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及其加工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1344200.9

文献号 : CN1084056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秀华黄奋

申请人 : 福建奋安铝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由外至内模具主体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显著增强;由内至外模具主体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变弱,但是塑性变形性能逐渐显著增强,外圈可对内圈起到应力变形支撑作用,在对铝型材进行挤压成型过程中,保证了模具主体与铝流直接接触部位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的基础上,还确保模具主体由内至外逐渐增强的塑性变形性能,尤其是变形幅度最大的模具主体外表面不易因受热膨胀等变形而产生裂纹、裂痕甚至断裂,从而延长模具主体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加工工艺。

权利要求 :

1.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包含元素碳0.25-0.45%,硼0.0015-0.003%,钼0.6-0.65%,锰0.25-0.35%,铬9-12%,钒

0.6-0.8%,钛0.04-0.15%,镍3-4%,铝0.06-0.2%,钨1.5-1.8%,硅0.25-0.3%,氮0.12-

0.18%,其余为铁;

所述模具主体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第十一层和第十二层;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第十一层和第十二层一体成型在一起;所述第一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所述第二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所述第三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所述第四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所述第五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所述第六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所述第七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所述第八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和锰元素,所述第九层主要包含铁、碳、硼和钼元素,所述第十层主要包含铁、碳和硼元素,所述第十一层主要包含铁和碳元素,所述第十二层主要包含铁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所述第二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所述第三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所述第四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所述第五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所述第六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所述第七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所述第八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和锰元素,所述第九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和钼元素,所述第十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和硼元素,所述第十一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元素,所述第十二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元素。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或2中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铁坯料并加工成具有挤压通孔的模具主体;

(2)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880—950℃进行空冷正火;

(3)将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和第十一层置于固体活性渗碳介质中并加热至900-950℃,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和第十一层进行渗碳操作;

(4)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硼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和第十层进行淬火;

(5)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钼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和第九层进行淬火;

(6)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锰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和第八层进行淬火;

(7)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铬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进行淬火;

(8)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钒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和第六层进行淬火;

(9)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钛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进行淬火;

(10)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镍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进行淬火;

(11)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铝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进行淬火;

(12)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钨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进行淬火;

(13)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硅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进行淬火;

(14)然后将所述模具主体以600-650的温度进行回火10-20小时;

(15)将所述模具主体放在氮化箱中进行渗氮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在木炭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加入5-6%的碳酸钡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渗碳箱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渗碳;所述渗碳箱包括第一箱体,设于第一箱体内且水平延伸的横杆,多个设于横杆上的渗碳部件,和设于第一箱体内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部件;所述渗碳部件包括与所述横杆连接并朝上设置的竖向杆,套设于竖向杆上的第一带碳部件,套设于第一带碳部件上部的第二带碳部件,和设于竖向杆下部并支撑于第一带碳部件下方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带碳部件包括处于上部且直径较细的第一细径部,和处于下部且直径较粗的第一粗径部;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细径部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带碳部件与所述第一粗径部之间具有容置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带碳部件和第二带碳部件为含有木炭粉末和碳酸钡的玻璃纤维;

在所述步骤(3)中,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和所述第一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带碳部件与所述第一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和第十一层;先将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取下,将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带碳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套于所述第一带碳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渗碳,使所述第一带碳部件利用第一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渗碳,使所述第一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渗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淬火箱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淬火;所述淬火箱包括第二箱体,通入第二箱体内的导液管,和多个设于导液管上侧面并沿导液管排列的淬火部件;所述淬火部件包括与所述导液管连通并朝上设置的竖向管,套设于竖向管上的第一吸液部件,套设于第一吸液部件上部的第二吸液部件,和设于竖向管下部并支撑于第一吸液部件下方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包括处于上部且直径较细的第二细径部,和处于下部且直径较粗的第二粗径部;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细径部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之间具有容置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二间隙;所述竖向管内设有与竖向管的轴线平行且与所述导液管垂直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导液管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竖向管的上端之间具有供液体流过的第三间隙;所述竖向管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相对应的导流孔;所述导液管具有处于各所述淬火部件上游的第一控制开关和处于各淬火部件下游的第二控制开关;

在所述步骤(4)中,配置含硼元素的硼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和第十层;使硼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硼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硼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5)中,配置含钼元素的钼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和第九层;使钼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钼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钼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6)中,配置含锰元素的锰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和第八层;使锰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锰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锰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7)中,配置含铬元素的铬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使铬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铬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铬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8)中,配置含钒元素的钒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和第六层;使钒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钒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钒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9)中,配置含钛元素的钛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使钛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钛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钛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10)中,配置含镍元素的镍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使镍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镍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镍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11)中,配置含铝元素的铝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使铝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铝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铝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12)中,配置含钨元素的钨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使钨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钨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钨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在所述步骤(13)中,配置含硅元素的硅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使硅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硅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硅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箱包括第三箱体,设于第三箱体内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通入第三箱体内并伸入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内进行吹气的通气管,设于第三箱体上对第三箱体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部件,和设于第三箱体内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部件;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水平延伸的承载横梁,和至少一个设于承载横梁上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夹持的夹持抓手;所述通气管平行设于所述承载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三箱体形成有供所述通气管伸入并密封滑动的密封滑动孔,所述通气管形成有多个处于所述第三箱体内的通气孔;

在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渗氮处理过程中,将至少一个所述模具主体放入所述第三箱体中并被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使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内,利用所述通气管通入高压空气,使高压空气通过通气孔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吹气,将主要是挤压通孔处的表面和表面细孔中的杂质吹掉,使所述模具主体的表面细孔更加清晰干净;然后关闭所述通气管停止通入高压空气,将所述第三箱体关闭密封,利用所述抽真空部件对所述第三箱体抽真空,使所述模具主体处于真空状态,使所述模具主体的表面细孔中的空气也被抽走;然后关闭所述抽真空部件,利用所述通气管通入氨气,并利用所述第二加热部件对氨气进行加热,使氨气通过通气孔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吹气,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保持氨气处于

500℃-560℃温度3-80小时,使氨气分解成具有渗透功能的活性氮原子并对渗入所述模具主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保持氨气处于

550℃温度2-4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4)中,将所述模具主体以620-630的温度进行回火15小时。

说明书 :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及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铝制品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如强度好、耐气候性好、密度小等特点,常被用来制 作散热器零件或外装饰件。目前,在铝型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挤压模具对铝型材进行塑型,在使用时,挤压模具的定型模热量散发慢,散热效果差,长时间使用易造成模具损坏。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型材挤压模具,包括定型模、分别连接在定型模两侧的冷却水套,所述的其中一个冷却水套的外侧设有冷却水进水口,另一个冷却水套外侧设有 冷却水出水口,所述的冷却水进水口与冷却水出水口之间连通有多道从冷却水套延伸穿过 定型模伸至另一个冷却水套的弯曲冷却水通道。此制做工艺其生产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并且模具主体的强度、淬透性、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不够,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使模具主体的产生裂纹甚至断裂,从而使模具主体的使用寿命减少。
[0003]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主体由外至内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显著增强,在保证模具主体与铝流直接接触部位具有高强度高性能的基础上,由内至外的塑性变形性能逐渐显著增强,模具主体的表面不易因受热膨胀等变形而产生裂纹、裂痕甚至断裂,从而延长模具主体的使用寿命的铝型材挤压模具。
[0005] 本发明的其二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生产具有前述效果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缺陷,具有步骤简洁高效,成本低的效果。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包含元素碳0.25-0.45%,硼0.0015-0.003%,钼0.6-0.65%,锰0.25-0.35%,铬9-12%,钒0.6-0.8%,钛0.04-0.15%,镍3-4%,铝0.06-0.2%,钨1.5-1.8%,硅0.25-0.3%,氮0.12-
0.18%,其余为铁;
[0008] 所述模具主体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第十一层和第十二层;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第十一层和第十二层一体成型在一起;所述第一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所述第二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所述第三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所述第四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所述第五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所述第六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所述第七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所述第八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和锰元素,所述第九层主要包含铁、碳、硼和钼元素,所述第十层主要包含铁、碳和硼元素,所述第十一层主要包含铁和碳元素,所述第十二层主要包含铁元素。
[0009] 所述第一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所述第二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所述第三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所述第四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所述第五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所述第六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所述第七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所述第八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和锰元素,所述第九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和钼元素,所述第十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和硼元素,所述第十一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元素,所述第十二层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元素。
[0010]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 (1)准备铁坯料并加工成具有挤压通孔的模具主体;
[0012] (2)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880—950℃进行空冷正火;
[0013] (3)将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和第十一层置于固体活性渗碳介质中并加热至900-950℃,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和第十一层进行渗碳操作;
[0014] (4)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硼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和第十层进行淬火;
[0015] (5)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钼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和第九层进行淬火;
[0016] (6)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锰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和第八层进行淬火;
[0017] (7)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铬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进行淬火;
[0018] (8)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钒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和第六层进行淬火;
[0019] (9)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钛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进行淬火;
[0020] (10)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镍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进行淬火;
[0021] (11)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铝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进行淬火;
[0022] (12)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钨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进行淬火;
[0023] (13)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硅溶液中对所述第一层进行淬火;
[0024] (14)然后将所述模具主体以600-650的温度进行回火10-20小时;
[0025] (15)将所述模具主体放在氮化箱中进行渗氮处理。
[0026] 在所述步骤(3)中,在木炭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加入5-6%的碳酸钡催化剂。
[0027] 利用渗碳箱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渗碳;所述渗碳箱包括第一箱体,设于第一箱体内且水平延伸的横杆,多个设于横杆上的渗碳部件,和设于第一箱体内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部件;所述渗碳部件包括与所述横杆连接并朝上设置的竖向杆,套设于竖向杆上的第一带碳部件,套设于第一带碳部件上部的第二带碳部件,和设于竖向杆下部并支撑于第一带碳部件下方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带碳部件包括处于上部且直径较细的第一细径部,和处于下部且直径较粗的第一粗径部;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细径部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带碳部件与所述第一粗径部之间具有容置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带碳部件和第二带碳部件为含有木炭粉末和碳酸钡的玻璃纤维;
[0028] 在所述步骤(3)中,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和所述第一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带碳部件与所述第一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和第十一层;先将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取下,将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带碳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套于所述第一带碳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带碳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渗碳,使所述第一带碳部件利用第一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渗碳,使所述第一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渗碳。
[0029] 利用淬火箱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淬火;所述淬火箱包括第二箱体,通入第二箱体内的导液管,和多个设于导液管上侧面并沿导液管排列的淬火部件;所述淬火部件包括与所述导液管连通并朝上设置的竖向管,套设于竖向管上的第一吸液部件,套设于第一吸液部件上部的第二吸液部件,和设于竖向管下部并支撑于第一吸液部件下方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包括处于上部且直径较细的第二细径部,和处于下部且直径较粗的第二粗径部;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细径部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之间具有容置所述模具主体的第二间隙;所述竖向管内设有与竖向管的轴线平行且与所述导液管垂直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导液管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竖向管的上端之间具有供液体流过的第三间隙;所述竖向管形成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相对应的导流孔;所述导液管具有处于各所述淬火部件上游的第一控制开关和处于各淬火部件下游的第二控制开关;
[0030] 在所述步骤(4)中,配置含硼元素的硼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和第十层;使硼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硼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硼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1] 在所述步骤(5)中,配置含钼元素的钼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和第九层;使钼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钼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钼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2] 在所述步骤(6)中,配置含锰元素的锰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和第八层;使锰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锰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锰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3] 在所述步骤(7)中,配置含铬元素的铬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使铬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铬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铬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4] 在所述步骤(8)中,配置含钒元素的钒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和第六层;使钒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钒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钒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5] 在所述步骤(9)中,配置含钛元素的钛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使钛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钛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钛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6] 在所述步骤(10)中,配置含镍元素的镍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使镍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镍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镍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7] 在所述步骤(11)中,配置含铝元素的铝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使铝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铝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铝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8] 在所述步骤(12)中,配置含钨元素的钨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使钨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钨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钨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39] 在所述步骤(13)中,配置含硅元素的硅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与所述第二粗径部处于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并对应所述第一层;使硅溶液进入导液管并向上绕过各所述隔板而流经各所述淬火部件,硅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渗透进入到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内,先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取下,将加热后的所述模具主体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然后将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再套于所述第一吸液部件上并处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方,使所述第二吸液部件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利用第二粗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进行淬火,使所述第二细径部对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进行淬火;硅溶液绕过各所述隔板而对所述第一吸液部件和第二吸液部件进行连续供应。
[0040] 所述氮化箱包括第三箱体,设于第三箱体内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通入第三箱体内并伸入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内进行吹气的通气管,设于第三箱体上对第三箱体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部件,和设于第三箱体内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部件;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水平延伸的承载横梁,和至少一个设于承载横梁上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夹持的夹持抓手;所述通气管平行设于所述承载横梁的下方,所述第三箱体形成有供所述通气管伸入并密封滑动的密封滑动孔,所述通气管形成有多个处于所述第三箱体内的通气孔;
[0041] 在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渗氮处理过程中,将至少一个所述模具主体放入所述第三箱体中并被所述夹持装置夹持,使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模具主体的挤压通孔内,利用所述通气管通入高压空气,使高压空气通过通气孔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吹气,将主要是挤压通孔处的表面和表面细孔中的杂质吹掉,使所述模具主体的表面细孔更加清晰干净;然后关闭所述通气管停止通入高压空气,将所述第三箱体关闭密封,利用所述抽真空部件对所述第三箱体抽真空,使所述模具主体处于真空状态,使所述模具主体的表面细孔中的空气也被抽走;然后关闭所述抽真空部件,利用所述通气管通入氨气,并利用所述第二加热部件对氨气进行加热,使氨气通过通气孔对所述模具主体进行吹气,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保持氨气处于500℃-560℃温度3-80小时,使氨气分解成具有渗透功能的活性氮原子并对渗入所述模具主体内。
[0042] 所述第二加热部件保持氨气处于550℃温度2-4小时。
[0043] 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880—950℃进行空冷正火;在所述步骤(14)中,将所述模具主体以620-630的温度进行回火15小时。
[004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模具主体的第一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第二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第三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第四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第五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第六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第七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第八层主要包含铁、碳、硼、钼和锰元素,第九层主要包含铁、碳、硼和钼元素,第十层主要包含铁、碳和硼元素,第十一层主要包含铁和碳元素,第十二层主要包含铁元素。第十二层因主要包含铁元素,具有显著的塑性变形性能;第十一层中具有的碳元素可以提高模具主体的硬度,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十二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十二层较好;第十层中具有碳元素和硼元素,所以第十层具有较强的硬度和硼元素带来的淬透性,便于进行后期的淬火和元素渗透;第九层中具有碳、硼和钼元素,所以第九层具有较强的强度和淬透性,所包含的钼元素能够提高模具主体的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娇顽力,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十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十层较好;第八层中具有碳、硼、钼和锰元素,所以第八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和耐磨性,所包含的锰元素能够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的强度和淬透性,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九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九层较好;第七层具有碳、硼、钼、锰和铬元素,所以第七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和耐磨性,所包含的铬元素能够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的淬透性和耐磨性,改善模具主体的抗腐蚀能力和抗氧化作用,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八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八层较好;第六层具有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所以第六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和韧性,所包含的钒元素能够增强模具主体的淬透性、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七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七层较好;第五层具有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所以第五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和韧性,所包含的钛元素能够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的强度和韧性,消除或减轻模具主体的晶间腐蚀现象,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六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六层较好;第四层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所以第四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和韧性,所包含的镍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的淬透性、强度和韧性,能够改善模具主体的抗腐蚀能力,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五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五层较好;第三层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所以第三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韧性和抗氧化性,所包含的铝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的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四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四层较好;第二层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所以第二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韧性、抗氧化性和红硬性,所包含的钨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的耐磨性、热强行和红硬性了,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三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三层较好;第一层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所以第一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韧性、抗氧化性和红硬性,所包含的硅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的硬度,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二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二层较好;因此由第十二层至第一层即由外至内模具主体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显著增强;
由第一层至第十二层即由内至外模具主体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变弱,但是塑性变形性能逐渐显著增强,所以模具主体的外圈可对内圈起到应力变形支撑作用,在对铝型材进行挤压成型过程中,保证了模具主体与铝流直接接触部位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的基础上,还确保模具主体由内至外逐渐增强的塑性变形性能,尤其是变形幅度最大的模具主体外表面不易因受热膨胀等变形而产生裂纹、裂痕甚至断裂,从而延长模具主体的使用寿命。而且模具主体整体具有氮元素,氮元素可提高模具主体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铝型材挤压模具,模具主体由外至内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显著增强,在保证模具主体与铝流直接接触部位具有高强度高性能的基础上,由内至外的塑性变形性能逐渐显著增强,模具主体的表面不易因受热膨胀等变形而产生裂纹、裂痕甚至断裂,从而延长模具主体的使用寿命。
[0045]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加工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生产具有前述效果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缺陷,具有步骤简洁高效,成本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46]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0048]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9]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0]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1] 图中:
[0052] 1-模具主体  11-挤压通孔  a1-第一层  a2-第二层  a3-第三层  a4-第四层  a5-第五层  a6-第六层  a7-第七层  a8-第八层  a9-第九层  a10-第十层  a11-第十一层 a12-第十二层
[0053] 10-渗碳箱 101-第一箱体 102-横杆
[0054] 103-渗碳部件 1031-竖向杆 1032-第一带碳部件 1033-第二带碳部件1034-第一支撑部
[0055] 104-第一加热部件
[0056] 2-淬火箱
[0057] 21-第二箱体
[0058] 22-导液管  221-第一控制开关  222-第二控制开关
[0059] 23-淬火部件  231-竖向管  2311-隔板  232-第一吸液部件  2321-第二细径部  2322-第二粗径部  233-第二吸液部件  234-第二支撑部  235-第二间隙  236-第三间隙  
237-导流孔
[0060] 3-氮化箱
[0061] 31-第三箱体
[0062] 32-夹持装置  321-承载横梁  322-夹持抓手
[0063] 33-通气管  331-通气孔
[0064] 34-抽真空部件
[0065] 35-第二加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67] 本发明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如图1-5所示,包括模具主体;
[0068] 模具主体1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包含元素碳0.25-0.45%,硼0.0015-0.003%,钼0.6-0.65%,锰0.25-0.35%,铬9-12%,钒0.6-0.8%,钛0.04-0.15%,镍3-4%,铝0.06-0.2%,钨1.5-1.8%,硅0.25-0.3%,氮0.12-0.18%,其余为铁;
[0069] 模具主体1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第十层a10、第十一层a11和第十二层a12;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第十层a10、第十一层a11和第十二层a12一体成型在一起;第一层a1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第二层a2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第三层a3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第四层a4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第五层a5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第六层a6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第七层a7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第八层a8主要包含铁、碳、硼、钼和锰元素,第九层a9主要包含铁、碳、硼和钼元素,第十层a10主要包含铁、碳和硼元素,第十一层a11主要包含铁和碳元素,第十二层a12主要包含铁元素。
[0070] 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模具主体1第一层a1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第二层a2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第三层主a3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第四层a4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第五层a5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第六层a6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第七层a7主要包含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第八层a8主要包含铁、碳、硼、钼和锰元素,第九层a9主要包含铁、碳、硼和钼元素,第十层a10主要包含铁、碳和硼元素,第十一层主要包含铁和碳元素,第十二层主要包含铁元素。第十二层因主要包含铁元素,具有显著的塑性变形性能;第十一层a11中具有的碳元素可以提高模具主体1的硬度,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十二层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十二层较好;第十层a10中具有碳元素和硼元素,所以第十层a10具有较强的硬度和硼元素带来的淬透性,便于进行后期的淬火和元素渗透;第九层a9中具有碳、硼和钼元素,所以第九层具a9有较强的强度和淬透性,所包含的钼元素能够提高模具主体1的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娇顽力,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十层a10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十层a10较好;第八层a8中具有碳、硼、钼和锰元素,所以第八层a8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和耐磨性,所包含的锰元素能够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1的强度和淬透性,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九层a9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九层a9较好;第七层a7具有碳、硼、钼、锰和铬元素,所以第七层a7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和耐磨性,所包含的铬元素能够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1的淬透性和耐磨性,改善模具主体1的抗腐蚀能力和抗氧化作用,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八层a8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八层a8较好;第六层a6具有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所以第六层a6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和韧性,所包含的钒元素能够增强模具主体1的淬透性、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七层a7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七层a7较好;第五层a5具有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所以第五层a5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和韧性,所包含的钛元素能够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1的强度和韧性,消除或减轻模具主体1的晶间腐蚀现象,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六层a6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六层a6较好;第四层a4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所以第四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和韧性,所包含的镍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1的淬透性、强度和韧性,能够改善模具主体1的抗腐蚀能力,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五层a5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五层a5较好;第三层a3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所以第三层a3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韧性和抗氧化性,所包含的铝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1的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四层a4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四层a4较好;第二层a2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所以第二层a2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韧性、抗氧化性和红硬性,所包含的钨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1的耐磨性、热强行和红硬性了,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三层a3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三层a3较好;第一层a1具有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所以第一层具有较强的强度、淬透性、热强性、耐磨性、韧性、抗氧化性和红硬性,所包含的硅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模具主体1的硬度,但是塑性变形能力与第二层a2相比较差,强度会比第二层a2较好;因此由第十二层a11至第一层a1即由外至内模具主体1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显著增强;由第一层a1至第十二层a12即由内至外模具主体1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逐渐变弱,但是塑性变形性能逐渐显著增强,所以模具主体1的外圈可对内圈起到应力变形支撑作用,在对铝型材进行挤压成型过程中,保证了模具主体1与铝流直接接触部位的抗冲击强度、耐热强度、耐磨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的基础上,还确保模具主体1由内至外逐渐增强的塑性变形性能,尤其是变形幅度最大的模具主体
1外表面不易因受热膨胀等变形而产生裂纹、裂痕甚至断裂,从而延长模具主体1的使用寿命。而且模具主体1整体具有氮元素,氮元素可提高模具主体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
[0071] 为了增强各层的效果,避免其他元素对相应层性能的影响,优选地,第一层a1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钨和硅元素,第二层a2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铝和钨元素,第三层a3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镍和铝元素,第四层a4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钛和镍元素,第五层a5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钒和钛元素,第六层a6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铬和钒元素,第七层a7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锰和铬元素,第八层a8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钼和锰元素,第九层a9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硼和钼元素,第十层a10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碳和硼元素,第十一层a11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铁和碳元素,第十二层a12除铁和杂质外仅包含氮元素。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每一层所包含的元素都有差别,模具主体1从最内层往外所含元素呈递减,可以根据溶液的不同对模具主体1的各层进行淬火,可以提高模具主体1的质量。
[0072]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73] (1)准备铁坯料并加工成具有挤压通孔11的模具主体1;模具主体1中除了少量杂质外仅含有铁。
[0074] (2)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880—950℃进行空冷正火;目的是改善材料原始组织、减少带状、消除魏氏组织,使表面粗糙度变细,消除材料流线不合理状态。
[0075] (3)将模具主体1的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第十层a10和第十一层a11置于固体活性渗碳介质中并加热至900-950℃,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第十层a10和第十一层a11进行渗碳操作;
[0076] (4)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硼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和第十层a10进行淬火;使用硼溶液进行淬火,可以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和第十层a10的淬透性。
[0077] (5)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钼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和第九层a9进行淬火;使用钼溶液进行淬火,可以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和第九层a9的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娇顽力。
[0078] (6)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锰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和第八层a8进行淬火;使用锰溶液进行淬火,可以提高模具主体1的强度,消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响,并能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和第八层a8的淬透性,含锰量很高的模具主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其它的物理性能。
[0079] (7)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铬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和第七层a7进行淬火;使用铬溶液进行淬火,可以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和第七层a7的淬透性和耐磨性,能改善模具主体1的抗腐蚀能力和抗氧化作用。
[0080] (8)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钒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和第六层a6进行淬火;使用钒溶液进行淬火,能够细化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和第六层a6的晶粒组织,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和第六层a6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当它在高温熔入奥氏体时,可增加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和第六层a6的淬透性。
[0081] (9)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钛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和第五层a5进行淬火;使用钛溶液进行淬火,能够细化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和第五层a5的晶粒组织,从而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和第五层a5的强度和韧性,钛能消除或减轻模具主体1的晶间腐蚀现象。
[0082] (10)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镍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和第四层a4进行淬火;使用镍溶液进行淬火,可以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和第四层a41的淬透性、强度和韧性,能改善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和第四层a4的抗腐蚀能力。
[0083] (11)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铝溶液中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和第三层a3进行淬火;使用铝溶液进行淬火,能够细化第一层a1、第二层a2和第三层a3的晶粒组织.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和第三层a3在低温下的韧性,还能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和第三层a3的抗氧化性,提高第一层a1、第二层a2和第三层a3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0084] (12)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钨溶液中对第一层a1和第二层a2进行淬火;使用钨溶液进行淬火,可以提高第一层a1和第二层a2的红硬性和热强行,并能够提高第一层a1和第二层a2的耐磨性。
[0085] (13)将模具主体1加热至1000-1200℃,然后在含硅溶液中对第一层a1进行淬火;使用硅溶液进行淬火,可以提高第一层a1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韧性下降,第一层a1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够改善软磁性能。
[0086] (14)然后将模具主体1以600-650的温度进行回火10-20小时;使模具主体1性能和尺寸保持稳定。
[0087] (15)将模具主体1放在氮化箱3中进行渗氮处理。
[0088] 优选地,利用渗碳箱10对模具主体1进行渗碳;渗碳箱10包括第一箱体101,设于第一箱体101内且水平延伸的横杆102,多个设于横杆102上的渗碳部件103,和设于第一箱体101内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部件104;渗碳部件103包括与横杆102连接并朝上设置的竖向杆
1031,套设于竖向杆1031上的第一带碳部件1032,套设于第一带碳部件1032上部的第二带碳部件1033,和设于竖向杆1031下部并支撑于第一带碳部件1032下方的第一支撑部1034;
第一带碳部件1032包括处于上部且直径较细的第一细径部,和处于下部且直径较粗的第一粗径部;第二带碳部件套设于第一细径部的上端,且第二带碳部件与第一粗径部之间具有容置模具主体1的第一间隙;第一带碳部件1032和第二带碳部件1033为含有木炭粉末和碳酸钡的玻璃纤维网或石棉网;
[0089] 在步骤(3)中,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带碳部件1033和第一粗径部,使第二带碳部件1033与第一粗径部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第十层a10和第十一层a11;先将第二带碳部件1033取下,将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带碳部件1032上,然后将第二带碳部件1033套于第一带碳部件10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带碳部件10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渗碳,使第一带碳部件1032利用第一粗径部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渗碳,使第一细径部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渗碳。
[0090] 优选地,利用淬火箱2对模具主体1进行淬火;淬火箱2包括第二箱体21,通入第二箱体21内的导液管22,和多个设于导液管22上侧面并沿导液管22排列的淬火部件23;淬火部件23包括与导液管22连通并朝上设置的竖向管231,套设于竖向管231上的第一吸液部件232,套设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部的第二吸液部件233,和设于竖向管231下部并支撑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下方的第二支撑部234;第一吸液部件232包括处于上部且直径较细的第二细径部2321,和处于下部且直径较粗的第二粗径部2322;第二吸液部件233套设于第二细径部2321的上端,且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之间具有容置模具主体1的第二间隙
235;竖向管231内设有与竖向管231的轴线平行且与导液管22垂直的隔板2311,隔板2311的下端与导液管22的底部连接在一起,隔板2311的上端与竖向管231的上端之间具有供液体流过的第三间隙236;竖向管231形成有多个与第一吸液部件232相对应的导流孔237;导液管22具有处于各淬火部件23上游的第一控制开关221和处于各淬火部件23下游的第二控制开关22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加热后的溶液进入淬火箱2时,溶液通过导液管22进入竖向管231,溶液通过导流孔237被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吸收,再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淬火。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模具工作带型腔的各工作区域散热不均匀而导致产品出现裂纹、变形或断裂的问题,并且其散热性能好,产品质量较高,模具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较低。
[0091] 在步骤(4)中,配置含硼元素的硼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和第十层a10;使硼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硼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硼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第九层a9和第十层a10进行硼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2] 在步骤(5)中,配置含钼元素的钼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和第九层a9;使钼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钼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钼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第八层a8和第九层a9进行钼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3] 在步骤(6)中,配置含锰元素的锰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和第八层a8;使锰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锰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锰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第七层a7和第八层a8进行锰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4] 在步骤(7)中,配置含铬元素的铬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和第七层a7;使铬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铬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
11进行淬火;铬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第六层a6和第七层a7进行铬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5] 在步骤(8)中,配置含钒元素的钒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和第六层a6;使钒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钒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
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钒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第五层a5和第六层a6进行钒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6] 在步骤(9)中,配置含钛元素的钛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和第五层a5;使钛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钛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钛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第四层a4和第五层a5进行钛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7] 在步骤(10)中,配置含镍元素的镍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和第四层a4;使镍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镍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镍溶液绕过各隔板
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第三层a3和第四层a4进行镍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8] 在步骤(11)中,配置含铝元素的铝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第二层a2和第三层a3;使铝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铝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铝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第二层a2和第三层a3进行铝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099] 在步骤(12)中,配置含钨元素的钨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和第二层a2;使钨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钨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钨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和第二层a2进行钨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100] 在步骤(13)中,配置含硅元素的硅溶液,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使第二吸液部件233与第二粗径部2322处于模具主体1两端并对应第一层a1;使硅溶液进入导液管22并向上绕过各隔板2311而流经各淬火部件23,硅溶液会透过各导流孔237渗透进入到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内,先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取下,将加热后的模具主体1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然后将第二吸液部件233再套于第一吸液部件232上并处于模具主体1的上方,使第二吸液部件233对模具主体1的上端进行淬火,使第一吸液部件232利用第二粗径部2322对模具主体1的下端进行淬火,使第二细径部2321对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进行淬火;硅溶液绕过各隔板2311而对第一吸液部件232和第二吸液部件233进行连续供应。本发明在是使用过程中,此步骤可只对第一层a1进行硅溶液的淬火,工艺简洁高效。
[0101]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模具主体加热至880—950℃进行空冷正火;在所述步骤(14)中,将所述模具主体以620-630的温度进行回火15小时。此方式产生的正火和回火效果更好。
[0102] 优选地,氮化箱3包括第三箱体31,设于第三箱体31内对模具主体1进行夹持的夹持装置32,通入第三箱体31内并伸入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内进行吹气的通气管33,设于第三箱体31上对第三箱体31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部件34,和设于第三箱体31内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部件35;夹持装置32包括水平延伸的承载横梁321,和至少一个设于承载横梁321上对模具主体1进行夹持的夹持抓手322;通气管33平行设于承载横梁321的下方,第三箱体31形成有供通气管33伸入并密封滑动的密封滑动孔,通气管33形成有多个处于第三箱体31内的通气孔331;
[0103] 在对模具主体1进行渗氮处理过程中,将至少一个模具主体1放入第三箱体31中并被夹持装置32夹持,使通气管33伸入模具主体1的挤压通孔11内,利用通气管33通入高压空气,使高压空气通过通气孔331对模具主体1进行吹气,将主要是挤压通孔11处的表面和表面细孔中的杂质吹掉,使模具主体1的表面细孔更加清晰干净;然后关闭通气管33停止通入高压空气,将第三箱体31关闭密封,利用抽真空部件34对第三箱体31抽真空,使模具主体1处于真空状态,使模具主体1的表面细孔中的空气也被抽走,避免模具主体1的表面细孔中的空气对后续氮气的渗入产生影响;然后关闭抽真空部件34,利用通气管33通入氨气,并利用第二加热部件35对氨气进行加热,使氨气通过通气孔331对模具主体1进行吹气,第二加热部件35保持氨气处于500℃-560℃温度3-80小时,使氨气分解成具有渗透功能的活性氮原子并对渗入模具主体1内,这样可以使渗氮后的模具主体1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
[0104] 优选地,第二加热部件35保持氨气处于550℃温度2-4小时。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加热部件35保持氨气处于550℃温度2-4小时,可以使氨气更进一步高效分解成具有渗透功能的活性氮原子并渗入模具主体1内。
[0105]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