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460085.1

文献号 : CN1081730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杜庆洋

申请人 :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弹性组件包括弹片本体和弹片,所述弹片具有依次设置的固定端部、弯折部、侧接部和自由端部,固定端部的首端固定于弹片本体;弹片本体具有避让空间和开口,自由端部位于避让空间内,开口设于弹片本体的侧面,并用于供侧接部进入避让空间内;在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时,弯折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在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时,自由端部抵靠于避让空间内,侧接部和弯折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在侧接部受到的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的外力被撤销时,弹片恢复至所述自然状态。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弹性组件。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弹片发生屈服不回弹现象,提高了弹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弹片导通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弹性组件,其包括弹片本体和弹片,所述弹片沿所述弹片的长度方向具有固定端部、侧接部和自由端部,所述固定端部的首端固定于所述弹片本体,所述侧接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弹片本体的一侧并向外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还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所述弯折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侧接部的首端,所述侧接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自由端部的首端;

所述弹片本体具有避让空间和开口,所述自由端部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弹片本体的侧面,并用于供所述侧接部进入所述避让空间内;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侧接部均位于所述弹片本体外,并与所述弹片本体围绕形成有一空间,且所述侧接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下方和所述自由端部的上方,所述自由端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端部的下方;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时,所述弯折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弯折部、所述侧接部和所述自由端部在所述避让空间内相对于所述固定端部产生位移;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时,所述自由端部抵靠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侧接部和所述弯折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侧接部和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弹片本体外相对于所述自由端部产生位移;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的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的外力被撤销时,所述弹片恢复至所述自然状态;

所述开口沿所述弹片本体的周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弹片本体中与所述固定端部、所述弯折部、所述侧接部相对设置的一面,以使所述弹片被压缩时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避让空间内;

所述弹片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并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相切,所述连接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首端,并与所述弯折部的首端相切,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弹片本体的上方,并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向上凸出;

在所述弹片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折部中靠近所述弹片本体的一侧,并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上方;

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弹片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直线段、连接圆弧段和第二连接直线段,所述固定端部的首端固定于所述弹片本体的顶部,所述固定端部从所述弹片本体朝向所述弯折部斜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直线段的首端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连接并相切,所述第一连接直线段的尾端与所述连接圆弧段的首端连接并相切,所述连接圆弧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直线段的首端连接并相切,所述第二连接直线段的尾端与所述弯折部的首端连接并相切,且所述连接圆弧段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向上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一端具有限位部,所述避让空间的壁面设有限位槽;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抵靠于所述限位槽;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时,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面;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一限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一限位面,以限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弹片本体向外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二限位面邻接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二限位面邻接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一限位面;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二限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二限位面,以限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弹片本体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至所述弹片本体外;

和/或,所述自由端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所述限位部,每一所述限位部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限位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部包括沿所述弹片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侧接圆弧段和侧接直线段,所述侧接圆弧段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尾端,所述侧接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侧接直线段的首端,所述侧接直线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自由端部的首端;

在所述弹片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侧接圆弧段在所述弹性组件的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且所述侧接直线段从所述自由端部朝向所述侧接圆弧段斜向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圆弧段的首端与所述弯折部的尾端相切;

和/或,所述侧接圆弧段的尾端与所述侧接直线段的首端相切;

和/或,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片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侧接部中靠近所述弹片本体的一侧;

和/或,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弹片本体凸出;

和/或,所述弯折部包括弯折圆弧段和弯折直线段,所述弯折圆弧段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所述弯折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弯折直线段的首端,所述弯折直线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侧接部的首端,且所述弯折直线段与所述弯折圆弧段的尾端、所述侧接部的首端相切;

和/或,所述弹片一体成型。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弹性组件。

说明书 :

弹性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性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走进千家万户,近些年,移动终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移动终端的款式和结构也各有不同。
[0003] 由于金属外壳在移动终端中大量的使用,金属外壳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产品性能上的问题,尤其对产品天线性能的影响。
[0004] 所以为了改善天线性能,需要将金属侧接到天线走线上,现有的天线支架与金属外壳的连接方式如下:天线支架通过弹片先与主板连接,然后主板再与金属外壳连接。也就是说,现有技术需要借助于主板来转接:首先在主板的背面贴弹片,弹片通过主板的内部走线是连通的,然后主板分别与天线支架和金属机壳接触,以达到天线连接到金属机壳的目的。
[0005] 然而,安装有弹片的主板在沿高度方向从上往下安装时,弹片的自由端易与其他部件产生碰撞而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使得弹片易发生变形,并产生屈服不回弹现象,甚至造成弹片破坏。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弹性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 一种弹性组件,其包括弹片本体和弹片,所述弹片沿所述弹片的长度方向具有固定端部、侧接部和自由端部,所述固定端部的首端固定于所述弹片本体,所述侧接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弹片本体的一侧并向外凸出,所述弹片还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所述弯折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侧接部的首端,所述侧接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自由端部的首端;
[0009] 所述弹片本体具有避让空间和开口,所述自由端部位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弹片本体的侧面,并用于供所述侧接部进入所述避让空间内;
[0010]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侧接部均位于所述弹片本体外,并与所述弹片本体围绕形成有一空间,且所述侧接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下方和所述自由端部的上方,所述自由端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端部的下方;
[0011]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时,所述弯折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弯折部、所述侧接部和所述自由端部在所述避让空间内相对于所述固定端部产生位移;
[0012]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时,所述自由端部抵靠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侧接部和所述弯折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侧接部和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弹片本体外相对于所述自由端部产生位移;
[0013]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的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的外力被撤销时,所述弹片恢复至所述自然状态。
[0014] 在本方案中,在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的外力时,弯折部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增加了弹片的变形空间,并使得弹片受到的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有效避免了弹片发生屈服不回弹现象,提高了弹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弹片导通的稳定性。
[0015] 可选地,所述开口沿所述弹片本体的周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弹片本体中与所述固定端部、所述弯折部、所述侧接部相对设置的一面,以使所述弹片被压缩时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避让空间内。
[0016] 在本方案中,开口沿弹片本体的周向设置,使得弹片在受到外力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时,弹片能够通过开口缩进避让空间内,避免弹片本体对弹片的压缩变形产生干涉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弹片被压溃导致屈服不回弹。
[0017] 可选地,所述自由端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一端具有限位部,所述避让空间的壁面设有限位槽;
[0018]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抵靠于所述限位槽;
[0019] 在所述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时,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
[0020] 在本方案中,在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时,限位部能够在限位槽内移动,避免了弹片本体对弹片的压缩变形产生干涉作用,避免了弹片被压溃。
[0021] 在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时,限位部仍然抵靠于限位槽,使得弹片以限位部和限位槽的接触部为支点进行旋转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避免弹片被压溃。
[0022]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面;
[0023]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一限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一限位面,以限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弹性本体向外移动。
[0024] 在本方案中,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时,限位部的第一限位面仍然抵靠于限位槽的第一限位面,以限制限位部沿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弹性本体向外移动,从而避免弹片的自由端部因移出弹性本体而导致弹片被压溃。
[0025]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二限位面邻接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二限位面邻接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一限位面;
[0026] 在所述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二限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二限位面,以限制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弹性本体向上移动。
[0027] 在本方案中,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时,限位部的第一限位面仍然抵靠于限位槽的第一限位面,所述限位部的所述第二限位面抵靠于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二限位面,以限制限位部沿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相对于弹性本体向外移动,使得弹片以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的连接处为支点进行旋转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弹片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进一步避免弹片被压溃。
[0028]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至所述弹性本体外;
[0029] 和/或,所述自由端部沿所述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所述限位部,每一所述限位部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限位槽。
[0030] 可选地,所述侧接部包括沿所述弹片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侧接圆弧段和侧接直线段,所述侧接圆弧段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尾端,所述侧接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侧接直线段的首端,所述侧接直线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自由端部的首端;
[0031] 在所述弹片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侧接圆弧段在所述弹性组件的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且所述侧接直线段从所述自由端部朝向所述侧接圆弧段斜向上延伸。
[0032] 在本方案中,在弹片处于自然状态下,侧接圆弧段在弹性组件的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且侧接直线段从自由端部朝向侧接圆弧段斜向上延伸,在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时,侧接圆弧段和弯折部均能产生弹性变形,且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空间。
[0033] 可选地,所述侧接圆弧段的首端与所述弯折部的尾端相切;
[0034] 和/或,所述侧接圆弧段的尾端与所述侧接直线段的首端相切;
[0035] 和/或,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
[0036] 可选地,在所述弹片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侧接部中靠近所述弹片本体的一侧;
[0037] 和/或,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弹片本体凸出;
[0038] 和/或,所述弯折部包括弯折圆弧段和弯折直线段,所述弯折圆弧段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所述弯折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弯折直线段的首端,所述弯折直线段的尾端连接于所述侧接部的首端,且所述弯折直线段与所述弯折圆弧段的尾端、所述侧接部的首端相切;
[0039] 和/或,所述弹片一体成型。
[0040] 在本方案中,在弹片处于自然状态下,弯折部在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侧接部中靠近所述弹片本体的一侧,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弹片的弹性变形空间。
[0041] 可选地,所述弹片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并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相切,所述连接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弯折部的首端,并与所述弯折部的首端相切,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弹性本体的上方,并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向上凸出;
[0042] 在所述弹片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折部中靠近所述弹片本体的一侧,并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上方。
[0043] 在本方案中,连接部的设置使得弹片的弹性变形空间进一步增加,从而能够释放弹片所受到的应力,即使弹片被全力压缩,弹片也不会被压溃。
[0044]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沿所述弹片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直线段、连接圆弧段和第二连接直线段,所述固定端部的首端固定于所述弹片本体的顶部,所述固定端部从所述弹片本体朝向所述弯折部斜向上延伸;
[0045] 所述第一连接直线段的首端与所述固定端部的尾端连接并相切,所述第一连接直线段的首端与所述连接圆弧段的首端连接并相切,所述连接圆弧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直线段的首端连接并相切,所述第二连接直线段的尾端与所述弯折部的首端连接并相切,且所述连接圆弧段沿所述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向上凸出。
[004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弹性组件。
[0047] 在本方案中,采用包括上述弹性组件的移动终端,能够保证弹片连接导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使用性能,并且有效避免了弹片发生屈服不回弹的现象。
[0048]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0049]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50] 本发明的弹性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在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的外力时,弯折部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增加了弹片的变形空间,并使得弹片受到的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有效避免了弹片发生屈服不回弹现象,提高了弹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弹片导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51]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一位置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2]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另一位置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3]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弹性组件的弹片处于自然状态。
[0054]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弹片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示意图(一),其中,弹片的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
[0055]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弹片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弹片的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且弹片的部分被压缩进避让空间内。
[0056]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弹片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示意图(三),其中,弹片的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
[0057]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弹片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示意图(四),其中,弹片的侧接部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且弹片处于全力压缩状态。
[0058] 附图标记说明:
[0059] 弹性组件:1
[0060] 弹片本体:2
[0061] 避让空间:20
[0062] 开口:21
[0063] 限位槽:22
[0064] 第一限位面:220
[0065] 第二限位面:221
[0066] 弹片:3
[0067] 固定端部:30
[0068] 连接部:31
[0069] 第一连接直线段:310
[0070] 连接圆弧段:311
[0071] 第二连接直线段:312
[0072] 弯折部:32
[0073] 弯折圆弧段:320
[0074] 弯折直线段:321
[0075] 侧接部:33
[0076] 侧接圆弧段:330
[0077] 侧接直线段:331
[0078] 自由端部:34
[0079] 限位部:35
[0080] 第一限位面:350
[0081] 第二限位面:351
[0082] 空间:4
[0083] 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
[0084] 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
[0085] 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T
[0086] 竖直向下的外力:F1
[0087] 竖直向上的外力:F2

具体实施方式

[0088]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89] 图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弹性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其中,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如图1-3所示,弹性组件1包括弹片本体2和弹片3。弹片3沿弹片3的长度方向具有固定端部30、弯折部32、侧接部33和自由端部34。固定端部30的首端固定于弹片本体2。弯折部32的首端连接于固定端部30的尾端,弯折部32的尾端连接于侧接部33的首端。侧接部33的尾端连接于自由端部34的首端,侧接部33在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上位于弹片本体2的一侧并向外凸出。
[0090] 其中,弹片本体2具有避让空间20和开口21。自由端部34位于避让空间20内。开口21设于弹片本体2的侧面,并用于供侧接部33进入避让空间20内。在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下,弯折部32与侧接部33均位于弹片本体2外,并与弹片本体2围绕形成有一空间4,且侧接部33在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上位于弯折部32的下方和自由端部34的上方,自由端部34在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上位于固定端部30的下方。
[0091] 结合图4-5予以理解,在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F1时,弯折部32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弯折部32、侧接部33和自由端部34在避让空间20内相对于固定端部30产生位移。在侧接部33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外力F1被撤销时,弹片3恢复至自然状态。
[0092] 结合图6-7予以理解,在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F2时,自由端部34抵靠于避让空间20内,侧接部33和弯折部32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使侧接部33和弯折部32在弹片本体2外相对于自由端部34产生位移。在侧接部33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外力F2被撤销时,弹片3恢复至自然状态。
[0093] 在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的外力F2时,弯折部32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增加了弹片3的变形空间,并使得弹片3受到的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有效避免了弹片3发生屈服不回弹现象,提高了弹片3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弹片3导通的稳定性。
[0094]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1的弹片本体2用于固定于主板(图中未示出),主板用于连接于壳体(图中未示出),弹性组件1的侧接部33用于与天线支架(图中未示出)侧接触。在将固定有弹性组件1的主板从下往上安装于壳体时,天线支架将会施加给弹性组件1的侧接部33一竖直向下的外力F1,弯折部32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弯折部32、侧接部33和自由端部
34在避让空间20内能够相对于固定端部30产生位移,在竖直向下的外力F1被撤销时,弹片3能够恢复至自然状态。在将固定有弹性组件1的主板从上往下移动撞击到某一部件时,某一部件将会施加给弹性组件1的侧接部33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2,侧接部33和弯折部32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并在弹片本体2外能够相对于自由端部34产生位移,在竖直向上的外力F2被撤销时,弹片3能够恢复至自然状态。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性组件1也可以用于实现其他部件的电接触,在此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产生限定作用。
[0095] 如图1-2所示,开口21沿弹片本体2的周向延伸,并位于弹片本体2中与固定端部30、弯折部32、侧接部33相对设置的一面,以使弹片3被压缩时能够通过开口21进入避让空间20内。开口21沿弹片本体2的周向设置,使得弹片3在受到外力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时,弹片3能够通过开口21缩进避让空间20内,避免弹片本体2对弹片3的压缩变形产生干涉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弹片3被压溃导致屈服不回弹。
[0096] 如图1-3所示,自由端部34沿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T的一端具有限位部35。避让空间20的壁面设有限位槽22。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槽22沿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T向外延伸至弹性本体外。在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部35抵靠于限位槽22。如图4-5所示,在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F1时,限位部35能够在限位槽22内移动。这样避免了弹片本体2对弹片3的压缩变形产生干涉作用,避免了弹片3被压溃。在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F2时,限位部35仍然抵靠于限位槽22,使得弹片3以限位部35和限位槽22的接触部为支点进行旋转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避免弹片3被压溃。
[0097]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由端部34沿弹性组件的厚度方向T的两端均具有限位部35,每一限位部35均对应设置有限位槽22。自由端部34与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平行。
[0098] 如图1-3所示,限位槽22具有第一限位面220,限位部35具有第一限位面350。在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部35的第一限位面350抵靠于限位槽22的第一限位面220,以限制限位部35沿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相对于弹性本体向外移动。结合图6-7予以理解,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F2时,限位部35的第一限位面350仍然抵靠于限位槽22的第一限位面220,以限制限位部35沿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相对于弹性本体向外移动,从而避免弹片3的自由端部34因移出弹性本体而导致弹片3被压溃。
[0099]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限位槽22还具有第二限位面221,限位槽22的第二限位面221邻接限位槽22的第一限位面220。限位部35具有第二限位面351。限位部35的第二限位面351邻接限位部35的第一限位面350。在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部35的第二限位面351抵靠于限位槽22的第二限位面221,以限制限位部35沿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相对于弹性本体向上移动。
[0100] 结合图6-7予以理解,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F2时,限位部35的第一限位面350仍然抵靠于限位槽22的第一限位面220,限位部35的第二限位面351抵靠于限位槽22的第二限位面221,以限制限位部35沿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和高度方向相对于弹性本体向外移动,使得弹片3以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的连接处为支点进行旋转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弹片3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进一步避免弹片3被压溃。
[0101] 如图1-3所示,侧接部33包括沿弹片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侧接圆弧段330和侧接直线段331,侧接圆弧段330的首端连接于弯折部32的尾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接圆弧段330的首端与弯折部32的尾端相切。侧接圆弧段330的尾端连接于侧接直线段331的首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接圆弧段330的尾端与侧接直线段331的首端相切。侧接直线段331的尾端连接于自由端部34的首端。
[0102] 在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下,侧接圆弧段330在弹性组件的宽度方向向外凸出,且侧接直线段331从自由端部34朝向侧接圆弧段330斜向上延伸。结合图6-7予以理解,在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F2时,侧接圆弧段330和弯折部32均能产生弹性变形,且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空间。
[0103]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下,弯折部32在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上位于侧接部33中靠近弹片本体2的一侧。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弹片3的弹性变形空间。进一步地,弯折部32朝向弹片本体2凸出。
[0104] 具体地,弯折部32包括弯折圆弧段320和弯折直线段321。弯折圆弧段320的首端连接于固定端部30的尾端,弯折圆弧段320的尾端连接于弯折直线段321的首端,弯折直线段321的尾端连接于侧接部33的首端。且弯折直线段321与弯折圆弧段320的尾端、侧接部33的首端相切。
[0105] 如图1-3所示,弹片3还具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的首端连接于固定端部30的尾端,并与固定端部30的尾端相切。连接部31的尾端连接于弯折部32的首端,并与弯折部32的首端相切。连接部31位于弹性本体的上方,并沿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向上凸出。
[0106] 在弹片3处于自然状态下,连接部31在弹性组件的长度方向L上位于弯折部32中靠近弹片本体2的一侧,并在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上位于弯折部32的上方。这样使得弹片3的弹性变形空间进一步增加,从而能够释放弹片3所受到的应力,即使弹片3被全力压缩,弹片3也不会被压溃。
[0107]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1包括沿弹片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直线段310、连接圆弧段311和第二连接直线段312。固定端部30的首端固定于弹片本体2的顶部,固定端部30从弹片本体2朝向弯折部32斜向上延伸。第一连接直线段310的首端与固定端部30的尾端连接并相切,第一连接直线段310的首端与连接圆弧段311的首端连接并相切。连接圆弧段311的尾端与第二连接直线段312的首端连接并相切。第二连接直线段312的尾端与弯折部32的首端连接并相切。且连接圆弧段311沿弹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向上凸出。优选的,弹片3一体成型。
[010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5所示,弹性组件1的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F1时,弹片3变形的支点为连接部31的圆心,弹片3以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如图3和图6-7所示,弹性组件1的侧接部33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F2时,弹片3变形的支点为限位部35与限位槽22的抵靠点,弹片3以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
[0109]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如上的弹性组件1。这样能够保证弹片3连接导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使用性能,并且有效避免了弹片3发生屈服不回弹的现象。
[011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一个实施例可能配有多张附图,同一实施例中的同一部件的附图标记不一定在每一张附图中均标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对实施例中的某一张或多张附图进行描述的时候,可以结合该实施例中的其他附图加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指明文字具体对应的是哪一张附图时,可以结合该实施例中的所有附图加以理解。
[011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12]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