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240111.5

文献号 : CN1082511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淳李峰

申请人 : 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包括:1、以软化点为60~70℃的塔底沥青为原料,按140~150℃的输送温度经原料泵送入进料系统,再经换热器后送入联合塔,联合塔底部按4~6m3/h的配入量配入重油;2、将塔内原料按以下条件调制成炭化循环油:初馏点280~300℃;质量百分比残炭14~17%;100℃时密度1.168~1.170g/cm3;360℃时流出量≤10%;循环比1.0~1.5;3、将调制好的循环油经加热炉装入泵升压,在流量计控制下送入加热炉,循环油流经加热炉的对流段到辐射段后进入焦化塔进行炭化裂解和缩合反应;4、焦化塔经吹汽、水冷、除焦得到沥青焦。

权利要求 :

1.一种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及工艺要求:(1)、以软化点为60~70℃的塔底沥青为原料,按140~150℃的输送温度经原料泵送入进料系统,再经换热器后送入联合塔,联合塔底部按4~6m3/h的配入量配入重油;

(2)、将联合塔内的原料按以下条件调制成炭化循环油:初馏点:280~300℃;

按质量百分比的残炭:14~17%;

100℃时的密度:1.168~1.170g/cm3;

360℃时的流出量:≤10%;

循环比:1.0~1.5;

(3)、将调制好的炭化循环油经加热炉装入泵升压,在流量计控制下送入加热炉,炭化循环油流经加热炉的对流段到辐射段后,进入焦化塔进行炭化裂解和缩合反应;

(4)、焦化塔经吹汽、水冷、除焦得到沥青焦;

其中,步骤(2)中所述循环比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加热炉进料量(质量)÷塔底沥青(质量)-1=(加热炉体积流量×密度)÷(塔底沥青体积流量×密度)-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炭化循环油400℃时的流出量:≤3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输送温度为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焦化塔为一炉两塔或两炉四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炭化循环油从加热炉出来的混合油温度达497~500℃。

说明书 :

一种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领域的生产制造技术,具体为一种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焦油加工的产品广泛用于制取塑料、染料、香料、农药、医药、溶剂、防腐剂、胶粘剂、橡胶、碳素制品等,包括煤焦油蒸馏装置、沥青焦装置、酚精制装置等,沥青焦装置是煤化工生产中对煤焦油蒸馏后的焦油蒸馏塔底沥青(又称软沥青)进一步深加工得到的产物,产品包括重油、轻油、沥青焦、荒煤气。
[0003] 现有技术中,沥青焦装置利用焦油蒸馏蒸馏塔底沥青(软化点60~70℃),用重质中油或菲残油或蒽油调制成配后软沥青(软化点35~40℃),配后软沥青的输送温度130℃在联合塔经过预热后再配入一定量的重油混合得到炭化循环油,循环油经加热到500℃,进入焦化塔进行炭化裂解和缩合反应,焦化塔经过吹汽、水冷、除焦得到沥青焦(生焦),油气到联合塔分馏得到重油、轻油、荒煤气。
[0004] 该方法对应的能源单耗为190~205元/吨(能耗总价/配后沥青投入量)。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低能耗的沥青焦制备方法。
[0006]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0007] 一种采用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及工艺要求:
[0008] (1)、以软化点为60~70℃的塔底沥青为原料,按140~150℃的输送温度经原料泵送入进料系统,再经换热器后送入联合塔,联合塔底部按4~6m3/h的配入量配入重油;
[0009] (2)、将联合塔内的原料按以下条件调制成炭化循环油:
[0010] 初馏点:280~300℃;
[0011] 按质量百分比的残炭:14~17%;
[0012] 100℃时的密度:1.168~1.170g/cm3;
[0013] 360℃时的流出量:≤10%;
[0014] 循环比:1.0~1.5;
[0015] (3)、将调制好的炭化循环油经加热炉装入泵升压,在流量计控制下送入加热炉,炭化循环油流经加热炉的对流段到辐射段后,进入焦化塔进行炭化裂解和缩合反应;
[0016] (4)、焦化塔经过吹汽、水冷、除焦得到沥青焦。
[001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炭化循环油400℃时的流出量:≤34.0%。
[0018]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原料经换热器前的输送温度均为140~150℃。
[001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步骤(1)中所述输送温度为150℃。
[0020] 也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焦化塔为一炉两塔或两炉四塔;各焦化塔轮换使用。
[0021] 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炭化循环油从加热炉出来的混合油温度达497~500℃。
[0022]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循环比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0023] 加热炉进料量(质量)÷塔底沥青(质量)-1
[0024] =(加热炉体积流量×密度)÷(塔底沥青体积流量×密度)-1。
[002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塔底沥青制备沥青焦的方法,该制备方法节能降耗约10~20%,符合低碳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减少了环境污染。该制备方法沥青焦装置能源单耗降到了178~190元/吨(能耗总价/塔底沥青投入量)。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沥青焦制备工艺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原料供沥青焦装置生产得到重油、轻油、荒煤气、沥青焦(生焦),该方法利用现有沥青焦装置适合与不同的焦油蒸馏塔底沥青(不同的软化点),在沥青焦装置联合塔经过调制得到符合炭化的循环油,循环油经加热到497~500℃,进入焦化塔进行炭化裂解和缩合反应,焦化塔经过吹汽、水冷、除焦得到沥青焦(生焦),油气到联合塔分馏得到重油、轻油、荒煤气。
[0029] 参照图1所示,塔底沥青的输送温度控制在140~150℃(优选150℃),输送温度高有利于塔底沥青的输送增加流动性,塔底沥青经换热器后再进入联合塔底部,底部配入一定量的重油,比原配后沥青调制时多增加重油的配入量,配入量4~6m3/h的重油,调制成符合条件的炭化循环油(初馏点280~300℃、残炭14~17%(质量百分比)、100℃时的密度1.168~1.170g/cm3、360℃时的流出量≤10%、400℃时的流出量≤34.0%),循环比控制在
1.0~1.5,经加热炉装入泵升压,在流量计控制下送入加热炉,循环油流经加热炉的对流段到辐射段出来,通过四通阀进入焦化塔中(图中的焦化塔A和焦化塔B为可轮换使用的两个焦化塔;该生产装置焦化塔的设置原则为一炉两塔或两炉四塔),从加热炉出来的混合油温度达497~500℃,循环油在临界区域前后成为二种状态进入到焦化塔,大部分液体残留在焦化塔内,另一部分气体从顶部挥发线溢出进入联合塔分馏得到重油、轻油、荒煤气。
[0030] 采用塔底沥青进入沥青焦装置联合塔底部的方法,比用配后沥青(即现有技术中提及的配后软沥青)进入沥青焦装置联合塔底部时用更多的重油进行调制,装置循环比从原0.8~1.0提高到1.0~1.5,调制成符合用低温沥青生产沥青焦时的炭化循环油,用此循环油进行炭化反应。
[0031] 其中,塔底沥青循环比计算方法:
[0032] =加热炉进料量(质量)÷塔底沥青(质量)-1
[0033] =(加热炉体积流量×密度)÷(塔底沥青体积流量×密度)-1
[0034] =1.0~1.5
[0035] 下表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的某批次塔底沥青生产沥青焦与现有技术方法的数据对比。
[0036] 表1: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