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443016.X

文献号 : CN1083261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宗晓明韩红雨徐浩高飞陈怀刚

申请人 :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包括底座、芯柱、凹模、弹性体柱和凸模压头,芯柱由一体连接的小径部和大径部组成,凹模包括两个对接的凹模本体,对接后形成轴向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由上至下包括保持架放置部、弹性体柱放置部以及芯柱夹持部,凹模位于保持架放置部的内壁分布有数量及位置均与待加工保持架上球窝相对应的挤压孔,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盲孔,盲孔的直径与凹模的外径相适宜,凸模压头设置在凹模的正上方,并与压力机传动连接。本发明的压球窝装置以弹性体替代传统刚性凸模,降低了模具制造难度,提高了压球窝的均匀性,加工精度较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芯柱(2)、凹模(3)、弹性体柱(4)和凸模压头(5),所述芯柱(2)由一体连接的小径部(201)和大径部(202)组成,小径部(201)位于大径部(202)上部且两者同轴连接,所述凹模(3)包括两个对接在一起的凹模本体,两个凹模本体对接后形成轴向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由上至下包括保持架放置部(301)、弹性体柱放置部(302)以及芯柱夹持部(303),保持架放置部(301)的内径与待加工保持架的外径相适宜,弹性体柱放置部(302)的内径与芯柱(2)的小径部(201 )直径相适宜,芯柱夹持部(303)的内径与芯柱(2)的大径部(202 )直径相适宜,所述凹模(3)位于保持架放置部(301)的内壁分布有数量及位置均与待加工保持架上球窝相对应的挤压孔(304),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盲孔,盲孔的直径与凹模(3)的直径相适宜,凸模压头(5)设置在凹模(3)的正上方,并与压力机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柱(4)的材质为聚氨酯。

说明书 :

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轴承保持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微型轴承内部空间狭小,目前常用的冲压保持架有冠形和浪形两种,与浪形保持架相比,冠形保持架具有结构紧凑,节约材料, 生产工序少,装配方便,变形小,容易清洗,有利于改善轴承旋转灵活性等动性能指标。因此,冠形保持架在微型轴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微型轴承的冠形保持架普遍采用带料冲压而成,冠形保持架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切料、成形、切底、压球窝,其中最难加工的为压球窝工序,图1、2所示为压球窝前后冠形保持架工件示意图。目前,冠形保持架直径最小尺小于3mm,球窝最小直径小于1mm,球窝的尺寸精度对轴承的旋转灵活性与摩擦力矩有较大影响,由于尺寸小,精度要求高,模具制造加工困难,采用传统模具结构很难达到满意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以弹性体替代传统刚性凸模,降低了模具制造难度,提高了压球窝的均匀性,加工精度较高。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包括底座、芯柱、凹模、弹性体柱和凸模压头,所述芯柱由一体连接的小径部和大径部组成,小径部位于大径部上部且两者同轴连接,所述凹模包括两个对接在一起的凹模本体,两个凹模本体对接后形成轴向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由上至下包括保持架放置部、弹性体柱放置部以及芯柱夹持部,保持架放置部的内径与待加工保持架的外径相适宜,弹性体柱放置部的内径小于保持架放置部的内径,并与芯柱的小径部直径相适宜,芯柱夹持部的内径与芯柱的大径部直径相适宜,所述凹模位于保持架放置部的内壁分布有数量及位置均与待加工保持架上球窝相对应的挤压孔,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盲孔,盲孔的直径与凹模的外径相适宜,凸模压头设置在凹模的正上方,并与压力机传动连接。
[0005] 作为本发明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性体柱的材质为聚氨酯。
[0006] 有益效果
[0007] 本发明的压球窝装置加工方便,产品尺寸精度高,以弹性体替代传统刚性凸模,降低了模具制造难度,提高了压球窝的均匀性,满足了微型轴承旋转灵活性与摩擦力矩要求,适合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压球窝前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为压球窝后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3为本发明压球窝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4为本发明压球窝装置的芯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5为本发明压球窝装置的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标记:1、底座,2、芯柱,3、凹模,4、弹性体柱,5、凸模压头,6、保持架,201、小径部,202、大径部,301、保持架放置部,302、弹性体柱放置部,303、芯柱夹持部,304、挤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1
[0016] 如图3所示: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包括底座1、芯柱2、凹模3、弹性体柱4和凸模压头5,弹性体柱4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芯柱2由一体连接的小径部201和大径部202组成,小径部201位于大径部202上部且两者同轴连接,所述凹模3包括两个对接在一起的凹模本体,两个凹模本体对接后形成轴向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由上至下包括保持架放置部301、弹性体柱放置部302以及芯柱夹持部303,保持架放置部301的内径与待加工保持架的外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待加工保持架刚好能放入保持架放置部301内,间隙较小。弹性体柱放置部302的内径小于保持架放置部301的内径,并与芯柱2的小径部201直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芯柱2的小径部201刚好能置入弹性体柱放置部302内,间隙较小。芯柱夹持部303的内径与芯柱2的大径部202直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芯柱2的大径部202刚好能置入芯柱夹持部303内,间隙较小。所述凹模3位于保持架放置部
301的内壁分布有数量及位置均与待加工保持架上球窝相对应的挤压孔304,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盲孔,盲孔的直径与凹模3的外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凹模3组合后刚好能放入盲孔内,间隙较小。凸模压头5设置在凹模3的正上方,并与压力机传动连接。
[0017] 本发明弹性体压球窝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先将底座固定在标准模座上,然后将两个凹模本体对接形成凹模,在对接过程中,将芯柱置入凹模内,使其小径部位于弹性体柱放置部内,大径部位于芯柱夹持部内,组合完成后放入底座的盲孔中进行定位,接着将待加工保持架放入凹模的保持架放置部与弹性体柱放置部之间形成的台阶上进行定位,然后放入弹性体柱,弹性体柱放置在芯柱的小径部端头上,启动压力机,凸模压头向下移动压紧弹性体柱,使之产生变形,垂直方向上由于凸模压头与芯柱的限制,弹性体柱被挤入凹模的挤压孔内,完成对冠形保持架的压窝,压窝完成后,凸模压头向上运动脱离弹性体柱,弹性体柱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圆柱形状,与保持架脱离,用镊子将弹性体柱从凹模中取出,将凹模与芯柱一起取出,将凹模的左右两个凹模本体分离,即可取出完整零件。
[0018] 实施例2
[0019] 一种微型轴承用冠形保持架的弹性体压球窝装置,包括底座1、芯柱2、凹模3、弹性体柱4和凸模压头5,弹性体柱4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所述芯柱2由一体连接的小径部201和大径部202组成,小径部201位于大径部202上部且两者同轴连接,所述凹模3包括两个对接在一起的凹模本体,两个凹模本体对接后形成轴向的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由上至下包括保持架放置部301、弹性体柱放置部302以及芯柱夹持部303,保持架放置部301的内径与待加工保持架的外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待加工保持架刚好能放入保持架放置部301内,间隙较小。弹性体柱放置部302的内径小于保持架放置部301的内径,并与芯柱2的小径部201直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芯柱2的小径部201刚好能置入弹性体柱放置部302内,间隙较小。芯柱夹持部303的内径与芯柱2的大径部202直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芯柱2的大径部202刚好能置入芯柱夹持部303内,间隙较小。所述凹模3位于保持架放置部301的内壁分布有数量及位置均与待加工保持架上球窝相对应的挤压孔304,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盲孔,盲孔的直径与凹模3的外径相适宜,相适宜的意思是指,凹模3组合后刚好能放入盲孔内,间隙较小。凸模压头5设置在凹模3的正上方,并与压力机传动连接。
[0020] 本发明弹性体压球窝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先将底座固定在标准模座上,然后将两个凹模本体对接形成凹模,在对接过程中,将芯柱置入凹模内,使其小径部位于弹性体柱放置部内,大径部位于芯柱夹持部内,组合完成后放入底座的盲孔中进行定位,接着将待加工保持架放入凹模的保持架放置部与弹性体柱放置部之间形成的台阶上进行定位,然后放入弹性体柱,弹性体柱放置在芯柱的小径部端头上,启动压力机,凸模压头向下移动压紧弹性体柱,使之产生变形,垂直方向上由于凸模压头与芯柱的限制,弹性体柱被挤入凹模的挤压孔内,完成对冠形保持架的压窝,压窝完成后,凸模压头向上运动脱离弹性体柱,弹性体柱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圆柱形状,与保持架脱离,用镊子将弹性体柱从凹模中取出,将凹模与芯柱一起取出,将凹模的左右两个凹模本体分离,即可取出完整零件。
[00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