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带盖容器以及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63518.7

文献号 : CN1083496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加户卓土田雅子船岛谅龟田克巳

申请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初始密封性和再次密封性优异的容器。容器具有底面、从底面竖立设置的侧面以及与侧面的上部连接设置的凸缘部。凸缘部包含:内侧部分,其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与侧面连接设置;外侧部分,其位于内侧部分的外侧;以及连结部分,其设置于内侧部分与外侧部分之间,将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连结起来。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位于比内侧部分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在外侧部分设置有向内侧部分侧突出的突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容器,其形成有开口部,其中,该容器具有:

底面;

侧面,其从所述底面竖立设置;以及

凸缘部,其与所述侧面的上部连接设置,所述凸缘部包含:

内侧部分,其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与所述侧面连接设置;

外侧部分,其位于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以及连结部分,其设置于所述内侧部分与所述外侧部分之间,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内侧部分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在所述外侧部分设置有向所述内侧部分侧突出的突部,所述连结部分在整周范围内沿着所述内侧部分断续地形成于多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突部从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部分侧端部向所述内侧部分侧突出了0.1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是热塑性树脂制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连结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内侧部分的厚度和所述外侧部分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连结部分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内侧部分连续地形成而作为铰链部发挥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连结部分包含一对铰链部,该一对铰链部以划定使所述外侧部分相对于所述内侧部分旋转的旋转轴线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所述内侧部分的一部分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内侧部分中的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3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内侧部分中的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10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旋转轴线是穿过一个所述铰链部中的位于最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点的部分和另一个所述铰链部中的位于最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点的部分的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内侧部分具有包含多条边和多个角部的多边形形状,所述连结部分的所述一对铰链部以使所述内侧部分的一条所述边位于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内侧部分具有包含多条边和多个角部的多边形形状,所述连结部分的所述一对铰链部以使所述内侧部分的一个所述角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

12.一种带盖容器,其具有:

容器,其形成有开口部;以及

盖,其以覆盖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与所述容器接合,所述容器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竖立设置的侧面以及与所述侧面的上部连接设置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包含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与所述侧面连接设置的内侧部分和位于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的外侧部分,所述盖与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接合并且与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至少局部接合,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外侧部分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内侧部分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在所述外侧部分设置有突出到比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的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所述凸缘部还包含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的连结部分,所述连结部分包含一对铰链部,该一对铰链部以划定使所述外侧部分相对于所述内侧部分旋转的旋转轴线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所述内侧部分的一部分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中的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部分不与所述盖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所述盖与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接合力大于所述盖与所述内侧部分之间的接合力。

16.一种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的工序:准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

将盖载置在所述容器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上;以及在对所述容器的外侧部分的下表面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由热板隔着所述盖而将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向下方按压,由此使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将所述盖与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和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熔接起来。

说明书 :

容器、带盖容器以及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形成有开口部的容器。并且,本发明涉及具备形成有开口部的容器和以覆盖开口部的方式与容器接合的盖的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作为收纳食品或化工产品等的形成有开口部的容器,提出了构成为即使在将盖从容器暂时取下之后也能够稳定地覆盖容器的开口部的容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具有托盘和构成为能够从托盘分离的盖框的容器中设置有熔接在托盘的上表面和盖框的上表面上的盖膜。该容器构成为在将盖膜从托盘取下时,盖框也与盖膜一同从托盘被取下。并且,盖框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托盘卡挂固定。因此,通过将从托盘取下后的盖膜再次盖在托盘上、并且借助卡挂固定将与盖膜熔接在一起的盖框固定于托盘,能够再次稳定地覆盖容器的开口部。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02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当再次覆盖容器的开口部的情况下,通过卡挂固定而将盖框固定于托盘,但实际上再次密封性并不充分。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解决这样的课题的容器和带盖容器以及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
[0008] 本发明是一种容器,其形成有开口部,其中,该容器具有:底面;侧面,其从所述底面竖立设置;以及凸缘部,其与所述侧面的上部连接设置,所述凸缘部包含:内侧部分,其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与所述侧面连接设置;外侧部分,其位于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以及连结部分,其设置于所述内侧部分与所述外侧部分之间,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内侧部分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在所述外侧部分设置有突出到比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的突部。
[0009]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突部从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部分侧端部向所述内侧部分侧突出了0.1mm~1.0mm。
[0010]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容器是热塑性树脂制成的。
[0011]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内侧部分的厚度和所述外侧部分的厚度。
[0012]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分在整周范围内沿着所述内侧部分断续地形成。
[0013]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分沿着所述内侧部分连续地形成,作为铰链部发挥功能。
[0014]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分包含一对铰链部,该一对铰链部以划定使所述外侧部分相对于所述内侧部分旋转的旋转轴线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所述内侧部分的一部分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所述旋转轴线例如是通过一个所述铰链部中的位于最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点的部分和另一个所述铰链部中的位于最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点的部分的直线。
[0015]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内侧部分中的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优选为3mm以上。
[0016]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内侧部分中的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优选为10mm以下。
[0017]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内侧部分具有包含多条边和多个角部的多边形形状,所述连结部分的所述一对铰链部以使所述内侧部分的一条所述边位于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
[0018] 在本发明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内侧部分具有包含多条边和多个角部的多边形形状,所述连结部分的所述一对铰链部以使所述内侧部分的一个所述角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
[0019] 本发明是一种带盖容器,其具有:容器,其形成有开口部;以及盖,其以覆盖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与所述容器接合,所述容器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竖立设置的侧面以及与所述侧面的上部连接设置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包含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与所述侧面连接设置的内侧部分和位于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的外侧部分,所述盖与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接合并且与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至少局部接合,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外侧部分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内侧部分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在所述外侧部分设置有突出到比所述内侧部分的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的突部。
[0020] 在本发明的带盖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凸缘部还包含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的连结部分,所述连结部分包含一对铰链部,该一对铰链部以划定使所述外侧部分相对于所述内侧部分旋转的旋转轴线的方式将所述内侧部分和所述外侧部分连结起来,所述内侧部分的一部分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
[0021] 在本发明的带盖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中的突出到比所述旋转轴线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不与所述盖接合。
[0022] 在本发明的带盖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盖与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接合力大于所述盖与所述内侧部分之间的接合力。
[0023] 本发明是一种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的工序:准备上述记载的容器;将盖载置在所述容器的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上;以及在对所述容器的所述外侧部分的下表面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由热板隔着所述盖而将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向下方按压,由此使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将所述盖与所述内侧部分的上表面和所述外侧部分的上表面熔接起来。
[0024]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初始密封性和再次密封性优异的容器和带盖容器以及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部件的分解图。
[0026] 图2是示出熔接盖之前的容器的立体图。
[0027] 图3是带盖容器的包含突部在内的部分的剖视图。
[0028] 图4是熔接盖之前的容器的包含突部在内的部分的剖视图。
[0029] 图5是带盖容器的包含连结部分在内的部分的剖视图。
[0030] 图6是熔接盖之前的容器的包含连结部分在内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31] 图7是示出容器的俯视图。
[0032] 图8A是示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图。
[0033] 图8B是示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图。
[0034] 图8C是示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图。
[0035] 图9A是示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图。
[0036] 图9B是示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图。
[0037] 图9C是示出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图。
[0038] 图10是图9A的放大图。
[0039]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图。
[0040] 图12是示出带盖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0041] 图13是示出带盖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0042] 图14A是示出带盖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0043] 图14B是示出将图14A所示的带盖容器的盖打开的状态的图。
[0044] 图15是示出凸缘部的内侧部分与外侧部分的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的俯视图。
[0045] 图16是示出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俯视图。
[0046] 图17是示出具有盖和图16所示的容器的带盖容器的图。
[0047]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带盖容器的连结部分的包含铰链部在内的部分的剖视图。
[0048] 图19是示出图17所示的带盖容器的作用的图。
[0049] 图20是示出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0050] 图21是示出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0051] 图22是示出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0052] 图23是示出具有盖和图22所示的容器的带盖容器的图。
[0053] 图24是示出容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0054] 图25是示出具有盖和图24所示的容器的带盖容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56]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以及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整体进行说明。
[0057] (带盖容器)
[0058] 图1是构成带盖容器10的部件的分解图,图2是示出构成带盖容器10的容器20的图,是没有与盖50接合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立体图。带盖容器10具有形成有开口部28的容器20和以覆盖容器20的开口部28的方式与容器20接合的盖5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接合”是包含熔接和粘接双方的概念。“熔接”是指通过使容器20或盖50中的至少一方至少局部熔融而将盖50安装于容器20。并且,“粘接”是指使用粘接剂等与容器20和盖50独立的结构要素而将盖50安装于容器20。
[0059]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如果没有特别指出,则“带盖容器”是指在将盖50与容器20接合之后盖50还一次也没有被取下的状态。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盖被取下后的容器20称作开封容器21。
[0060] (容器)
[0061] 接下来,对容器20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20具有:底面22;侧面24,其以沿着底面22的外缘22e在整周范围内扩展的方式从底面22竖立设置;以及凸缘部26,其与侧面24的上部连接设置。上述的盖50与容器20的凸缘部26接合。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凸缘部26与侧面24的上缘连接设置并且沿水平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例子。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侧面”、“上部”、“上缘”以及后述的“上表面”、“下表面”、“水平方向”等词语是将以容器20的底面22位于下方的方式载置带盖容器10和容器20的状态作为基准来表示带盖容器10、容器20、盖50以及它们的结构要素的位置和方向的。
[0062]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将容器20的底面22和侧面24构成为使开口部28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四边形的轮廓的例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四边形的概念中也包含四边形的角部被倒角而使角部成为朝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的情况。另外,只要能够将期望的内容物收纳于容器20内,容器2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划定开口部28的凸缘部26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矩形或多边形的轮廓。并且,底面22的轮廓与凸缘部26和盖50的轮廓可以是相似形状,也可以不相似。
[0063] 收纳于容器20内的内容物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内容物的例子,能够列举例如坚果等小吃、水果干、小菜、糕点等。另外,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的特征之一在于,初始密封性优异。并且,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在盖50被取下后的开封容器21上再次盖上盖50而能够利用盖50来覆盖开封容器21的开口部28,即再次密封性优异。另外,“初始密封性”是指带盖容器10的、即将盖50与容器20接合之后盖50还一次也没有被取下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凸缘部26与盖50之间的密合性。
[0064] (凸缘部)
[0065]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进行详细说明。这里,图3是带盖容器10的包含后述的突部36在内的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熔接盖50之前的容器20的包含突部36在内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带盖容器10的包含后述的连结部分40在内的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熔接盖50之前的容器20的包含连结部分在内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66] 并且,图7是示出容器20的俯视图,图15是示出带盖容器10的俯视图。另外,为了避免变得繁杂,图15是省略了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以外的部分的图。
[0067] 如图1至图7所示,凸缘部26包含有:内侧部分30,其与侧面24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连接设置;外侧部分35,其位于内侧部分30的外侧;以及连结部分40,其设置于内侧部分30与外侧部分35之间,将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连结起来。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外侧”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离容器20的开口部28远的一侧。并且,“内侧”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离容器20的开口部28近的一侧。
[0068]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构成为,在使容器20的连结部分40断裂以将盖50从容器20取下时,外侧部分35与盖50一同从容器20(开封容器21)被取下。因此,在带盖容器10的状态下,盖50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至少局部接合。
[0069] 如图7所示,连结部分40在整周范围内沿着内侧部分30断续地设置于六处。另外,连结部分40也可以在整周范围内沿着内侧部分30连续地设置。并且,外侧部分35也在整周范围内沿内侧部分30隔着连结部分40而连续地延伸。而且,如图15所示,盖50的下表面50b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接合。通过这样构成容器20的凸缘部26和盖50,能够将容器20的开口部28无间隙地密封。即,能够表现初始密封性。
[0070] 如图1所示,凸缘部26具有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延伸的外侧部分35。只要能够一边维持外侧部分35与盖50至少局部接合的状态一边将盖50从容器20取下,外侧部分35的形状、或盖50的下表面50b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之间的接合的具体的状态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图1中示出了外侧部分35在整周范围内沿着内侧部分30连续地延伸并且盖50的下表面50b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接合的例子,但不限于此。虽然没有图示,但只要能够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维持外侧部分35与盖50至少局部接合的状态,则外侧部分35也可以在整周范围内沿着内侧部分30断续地延伸。在该情况下,盖50的下表面50b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接合,并且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至少局部接合。在该情况下也是,通过盖50的下表面50b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之间的接合,能够将容器20的开口部28无间隙地密封。即,能够表现初始密封性。并且,通过盖50的下表面50b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之间的接合,能够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维持外侧部分35与盖50至少局部接合在一起的状态。
[0071] 另外,在图15中,用标号30A来表示作为盖50的下表面50b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接合在一起的部分的第一接合部分,用标号35A来表示作为盖50的下表面50b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接合在一起的部分的第二接合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接合部分30A形成为没有到达内侧部分30的内缘和外缘、第二接合部分35A形成为没有到达外侧部分35的内缘和外缘的例子,但不限于此,第一接合部分30A也可以形成为到达内侧部分30的内缘或/和外缘,第二接合部分35A也可以形成为到达外侧部分35的内缘或/和外缘。
[0072] 盖50与凸缘部26之间的接合需要构成为能够在维持外侧部分35与盖50至少局部接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同时将盖50从容器20取下。另一方面,在第二接合部分35A的接合力小于容器20的其他部分与盖50之间的接合力、例如第一接合部分30A的接合力的情况下,考虑有如下的情况:在为了从容器20取下盖50而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捏取部26x施加力时,在盖50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被剥离之前,盖50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被剥离。考虑到该点,优选为,带盖容器10构成为第二接合部分35A的接合力大于第一接合部分30A的接合力。由此,能够抑制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盖50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被剥离。
[0073] 第一接合部分30A和第二接合部分35A的接合力能够使用Tensilon(テンシロン)拉伸试验机(例如,株式会社Orientec(オリエンテック)制,RTC-1310A)来测定。
[0074] 以下,对测定接合力的过程的一例进行说明。
[0075] 首先,将使盖50和凸缘部26接合在一起的样本切成15mm宽。接着,将盖50的一部分从凸缘部26剥离,使用Tensilon的一个夹具夹着盖50的一部分,使用另一个夹具夹着凸缘部26。然后,以拉伸速度300mm/min、按照盖50的一部分与凸缘部26所成的角为180°的方式进行拉伸。而且,以在将盖50的其他部分从凸缘部26的各部分剥离时所测量的载荷的最大值作为盖50与凸缘部26的各部分之间的接合力。
[0076] 另外,当在样本中预先包含有盖50与凸缘部26没有接合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在测定载荷之前将盖50和凸缘部26局部剥离的作业。
[0077] 在使用上述的测定方法来计算接合力时,第二接合部分35A的接合力优选大于20N,更优选大于30N,第一接合部分30A的接合力优选为20N以下,更优选为15N以下。
[0078] 用于使第二接合部分35A的接合力大于第一接合部分30A的接合力的具体的结构和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考虑有使第二接合部分35A的面积或宽度大于第一接合部分30A的面积或宽度的方法。并且,在通过由加热所引起的熔接而将盖50与凸缘部26接合起来的情况下,可以使将盖50熔接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时的温度高于将盖50熔接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时的温度。
[0079] 如上所述,连结部分40是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断裂的部分。另外,考虑有如果连结部分40的强度过大,则为了使连结部分40断裂而施加于凸缘部26的力过大,其结果为,容器20中的连结部分40以外的部分会断裂或变形。因此,连结部分40构成为能够以适当的力使其断裂。例如,如图6所示,内侧部分30、外侧部分35以及连结部分40构成为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小于内侧部分30的厚度T1和外侧部分35的厚度T2。
[0080] 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各自的上表面30a、35a与下表面30b、35b彼此平行,因此厚度T1、T2、T3恒定而与位置无关的例子。然而,不限于此,也考虑有厚度T1、T2、T3根据位置而变化的情况。例如,考虑有上表面30a、35a与下表面30b、35b不平行的情况。并且,也考虑有由于像后述那样外侧部分35具有突部36、加强部37、壁部38而导致厚度T1、T2、T3根据位置而变化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小于内侧部分30的厚度T1和外侧部分35的厚度T2”也可以指“厚度T3的平均值小于厚度T1的平均值和厚度T2的平均值”。或者,也可以指“厚度T3的最大值小于厚度T1的最大值和厚度T2的最大值”。这里,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是指连结部分40沿着水平方向的厚度,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的厚度分别是指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沿着上下方向的厚度。
[0081] 厚度T3越小,连结部分40越容易断裂。因此,如果考虑到带盖容器10的开封的容易度,则优选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较小。另一方面,考虑有如果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过小,则在与盖50接合之前的状态的容器20中、或者在将盖50与容器20接合的工序时,因施加于容器20的冲击等而引起连结部分40断裂。考虑到这些点,优选为,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设定为0.2mm以上并且0.8mm以下。并且,优选为,内侧部分30的厚度T1和外侧部分35的厚度T2设定为使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为内侧部分30的厚度T1和外侧部分35的厚度T2的50%以下。内侧部分30的厚度T1和外侧部分35的厚度T2例如设定为0.5mm以上并且2.0mm以下。
[0082] 如图4和图6所示,外侧部分35的厚度T2可以大于内侧部分30的厚度T1。例如,外侧部分35的厚度T2为内侧部分30的厚度T1的1.5倍以上,更优选为2倍以上。
[0083] 并且,从开封的容易度和抑制不期望的断裂的观点来看,连结部分40优选设置在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外周的0.1%以上5.0%以下的区域内,更优选设置在0.3%以上3.0%以下的区域内。另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分40设置在内侧部分30的外周的0.5%的区域内。
[0084] 并且,为了提高容器20与盖50的密封性,内侧部分的宽度W1设定在4mm以上的范围内。并且,外侧部分35的宽度W2优选设定为使得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盖50不从外侧部分35分离、并且在使盖50与容器20接合的工序时能够容易将盖50定位在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
35a上。例如,优选将外侧部分35的宽度W2设定为3mm以上。由此,能够提高将盖50与凸缘部
26的外侧部分35接合时的制造适用性,而且能够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容易捏取外侧部分
35。并且,例如,第一接合部分30A的宽度W3设定为1mm以上2mm以下。并且,优选为将第二接合部分35A的宽度W4设定为2mm以上,优选设定为3mm以上。并且,第二接合部分35A的宽度W4优选设为第一接合部分30A的宽度W3的1倍以上,更优选设为1.5倍以上。由此,能够容易保证初始密封性,能够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使盖50不容易从外侧部分35分离。
[0085] 接下来,关于带盖容器10,对内侧部分30、外侧部分35以及连结部分4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和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中的至少与盖50的下表面50b接触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图3和图5中示出了在将盖50与凸缘部26熔接起来的情况下内侧部分30的整个上表面30a和外侧部分35的整个上表面35a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例子。因此,能够使盖50的下表面50b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和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更均匀地接合。即,能够使盖50与容器20的凸缘部26稳定接合。由此,能够抑制容器20的凸缘部26与盖50之间的接合力根据位置或个体而不均匀,能够形成初始密封性优异的带盖容器10。
[0086] 另外,“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位于同一平面上”是指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中的连结部分40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中的连结部分40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之差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下。
[0087] 优选为,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中的与盖50的下表面50b接触的部分和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中的与盖50的下表面50b接触的部分所成的角度为±30度以下。
[0088] 选择构成容器20的材料和容器20的制造方法,以使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能够与盖50的下表面50b至少局部接合。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了树脂的注射成型而一体地形成底面22、侧面24以及凸缘部26。作为构成容器20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
[0089] 接下来,对用于提高带盖容器10的再次密封性的凸缘部26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的下表面35b位于比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0b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在外侧部分35设置有突出至比内侧部分30的外侧的端部30e靠内侧的位置的突部36。因此,能够将外侧部分35牢固地固定于内侧部分30。即,能够使开封容器21的再次密封性优异。这样的突部36在俯视时在外侧部分35的四个角部设置了总计四个(参照图7)。
[0090] 突部36优选为从内侧部分30的外侧的端部30e在0.1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向内侧部分30侧突出,更优选为在0.2mm以上0.5mm以下的范围内向内侧部分30侧突出。在图4中,用标号L1来表示从内侧部分的外侧的端部30e到突部36的前端的长度。在从内侧部分的外侧的端部30e到突部36的前端的长度L1为0.1mm以下的情况下,难以充分表现再次密封性,在为1.0mm以上的情况下,难以将接合有外侧部分35的状态下的盖50从容器20取下。
[0091] 突部36例如能够设置于比外侧部分35的下表面35b靠上方的位置,能够设置于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0b与外侧部分35的下表面35b之间的区域。通过使突部36与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0b接近或抵接,能够提高开封容器21的再次密封性。例如,在图3中图示了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0b与突部36接近并且在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0b与突部36之间设置有间隙D1的带盖容器10,但不限于此。在带盖容器10中,也可以是,凸缘部
26的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6b与突部36抵接。对于被接合了外侧部分35的状态下的盖50覆盖的开封容器21也是如此。并且,间隙D1优选设为0.5mm以下。如果间隙D1为0.5mm以下,则能够提高开封容器21的再次密封性。
[0092] 并且,突部36优选设置为能够与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外周的25%以上的区域抵接,更优选设置为能够与50%以上的区域抵接。由此,能够提高开封容器21的再次密封性。并且,突部36优选设置为能够与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外周的5%以下的区域抵接,更优选设置为能够与3%以下的区域抵接。由此,能够容易从容器20取下接合有外侧部分35的状态下的盖50。
[0093] 接下来,对没有与盖50接合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图3和图5是带盖容器10的剖视图,图4和图6是没有与盖50接合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剖视图。
[0094]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没有与盖50接合的状态下的容器20中,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位于比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靠下方的位置。优选为,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位于比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0b靠下方的位置。
[0095] 在要将盖50熔接于容器20的情况下,如图4和图6所示,利用保持器70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下表面进行保持,将盖50载置在容器20的凸缘部26上。这里,保持器70形成为在将凸缘部26和盖50熔接在一起时使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和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位于同一平面上。具体而言,保持器70形成为保持器70的与内侧部分30抵接的部分比保持器70的与外侧部分35抵接的部分突出。接着,在由保持器70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下表面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使第一热板75和第二热板76相对于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从盖50的上方分别下降。
[0096] 由此,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隔着盖50被第一热板75向下方按压。其结果为,能够使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相对于内侧部分30相对地上升,从而使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位于同一平面上。在该情况下,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和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与盖50的下表面50b在保持器70与第一热板75和第二热板之间被加热而熔接在一起。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分别使用第一热板75和第二热板7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一个热板进行加热。
[0097] 在此期间,在内侧部分30与外侧部分35之间沿着相同方向设置于六处的连结部分40弯曲地留在内侧部分30与外侧部分35之间。或者,也考虑有在该熔接作业期间连结部分
40从内侧部分30或外侧部分35断裂的情况。
[0098] 这样,通过在保持器70与第一热板和第二热板76之间对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与盖50进行加热熔接,能够得到由容器20和盖50构成的带盖容器10。在像上述那样连结部分40从内侧部分30或外侧部分35断裂了的情况下,作为带盖容器10的容器20,变得不包含连结部分40。
[0099] (盖)
[0100] 接下来,对与容器20接合的盖50进行说明。选择构成盖50的材料,以使盖50的下表面50b能够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和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接合。例如盖50包含基材层和构成盖50的下表面50b的密封层。盖50的厚度例如为20μm以上并且100μm以下。
[0101] 作为构成基材层的材料,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树脂、尼龙等聚酰胺系树脂、或聚丙烯等。并且,作为构成密封层的材料,能够使用聚丙烯、或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树脂等。另外,在基材层和密封层都包含聚丙烯的情况下,在基材层中使用双轴拉伸聚丙烯,在密封层中使用无延伸聚丙烯。
[0102] 另外,上述的“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树脂”也被称作易剥离密封剂,是具有比较小的接合力的材料。因此,在盖50的密封层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将盖50的下表面50b与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和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可靠地接合。并且,在盖50的密封层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树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了上述的拉伸试验机的方法等而计算出的盖50与凸缘部26之间的接合力优选为20N以下,更优选为15N以下。
[0103] 另一方面,在盖50的密封层由聚丙烯单体构成的情况下,该接合力比使用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树脂的情况下的接合力大。
[0104] (容器的制造方法)
[0105] 接下来,参照图8A至图10对容器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以下,对通过注射成型法来制造容器20的例子进行说明。
[0106] 首先,使凸缘部26的上表面侧的第一模具81与凸缘部26的下表面侧的第二模具82对置(参照图8A),接着使第一模具81和第二模具82闭合,并且形成规定的模腔空间(参照图8B)。接着,从第一模具81的浇口81a对模腔空间注射注入熔融状态的树脂83,通过使该树脂
83在第一模具81与第二模具82之间固化而成型出容器20(参照图8C)。树脂83例如能够采用热塑性树脂。
[0107] 接着,在将容器20保持在第二模具82上的状态下,上拉第一模具以使其离开第二模具82(参照图9A)。
[0108] 在图10所示的放大图中示出该状态。如图10所示,通过使第一模具81离开第二模具82,确保了使凸缘部26能够朝向上方或侧方进行变形的区域。
[0109] 即,在外侧部分35设置有向内侧部分30侧突出的突部36,该突部36进入到第二模具82内,但通过在第二模具82上确保了能够使凸缘部26朝向上方或侧方进行变形的区域,能够从第二模具82脱模出在凸缘部26具有突部36的容器20。
[0110] 接着,如图9B所示,利用设置于第二模具82的第一销82a顶起容器20的底面22,利用第二销82b顶起凸缘部26。
[0111] 在该情况下,由于预先使第一模具81与第二模具82分开,因此在利用第二销82b将凸缘部26顶起时,凸缘部26能够朝向上方或侧方进行变形,因此能够将容器20从第二模具82脱模。
[0112] 接着,如图9C所示,容器20的底面22被吸附机构85吸附,能够通过该吸附机构85而将容器20从第一模具81和第二模具82向外方排出。
[01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模具81与第二模具82沿垂直方向配置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模具81和第二模具82沿水平方向配置。
[0114] (带盖容器的制造方法)
[0115] 接下来,对带盖容器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0116] 首先,如上所述,通过注射成型法而形成具有一体形成的底面22、侧面24以及凸缘部26的容器20。在该情况下,容器20具有熔接盖50之前的构造(参照图4和图6)。并且,准备具有与容器20的凸缘部26对应的轮廓的盖50。接着,像上述那样利用保持器70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的下表面35b进行保持,将盖50载置在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上。在由保持器70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使第一热板75和第二热板76相对于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分别下降。此时,盖50中的与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对应的部分从上表面50a侧被加热,使盖50的密封层熔融。由此,能够将盖50与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和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熔接起来。此时,也可以使凸缘部26熔融。
[0117] 这样,得到了具有容器20和盖50的带盖容器10。在该情况下,由于内侧部分30与盖50被熔接在一起,因此能够将容器20的开口部28无间隙地密封。即,能够表现初始密封性。
而且,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至少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形成初始密封性优异的带盖容器10。
[0118] (带盖容器的开封方法)
[0119] 接下来,关于将带盖容器10开封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0120] 首先,如图1中的标号Fa所示,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捏取部26x的一部分施加向上的力以使连结部分40断裂。同时,盖50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被剥离。由此,能够像图11所示那样将接合有外侧部分35的状态下的盖50从容器20取下,从而能够使容器20成为开封容器21。另外,当在制造带盖容器10时连结部分40断裂的情况下,省略使连结部分40断裂的作业。
[0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从容器20取下了接合有外侧部分35的状态下的盖50。然后,能够使用接合有外侧部分35的状态下的盖50来再次覆盖开封容器21的开口部28。例如,以使与盖50接合的外侧部分35位于比开封容器21的内侧部分30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盖50覆盖在容器20上,由此能够将开封容器21再次密封(参照图3)。此时,由于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的突部36突出至比内侧部分30的外侧的端部30e靠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外侧部分35牢固地固定于内侧部分30。即,能够使开封容器21的再次密封性优异。
[012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容器20取下了接合有外侧部分35的状态下的盖50,因此与从容器20取下盖50单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盖50发生变形、例如盖50弯曲或卷曲。因此,在使用盖50来再次密封开封容器21时,能够更稳定地维持盖50的平坦性。
[0123] 另外,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以下,根据需要,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和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对于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部分,使用与对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对应的部分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当明显在变形例中也能够取得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取得的作用效果的情况下,有时也省略其说明。
[0124] (外侧部分的变形例)
[0125]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描述。也可以如图12所示,外侧部分35具有壁部38,该壁部38位于比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盖50靠外侧的位置。
通过设置这样的壁部38以从外侧包围带盖容器10的盖50,能够抑制有意或无意地将带盖容器10的盖50从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剥离。并且,通过设置壁部38,能够提高外侧部分35的刚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容器20取下后的盖50弯曲或卷曲。并且,在为了将带盖容器10开封而使连结部分40断裂时,能够用手指等容易地捏取外侧部分35中的设置有壁部38的部分。因此,能够提高带盖容器10的开封性。
[0126] (外侧部分的变形例)
[0127] 也可以如图13所示,在外侧部分35设置朝向下方延伸的加强部37。通过设置加强部37,能够提高外侧部分35的刚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容器20取下后的盖50弯曲或卷曲。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加强部37沿着外侧部分35的内侧的端部35e延伸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在将盖50盖在开封容器21上时加强部37的内侧部分30侧的端部与内侧部分30的外侧的端部30e抵接,由此倾斜面35c能够作为将盖50向下方引导的引导件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再次密封作业。另外,为了使加强部37有效地表现作为引导件的功能,优选将加强部37的长度L设为2mm以上。并且,也可以在加强部37的内侧的端部37e设置随着朝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35c。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再次密封作业。
[0128] (连结部分的第一变形例)
[0129]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连结部分40沿着内侧部分30断续地设置于六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4A所示,将连结部分40沿着内侧部分30断续地设置于四处,将外侧部分35的突部36设置于外侧部分35的四角的角部。而且,如图14A所示,在内侧部分30与外侧部分35之间,在俯视观察时的凸缘部26的一侧缘,在本变形例中与捏取部26x对置并且被突部36和突部36夹着的区域内设置有连续的追加的连结部分40A。
[0130] 该连续的追加的连结部分40A设置于凸缘部26的一侧缘,在把持着捏取部26x以将盖50从容器20取下时不会被切断,在再次密封时,在使盖50进行开闭的情况下,如图14B所示,该连结部分40A作为铰链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连结部分40A的长度L2设为5mm以上。
[0131] (连结部分的第二变形例)
[0132] 在本变形例中,也对与上述的连结部分的第一变形例的情况同样地连结部分的一部分作为铰链发挥功能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容器20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具有图16所示的容器20和与容器20的凸缘部26接合在一起的盖50的带盖容器10的俯视图。另外,为了避免变得繁杂,图17是省略了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外侧部分35以及连结部分40以外的部分的图。图18是带盖容器10的连结部分40的包含后述的铰链部42在内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133] 如图16所示,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外缘具有包含四条边(第一边26a、第二边26b、第三边26c以及第四边26d)的矩形的轮廓。第一边26a与第三边26c对置,第二边26b与第四边26d对置。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边26a和第三边26c是彼此平行的长边。并且,第二边26b和第四边26d是比第一边26a和第三边26c短并且彼此平行的短边。
[0134] 在图16中,标号26e、26f、26g、26h表示两条边连接的部位(以下,称作角部)。第一角部26e位于第一边26a与第二边26b之间,第二角部26f位于第二边26b与第三边26c之间,第三角部26g位于第三边26c与第四边26d之间,第四角部26h位于第四边26d与第一边26a之间。
[0135] 如图16所示,连结部分40包含结合部41和一对铰链部42。结合部41是在将带盖容器10开封时需要使其断裂的部分。本变形例中的结合部41相当于图1至图15所示的例子中的连结部分40。结合部41的厚度与图1至图15所示的例子中的连结部分40的厚度T3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铰链部42是在将带盖容器10开封之后也继续将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连结起来的部分。如后所述,一对铰链部42划定使与盖50一同从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分离的外侧部分35相对于内侧部分30旋转的旋转轴线A。在旋转轴线A的外侧的位置和内侧的位置中的任意位置都至少存在部分的外侧部分35。
[0136] 本变形例的带盖容器10构成为在从容器20取下盖50时外侧部分35中的没有被连结部分40的铰链部42连结的部分与盖50一同从容器20(开封容器21)被取下。在带盖容器10的状态下,盖50与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至少局部接合。
[0137] 如图16所示,连结部分40的结合部41沿着内侧部分30断续地设置于多处、例如四处。另外,结合部41也可以沿着内侧部分30连续地设置。外侧部分35在整周范围内沿着内侧部分30隔着连结部分40而连续地延伸。而且,如图17所示,盖50的下表面50b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接合。通过这样构成容器20的凸缘部26和盖50,能够将容器20的开口部28无间隙地密封。即,能够表现初始密封性。
[0138] 在本变形例中,突部36例如也可以像图16所示那样设置于外侧部分35中的捏取部26x所在的部分。突部36也可以设置于外侧部分35中的与捏取部26x不同的部分。并且,也可以在外侧部分35设置多个突部36。
[0139] 优选为,突部36设置在外侧部分35的边上而不是角部。由此,能够抑制将带盖容器10的盖50从容器20取下的作业被突部36阻碍。
[0140] 接下来,参照图16至图18对连结部分40的上述的铰链部42进行详细说明。
[0141] 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例子中,一对铰链部42分别位于内侧部分30的角部。具体而言,一个铰链部42位于第一边26a与第二边26b之间的第一角部26e,另一个铰链部42位于第二边26b与第三边26c之间的第二角部26f。并且,一对铰链部42被设置为使旋转轴线A与第二边26b平行地延伸。如图16和图17所示,旋转轴线A是通过一个铰链部42中的位于最靠近开口部28的中心点C的位置的部分和另一个铰链部42中的位于最靠近开口部28的中心点C的位置的部分的直线。
[0142] 如图16和图17所示,凸缘部26的内侧部分30的一部分突出到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例子中,内侧部分30中的包含第二边26b在内的部分位于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内侧部分30中的突出到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以下,也称作卡定部31)的外缘在盖50和外侧部分35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与盖50的下表面50b抵接而按压盖50的下表面50b。其结果为,在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外缘与盖50的下表面50b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利用该摩擦力,使用者能够在盖50和外侧部分35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的范围内旋转后的状态下使盖50和外侧部分35相对于内侧部分30固定。因此,能够维持将开封容器21的开口部28开放的状态。
[0143] 在图17中,标号W5表示内侧部分30中的突出到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在与旋转轴线A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尺寸W5例如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通过将尺寸W5设为3mm以上,能够在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外缘与盖50的下表面50b之间产生充分的摩擦力,从而使盖50和外侧部分35相对于内侧部分30固定。并且,尺寸W5例如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下。通过将尺寸W5设为10mm以下,能够抑制在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外缘与盖50的下表面50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由此,能够抑制盖50从外侧部分35剥离或盖50和外侧部分35的旋转变难的情况。
[0144] 优选为,如图17所示,第一接合部分30A不设置在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换言之,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上表面不与盖50的下表面50b接合。以下,对采用这样的接合的理由进行说明。
[0145] 假设内侧部分30的整个上表面与盖50接合。在该情况下,在带盖容器10的状态下,如果对凸缘部26的上述的捏取部26x施加向上的力,则对盖50中的相对于旋转轴线A位于捏取部26x侧的部分施加远离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的朝向的力。另一方面,对盖50中的相对于旋转轴线A位于与捏取部26x相反侧的部分施加朝向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的力。因此,无法通过对上述的捏取部26x施加向上的力而将盖50中的相对于旋转轴线A位于与捏取部26x相反侧的部分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在该情况下,例如,需要在位于与捏取部26x相反侧的凸缘部26的边或角部进行将盖50中的相对于旋转轴线A位于与捏取部26x相反侧的部分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的作业。
[0146]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上表面不与盖50的下表面50b接合。因此,通过对捏取部26x施加向上的力,能够将盖50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将带盖容器10开封的作业。
[0147] 在图16中,标号S1表示铰链部42中的沿着内侧部分30的外缘的方向上的尺寸,标号S2表示铰链部42中的与沿着内侧部分30的外缘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尺寸S1例如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尺寸S2例如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通过将尺寸S设为1mm以上并且将尺寸S2设为1mm以上,能够抑制在外侧部分35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相对于内侧部分30旋转时等铰链部42断裂。并且,尺寸S2例如为5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通过将尺寸S2设为5mm以下,能够使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外缘与盖50的下表面50b适当地抵接。
[0148] 图18是带盖容器10中的包含铰链部42在内的部分的剖视图。优选为,铰链部42的一对端部中的内侧的端部(以下,也称作内端)42a与内侧部分30中的靠近下表面30b的位置连接。并且,优选为,铰链部42的一对端部中的外侧的端部(以下,也称作外端)42b与外侧部分35中的靠近上表面35a的位置连接。例如,如图18所示,铰链部42的内端42a与内侧部分30的下表面30b连接,铰链部42的外端42b与外侧部分35的内缘中的靠近上表面35a的位置连接。另外,“与靠近下表面的位置连接”是指从连接部位到下表面的距离小于从连接部位到上表面的距离。同样地,“与靠近上表面的位置连接”是指从连接部位到上表面的距离小于从连接部位到下表面的距离。
[0149] 铰链部42的厚度T4例如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3mm以上。并且,铰链部42的厚度T4例如为1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下。
[0150] 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也能够通过注射成型法来制造容器20。并且,能够使用保持器70、第一热板75以及第二热板76来将盖50熔接于容器20的凸缘部26。在熔接作业的期间,连结部分40的结合部41弯曲地留在内侧部分30与外侧部分35之间。或者,也考虑有在该熔接作业的期间结合部41从内侧部分30或外侧部分35断裂的情况。另一方面,连结部分40的铰链部42构成为在熔接作业期间不会断裂。
[0151] 接下来,关于将本变形例的带盖容器10开封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0152] 首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对容器20的凸缘部26的捏取部26x的一部分施加向上的力。由此,在捏取部26x的周围,将盖50的下表面50b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并且使连结部分40的结合部41断裂。接着,如图19所示,持续对捏取部26x施加力,以使盖50和外侧部分35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将盖50的下表面50b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并且,使剩余的结合部41断裂。在所有的结合部41断裂之后,外侧部分35中的位于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和位于比旋转轴线A靠内侧的位置的部分双方能够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
[0153] 随着盖50和外侧部分35的旋转进行,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外缘按压盖50的按压力变大,在卡定部31的外缘与盖50的下表面50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变大。如果摩擦力大于盖50和外侧部分35由于其自重而想要与图19所示的方向Fa相反地移位的力,则即使在使用者不对盖50和外侧部分35施加力的情况下,盖50和外侧部分35也相对于内侧部分30静止。因此,能够维持将开封容器21的开口部28开放的状态。
[0154]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盖50的材料和厚度优选被选择为,使得在盖50的下表面50b被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外缘被按压时盖50能够进行弹性变形。
[0155] 以下,汇总本变形例的效果。本变形例的容器20包含将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连结起来的一对铰链部42。因此,在将盖50从容器20取下后,能够使盖50和与盖50接合的外侧部分35相对于开封容器21的内侧部分30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使用者无需进行盖50相对于开封容器21的对位就能够容易地使用盖50来覆盖开封容器21的开口部28。并且,容器20的内侧部分30包含突出到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卡定部31。卡定部31的外缘能够在盖50和外侧部分35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与盖50的下表面50b抵接而按压盖50的下表面50b。因此,在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的外缘与盖50的下表面50b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利用该摩擦力,使用者能够在盖50和外侧部分35以旋转轴线A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后的状态下使盖50和外侧部分35相对于内侧部分30固定。因此,能够维持将开封容器21的开口部28开放的状态。
[0156]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容器20的外侧部分35设置有向内侧部分30侧突出的突部36。因此,能够在连结部分40的结合部41断裂之后的开封容器21的状态下将外侧部分35牢固地固定于内侧部分30。由此,能够使开封容器21的再次密封性优异。
[0157] 以下,对本变形例的带盖容器10和容器20的几个进一步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158] 没有与盖50接合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内侧部分30与外侧部分3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如图20所示,在没有与盖50接合的状态下的容器20中,凸缘部26的外侧部分35的上表面35a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位于同一平面上。
[0159] 在图16和图17中示出了外侧部分35包含向内侧部分30侧突出的突部36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1所示,外侧部分35不包含向内侧部分30侧突出的突部。
[0160] 在图16和图17中,示出了一对铰链部42以使内侧部分30的一条边(具体而言为第二边26b)位于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连结起来的例子。在本变形例中,关于一对铰链部42以使内侧部分30的一个角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连结起来的例子进行说明。
[0161] 图22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容器20的俯视图。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内侧部分30的外缘具有包含长度相等的四条边(第一边26a、第二边26b、第三边26c以及第四边26d)的正方形的轮廓。
[0162] 如图22所示,一对铰链部42以使内侧部分30的第二角部26f的一部分位于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将内侧部分30和外侧部分35连结起来。具体而言,一对铰链部42都位于第二角部26f。并且,在一个铰链部42与另一个铰链部42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隔。在该情况下,内侧部分30中的突出到比穿过一对铰链部42的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作为与盖50的下表面50b抵接而按压盖50的下表面50b的卡定部31发挥功能。
[0163] 图23是示出通过将盖50与图22所示的容器20接合而得到的带盖容器10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在与设置有一对铰链部42的第二角部26f对置的第四角部26h侧对外侧部分35的一部分施加向上的力而将盖50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优选为,在外侧部分35中的与第四角部26h对应的部分设置向外侧突出的捏取部26x。
[0164] 与图16和图17所示的例子的情况同样地,在本变形例中也优选为,如图23所示,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不与盖50接合。因此,通过对捏取部26x施加向上的力,能够将盖50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将带盖容器10开封的作业。
[0165] 在一对铰链部42位于一个角部、例如第二角部26f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22和图23所示,使第二角部26f中的凸缘部26的内缘比其他角部向中心点C侧配置。由此,能够扩大位于比旋转轴线A靠内侧的位置的内侧部分30的面积。因此,即使在比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不将内侧部分30与盖50接合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确保在第二角部26f用于将内侧部分30与盖50接合的区域比旋转轴线A靠内侧。
[0166] 在本变形例中,在将带盖容器10开封时,按照图23中的箭头P1所示从第四角部26h向朝向中心点C的方向进行盖50的剥离。为了在方向P1上的单位长度内进行盖50的剥离所需的力和第一接合部分30A中的与沿着垂直于方向P1的方向P2延伸的直线相交的部分的长度(以下,也称作剥离长度)成比例。
[0167] 根据本变形例,通过将卡定部31设置于内侧部分30的角部,能够将捏取部26x设置于凸缘部26的角部。因此,与将捏取部26x设置在凸缘部26的边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开始进行将带盖容器10开封的作业时的剥离长度,因此能够减小开始进行开封的作业时所需的力。由此,能够提高带盖容器10的开封性。
[0168] (容器的形状的变形例)
[0169] 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容器20的凸缘部26具有矩形的轮廓的例子。在本变形例中,关于容器20的凸缘部26具有圆形的轮廓的例子进行说明。
[0170] 图24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容器20的俯视图。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划定开口部28的内侧部分30的内缘和内侧部分30的外缘都具有圆形或楕圆形的轮廓。并且,内侧部分30的外缘构成为其中心C1相对于开口部28的中心C向一对铰链部42侧偏心。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内侧部分30中的突出到比穿过一对铰链部42的旋转轴线A靠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作为与盖50的下表面50b抵接而按压盖50的下表面50b的卡定部31发挥功能。
[0171] 图25是示出通过将盖50与图24所示的容器20接合而得到的带盖容器10的俯视图。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本变形例中,也优选为,如图25所示,内侧部分30的卡定部31不与盖50接合。因此,通过对捏取部26x施加向上的力,能够将盖50从内侧部分30的上表面30a剥离。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将带盖容器10开封的作业。
[0172] 另外,关于针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适当组合几个变形例来使用。
[0173] 标号说明
[0174] 10:带盖容器;20:容器;21:开封容器;22:底面;24:侧面;26:凸缘部;30:内侧部分;30a:上表面;30b:下表面;30A:第一接合部分;31:卡定部;35:外侧部分;35a:上表面;35b:下表面;35c:倾斜面;35A:第二接合部分;36:突部;37:加强部;38:壁部;40:连结部分;
41:结合部;42:铰链部;50:盖;C:中心点;A:旋转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