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18789.8

文献号 : CN1083849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冲李梦冉刘永长余黎明李会军

申请人 : 天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B2和Mg2Si两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相组成,基体为Al,增强相为TiB2和Mg2Si相。本发明增强相TiB2陶瓷颗粒在铝熔体中原位反应合成,在不降低Al‑Mg2Si基复合材料室温强度的同时,高温强度比Al‑Mg2Si基复合材料提高约8‑20%。该制备方法工艺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l基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相组成,基体为Al,增强相为TiB2和Mg2Si相,其中,TiB2质量分数为2%-5%,Mg2Si质量分数为

15%,室温增强相Mg2Si尺寸为15-25μm,形状为八面体或缺角八面体,高温增强相TiB2尺寸为0.5-5μm,形状为六角板片;

所述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350℃高温抗拉强度为59-66MPa ;

所述的一种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所需原料:29-76%的纯铝、9.5%的纯镁、5.5%的纯硅、7%-53%的Al-B中间合金和1-4%的海绵Ti,按照Ti:B质量百分比为2.2:1进行配料;

(2)将按比例称好的纯铝放入熔炼炉,并通入高纯Ar保护性气体;

(3)熔炼炉升温到750℃-850℃,待纯铝熔化后,加入纯硅,待硅完全溶解在铝熔体后搅拌5-15分钟;再将温度升高到800℃-1200℃,加入Al-B中间合金和海绵Ti,Al-B中间合金中的AlB2粒子大量溶解,与溶解的Ti反应,原位生成TiB2增强粒子;温度下降到750℃-850℃,施加超声外场,使TiB2颗粒在熔体中分布更加均匀;

(4)再将温度降至650℃-750℃,将纯镁压入熔体底部保温10分钟,加入0.5wt.%的C2C16除气除渣,待稳定后浇注成锭;

所述Al-B中间合金中B的质量百分比为3%-8%。

说明书 :

一种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B2和Mg2Si两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Al-Mg2Si复合材料中增强相Mg2Si是在凝固过程中原位生成,与基体相容性好、界面干净、结合牢固、热稳定性好,且增强体分布均匀,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使其在汽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控制Mg2Si的形核和生长过程或通过后续处理工艺,实现对其形貌、尺寸、分布等因素的有效控制,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但对高温性能(350℃)贡献有限。
[0003] 随着内燃机朝着大功率、低油耗、低排放、高转速、高增压的方向发展,大大增加了发动机和活塞材料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温度,对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350℃)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现有技术Al-Mg2Si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iB2和Mg2Si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不降低Al-Mg2Si基复合材料室温强度的同时,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增强相TiB2陶瓷颗粒在铝熔体中原位反应合成,该制备方法工艺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l基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相组成,基体为Al,增强相为TiB2和Mg2Si相,其中,TiB2质量分数为2%-5%,Mg2Si质量分数为15%,室温增强相Mg2Si尺寸为15-25μm,形状为八面体或缺角八面体,高温增强相TiB2尺寸为0.5-5μm,形状为六角板片。
[0007] 所述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350℃高温抗拉强度为59-66Mpa。
[0008] 一种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首先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所需原料:29-76%的纯铝、9.5%的纯镁、5.5%的纯硅、7%-53%的Al-B中间合金和1-4%的海绵Ti,按照Ti:B质量百分比为2.2:1进行配料;
[0010] (2)将按比例称好的纯铝放入熔炼炉,并通入高纯Ar保护性气体;
[0011] (3)熔炼炉升温到750℃-850℃,待纯铝熔化后,加入纯硅,待硅完全溶解在铝熔体后搅拌5-15分钟;再将温度升高到800℃-1200℃,加入Al-B中间合金和海绵Ti,Al-B中间合金中的AlB2粒子大量溶解,与溶解的Ti反应,原位生成TiB2增强粒子;温度下降到750℃-850℃,施加超声外场,使TiB2颗粒在熔体中分布更加均匀;
[0012] (4)再将温度降至650℃-750℃,将纯镁压入熔体底部保温10分钟,加入0.5wt.%的C2C16除气除渣,待稳定后浇注成锭。
[0013] 所述Al-B中间合金中B的质量百分比为3%-8%。
[0014] TiB2由于具有高熔点(2980℃)、高硬度(32GPa)、高弹性模量(529GPa),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是优良的复合材料增强相,且在较高温度下仍能稳定存在。本发明的铝基复合材料中Mg与Si反应生成Mg2Si相。Al-3B中间合金中的AlB2粒子溶解后,B与溶解的Ti反应,原位生成TiB2增强粒子,超声场促进TiB2粒子在熔体中的分布均匀。在保持复合材料中原有Mg2Si增强作用的同时,引入TiB2增强陶瓷粒子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发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1)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好原料:纯铝62.795%、纯镁9.5%、纯硅5.5%、海绵钛1.375%,20.83%的Al-B中间合金,其中Al-B中间合金的含B量(质量百分含量)为3%;
[0018] (2)将按比例称好的纯铝锭放入熔炼炉,并通入高纯Ar保护性气体;
[0019] (3)熔炼炉升温到750℃,待纯铝熔化后,加入纯硅,待硅完全溶解在铝熔体后搅拌5-15分钟。再将温度升高到800℃,加入Al-B中间合金和海绵Ti,Al-B中间合金中的AlB2粒子大量溶解,与溶解的Ti反应,原位生成TiB2增强粒子。当温度下降到750℃,施加超声外场,使TiB2颗粒在熔体中分布更加均匀;
[0020] (4)再将温度降至650℃,将纯镁压入熔体底部保温10分钟,加入0.5wt.%的C2C16除气除渣,待稳定后浇注成锭。
[0021] 所制备双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组成(质量百分含量)为:Al-15%Mg2Si-2%TiB2。
[0022] 实施例2
[0023] (1)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好原料:纯铝64.1875%、纯镁9.5%、纯硅5.5%、海绵钛2.0625%,18.75%的Al-B中间合金,其中Al-B中间合金的含B量(质量百分含量)为5%;
[0024] (2)将按比例称好的纯铝锭放入熔炼炉,并通入高纯Ar保护性气体;
[0025] (3)熔炼炉升温到800℃,待纯铝熔化后,加入纯硅,待硅完全溶解在铝熔体后搅拌5-15分钟。再将温度升高到1000℃,加入Al-B中间合金和海绵Ti,Al-B中间合金中的AlB2粒子大量溶解,与溶解的Ti反应,原位生成TiB2增强粒子。当温度下降到800℃,施加超声外场,使TiB2颗粒在熔体中分布更加均匀;
[0026] (4)再将温度降至700℃,将纯镁压入熔体底部保温10分钟,加入0.5wt.%的C2C16除气除渣,待稳定后浇注成锭。
[0027] 所制备双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组成(质量百分含量)为:Al-15%Mg2Si-3%TiB2。
[0028] 实施例3
[0029] (1)按以下质量百分比准备好原料:纯铝62.03%、纯镁9.5%、纯硅5.5%、海绵钛3.44%,19.53%的Al-B中间合金,其中Al-B中间合金的含B量(质量百分含量)为8%;
[0030] (2)将按比例称好的纯铝锭放入熔炼炉,并通入高纯Ar保护性气体;
[0031] (3)熔炼炉升温到850℃,待纯铝熔化后,加入纯硅,待硅完全溶解在铝熔体后搅拌5-15分钟。再将温度升高到1200℃,加入Al-B中间合金和海绵Ti,Al-B中间合金中的AlB2粒子大量溶解,与溶解的Ti反应,原位生成TiB2增强粒子。当温度下降到850℃,施加超声外场,使TiB2颗粒在熔体中分布更加均匀;
[0032] (4)再将温度降至750℃,将纯镁压入熔体底部保温10分钟,加入0.5wt.%的C2C16除气除渣,待稳定后浇注成锭。
[0033] 所制备双相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组成(质量百分含量)为:Al-15%Mg2Si-5%TiB2。
[0034] 以Al-15%Mg2Si复合材料为对比例,实施例1-3及对比例的拉伸强度如下表所示:
[0035]
[0036] 本发明双相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350℃高温抗拉强度比现有技术Al-15%Mg2Si复合材料提高约8-20%,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材料高温性能大幅提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0037]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