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123998.2

文献号 : CN1081845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董志强张丽华姚艳荣吕丽华张经廷郑孟静金欣欣姚海坡梁双波贾秀领

申请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于播种冬小麦前铺覆地膜,以间隔铺覆的方式,形成覆膜种植带与膜两侧的未覆膜种植带,在覆膜种植带采用穴播模式种植冬小麦,在未覆膜种植带采用条播模式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收获后不揭地膜,在未覆膜种植带种植夏玉米,在覆膜种植带不种植夏玉米,收获夏玉米,完成冬小麦夏玉米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本发明获得的种植方法,采用全年覆盖地膜结合地膜间隔铺覆方式,并通过将冬小麦、夏玉米合理分布在不同种植带区域,再结合微喷带灌溉,既可降低生育期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可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形成一种灌水定额小、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

权利要求 :

1.一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方法于播种冬小麦前铺覆地膜,以间隔铺覆的方式,形成覆膜种植带与膜两侧的未覆膜种植带,在覆膜种植带采用穴播模式种植冬小麦,在未覆膜种植带采用条播模式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收获后不揭地膜,在未覆膜种植带种植夏玉米,在覆膜种植带不种植夏玉米,收获夏玉米,完成冬小麦夏玉米的一年两熟制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方法包括覆膜播种步骤,所述覆膜播种步骤包括以下操作:b1、冬小麦播种前,以间隔铺覆的方式铺设宽度为80~90cm地膜,膜与膜之间留30~

40cm宽的间距,形成覆膜与未覆膜种植带;

b2、在覆膜种植带上穴播播种冬小麦,行距为12~15cm,穴距为10~13cm,穴深3~5cm,每穴放置6~9粒种子;在未覆膜种植带上条播播种冬小麦,种植2~3行;

b3、冬小麦收获后不揭地膜,仅在未覆膜种植带种植2行夏玉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覆膜播种步骤之前,包括播种前整地作畦与种子处理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前整地作畦与种子处理步骤包括以下操作:a1、整地作畦,施入基肥: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入基肥,然后旋耕两遍,耕深大于

15cm,作畦,畦宽5.0~7.0m,畦长7.0~9.0m;

a2、种子处理:冬小麦种子经清选后用专用拌种剂拌种,夏玉米种子若已包衣不用再拌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覆膜播种步骤之后,包括苗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步骤包括以下操作:c1、苗期管理:

冬小麦苗期进行2次人工辅助放苗,于播种后12~14天进行第一次,于播种后19~21天进行第二次;

采用微喷带灌溉的方式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进行灌溉,冬小麦生育期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灌水量为30~37.5mm;夏玉米生育期灌出苗水和大喇叭口水,每次灌水量为30~

37.5mm;

c2、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喷带的铺设间距为1.8~2.4m。

说明书 :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是河北山前平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这一模式下作物周年耗水量需700~800mm,而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30mm左右,长期以来该种植模式通过采用地面漫灌方式补充灌水量,由于灌水定额大、水分利用效率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地基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本就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趋恶化。
[0003]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利用厚度0.015~0.02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在播种前或播种后覆盖在农田上,利用薄膜透光性好、导热性差和不透气性等特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一种保护性种植技术。
[0004] 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在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中,有利于节约灌溉用水量及作物产量的提高,但目前的种植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冬小麦的节水潜力,而且夏玉米经常因生育后期遇到风灾而倒伏,进而导致产量严重减少。如何实现在不减少单产的前提下,降低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解决夏玉米生育后期因倒伏影响玉米产量的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该方法采用全年覆盖地膜结合地膜间隔铺覆的方式,形成覆膜种植带与非覆膜种植带,通过将冬小麦、夏玉米合理分布在不同种植带区域,既可降低生育期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可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形成一种灌水定额小、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于播种冬小麦前铺覆地膜,以间隔铺覆的方式,形成覆膜种植带与膜两侧的未覆膜种植带,在覆膜种植带采用穴播模式种植冬小麦,在未覆膜种植带采用条播模式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收获后不揭地膜,在未覆膜种植带种植夏玉米,在覆膜种植带不种植夏玉米,收获夏玉米,完成冬小麦夏玉米的一年两熟制种植。
[0007] 本发明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于播种冬小麦前铺覆地膜,利用地膜的全年覆盖,在收获冬小麦种植夏玉米的中间阶段不揭膜,使地膜发挥对两季作物的覆膜保墒作用。同时采用地膜间隔铺覆的方式,形成覆膜种植带与非覆膜种植带,在覆膜种植带以穴播模式配合非覆膜种植带的条播模式种植冬小麦,极大开发了小麦的节水潜能,大幅降低了小麦的灌溉水用量,在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同时保持小麦较高的产量;冬小麦收获后,仅在非覆膜种植带种植夏玉米,而在覆膜种植带不进行种植,一方面通过地膜覆盖玉米行间,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降低玉米的灌溉用水量;另一方面形成玉米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增强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和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问题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另外,在非覆膜种植带种植玉米便于对玉米的播种,不会破坏地膜,而且人工播种或机械播种均适宜。通过改变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的种植模式,对播种、覆膜方式及种植模式等多个环节的优化组合,形成一种灌水定额小、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法。
[0008]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该种植方法包括覆膜播种步骤,所述覆膜播种步骤包括以下操作:
[0009] b1、冬小麦播种前,以间隔铺覆的方式铺设宽度为80~90cm地膜,膜与膜之间留30~40cm宽的间距,形成覆膜与未覆膜种植带;
[0010] b2、在覆膜种植带上穴播播种冬小麦,播种行距为12~15cm,穴距为10~13cm,穴深3~5cm,每穴放置6~9粒种子;在未覆膜种植带上条播播种冬小麦,种植2~3行;
[0011] b3、冬小麦收获后不揭地膜,仅在未覆膜种植带种植2行夏玉米。
[0012] 进一步限定地膜铺覆操作参数,小麦播种行距、穴距、行数,玉米播种行数等条件,使小麦、玉米的种植更合理,从而获得更优的节水、增产结果。
[0013]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在覆膜播种步骤之前,包括播种前整地作畦与种子处理步骤。
[0014]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播种前整地作畦与种子处理步骤包括以下操作:
[0015] a1、整地作畦,施入基肥: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入基肥,然后旋耕两遍,耕深大于15cm,作畦,畦宽5.0~7.0m,畦长7.0~9.0m;
[0016] a2、种子处理:冬小麦种子经清选后用专用拌种剂拌种,夏玉米种子若已包衣不用再拌种。
[0017]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在覆膜播种步骤之后,包括苗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步骤。
[0018]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苗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步骤包括以下操作:
[0019] c1、苗期管理:
[0020] 冬小麦苗期进行2次人工辅助放苗,于播种后12~14天进行第一次,于播种后19~21天进行第二次;
[0021] 采用微喷带灌溉的方式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进行灌溉,冬小麦生育期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灌水量为30~37.5mm;夏玉米生育期灌出苗水和大喇叭口水,每次灌水量为30~37.5mm;
[0022] c2、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0023]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微喷带的铺设间距为1.8~2.4m。
[0024] 进一步限定本发明种植方法中覆膜播种前的整地、种子处理,覆膜播种后的苗期管理、灌溉方式,完善该种植模式的操作,充分发挥该模式下的节水与增产效果。
[0025]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采用全年覆盖地膜结合地膜间隔铺覆的方式,不仅对两季作物均发挥了覆膜保墒作用;而且在覆膜种植带以穴播模式配合非覆膜种植带的条播模式种植冬小麦,极大开发了小麦的节水潜能;另外仅在非覆膜种植带种植夏玉米,显著增强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性和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问题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将冬小麦、夏玉米合理分布在不同种植带区域,再结合使用微喷带灌溉,既最大程度降低了生育期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可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形成一种灌水定额小、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实施例
[0028] 本实施例涉及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29] a、播种前的整地作畦与种子处理
[0030] a1、整地作畦,施入基肥:上茬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施入基肥,然后旋耕两遍,耕深大于15cm,作畦,畦宽5.5m,畦长7.8m;
[0031] a2、种子处理:冬小麦种子经清选后用专用拌种剂(即杀虫剂+杀菌剂)拌种,夏玉米种子已包衣不用再拌种;
[0032] b、覆膜播种:
[0033] b1、冬小麦播种前,以间隔铺覆的方式铺设宽度为80cm地膜,膜与膜之间留40cm宽的间距,形成覆膜与未覆膜种植带;
[0034] b2、在覆膜种植带上穴播播种冬小麦,行距为13cm,穴距为12cm,穴深4.0cm左右,每穴放置7~8粒种子;在未覆膜种植带上条播播种冬小麦,种植2~3行;
[0035] b3、冬小麦收获后不揭地膜,仅在未覆膜种植带种植2行夏玉米;由于玉米种植在膜与膜之间,播种时不会破坏地膜,而且人工播种或机械播种均适宜;
[0036] c、播种后的苗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0037] c1、苗期管理:冬小麦苗期进行2次人工辅助放苗,于播种后12~14天进行第一次,于播种后19~21天进行第二次;
[0038] 采用微喷带灌溉的方式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进行灌溉,微喷带的铺设间距为1.8m;冬小麦生育期灌拔节水和开花水,每次灌水量为37.5mm;夏玉米生育期灌出苗水和大喇叭口水,每次灌水量为37.5mm;
[0039] c2、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0040] d、适时收获:在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偏少的年份,较常规种植提前3~5天收获,在降水量较多的年份正常收获即可;夏玉米正常收获。
[0041] 在邢台宁晋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本发明种植方法及传统栽培的对照,参试冬小麦品种为衡4444(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0042] 实施例1
[0043] 按本发明实施例的种植方法,于2015年10月13日在覆膜种植带人工播种(先覆膜后播种)小麦,播量为180kg/hm2;在未覆膜种植带条播播种3行小麦,播量为225kg/hm2;于2016年6月16日在未覆膜种植带用播种机播种2行玉米,覆膜种植带不播种玉米,即形成
80cm+40cm宽窄行种植模式,密度为5000株/亩。
[0044] 按传统栽培作为对照组,即不覆膜,小麦播种机(12行)播种,等行距种植,行距为15cm,播量为225kg/hm2;玉米采用播种机(3行)播种,等行距种植,行距为60cm,密度为5000株/亩;小麦、玉米播种时间同上述本发明的种植方法。
[0045] 由于本发明种植方法中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温度,故小麦播量较传统栽培适应的2
减少。上述两种模式的肥料用量一致,即小麦整地播种前施入小麦专用复合肥675kg/hm(含纯N 19%、P2O5 21%、K2O 5%),拔节期随浇水追施尿素(含纯N 46%)225kg/hm2;玉米播种时,底施玉米专用复合肥675kg/hm2(含纯N 25%、P2O5 8%、K2O12%),生育期不追肥。
上述两种模式的试验田小麦均于2016年4月7日(拔节期)和5月6日(开花水)进行了2次灌溉,玉米均于2016年6月17日(出苗水)和7月30日(大喇叭口水)灌溉2次,实施例试验田4次灌水量均为37.5mm,传统栽培试验田4次灌水量均为75mm。其它管理同一般大田。
[0046] 试验结果如下:
[0047] 本发明种植方法试验地块粮食作物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小麦亩穗数38.3万,穗粒数33.5,千粒重49.1g,产量586kg/亩;玉米亩穗数4470,穗粒数487,千粒重340.1g,产量685kg/亩。
[0048] 传统栽培对照组粮食作物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小麦亩穗数44.4万,穗粒数31.5,千粒重43.4g,产量573kg/亩;玉米亩穗数4573,穗粒数469,千粒重329.5g,产量
657kg/亩。
[0049] 实施例2
[0050] 按本发明实施例的种植方法,于2016年10月14日在覆膜种植带人工播种(先覆膜后播种)冬小麦,播量为180kg/hm2;在未覆膜种植带条播播种3行冬小麦,播量为225kg/hm2;于2017年6月15日在未覆膜种植带用播种机播种2行玉米,覆膜种植带不播种玉米,即形成
80cm+40cm宽窄行种植模式,密度为5000株/亩。
[0051] 按传统栽培作为对照组,即不覆膜,小麦播种机(12行)播种,等行距种植,行距为15cm,播量为225kg/hm2;玉米采用播种机(3行)播种,等行距种植,行距为60cm,密度为5000株/亩;小麦、玉米播种时间同上述本发明的种植方法。
[0052] 由于本发明种植方法中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温度,故小麦播量较传统栽培适应的减少。上述两种模式的肥料用量一致,即小麦整地播种前施入小麦专用复合肥675kg/hm2(含纯N 19%、P2O5 21%、K2O 5%),拔节期随浇水追施尿素(含纯N 46%)225kg/hm2;玉米播种时,底施玉米专用复合肥675kg/hm2(含纯N 25%、P2O5 8%、K2O12%),生育期不追肥。上述两种模式的试验田小麦均于2017年4月5日(拔节期)和5月5日(开花水)进行了2次灌溉,玉米均于2017年6月16日(出苗水)和7月28日(大喇叭口水)灌溉2次,实施例试验田4次灌水量均为37.5mm,传统栽培试验田4次灌水量均为75mm。其它管理同一般大田。
[0053] 试验结果如下:
[0054] 本发明种植方法试验地块粮食作物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小麦亩穗数45.7万,穗粒数32.1,千粒重45.8g,产量675kg/亩;玉米亩穗数4536,穗粒数472,千粒重303.6g,产量612kg/亩。
[0055] 传统栽培对照组粮食作物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小麦亩穗数47.5万,穗粒数33.2,千粒重42.6g,产量656kg/亩;玉米亩穗数4629,穗粒数459,千粒重293.4g,产量
590kg/亩。
[0056] 经与传统栽培的对照比较发现,本发明种植方法冬小麦在节省灌溉水50%的情况下,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还能取得千粒重分别增加13.1%和7.5%,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3%和2.9%;夏玉米在节省灌溉水50%的情况下,2016年和2017年千粒重分别增加3.2%和3.5%,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3%和3.7%。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对播种、覆膜方式及种植模式等多个环节优化组合,再结合微灌带的灌溉方式,较常规种植模式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灌溉水用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时未使产量减少。而且地膜覆盖玉米行间,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强了玉米通风透光性和抗倒伏能力。该种植方法充分发挥了地膜覆盖技术和微灌技术能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同时实现了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生产比较效益的显著提升。
[005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地膜覆盖种植方法,采用全年覆盖地膜结合地膜间隔铺覆的方式,不仅对两季作物均发挥了覆膜保墒作用;而且在覆膜种植带以穴播模式配合非覆膜种植带的条播模式种植冬小麦,极大开发了小麦的节水潜能;另外仅在非覆膜种植带种植夏玉米,显著增强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性和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问题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将冬小麦、夏玉米合理分布在不同种植带区域,再结合微喷带灌溉方式,既可最大程度降低生育期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可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形成一种灌水定额小、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