和Sb:0.001~0.50%中的1种或2种。
[0025] 根据本发明,得到耐腐蚀性优异、表面缺陷少、进而韧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
[0026] 另外,因为利用与稳定化元素的组成仅为Ti时同等温度下的冷轧板退火而充分软质化,所以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的生产率高。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在Zr≤Nb的条件下,Ti和Nb含量对韧性和表面缺陷的量造成的影响的图。
[0028] 图2是表示在Nb≤Ti的条件下,Nb和Zr的含量对韧性和表面缺陷的量造成的影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20%以下、Si:0.05~0.40%、Mn:0.05~1.00%、P:0.040%以下、S:0.030%以下、Al:0.001~0.15%、Cr:
20.0~23.0%、Ni:0.01~0.80%、Cu:0.30~0.80%、Ti:0.10~0.50%、Nb:0.010~
0.150%、Zr:0.005~0.150%和N:0.020%以下,满足下述(1)式,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31] Zr≤Nb≤Ti(1)
[0032] 其中,(1)式中的Zr、Nb和Ti表示各成分的含量(质量%)。
[0033] 另外,上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Co:0.01~0.50%、Mo:0.01~0.30%和W:0.01~0.50%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034] 另外,上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V:0.01~0.50%、B:0.0003~0.0030%、Mg:0.0005~0.0100%、Ca:0.0003~0.0030%、Y:0.001~0.20%和REM(稀土金属):0.001~0.10%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035] 另外,上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Sn:0.001~0.50%和Sb:0.001~0.50%中的1种或2种。
[0036] 以下,对各成分进行说明。表示成分的含量的“%”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表示质量%。
[0037] C:0.020%以下
[0038] C是对提高钢的强度有效的元素。其效果通过使C含量为0.001%以上而得到。但是,如果C含量超过0.020%,则耐腐蚀性和加工性明显下降。因此,C含量为0.020%以下。另外,C含量优选为0.0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0%以下。
[0039] Si:0.05~0.40%
[0040] Si是作为脱氧剂而有用的元素。该效果通过使Si含量为0.05%以上而得到。但是,如果Si含量大于0.40%,则钢硬质化而加工性下降。另外,如果Si含量大于0.40%,则在热轧时抑制在具有润滑效果的钢坯上表面生成氧化皮,增大表面缺陷。因此,Si含量限定为0.05~0.40%的范围。更优选为0.05~0.25%的范围。Si含量的下限进一步优选为0.08%以上。Si含量的上限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下。
[0041] Mn:0.05~1.00%
[0042] Mn具有脱氧作用。该效果通过使Mn含量为0.05%以上而得到。另一方面,如果Mn含量大于1.00%,则促进MnS的析出和粗大化,耐腐蚀性下降。因此,Mn含量限定为0.05~1.00%的范围。下限更优选的Mn含量为0.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上。上限更优选的Mn含量小于0.30%,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下。
[0043] P:0.040%以下
[0044] P为是耐腐蚀性降低的元素。另外,因P偏析于晶界而使热加工性降低。因此,P含量优选尽可能低,为0.040%以下。优选为0.030%以下。
[0045] S:0.030%以下
[0046] S与Mn形成析出物MnS。该MnS与不锈钢母材的界面成为蚀孔的起点,降低耐腐蚀性。因此,S含量越低越好,为0.030%以下。优选为0.020%以下。
[0047] Al:0.001~0.15%
[0048] Al是对脱氧有效的元素。该效果通过Al含量为0.001%以上而得到。另一方面,如果Al含量大于0.15%,则在热轧时抑制具有润滑效果的钢坯上表面生成氧化皮,增加表面缺陷。因此,Al含量限定为0.001~0.15%的范围。下限优选的Al含量为0.005%以上,更优选为0.01%以上。上限优选的Al含量为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以下。
[0049] Cr:20.0~23.0%
[0050] Cr是在表面形成钝态被膜而提高耐腐蚀性的元素。Cr含量小于20.0%时得不到充分的耐腐蚀性。另一方面,如果Cr含量大于23.0%,则容易受σ相、475℃脆性的影响而使韧性降低。因此,Cr含量为20.0~23.0%。下限优选的Cr含量为20.5%以上。上限优选的Cr含量为2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5%以下。
[0051] Ni:0.01~0.80%
[0052] Ni是抑制由酸引起的阳极反应、即便在更低的pH下也能够维持钝态的元素。即Ni提高耐间隙腐蚀性的效果,显著抑制活性溶解状态下的腐蚀发展而提高耐腐蚀性。该效果通过Ni含量为0.01%以上而得到。另一方面,如果Ni含量大于0.80%,则钢硬质化而使其加工性降低。因此,Ni含量限定为0.01~0.8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Ni含量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上。上限优选的Ni含量为0.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下。
[0053] Cu:0.30~0.80%
[0054] Cu是强化钝态被膜而提高耐腐蚀性的元素。另一方面,如果过量添加Cu,则ε-Cu容易析出,耐腐蚀性下降。因此,Cu含量为0.30~0.80%。下限优选的Cu含量为0.3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0%以上。上限优选的Cu含量为0.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5%以下。
[0055] Ti:0.10~0.50%
[0056] Ti是固定C和N来防止因Cr碳氮化物所致的敏化而提高耐腐蚀性的元素。但是,因添加Ti而生成的TiN会导致韧性降低。如后所述,本发明中利用Nb和Zr的复合效果来抑制上述韧性降低。利用Ti而得到的耐腐蚀性提高效果在Ti含量为0.10%以上时得到。另一方面,如果Ti含量大于0.50%,则不锈钢板硬质化,加工性下降。另外,如果Ti含量大于0.50%,则即便添加Nb、Zr,也难以进行Ti系夹杂物的析出形态控制,表面品质下降。因此,Ti含量为0.10~0.5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Ti含量为0.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8%以上。上限优选的Ti含量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6%以下。
[0057] Nb:0.010~0.150%
[0058] Nb是与Ti同样地固定C和N来防止因Cr碳氮化物所致的敏化而提高耐腐蚀性的元素。此外,Nb利用与后述的Zr的复合效果来提高韧性,抑制表面缺陷的产生。其效果在Nb含量为0.010%以上时得到。另一方面,如果Nb含量大于0.150%,则不锈钢板硬质化而加工性下降。另外,如果Nb含量大于0.150%,则导致再结晶温度上升,制造性下降。因此,Nb含量为0.010~0.15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Nb含量为0.0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70%以上。上限优选的Nb含量小于0.100%,进一步优选为0.090%以下。
[0059] Zr:0.005~0.150%
[0060] Zr是与Ti同样地固定C和N来防止因Cr碳氮化物所致的敏化而提高耐腐蚀性的元素。此外,Zr利用与后述的Nb的复合效果来提高韧性,抑制表面缺陷的产生。为了得到这些效果,需要含有0.005%以上的Zr。另一方面,如果Zr含量大于0.150%,则在表面上析出Zr系夹杂物,导致表面缺陷增大。因此,Zr含量限定为0.005~0.15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Zr含量为0.0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0%以上。上限优选的Zr含量小于0.100%,进一步优选为0.080%以下。
[0061] 本发明中发现通过对仅含有Ti作为稳定化元素的SUS443J1复合地添加Nb和Zr,从而利用与稳定化元素的组成仅为Ti时同等温度下的冷轧板退火而充分软质化,进一步抑制表面缺陷的产生,并且提高韧性。具体而言,发现通过使SUS443J1的稳定化元素(Ti、Nb和Zr)在下述的(1)式的限制下成为含有0.10~0.50%的Ti、0.010~0.150%的Nb和0.005~0.150%的Zr的成分组成,能够利用与稳定化元素的组成仅为Ti时同等温度下的冷轧板退火而充分软质化,进一步同时实现表面缺陷的产生减少和高韧性的实现。推测其机理如下。
[0062] 认为通过在钢中复合地含有Nb和Zr,从而与在单独添加Ti系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中生成的TiN相比,尺寸较小的Ti和Zr与Nb的复合碳氮化物((Ti、Zr、Nb)(C、N))分散而析出,由此实现韧性提高和表面缺陷产生的减少。为了充分生成上述的((Ti、Zr、Nb)(C、N)),需要满足下述(1)式。
[0063] Zr≤Nb≤Ti(1)
[0064] 其中,(1)式中的Zr、Nb和Ti表示各成分的含量(质量%)。
[0065] Ti与Nb的关系优选为Ti≥1.5Nb,进一步优选为Ti≥2Nb。Nb与Zr的关系优选为Nb≥1.3Zr,进一步优选为Nb≥1.5Zr。
[0066] N:0.020%以下
[0067] N是不可避免地混入到钢中的元素。但是,如果N含量大于0.020%,则耐腐蚀性和加工性明显下降。因此,N含量为0.020%以下。更优选为0.015%以下。
[0068] 以上,对于基本成分进行了说明,但如上所述,本发明中还可以另外适当含有以下所述的元素。
[0069] Co:0.01~0.50%
[0070] Co是提高不锈钢的耐间隙腐蚀性的元素。该效果在Co含量为0.01%以上时得到。但是,如果其含量大于0.50%,则其效果饱和,进而加工性下降。因此,添加Co时,使Co含量为0.01~0.50%。下限优选的Co含量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上限优选的Co含量为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0071] Mo:0.01~0.30%
[0072] Mo具有提高不锈钢的耐间隙腐蚀性的效果。其效果在Mo含量为0.01%以上地含有时得到。但是,如果Mo含量大于0.30%,则其效果饱和,此外生成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而使韧性降低。因此,添加Mo时,使Mo含量为0.01~0.30%。下限优选的Mo含量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上限优选的Mo含量为0.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0073] W:0.01~0.50%
[0074] W是提高不锈钢的耐间隙腐蚀性的元素。其效果在W含量为0.01%以上时得到。但是,如果其含量大于0.50%,则其效果饱和,进而加工性下降。因此,添加W时,使W含量为0.01~0.50%。下限优选的W含量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上限优选的W含量为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0%以下。
[0075] V:0.01~0.50%
[0076] V是提高不锈钢的耐间隙腐蚀性的元素。该效果在V含量为0.01%以上时得到。但是,如果其含量大于0.50%,则其效果饱和,进而加工性下降。因此,添加V时,使V含量为0.01~0.50%。更优选为0.01~0.3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1~0.10%的范围。
[0077] B:0.0003~0.0030%
[0078] B是提高热加工性、2次加工性的元素,B对添加Ti的钢进行添加是有效的。该效果在B含量为0.0003%以上时得到。另一方面,如果B含量大于0.0030%,则韧性下降。因此,添加B时,使B含量为0.0003~0.003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B含量为0.0015%以上。上限优选的B含量为0.0025%以下。
[0079] Mg:0.0005~0.0100%
[0080] Mg在钢水中与Al形成Mg氧化物而作为脱氧剂发挥作用。该效果在Mg含量为0.0005%以上时得到。另一方面,如果Mg含量大于0.0100%,则钢的韧性下降而制造性下降。因此,添加Mg时,将Mg含量限定在0.0005~0.010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Mg含量为
0.0010%以上。上限优选的Mg含量为0.00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30%以下。
[0081] Ca:0.0003~0.0030%
[0082] Ca是提高热加工性的元素。该效果在Ca含量为0.0003%以上时得到。另一方面,如果Ca含量大于0.0030%,则钢的韧性下降。另外,由于析出CaS而使耐腐蚀性也降低。因此,添加Ca时,将Ca含量限定在0.0003~0.003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Ca含量为0.001%以上。上限优选的Ca含量为0.002%以下。
[0083] Y:0.001~0.20%
[0084] Y是减少钢水的粘度下降、提高清洁度的元素。该效果在Y含量为0.001%以上时得到。另一方面,如果Y含量大于0.20%,则其效果饱和,进而加工性下降。因此,添加Y时,Y含量限定在0.001~0.20%的范围。更优选为0.001~0.10%的范围。
[0085] REM(稀土金属):0.001~0.10%
[0086] REM(稀土金属:La、Ce、Nd等原子序数57~71的元素)是提高耐高温氧化性的元素。该效果在REM含量为0.001%以上时得到。另一方面,如果REM含量大于0.10%,则不仅其效果饱和,而且在热轧时产生表面缺陷。因此,添加REM时将REM含量限定在0.001~0.10%的范围。下限优选的REM含量为0.005%以上。上限优选的REM含量为0.05%以下。
[0087] Sn:0.001~0.50%
[0088] Sn对因促进轧制时生成变形带而提高起皱有效。该效果在Sn的含量为0.001%以上时得到。但是,如果Sn的含量大于0.50%,则不仅其效果饱和,而且进一步加工性下降。因此,添加Sn时,使其含量为0.001~0.50%。下限优选的Sn含量为0.003%以上。上限优选的Sn含量为0.20%以下。
[0089] Sb:0.001~0.50%
[0090] Sb对因促进轧制时生成变形带而提高起皱有效。该效果在Sb的含量为0.001%以上时得到。但是,如果Sb的含量大于0.50%,则不仅其效果饱和,而且进一步加工性下降。因此,添加Sb时,使其含量为0.001~0.50%。下限优选的Sb含量为0.003%以上,上限优选的Sb含量为0.20%以下。
[0091] 除以上成分以外的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这里所说的不可避免的杂质的代表例有H、O(氧)、Zn、Ga、Ge、As、Ag、In、Hf、Ta、Re、Os、Ir、Pt、Au、Pb等。在这些元素中,H和O(氧)可以在0.05%以下的范围含有。其它元素可以在0.3%以下的范围含有。
[009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的优选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使用转炉、电炉、真空熔化炉等公知的方法对上述的成分组成的钢进行熔炼,利用连续铸造法或铸锭-开坯法而制成钢坯材(钢坯)。对该钢坯材以加热到1000℃~1200℃后,精加工温度为700℃~1000℃的条件进行热轧以使板厚为2.0mm~5.0mm。将由此制作的热轧板以800℃~1100℃的温度退火,进行酸洗,接着,进行冷轧,以700℃~1000℃的温度进行冷轧板退火。在冷轧板退火后进行酸洗,除去氧化皮。可以对除去了氧化皮的冷轧板进行调质轧制。
[0093]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这样的冷轧板产品,制成热轧板产品也有效。
[0094] 实施例
[0095] 将具有表1(将表1-1和表1-2统称为表1)、表2(将表2-1和表2-2统称为表2)、表3(将表3-1和表3-2统称为表3)中示出的组成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熔炼成100kg钢锭后,加热到1200℃的温度进行热轧而得到板厚4.0mm的热轧板。其后,进行1100℃下的退火和利用通常的方法的酸洗后,进行直到板厚2.0mm的冷轧、900℃下的退火、利用通常的方法的酸洗。
[0096] 对得到的冷轧退火板进行孔蚀电位测定(JIS G 0577),评价耐腐蚀性。将孔蚀电位为290mV(vs.SCE)以上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将小于290mV的情况评价为“▲”(不合格)。
[0097] 另外,对得到的冷轧退火板在轧制方向采取试验片(JIS B 7722 V缺口)进行夏比冲击试验,评价钢板的韧性。将25℃时的夏比冲击值为200J/cm2以上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将小于200J/cm2的情况评价为“▲”(不合格)。
[0098] 此外,观察冷轧退火板的表面,对表面的条纹状图案的密度进行测定,由此对表面缺陷的量进行评价。对各组成的钢板分别制作10张,对于各钢板的表面的中心部的宽度200mm×长度200mm的区域,测定L方向的长度大于10mm的条纹状图案的数量,将其平均数为
1以下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将大于1的情况评价为“▲”(不合格)。
[0099] 此外,使用实施退火前的冷轧钢板,对是否在880℃下20s的退火中也充分软质化进行评价。评价通过对冷轧状态下的钢板的硬度(a)、在880℃下实施了20s退火的钢板的硬度(b)、和作为充分软质化时的指标而在1000℃下实施了20s退火的钢板的硬度(c)进行比较来评价。评价使用如下测定的维氏硬度,切出3张长度15mm×宽度20mm的钢板,对测定b和c的试验片进行前述的各退火后,将钢板切断为长度15mm×宽度10mm的尺寸,由其截面测定维氏硬度。进行退火时,钢板的硬度从a朝向c进行变化,将其软质化中的90%以上通过880℃下的20s退火实现的情况,即c+0.1×(a-c)≥b的情况评价为“○”(合格)。另外,将并非以上关系的情况评价为“▲”(不合格)。
[0100] 将得到的结果示于表1、2、3。可知发明钢的孔蚀电位测定的评价、夏比冲击值的评价、表面缺陷的评价、软质化温度的评价全部为“○”,耐腐蚀性和韧性良好,表面缺陷少,且制造性也不存在问题。
[0101] 试验No.34的比较例的Cr含量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耐腐蚀性差。
[0102] 试验No.35的比较例的Cr含量高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韧性差。
[0103] 试验No.36的比较例的Ni含量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耐腐蚀性差。
[0104] 试验No.37的比较例的Ti含量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耐腐蚀性差。
[0105] 试验No.38的比较例的Ti含量高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韧性差,表面缺陷多。
[0106] 试验No.39的比较例的Nb含量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韧性差,表面缺陷多。
[0107] 试验No.40的比较例的Nb含量高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软质化温度高,制造性差。
[0108] 试验No.41的比较例的Zr含量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韧性差,表面缺陷多。
[0109] 试验No.42的比较例的Zr含量高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表面缺陷多。
[0110] 试验No.57的比较例的Nb含量和Zr含量都低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韧性差,表面缺陷多。
[0111] 试验No.58的比较例的Ti含量和Zr含量低于本发明的范围,Al含量和Nb含量高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韧性差,表面缺陷多,此外,软质化温度高,制造性差。
[0112] 应予说明,以下使用图1和图2对试验No.43~54、67、68的比较例进行说明。
[0113] [表1-1]
[0114]
[0115] [表1-2]
[0116]
[0117] [表2-1]
[0118]
[0119] [表2-2]
[0120]
[0121] [表3-1]
[0122]
[0123] [表3-2]
[0124]
[0125] 在图1中,对于本发明例的结果、和组成为本发明范围内、满足Nb≥Zr且不满足Ti≥Nb的比较例(No.43~48)的结果,针对夏比冲击值的评价和表面缺陷的评价,以横轴取Ti含量、纵轴取Nb含量的方式汇总在图中。应予说明,图中示出的钢板全部是夏比冲击值的评价合格的钢板,其表面缺陷的评价也合格,夏比冲击值的结果不合格的钢板,其表面缺陷的评价也不合格。如图1所示,为了在本发明的组成范围内同时实现优异的韧性和表面缺陷的减少,需要满足Ti≥Nb。
[0126] 在图2中,对于将本发明例的结果、和组成为本发明范围内、满足Ti≥Nb且不满足Nb≥Zr的比较例(No.49~54、67、68)的结果,针对夏比冲击值的评价和表面缺陷的评价,以横轴取Nb含量、纵轴取Zr含量的方式汇总在图中。如图2所示,为了在本发明的组成范围内同时实现优异的韧性和表面缺陷的减少,需要满足Nb≥Zr。此外,根据图1和图2,可知为了在本发明的组成范围内同时实现优异的韧性和表面缺陷的减少,需要满足Ti≥Nb、Nb≥Zr这两者,即满足Zr≤Nb≤Ti。
[0127] 应予说明,对于试验No.55和56的比较例,组成为本发明范围内,不满足Ti≥Nb、Nb≥Zr这两者,夏比冲击值的结果和表面缺陷的评价这两者不合格。
[012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9] 本发明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因为韧性优异,表面缺陷少,所以不仅优选用作以电梯的内板为代表的室内装饰、风管罩、排气管尾喉、储物柜、家电产品用部件、商务用品用部件、汽车内部装饰用部件、汽车排气用配管、建材、排水槽的盖、海上输送用集装箱、器物、厨房设备、建筑内外装饰材料、汽车部件、自动扶梯、轨道车辆和电气装置壳体外板等为中心的要求耐腐蚀性的部件,而且优选用作要求韧性、设计性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