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113671.7

文献号 : CN1083250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楼林华

申请人 : 楼林华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它包括驱动机构、第二C型弹簧、踏板、三角块、触发块、限位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顶板、阻尼轮机构、第一C型弹簧、驱动齿轮、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第一齿条板、第二齿条板等,其中受困人员踏上踏板,下压后的踏板使得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板啮合,然后驱动齿轮经第一齿条板带动滑板滑出滑板槽,受困人员再从踏板跨到滑板上,最后从滑板上直跳到逃生气囊垫逃生,这样受困人员可以减少传统逃生楼梯的逃生时间,大大提高了受困人员的逃生几率;本发明机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机构、第二C型弹簧、踏板、三角块、触发块、第一条型板、限位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块、阻尼轮机构、导块、第一C型弹簧、第二弹簧、滑板、驱动齿轮、滑板孔、机构槽、齿条槽、条型板孔、导槽、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滑板槽、齿轮孔、限位条槽、弧形端、第一齿条板、第二齿条板,其中所述的直跳式逃生机构被使用在高楼的一到三层,高楼通过第一楼层楼板和第二楼层楼板将分成三层;墙体的顶面上安装有驱动机构;墙体的二层和三层均开有一个门孔;两个门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门孔中;两个门依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一门和第二门;墙体上均匀地开有两个滑板孔,每一个滑板孔位于相应的门孔的下侧;位于第一门下侧的滑板孔位于第一楼层楼板上侧,位于第二门下侧的滑板孔位于第二楼层楼板上侧;

第一楼层楼板和第二楼层楼板所具有的结构及所安装的结构相同;对于第一楼层楼板;第一楼层楼板靠近滑板孔一侧的上板面上开有机构槽;第一楼层楼板的上板面上开有齿条槽;齿条槽与机构槽相通;第一楼层楼板远离滑板孔一侧的上板面到下板面之间开有条型板孔;条型板孔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第一固定板安装在第一楼层楼板的上板面上;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墙体相连接;第一固定板的下板面上开有滑板槽;滑板槽与相应的滑板孔相通;滑板槽的上槽面的中间位置处开有限位条槽;第二限位条安装在限位条槽连接墙体的一端;滑板槽的上槽面到第一固定板上板面之间开有齿轮孔;齿条孔靠近第一固定板与墙体相连接的一端的位置处;踏板通过三个第二C型弹簧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上板面上;驱动齿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侧板上;驱动齿轮与齿轮孔相配合;踏板远离墙体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触发块;滑板的一端具有弧形端;滑板的上板面安装有第一齿条板;滑板远离弧形端的一端的上板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条;滑板远离弧形端的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第二齿条板;滑板安装在滑板槽中;第二齿条板位于齿条槽中;第一限位条位于限位条槽中;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滑板远离弧形端的一端的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滑板槽的槽面上;第二弹簧位于滑板槽中;滑板通过第二弹簧滑动于滑板槽中;第一限位条通过滑板滑动于限位条槽中;第二齿条板通过滑板滑动于齿条槽中;

上述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板相配合;

阻尼轮机构通过两个固定块安装在机构槽的两侧槽面之间;阻尼轮机构与第二齿条板相配合;

第一条型板位于在第一楼层楼板的条型板孔和第二楼层楼板的条型板孔中;第一条型板的两端均穿出相应的条型板孔;

第一条型板位于第一楼层楼板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上和第一条型板位于第二楼层楼板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上所安装的结构和所安装的方式相同;对于第一条型板位于第一楼层楼板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第一条型板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第一条型板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条型板孔中;导块与导槽的槽面之间安装有第一C型弹簧;

第一C型弹簧位于导槽中;第一条型板通过导块滑动于条型板孔中;限位板和第二固定板安装在第一条型板上;第二固定板位于限位板与第一楼层楼板的上板面之间;第二固定板的一端的上板面上安装有三角块;

上述触发块与三角块相配合;限位板与踏板相配合;限位板与踏板之间留有间隙;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配合;

驱动机构通过软轴与驱动齿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踏板未被踩踏时,驱动齿轮未穿过齿轮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当第二弹簧未被拉伸时,滑板上的弧形端位于滑板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踏板未被踩踏时,踏板位于限位板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踏板通过导轨安装在相应的第一固定板上且上下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板从滑出的最大位置处开始复位时,第二齿条板与阻尼轮机构啮合,阻尼轮机构对第二齿条板具有阻尼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滑板滑出过程中,当第二齿条板与阻尼轮机构啮合时,阻尼轮机构对第二齿条板没有阻尼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阻尼轮机构包括圆柱型壳体、顶板、凸轮、阻尼齿轮、导管、矩型筒、第一弹簧、齿轮轴、圆型腔、轴孔、顶板孔、第一孔、第二孔,其中圆柱型壳体中具有圆型腔;圆型腔的内圆面到圆柱型壳体的外圆面之间开有顶板孔;圆型腔一侧腔面的中间位置开有轴孔,另一侧腔面靠近顶板孔的位置处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相对于顶板孔对称;齿轮轴的一端穿过轴孔安装有凸轮上,另一端安装有阻尼齿轮;凸轮位于圆型腔中,凸轮尖端与圆型腔的内圆面相接触;凸轮的两侧与圆型腔的两侧腔面相接触;矩型筒安装在机构槽的底槽面上;顶板安装在矩型筒中;顶板的一端穿过顶板孔与凸轮相接触配合;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顶板位于矩型筒中一端的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矩型筒的底筒面上;顶板和第一弹簧均位于矩型筒中;顶板通过第一弹簧滑动于矩型筒中;导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孔中,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孔中;圆柱型壳体通过两个固定块安装在机构槽的两侧槽面之间;阻尼齿轮与第二齿条板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圆柱型壳体的圆型腔中装有液压油。

说明书 :

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传统建筑物发生火灾后都是利用建筑物的侧墙体上安装的消防楼梯进行逃生,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物里居住的居民可以通过消防通道到达消防楼梯口,这样居民就可以利用消防楼梯进行逃生。但是在建筑物发生的火灾剧烈且火灾的蔓延速度很快时,普通的消防楼梯不能使居住在高楼层的居民快速跑到楼下的空旷地方,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比较难让居住在高楼层的居民脱离火灾的危险,进而对居住在高楼层的居民造成潜在的生命安全;为了能使建筑物居住的居民都能快速的逃离火灾,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快速脱离火灾的逃生机构。
[0003] 本发明设计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 一种建筑直跳式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机构、第二C型弹簧、踏板、三角块、触发块、第一条型板、限位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块、阻尼轮机构、导块、第一C型弹簧、第二弹簧、滑板、驱动齿轮、门、门孔、滑板孔、机构槽、齿条槽、条型板孔、导槽、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滑板槽、齿轮孔、限位条槽、弧形端、第一齿条板、第二齿条板,其中所述的直跳式逃生机构被使用在高楼的一到三层,高楼通过第一楼层楼板和第二楼层楼板将分成三层;墙体的顶面上安装有驱动机构;墙体的二层和三层均开有一个门孔;两个门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门孔中;两个门依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一门和第二门;墙体上均匀地开有两个滑板孔,每一个滑板孔位于相应的门孔的下侧;位于第一门下侧的滑板孔位于第一楼层楼板上侧,位于第二门下侧的滑板孔位于第二楼层楼板上侧。
[0006] 第一楼层楼板和第二楼层楼板所具有的结构及所安装的结构相同;对于第一楼层楼板;第一楼层楼板靠近滑板孔一侧的上板面上开有机构槽;第一楼层楼板的上板面上开有齿条槽;齿条槽与机构槽相通;第一楼层楼板远离滑板孔一侧的上板面到下板面之间开有条型板孔;条型板孔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第一固定板安装在第一楼层楼板的上板面上;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墙体相连接;第一固定板的下板面上开有滑板槽;滑板槽与相应的滑板孔相通;滑板槽的上槽面的中间位置处开有限位条槽;第二限位条安装在限位条槽连接墙体的一端;滑板槽的上槽面到第一固定板上板面之间开有齿轮孔;齿条孔靠近第一固定板与墙体相连接的一端的位置处;踏板通过三个第二C型弹簧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上板面上;驱动齿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侧板上;驱动齿轮与齿轮孔相配合;踏板远离墙体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触发块;滑板的一端具有弧形端;滑板的上板面安装有第一齿条板;滑板远离弧形端的一端的上板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条;滑板远离弧形端的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第二齿条板;滑板安装在滑板槽中;第二齿条板位于齿条槽中;第一限位条位于限位条槽中;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滑板远离弧形端的一端的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滑板槽的槽面上;第二弹簧位于滑板槽中;滑板通过第二弹簧滑动于滑板槽中;第一限位条通过滑板滑动于限位条槽中;第二齿条板通过滑板滑动于齿条槽中。
[0007] 上述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板相配合。
[0008] 阻尼轮机构通过两个固定块安装在机构槽的两侧槽面之间;阻尼轮机构与第二齿条板相配合。
[0009] 第一条型板位于在第一楼层楼板的条型板孔和第二楼层楼板的条型板孔中;第一条型板的两端均穿出相应的条型板孔。
[0010] 第一条型板位于第一楼层楼板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上和第一条型板位于第二楼层楼板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上所安装的结构和所安装的方式相同;对于第一条型板位于第一楼层楼板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第一条型板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第一条型板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条型板孔中;导块与导槽的槽面之间安装有第一C型弹簧;第一C型弹簧位于导槽中;第一条型板通过导块滑动于条型板孔中;限位板和第二固定板安装在第一条型板上;第二固定板位于限位板与第一楼层楼板的上板面之间;第二固定板的一端的上板面上安装有三角块。
[0011] 上述触发块与三角块相配合;限位板与踏板相配合;限位板与踏板之间留有间隙;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配合。
[0012] 驱动机构通过软轴与驱动齿轮相连接。
[0013]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踏板未被踩踏时,驱动齿轮未穿过齿轮孔。
[0014]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第二弹簧未被拉伸时,滑板上的弧形端位于滑板孔中。
[0015]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踏板未被踩踏时,踏板位于限位板的上侧。
[0016]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踏板通过导轨安装在相应的第一固定板上且上下滑动。
[0017]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板从滑出的最大位置处开始复位时,第二齿条板与阻尼轮机构啮合,阻尼轮机构对第二齿条板具有阻尼作用。
[0018]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板滑出过程中,当第二齿条板与阻尼轮机构啮合时,阻尼轮机构对第二齿条板没有阻尼作用。
[0019]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阻尼轮机构包括圆柱型壳体、顶板、凸轮、阻尼齿轮、导管、矩型筒、第一弹簧、齿轮轴、圆型腔、轴孔、顶板孔、第一孔、第二孔,其中圆柱型壳体中具有圆型腔;圆型腔的内圆面到圆柱型壳体的外圆面之间开有顶板孔;圆型腔一侧腔面的中间位置开有轴孔,另一侧腔面靠近顶板孔的位置处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相对于顶板孔对称;齿轮轴的一端穿过轴孔安装有凸轮上,另一端安装有阻尼齿轮;凸轮位于圆型腔中,凸轮尖端与圆型腔的内圆面相接触;凸轮的两侧与圆型腔的两侧腔面相接触;矩型筒安装在机构槽的底槽面上;顶板安装在矩型筒中;顶板的一端穿过顶板孔与凸轮相接触配合;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顶板位于矩型筒中一端的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矩型筒的底筒面上;顶板和第一弹簧均位于矩型筒中;顶板通过第一弹簧滑动于矩型筒中;
导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孔中,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孔中;圆柱型壳体通过两个固定块安装在机构槽的两侧槽面之间;阻尼齿轮与第二齿条板相配合。
[0020]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圆柱型壳体的圆型腔中装有液压油。
[0021]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通过软轴与驱动齿轮相连接,那么当受困人员按下触发按钮后,驱动机构通过软轴来带动驱动齿轮旋转。
[0022] 本发明中驱动齿轮与齿轮孔相配合,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板相配合的作用是:当受困人员踩到踏板上后,踏板因为下压而向下移动,那么驱动齿轮就可以穿过齿轮孔与第一齿条板相啮合;当驱动齿轮旋转后,驱动齿轮可以通过第一齿条板带动滑板沿着背离第二弹簧的方向移动。第二C型弹簧的作用是可以使踏板移动复位。
[0023] 滑板的一端具有弧形端,那么伸出墙体的滑板可以使受困人员更容易逃生,弧形端可以起到防止受困人员站到滑板末端时失足而掉落下去。第二弹簧的作用是可以使滑板移动复位。第一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条相配合的作用是:当滑板在驱动齿轮的驱动下滑出最大位置时,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接触,这样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的配合可以使滑板滑出最大位置时不会因为其他特殊因素而继续伸出,进而保证了滑板滑出最大位置时不再滑动,保证了踩在滑板上的受困人员的安全。阻尼齿轮与第二齿条板相配合的作用是:当滑板滑出最大位置时,第二齿条板与阻尼齿轮相啮合;当受困人员从踏板跨到滑板上后,踏板在第二C型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复位,驱动齿轮不再驱动滑板,从而使滑板无法维持在滑出的最大位置;为了保证滑板在受困人员离开踏板但并没有完全落在滑板上过程中,滑板回位时可以缓慢回位,进而保证受困人员能够落在滑板上,那么阻尼齿轮在阻尼轮机构的作用下会缓慢旋转,这样就可以使滑板刚开始时回位时是非常缓慢的,有利于滑板上受困人员的逃生;当第二齿条板与阻尼齿轮脱离啮合关系后,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滑板可以很快的移动复位。
[0024] 触发块与三角块相配合的作用是:当第一楼层楼板上的踏板或者第一楼层楼板上的踏板被受困人员踩下后,踏板可以带动触发块向下移动,进而触发块的下移过程中可以带动三角块向第一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三角板再通过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一条型板向第一固定板的方向移动。限位板与踏板相配合,限位板与踏板之间留有间隙的作用是:当限位板跟随第一条型板移动后,限位板可以插入到未被下压踏板的下侧,进而对未被下压踏板进行限位,使未被下压踏板上的驱动齿轮无法带动滑板移动;限位板也可以插入到被下压踏板的上侧,那么限位板就无法对被下压踏板起到限位作用。
[0025] 第一C型弹簧的作用是可以使导块移动复位,进而导块可以带动第一条型板移动复位。
[0026] 在阻尼轮机构中,齿轮轴的一端安装有阻尼齿轮,另一端安装在凸轮上,阻尼齿轮与第二齿条板相啮合后,那么第二齿条板可以经阻尼齿轮和齿轮轴带动凸轮旋转。导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孔,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孔,顶板的一端穿过顶板孔与凸轮相接触配合的作用是:在凸轮旋转的过程中,顶板始终与凸轮的外弧面相接触,那么凸轮两侧的液压油将无法自由地流动于凸轮的两侧,而是只能通过导管来进行流动,使凸轮在液压油的阻力下缓慢旋转;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第二齿条板带动阻尼齿轮旋转的过程中,在凸轮缓慢旋转的影响下,阻尼齿轮也只能缓慢的旋转,最终使第二齿条板在阻尼轮机构的作用下缓慢地与阻尼齿轮产生啮合或者脱离啮合关系,起到了对第二齿条板的阻尼作用。第一弹簧的作用是使顶板跟随着凸轮的旋转而产生不同的滑动,始终使顶板与凸轮的外弧面相接触。
[0027] 当建筑物未受到火灾危险时,第二弹簧未被拉伸,滑板上的弧形端位于滑板孔中。
[0028]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危险时,建筑物下的逃生气囊垫已充气搭建好,等待受困人员的逃生;当不同楼层的受困人员跑到相应楼层的门前,以第一楼层楼板所处楼层的受困人员先跑到该楼层的逃生门前且先踩到踏板上后为例,第一楼层楼板上的踏板因为下压而向下移动,那么驱动齿轮就可以穿过齿轮孔与第一齿条板相啮合,第二C型弹簧被压缩;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楼层楼板上的踏板可以带动触发块向下移动,进而触发块的下移过程中可以带动三角块向第一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三角板再通过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一条型板向第一固定板的方向移动,第一C型弹簧被压缩,那么第二楼层楼板处的限位板跟随第一条型板移动后,第二楼层楼板处的限位板可以插入到第二楼层楼板上未被受困人员踩踏下压的踏板的下侧,进而对未被下压踏板进行限位;当受困人员按下触发按钮后,驱动机构通过软轴带动驱动齿轮旋转,那么驱动齿轮可以通过第一齿条板带动滑板沿着背离第二弹簧的方向移动,当滑板在驱动齿轮的驱动下滑出最大位置时,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接触,第二弹簧被拉伸,第二齿条板与阻尼齿轮相啮合;当受困人员打开门跨到滑板上后,在受困人员的重力作用下,滑板具有第一限位条的一端与滑板槽产生杠杆摩擦,使得滑板无法在第二弹簧作用下复位;此时受困人员可以直接从滑板上跳下掉入到逃生气囊垫,这样就完成了快速逃生的目的;之后在第一C型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条型板移动复位,限位板不再对踏板限位,在第二C型弹簧的作用下,踏板移动复位,驱动齿轮不再与第一齿条板相啮合,在第二弹簧和阻尼轮机构的共同作用下,滑板缓慢地回位,当阻尼齿轮脱离与第二齿条板的啮合后,滑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回位。当第一楼层楼板所处的受困人员逃生完毕后,第二楼层楼板所处的受困人员踩踏第二楼层楼板上的踏板且利用第二楼层楼板上的滑板进行逃生。
[0029] 相对于传统的逃生技术,本发明中受困人员踏上踏板,下压后的踏板使得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板啮合,然后驱动齿轮经第一齿条板带动滑板滑出滑板槽,受困人员再从踏板跨到滑板上,最后从滑板上直跳到逃生气囊垫逃生,这样受困人员可以减少传统逃生楼梯的逃生时间,大大提高了受困人员的逃生几率;本发明机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逃生机构整体示意图。
[0031] 图2是逃生机构整体剖面正视(一)示意图。
[0032] 图3是逃生机构整体剖面正视(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 图4是逃生机构整体剖面正视(二)示意图。
[0034] 图5是逃生机构整体剖面正视(二)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 图6是逃生机构整体剖面正视(三)示意图。
[0036] 图7是逃生机构整体剖面正视(三)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7] 图8是墙体剖面示意图。
[0038] 图9是第一楼层楼板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0是第一楼层楼板剖面示意图。
[0040] 图11是踏板安装示意图。
[0041] 图12是第一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3是滑板结构(一)示意图。
[0043] 图14是滑板结构(二)示意图。
[0044] 图15是第一条型板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6是阻尼轮机构示意图。
[0046] 图17是阻尼轮机构剖面示意图。
[0047] 图18是圆柱型壳体剖面(一)示意图。
[0048] 图19是圆柱型壳体剖面(二)示意图。
[0049] 图20是阻尼齿轮安装示意图。
[0050] 图中标号名称:1、驱动机构;2、墙体;3、第一楼层楼板;4、第二楼层楼板;5、第二C型弹簧;6、踏板;7、三角块;8、触发块;9、第一条型板;10、限位板;11、第二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13、固定块;14、圆柱型壳体;15、顶板;16、凸轮;17、阻尼齿轮;18、导管;19、矩型筒;20、阻尼轮机构;21、第一弹簧;22、齿轮轴;23、圆型腔;24、轴孔;25、顶板孔;26、第一孔;27、第二孔;28、导块;29、第一C型弹簧;30、第二弹簧;31、滑板;32、驱动齿轮;33、门;34、门孔;
35、第一门;36、第二门;37、滑板孔;38、机构槽;39、齿条槽;40、条型板孔;41、导槽;42、第一限位条;43、第二限位条;44、滑板槽;45、齿轮孔;46、限位条槽;47、弧形端;48、第一齿条板;
49、第二齿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如图1、2所示,它包括驱动机构1、第二C型弹簧5、踏板6、三角块7、触发块8、第一条型板9、限位板10、第二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12、固定块13、阻尼轮机构20、导块28、第一C型弹簧29、第二弹簧30、滑板31、驱动齿轮32、门33、门孔34、滑板孔37、机构槽38、齿条槽39、条型板孔40、导槽41、第一限位条42、第二限位条43、滑板槽44、齿轮孔45、限位条槽46、弧形端47、第一齿条板48、第二齿条板49,其中所述的直跳式逃生机构被使用在高楼的一到三层,高楼通过第一楼层楼板3和第二楼层楼板4将分成三层;如图6、8所示,墙体2的顶面上安装有驱动机构1;墙体2的二层和三层均开有一个门孔34;两个门33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门孔34中;两个门33依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一门35和第二门36;墙体2上均匀地开有两个滑板孔
37,每一个滑板孔37位于相应的门孔34的下侧;位于第一门35下侧的滑板孔37位于第一楼层楼板3上侧,位于第二门36下侧的滑板孔37位于第二楼层楼板4上侧。
[0052] 第一楼层楼板3和第二楼层楼板4所具有的结构及所安装的结构相同;对于第一楼层楼板3;如图5、9、10所示,第一楼层楼板3靠近滑板孔37一侧的上板面上开有机构槽38;第一楼层楼板3的上板面上开有齿条槽39;齿条槽39与机构槽38相通;第一楼层楼板3远离滑板孔37一侧的上板面到下板面之间开有条型板孔40;条型板孔40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41;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板12安装在第一楼层楼板3的上板面上;第一固定板12的一端与墙体2相连接;如图11、12所示,第一固定板12的下板面上开有滑板槽44;滑板槽44与相应的滑板孔37相通;滑板槽44的上槽面的中间位置处开有限位条槽46;第二限位条43安装在限位条槽46连接墙体2的一端;滑板槽44的上槽面到第一固定板12上板面之间开有齿轮孔45;齿条孔靠近第一固定板12与墙体2相连接的一端的位置处;踏板6通过三个第二C型弹簧5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2的上板面上;驱动齿轮32通过轴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2的侧板上;驱动齿轮32与齿轮孔45相配合;踏板6远离墙体2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触发块8;如图13、14所示,滑板31的一端具有弧形端47;滑板31的上板面安装有第一齿条板48;滑板31远离弧形端47的一端的上板面上安装有第一限位条42;滑板31远离弧形端47的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第二齿条板49;如图7所示,滑板31安装在滑板槽44中;第二齿条板49位于齿条槽39中;第一限位条42位于限位条槽46中;第二弹簧30的一端安装在滑板31远离弧形端47的一端的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滑板槽44的槽面上;第二弹簧30位于滑板槽44中;滑板31通过第二弹簧30滑动于滑板槽44中;第一限位条42通过滑板31滑动于限位条槽46中;第二齿条板49通过滑板31滑动于齿条槽39中。
[0053] 上述驱动齿轮32与第一齿条板48相配合。
[0054] 如图3所示,阻尼轮机构20通过两个固定块13安装在机构槽38的两侧槽面之间;阻尼轮机构20与第二齿条板49相配合。
[0055] 如图4所示,第一条型板9位于在第一楼层楼板3的条型板孔40和第二楼层楼板4的条型板孔40中;第一条型板9的两端均穿出相应的条型板孔40。
[0056] 如图4、15所示,第一条型板9位于第一楼层楼板3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9上和第一条型板9位于第二楼层楼板4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9上所安装的结构和所安装的方式相同;对于第一条型板9位于第一楼层楼板3附近的一段第一条型板9;第一条型板9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28;第一条型板9通过导块28与导槽41的配合安装在条型板孔40中;导块28与导槽41的槽面之间安装有第一C型弹簧29;第一C型弹簧29位于导槽41中;第一条型板9通过导块28滑动于条型板孔40中;限位板10和第二固定板11安装在第一条型板9上;第二固定板11位于限位板10与第一楼层楼板3的上板面之间;第二固定板11的一端的上板面上安装有三角块7。
[0057] 如图5所示,上述触发块8与三角块7相配合;限位板10与踏板6相配合;限位板10与踏板6之间留有间隙;如图7所示,第一限位条42和第二限位条43相配合。
[0058] 驱动机构1通过软轴与驱动齿轮32相连接。
[0059] 当踏板6未被踩踏时,驱动齿轮32未穿过齿轮孔45。
[0060] 当第二弹簧30未被拉伸时,滑板31上的弧形端47位于滑板孔37中。
[0061] 当踏板6未被踩踏时,踏板6位于限位板10的上侧。
[0062] 上述踏板6通过导轨安装在相应的第一固定板12上且上下滑动。
[0063] 上述滑板31从滑出的最大位置处开始复位时,第二齿条板49与阻尼轮机构20啮合,阻尼轮机构20对第二齿条板49具有阻尼作用。
[0064] 上述滑板31滑出过程中,当第二齿条板49与阻尼轮机构20啮合时,阻尼轮机构20对第二齿条板49没有阻尼作用。
[0065] 如图16所示,上述阻尼轮机构20包括圆柱型壳体14、顶板15、凸轮16、阻尼齿轮17、导管18、矩型筒19、第一弹簧21、齿轮轴22、圆型腔23、轴孔24、顶板孔25、第一孔26、第二孔27,如图18、19所示,其中圆柱型壳体14中具有圆型腔23;圆型腔23的内圆面到圆柱型壳体
14的外圆面之间开有顶板孔25;圆型腔23一侧腔面的中间位置开有轴孔24,另一侧腔面靠近顶板孔25的位置处开有第一孔26和第二孔27;第一孔26和第二孔27相对于顶板孔25对称;如图17、20所示,齿轮轴22的一端穿过轴孔24安装有凸轮16上,另一端安装有阻尼齿轮
17;凸轮16位于圆型腔23中,凸轮16尖端与圆型腔23的内圆面相接触;凸轮16的两侧与圆型腔23的两侧腔面相接触;矩型筒19安装在机构槽38的底槽面上;顶板15安装在矩型筒19中;
顶板15的一端穿过顶板孔25与凸轮16相接触配合;第一弹簧21的一端安装在顶板15位于矩型筒19中一端的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矩型筒19的底筒面上;顶板15和第一弹簧21均位于矩型筒19中;顶板15通过第一弹簧21滑动于矩型筒19中;如图16所示,导管18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孔26中,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孔27中;如图3所示,圆柱型壳体14通过两个固定块13安装在机构槽38的两侧槽面之间;如图5所示,阻尼齿轮17与第二齿条板49相配合。
[0066] 上述圆柱型壳体14的圆型腔23中装有液压油。
[0067]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1通过软轴与驱动齿轮32相连接,那么当受困人员按下触发按钮后,驱动机构1通过软轴来带动驱动齿轮32旋转。
[0068] 本发明中驱动齿轮32与齿轮孔45相配合,驱动齿轮32与第一齿条板48相配合的作用是:当受困人员踩到踏板6上后,踏板6因为下压而向下移动,那么驱动齿轮32就可以穿过齿轮孔45与第一齿条板48相啮合;当驱动齿轮32旋转后,驱动齿轮32可以通过第一齿条板48带动滑板31沿着背离第二弹簧30的方向移动。第二C型弹簧5的作用是可以使踏板6移动复位。
[0069] 滑板31的一端具有弧形端47,那么伸出墙体2的滑板31可以使受困人员更容易逃生,弧形端47可以起到防止受困人员站到滑板31末端时失足而掉落下去。第二弹簧30的作用是可以使滑板31移动复位。第一限位条42与第二限位条43相配合的作用是:当滑板31在驱动齿轮32的驱动下滑出最大位置时,第一限位条42和第二限位条43相接触,这样第一限位条42和第二限位条43的配合可以使滑板31滑出最大位置时不会因为其他特殊因素而继续伸出,进而保证了滑板31滑出最大位置时不再滑动,保证了踩在滑板31上的受困人员的安全。阻尼齿轮17与第二齿条板49相配合的作用是:当滑板31滑出最大位置时,第二齿条板49与阻尼齿轮17相啮合;当受困人员从踏板6跨到滑板31上后,踏板6在第二C型弹簧5的作用下移动复位,驱动齿轮32不再驱动滑板31,从而使滑板31无法维持在滑出的最大位置;为了保证滑板31在受困人员离开踏板6但并没有完全落在滑板31上过程中,滑板31回位时可以缓慢回位,进而保证受困人员能够落在滑板31上,那么阻尼齿轮17在阻尼轮机构20的作用下会缓慢旋转,这样就可以使滑板31刚开始时回位时是非常缓慢的,有利于滑板31上受困人员的逃生;当第二齿条板49与阻尼齿轮17脱离啮合关系后,在第二弹簧30的作用下,滑板31可以很快的移动复位。
[0070] 触发块8与三角块7相配合的作用是:当第一楼层楼板3上的踏板6或者第一楼层楼板3上的踏板6被受困人员踩下后,踏板6可以带动触发块8向下移动,进而触发块8的下移过程中可以带动三角块7向第一固定板12的方向移动,三角板再通过第二固定板11带动第一条型板9向第一固定板12的方向移动。限位板10与踏板6相配合,限位板10与踏板6之间留有间隙的作用是:当限位板10跟随第一条型板9移动后,限位板10可以插入到未被下压踏板6的下侧,进而对未被下压踏板6进行限位,使未被下压踏板6上的驱动齿轮32无法带动滑板31移动;限位板10也可以插入到被下压踏板6的上侧,那么限位板10就无法对被下压踏板6起到限位作用。
[0071] 第一C型弹簧29的作用是可以使导块28移动复位,进而导块28可以带动第一条型板9移动复位。
[0072] 在阻尼轮机构20中,齿轮轴22的一端安装有阻尼齿轮17,另一端安装在凸轮16上,阻尼齿轮17与第二齿条板49相啮合后,那么第二齿条板49可以经阻尼齿轮17和齿轮轴22带动凸轮16旋转。导管18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孔26,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孔27,顶板15的一端穿过顶板孔25与凸轮16相接触配合的作用是:在凸轮16旋转的过程中,顶板15始终与凸轮16的外弧面相接触,那么凸轮16两侧的液压油将无法自由地流动于凸轮16的两侧,而是只能通过导管18来进行流动,使凸轮16在液压油的阻力下缓慢旋转;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第二齿条板49带动阻尼齿轮17旋转的过程中,在凸轮16缓慢旋转的影响下,阻尼齿轮17也只能缓慢的旋转,最终使第二齿条板49在阻尼轮机构20的作用下缓慢地与阻尼齿轮17产生啮合或者脱离啮合关系,起到了对第二齿条板49的阻尼作用。第一弹簧21的作用是使顶板15跟随着凸轮16的旋转而产生不同的滑动,始终使顶板15与凸轮16的外弧面相接触。
[0073] 具体实施方式:当建筑物未受到火灾危险时,第二弹簧30未被拉伸,滑板31上的弧形端47位于滑板孔37中。
[0074]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危险时,建筑物下的逃生气囊垫已充气搭建好,等待受困人员的逃生;当不同楼层的受困人员跑到相应楼层的门33前,以第一楼层楼板3所处楼层的受困人员先跑到该楼层的逃生门33前且先踩到踏板6上后为例,第一楼层楼板3上的踏板6因为下压而向下移动,那么驱动齿轮32就可以穿过齿轮孔45与第一齿条板48相啮合,第二C型弹簧5被压缩;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楼层楼板3上的踏板6可以带动触发块8向下移动,进而触发块8的下移过程中可以带动三角块7向第一固定板12的方向移动,三角板再通过第二固定板11带动第一条型板9向第一固定板12的方向移动,第一C型弹簧29被压缩,那么第二楼层楼板4处的限位板10跟随第一条型板9移动后,第二楼层楼板4处的限位板10可以插入到第二楼层楼板4上未被受困人员踩踏下压的踏板6的下侧,进而对未被下压踏板6进行限位;当受困人员按下触发按钮后,驱动机构1通过软轴带动驱动齿轮32旋转,那么驱动齿轮32可以通过第一齿条板48带动滑板31沿着背离第二弹簧30的方向移动,当滑板31在驱动齿轮32的驱动下滑出最大位置时,第一限位条42和第二限位条43相接触,第二弹簧30被拉伸,第二齿条板49与阻尼齿轮17相啮合;当受困人员打开门33跨到滑板31上后,在受困人员的重力作用下,滑板31具有第一限位条42的一端与滑板槽44产生杠杆摩擦,使得滑板31无法在第二弹簧30作用下复位;在第一C型弹簧29的作用下,第一条型板9移动复位,限位板10不再对踏板
6限位,在第二C型弹簧5的作用下,踏板6移动复位,驱动齿轮32不再与第一齿条板48相啮合,此时受困人员可以直接从滑板31上跳下掉入到逃生气囊垫,这样就完成了快速逃生的目的;之后在第二弹簧30的作用下和阻尼轮机构20的作用下,滑板31缓慢地回位,当阻尼齿轮17脱离与第二齿条板49的啮合后,滑板31在第二弹簧30的作用下快速回位。当第一楼层楼板3所处的受困人员逃生完毕后,第二楼层楼板4所处的受困人员踩踏第二楼层楼板4上的踏板6且利用第二楼层楼板4上的滑板31进行逃生。
[007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受困人员踏上踏板6,下压后的踏板6使得驱动齿轮32与第一齿条板48啮合,然后驱动齿轮32经第一齿条板48带动滑板31滑出滑板槽44,受困人员再从踏板6跨到滑板31上,最后从滑板31上直跳到逃生气囊垫逃生,这样受困人员可以减少传统逃生楼梯的逃生时间,大大提高了受困人员的逃生几率;本发明机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