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榕中异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022626.0

文献号 : CN1083588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长日邵泰明宋小平

申请人 :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果榕中异黄酮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异黄酮新化合物的制备如下:将大果榕根粉碎后过筛,用醇溶液冷浸提取,减压浓缩后得浸膏,浸膏中加入蒸馏水悬浮,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各部位浸膏;乙酸乙酯浸膏经柱层析、高效液相即得到异黄酮新化合物。本发明从大果榕中提取的异黄酮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三种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所示:

(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大果榕组织自然阴干、粉碎后用醇溶液提取浓缩后得到浸膏,浸膏加蒸馏水悬浮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

②将步骤①得到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柱层析得到7个组分A-G,组分C再经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梯度洗脱,合并相似馏分得到5个组分Fr1-5;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Fr3经高效液相分离得到异黄酮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①中所述的大果榕组织为大果榕根、茎、叶或果,醇溶液为体积分数为75%-95%的乙醇溶液,所述的蒸馏水与浸膏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②中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0:0-0:1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③中所述高效液相溶剂体系为45%甲醇-55%水。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黄酮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细胞的药物上的应用,所述肿瘤细胞为宫颈癌Hela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或者肺腺癌A549细胞。

说明书 :

大果榕中异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具体涉及一种大果榕中异黄酮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 lour)为桑科榕属(Ficus)植物,别名馒头果,果实味甜可食,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南药园植物名录》记载大果榕果实具有祛风宣肺、补肾益精作用,主治肺热咳嗽、遗精、吐血。近年来对大果榕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大果榕中含有异黄酮等成分且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祁翠翠等(A new isoflavone from the roots of Ficus auriculata[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8, 32(1):43)从大果榕根中分离得到4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谭琳等(大果榕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J]. 食品科学, 2016. 37 (13): 77)对大果榕果实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榕果实多酚具有良好的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目前尚缺大果榕异黄酮成分的系统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果榕中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异黄酮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4]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黄酮新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所示:
[0005]
[0006] (Ⅰ)。
[0007] 上述异黄酮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①将大果榕组织自然阴干、粉碎后用醇溶液提取浓缩后得到浸膏,浸膏加蒸馏水悬浮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
[0009] ②将步骤①得到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柱层析得到7个组分A-G,组分C再经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梯度洗脱,合并相似馏分得到5个组分Fr1-5;
[0010]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Fr3经高效液相分离得到异黄酮新化合物。
[0011] 上述步骤中①中所述的大果榕组织为大果榕根、茎、叶或果,醇溶液为体积分数为75%-95%的乙醇溶液,所述的蒸馏水与浸膏体积比为1:1。
[0012] 上述步骤中②中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00:0-0:100。
[0013] 上述步骤③中所述高效液相溶剂体系为45%甲醇-55%水。
[0014] 上述异黄酮新化合物在抑制肿瘤细胞上的应用,所述肿瘤细胞为宫颈癌Hela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或者肺腺癌A549细胞。
[0015]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提供一种大果榕中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异黄酮化合物的1H-NMR谱(核磁共振氢谱)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异黄酮化合物的13C-NMR谱(核磁共振碳谱)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异黄酮化合物素的HSQC谱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异黄酮化合物的HMBC谱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异黄酮化合物的1H-1H COSY谱(氢氢相关谱)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的异黄酮化合物的HRESIMS(高分辨电喷雾电离质谱)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说明,但与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23] (实施例)
[0024] 本实施例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0025]
[0026] (Ⅰ)。
[0027] 该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①将20kg自然阴干的大果榕根粉碎后过筛,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室温下浸泡提取3次,每次6天,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总浸膏460g,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悬浮浸膏,先用3L石油醚萃取3次,得到石油醚部位浸膏175g,后用3L乙酸乙酯多次萃取直至上层溶液颜色明显变淡得到乙酸乙酯部位70g。
[0029] ②将步骤①中的乙酸乙酯部位70g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0-0:100, V/V)梯度洗脱,每500mL收集流分,TCL点板检测,合并相似组分得到7个组分A-G;组分C再经石油醚-乙酸乙酯(3:1, V/V)柱层析,TCL点板检测,合并相似组分得到5个组分Fr1-5;
[0030] ③将步骤②中的Fr3经高效液相(甲醇/水, 45:55, 3 mL/min, tR=17.6 min)分离得到异黄酮新化合物5.6 mg。
[0031] (测试例)
[0032] 对实施例得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产品分析:
[0033] (1)该异黄酮化合物的1H-NMR谱见图1(溶剂acetone-d6,400Hz)。
[0034] (2)该异黄酮化合物的13C-NMR谱见图2(溶剂acetone-d6,100MHz)。
[0035] 具体数据见表1。
[0036]  表1 Ficaurisoflavone A的核磁共振数据(400/100 MHz, acetone-d6)[0037]
[0038] (3)该异黄酮化合物的HSQC谱见图3(溶剂acetone-d6)。
[0039] (4)该异黄酮化合物的HMBC谱见图4(溶剂acetone-d6)。
[0040] (5)该异黄酮化合物的1H-1H COSY谱(氢氢相关谱)见图5(溶剂acetone-d6)。
[0041] (6)该异黄酮化合物的高分辨电喷雾电离质谱图见图6。
[0042] 异黄酮新化合物:淡黄色粉末,易溶于丙酮、甲醇; m.p. 157-158 ℃; [α]25D +26.5 (c 0.1, CH3OH); UV (CH3OH) λmax (logε): 260 (2.52) nm, 201 (3.56) nm。
HRESI-MS给出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18O6(m/z  355.11771  [M + H]+, 计算值为
355.11761),不饱和度为12。在UV光谱中,在260 nm处有吸收,说明该化合物含有苯环,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1H NMR谱中低场区给出1个典型的黄酮C-5号位与分子内羰基形成氢键的羟基信号δH 12.99 (1H, s),1个典型的异黄酮C-2号位烯氢信号δH 8.20 (1H, s),1个C-6号位烯氢δH6.28 (1H, d, J = 2.2 Hz),1个C-8号位烯氢δH6.42 (1H, d, J = 2.2 Hz),3组1,3, 4取代的苯环氢信号δH 7.36 (1H, dd, J = 8.3, 2.2 Hz)、7.30 (1H, d, J = 2.2 Hz)和6.91 (1H, d, J = 8.3 Hz),进一步证明该化合物为异黄酮类化合物,此外,1H NMR谱中还给出2个顺式烯氢信号δH 6.44 (1H, J = 9.8 Hz)和5.77 (1H, J = 9.8 Hz),2个相同的甲基信号δH 1.43 (6H, s);13C NMR谱中给出1个四取代苯环 (δC 
165.5, 163.9, 159.1, 106.1, 100.0, 94.6),1个1,3, 4-取代苯环(δC 154.0, 130.6, 
128.0, 123.8, 122.0, 116.8),1个α, β不饱和酮(δC 181.5, 154.5, 124.5),以上信息正好符合异黄酮15个碳的骨架,此外,13C NMR谱中还给出2个烯碳信号(δC 132.0, 122.8),2个相同的甲基碳信号(δC 28.3)。结合以上信息可以推测该化合物为C-3'号位被取代的异黄酮类化合物。顺式双键的连接方式是通过HMBC确定的,在HMBC谱中δH 6.44 (1H, J = 9.8 Hz)和5.77 (1H, J = 9.8 Hz)都与δC 122.0 (C-3')相关,说明双键连接在C-3'位,2个甲基δH 1.43 (6H, s)都与δC 132.0 (C-2'')和77.2 (C-3'')相关,说明2个甲基连在C-3''上。
综上所述,该化合物为新的异黄酮化合物,命名为:Ficaurisoflavone A。
[0043]
[0044] Ficaurisoflavone A的结构式
[0045]
[0046] Ficaurisoflavone A的HMBC相关
[0047] (试验例、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0048] 试验方法:取实施例分离得到的异黄酮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
[0049] 肿瘤细胞株:宫颈癌Hela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河北大学药学院提供)。
[0050] 阳性对照:阿霉素。
[0051] 仪器:冰箱,灭菌锅,酶标仪(BioTek ELx800),显微镜,冷冻干燥机,CO2恒温培箱,96孔板,移液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微滤器及0.22μm滤膜,高速离心机。
[0052] 试剂:RPMI1640培养液,胰酶,MTT,DMSO,优级新生牛血清。
[0053] 具体实验方法:
[0054] (1)接种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配成单个细胞悬液,以每孔5×104、5×105个/mL接种到96孔板,每孔体积100μL,贴壁细胞提前12小时接种培养。
[0055] (2)加入待测化合物溶液(固定浓度40μg/mL初筛,在该浓度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在50%附近的化合物设5个浓度进入梯度复筛,即检测浓度分别为5、1、0.2、0.04、0.008μg/mL,用培养液将待测样品稀释)100μL,每孔终体积100μL,每种处理均设3个复孔。
[0056] (3)显色:37摄氏度培养48小时后,每孔加MTT溶液20μL。继续孵育4小时,终止培养,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150μL的DMSO溶液,使结晶物充分融解。
[0057] (4)比色:选择490nm波长,酶标仪(BioTek ELx800)读取各孔光吸收值,记录结果。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
[0058] 数据分析:
[0059] 以细胞抑制率作纵坐标,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作回归曲线,计算IC50值。其中,抑制率=(加PBS对照组的OD值-试验组的OD值)/加PBS对照组的OD值×100%。
[0060] 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如下:
[0061] 表2 异黄酮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结果
[0062]
[0063] 阿霉素a为阳性对照。
[0064] 结果表明异黄酮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三种肿瘤细胞增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