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OS管的双栅极调控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157594.7

文献号 : CN1081694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彤

申请人 : 无锡市人民医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OS管的双栅极调控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可适用于一系列早期肿瘤的检测。该传感器使用SOI片加工制备,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实现了独特的双栅极控制结构。传感器由紫外光刻联合NLD刻蚀法制备而成,实现了肿瘤标志物的微量、即时、免标记检测。与常见的检测电流或电导的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检测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沟道中电容的变化。本发明中涉及到的检测方法更加稳定、抗干扰性强,能满足在检测范围和敏感度方面的需求,尤在检测灵敏度方面表现极其突出,最低可以检测浓度在1fg/ml~1ng/ml范围内的样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MOS管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检测系统的制备,包含以下工序:

A、表层硅减薄:清洗硅片,在氧化炉中通过干氧—湿氧—干氧900-1100℃高温氧化1-

10个小时;再用BOE漂洗去掉SiO2层,将表层硅减至10-100nm,得到硅层(10);

B、硅纳米线(5)的制备:通过紫外步进式光刻机曝光显影得到纳米线图形,用磁控溅射在图形区域镀上一层10-1000nm的铬作为掩膜,使用NLD刻蚀法整体刻蚀,去除非图形区域的Si和SiO2,暴露出衬底(8);

C、离子注入:全层离子注入,使暴露的衬底(8)导通,为后面引出表面栅极(2)做准备;

其中注入离子为氮、磷或砷As,注入剂量1e14-1e20/cm2,注入能量为10keV-1MeV,得到离子注入层(7);

D、硅纳米线(5)上氧化层(9)的构建:通过MA6紫外光刻机及PECVD在硅纳米线(5)部分区域生长1-100nm厚的SiO2,此处为后面引出顶层栅极(3)做准备;

E、源极(1)、漏极(4)、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图形的制备:在SOI硅片表面均匀涂覆一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套刻方法在特定位置制备源极(1)、漏极(4)、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的图形,利用薄膜沉积技术在衬底(8)表面沉积Ti/Au/Ti三层金属,即为金属层(6),厚度选自1-10nm/10-200nm/1-10nm,最后剥离即可得到电极图形;

F、欧姆接触的制备:利用快速退火炉,在氮气保护下,迅速升温至350-500度维持1-100秒降温,构建电极与硅纳米线(5)之间的欧姆接触;

G、钝化层(11)的制备:在衬底(8)的SOI硅片表面均匀涂覆一层电子束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方法制备钝化层,利用薄膜沉积技术在衬底(8)表面沉积SiO2/SiNx双层薄膜,厚度选自10-1000nm/10-500nm,结合剥离技术获得钝化层(11);

(二)微流道的制备,包含以下工序:

A、依次使用丙酮、异丙醇以及超纯水对硅片进行超声清洗各5-15分钟,利用匀胶台在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涂覆厚度为2-10μm,利用紫外光刻获得微流道光刻胶图案;利用深硅刻蚀对硅片进行刻蚀,刻蚀深度100-150μm;

B、对硅片进行氟硅烷处理,使表面呈现超疏水性质以便于后续微流道材料的剥离;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SU-8胶涂覆到硅片表面并固化处理;固化后将PDMS去硅片表面剥离下来;

C、利用打孔器在PDMS或SU-8胶表面打孔,获得微流道进口与出口,二者之间的区域则为微流道系统中的通路;

(三)检测系统与微流道系统的键合,包含以下工序:

利用氧等离子体系统对微流道系统以及检测系统的衬底(8)进行表面处理,获得超亲水的表面,然后将二者对准键合即可完成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说明书 :

一种基于MOS管的双栅极调控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MOS管的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高成功率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但是多数肿瘤出现临床表现都是处于晚期阶段,因而对其早期、快速、灵敏的诊断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临床上肿瘤发病的监控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由于分辨率和放射风险往往无法做到长期的随访。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虽然操作较为简便,但是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成为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因而为肿瘤发病的风险判断和早期诊断寻找一个简单、准确检测方法成为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
[0003]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是经典的ELISA法,但由于其对于检测环境的要求高、检测主观性强、灵敏度低等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运用。纳米(nanometer,nm)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检测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带来了新思路。其中基于MOS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的生物传感器因其可以直接将目标分子与器件表面的结合直接转化为电信号,作为一种灵敏性和特异性都较好的传感器,对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0004] 但是传统的湿法腐蚀制备硅纳米带的工艺,由于腐蚀速率的不可控性导致器件性能不稳定,获得的硅纳米带的宽度也不可控,最终使得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成功率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MOS管的双栅极调控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MOS管的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在改进传统传感器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实现肿瘤相关标记物的快速、高效检测,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生物芯片的应用。
[0006] 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抗原抗体之间通过linker链的特异性结合有关;所述特异性结合引起电学信号的改变可被探针台连接的电学测试系统捕捉到,从而实现了样本中肿瘤标志物低浓度、即时的检测;所述样本可为全血、血清或缓冲溶液。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基于MOS管的生物传感器,互相键合的检测系统与微流道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衬底(8)以及平铺于衬底(8)上方的离子注入层(7),所述离子注入层(7)上设置两组背对的U型电极组;所述U型电极组的两翼为源漏电极(1)、(4),所述U型电极组的底部连出一条顶层栅极(3),所述U型电极组内部设置一条与顶层栅极(3)平行、且不与U型电极组相连的表面栅极(2);
[0009] 所述源漏电极(1)、(4)从离子注入层(7)向上依次由硅层(10)、氧化层(9)及金属层(6)组成;
[0010] 所述U型电极底部连接源漏电极(1)、(4)的为硅纳米线(5);所述硅纳米线(5)通过紫外光刻及NLD刻蚀构建而成;硅纳米线(5)的长度为10nm~100um,宽度为10nm~5um,厚度为10nm~500nm;
[0011] 所述U型电极组的两翼源漏电极(1)、(4)以及所述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外部均包裹钝化层(11),仅裸露各电极、栅极的端部及硅纳米线(5)。
[0012] 本申请人还提供了基于MOS管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 (一)检测系统的制备;
[0014] (二)微流道的制备;
[0015] (三)检测系统与微流道系统的键合。
[0016] 所述步骤(一)包含以下工序:
[0017] A、表层硅减薄:清洗硅片,在氧化炉中通过干氧——湿氧——干氧900-1100℃高温氧化1-10个小时;再用BOE漂洗去掉SiO2层,将表层硅减至10-100nm,得到硅层(10);
[0018] B、硅纳米线(5)的制备:通过紫外步进式光刻机曝光显影得到纳米线图形,用磁控溅射在图形区域镀上一层10-1000nm的铬作为掩膜,使用NLD刻蚀法整体刻蚀,去除非图形区域的Si和SiO2,暴露出衬底(8);
[0019] C、离子注入:全层离子注入,使暴露的衬底(8)导通,为后面引出表面栅极(2)做准备;其中注入离子为氮、磷或砷As,注入剂量1e14-1e20/cm2,注入能量为10keV-1MeV,得到离子注入层(7);
[0020] D、硅纳米线(5)上氧化层(9)的构建:通过MA6紫外光刻机及PECVD在硅纳米线(5)部分区域生长1-100nm厚的SiO2,此处为后面引出顶层栅极(3)做准备;
[0021] E、源极(1)、漏极(4)、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图形的制备:在SOI硅片表面均匀涂覆一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套刻方法在特定位置制备源极(1)、漏极(4)、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的图形,利用薄膜沉积技术在衬底(8)表面沉积Ti/Au/Ti三层金属,即为金属层(6),厚度选自1-10nm/10-200nm/1-10nm,最后剥离即可得到电极图形;
[0022] F、欧姆接触的制备:利用快速退火炉,在氮气保护下,迅速升温至350-500度维持1-100秒降温,构建电极与硅纳米线(5)之间的欧姆接触;
[0023] G、钝化层(11)的制备:在衬底(8)的SOI硅片表面均匀涂覆一层电子束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方法制备钝化层,利用薄膜沉积技术在衬底(8)表面沉积SiO2/SiNx双层薄膜,厚度选自10-1000nm/10-500nm,结合剥离技术获得钝化层(11)。所述薄膜沉积技术,可以采用磁控溅射。钝化层(11)是为了防止漏电。
[0024] 所述步骤(二)包含以下工序:
[0025] A、依次使用丙酮、异丙醇以及超纯水对硅片进行超声清洗各5-15分钟,利用匀胶台在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涂覆厚度为2-10μm,利用紫外光刻获得微流道光刻胶图案;利用深硅刻蚀对硅片进行刻蚀,刻蚀深度100-150μm;
[0026] B、对硅片进行氟硅烷处理,使表面呈现超疏水性质以便于后续微流道材料的剥离;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SU-8胶涂覆到硅片表面并固化处理;固化后将PDMS去硅片表面剥离下来;
[0027] C、利用打孔器在PDMS或SU-8胶表面打孔,获得微流道进口与出口,二者之间的区域则为微流道系统中的通路。
[0028] 所述步骤(三)包含以下工序:
[0029] 利用氧等离子体系统对微流道系统以及检测系统的衬底(8)进行表面处理,获得超亲水的表面,然后将二者对准键合即可完成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0030] 所述微流道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SU-8胶。
[0031] 本申请人还提供了利用所述的生物传感器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A、抗体蛋白的修饰:连接微流道通路,利用注射泵或蠕动泵将1-1000μg/ml的抗体于常温下通过并停留硅纳米线(5)表面,修饰时间小于0.1-10小时;随后用免疫染色洗涤液/PBST溶液清洗、氮气吹干生物传感器,这些操作的目的是在生物传感器的硅纳米线(5)上修饰目标肿瘤标志物相应的抗体;
[0033] B、分析:在探针台上完成固定、扎针、连接通路操作后,利用注射泵或蠕动泵将PBS溶液通过微流道系统1-100分钟,流速0.001-100ml/min,获得基础电流值,再将待测样本缓慢输送至生物传感器的硅纳米线(5)区域并停留数分钟,以使待测样本中的目标肿瘤标志物与抗体打蛋白充分结合,继续利用注射泵或蠕动泵将溶液输送至微流道出口;
[0034] C、检测:在输送过程中,使用C-V模式,电学分析仪捕获相对于基线电学信号的改变。
[0035] 所述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
[0036]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0037] 本发明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肿瘤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为C-V检测法的优点在于简便、超高敏感、抗强干扰。这种方法检测的是抗原抗体结合过程中沟道中电容的变化。比如,当抗体与带负电的抗原蛋白结合,沟道中积聚的总电荷数由于电荷吸附作用就会增加,在纳米带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最终导致电容的增加。电容值相比于其他电学信号更稳定,检测到的曲线更加平滑,即使不在电磁屏蔽箱中也能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在检测灵敏度方面,最低可以检测浓度在1fg/ml~1ng/ml范围内的样本。
[0038] 本发明中硅纳米带是紫外光刻联合NLD刻蚀法制备。与既往的湿法腐蚀工艺相比,在纳米线的粗糙度、宽度、成功率方面具有极大提高。源极、漏极、双栅极的金属为Ti/Au/Ti三层金属,并且快速退火的条件为迅速升至350-500℃维持1-100秒左右便降温,极大降低了退火过程中硅纳米带的断线率。钝化层的制备利用紫外光刻结合剥离技术的方法获得,避免了既往工艺中刻蚀加腐蚀对于芯片不可控的损害。从而直接降低了基于MOS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生物传感器的加工及使用成本。
[0039] 本发明通过使用基于MOS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的生物传感器可以直接将多种目标分子与器件表面的结合直接转化为电信号,表现出优异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实现了单个样本的多标志物检测。对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双栅的引入极大提高了栅压对源漏电流的调控作用,增强了器件的敏感性。
[0040] 本发明所涉及的生物芯片适应全血样本,可避免因样本前处理过程而造成肿瘤标志物的损失,能够满足后续检测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本基于MOS管的双栅极调控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结构图;
[0042] 图中,1、4:源漏电极,2:表面栅极,3:顶层栅极,5:纳米线,6:金属层,7:离子注入层,8:衬底,9:氧化层,10:硅层;钝化层11未标出。
[0043] 图2为硅纳米带表面抗体修饰示意图:13-羟基,14-Linker链,15-对应于肿瘤标志物的抗体。
[0044] 图3为微流道修饰效果图;其中(a)为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和用红色荧光蛋白通过微流道体系对器件进行同步修饰;(b)为仅单纯通过荧光蛋白后的阴性参照可以看到红色荧光蛋白的少量非特异性吸附。
[0045] 图4为微流道系统通过绿色荧光蛋白后的非特异吸附情况;其中(a)为未用BSA封闭的微流道系统在通过绿色荧光蛋白后的非特异性吸附情况;(b)为利用BSA封闭的微流道系统在通过绿色荧光蛋白后的非特异性吸附情况。
[0046] 图5为本传感器对于在不同PH值溶液的输出转移信号的实时检测。
[0047] 图6为本传感器对于血清中的不同浓度的AFP的实时监测。
[0048] 图7为本传感器对于血清中的不同浓度的CEA的实时监测。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50] 实施例1:本发明传感器的制备
[005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MOS管的生物传感器,互相键合的检测系统与微流道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衬底8以及平铺于衬底8上方的离子注入层7,所述离子注入层7上设置两组背对的U型电极组;所述U型电极组的两翼为源漏电极1、4,所述U型电极组的底部连出一条顶层栅极3,所述U型电极组内部设置一条与顶层栅极3平行、且不与U型电极组相连的表面栅极2;
[0052] 所述源漏电极1、4及顶层栅极3从离子注入层7向上依次由硅层10、氧化层9及金属层6组成;
[0053] 所述U型电极底部连接源漏电极1、4的为硅纳米线5;所述硅纳米线5通过紫外光刻及NLD刻蚀构建而成;硅纳米线5的长度为10nm~100um,宽度为10nm~5um,厚度为10nm~500nm;
[0054] 所述U型电极组的两翼源漏电极1、4以及所述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外部均包裹钝化层11(图1中未画出),仅裸露各电极、栅极的端部及硅纳米线5。
[0055] 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MOS管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6] (一)检测系统的制备;
[0057] A、表层硅减薄:清洗硅片,在氧化炉中通过干氧——湿氧——干氧900-1100℃高温氧化1-10个小时;再用BOE漂洗去掉SiO2层,将表层硅减至10-100nm,得到硅层10;
[0058] B、硅纳米线5的制备:依次使用丙酮、异丙醇以及超纯水针对硅片进行超声清洗各5-15分钟,通过紫外步进式光刻机曝光显影得到纳米线图形,用磁控溅射在图形区域镀上一层10-1000nm的铬作为掩膜,使用NLD刻蚀法整体刻蚀,去除非图形区域的Si和SiO2,暴露出衬底8;
[0059] C、离子注入:全层离子注入,使暴露的衬底8导通,为后面引出表面栅极2做准备;其中注入离子为氮、磷或砷As,注入剂量1e14-1e20/cm2,注入能量为10keV-1MeV,得到离子注入层7;
[0060] D、硅纳米线5上氧化层9的构建:通过MA6紫外光刻机及PECVD在硅纳米线5部分区域生长1-100nm厚的SiO2,此处为后面引出顶层栅极3做准备;
[0061] E、源极1、漏极4、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图形的制备:在SOI硅片表面均匀涂覆一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套刻方法在特定位置制备源极1、漏极4、表面栅极2、顶层栅极3的图形,利用薄膜沉积技术在衬底8表面沉积Ti/Au/Ti三层金属,即为金属层6,厚度选自1-10nm/10-200nm/1-10nm,最后剥离即可得到电极图形;
[0062] F、欧姆接触的制备:利用快速退火炉,在氮气保护下,迅速升温至350-500度维持1-100秒降温,构建电极与硅纳米线5之间的欧姆接触;
[0063] G、钝化层11的制备:在衬底8的SOI硅片表面均匀涂覆一层电子束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方法制备钝化层,利用薄膜沉积技术在衬底8表面沉积SiO2/SiNx双层薄膜,厚度选自10-1000nm/10-500nm,结合剥离技术获得钝化层11。所述薄膜沉积技术,可以采用磁控溅射。
[0064] 本生物传感器的衬底8采用SOI硅片。
[0065] (二)微流道系统的制备。
[0066] A、依次使用丙酮、异丙醇以及超纯水对硅片进行超声清洗各5-15分钟,利用匀胶台在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涂覆厚度为2-10μm,利用紫外光刻获得微流道光刻胶图案;利用深硅刻蚀对硅片进行刻蚀,刻蚀深度100-150μm;
[0067] B、对硅片进行氟硅烷处理,使表面呈现超疏水性质以便于后续微流道材料的剥离;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SU-8胶涂覆到硅片表面并固化处理;固化后将PDMS去硅片表面剥离下来;
[0068] C、利用打孔器在PDMS或SU-8胶表面打孔,获得微流道进口与出口,二者之间的区域则为微流道系统中的通路。
[0069] (三)检测系统与微流道系统的集成:
[0070] A、Linker链的构建:首先将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1-10min后的检测系统放入1-10wt%的APTES无水乙醇溶液中反应1-100min,氮气吹干后于80-200℃加热0.1-10h,再放入1-10wt%的戊二醛去离子水溶液中反应0.1-10小时,氮气吹干;
[0071] B、PDMS或SU-8微流道与检测系统的封接:对清洁的PDMS或SU-8微流道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1-10min,获得超亲水的表面,立即与检测系统进行不可逆性键合,即可完成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0072] 图2所示为抗体蛋白与生物传感器修饰的示意图,图中14即为抗体蛋白,13表示一系列Linker链,12为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后传感器表面的OH-,可以发现,抗体蛋白通过化学Linker链与生物传感器牢牢绑定。
[0073] 为了验证这种微流道结果的整体修饰效果,首先使用不可逆性封接将这种微流道封接在器件表面,同时分别通过微流道系统在器件表面进行了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的修饰,可以看到两个微流道之间没有发生任何渗漏,同时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都很好的修饰到了器件表面,如图3所示。
[0074] BSA对于微流道体系的封闭效果:图4所示在使用BSA对于微流道进行封闭之后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检测了微流道体系对于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结果可以发现,封闭后微流道系统对于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明显下降。
[0075] 以上方法制备基于MOS管的生物传感器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
[0076] 实施例2: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的微量、即时检测:
[0077] 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0078] A、抗体蛋白的修饰:连接微流道通路,利用注射泵或蠕动泵将1-1000μg/ml的抗体于常温下通过并停留硅纳米线5表面,修饰时间小于0.1-10小时;随后用免疫染色洗涤液/PBST溶液清洗、氮气吹干生物传感器,这些操作的目的是在生物传感器的硅纳米线5上修饰目标肿瘤标志物相应的抗体;
[0079] B、分析:在探针台上完成固定、扎针、连接通路操作后,利用注射泵或蠕动泵将PBS溶液通过微流道系统1-100分钟,流速0.001-100ml/min,获得基础电流值,再将待测样本缓慢输送至生物传感器的硅纳米线5区域并停留数分钟,以使待测样本中的目标肿瘤标志物与抗体打蛋白充分结合,继续利用注射泵或蠕动泵将溶液输送至微流道出口;
[0080] C、检测:在输送过程中,使用C-V模式,电学分析仪捕获相对于基线电学信号的改变。所述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
[0081] 图5所示的是纳米器件对不同PH值溶液的检测情况。可以看到一种基于MOS管的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可以稳定的对不同PH值的溶液即时响应。同时我们对含有不同浓度AFP和CEA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研究、检测并得到如下曲线(图6、7)。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被检测样品的浓度逐渐增大,检测到的电容值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范围低至1fg/ml-1ng/ml,跨越六个数量级。
[0082] 目前,本发明已经实现对临床上常见的一系列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其中包括AFP、CEA、CA125、PSA、β2-MG、NES、SCC等,涉及到的疾病包括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子宫颈癌等一系列肿瘤。
[0083]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所有这些检测都是在全血条件下进行的。众所周知,全血的成分极其复杂,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脂质、氨基酸和缓冲离子等,这对于检测的结果有极大的影响。我们主要通过生物分子富集系统来解决这个难题,这个系统可以从全血中提纯出我们所需要的抗原蛋白,实现高效的检测。它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一种订制的光裂解磁珠,能够在全血中吸附抗原蛋白,然后离心去上清得到沉淀的带抗原的磁珠,最后光照法分离抗原蛋白和光裂解磁珠。这种生物分子富集系统将会在我们另外一篇专利中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008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