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330235.5

文献号 : CN1084870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伟郑荣杰刘玉涛郑步成杨涛

申请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勘察步骤,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勘测并采集地表高度,确定填筑高度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地基换填;砂箱砌筑步骤,进行砂箱砌筑,并在砌筑好的砂箱内填筑砂体,并对砂体进行夯实;模板安装步骤,在砂体上铺设第一方木组和第二方木组,并对第一方木组、第二方木组、砂体进行预压处理,第二方木组的安装标高高于设计梁底标高1.5厘米至2.5厘米,在第二方木组上安装现浇梁模板组件;梁体浇筑步骤,向现浇梁模板组件进行第二混凝土浇筑,形成梁体;脱模步骤,当梁体养护完成后,拆除现浇梁模板组件、拆除第二方木组和第一方木组、清除砂体。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且施工质量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勘察步骤: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勘测并采集地表高度,确定填筑高度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地基换填,若是,则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

砂箱砌筑步骤:在现浇梁施工区域外边缘支立模板,并在所述模板内进行第一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为20厘米至35厘米,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的横向坡比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五,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所述第一混凝土进行硬化,并在所述第一混凝土的周壁上设置多个泄水孔,所述第一混凝土硬化完成后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外周砌筑防护墙,在所述防护墙内分层填筑砂体,所述砂体填筑厚度为25厘米至30厘米,用分层水夯法将所述砂体夯填密实;

模板安装步骤:在所述砂体上铺设第一方木组,在所述第一方木组上铺设第二方木组,且第一方木组的第一方木与第二方木组的第二方木相互垂直,对所述第一方木组、所述第二方木组、所述砂体进行预压处理,所述第二方木组的安装标高高于设计梁底标高1.5厘米至2.5厘米,在第二方木组上安装现浇梁模板组件;

梁体浇筑步骤:向所述现浇梁模板组件进行第二混凝土浇筑,形成梁体并对所述梁体进行养护;

脱模步骤:当所述梁体养护完成后,拆除所述现浇梁模板组件、拆除所述第二方木组和所述第一方木组、清除所述砂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拆除所述现浇梁模板组件包括:依次拆除端模、内模、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底模;

所述脱模步骤还包括:

清除所述第一侧模正下方的部分所述砂体,并在拆除所述第一侧模时,连同所述第一侧模下方的所述第一方木、所述第二方木、所述底模的第一部分一并拆除;

清除所述第二侧模正下方的部分所述砂体,并在拆除所述第二侧模时,连通所述第二侧模下方的所述第一方木、所述第二方木、所述底模的第二部分一并拆除;

在所述第一侧模、所述第二侧模拆除后,清除所述梁体下方的所述砂体,并拆除所述梁体的底部的所述第一方木、所述第二方木、所述底模的第三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模步骤还包括:

在拆除所述梁体的底部的所述第一方木、所述第二方木和所述底模的第三部分时,先通过张拉设备对所述梁体进行起拱,再清除剩余所述砂体后,移除所述梁体的底部的所述第一方木、所述第二方木和所述底模的第三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地基进行换填处理时,按分层填筑操作,每层填筑厚度为25厘米至35厘米,并在每层填筑完成后对该层填筑进行碾压、密实,所述地基换填的总厚度为0.8米至1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混凝土的硬化厚度比所述第一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小4厘米至6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木组的多根所述第一方木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方木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至35厘米;

所述第二方木组的多根所述第二方木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方木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至35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一根所述第一方木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宽度为8厘米至12厘米;

每一根所述第二方木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宽度为8厘米至12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的同一平面上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泄水孔之间的间距为3.5米至4.5米。

说明书 :

一种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桥梁施工技术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使得桥梁架设所能达到的宽度、跨度以及承载能力也不断增加。而目前,钢筋第一混凝土结构的箱梁类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预制箱梁;一种是现浇箱梁,即现浇梁。其中,预制箱梁是通过在独立场地预先架设浇筑的箱梁,安装在需要结合架桥机在箱梁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加设,具有可加速工程进度、节约工期等优点,但是,由于预制箱梁受到运输、安装等因素的制约,是该预制箱梁只适用于较小型桥梁,且对安装场地的交通便利性具有一定的要求,不适用于大型桥梁施工。而现浇箱梁的施工为现场施工,且免除预制箱梁预制成型后的吊装步骤,使得现浇箱梁可适用于宽度大、跨度大的桥梁,相对于预制箱梁适用范围更广。常规的现浇箱梁施工主要采用支架法,采用的支架包括采用大量的脚手架钢管搭设扣件式或碗口式满堂支架两种,用于对现浇箱梁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现浇箱梁施工存在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且施工质量好的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
[0004]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勘察步骤: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勘测并采集地表高度,确定填筑高度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地基换填,若是,则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砂箱砌筑步骤:在现浇梁施工区域外边缘支立模板,并在模板内进行第一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为25厘米至35厘米,第一混凝土浇筑的横向坡比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五,在第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第一混凝土进行硬化,并在第一混凝土的周壁上设置多个泄水孔,第一混凝土硬化完成后在第一混凝土外周砌筑防护墙,在防护墙内分层填筑砂体,砂体填筑厚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用分层水夯法将砂体夯填密实;模板安装步骤:在砂体上铺设第一方木组,在第一方木组上铺设第二方木组,且第一方木组的第一方木与第二方木组的第二方木相互垂直,对第一方木组、第二方木组、砂体进行预压处理,第二方木组的安装标高高于设计梁底标高1.5厘米至2.5厘米,在第二方木组上安装现浇梁模板组件;梁体浇筑步骤:向现浇梁模板组件进行第二混凝土浇筑,形成梁体并对梁体进行养护;脱模步骤:当梁体养护完成后,拆除现浇梁模板组件、拆除第二方木组和第一方木组、清除砂体。
[0005] 进一步的方案是,拆除现浇梁模板组件包括:依次拆除端模、内模、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底模,脱模步骤还包括:清除第一侧模正下方的部分砂体,并在拆除第一侧模时,连同第一侧模下方的第一方木、第二方木、底模的第一部分一并拆除;清除第二侧模正下方的部分砂体,并在拆除第二侧模时,连通第二侧模下方的第一方木、第二方木、底模的第二部分一并拆除;在第一侧模、第二侧模拆除后,清除梁体下方的砂体,并拆除梁体的底部的第一方木、第二方木、底模的第三部分。
[0006]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脱模步骤还包括:在拆除梁体的底部的第一方木、第二方木和底模的第三部分时,先通过张拉设备对梁体进行起拱,再清除剩余砂体后,移除梁体的底部的第一方木、第二方木和底模的第三部分。
[0007]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时,按分层填筑操作,每层填筑厚度为25厘米至35厘米,并在每层填筑完成后对该层填筑进行碾压、密实,地基换填的总厚度为
0.8米至1米。
[0008]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混凝土的硬化厚度比第一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小4厘米至6厘米。
[0009]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方木组的多根第一方木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根第一方木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至35厘米,第二方木组的多根第二方木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根第二方木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至35厘米。
[0010]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根第一方木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宽度为8厘米至12厘米,每一根第二方木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宽度为8厘米至12厘米。
[0011]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防护墙的同一平面上的两个相邻的泄水孔之间的间距为3.5米至4.5米。
[0012] 由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常规脚手架或满堂支架无法实现的小净空施工作业,并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等优点。在施工时,通过对地基的承载能力的勘测和对地基的换填,使得地基能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还能够减少梁体施工过程中能够地基产生的沉降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地基被破坏。而砂箱的砌筑以及在砂箱砂体上铺设第一方木组和第二方木组,使得砂箱及第一方木组、第二方木组既能够代替传统支架对梁体进行支撑,又能够可克服传统支架无法实现小净空施工的问题,同时,第一方木组、第二方木组又能够避免现浇梁模板组件直接与砂体接触,从而避免由于砂体难以调整而导致砂体与现浇梁模板组件之间存在脱空空间的问题,保证现浇梁模板组件的底模能够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提高梁体的浇筑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砂体的填筑量,节省生产成本。此外,砂箱及第一方木组、第二方木组组合的支撑结构能够更加方便现浇梁模板组件进行脱模。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施工流程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砂箱砌筑步骤的第一施工状态图。
[0015] 图3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砂箱砌筑步骤的第二施工状态图。
[0016] 图4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模板安装步骤的第一施工状态图。
[0017] 图5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模板安装步骤的第二施工状态图。
[0018] 图6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脱模步骤的第一施工状态图。
[0019] 图7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脱模步骤的第二施工状态图。
[0020] 图8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脱模步骤的第三施工状态图。
[0021] 图9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脱模步骤的第四施工状态图。
[0022] 图10是本发明施工方法实施例的脱模步骤的第五施工状态图。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能够解决传统的脚手架、满堂支架难以实现小净空施工的问题,并有效克服单纯采用砂箱结构代替脚手架、满堂支架作为支撑结构时,现浇梁模板组件的底模平整度难以调整、砂体与底模之间容易产生脱空的缺点,从而使得浇筑出的梁体平整度高、质量好。该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25] 勘察步骤S1:
[0026] 在进行梁体浇筑前,需要对浇筑现场进行勘察,勘察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地基的地基承载能力及施工现场地表高度。当采集的地表高度低于梁体的梁底设计标高时,维持原地表高度或提高地表高度至地表设计标高;当采集的地表高于梁体的梁底设计标高时,将原地表高度降低至地表设计标高。
[0027] 此外,需要根据勘测的地基承载能力判断原地基是否满足设计承载强度要求,若判断原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承载强度要求,则维持原地基;若判断原地基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设计承载强度要求,则对原地基进行换填处理。
[0028] 在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时,根据设计承载强度选取相应的换填材料,并确定需要进行换填的范围、填筑高度,同时对换填的范围进行标记。对地基的换填按分层填筑操作,每层换填材料的填筑厚度为25厘米至35厘米,优选地,每层换填材料的填筑厚度为30厘米。在每层换填材料填筑完成后,需要对该层换填材料的填筑进行碾压,并在碾压的同时进行洒水密实,保证每层填筑的稳定性,以使得换填后的地基能够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提高地基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此外,地基的换填的总厚度优选保持在0.8米至1米之间,以使得换填后的地基能够承载梁体的浇筑,避免在梁体浇筑过程中地基出现坍塌、沉降、变形。
[0029] 砂箱砌筑步骤S2:
[0030] 参照图2,在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且地表标高满足地表设计标高后,在地基上、现浇梁施工区域的外边缘支立模板,使得支立的模板围成一个待浇筑腔体,随后,在该待浇筑腔体内进行第一混凝土1浇筑,并对第一混凝土1浇筑完成后进行硬化处理。其中,第一混凝土1的浇筑厚度为20厘米至35厘米,第一混凝土1的浇筑厚度优选为30厘米。此外,在第一混凝土1浇筑过程中,需要对第一混凝土1浇筑的横向坡比进行控制,横向坡比控制在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五,使得第一混凝土1上形成排水坡。第一混凝土1的硬化厚度比第一混凝土1的浇筑厚度小4厘米至6厘米,优选地,第一混凝土1的硬化厚度比第一混凝土1的浇筑厚度小5厘米,即本实施例的第一混凝土1的硬化厚度优选为25厘米。对第一混凝土1进行硬化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并对地基进行封闭,以避免地基被雨水浸泡。再者,需要在第一混凝土1的周壁上设置多个泄水孔11。
[0031] 在第一混凝土1硬化完成后,在第一混凝土1的外周砌筑防护墙12形成砂箱,并使得防护墙12与第一混凝土之间形成填筑腔13,泄水孔11贯通第一混凝土1的周壁和填筑腔13,泄水孔11用于对填筑腔13的水分进行排泄,避免对填筑腔13内的砂体14(见图3)进行夯实过程中喷洒的水积攒在填筑腔13内。
[0032] 参照图3,在防护墙12内分层填筑砂体14,即在填筑腔13内分层填筑砂体14,砂体14的填筑总厚度为25厘米至30厘米,优选地,砂体14的填筑总厚度为30厘米。在每层砂体填筑后,通过分层水夯法对所填筑的该层砂体进行夯填密实。
[0033] 模板安装步骤S3:
[0034] 参照图4,当砂箱完成砂体14填充、夯实后,在砂体14上铺设第一方木组2,其中,第一方木组2包括多根第一方木21,多根第一方木21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根第一方木21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至35厘米,优选地,相邻两根第一方木21之间的间距为30厘米。
[0035] 当第一方木组2铺设完成后,在第一方木组2上铺设第二方木组3,其中,第二方木组3包括多根第二方木31,多根第二方木31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根第二方木31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至35厘米,优选地,相邻两根第二方木31之间的间距为30厘米。此外,第一方木组2的第一方木21与第二方木组3的第二方木31之间相互垂直,且在所述第一方木组2、第二方木组3铺设完成后,对砂体14、第一方木组2、第二方木组3进行预压处理,进一步保证砂体14密实、稳固,且保证第一方木组2能够固定在砂体14上,同时,需要保证预压处理后的第二方木组3的安装标高高于设计梁底标高1.5厘米至2.5厘米,优选地,预压处理后的第二方木组3的安装标高高于设计梁底标高2厘米。
[0036] 如图4所示,完成砂体14、第一方木组2、第二方木组3的预压后在第二方木组2后,在第二方木组3上安装现浇梁模板组件4。现浇梁模板组件4包括端模、内模、第一侧模41、第二侧模42和底模43,在对现浇梁模板组件4进行安装时,先在第二方木组3上安装底模43,接着,在底模43的两侧安装第一侧模41和第二侧模42,第一侧模41和第二侧模42也均位于第二方木组3上。接着,吊装内模并安装端模。其中,由于底模43通常为木胶板,使得底模43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弹性,这导致如果直接将底模43安装在砂体14上时,底模43与砂体14之间容易存在脱空空间,并且不易被发现,使得底模43的底部平整度难以保证,同时又难以通过调整砂体14的堆积来调整底模43的平整度,而设置第一方木组2、第二方木组3,并通过对第一方木组2的第一方木21、第二方木组3的第二方木31的位置布置,使得第二方木组3既能够实现对第一侧模41、第二侧模42、底模43的支撑,又能够避免由于底模42的底部面积过大而出现松弛下垂的情况,进而保证了底模43的底部的平整度,使得浇筑出的梁体的底部能够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0037] 此外,由于该施工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净空间的现浇梁施工,使得现浇梁模板组件4的支撑结构空间很小,这使得若单纯采用砂箱结构对现浇梁模板组件4进行支撑时,现浇梁模板组件4的脱模操作会比较困难。而该施工方法是通过在砂箱内的砂体14上设置第一方木组2和第二方木组3,使得既能够减少砂体14的填筑量,又能够适当增加现浇梁模板组件4的脱模空间,还能够解决底模43的底部平整度的问题。
[0038] 梁体浇筑步骤S4:
[0039] 向现浇梁模板组件4进行第二混凝土进行浇筑,形成梁体,并对梁体进行养护。
[0040] 脱模步骤S5:
[0041] 当梁体养护完成后,拆除现浇梁模板组件4、拆除第二方木组3和第一方木组2、清除砂体14。具体地,参照图5,梁体养护完成后,先拆除端模和内模。
[0042] 接着,进行第一侧模41、第二侧模42的拆除。参照图6和图7,当要拆除第一侧模41时,先对第一侧模41正下方的部分砂体14进行清除,使得第一方木组2与砂箱内的砂体14脱空,进而使得第一侧模41、第二方木组3、第一方木组2与梁体之间产生空隙,便于脱模。然后,对第一侧模41、第二方木组3和第一方木组2进行拆除,在拆除第一侧模41时,连同第一侧模41下方的第一方木21、第二方木31、底模43的第一部分一并拆除,拆除时,可通过人工用手动葫芦或汽车对第一侧模41、第一侧模41下方的第二方木31、第一侧模41下方的第一方木21和底模43的第一部分进行牵引,进而将第一侧模41、第一侧模41下方的第二方木31、第一侧模41下方的第一方木21和底模43的第一部分水平拉出。其中,由于底模43通常采用木胶板,故在拆除时可对底模43进行部分切割,从而便于底模43进行脱模,以解决底模43在小净空空间下无法脱模的问题。
[0043] 当要拆除第二侧模42时,先对第二侧模42正下方的部分砂体14进行清除,使得第一方木组2与砂箱内的砂体14脱空,进而使得第二侧模42、第二方木组3、第一方木组2与梁体之间产生空隙,便于脱模,然后,对第二侧模42、第二方木组3和第一方木组2进行拆除,在拆除第二侧模42时,连同第二侧模42下方的第一方木21、第二方木31、底模43的第二部分一并拆除,拆除时,可通过人工用手动葫芦或汽车对第二侧模42、第二侧模42下方的第二方木31、第二侧模42下方的第一方木21和底模43的第二部分进行拆除,进而将第二侧模42、第二侧模42下方的第二方木31、第二侧模42下方的第一方木21和底模43的第一部分水平拉出。
同理地,由于底模43通常采用木胶板,故在拆除时可对底模43进行部分切割,从而便于底模
43进行脱模,以解决底模43在小净空空间下无法脱模的问题。
[0044] 最后,拆除剩余底模43、第一方木21和第二方木22。参照图8和图9,在第一侧模41、第二侧模42拆除后,对梁体下方的剩余砂体14进行清除,并拆除梁体的底部的底模43的第三部分、第二方木31和第一方木21。具体地,在拆除梁体的底部的底模43的第三部分、第二方木31和第一方木21时,先通过张拉设备对梁体进行起拱,避免梁体压合在底模43和第二方木31上,并使起拱后的梁体与第二方木31之间保持5毫米的间隙,以便于拆模。在梁体起拱后,对梁体底部的砂体14进行清除、掏空,使得第一方木21、第二方木31、底模34自动脱落,接着,通过牵引机具对第一方木21、第二方木31、底模34进行拆除。
[0045] 优选地,每一根第一方木21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宽度为8厘米至12厘米,优选地,每一根第一方木21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厘米。每一个第二方木31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为8厘米至12厘米、宽度为8厘米至12厘米。优选地,每一根第二方木31的轴向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0厘米。而防护墙12的同一平面上的两个相邻的泄水孔11之间的间距为3.5米至4.5米,优选地,防护墙12的同一平面上的两个相邻的泄水孔11之间的间距为4米。
[0046] 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砂箱基础整体浇筑现浇梁的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常规脚手架或满堂支架无法实现的小净空施工作业,并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等优点。
[0047]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