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76478.X

文献号 : CN10843041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黑田贤一郎R·功蒂恩

申请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防止构成翼部接合部的粘接剂附着在翼部的、面向与内裤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吸收性物品具备从具有吸收体的主体部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并且在穿戴于内裤的状态下相互重叠的一对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第一翼部具有配置在内裤侧的第一翼部接合部(61)。第一翼部具备刚性构件(91),所述刚性构件(9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的边界。第一翼部以及第二翼部分别具有向宽度方向折叠的第一翼部折线(FL1)以及第二翼部折线(FL2)。刚性构件(91)的边界与第一翼部折线重叠。第一翼部折线和第二翼部折线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翼部折线和第一翼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翼部折线和第二翼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之和长。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备:

前后方向、

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具有吸收体的主体部、以及

从所述主体部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并且在穿戴于内裤的状态下相互重叠的一对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具有配置在内裤侧并且在穿戴于内裤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翼部重叠的第一翼部接合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翼部具备刚性构件,所述刚性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前后方向的边界,所述第一翼部以及所述第二翼部分别具有向宽度方向折叠的第一翼部折线以及第二翼部折线,所述第一翼部折线以及所述第二翼部折线是用于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翼部和所述第二翼部向皮肤相向面侧折返的折线,所述刚性构件的边界与所述第一翼部折线重叠,所述第一翼部折线和所述第二翼部折线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翼部折线和第一翼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翼部折线和第二翼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之和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翼部具有配置在内裤侧的第二翼部接合部,所述第一翼部和所述第二翼部在沿所述第一翼部折线以及所述第二翼部折线被折叠的包装状态下,利用将所述第一翼部接合部和所述第二翼部接合部一体地覆盖的剥离片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构件到达所述第一翼部的前侧的端边和后侧的端边中的至少一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部接合部仅设置在存在所述刚性构件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构件从所述边界向所述第一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缘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构件从所述边界延伸至所述第一翼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缘。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部和所述第二翼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撕裂引导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引导部与设置有所述刚性构件的区域重叠。

说明书 :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穿戴时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一对翼部彼此重叠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穿戴时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一对翼部彼此重叠的吸收性物品。在专利文献1中,在穿戴时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一对翼部彼此利用机械紧固件那样的紧固用部件以机械方式卡合。由此,吸收性物品被固定于内裤。
[0003] 该吸收性物品的翼部在使用前成为向与使用时相反的一侧弯折的状态。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使用前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一对翼部彼此重叠,一对翼部彼此利用前述的紧固用部件以机械方式卡合。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001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紧固用部件在一次解除卡合后,需要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再次卡合。因此,紧固用部件被限定为机械紧固件那样的能够再次卡合的部件。
[0008] 作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紧固用部件,也可以考虑代替机械紧固件而使用粘接剂。但是,在该情况下,在使用前,设置于一方的翼部的作为紧固用部件的粘接剂会附着于另一方的翼部。如上所述附着于另一方的翼部的粘接剂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状态下朝向与内裤相反的一侧。因此,该粘接剂有时会在穿戴中碰到穿戴者的皮肤而给穿戴者带来不适感。
[0009] 因此,对于在穿戴时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一对翼部彼此重叠的吸收性物品而言,期待解决上述课题。
[0010] 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备:前后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具有吸收体的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并且在穿戴于内裤的状态下相互重叠的一对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具有配置在内裤侧的第一翼部接合部,其中,所述第一翼部具备刚性构件,所述刚性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前后方向的边界,所述第一翼部以及所述第二翼部分别具有向宽度方向折叠的第一翼部折线以及第二翼部折线,所述刚性构件的边界与所述第一翼部折线重叠,所述第一翼部折线和所述第二翼部折线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翼部折线和第一翼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翼部折线和第二翼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之和长。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0012]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0013] 图3是从将图1的吸收性物品穿戴于内裤的第一穿戴状态的非皮肤相向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0014] 图4是以图1的A-A线为基准的第一穿戴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0015] 图5是从将图1的吸收性物品穿戴于内裤的第二穿戴状态的非皮肤相向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0016] 图6是以图1的A-A线为基准的第二穿戴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0017] 图7是用于说明拆下第二穿戴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作业的说明图。
[0018] 图8是被包装片包上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0019] 图9是打开包装片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0020] 图10是沿着图9的B-B线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1)实施方式的概要
[0022]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明了。
[0023]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第一翼部41具备第一刚性构件91,所述第一刚性构件9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L的边界91E。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分别具有向宽度方向折叠的第一翼部折线FL1以及第二翼部折线FL2。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与第一翼部折线FL1重叠。在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被展开的状态下,第一翼部折线FL1和第二翼部折线FL2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翼部折线FL1和第一翼部接合部61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翼部折线FL2和第二翼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之和长。由此,在包装状态下,可以将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折叠成第一翼部接合部61不会附着于第二翼部42且第二翼部接合部62不会附着于第一翼部41。因此,可以防止构成第一翼部接合部61或第二翼部接合部62的粘接剂附着在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的、在穿戴状态下朝向与内裤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另外,即便在该情况下,在吸收性物品被穿戴于内裤的穿戴状态下,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也在各个翼部41、42的基端部41BE、42BE被折返,因此,可以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将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相互重叠。
[0024] 并且,第一刚性构件91是刚性发生变化的边界,因此,当在制造时将翼部向皮肤面侧折叠、即设为包装状态时可以稳定地进行折叠。
[0025] 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在沿第一翼部折线FL1以及第二翼部折线FL2被折叠的包装状态下,利用将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一体地覆盖的剥离片110连结。在包装状态下,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相互未重叠,因此,可以利用一个剥离片110来保护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双方。另外,在包装状态下,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利用剥离片110连结,因此,容易维持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被折叠的状态。
[0026] 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一刚性构件91到达第一翼部41的前侧的端边和后侧的端边中的至少一方。由此,第一翼部41的前侧的端边和后侧的端边中的至少一方借助第一刚性构件91而变得比较硬,因此,即便外力施加于翼部,也可以抑制以远离内裤的方式卷起。另外,在为了设为包装状态而将翼部向皮肤面侧折返时,作为折返的基点而存在刚性发生变化的边界,因此,更容易折返。因此,可以抑制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第一翼部41从内裤卷起。
[0027] 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一翼部接合部61仅设置在存在第一刚性构件91的区域。由此,可以提高将第一翼部41与第二翼部42或内裤接合的部分的刚性。因此,可以稳定地维持第一翼部41的第一翼部接合部61的区域的形状,所以,可以抑制第一翼部接合部61粘贴于未预期的部位或第一翼部41自身被对折而导致第一翼部接合部61与第一翼部接合,可以容易地将第一翼部接合部61准确地安放于内裤或第二翼部42。
[0028] 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一刚性构件91从边界91E向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方向延伸。由此,远离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41BE的第一翼部41的前端部的刚性提高。因此,可以抑制第一翼部41的前端部意外地弯曲或弯折。另外,在翼部的基端部存在刚性构件时,在穿戴时刚性构件可能会碰到胯裆而导致有时会产生穿戴的不适感。因此,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的处置中,不容易引起翼部41、42彼此利用翼部接合部61、62意外地接合等不良情况。
[0029] 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一刚性构件91从边界91E延伸至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可以稳定地维持第一翼部41的、相比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靠宽度方向外侧的整个区域的形状。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第一翼部接合部61粘贴在未预期的部位,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翼部41的操作性。
[0030] 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撕裂引导部80。在将吸收性物品安放于内裤时,可以利用第一翼部接合部61或第二翼部接合部62在内裤的非皮肤面侧将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以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在将吸收性物品从内裤拆下时,使用者例如把持主体部2的前端缘并将该主体部2的前端缘向远离内裤的方向拉扯。在主体部2远离内裤时,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向主体部2侧被拉扯,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扯的力施加于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借助对该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施加的力,翼部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由此,可以从内裤容易地拆下吸收性物品。
[0031] 另外,在如图1所示仅在第一翼部41存在撕裂引导部80的情况下,即便第一翼部41分离,第二翼部42也不会分离,因此,可以维持主体部2和翼部4相连的状态。其结果是,可以防止在拆下作业时翼部4落下,可以清洁地进行吸收性物品的拆下作业。
[0032] 根据一实施方式,撕裂引导部80与设置有第一刚性构件91的区域重叠。例如,在被包装的吸收性物品的拆封时或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有时会因使用者误拉扯翼部4而导致翼部4经由撕裂引导部80意外地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撕裂引导部80穿过设置有第一刚性构件91的区域。因此,对于与用于将吸收性物品从内裤拆下的力相比十分弱的力而言,翼部4难以经由撕裂引导部80而分离。因此,可以抑制翼部4意外地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
[0033] (2)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0034] 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应留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照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能包括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0035]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展开俯视图是将吸收性物品的翼部展开的(未折返的)展开状态的图。作为吸收性物品1,可假定护垫(纺织片)、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任意的吸收性物品。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该吸收性物品1而使用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是白天用的生理用卫生巾,但也可以是晚上用的生理用卫生巾。
[0036] 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后方向L、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厚度方向T具有皮肤相向面侧T1及其相反侧即非皮肤相向面侧T2。前后方向是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宽度方向是沿着将一对翼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彼此连接的线的方向。另外,非皮肤相向面侧T2相当于在将吸收性物品穿放于内裤时朝向内裤侧的一侧,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也称为“内裤侧”。
[0037] 吸收性物品1至少具备:吸收体30、相比吸收体30位于皮肤相向面侧的皮肤面片10、以及相比吸收体30位于非皮肤相向面侧的非皮肤面片20。
[0038] 皮肤面片10具有顶片11和侧片12。顶片11覆盖吸收体30的皮肤相向面侧。侧片12覆盖顶片11的外侧缘,并且相比顶片11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皮肤面片10可以使用吸收性物品通常使用的片,例如可以使用开孔薄膜或含有纤维的片材等。含有纤维的片材可以使用无纺布以及纸。
[0039] 非皮肤面片20是不透液性的片。非皮肤面片20至少覆盖吸收体30的非皮肤相向面侧。非皮肤面片20可以使用吸收性物品通常使用的片,例如可以使用非透气性或透气性的薄膜、无纺布等。
[0040] 吸收体30具有:具有纸浆、SAP等吸收材料的吸收芯、以及覆盖吸收芯的芯覆盖片。吸收体可以使用吸收性物品通常使用的吸收体,例如,吸收芯可以使用亲水性纤维、高分子吸水聚合物或它们的组合,芯覆盖片可以使用纸巾、无纺布。
[0041] 吸收性物品1具有主体部2和翼部4。主体部2位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沿前后方向L延伸。翼部4相比主体部2的外侧缘2E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伸出。
[0042] 主体部2包括顶片11、侧片12、非皮肤面片20以及吸收体30。翼部4具有侧片12和非皮肤面片20。翼部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4LC位于与穿戴者的排泄口相向配置的排泄口相向区域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翼部4构成为能够向非皮肤面片20侧折返,在穿戴时向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被折返。关于翼部4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0043] 如图2所示,在非皮肤面片20的非皮肤相向面设置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固定在内裤S上的接合部。接合部具有配置于主体部2的主体接合部60和配置于翼部4的翼部接合部。接合部可以由粘接剂构成。
[0044] (3)翼部的结构
[0045] 翼部4具有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在穿戴于内裤的状态下相互重叠。为了使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在穿戴于内裤的状态下相互重叠,将第一翼部41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从翼部的基端部41BE到翼部的外侧缘的长度)和第二翼部42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加而得到的合计长度比第一翼部的基端部41BE和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之间的距离长即可,优选为第一翼部的基端部41BE和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之间的距离的1.2倍以上。更优选为,第一翼部接合部61设置于在将吸收性物品穿戴于内裤的穿戴状态下与第二翼部42重叠的位置处,第二翼部接合部62设置于在将吸收性物品穿戴于内裤的穿戴状态下与第一翼部41重叠的位置处。
[0046] 在本说明书中,翼部的基端部是翼部的位于宽度方向最内侧的部分,是与主体部2交叉的部分。在将翼部向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折返时,在翼部的基端部处被折返。
[0047] 第一翼部41具有作为翼部接合部的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从第一翼部41的前端缘41FE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撕裂引导部80。第二翼部42具有作为翼部接合部的第二翼部接合部62而不具有撕裂引导部。即,撕裂引导部80仅设置于第一翼部41。第二翼部42也可以具有撕裂引导部来代替上述结构。撕裂引导部设置于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中的至少一方即可。由此,在将吸收性物品从内裤拆下时可以使至少一方的翼部分裂。需要说明的是,翼部的“前端缘”是翼部的外缘中的、从翼部的前侧的基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端缘41FE。
[0048] 撕裂引导部80构成为穿戴者可以将翼部容易地撕裂,具体而言,由穿孔线、从翼部的前端缘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使材料的强度比周围低的薄弱部、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穿孔线具有将构成翼部的侧片以及非皮肤面片贯穿的开口。另外,薄弱部可以例示:通过将构成第一翼部的材料扩展而使单位面积重量降低的部分、在非皮肤面片上不设置开口而在皮肤面片上设置开口并且与周围相比使强度降低的部分、利用压花等方法借助热以及压力使材料的强度降低的部分。
[0049] 撕裂引导部80沿前后方向L延伸,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的撕裂部位沿前后方向L延伸。撕裂引导部80的前端缘可以与第一翼部41的前端缘一致。在撕裂引导部80的前端缘和第一翼部41的前端缘之间的距离为4mm以下的结构中,可以起到与撕裂引导部80的前端缘和第一翼部41的前端缘一致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可以经由撕裂引导部80容易地分离第一翼部41。撕裂引导部80的后端缘可以相比翼部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4LC位于后方。因撕裂引导部的断裂而使得第一翼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以上的长度被撕裂。穿戴者通过进一步拉扯主体部,从而可以将第一翼部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容易地分裂。
[0050] 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第一翼部的展开状态下,撕裂引导部80相比第一翼部接合部61配置在宽度方向内侧。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撕裂引导部80之间的距离D11可以比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41BE和撕裂引导部80之间的距离D12短。在该情况下,在穿戴者向远离内裤的方向拉扯包括吸收体在内的主体部时,撕裂的力作用在主体部和翼部之间,在第一翼部,力容易作用在第一翼部接合部61附近。由于撕裂引导部80与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相比位于第一翼部接合部61的附近,因此,可以将撕裂的力高效地作用于撕裂引导部80,容易将第一翼部41分离为两个。另外,穿戴者在穿戴时顺着翼部的基端部将翼部安放在内裤上。由于撕裂引导部比较远离翼部的基端部,因此,在穿戴时穿戴者难以碰到撕裂引导部,可以抑制在穿戴时撕裂引导部意外地被撕裂。
[0051] 在第一翼部41的展开状态下,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41BE和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之间的距离D13,可以比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41BE和撕裂引导部80之间的距离D12与第二翼部接合部62的外侧缘和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之间的距离D14相加而得到的距离长。由于距离D13比将距离D12和距离D14相加而得到的合计长度长,因此,第二翼部接合部
62和撕裂引导部80在第一穿戴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必定离开。由于第二翼部接合部62和撕裂引导部80不重叠,因此,第一翼部容易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从而顺畅地被分离为两个。
[0052] 将距离D12和距离D14相加而得到的距离与距离D13之差可以是3mm以上。若将距离D12和距离D14相加而得到的距离与距离D13之差不足3mm,则在相比翼部的基端部将宽度方向内侧作为折叠基点将翼部向非皮肤面侧折返的情况下,在第一穿戴状态下第二翼部接合部62与撕裂引导部80重叠,撕裂引导部80有时难以断裂。
[0053] 第一翼部41具备第一刚性构件91,该第一刚性构件9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L的边界91E。第一刚性构件91例如由增强纸、无纺布构成。另外,第一刚性构件91也可以由通过热熔接(压花)而提高了无纺布、薄膜等材料的刚性的区域构成。并且,第一刚性构件91也可以是通过增大将构成翼部的多层彼此相互接合的粘接剂的量而提高了刚性的区域。第一翼部41的设置有第一刚性构件91的区域具有比第一翼部41的其他区域高的刚性。因此,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对刚性发生变化的边界进行限定。
[0054] 第一刚性构件91优选为从边界91E向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方向延伸。由此,远离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41BE的第一翼部41的前端部的刚性提高。因此,可以抑制第一翼部41的前端部意外地弯曲或弯折。另外,在翼部的基端部存在刚性构件时,在穿戴时刚性构件可能会碰到胯裆而导致有时会产生穿戴的不适感。因此,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的处置中,不容易引起翼部41、42彼此利用翼部接合部61、62意外地接合等不良情况。
[0055] 第一刚性构件91优选为从边界91E延伸至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由此,可以稳定地维持第一翼部41的、相比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靠宽度方向外侧的整个区域的形状。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第一翼部接合部61粘贴在未预期的部位,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翼部41的操作性。
[0056] 第一刚性构件91也可以设置在相比边界91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全部区域。在该情况下,可以更稳定地维持第一翼部41的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翼部41的操作性。
[0057] 第一刚性构件91也可以设置在相比边界91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一部分区域来代替上述结构。在该情况下,第一刚性构件91优选为到达第一翼部41的前侧的端边41FE和后侧的端边中的至少一方。由此,第一翼部41的前侧的端边和后侧的端边中的至少一方借助第一刚性构件91而变得比较硬,因此,可以抑制以远离内裤的方式卷起。另外,在将翼部沿着内裤折返、即设为包装状态时,作为折返的基点而存在刚性不同的区域,因此,更容易折返。所以,可以抑制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第一翼部41从内裤卷起。
[0058] 撕裂引导部80优选为与设置有第一刚性构件91的区域重叠。因此,对于与用于将吸收性物品从内裤拆下的力相比十分弱的力而言,翼部4难以经由撕裂引导部80而分离。因此,可以抑制翼部4意外地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
[0059] 另外,第一翼部接合部61优选为仅设置在存在第一刚性构件91的区域。由此,可以提高将第一翼部41与第二翼部42或内裤接合的部分的刚性。因此,可以稳定地维持第一翼部41的第一翼部接合部61的区域的形状,所以,可以抑制因第一翼部接合部61粘贴在未预期的部位或第一翼部41自身被对折而导致第一翼部接合部61与第一翼部接合,可以容易地将第一翼部接合部61准确地安放于内裤或第二翼部42。
[0060] 第一翼部41具有如后述那样在包装时向宽度方向折叠的第一翼部折线FL1。第一翼部折线FL1是用于将第一翼部41向皮肤面侧折返的折线。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与第一翼部折线FL1重叠。更具体地说,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与第一翼部折线FL1一致。
[0061] 第二翼部42与第一翼部41同样地可以具有第二刚性构件92,该第二刚性构件92具有沿着前后方向L的边界92E。第二刚性构件92例如由增强纸、无纺布构成。另外,第二刚性构件92也可以由通过热熔接(压花)而提高了无纺布、薄膜等材料的刚性的区域构成。并且,第二刚性构件92也可以是通过增大将构成翼部的多层彼此相互接合的粘接剂的量而提高了刚性的区域。第二刚性构件92的边界92E对刚性发生变化的边界进行限定。
[0062] 第二刚性构件92可以从边界92E向第二翼部42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方向延伸。第二刚性构件92也可以设置在相比边界92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全部区域。由此,可以使第二翼部42的形状稳定,可以提高第二翼部的操作性。
[0063] 第二刚性构件92也可以设置在相比边界92E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一部分区域来代替上述结构。在该情况下,第二刚性构件92优选为到达第二翼部42的前侧的端边和后侧的端边中的至少一方。由此,可以抑制第二翼部41的前侧的端边和后侧的端边中的至少一方以远离内裤的方式卷起。另外,在将翼部沿着内裤折返、即设为包装状态时,作为折返的基点而存在刚性发生变化的边界,因此,更容易折返。
[0064] 第二翼部42具有如后述那样在包装时向宽度方向折叠的第二翼部折线FL2。第二翼部折线FL2是用于将第二翼部42向皮肤面侧折返的折线。第二刚性构件92的边界92E与第二翼部折线FL2重叠。更具体地说,第二刚性构件92的边界92E与第二翼部折线FL2一致。
[0065] 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第二翼部42也可以不具有第二刚性构件92。在该情况下,应留意第二翼部折线FL2与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重叠、即与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一致。
[0066] 在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被展开的状态下,第一翼部折线FL1和第二翼部折线FL2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翼部折线FL1和第一翼部接合部61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翼部折线FL2和第二翼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之和长。由此,在包装状态下,可以将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折叠成第一翼部接合部61不会附着于第二翼部42且第二翼部接合部62不会附着于第一翼部41。因此,可以防止构成第一翼部接合部61或第二翼部接合部62的粘接剂附着在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的、在穿戴状态下朝向与内裤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并且,第一刚性构件91是刚性发生变化的边界,当在制造时将翼部向皮肤面侧折叠、即设为包装状态时,可以稳定地进行折叠。
[0067] (4)吸收性物品的安放形态以及拆下形态
[0068] 图3至图6表示将吸收性物品穿戴于内裤的状态。图3以及图4表示第一翼部41配置在第二翼部42的厚度方向T的内侧而将吸收性物品1穿戴于内裤S的第一穿戴状态,图5以及图6表示第一翼部41配置在第二翼部42的厚度方向T的外侧而将吸收性物品1穿戴于内裤的第二穿戴状态。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穿戴状态的拆下形态的图。
[0069] 如图7(A)以及(B)所示,在吸收性物品1穿戴于内裤S的状态下,主体部2与内裤S的皮肤相向面侧接合,一对翼部4与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接合。更详细地说,在第一穿戴状态下,第一翼部41和内裤S经由第一翼部接合部61接合,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经由第二翼部接合部62接合。另外,在第二穿戴状态下,第二翼部42和内裤S经由第二翼部接合部62接合,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经由第一翼部接合部61接合。
[0070] 在拆下吸收性物品1时,穿戴者通常把持主体部2的前端缘并将该主体部2的前端缘向远离内裤的方向拉扯。由于一对翼部4在内裤的非皮肤相向面侧相互接合,因此,主体部2在远离内裤时欲维持与内裤接合的状态不变,撕裂的力施加在主体部2和翼部4之间。对该翼部4施加的力容易强烈作用于穿戴者把持的前侧。第一翼部41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参照图7(C)以及(D))。在穿戴者进一步拉扯主体部2时,如图7(E)以及(F)所示,第一翼部41沿着前后方向L分离为两个。
[0071] 在第一翼部41在第一穿戴状态下分离为两个时,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侧的一部分成为与主体部2相连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一翼部41的前端部经由第二翼部接合部62与第二翼部42相连。在穿戴者进一步拉扯吸收性物品时,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内裤分离,并且,主体接合部60和内裤分离,吸收性物品整体从内裤被取下。
[0072] 另外,在第一翼部41在第二穿戴状态下分离为两个时,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侧的一部分成为与主体部2相连的状态。第一翼部41的前端部经由第一翼部接合部61与第二翼部42相连。在穿戴者进一步拉扯吸收性物品时,第二翼部接合部62和内裤分离,并且,主体接合部60和内裤分离,吸收性物品整体从内裤被取下。
[0073] (5)包装状态
[0074] 图8表示前述的吸收性物品被单个包装而得到的包装体的结构例。如图8所示,吸收性物品被包装片100包上。包装片100利用固定带102闭合。
[0075] 图9示出打开包装片100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图10是沿着图9的B-B线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在该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放置在包装片100上。通过将吸收性物品1与包装片100一起折叠,从而吸收性物品1被包装片100包上。
[0076]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在包装状态下分别以第一翼部折线FL1、FL2为基点向吸收性物品的皮肤面侧折返。第一翼部折线FL1与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翼部折线FL2与第二刚性构件92的边界92E重叠。
[0077] 在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被展开的状态下,第一翼部折线FL1和第二翼部折线FL2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翼部折线FL1和第一翼部接合部61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翼部折线FL2和第二翼部42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之间的距离之和长。由此,在包装状态下,第二翼部42与第一翼部接合部61不重叠。因此,在包装状态下,可以将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折叠成第一翼部接合部61不会附着于第二翼部且第二翼部接合部62不会附着于第一翼部41。换句话说,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双方朝向与吸收体30相反的一侧的面而不会被翼部41、42覆盖。
[0078] 如图10所示,第一刚性构件91的边界91E(第一翼部折线FL1)也可以相比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41BE充分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使得在包装状态下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相互不重叠。第一翼部41的前端部(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和第二翼部42的前端部(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也可以相互稍微重叠来代替上述结构。但是,即便在该情况下,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双方也朝向与吸收体30相反的一侧的面而不会被翼部41、42覆盖。
[0079] 优选为,在沿第一翼部折线FL1以及第二翼部折线FL2被折叠的包装状态下,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利用将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一体地覆盖的剥离片110连结。剥离片110构成为能够从第一翼部接合部61以及第二翼部接合部62剥离,从而保护第一翼部接合部61以及第二翼部接合部62。在包装状态下,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相互未重叠,因此,可以利用一个剥离片110来保护第一翼部接合部61和第二翼部接合部62双方。另外,在包装状态下,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利用剥离片110连结,因此,容易维持第一翼部41以及第二翼部42被折叠的状态。
[0080] 配置于主体部2的主体接合部60由剥离片120保护。剥离片120经由粘接剂122粘接于包装片100。在将包装片100从吸收性物品拆下时,剥离片120也与包装片100一起从吸收性物品拆下。
[0081] 剥离片110、120可以由纸、合成树脂薄膜或无纺布等构成。包装片100例如由薄膜形成。
[0082]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并不应该被理解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根据该公开想到各种各样的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基于上述说明的合理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特定事项来确定。
[0083] 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12月28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第2015-256589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列入本说明书中。
[0084] 工业实用性
[0085] 可以提供如下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可以防止构成翼部接合部的粘接剂附着在第一翼部以及第二翼部的、在穿戴状态下朝向与内裤相反的一侧的面上。
[0086] 附图标记说明
[0087] 1:吸收性物品
[0088] 2:主体部
[0089] 4:翼部
[0090] 41:第一翼部
[0091] 42:第二翼部
[0092] 10:皮肤面片
[0093] 11:顶片
[0094] 12:侧片
[0095] 20:非皮肤面片
[0096] 30:吸收体
[0097] 61:第一翼部接合部
[0098] 62:第二翼部接合部
[0099] 80:撕裂引导部
[0100] 91:第一刚性构件
[0101] 92:第二刚性构件
[0102] 100:包装片
[0103] 110:剥离片
[0104] L:前后方向
[0105] T:厚度方向
[0106] T1:皮肤相向面侧
[0107] T2:非皮肤相向面侧
[0108] W:宽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