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021442.2

文献号 : CN1083275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颜杰

申请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包括底座和拉手,所述拉手包括第一连接部、手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手持部的两端。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底座连接。所述手持部包括本体层、柔性层和表层,所述柔性层套设在本体层上,用于使得手持部具有柔软性,所述表层套设在柔性层上并通过固定件固定。本发明在手持部本体层上套设有柔性层,并在柔性层上套设表层,其中柔性层使得安全拉手的手持部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保证了乘客在拉住安全拉手时,具有柔软的触感,而表层可以使得手持部具有更好的质感。

权利要求 :

1.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包括底座(10)和拉手(2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1)、手持部(202)和第二连接部(203),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持部(202)的两端;

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所述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上均设有转动轴(103),通过所述转动轴(103)使得所述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有调速元件(104),所述调速元件(104)用于调节所述拉手(20)的回弹速度,所述第二底座(102)上设有弹性元件(105),所述弹性元件(105)用于将所述拉手(20)回弹;

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均包括基座(204)和设置在所述基座(204)上的连接柱(205),所述基座(204)上设有容纳腔(2041),所述容纳腔(2041)用于容纳所述底座(10),所述连接柱(205)用于与所述手持部(202)连接;

所述连接柱(205)上设有卡接件(2051),所述手持部(202)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2051)相配合的卡接槽(2021),通过所述卡接件-卡接槽的配合使得所述连接柱(205)与所述手持部(202)连接;

所述连接柱(205)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件(2052),所述第一限位件(2052)用于在所述连接柱(205)与所述手持部(202)连接时,限定所述连接柱(205)与所述手持部(202)的相对位置;

所述手持部(202)包括本体层(202a)、柔性层(202b)和表层(202c),所述柔性层(202b)套设在所述本体层(202a)上,用于使得所述手持部(202)具有柔软性,所述表层(202c)套设在所述柔性层(202b)上并通过固定件(3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与所述手持部(202)连接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01)与所述手持部(202)以及第二连接部(203)与所述手持部(202)间均设有第一间隙,所述固定件(30)为环状结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间隙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上设有第二限位件(301)和卡脚(302),所述第二限位件(301)用于限定所述固定件(3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上均设有与所述卡脚(302)相配合的卡槽(207),通过所述卡脚-卡槽的配合使得所述固定件(30)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01)于所述环状结构的固定件(30)的周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202b)为海绵层,所述表层(202c)为皮革层。

说明书 :

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避免汽车内乘客在车辆通过颠簸路面或转弯时倾倒,一般在车内顶棚位置布置安全拉手,乘客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拉住安全拉手以保持平稳。
[0003] 传统的安全拉手一般由底座和拉手本体组成,底座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拉手本体的两端,用于与车身内连接固定,拉手本体通过转动轴与底座连接,从而固定连接于车身内,拉手本体采用吹塑工艺进行一体成型制备,如图1所示。
[0004] 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汽车的使用舒适性,传统的安全拉手由于拉手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供乘客手握的部位常为裸露的拉手本体材质,触感不佳,不够柔软,而常规的包覆设计又会影响安全拉手的美观和质感。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以解决乘客拉住安全拉手时,手握部位不够柔软导致的触摸感不佳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7] 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包括底座和拉手,所述拉手包括第一连接部、手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两端,[0008]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
[0009] 所述手持部包括本体层、柔性层和表层,所述柔性层套设在所述本体层上,用于使得所述手持部具有柔软性,
[0010] 所述表层套设在所述柔性层上并通过固定件固定。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均设有转动轴,通过所述转动轴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调速元件,所述调速元件用于调节所述拉手的回弹速度,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将所述拉手回弹。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连接柱,
[0014] 所述基座上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底座,
[0015] 所述连接柱用于与所述手持部连接。
[0016]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卡接件,所述手持部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相配合的卡接槽,通过所述卡接件-卡接槽的配合使得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手持部连接。
[0017]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在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手持部连接时,限定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手持部的相对位置。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手持部连接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手持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手持部间均设有第一间隙,
[0019] 所述固定件为环状结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间隙上。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第二限位件和卡脚,
[0021] 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
[0022]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有与所述卡脚相配合的卡槽,通过所述卡脚-卡槽的配合使得所述固定件固定。
[0023]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件于所述环状结构的固定件的周向分布。
[0024] 优选的,所述柔性层为海绵层,所述表层为皮革层。
[0025]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拉手包括底座和拉手,其中拉手为分体式结构,包括手持部和设置在手持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底座连接,由于拉手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可以在不影响安全拉手外观美感的前提下,对手持部进行包覆。
[0027] 本发明在手持部本体层上套设有柔性层,并在柔性层上套设表层,其中柔性层使得安全拉手的手持部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保证了乘客在拉住安全拉手时,具有柔软的触感,而表层可以使得手持部具有更好的质感。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9]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b)为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部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本体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皮革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示意图;
[0039] 图11是图10中A-A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0040] 图中:10-底座,20-拉手,30-固定件,101-第一底座,102-第二底座,103-转动轴,104-调速元件,105-弹性元件,201-第一连接部,202-手持部,203-第二连接部,204-基座,
205-连接柱,207-卡槽,2041-容纳腔,2051-卡接件,2021-卡接槽,2052-第一限位件,301-第二限位件,302-卡脚,303-外环,304-固定板,202a-本体层,202b-柔性层,202c-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实施例1
[004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车用安全拉手,该安全拉手安装在车内顶棚位置,乘客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拉住安全拉手,而且该安全拉手具有柔软的触感和很好的质感。
[0044] 请参阅图2,其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包括底座10和拉手20,底座10用于连接车身,拉手20用于与底座10连接,并供乘客手握。
[0045] 具体的,拉手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1、手持部202和第二连接部203,其中,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分别设置在手持部202的两端,优选的,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对称且可拆卸地设置在手持部202的两端。
[0046] 底座10包括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一底座101连接,第二连接部203与第二底座102连接。
[0047] 本发明的上述拉手20为分体式结构,包括手持部和设置在手持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底座连接,由于拉手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可以在不影响安全拉手外观美感的前提下,对手持部进行包覆设计。
[0048] 具体的,请参阅图5所示,手持部202包括本体层202a、柔性层202b和表层202c,所述本体层202a为安全拉手的本体材质层,如该本体层202a可以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材质,可以通过低压成型、挤压成型或是注塑成型的成型方式制作。如图6所示,该本体层202a的形状可以为具有一定弧度的长圆筒型,该长圆筒的内部中空。
[0049] 为了使得乘客在抓扶本发明的安全拉手时具有柔软的触感,本实施例在手持部202的本体层202a的外壁面套设了一柔性层202b,该柔性层202b具有可压缩性和恢复形变的特性,可以为一种多孔弹性材料,如该柔性层202b为PE海绵层,如图7所示的该海绵层的结构示意图。当然,可以理解的,该PE海绵层可以为一层海绵或是多层海绵的组合。柔性层
202b的形状与本体层202a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柔性层202b能够将本体层202a的外侧壁完全包覆。
[0050] 为了使得套设柔性层202b后的拉手具有很好的质感,本实施例在柔性层202b的外壁面套设了一表层202c,该表层202c能够完全将柔性层202b包覆,并且通过一固定件30将表层202c固定。表层202c的包覆形状与柔性层202b的形状相匹配,并在两端延伸出一定长度,以用于将表层202c固定。表层202c的材质可以为皮革,即表层202c可以为一皮革层,如图8所示为一皮革层的结构示意图,该皮革层的皮革使用缝纫工艺进行了封边。
[0051] 本发明在手持部本体层上套设有柔性层,并在柔性层上套设表层,其中柔性层使得安全拉手的手持部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保证了乘客在拉住安全拉手时,具有柔软的触感,而表层可以使得手持部具有更好的质感。
[0052] 实施例2
[005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该车用安全拉手安装在车内顶棚位置,乘客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拉住安全拉手,而且该安全拉手具有柔软的触感和很好的质感。
[0054] 请参阅图2,其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包括底座10和拉手20,底座10用于连接车身,拉手20用于与底座10连接,并供乘客手握。
[0055] 具体的,拉手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1、手持部202和第二连接部203,其中,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分别设置在手持部202的两端。优选的,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对称且可拆卸地设置在手持部202的两端。
[0056] 底座10包括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一底座101连接,第二连接部203与第二底座102连接。
[0057] 请参阅图5所示,手持部202包括本体层202a、柔性层202b和表层202c,所述本体层202a为安全拉手的本体材质层,如该本体层202a可以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材质,可以通过低压成型、挤压成型或是注塑成型的成型方式制作。如图6所示,该本体层202a的形状可以为具有一定弧度的长圆筒型,该长圆筒的内部中空。
[0058] 为了使得乘客在抓扶本发明的安全拉手时具有柔软的触感,本实施例在手持部202的本体层202a的外壁面套设了一柔性层202b,该柔性层202b具有可压缩性和恢复形变的特性,可以为一种多孔弹性材料,如该柔性层202b为PE海绵层,如图7所示的该海绵层的结构示意图。当然,可以理解的,该PE海绵层可以为一层海绵或是多层海绵的组合。柔性层
202b的形状与本体层202a的形状相匹配,优选的,柔性层202b能够将本体层202a的外侧壁完全包覆。
[0059] 为了使得套设柔性层202b后的拉手具有很好的质感,本实施在柔性层202b的外壁面套设了一表层202c,该表层202c能够完全将柔性层202b包覆,并且通过一固定件30将表层202c固定。表层202c的包覆形状与柔性层202b的形状相匹配,并在两端延伸出一定长度,以用于将表层202c固定。表层202c的材质可以为皮革,即表层202c可以为一皮革层,如图8所示为一皮革层的结构示意图,该皮革层的皮革使用缝纫工艺进行了封边。
[0060] 本实施例在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上均设有转动轴103,如图3所示,通过该转动轴103使得所述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转动连接。
[0061] 下面参阅图3中(a),以第一底座101上设置的转动轴103为例进行介绍。
[0062] 该转动轴103可以为轴销,该轴销横向穿设在第一底座101上,并在第一底座101的两侧分别延伸出第一长度,第一连接部201上设有与轴销两侧的延伸部分相配合连接通孔,所述轴销两侧延伸出的第一长度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并通过一紧固件将轴销的位置固定于连接通孔。当然,可以理解的,第一底座101上转动轴103与第一连接部201的连接形式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0063]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底座102上的转动轴103可以如上述第一底座101设置成相同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可以将第二底座102转动连接至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形式。
[0064] 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底座101上设有调速元件104,该调速元件104用于调节拉手20的回弹速度,第二底座102上设有弹性元件105,该弹性元件用于将所述拉手20回弹。
[006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调速元件104设置为一阻尼器,如图3中(a)所示,该弹性元件105设置为一弹簧,如图3中(b)所示,当拉手20未被拉开时,由于弹簧的作用,使得拉手20位于设定的原始位置,当拉手20被拉开并在失去外力作用后,在该弹簧的作用力下,能够使得拉手20恢复至原始位置。为了防止拉手20在失去外力作用后因突然快速回位所造成的碰撞,在第一底座101上设有一阻尼器,该阻尼器能够使得拉手20以一定的速度缓慢归位。
[0066]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均包括基座204和设置在基座上的连接柱205,如图4所示,为了提升车内的整体美观性,基座204上设有容纳腔2041,该容纳腔2041用于容纳底座10。具体的,当拉手20未被拉开时,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均隐藏于容纳腔2041内,当需要将拉手20拉开,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由于外力的作用均绕着转动轴103转动,此时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均离开容纳腔2041。
[0067] 连接柱205设置在基座204的一端,其与基座204可以为可拆卸式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连接柱205用于与手持部202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的,连接柱205与手持部202为分体式结构。
[0068]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柱205上设有卡接件2051,所述手持部202上设有与所述卡接件2051相配合的卡接槽2021,通过所述卡接件-卡接槽的配合使得所述连接柱205与所述手持部202连接。
[0069]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基座204上延伸出一连接柱205,该连接柱205的形状与手持部202的本体层202a所形成的中空腔的形状相匹配,并且该连接柱205能够插入上述中空腔内。为了实现固定连接,在连接柱205上设有横断面呈梯形的块状卡接件2051,该块状卡接款2051凸出的设置在连接柱205上,当该块状卡接件2051的顶部受力时,卡接件2051可以被按下,当顶部的外力消失时,卡接件2051可以自由回弹。如图6所示,手持部202的本体层202a上开设有与块状卡接件2051相配合的方形卡接槽2021,该方形卡接槽2021使得本体层202a所形成的中空腔与外部连通。
[0070] 当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分别与手持部202连接时,连接柱205插入手持部202的本体层202a所形成的中空腔内,在此过程中块状卡接件2051的顶部受到本体层202a作用在其上的压力而被按下,当块状卡接件2051运动至卡接槽2021的位置时,由于作用在其顶部的力消失,块状卡接件2051回弹,从而使得卡接件2051卡设在卡接槽2021的位置,实现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手持部202的连接。
[007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柱205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件2052,所述第一限位件2052用于在所述连接柱205与所述手持部202连接时,限定所述连接柱205与所述手持部202的相对位置。具体的,继续参阅图4所示,在连接柱205的插入方向上,连接柱205的前后位置均设有一组第一限位件2052,每组第一限位件2052均包括两条限位筋,当连接柱205插入手持部202时,通过限位筋限定连接柱205与手持部202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快捷、准确的实现卡接件2051与卡接槽2021的连接。
[007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与所述手持部202连接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01与所述手持部202以及第二连接部203与所述手持部202间均设有第一间隙,所述固定件30为环状结构并套设在所述第一间隙上。
[0073] 具体的,请参阅图9所示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固定件30为环状结构,且其形状与第一间隙相配合,当固定件30套设在第一间隙上后,能够将第一间隙的内部结构完全覆盖,以使得从外部无法看到第一间隙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保证外观的完整性,环状的固定件30优选的为一体式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环状的固定件30也可以为两个或是多个圆弧组合形成。
[007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0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外环303和设置在该外环303一侧的固定板304,该固定板304上开设有与连接柱205的形状相配合的方形通孔,其中,第一宽度为与第一间隙相配合的宽度。
[0075] 为了将表层202c两端延伸出的部分固定,该方形通孔上设有第二限位件301和卡脚302,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限位件301于所述环状结构的固定件30的周向分布。
[0076] 具体的,请参阅图10至图11,方形通孔的每个边上均设有凸出的块状第二限位件301,该第二限位件301用于限定固定件3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的固定件30上设有两个卡脚302,且二者设置在方形通孔的相对的两条边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203上均设有与所述卡脚302相配合的卡槽207,通过所述卡脚-卡槽的配合使得所述固定件30固定。
[0077]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车用安全拉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78] 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拉手包括底座和拉手,其中拉手为分体式结构,包括手持部和设置在手持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底座连接,由于拉手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可以在不影响安全拉手外观美感的前提下,对手持部进行包覆。
[0079] 本发明在手持部本体层上套设有柔性层,并在柔性层上套设表层,其中柔性层使得安全拉手的手持部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保证了乘客在拉住安全拉手时,具有柔软的触感,而表层可以使得手持部具有更好的质感。
[0080]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