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274510.6

文献号 : CN10843970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罗悦

申请人 :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进水口、出水口、检查口、风机、调节池、格栅、潜污泵、检测机构、缺氧池、复合接触氧化池、生物膜、污泥处理池、排污管、清水池,设备主体呈箱型状,进水口设于设备主体右表面中部,进水口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出水口设于设备主体左侧表面中部,出水口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检查口设于设备主体上表面左侧,检查口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的检测机构,提高了潜污泵的使用自动化程度,避免其在无水情况下做无用功,进而导致潜污泵遭到大幅度损耗,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以及节约器备的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1)、进水口(2)、出水口(3)、 检查口(4)、风机(5)、调节池(6)、格栅(7)、潜污泵(8)、检测机构(9)、缺氧池(10)、复合接触 氧化池(11)、生物膜(12)、污泥处理池(13)、排污管(14)、清水池(15),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主体(1)呈箱型状,所述进水口(2)设于设备主体(1)右表面中部,所述进水口 (2)与设备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出水口(3)设于设备主体(1)左侧表面中部,所述 出水口(3)与设备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检查口(4)设于设备主体(1)上表面左侧, 所述检查口(4)与设备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风机(5)安装于设备主体(1)上表面右 侧且位于检查口(4)右方,所述设备主体(1)内部从右到左依次为调节池(6)、缺氧池(9)、复 合接触氧化池(11)、污泥处理池(13)、清水池(15)五个腔室,所述格栅(7)设于调节池(6)内 中上部,所述格栅(7)与调节池(6)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潜污泵(8)安装于调节池(6)内下 壁左侧且位于格栅(7)下方,所述检测机构(9)设于潜污泵(8)右方并电连接,所述生物膜 (12)安装于复合接触氧化池(11)内中部,所述排污管(14)设于污泥处理池(13)内左下壁且 另一端穿过清水池(15)暴露于空气中,所述排污管(14)与污泥处理池(13)通过电焊相连 接;

所述检测机构(9)由外壳(90)、水位检测装置(91)、传动连接结构(92)、推动结构(93)、 滑动结构(94)、复位结构(95)、启动结构(96)、闭合结构(97)组成,所述外壳(90)内右侧由 隔板隔开形成凹槽,所述水位检测装置(91)设于凹槽内中下部,所述闭合结构(97)设于水 位检测装置(91)上方且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92)设于外壳(90)内右下壁且 位于水位检测装置(91)左部上方,所述传动连接结构(92)与水位检测装置(91)通过绳索传 动相连接,所述推动结构(93)设于传动连接结构(92)上方且位于外壳(90)内右壁中部,所 述推动结构(93)与传动连接结构(92)通过摆动相连接,所述滑动结构(94)设于外壳(90)内 上壁且位于推动结构(93)左上方,所述滑动结构(94)与推动结构(93)通过摆动相连接,所 述复位结构(95)设于滑动结构(94)左方且位于外壳(90)内左上壁,所述复位结构(95)与滑 动结构(94)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启动结构(96)设于复位结构(95)下端且位于外壳(90)内 左下壁,所述启动结构(96)与复位结构(95)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水位检测 装置(91)由分隔板(910)、浮球(911)、绳索(912)、第一滑轮(913)、第二滑轮(914)组成,所 述分隔板(910)设于外壳(90)内右侧设有的凹槽中下部,所述分隔板(910)中部设有与绳索 (912)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浮球(911)设于分隔板(910)上部,所述第一滑轮(913)设于外 壳(90)内下壁右侧且位于分隔板(910)下方,所述第一滑轮(913)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 接,所述第二滑轮(914)设于外壳(90)内下壁右侧且位于第一滑轮(913)左方,所述第二滑 轮(914)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912)一端设于浮球(911)下表面并通过固 定相连接,所述绳索(912)另一端穿过分隔板(910)设有的圆孔并绕过第一滑轮(913)、第二 滑轮(914)和传动连接结构(92)与推动结构(93)下部缠绕相连接;

所述传动连接 结构(92)由安装座(920)、绕线辊(921)、线筒(922)、挡块(923)组成,所述安装座(920)设于 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中下部,所述安装座(920)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 绕线辊(921)设于安装座(920)左侧表面,所述绕线辊(921)与安装座(920)通过电焊垂直相 连接,所述线筒(922)与绕线辊(921)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挡块(923)设于绕线辊(921)左 侧且位于线筒(922)左方,所述挡块(923)与绕线辊(921)通过螺纹纹路相连接;

所述推动 结构(93)由固定板(930)、铰链轴(931)、一号活动杆(932)、固定卡扣(933)、一号弹簧 (934)、第三滑轮(935)组成,所述固定板(930)设于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中部,所 述固定板(930)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活动杆(932)呈竖直状设于固定板 (930)前表面左侧,所述一号活动杆(932)与固定板(930)通过铰链轴(931)活动连接,所述 固定卡扣(933)设于一号活动杆(932)前表面下部,所述固定卡扣(933)与一号活动杆(932) 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弹簧(934)一端与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上部电焊相连 接且另一端与一号活动杆(932)右表面上部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935)设于固定板 (930)下表面右侧,所述第三滑轮(935)与固定板(9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912)另 一端绕过第三滑轮(935)与固定卡扣(933)缠绕相连接;

所述滑动结构 (94)由空心板(940)、限位块(941)、支杆(942)、空心圆圈(943)、移动杆(944)、二号弹簧 (945)组成,所述空心板(940)设于外壳(90)内上壁,所述空心板(940)与外壳(90)通过电焊 相连接,所述限位块(941)设有两块且分别位于空心板(940)两侧,所述限位块(941)与空心 板(94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杆(942)长度与空心板(940)相同,所述支杆(942)呈水平 状设于空心板(940)内部,所述支杆(942)与空心板(94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空心圆圈 (943)与支杆(942)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移动杆(944)设于空心圆圈(943)下表面,所述移 动杆(944)与空心圆圈(94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弹簧(945)一端设于限位块(941)左 侧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弹簧(945)另一端设于移动杆(944)右表面上部,所述 二号弹簧(945)与移动杆(944)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复位结构 (95)由一号套筒(950)、伸缩杆(951)、定位块(952)、支撑板(953)、固定扣(954)、二号活动 杆(955)、第一推杆(956)、固定块(957)、限位滑板(958)、弹簧杆(959)、空心杆(9510)、滑动 支杆(9511)、第一拉绳(9512)、二号套筒(9513)、三号弹簧(9514)、第二推杆(9515)、缠线杆 (9516)、第二拉绳(9517)组成,所述一号套筒(950)设于外壳(90)内左壁上部,所述一号套 筒(950)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伸缩杆(951)左部伸入一号套筒(950)并通过电 焊相连接,所述定位块(952)设于伸缩杆(951)右侧表面,所述定位块(952)与伸缩杆(951) 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撑板(953)通过固定扣(954)安装于一号套筒(950)下方,所述二号 活动杆(955)设于支撑板(953)前表面右侧,所述二号活动杆(955)与支撑板(953)通过铰链 相连接,所述二号活动杆(955)上部设有与第一推杆(956)直径相同的孔洞,所述第一推杆 (956)穿过二号活动杆(955)上部设有的孔洞并套合相连接,所述固定块(957)设于第一推 杆(956)上表面中部且位于二号活动杆(955)右方,所述固定块(957)与第一推杆(956)通过 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滑板(958)设于支撑板(953)下表面右侧,所述限位滑板(958)与支撑 板(95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弹簧杆(959)设于限位滑板(958)左表面上部,所述弹簧杆 (959)与限位滑板(958)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空心杆(9510)设于限位滑板(958)左表面中 部,所述空心杆(9510)与限位滑板(958)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滑动支杆(9511)上部与 空心杆(9510)前表面左侧通过铰链相连接且下部设于限位滑板(958)左侧表面,所述弹簧 杆(959)与滑动支杆(9511)下部通过第一拉绳(9512)相连接,所述二号套筒(9513)设于支 撑板(953)正下方,所述第二推杆(9515)左部伸入二号套筒(9513)内部且通过三号弹簧 (9514)相连接,所述缠线杆(9516)设于第二推杆(9515)上表面左侧,所述缠线杆(9516)与 第二推杆(951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活动杆(955)与缠线杆(9516)通过第二拉绳 (9517)缠绕相连接;

所述启动 结构(96)由连接轴杆(960)、弧形活动杆(961)、第三拉绳(962)、三号套筒(963)、内滑轮 (964)、四号弹簧(965)、拉杆(966)、启动器(967)、开关按钮(968)组成,所述连接轴杆(960) 设于限位滑板(958)左侧表面下部,所述连接轴杆(960)与限位滑板(958)通过滑动相连接, 所述滑动支杆(9511)下部与连接轴杆(960)上表面右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活动杆 (961)设于连接轴杆(960)下端,所述弧形活动杆(961)与连接轴杆(960)通过推动相连接, 所述三号套筒(963)设于弧形活动杆(961)下方,所述内滑轮(964)设于三号套筒(963)内部 左侧,所述内滑轮(964)与三号套筒(96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拉杆(966)左部伸入三号套 筒(963)内部并通过四号弹簧(965)相连接,所述第三拉绳(962)一端与拉杆(966)左部表面 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内滑轮(964)与弧形活动杆(961)左侧缠绕相连接,所述启动器 (967)设于外壳(90)内左下壁,开关按钮(968)设于启动器(967)右侧表面,所述开关按钮 (968)与启动器(967)通过按钮槽相连接;

所述闭合结构 (97)由铰链座(970)、三号活动杆(971)、五号弹簧(972)、拉绳(973)、第四滑轮(974)、伸缩 板(975)、缠线孔(976)组成,所述铰链座(970)设于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上壁,所述 三号活动杆(971)呈横向设于凹槽左上壁且通过铰链座(970)相连接,所述五号弹簧(972) 设于三号活动杆(971)上表面左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974)设于外壳(90)凹 槽右上壁,所述伸缩板(975)设于外壳(90)上部右侧,所述伸缩板(975)与外壳(90)通过电 焊相连接,所述缠线孔(976)设于三号活动杆(971)右侧,所述缠线孔(976)与三号活动杆 (97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拉绳(973)一端与缠线孔(976)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四滑 轮(974)与伸缩板(975)缠绕相连接。

说明书 :

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属于废水循环利用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废水(wastewater)是指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等其它无用水,一般指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不能再循环利用或者一级污染后制纯处理难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水。
[0003] 但现有技术存在设备内部无论水位多高潜污泵仍旧在工作,容易导致潜污泵遭到磨损,经常更换。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设备内部无论水位多高潜污泵仍旧在工作,容易导致潜污泵遭到磨损,经常更换的缺陷。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进水口、出水口、检查口、风机、调节池、格栅、潜污泵、检测机构、缺氧池、复合接触氧化池、生物膜、污泥处理池、排污管、清水池,所述设备主体呈箱型状,所述进水口设于设备主体右表面中部,所述进水口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出水口设于设备主体左侧表面中部,所述出水口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检查口设于设备主体上表面左侧,所述检查口与设备主体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风机安装于设备主体上表面右侧且位于检查口右方,所述设备主体内部从右到左依次为调节池、缺氧池、复合接触氧化池、污泥处理池、清水池五个腔室,所述格栅设于调节池内中上部,所述格栅与调节池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潜污泵安装于调节池内下壁左侧且位于格栅下方,所述检测机构设于潜污泵右方并电连接,所述生物膜安装于复合接触氧化池内中部,所述排污管设于污泥处理池内左下壁且另一端穿过清水池暴露于空气中,所述排污管与污泥处理池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检测机构由外壳、水位检测装置、传动连接结构、推动结构、滑动结构、复位结构、启动结构、闭合结构组成,所述外壳内右侧由隔板隔开形成凹槽,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设于凹槽内中下部,所述闭合结构设于水位检测装置上方且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设于外壳内右下壁且位于水位检测装置左部上方,所述传动连接结构与水位检测装置通过绳索传动相连接,所述推动结构设于传动连接结构上方且位于外壳内右壁中部,所述推动结构与传动连接结构通过摆动相连接,所述滑动结构设于外壳内上壁且位于推动结构左上方,所述滑动结构与推动结构通过摆动相连接,所述复位结构设于滑动结构左方且位于外壳内左上壁,所述复位结构与滑动结构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启动结构设于复位结构下端且位于外壳内左下壁,所述启动结构与复位结构通过电焊相连接。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由分隔板、浮球、绳索、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组成,所述分隔板设于外壳内右侧设有的凹槽中下部,所述分隔板中部设有与绳索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浮球设于分隔板上部,所述第一滑轮设于外壳内下壁右侧且位于分隔板下方,所述第一滑轮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设于外壳内下壁右侧且位于第一滑轮左方,所述第二滑轮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一端设于浮球下表面并通过固定相连接,所述绳索另一端穿过分隔板设有的圆孔并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传动连接结构与推动结构下部缠绕相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连接结构由安装座、绕线辊、线筒、挡块组成,所述安装座设于外壳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中下部,所述安装座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绕线辊设于安装座左侧表面,所述绕线辊与安装座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线筒与绕线辊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挡块设于绕线辊左侧且位于线筒左方,所述挡块与绕线辊通过螺纹纹路相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结构由固定板、铰链轴、一号活动杆、固定卡扣、一号弹簧、第三滑轮组成,所述固定板设于外壳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中部,所述固定板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活动杆呈竖直状设于固定板前表面左侧,所述一号活动杆与固定板通过铰链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卡扣设于一号活动杆前表面下部,所述固定卡扣与一号活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弹簧一端与外壳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上部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一号活动杆右表面上部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设于固定板下表面右侧,所述第三滑轮与固定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另一端绕过第三滑轮与固定卡扣缠绕相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由空心板、限位块、支杆、空心圆圈、移动杆、二号弹簧组成,所述空心板设于外壳内上壁,所述空心板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块设有两块且分别位于空心板两侧,所述限位块与空心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杆长度与空心板相同,所述支杆呈水平状设于空心板内部,所述支杆与空心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空心圆圈与支杆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移动杆设于空心圆圈下表面,所述移动杆与空心圆圈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弹簧一端设于限位块左侧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弹簧另一端设于移动杆右表面上部,所述二号弹簧与移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结构由一号套筒、伸缩杆、定位块、支撑板、固定扣、二号活动杆、第一推杆、固定块、限位滑板、弹簧杆、空心杆、滑动支杆、第一拉绳、二号套筒、三号弹簧、第二推杆、缠线杆、第二拉绳组成,所述一号套筒设于外壳内左壁上部,所述一号套筒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伸缩杆左部伸入一号套筒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定位块设于伸缩杆右侧表面,所述定位块与伸缩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固定扣安装于一号套筒下方,所述二号活动杆设于支撑板前表面右侧,所述二号活动杆与支撑板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二号活动杆上部设有与第一推杆直径相同的孔洞,所述第一推杆穿过二号活动杆上部设有的孔洞并套合相连接,所述固定块设于第一推杆上表面中部且位于二号活动杆右方,所述固定块与第一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滑板设于支撑板下表面右侧,所述限位滑板与支撑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弹簧杆设于限位滑板左表面上部,所述弹簧杆与限位滑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空心杆设于限位滑板左表面中部,所述空心杆与限位滑板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滑动支杆上部与空心杆前表面左侧通过铰链相连接且下部设于限位滑板左侧表面,所述弹簧杆与滑动支杆下部通过第一拉绳相连接,所述二号套筒设于支撑板正下方,所述第二推杆左部伸入二号套筒内部且通过三号弹簧相连接,所述缠线杆设于第二推杆上表面左侧,所述缠线杆与第二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活动杆与缠线杆通过第二拉绳缠绕相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结构由连接轴杆、弧形活动杆、第三拉绳、三号套筒、内滑轮、四号弹簧、拉杆、启动器、开关按钮组成,所述连接轴杆设于限位滑板左侧表面下部,所述连接轴杆与限位滑板通过滑动相连接,所述滑动支杆下部与连接轴杆上表面右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活动杆设于连接轴杆下端,所述弧形活动杆与连接轴杆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三号套筒设于弧形活动杆下方,所述内滑轮设于三号套筒内部左侧,所述内滑轮与三号套筒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拉杆左部伸入三号套筒内部并通过四号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三拉绳一端与拉杆左部表面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内滑轮与弧形活动杆左侧缠绕相连接,所述启动器设于外壳内左下壁,开关按钮设于启动器右侧表面,所述开关按钮与启动器通过按钮槽相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闭合结构由铰链座、三号活动杆、五号弹簧、拉绳、第四滑轮、伸缩板、缠线孔组成,所述铰链座设于外壳内部设有的凹槽左上壁,所述三号活动杆呈横向设于凹槽左上壁且通过铰链座相连接,所述五号弹簧设于三号活动杆上表面左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设于外壳凹槽右上壁,所述伸缩板设于外壳上部右侧,所述伸缩板与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缠线孔设于三号活动杆右侧,所述缠线孔与三号活动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拉绳一端与缠线孔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四滑轮与伸缩板缠绕相连接。
[0013] 有益效果
[0014] 本发明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污水通过进水口流入调节池,经过格栅进行初步净化,再由检测机构启动潜污泵进行抽吸,闭合结构受到污水的向下冲力,向下摆动,浮球受到水的作用向上浮动,通过绳索拉动一号活动杆下部向右摆动,一号活动杆上部则同时的向左移动,进而推动移动杆向左移动,定位块受到来自移动杆的向左压力时同步的将伸缩杆向左压,同时的带动第一推杆向左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块的作用使得二号活动杆摆动,其下部向右移动将弹簧杆按向右按压,同时的,通过第二拉绳与二号活动杆连接的缠线杆在其向右移动的作用下同步向右移动,滑动支杆受到第二推杆与第一拉绳的相互作用带动连接轴杆向下移动,弧形活动杆受到连接轴杆的向下推力左端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三拉绳拉动拉杆向左移动,使得开关按钮向左按压,通过启动器启动潜污泵开始进行污水抽吸,浮球向上移动到最高水位时,将三号活动杆右侧向上推动,同时伸缩板不再受到拉绳的拉力时,向左移动,将凹槽关闭;反之,凹槽内部的水抽吸完毕后,浮球不再受到水的作用则向下移动,闭合结构则在浮球与五号弹簧的相互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进而伸缩板向右移动,一号活动杆同时的受到绳索的拉力与一号弹簧的向右作用力恢复初始状态,滑动结构则不再受到一号活动杆的压力,在二号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同时的拉杆在四号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复位结构向右移动,复位结构受到启动结构的作用与三号弹簧以及弹簧杆的相互作用使得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0015] 本发明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通过设有的检测机构,提高了潜污泵的使用自动化程度,避免其在无水情况下做无用功,进而导致潜污泵遭到大幅度损耗,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以及节约器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 图1为本发明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一种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一种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一种检测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0021] 图中:设备主体-1、进水口-2、出水口-3、检查口-4、风机-5、调节池-6、格栅-7、潜污泵-8、检测机构-9、缺氧池-10、复合接触氧化池-11、生物膜-12、污泥处理池-13、排污管-14、清水池-15、外壳-90、水位检测装置-91、传动连接结构-92、推动结构-93、滑动结构-94、复位结构-95、启动结构-96、闭合结构-97、分隔板-910、浮球-911、绳索-912、第一滑轮-
913、第二滑轮-914、安装座-920、绕线辊-921、线筒-922、挡块-923、固定板-930、铰链轴-
931、一号活动杆-932、固定卡扣-933、一号弹簧-934、第三滑轮-935、空心板-940、限位块-
941、支杆-942、空心圆圈-943、移动杆-944、二号弹簧-945、一号套筒-950、伸缩杆-951、定位块-952、支撑板-953、固定扣-954、二号活动杆-955、第一推杆-956、固定块-957、限位滑板-958、弹簧杆-959、空心杆-9510、滑动支杆-9511、第一拉绳-9512、二号套筒-9513、三号弹簧-9514、第二推杆-9515、缠线杆-9516、第二拉绳-9517、连接轴杆-960、弧形活动杆-
961、第三拉绳-962、三号套筒-963、内滑轮-964、四号弹簧-965、拉杆-966、启动器-967、开关按钮-968、铰链座-970、三号活动杆-971、五号弹簧-972、拉绳-973、第四滑轮-974、伸缩板-975、缠线孔-97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3]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1、进水口2、出水口3、检查口4、风机5、调节池6、格栅7、潜污泵8、检测机构9、缺氧池10、复合接触氧化池11、生物膜12、污泥处理池13、排污管14、清水池15,所述设备主体1呈箱型状,所述进水口2设于设备主体1右表面中部,所述进水口2与设备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出水口3设于设备主体1左侧表面中部,所述出水口3与设备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检查口4设于设备主体1上表面左侧,所述检查口4与设备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风机5安装于设备主体1上表面右侧且位于检查口4右方,所述设备主体1内部从右到左依次为调节池6、缺氧池9、复合接触氧化池11、污泥处理池13、清水池15五个腔室,所述格栅7设于调节池6内中上部,所述格栅7与调节池6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潜污泵8安装于调节池6内下壁左侧且位于格栅7下方,所述检测机构9设于潜污泵8右方并电连接,所述生物膜12安装于复合接触氧化池11内中部,所述排污管14设于污泥处理池13内左下壁且另一端穿过清水池15暴露于空气中,所述排污管14与污泥处理池1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检测机构9由外壳90、水位检测装置91、传动连接结构92、推动结构93、滑动结构94、复位结构95、启动结构96、闭合结构97组成,所述外壳90内右侧由隔板隔开形成凹槽,所述水位检测装置91设于凹槽内中下部,所述闭合结构97设于水位检测装置91上方且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92设于外壳90内右下壁且位于水位检测装置91左部上方,所述传动连接结构92与水位检测装置91通过绳索传动相连接,所述推动结构93设于传动连接结构92上方且位于外壳90内右壁中部,所述推动结构93与传动连接结构92通过摆动相连接,所述滑动结构94设于外壳90内上壁且位于推动结构93左上方,所述滑动结构94与推动结构93通过摆动相连接,所述复位结构95设于滑动结构94左方且位于外壳90内左上壁,所述复位结构95与滑动结构94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启动结构96设于复位结构95下端且位于外壳90内左下壁,所述启动结构96与复位结构9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91由分隔板910、浮球911、绳索
912、第一滑轮913、第二滑轮914组成,所述分隔板910设于外壳90内右侧设有的凹槽中下部,所述分隔板910中部设有与绳索912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浮球911设于分隔板910上部,所述第一滑轮913设于外壳90内下壁右侧且位于分隔板910下方,所述第一滑轮913与外壳
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914设于外壳90内下壁右侧且位于第一滑轮913左方,所述第二滑轮914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912一端设于浮球911下表面并通过固定相连接,所述绳索912另一端穿过分隔板910设有的圆孔并绕过第一滑轮913、第二滑轮
914和传动连接结构92与推动结构93下部缠绕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92由安装座920、绕线辊921、线筒922、挡块923组成,所述安装座920设于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中下部,所述安装座920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绕线辊921设于安装座920左侧表面,所述绕线辊921与安装座920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线筒922与绕线辊921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挡块923设于绕线辊921左侧且位于线筒922左方,所述挡块923与绕线辊921通过螺纹纹路相连接,所述推动结构93由固定板930、铰链轴931、一号活动杆932、固定卡扣933、一号弹簧934、第三滑轮935组成,所述固定板930设于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中部,所述固定板930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活动杆932呈竖直状设于固定板930前表面左侧,所述一号活动杆932与固定板930通过铰链轴931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卡扣933设于一号活动杆932前表面下部,所述固定卡扣933与一号活动杆93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弹簧934一端与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壁上部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一号活动杆932右表面上部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935设于固定板930下表面右侧,所述第三滑轮935与固定板9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912另一端绕过第三滑轮935与固定卡扣933缠绕相连接,所述滑动结构94由空心板940、限位块941、支杆942、空心圆圈943、移动杆944、二号弹簧945组成,所述空心板940设于外壳90内上壁,所述空心板940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块941设有两块且分别位于空心板940两侧,所述限位块941与空心板94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杆942长度与空心板940相同,所述支杆942呈水平状设于空心板940内部,所述支杆942与空心板94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空心圆圈943与支杆942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移动杆944设于空心圆圈943下表面,所述移动杆944与空心圆圈94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弹簧945一端设于限位块941左侧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弹簧945另一端设于移动杆944右表面上部,所述二号弹簧945与移动杆94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复位结构95由一号套筒950、伸缩杆951、定位块952、支撑板953、固定扣954、二号活动杆955、第一推杆
956、固定块957、限位滑板958、弹簧杆959、空心杆9510、滑动支杆9511、第一拉绳9512、二号套筒9513、三号弹簧9514、第二推杆9515、缠线杆9516、第二拉绳9517组成,所述一号套筒
950设于外壳90内左壁上部,所述一号套筒950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伸缩杆951左部伸入一号套筒950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定位块952设于伸缩杆951右侧表面,所述定位块952与伸缩杆95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撑板953通过固定扣954安装于一号套筒950下方,所述二号活动杆955设于支撑板953前表面右侧,所述二号活动杆955与支撑板953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二号活动杆955上部设有与第一推杆956直径相同的孔洞,所述第一推杆
956穿过二号活动杆955上部设有的孔洞并套合相连接,所述固定块957设于第一推杆956上表面中部且位于二号活动杆955右方,所述固定块957与第一推杆956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限位滑板958设于支撑板953下表面右侧,所述限位滑板958与支撑板95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弹簧杆959设于限位滑板958左表面上部,所述弹簧杆959与限位滑板958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空心杆9510设于限位滑板958左表面中部,所述空心杆9510与限位滑板958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滑动支杆9511上部与空心杆9510前表面左侧通过铰链相连接且下部设于限位滑板958左侧表面,所述弹簧杆959与滑动支杆9511下部通过第一拉绳9512相连接,所述二号套筒9513设于支撑板953正下方,所述第二推杆9515左部伸入二号套筒9513内部且通过三号弹簧9514相连接,所述缠线杆9516设于第二推杆9515上表面左侧,所述缠线杆
9516与第二推杆951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活动杆955与缠线杆9516通过第二拉绳
9517缠绕相连接,所述启动结构96由连接轴杆960、弧形活动杆961、第三拉绳962、三号套筒
963、内滑轮964、四号弹簧965、拉杆966、启动器967、开关按钮968组成,所述连接轴杆960设于限位滑板958左侧表面下部,所述连接轴杆960与限位滑板958通过滑动相连接,所述滑动支杆9511下部与连接轴杆960上表面右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活动杆961设于连接轴杆960下端,所述弧形活动杆961与连接轴杆960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三号套筒963设于弧形活动杆961下方,所述内滑轮964设于三号套筒963内部左侧,所述内滑轮964与三号套筒
96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拉杆966左部伸入三号套筒963内部并通过四号弹簧965相连接,所述第三拉绳962一端与拉杆966左部表面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内滑轮964与弧形活动杆961左侧缠绕相连接,所述启动器967设于外壳90内左下壁,开关按钮968设于启动器967右侧表面,所述开关按钮968与启动器967通过按钮槽相连接,所述闭合结构97由铰链座
970、三号活动杆971、五号弹簧972、拉绳973、第四滑轮974、伸缩板975、缠线孔976组成,所述铰链座970设于外壳90内部设有的凹槽左上壁,所述三号活动杆971呈横向设于凹槽左上壁且通过铰链座970相连接,所述五号弹簧972设于三号活动杆971上表面左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974设于外壳90凹槽右上壁,所述伸缩板975设于外壳90上部右侧,所述伸缩板975与外壳9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缠线孔976设于三号活动杆971右侧,所述缠线孔976与三号活动杆97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拉绳973一端与缠线孔976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四滑轮974与伸缩板975缠绕相连接。
[0024] 本专利所说的检测机构主要用于实现潜污泵使用的自动化,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5] 在进行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口2流入调节池6,经过格栅7进行初步净化,再由检测机构9启动潜污泵8进行抽吸,闭合结构97受到污水的向下冲力,向下摆动,浮球911受到水的作用向上浮动,通过绳索912拉动一号活动杆932下部向右摆动,一号活动杆932上部则同时的向左移动,进而推动移动杆944向左移动,定位块952受到来自移动杆944的向左压力时同步的将伸缩杆951向左压,同时的带动第一推杆956向左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块957的作用使得二号活动杆955摆动,其下部向右移动将弹簧杆959按向右按压,同时的,通过第二拉绳9517与二号活动杆955连接的缠线杆9516在其向右移动的作用下同步向右移动,滑动支杆9511受到第二推杆9515与第一拉绳9512的相互作用带动连接轴杆960向下移动,弧形活动杆961受到连接轴杆960的向下推力左端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三拉绳962拉动拉杆966向左移动,使得开关按钮968向左按压,通过启动器967启动潜污泵8开始进行污水抽吸,浮球911向上移动到最高水位时,将三号活动杆971右侧向上推动,同时伸缩板975不再受到拉绳973的拉力时,向左移动,将凹槽关闭;反之,凹槽内部的水抽吸完毕后,浮球911不再受到水的作用则向下移动,闭合结构97则在浮球911与五号弹簧972的相互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进而伸缩板975向右移动,一号活动杆932同时的受到绳索912的拉力与一号弹簧
934的向右作用力恢复初始状态,滑动结构94则不再受到一号活动杆932的压力,在二号弹簧945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同时的拉杆966在四号弹簧965的作用下带动复位结构95向右移动,复位结构95受到启动结构96的作用与三号弹簧9514以及弹簧杆959的相互作用使得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0026]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设备内部无论水位多高潜污泵仍旧在工作,容易导致潜污泵遭到磨损,经常更换,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的检测机构,提高了潜污泵的使用自动化程度,避免其在无水情况下做无用功,进而导致潜污泵遭到大幅度损耗,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以及节约器备的成本。
[002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