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底坑爬梯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161585.3

文献号 : CN1083861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程夏博黄宗耀李淑钰

申请人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中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及锁定结构,第一安装座设有安装轴,锁定结构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且锁定结构包括悬臂及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交错设置、且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靠近底坑的坑壁设置,悬臂的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安装轴上且悬臂可相对安装轴转动,当悬臂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悬臂能够相对安装轴转动,使悬臂能够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切换连接,爬梯组件与悬臂的另一端连接,当悬臂与靠近底坑的坑壁设置的第一限位部连接时,爬梯组件可设置于地坎内侧,当悬臂与第二限位部连接时,爬梯组件可设置于地坎外侧。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包括安装装置及爬梯组件,所述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及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悬臂及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底坑的坑壁设置,所述爬梯组件与所述悬臂的另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安装轴,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交错设置,所述悬臂的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轴上、且所述悬臂可相对所述安装轴转动;

其中,所述悬臂先移动至预设位置、再相对所述安装轴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上方或第二限位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承压板及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承压板的侧壁上,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有与所述侧板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阻挡部、以及与所述底坑的坑壁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二阻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设包括连接体和阻挡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侧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为所述连接体面向所述侧板的侧面,所述第二阻挡部为所述连接体面向所述底坑的坑壁设置的侧面,所述阻挡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另一端远离所述侧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组件包括第一扶梯及第二扶梯,所述第二扶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扶梯内,所述第一扶梯与所述悬臂连接;所述电梯底坑爬梯装置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用于松开或锁定所述第一扶梯和所述第二扶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扶梯上,所述锁止结构包括第二安装座及可弹性复位的导牙,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可转动地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扶梯设有踏棍,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设有用于夹持所述踏棍的夹持部;

当提拉所述第二扶梯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踏棍,使所述第二扶梯与所述第一扶梯固定;

当提拉所述第二扶梯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转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踏棍脱离,使所述第二扶梯能够收纳至所述第一扶梯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簧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支撑板,固定轴及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的套筒,所述扭簧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设有第一扭转臂和第二扭转臂,所述第一扭转臂和所述第二扭转臂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扭簧设有第三扭转臂和第四扭转臂,所述第三扭转臂和所述第四扭转臂交错设置,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套设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交错设置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间隔设置在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套均设在所述套筒上,使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能够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支撑臂设有支撑所述第一扭转臂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臂设有支撑所述第三扭转臂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扭转臂靠近所述支撑板设置,所述第四扭转臂靠近所述支撑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扶梯,所述第一扶梯设有与所述第二扶梯的扶手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扶梯的扶手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扶梯设有与所述第三扶梯的扶手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三扶梯的扶手长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所述安装装置,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装置沿所述爬梯组件的攀爬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与所述底坑的坑壁连接的连接部。

说明书 :

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电梯的使用量也相应增多,国家标准对电梯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底坑中有很多电梯的重要零部件,工作人员经常会需要出入底坑进行检修,然而底坑一般都比较深,工作人员进出底坑存在安全风险,底坑爬梯可以帮助施工人员进入底坑作业,降低危险系数。
[0003]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梯市场的竞争日趋渐盛,电梯井道的尺寸也越来越小,传统的爬梯装置在使用时容易与底坑内的缓冲器等其他设备发生干涉,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解决了因电梯底坑尺寸较小,爬梯装置在收拢至底坑地下时,容易与底坑内的散热装置等其他设备发生干涉,影响使用的问题。
[0005]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包括:
[0007] 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及锁定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安装轴,所述锁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悬臂及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底坑的坑壁设置,所述悬臂的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轴上且所述悬臂可相对所述安装轴转动,当所述悬臂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悬臂能够相对所述安装轴转动,使所述悬臂能够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切换连接;及
[0008] 爬梯组件,所述爬梯组件与所述悬臂的另一端连接;
[0009] 其中,所述悬臂先移动至预设位置、再相对所述安装轴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上方或第二限位部上方。
[0010] 在上述电梯底坑爬梯装置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悬臂的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轴上且所述悬臂可相对所述安装轴转动,当所述悬臂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悬臂能够相对所述安装轴转动,使所述悬臂能够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切换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底坑的坑壁设置,因此,所述电梯底坑爬梯装置在使用时,当所述悬臂与靠近所述底坑的坑壁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时,所述爬梯组件可设置于地坎内侧,此时,电梯可正常运行,当操作工在进出底坑作业时,使所述悬臂切换至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使所述爬梯组件设置于地坎外侧。
[0011]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承压板及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承压板的侧壁上,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有与所述侧板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阻挡部、以及与所述底坑的坑壁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二阻挡部。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设包括连接体和阻挡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侧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为所述连接体面向所述侧板的侧面,所述第二阻挡部为所述连接体面向所述底坑的坑壁设置的侧面,所述阻挡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另一端远离所述侧板设置。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梯组件包括第一扶梯及第二扶梯,所述第二扶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扶梯内,所述第一扶梯与所述悬臂连接;所述电梯底坑爬梯装置,所述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用于松开或锁定所述第一扶梯和所述第二扶梯。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扶梯上,所述锁止结构包括第二安装座及可弹性复位的导牙,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可转动地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扶梯设有踏棍,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设有用于夹持所述踏棍的夹持部;
[0016] 当提拉所述第二扶梯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踏棍,使所述第二扶梯与所述第一扶梯固定;
[0017] 当提拉所述第二扶梯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转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踏棍脱离,使所述第二扶梯能够收纳至所述第一扶梯内。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扭簧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支撑板,固定轴及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的套筒,所述扭簧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设有第一扭转臂和第二扭转臂,所述第一扭转臂和所述第二扭转臂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扭簧设有第三扭转臂和第四扭转臂,所述第三扭转臂和所述第四扭转臂交错设置,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套设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交错设置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间隔设置在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套均设在所述套筒上,使所述可弹性复位的导牙、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能够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支撑臂设有支撑所述第一扭转臂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臂设有支撑所述第三扭转臂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扭转臂靠近所述支撑板设置,所述第四扭转臂靠近所述支撑板设置。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扶梯,所述第一扶梯设有与所述第二扶梯的扶手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扶梯的扶手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扶梯设有与所述第三扶梯的扶手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三扶梯的扶手长度相等。如此,所述第二扶梯和所述第三扶梯均可收纳至所述第一扶梯内,进而可以将整个所述爬梯组件收纳至地坎底部。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所述安装装置,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装置沿所述爬梯组件的攀爬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如此,所述爬梯组件以所述悬臂为转动半径在所述底坑内水平转动,切换所述爬梯组件的锁定位置,现有技术中,电梯底坑爬梯以爬梯为转动半径垂直转动,使爬梯可以伸出地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爬梯组件转动时转动半径小,可以避免与底坑内的设备发生干涉,且可以节约底坑的空间。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与所述底坑的坑壁连接的连接部。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梯底坑爬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电梯底坑爬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可弹性复位结构的示意图;
[0027] 图5为一实施中电梯底坑爬梯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0、电梯底坑爬梯装置,100、安装装置,200,第一安装座,201、安装轴,202、承压板,203、侧板,301、连接体,302、阻挡体,303、限位槽,400、悬臂,500、安装支架,600、爬梯组件,601、第一扶梯,602、第二扶梯,603、第三扶梯,604、踏棍,701、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2、第二安装座,703、支撑板,704、固定轴,705、套筒,706、扭簧组件,707、第一扭簧,708、第二扭簧,709、第一支撑臂,710、第二支撑臂,711、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3]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10,包括:安装装置100,安装装置100包括第一安装座200及锁定结构,第一安装座200设有安装轴201,锁定结构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00上,且锁定结构包括悬臂400及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交错设置、且第一限位部靠近底坑的坑壁设置,悬臂400的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安装轴201上且悬臂400可相对安装轴201转动,当悬臂40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悬臂400能够相对安装轴201转动,使悬臂400能够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切换连接;及爬梯组件600,爬梯组件600与悬臂400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悬臂400先移动至预设位置、再相对安装轴201转动至第一限位部上方或第二限位部上方。
[0034] 在上述电梯底坑爬梯装置10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悬臂400的一端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轴201上且所述悬臂400可相对所述安装轴201转动,当所述悬臂40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悬臂400能够相对所述安装轴201转动,使所述悬臂400能够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切换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底坑的坑壁设置,因此,所述电梯底坑爬梯装置10在使用时,当所述悬臂400与靠近所述底坑的坑壁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时,所述爬梯组件600可设置于地坎内侧,此时,电梯可正常运行,当操作工在进出底坑作业时,使所述悬臂400切换至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使所述爬梯组件600设置于地坎外侧。
[0035]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座200设有承压板202及侧板203,侧板203的一端设置于承压板202的侧壁上,锁定结构包括阻挡件,阻挡件设有与侧板
203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限位部的第一阻挡部、以及与底坑的坑壁间隔设置形成第二限位部的第二阻挡部。如此,当悬臂400与第一限位部连接时或与第二限位部连接时,阻挡体302与悬臂400为面接触,更加可靠的限定悬臂400转动。如图2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限位槽303,当爬梯组件600设置于限位槽303内时,爬梯组件600的设置方向与阻挡体302抵接的侧壁抵接时,爬梯组件600正好设置于地坎处,如此可以方便操作工进入底坑作业,进一步,现有技术中的悬臂400通过安装座安装在底坑壁上,容易与地坑壁发生摩擦,且安装座容易在悬臂400旋转时容易松动,降低梯底坑爬梯装置的安全性,而本实施了中,安装轴201的两端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00上,悬臂400的一端套设在安装轴201上,悬臂400在转动时不会与地坑壁发生摩擦,提高了安装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003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阻挡件设包括连接体301和阻挡体302,连接体301与侧板203间隔设置,第一阻挡部为连接体301面向侧板203的侧面,第二阻挡部为连接体301面向底坑的坑壁设置的侧面,阻挡体302的一端与连接体301连接,另一端远离侧板203设置。
[0037]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爬梯组件600包括第一扶梯601及第二扶梯602,第二扶梯602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扶梯601内,第一扶梯601与悬臂400连接;电梯底坑爬梯装置10还包括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用于松开或锁定第一扶梯601和第二扶梯602。
[0038] 进一步,如图3及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设置于第二扶梯602上,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包括第二安装座702及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可转动地固设于第二安装座702上,第一扶梯601设有踏棍604,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设有用于夹持踏棍604的夹持部711;当提拉第二扶梯602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夹持部711夹持踏棍604,使第二扶梯602与第一扶梯601固定;当提拉第二扶梯602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转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夹持部711与踏棍604脱离,使第二扶梯602能够收纳至第一扶梯601内。如图4所示,进一步,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扭簧组件706,第二安装座702设有支撑板703,固定轴704及套设于固定轴704上的套筒705,扭簧组件706包括第一扭簧707和第二扭簧708,第一扭簧707设有第一扭转臂和第二扭转臂,第一扭转臂和第二扭转臂交错设置,第二扭簧708设有第三扭转臂和第四扭转臂,第三扭转臂和第四扭转臂交错设置,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套设在套筒705上,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包括第一支撑臂709和第二支撑臂710,第一支撑臂709和第二支撑臂710交错设置形成夹持部711,第一扭簧707和第二扭簧708间隔设置在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的两侧、且第一扭簧707和第二扭簧708套均设在套筒705上,使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第一扭簧707和第二扭簧708能够同步转动,第一支撑臂709设有支撑第一扭转臂的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臂710设有支撑第三扭转臂的第二支撑体,第二扭转臂靠近支撑板703设置,第四扭转臂靠近支撑板703设置。如图6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710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臂709的长度,当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处于自然状态时,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与第二扶梯602呈45度,如此,当向上提拉第二扶梯602时,踏棍604与第二支撑臂710接触,从而促使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发生逆时针转动,当第二扶梯602向下移动时,踏棍604与第一支撑臂709接触,从而促使可弹性复位的导牙701发生顺时针方向转动。
[0039] 进一步,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扶梯602上设有刻度标识。刻度标识可以根据第一扶梯601的踏棍604的间距设定,如此,当第二扶梯602上升或下降至相应的刻度时,即可判断导牙是否与相应的踏棍604抵接。
[0040] 进一步,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扶梯603,第一扶梯601设有与第二扶梯602的扶手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延伸长度与第二扶梯602的扶手长度相等,第二扶梯602设有与第三扶梯603的扶手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延伸长度与第三扶梯603的扶手长度相等。如此,第二扶梯602和第三扶梯603均可收纳至第一扶梯601内,进而可以将整个爬梯组件600收纳至地坎底部。
[0041]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安装支架500,安装装置100设置与安装支架500上。优选地,支架设置于地坎底部,当爬梯组件600设置于限位槽303内时,爬梯组件600与安装支架500重叠,且爬梯组件600设置在地坎外侧,此时,只需要展开第二扶梯602及第三扶梯603即可,当爬梯组件600与阻挡体302的侧壁抵接时,爬梯组件600与支撑架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爬梯组件600设置于地坎底部。
[0042] 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多个安装装置100,其中至少两个安装装置100沿爬梯组件600的攀爬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支架500的两端。如此,述爬梯组件600可以悬臂400为转动半径在底坑内转动,切换爬梯组件600的锁定位置,现有技术中,电梯底坑爬梯以爬梯为转动半径转动,使爬梯可以伸出地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爬梯组件600转动时可以避免与底坑内的设备发生干涉,且可以节约底坑的空间。
[0043] 如图3所示,当要进入底坑作业时,第一扶梯601、第二扶梯602及第三扶梯603处于展开状态,或者第二扶梯602和第三扶梯603展开,第二扶梯602收纳于第三扶梯603内,此时,第二扶梯602通过导牙支撑在踏棍604上,如此可以使第二扶梯602和第一扶梯601锁定,第三扶梯603和第二扶梯602通过销钉锁定。
[004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座200设有与底坑的坑壁连接的连接部。
[0045] 有必要指出的是,安装装置100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在本次实施例中,电梯底坑爬梯装置10包括四个安装装置100,在使用时,其中两个电梯底坑的安装装置100间隔设置在爬梯组件600的两侧扶手,且两个电梯底坑的安装装置100靠近爬梯组件600的一端设置,另外两个电梯底坑的安装装置100间隔设置在爬梯组件600的两侧扶手,且两个电梯底坑的安装装置100靠近爬梯组件600的另一端设置,在使用时,爬梯组件600以悬臂400为转动半径进行转动,例如,当电梯在运行时,将爬梯组件600收纳至地坎的底壁下面,避免爬梯组件600阻碍电梯运行,当要进入底坑作业时,转动爬梯组件600使爬梯组件600离开地坎,展开可伸缩扶梯至指定位置,使操作工进入底坑作业。
[004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