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06280.9

文献号 : CN10847588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大头大辅

申请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摘要 :

防止盖(30)从壳体(10)脱离。壳体(10)具有位于电线延出面(13)的外侧的锁定接受部(21)。盖(30)是覆盖从电线延出面(13)延伸出的电线(80)的帽状形式,具有:将电线(80)引出到外部的电线引出口(35)、沿着前后方向抵接于壳体(10)的开口端(34)、以及将锁定接受部(21)卡止从而限制从壳体(10)脱离的锁定部(41)。盖(30)具有作为前进限制部的肋(37)。壳体(10)具有张开限制部(23),张开限制部(23)与肋(37)的前端可抵接地对置,且与盖(30)的外表面对置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电线延出面,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电线延出面的外侧的锁定接受部;以及盖,其是覆盖从所述电线延出面延伸出的电线的帽状形式,具有:将所述电线引出到外部的电线引出口、沿着前后方向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以及将所述锁定接受部卡止从而限制从所述壳体脱离的锁定部,所述盖具有前进限制部,

所述壳体具有张开限制部,所述张开限制部与所述前进限制部的前端可抵接地对置,且与所述盖的侧壁的外表面对置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限制部由沿着所述电线引出口的开口边缘的肋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设置有多个所述锁定部,与各个所述锁定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有所述张开限制部。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电线被引出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覆盖连接器壳体的帽状的盖。盖覆盖电线,具有用于将电线引出到外部的电线引出口。连接器壳体具有位于外周侧的卡止突起。盖具有朝向连接器壳体侧突出的箱形的卡止框。通过卡止框将卡止突起卡止,从而盖被保持于连接器壳体。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909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需解决的课题
[0007] 在上述情况下,当被引出到外部的电线较大的摆动时,有可能对盖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盖的两侧壁扩开。由此,卡止框可能会从卡止突起脱落,造成盖从连接器壳体脱离。
[0008]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盖从连接器壳体脱离。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电线延出面,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电线延出面的外侧的锁定接受部;以及盖,其是覆盖从所述电线延出面延伸出的电线的帽状形式,具有:将所述电线引出到外部的电线引出口、沿着前后方向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以及将所述锁定接受部卡止从而限制从所述壳体脱离的锁定部;所述盖具有前进限制部,所述壳体具有张开限制部,所述张开限制部与所述前进限制部的前端可抵接地对置,且与所述盖的外表面对置配置。
[0011] 发明效果
[0012] 由于张开限制部与盖的外表面对置配置,因此即使从电线引出口被引出的电线摆动,从而例如扭转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盖,也能够通过盖的外表面抵接于张开限制部而防止盖扩开。其结果是,能够维持锁定部将锁定接受部卡止的状态,确实地限制盖从壳体脱离。
[0013] 另外,通过张开限制部抵接于前进限制部的前端,从而能够防止盖相对于壳体向前方错位。由于张开限制部兼具防止盖错位的功能和防止盖扩开的功能,因此与单独地具备这两个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整体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5] 图2是连接器的后视图。
[0016] 图3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0017] 图4是壳体的俯视图。
[0018] 图5是壳体的侧视图。
[0019] 图6是盖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1] 所述前进限制部由沿着所述电线引出口的开口边缘的肋构成。据此,能够通过由肋构成的前进限制部维持电线引出口的形状,更确实地防止盖扩开。另外,由于前进限制部兼具维持电线引出口的形状的功能和防止盖错位的功能和预先防止盖扩开的功能,从而能够更简化整体结构。
[0022] 在所述盖设置有多个所述锁定部,在与各个所述锁定部对应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张开限制部。如此,通过在与各个锁定部对应的位置配置张开限制部,能够更确实地维持锁定部将锁定接受部卡止的状态。
[0023] <实施例1>
[0024]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组装于壳体10的盖3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的杆6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将图2以外的各图的左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是以图3、图4以外的各图的上下方向为基准。
[0025]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4所示,具有包括多个腔11的壳体主体12。在各腔11插入有未予图示的端子零件。端子零件连接于电线80的端部。各电线80从成为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的电线延出面13往上方延伸。在壳体主体12的前后两面突出设置有一对支轴14。支轴14呈大致圆柱状,构成杆60的转动支点。杆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以及图3所示,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操作部61、以及从操作部61的前后两端大致平行地突出的一对臂部62构成,杆60从图1的跟前侧(一侧面)以横跨壳体主体12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12,通过将支轴14嵌合到臂部62的轴承部63(参照图2),从而杆60被保持于壳体10。虽然细节未予图示,但杆60以支轴14为中心在操作部61位于一侧面的状态与位于盖30侧的状态之间转动,通过该转动操作而在其与未予图示的对方连接器之间发挥凸轮作用,具有将对方连接器向壳体10拉近至成为正式嵌合状态的作用。
[0026] 在壳体主体12的两侧面中的被杆60的操作部61覆盖的一侧面,具有位于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与前后方向两端部产生一段落差的形式的凹进处15。如图4所示,在凹进处15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卡止部16。卡止部16由在前后隔开间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突条17、以及配置于两个突条17之间的卡止主体18构成。卡止主体18呈可挠曲变形的扁平板状,具有卡止保持杆60的作用。
[0027] 如图4所示,在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设置有包围电线延出面13的外周的包围部19。包围部19从上方观察时呈四角带有圆角的大致长方形状,在内侧配置有电线延出面13。在包围部19的外周面的左右两侧(长边侧)设置有前后各一对的锁定接受部21。锁定接受部21呈向外侧突出的爪状,且具有上表面朝向外侧成下坡状倾斜、下表面大致水平地配置的外形。
[0028] 如图4所示,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中的包围部19的外周侧的部分,成为盖30的将在后面描述的开口端34所抵接的抵接面22。抵接面22构成为大致沿着前后方向的平坦面。在壳体主体12的抵接面22向上方突出设置有多个张开限制部23。在抵接面22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前后各一对的张开限制部23,详细地说是成对设置于抵接面22的左右两端部的后端位置和前后方向中央位置。在这之中,一个张开限制部23A邻接配置于壳体主体12的凹进处15。该张开限制部23A具有沿着前后方向的板片状的外形,外表面与凹进处15的内部底面无阶差地连续形成。剩下的三个张开限制部23B的大小各自不同,且如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成为相同的形状。
[0029] 各张开限制部23的内表面如图2所示,构成为沿着上下方向的平坦的限制面24。各张开限制部23的限制面24与盖30的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两侧板部31的外表面对置配置,具有如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当两侧板部31将要向外侧扩开时,抵接于两侧板部31的外表面,限制盖的扩开动作的作用。另外,各张开限制部23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以沿着上下方向立起的方式配置。在这之中,后侧的张开限制部23B的后端面被配置成可抵接于盖30的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肋37,具有限制盖30的前进的作用。
[0030] 三个张开限制部23B如图2所示,具有位于外表面的倾斜面25,倾斜面25以从与抵接面22相连的基端朝向上方逐渐向内侧靠近的方式倾斜。各张开限制部23呈越向上方前进壁厚越减少的截面大致三角形状,详细地说,限制面24与倾斜面25呈截面大致直角三角形状。
[0031] 另外,在壳体主体12的抵接面22,如图1以及图3所示,向上方突出设置有一个止动部26。止动部26设置于抵接面22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板片状的外形。止动部26的内表面(后表面)可抵接于盖30的前端。
[0032] 接着说明盖30的结构。盖3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2、图3以及图6所示,整体呈帽状,具有配置于左右两侧的一对两侧板部31、架设于两侧板部31的上端之间而关闭上端的背板部32、以及与背板部32相连且架设于两侧板部31的前端之间而关闭前端的前板部33。
[0033] 如图6所示,背板部32的后侧部分大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背板部32的前侧部分朝向前方向下倾斜配置。侧板部31按照背板部32的形状,成为前侧部分的上下高度朝向前方逐渐减少的外形。另外,前板部33以沿着上下方向立起的方式配置。盖30的下端构成为开口端34,开口端34从两侧板部31遍及到前板部33以大致相同的高度连接成截面大致U字形状(参照图2)。
[0034] 如图2所示,盖30的后表面与开口端34的内侧空间连通,作为各电线80被引出的电线引出口35而开放。另外,如图6所示,在盖30的后部上端侧往后方突出设置有电线导出部36。电线导出部36与两侧板部31以及背板部32相连为一体,呈在下方开口的截面大致U字形状,划分出电线引出口35的上端部分。
[0035] 在此,盖30在覆盖从壳体主体12的电线延出面13往上方延伸出的各电线80的同时将各电线80往后方折弯,进而将各电线80从电线引出口35往外部引出。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电线引出口35被引出的各电线80以沿着电线导出部36的方式布线,经由捆扎带、带等固定部件90而被固定到电线导出部36。
[0036] 如图2以及图6所示,在盖30的电线引出口35的开口边缘,设置有从两侧板部31遍及到背板部32沿着圆周方向大致U字形状地延伸出的肋37(前进限制部)。肋37具有间隔部38,间隔部38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沿着圆周方向以一定的截面形状(大致截面四方形状)构成,将盖30的主体部分与电线导出部36之间分隔开。盖30的电线引出口35的开口边缘的刚性通过肋37而提高,从而电线引出口35的开口形状可维持一定形状。
[0037] 另外,在电线导出部36的外周面的后端部与前后方向中间部,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大致U字形状地延伸出的一对限制肋39。两个限制肋39分别以大于肋37的突出尺寸构成。固定部件90在往前后方向的错位受到限制的状态下配置于两个限制肋39之间,固定部件90从电线导出部36的外周面跨越环绕各电线80。
[0038] 在盖30的两侧板部31设置有前后各一对的锁定部41。如图6所示,锁定部41可挠曲变形的配置于形成于侧板部31的一对狭缝42之间。一对狭缝42在侧板部31在前后隔开间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下端向开口端34开口。锁定部41呈从与两个狭缝42的里端对应的上端往下方悬臂状地突出的矩形框状,在内部具有与锁定接受部21嵌合的纵长方形的锁定孔43。
[0039] 以上为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结构,接着,对盖30相对于壳体10的组装结构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40] 组装时,盖30从上方覆盖壳体10。在盖30的组装过程中,锁定部41与锁定接受部21干涉而向外侧挠曲变形。在盖30的组装结束时,锁定部41弹性恢复从而锁定接受部21嵌入到锁定孔43,由此盖30相对于壳体10被保持成限制脱离的状态。另外,随着盖30的组装,从壳体10的电线延出面13延伸出的各电线80被强制地往后方折弯,经由电线引出口35往后方引出。被引出的各电线80通过固定部件90被固定于电线导出部36。
[0041] 在上述的盖30的组装结束从而锁定部41将锁定接受部21卡止的状态下,如图1以及图3所示,盖30的开口端34可抵接地沿着壳体10的抵接面22载置。另外,盖30的前板部33的前面与壳体10的止动部26可抵接地对置配置,并且盖30的肋37的前端面与后侧的张开限制部23可抵接地对置配置。
[0042]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壳体10的各张开限制部23的限制面24可抵接地沿着盖30的两侧板部31的外表面配置。如图1所示,与在前后两侧接近盖30的各锁定部41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各张开限制部23。详细地说,在后侧的张开限制部23的正前方的位置邻接配置有后侧的锁定部41,前侧的张开限制部23与前侧的锁定部41的后方稍微分离但相对应地配置。
[0043] 另外,若从盖30的电线引出口35引出的各电线80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摆动,则使盖30的两侧板部31向左右扩开的扩开力、使盖30扭转的扭力、使盖30前进的偏移力等外力将作用到盖30。如此,可能会造成各锁定部41从所对应的锁定接受部21分开而脱落、盖30从壳体10脱离。
[0044] 然而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通过盖30的前板部33抵接于止动部26,盖30的肋37抵接于后侧的张开限制部23,从而能够抵抗上述偏移力,能够抑制盖30前进。
[0045] 另外,盖30的两侧板部31的开口端34侧在张开方向上抵接于各张开限制部23,从而能够抵抗上述扩开力以及扭力,能够抑制盖30扩开。在该情况下,通过盖30的肋37与后侧的张开限制部23相抵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发挥扭力抑制的作用。
[0046]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1,由于各张开限制部23与盖30的两侧板部31的外表面对置配置,因此即使从电线引出口35引出的各电线80摆动,扭转方向以及扩开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盖30,也能够通过盖30的两侧板部31的外表面抵接于各张开限制部23来防止盖30的两侧板部31扩开。其结果是,能够维持锁定部41将锁定接受部21卡止的状态,确实地限制盖30从壳体10脱离。而且,由于在与多个锁定部41分别对应的位置配置有张开限制部23,因此能够更确实地维持锁定部41将锁定接受部21卡止的状态。
[0047] 另外,通过后侧的张开限制部23抵接于肋37的前端,从而能够防止盖30相对于壳体10向前方错位。如此,由于张开限制部23兼具防止盖30错位的功能和防止盖30扩开的功能,因此与单独地具备这两个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整体的结构。
[0048] 另外,由于通过肋37来维持盖30的电线引出口35的开口形状,进而维持与电线引出口35连通的开口端34的开口宽度,因此能够更确实地防止盖30扩开。此外,由于肋37兼具维持电线引出口35的开口形状的功能和防止盖30错位的功能和预先防止盖30扩开的功能,从而能够更简化整体结构。
[0049] <其他实施例>
[0050] 以下简单说明其他实施例。
[0051] (1)盖也可以取代肋而具有抵接于张开限制部从而限制前进的专用结构部分。
[0052] (2)张开限制部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也可以只在壳体仅设置一个张开限制部。
[0053] (3)若能够仅通过后侧的放限制部与肋相抵接来限制盖前进,则也可以从壳体省略止动部。
[0054] (4)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杆的连接器。
[0055] 附图标记说明
[0056] 10:壳体
[0057] 13:电线延出面
[0058] 21:锁定接受部
[0059] 23:张开限制部
[0060] 30:盖
[0061] 34:开口端
[0062] 35:电线引出口
[0063] 37:肋(前进限制部)
[0064] 41:锁定部
[0065] 80: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