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389724.3

文献号 : CN1081472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曾根祐辉

申请人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控制装置。能够不增加钢丝绳式电梯附带的结构而准确地推测异常停止时等发生钢丝绳滑移的情况下的乘用轿厢的位置。该电梯控制装置包括:基准数据存储部(23),该基准数据存储部将包含各楼层位置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量与该移动量下由负载检测器检测出的负载相关联,并预先作为基准数据存储,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量通过对井道内的基准位置加上来自脉冲发生器的脉冲数而得到;以及基准数据处理部(22)、装载条件运算部(24)和比较运算部(25),它们将由负载检测器(16)检测出的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的负载和基准数据存储部(23)中存储的基准数据相比较,根据其比较结果算出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该电梯控制装置在电梯中,该电梯具备:乘用轿厢,其被设置于井道内;卷扬机,其对所述乘用轿厢进行升降驱动;钢丝绳,其被所述卷扬机驱动,使所述乘用轿厢升降;电梯控制装置,其进行所述卷扬机的驱动控制;引线,其电连接所述乘用轿厢和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脉冲发生器,其被安装于所述卷扬机的驱动轴上,检测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量;以及负载检测器,其对追随所述乘用轿厢的升降而位移的所述钢丝绳以及所述引线的负载进行检测,所述电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存储部,该存储部将包含各楼层位置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量与该移动量下的由所述负载检测器检测出的负载相关联,并预先作为基准数据存储,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量通过对所述井道内的基准位置加上来自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脉冲数而得到;

保存部,该保存部时常更新并保存乘坐所述乘用轿厢的负荷部分的负载;以及比较运算部,该比较运算部考虑所述保存部所保存的负载,将由所述负载检测器检测出的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的负载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基准数据相比较,根据其比较结果算出所述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运算部将由所述负载检测器检测出的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的负载和对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基准数据进行线性插值之后的数据相比较,根据其比较结果算出所述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将所述卷扬机的驱动电力值代替由所述负载检测器检测出的负载而与包含各楼层位置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量相关联,并预先作为基准数据存储,所述比较运算部将所述卷扬机的即时时间点的驱动电力值和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基准数据相比较,根据其比较结果算出所述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

说明书 :

电梯控制装置

[0001]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6-236723(申请日:2016年12月6日)为基础而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提出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即使在安装于电动机的第1旋转编码器的增量信号的异常输出的故障时,通过采用该增量信号的代替信号,也能够算出参考了钢丝绳滑移量的电梯乘用轿厢的准确的停止位置(例如,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1:专利第52102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通过第1脉冲发生器和第2脉冲发生器的比较来运算钢丝绳滑移量,从而算出异常停止后的电梯乘用轿厢的位置,该第1脉冲发生器安装在电动机(卷扬机)上,该第2脉冲发生器安装在与卷扬机独立的、不受异常停止时发生的钢丝绳滑移等影响的安全装置(调节器)等上。因此,由于脉冲发生器需要2个系统,因此在导致成本上升方面、设置空间、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0006] 本发明是鉴于上文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该电梯控制装置能够不增加钢丝绳式电梯附带的结构而准确地推测异常停止时等发生钢丝绳滑移的情况下的乘用轿厢的位置。
[0007] 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在电梯中,该电梯具备:乘用轿厢,其被设置于井道内;卷扬机,其对所述乘用轿厢进行升降驱动;钢丝绳,其被所述卷扬机驱动,使所述乘用轿厢升降;电梯控制装置,其进行所述卷扬机的驱动控制;引线,其电连接所述乘用轿厢和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脉冲发生器,其被安装于所述卷扬机的驱动轴上,检测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量;以及负载检测器,其对追随所述乘用轿厢的升降而位移的所述钢丝绳以及所述引线的负载进行检测,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包括:存储部,该存储部将包含各楼层位置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量与该移动量下的由所述负载检测器检测出的负载相关联,并预先作为基准数据存储,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量通过对所述井道内的基准位置加上来自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脉冲数而得到;以及比较运算部,该比较运算部将由所述负载检测器检测出的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的负载和所述存储部存储的基准数据相比较,根据其比较结果算出所述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整体的构成的图。
[0009] 图2是表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要为电梯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电路框图。
[0010] 图3是表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置时实行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0011] 图4是例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速度和检测负载的变化的图。
[0012] 图5是表示算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急停止后的乘用轿厢即时位置的准确的数据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0013] 图6是例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含紧急停止时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速度和检测负载的变化的图。
[0014] 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要为电梯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电路框图。
[0015] 图8是表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置时实行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0016] 图9是例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速度和卷扬机扭矩的变化的图。
[0017] 图10是表示算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急停止后的乘用轿厢即时位置的准确的数据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0018] 图11是例示相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含紧急停止时的乘用轿厢的移动速度和卷扬机扭矩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0] [第1实施方式]
[0021]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整体的构成的图。另外,此处所谓的“电梯”基本上是指“乘用轿厢”。
[0022] 该图中,乘用轿厢10和对重装置11由通过卷扬机12被驱动的主钢丝绳13保持,在此处未图示的井道内上下升降。
[0023] 乘用轿厢10和对重装置11通过补偿绳14连接。进而,乘用轿厢10通过用于未图示的乘用轿厢内设备的控制的引线15而和电梯控制装置18连接。在主钢丝绳的端部安装有负载检测器16,其检测信号通过未图示的配线而被电梯控制装置18读取。
[0024] 此外,卷扬机12的旋转轴上安装有脉冲发生器17,为了得到乘用轿厢10的移动量,通过卷扬机12的旋转而产生的脉冲经由未图示的配线被所述电梯控制装置18读取。
[0025]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所述乘用轿厢10的井道中,除了在作为乘用轿厢10的移动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的各位置设置有独立的开关之外,在各层的停止位置设有用于检测乘用轿厢10的通过的传感器,这些开关以及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分别被输出至所述电梯控制装置18。
[0026] 此外,上述构成虽然对于将卷扬机12以及电梯控制装置18设置于井道上的机械室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考虑适用于将卷扬机12、电梯控制装置18一起设置于井道内的MRL(无机房マシンルームレス)结构的电梯系统。
[0027] 在该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18被固定在从井道内的乘用轿厢10用的导轨突出的托架部、井道壁面等上,卷扬机12也变为设置于在所述导轨的最上部设置的承重梁上,但如果负载检测器16被设置在主钢丝绳13的端部的话,也能够实施同样的功能。
[0028] 图2是主要表示利用所述电梯控制装置18算出乘用轿厢10的即时位置推测数据用的功能构成的电路框图。从所述脉冲发生器17发出的、对应于乘用轿厢10的升降的移动量数的脉冲随时地被提供至加法器21。另外,基准位置数据也从乘用轿厢基准位置存储部20被提供至该加法器21,将其加算值即乘用轿厢即时位置数据输出至基准数据处理部22。
[0029] 基准数据处理部22在后述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下,将来自所述加法器21的乘用轿厢即时位置数据和从所述负载检测器16提供的负载关联并作为基准数据而存储至基准数据存储部23中。此外,基准数据存储部23也一并存储有所述主钢丝绳13的质量数据Dm、引线15的质量数据Dt、补偿绳14的质量数据Dc等各固定值数据。
[0030] 基准数据处理部22适当地读出被存储于所述基准数据存储部23的基准数据,并发送至装载条件运算部24、比较运算部25。
[0031] 装载条件运算部24根据所述负载检测器16所提供的现时间点下的负载和所述基准数据处理部22所提供的基准数据等,算出即时位置下的装载条件、即乘坐乘用轿厢10的乘客的质量Mp,将算出结果保存于乘客质量保存部26中。
[0032] 进而,装载条件运算部24算出从负载检测器16所提供的负载中减去保存于乘客质量保存部26的乘客质量Mp而得到的差,并将算出结果输出至所述比较运算部25。
[0033] 比较运算部25根据所述装载条件运算部24所提供的负载和所述基准数据处理部22从所述基准数据存储部23读出的基准数据,算出乘用轿厢即时位置推测数据。
[0034] 另外,由于所述乘用轿厢基准位置存储部20、加法器21、基准数据处理部22、基准数据存储部23、装载条件运算部24、比较运算部25以及乘客质量保存部26是通过电气/电子的硬件电路或者计算机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实现的,因此在实行对于乘用轿厢10的整体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18中,所述图2表示提取本实施方式下进行特征性的动作的功能上的电路构成并模块化。
[0035] 接下来,对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0036] 首先,通过图3对于将本电梯系统设置于建筑物的最初,在乘用轿厢10中没有装载任何物体的无负荷的状态下仅仅运行一次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0037] 最初,电梯控制装置18按照存储于乘用轿厢基准位置存储部20的基准位置数据使乘用轿厢10移动至井道内的基准位置(步骤S101)。
[0038] 该基准位置可以是任意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乘用轿厢10低于最下楼层位置的可移动的最低位置。如上文所述在所述基准位置设置有独立的开关,该开关的检测结果作为与该基准位置对应的数值数据而被提供。
[0039] 然后,电梯控制装置18使乘用轿厢10以一定速度朝一定方向(本实施方式是上方)移动(步骤S102)。在该移动状态下,根据是否有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来判断是否已经通过各楼层的停止位置(步骤S103)。
[0040] 此处,在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不存在而判断为没有通过各层的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否),在电梯控制装置18确认还没有到达终端层之后(步骤S106),再次返回从所述步骤S102开始的处理。
[0041] 如此,电梯控制装置18重复实行所述步骤S102、S103、S106的处理,使乘用轿厢10一边以一定速度朝一定方向移动,一边等待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或者到达终端层的情况。
[0042] 在所述步骤S103中,在判断为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是),电梯控制装置18的基准数据处理部22将在该检测到的时间点从负载检测器16获取的无负荷状态下的负载作为该楼层位置的基准数据而存储(步骤S104),并且,将从加法器21获取的基准位置数据和来自脉冲发生器17的脉冲数的加算值作为该楼层位置的数据,与之前的步骤S104时存储的基准数据关联并附带存储(步骤S105)。
[0043] 这之后,在电梯控制装置18确认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存在的楼层不是终端的楼层之后(步骤S106的否),再次返回从所述步骤S102开始的处理。
[0044] 如此,继续实行图3的处理,每当检测到各楼层位置时,将无负荷状态下从负载检测器16获取的负载和由来自基准位置的脉冲发生器17的脉冲数构成的该楼层的位置数据关联并作为基准数据而存储。
[0045] 而且,在所述步骤S106中,在判断为传感器的检测存在的楼层是终端的楼层的时间点时(步骤S106的是),电梯控制装置18完成基准数据处理部22进行的向基准数据存储部23的全楼层部分的基准数据的存储,并结束所述图3的处理。
[0046] 图4是例示在实行所述图3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处理的过程获取的、乘用轿厢10的移动速度S1和通过负载检测器16获取的负载L1的变化的图。此处,例示了如下过程:将乘用轿厢10的基准位置设为1层,并从1层开始移动,从变为一定的速度开始维持该速度,直到超过最上层的5层并停止。
[0047] 例示了如下情况:与此对应的来自负载检测器16的负载L1,在乘用轿厢10开始移动并以一定速度上升期间,被检测的值以一次函数直线状逐渐减少。
[0048] 另外,在所述乘用轿厢10能够升降的全部行程的长度为L,最下部为基准位置的到即时位置的距离设为x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负载检测器16检测出的负载W能够由下式(1)来定义。即通过下式来表示。
[0049] W=Mc+Mp+2Dm(L-x)+Dt(x/2)+Dcx…(1)
[0050] (其中,Mc:乘用轿厢10的整体质量、
[0051] Mp:乘用轿厢10内的乘客质量、
[0052] Dm:主钢丝绳的单位质量、
[0053] Dt:引线的单位质量、
[0054] Dc:补偿绳的单位质量。)
[0055] 所述式(1)中的固定值L、Dm、Dt、Dc全都在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一并存储在所述基准数据存储部23中。
[0056] 在所述步骤S104中,作为基准数据的一部分而被存储于基准数据存储部23的由负载检测器16获取的负载W1通过将最下部为基准位置的到该楼层位置的距离设为x1,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乘用轿厢10内的乘客质量设为Mo,并代入至式(1)而被求出。
[0057] W1=Mc+Mo+2Dm(l-x1)+Dt(x1/2)+Dcx1…(2)
[0058] 如上所述,由于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使乘用轿厢10以没有乘客的无负荷状态运转,因此Mo=0(零),所述式(2)作为下式来表示,
[0059] W1=Mc+2Dm(L-x1)+Dt(x1/2)+Dcx1…(2)′
[0060] 基准数据处理部22将相当于所述式(2)'中的W1的负载作为基准数据而存储在基准数据存储部23中。
[0061] 此外,在所述电梯系统中,在不是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而是平时的运转时,每当乘用轿厢10在适当必要的楼层停止、开门、之后不管有无乘客的上下梯都接着关门并开始移动时,通过所述装载条件运算部24算出所述式(1)中的乘客质量Mp,更新并保存于乘客质量保存部26中。
[0062] 即,将所述式(1)变形为:
[0063] Mp=W-Mc-2Dm(L-x)-Dt(x/2)-Dcx…(3)
[0064] 所述式(3)中的即时位置x是加法器21输出的即时位置数据通过基准数据处理部22而被发送至装载条件运算部24的。此外,固定值的所述L、Dm、Dt、Dc全都从基准数据存储部23读出并通过基准数据处理部22被发送至装载条件运算部24中。
[0065] 因此,每当关闭乘用轿厢10并开始移动时,装载条件运算部24根据所述式(3)随时算出乘客质量Mp,并更新设定乘客质量保存部26的保存内容。
[0066] 接下来,在本电梯系统中,对于因某些原因使得乘用轿厢10发生紧急停止状况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在驱动主钢丝绳13的卷扬机12中存在发生钢丝绳滑移的可能性,结果是产生在该时间点由加法器21获得的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数据不准确的可能性。
[0067] 因此,电梯控制装置18中主要使用装载条件运算部24、比较运算部25来算出乘用轿厢10的即时位置的更准确的数据。
[0068] 图5是例示该紧急停止后通过电梯控制装置18实行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该图中电梯控制装置18在紧急停止发生后,首先装载条件运算部24获取来自负载检测器16的负载,从所获取的负载中减去该时间点时乘客质量保存部26所保存的乘客质量Mp。
[0069] 由于该差(W-Mp)变为相当于所述式(2)中的W1的值,因此即使在这样乘用轿厢10中乘坐有乘客的状态下,将来自负载检测器16的负载转换为相当于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装载条件的负载检测器16的检测值,并输出至比较运算部25(步骤T101)。
[0070] 接下来,比较运算部25使用该算出的值,经由基准数据处理部22搜索存储于基准数据存储部23中的基准数据,并判断数据中是否存在与负载一致的基准数据(步骤T102)。
[0071] 此处在判断为有一致的基准数据的情况下(步骤T102的是),由于乘用轿厢10恰好在楼层位置的某一层,因此电梯控制装置18将该基准数据中关联的乘用轿厢10的楼层位置保持原样地作为即时的乘用轿厢的推测位置数据而输出(步骤T103),以上结束该图5的处理,并且过渡为移动至紧急停止后的最近的楼层位置而停止的动作。
[0072] 此外,在所述步骤T102中,在判断为不存在包含与算出的负载值一致的负载值的基准数据的情况下(步骤T102的否),比较运算部25通过基准数据处理部22从基准数据存储部23读出隔着所述步骤T101中算出的负载的2点基准数据,其中1点基准数据具有大于该负载的负载中最接近的负载,另1点基准数据具有小于该负载的负载中最接近的负载,之后根据该2点基准数据实行获得即时位置x的线性插值运算,将所算出的结果作为乘用轿厢10的即时的推测位置而输出(步骤T104),以上结束该图5的处理,并且过渡为移动至紧急停止后的最近的楼层位置而停止的动作。
[0073] 图6是例示在乘用轿厢10的正常运转时紧急停止,之后使乘用轿厢10移动至最近的楼层的情况下的移动速度S2和负载检测器16中的负载L2的变化的图。
[0074] 如速度S2所示那样,在乘用轿厢10正常行进并以较高的一定速度移动时,检测到某些主要原因导致的干扰而紧急停止。负载S2也随着乘用轿厢10以所述较高的一定速度上升而一次函数直线状地逐渐减少。
[0075] 在由于所述干扰使负载L2的值大幅增减之后,因为乘用轿厢10的停止该增减幅度依次减少。在负载S2逐渐变为稳定的状态的时间点时重新开始运转,这次以较低的一定速度维持目前为止的移动方向而上升,因此负载S2也一次函数直线状地逐渐减少。
[0076] 由于在该低速下的恒定速度运行时实行所述图5的处理,由此能够推测乘用轿厢10的更准确的即时位置,因此电梯控制装置18迅速地识别最近的楼层并使乘用轿厢10在该楼层停止,由此能够更加缩短从紧急停止发生开始到放下乘客为止的时间。
[0077] [第2实施方式]
[0078] 接下来对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9]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的构成与所述图1所示的内容基本相同,同一部分使用同一符号,省略该图示和说明。
[0080] 图7是表示主要为所述电梯控制装置18中用于算出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推测数据的功能构成的电路框图。在该图7中,由于有许多和所述图2中说明的电梯控制装置18的构成重复的部分,因此同一部分使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内容的说明,以下,对于不同的部分进行描述。
[0081] 通过所述负载检测器16检测出的负载被提供至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该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根据从负载检测器16获得的负载、该时间点的被提供至所述卷扬机12的电力值即电压值和电流值以及卷扬机12的转速来计算曳引扭矩,将算出的曳引扭矩输出至所述基准数据处理部22以及装载条件运算部24。
[0082] 基准数据处理部22使用从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获得的曳引扭矩代替来自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6的负载,生成基准数据并存储于基准数据存储部23中。
[0083] 此外,所述装载条件运算部24也使用从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获得的曳引扭矩代替来自负载检测器16的负载,算出即时位置的乘用轿厢10的装载条件即与乘坐乘用轿厢10的乘客的质量Mp对应的卷扬机扭矩,使算出的结果保存在乘客质量保存部26中。
[0084] 进而,装载条件运算部24算出从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所提供的卷扬机扭矩中减去保存于乘客质量保存部26的、相当于乘客质量Mp的扭矩值的差,将相当于基准数据中的无负荷的卷扬机扭矩的算出结果输出至所述比较运算部25。
[0085] 比较运算部25根据从所述装载条件运算部24提供的卷扬机扭矩和所述基准数据处理部22从所述基准数据存储部23读出的基准数据,算出乘用轿厢即时位置推测数据。
[0086] 另外,由于所述乘用轿厢基准位置存储部20、加法器21、基准数据处理部22、基准数据存储部23、装载条件运算部24、比较运算部25、乘客质量保存部26以及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是通过电气/电子的硬件电路或者计算机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实现的,因此在实行对于乘用轿厢10的整体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18中,所述图7表示提取本实施方式下进行特征性的动作的功能上的电路构成并模块化。
[0087] 接下来,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0088] 首先,通过图8对于将本电梯系统设置于建筑物的最初,在乘用轿厢10中没有装载任何物体的无负荷的状态下仅仅运行一次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0089] 在最初时,电梯控制装置18按照存储于乘用轿厢基准位置存储部20的基准位置数据使乘用轿厢10移动直至井道内的基准位置(步骤S201)。
[0090] 该基准位置可以是任意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乘用轿厢10低于最下楼层位置的可移动的最低位置。在所述基准位置设置有独立的开关,该开关的检测结果作为与该基准位置对应的数值数据而被提供。
[0091] 这之后,电梯控制装置18使乘用轿厢10以一定速度朝一定方向(本实施方式是上方)移动(步骤S202)。在该移动状态下,根据是否有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来判断是否已经通过各楼层的停止位置(步骤S203)。
[0092] 此处,在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不存在而判断为没有通过各层的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03的否),在电梯控制装置18确认还没有到达终端层之后(步骤S206),再次返回从所述步骤S202开始的处理。
[0093] 如此,电梯控制装置18重复实行所述步骤S202、S203、S206的处理,使乘用轿厢10一边以一定速度朝一定方向移动,一边等待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或者到达终端层的情况。
[0094] 在所述步骤S203中,在判断为设置于各楼层的停止位置的传感器的检测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03的是),电梯控制装置18的基准数据处理部22将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根据在该检测存在的时间点从负载检测器16获取的无负荷状态下的负载算出的卷扬机扭矩作为该楼层位置的基准数据而存储(步骤S204),并且,将从加法器21获取的基准位置数据和来自脉冲发生器17的脉冲数的加算值作为该楼层位置的数据,与之前的步骤S204时存储的基准数据关联并附带存储(步骤S205)。
[0095] 这之后,在电梯控制装置18确认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存在的楼层不是终端的楼层之后(步骤S206的否),再次返回从所述步骤S202开始的处理。
[0096] 如此,继续实行图8的处理,每当检测到各楼层位置时,将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根据无负荷状态下负载检测器16的负载所算出的卷扬机扭矩和由来自基准位置的脉冲发生器17的脉冲数构成的该楼层的位置数据关联并作为基准数据而存储。
[0097] 而且,在所述步骤S206中,在判断为传感器的检测存在的楼层是终端的楼层的时间点时(步骤S206的是),电梯控制装置18完成基准数据处理部22进行的向基准数据存储部23的全楼层部分的基准数据的存储,并结束所述图8的处理。
[0098] 图9是例示在实行所述图8的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处理的过程获取的、乘用轿厢10的移动速度S1和通过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算出的卷扬机扭矩T1的变化的图。此处,例示了如下过程:将乘用轿厢10的基准位置设为1层,并从1层开始移动,从变为一定的速度开始维持该速度,直到超过最上层的5层并停止。
[0099] 例示了如下情况:在与此对应的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算出的卷扬机扭矩T1中,最初乘用轿厢10为无负荷,并且所述对重装置11通常设定为乘用轿厢10的装载量的1/2,因此卷扬机扭矩T1在负值侧大幅降低之后,在乘用轿厢10开始移动并以一定速度上升期间,伴随负载检测器16所检测的负载增加,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所算出的值的负值量一次函数直线状地逐渐缩小。
[0100] 在所述步骤S204中,作为基准数据的一部分被存储于基准数据存储部23的、根据负载检测器16的负载算出的卷扬机扭矩是到最下部为基准位置的该楼层位置为止的距离、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乘用轿厢10内的乘客质量设为0(零)的情况下的值。
[0101] 此外,在所述电梯系统中,在不是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而是平时的运转时,每当乘用轿厢10在适当必要的楼层停止、开门、之后不管有无乘客的上下梯都接着关门并开始移动时,通过所述装载条件运算部24算出与乘客质量Mp对应的卷扬机扭矩,更新并保存于乘客质量保存部26中。
[0102] 每当关闭乘用轿厢10并开始移动时,装载条件运算部24随时算出与乘客质量Mp对应的卷扬机扭矩,并更新设定乘客质量保存部26的保存内容。
[0103] 接下来,在本电梯系统中,对于因某些原因使得乘用轿厢10发生紧急停止状况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在驱动主钢丝绳13的卷扬机12中存在发生钢丝绳滑移的可能性,结果是产生在该时间点由加法器21获得的乘用轿厢的即时位置数据不准确的可能性。
[0104] 因此,电梯控制装置18中主要使用装载条件运算部24、比较运算部25以及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来算出乘用轿厢10的即时位置的更准确的数据。
[0105] 图10是例示该紧急停止后通过电梯控制装置18实行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该图中电梯控制装置18在紧急停止发生后,首先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根据由负载检测器16获得的负载算出卷扬机扭矩,并输出至装载条件运算部24。在装载条件运算部24中,从装载条件运算部24所提供的卷扬机扭矩中减去相当于该时间点时乘客质量保存部26所保存的乘客质量Mp的卷扬机扭矩。
[0106] 由于该差作为无负荷状态时的卷扬机扭矩,因此即使在这样乘用轿厢10中乘坐有乘客的状态下,将根据由负载检测器16获得的负载所算出的卷扬机扭矩转换为相当于基准数据生成模式时的无负荷的装载条件的卷扬机扭矩,并输出至比较运算部25(步骤T201)。
[0107] 接下来,比较运算部25使用该算出的值,经由基准数据处理部22搜索存储于基准数据存储部23中的基准数据,并判断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卷扬机扭矩一致的基准数据(步骤T202)。
[0108] 此处在判断为有一致的基准数据的情况下(步骤T202的是),由于乘用轿厢10恰好在楼层位置的某一层,因此电梯控制装置18将该基准数据中关联的乘用轿厢10的楼层位置保持原样地作为即时的乘用轿厢的推测位置数据而输出(步骤T203),以上结束该图10的处理,并且过渡为移动至紧急停止后的最近的楼层位置而停止的动作。
[0109] 此外,在所述步骤T202中,在判断为不存在包含与算出的卷扬机扭矩一致的卷扬机扭矩的基准数据的情况下(步骤T202的否),比较运算部25通过基准数据处理部22从基准数据存储部23读出隔着所述步骤T201中算出的卷扬机扭矩的2点基准数据,其中1点基准数据具有大于该卷扬机扭矩的卷扬机扭矩中最接近的卷扬机扭矩,另1点基准数据具有小于该卷扬机扭矩的卷扬机扭矩中最接近的卷扬机扭矩,之后根据2点基准数据实行获得即时位置x的线性插值运算,将所算出的结果作为乘用轿厢10的即时的推测位置而输出(步骤T204),以上结束该图10的处理,并且过渡为移动至紧急停止后的最近的楼层位置而停止的动作。
[0110] 图11是例示在乘用轿厢10的正常运转时紧急停止,之后使乘用轿厢10移动至最近的楼层的情况下的、移动速度S2和卷扬机扭矩运算部31根据负载检测器16中的负载算出的卷扬机扭矩T2的变化的图。此处例示了在乘用轿厢10中,存在超过对重装置11的重量的、多于额定人数的半数的乘客的情况。
[0111] 如速度S2所示那样,在乘用轿厢10正常行进并以较高的一定速度移动时,检测到某些主要原因导致的干扰而紧急停止。卷扬机扭矩T2也从移动初期的上升开始随着移动速度的上升逐渐减少,在变为所述较高的移动速度时上升,然后对应于所述干扰导致的乘用轿厢10的停止而急剧增减,暂时变为0(零)。
[0112] 之后,在重新开始运转的时间点,卷扬机扭矩T2从再次的移动初期的上升开始,这次随着乘用轿厢10以较低的一定速度运转而逐渐增加。
[0113] 由于在该低速下的恒定速度运行时实行所述图10的处理,由此能够推测乘用轿厢10的更准确的即时位置,因此电梯控制装置18迅速地识别最近的楼层并使乘用轿厢10在该楼层停止,由此能够更加缩短从紧急停止发生开始到放下乘客为止的时间。
[0114] 另外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卷扬机12所需要的卷扬机扭矩的值来代替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由负载检测器16获得的负载。因此,难以受到在紧急停止时等乘客在乘用轿厢10内移动等负载的变动导致的影响,从而能够更稳定且高精度地推测乘用轿厢10的即时位置。
[0115] 如上所述对于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能够不增加钢丝绳式电梯附带的结构而准确地推测异常停止时等发生钢丝绳滑移的情况下的乘用轿厢的位置。
[0116]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由于时常更新并保存乘坐乘用轿厢10的负荷部分的负载或者相当于该负载的卷扬机扭矩,根据在该时间点时所获得的负载检测器16的输出算出无负荷状态下的相同值之后,进行与基准数据的比较,因此能够整合无负荷状态下生成的基准数据,从而更准确地推测即时位置。
[0117] 进而,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基准数据中不存在和该负载或者相当于该负载的卷扬机扭矩一致的数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最接近的2个基准数据的线性插值运算来算出乘用轿厢10的即时位置,因此减轻了进行运算的部分的处理的负担,从而能够更加迅速地算出乘用轿厢10的即时位置。
[0118]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没有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施,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被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内,并且也包含于与在专利请求的范围内所记载的发明均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