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电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185138.1

文献号 : CN1084933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余玉英

申请人 : 深圳前海优容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电子装置。其中电芯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正极片基板;在正极片基板表面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对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进行去活性处理而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通过在电池电芯的正极片边缘区域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可以减轻电芯的负极片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电芯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池的电芯制造方法,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正极片基板;

在所述正极片基板表面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

对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进行去活性处理而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进行去活性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对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进行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负极片及隔膜片,所述电芯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提供所述负极片及隔膜片;

将所述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切割成相同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正极极耳,在所述负极片上设置负极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隔膜片设置到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之间;

对所述隔膜片、所述正极片以及所述负极片进行封装;

所述对所述隔膜片、所述正极片以及所述负极片进行封装的步骤具体包括:提供所述电芯的外壳;

将所述隔膜片、所述正极片以及所述负极片密封在所述外壳的容置空间中。

5.一种电芯,所述电芯用于电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基板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基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除去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外的所述正极片基板的表面,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是由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经过去活性处理得到的;

其中,所述去活性处理包括对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进行热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电芯还包括负极片及隔膜片,其中所述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尺寸相同;

所述正极片还包括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还包括负极极耳,所述电芯通过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实现充放电;

所述隔膜片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之间,用于将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隔开;

所述电芯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所述容置空间内部还用于设置电解液,所述电解液浸没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以实现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电荷传输。

7.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内设置有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8.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内设置有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说明书 :

一种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移动电子产品通常都会采用内置电池设计。其中电池一般都具有电芯,电芯中通常包含有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其中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组装时,正极片、负极片边缘可能会出现边缘对齐的问题,此时正极片、负极片边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负极片的边缘出现锂沉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的正极片、负极片边缘对齐时在负极片的边缘出现锂沉积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其中电芯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正极片基板;在正极片基板表面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对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进行去活性处理而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芯,电芯用于电池中,其中,电芯包括正极片,正极片包括正极片基板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基板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正极片基板的边缘区域,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除去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外的正极片基板的表面,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是由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经过去活性处理得到的。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其中电池包括前文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括电池,电池包括前文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0008]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电子装置。通过在电芯的正极片边缘部分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可以减轻电芯的负极片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电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申请一种电芯制造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0] 图2是本申请一种电芯制造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1] 图3是本申请一种电芯制造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2] 图4是本申请一种电芯制造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3]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6是图5所示电芯在A-A’为的截面的剖视图;
[0015] 图7是图6中一个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8是图7提供的电池单元中正极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9是图7提供的电池单元中正极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10是图7提供的电池单元中正极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3]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种电芯制造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电芯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4] 步骤S101:提供正极片基板。
[0025] 在本步骤中,正极片基板一般为铝箔。其中提供正极片基板的具体步骤为:将铝块制成铝箔,并将铝箔切割成预设的尺寸以形成正极片基板。其中要使铝块变为铝箔主要依靠轧制力轧制成型,即调整辊缝使辊缝保持一定值以使得铝块被轧制成厚度一致的铝箔。
[0026] 步骤S102:在正极片基板表面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
[0027] 在完成步骤S101后,继续进行步骤S102。即,将正极活性物质均匀涂布到正极片基板表面,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将涂布了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片基板切割成制造正极片所需要的尺寸;在完成切割的正极片基板上的预设位置焊接正极极耳,然后经过后续处理完成正极片的制造。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包括含锂的金属化合物或可嵌锂的金属化合物,如锂钴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锰钴氧化物、锂铁磷酸盐、锂锰磷酸盐、碳黑以及聚偏氟乙烯(PVDF)。
[0028] 步骤S103: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设置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0029] 在完成步骤S102后,继续进行步骤S103。即,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设置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可以大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从而可以提高正极片的中间区域的导电性使得正极片的充放电效率提高。本步骤中可以采用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上进行渗胶处理,使得胶渗入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以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通过选取导电性小的胶可以使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从而可以减弱正极片边缘部分的导电性,进而可以减弱正极片边缘与负极片的边缘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减轻负极片出现锂金属沉积的问题。
[0030] 进一步的,在进行边缘渗胶处理的时候可以采用绝缘胶,使得绝缘胶渗透入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将正极活性物质包裹起来以形成不导电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将绝缘胶覆盖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的表面以形成不导电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可以理解的是,在正极片边缘形成不导电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可以防止正极片边缘与负极片的边缘出现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可以避免负极片出现锂金属沉积问题。其中,绝缘胶可以是石蜡、PE胶或者PP胶等,绝缘胶同时需要一定的润湿性,以便绝缘胶更加容易的粘贴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
[0031] 在本步骤中,还可以采用蒸镀、涂布、电镀或者溅镀的方式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到正极片基板的边缘区域。其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阻隔物挡住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中间区域,而不遮挡边缘区域,然后通过蒸镀、涂布、电镀或者溅镀等成型工艺将导电性小的材料设置到正极片基板上没有被遮挡的边缘区域,从而形成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用于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例如石蜡、PE胶、PP胶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例如氧化铝、氧化镁、或者硫酸钡中的至少一者。
[0032] 由于电芯还包括负极片以及隔膜片,因此在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制造方法中,电芯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制造负极片以及隔膜片。其中负极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负极片基板,在负极片基板表面涂布负极活性物质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然后将负极片切割成预定的尺寸。其中负极基板可以是铜箔,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包括石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以及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金属锂、可储锂金属粉体、可储锂金属氧化物或各类碳材料等。隔膜片的制造方法主要是将隔膜片切割成预定的尺寸。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芯电芯制造方法中,还需在正极片及负极片上分别设置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即在正极片上设置正极极耳,在负极片上设置负极极耳。其中在正极片上设置正极极耳的方法与在负极片上设置负极极耳的方法可以相同,以在正极片上设置正极极耳的方法为例。在正极片上设置正极极耳的方法包括:在对正极片基板切割时,将正极片基板切割成具有凸起部分的片材,其中凸起部分可以作为正极极耳,即正极极耳可以与正极片基板一体设置;或者将制成的正极极耳焊接到在正极片的预设位置上,使得正极极耳与正极片上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实现电连接。
[0034] 以上电芯的制造方法为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在完成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制造后,还需要将隔膜片设置到正极片及负极片之间,通过依次堆叠设置正极片、隔膜片以及负极片,然后将堆叠设置完成的正极片、隔膜片以及负极片卷绕成型,形成电芯的卷芯;或者将正极片、隔膜片以及负极片按照正极片、隔膜片、负极片、隔膜片、正极片.…..的顺序堆叠形成电芯所需要的结构。
[0035] 将隔膜片设置到正极片以及负极片之间之后还需对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进行封装,即,将隔膜片设置到正极片以及负极片之间之后,对得到的正极片、隔膜片以及负极片的组合体进行封装。其封装的具体方法是设置一个外壳,然后在外壳的内部设置容置空间从而将正极片、隔膜片以及负极片设置到容置空间中,然后对外壳的容置空间进行密封,从而将正极片、隔膜片以及负极片密封在外壳的内部容置空间中。
[0036] 其中,在对容置空间进行密封之前,还需要向容置空间中注入电解液,使得电解液浸没正极片、隔膜片以及负极片。正极片及负极片通过电解液实行电荷传输,从而可以实现整个电芯能够充放电。
[0037]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可以被切割为相同的尺寸,使得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组装时更加方便快捷,从而提高电芯的制造效率。由于在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边缘设置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性不大于10^(-10)S/m,因此可以防止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尺寸相同的时候负极片的边缘处可能出现锂沉积的问题。同时,由于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尺寸相同,在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组装时可以减少夹具或者对位工具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组装工具,降低制造成本。
[0038] 本申请还提供了又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芯制造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电芯包括正极片,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具体如下步骤:
[0039] S201:提供正极片基板。
[0040] 本步骤中提供正极片基板的方法以及正极片基板的材质,与前文步骤S101中所述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041] S202: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的边缘区域设置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0042] 在完成步骤S201正极片基板的准备后,继续进行步骤S202。即,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的边缘区域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同样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也可以采用蒸镀、涂布、电镀或者溅镀等成型方式形成于正极片基板的表面的边缘区域。其形成方法为,采用阻挡物将正极片基板的中间区域遮挡住,然后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材料设置到正极片基板上没有被遮挡的边缘区域,以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用于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例如石蜡、PE胶、PP胶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铝、氧化镁、或者硫酸钡中的至少一者,使得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0043] S203:在正极片基板表面除去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外的区域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
[0044] 在步骤S202完成后,继续进行步骤S203。即在正极片基板表面的边缘区域设置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后,然后在正极片基板表面除去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外的中心区域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使得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围。本步骤中同样可以采用蒸镀、涂布、电镀或者溅镀等成型工艺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
[0045] 与前文所述的方法相同的,电芯的制造方法同样包括制造负极片以及隔膜片。本方法中负极片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与前文所述极片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相同。同样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设置方式,包括在正极片及负极片上分别设置相应的极耳,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设置结构,以及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片被封装在电芯的外壳中的封装方式等都可与前文所述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46]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通过在正极片基板的边缘区域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然后在正极片的中间区域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使得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围起来,可以减小正极片基板边缘部分的导电性,进而减弱正极片与负极片边缘区域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可以减轻负极片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为绝缘层从而避免正极片与负极片边缘区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防止负极片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尺寸设置为相同的尺寸,使得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组装时对位方便,从而可以减少夹具或者对位工具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组装工具,降低制造成本。
[0047] 本申请还提供了又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芯制造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电芯包括正极片,电芯的制造方法具体如下步骤:
[0048] S301:提供正极片基板。
[0049] 本步骤中提供正极片基板的方法以及正极片基板的材质,与前文步骤S101中所述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050] S302: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设置正极活性物质以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
[0051] 在完成步骤S301正极片基板的准备后,继续进行步骤S302。即,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材质及在正极片基板上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前文所述的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052] S303: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去除,然后在去除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区域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
[0053] 在完成步骤S302正极片基板的准备后,继续进行步骤S303。即,当在正极片基板上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后,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物质去除,然后在去除正极活性物质的区域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在本步骤中可以采用激光烧除的方式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边缘的正极活性物质切除;或者可以选用试剂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边缘区域的活性物质腐蚀或者溶解去除。
[0054] 与前文所述的方法相同的,电芯的制造方法同样包括制造负极片以及隔膜片。本方法中负极片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与前文所述极片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相同。同样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设置方式,包括在正极片及负极片上分别设置相应的极耳,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设置结构,以及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片被封装在电芯的外壳中的封装方式等都可与前文所述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55] 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通过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然后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边缘的正极活性物质去除,再在去除正极活性物质的区域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使得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围起来,可以减小正极片基板边缘部分的导电性,进而减弱正极片与负极片边缘区域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可以减轻负极片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为绝缘层从而避免正极片与负极片边缘区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防止负极片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尺寸设置为相同的尺寸,使得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组装时对位方便,从而可以减少夹具或者对位工具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组装工具,降低制造成本。
[0056] 本申请还提供了又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芯制造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电芯包括正极片,电芯的制造方法具体如下步骤:
[0057] S401:提供正极片基板。
[0058] 本步骤中提供正极片基板的方法与前文所述的提供正极片基板的方法相同,其具体准备方法以及材料选取请参考前文实施例。
[0059] S402: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
[0060] 在完成步骤S401正极片基板的准备后,继续进行步骤S402。即,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形成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材质及在正极片基板上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前文所述的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061] S403:对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进行去活性处理而形成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使得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0062] 在完成步骤S402后,继续进行步骤S403。即,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设置完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后,再对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进行去活性处理,使得经过去活性处理后的区域形成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在本步骤中,可以采用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对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热处理,例如采用激光照射加热的方式对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热处理,使得经过热处理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导电性降低,以使得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最终形成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本步骤中还可以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导电性完全去除而形成绝缘层。
[0063] 与前文所述的方法相同的,电芯的制造方法同样包括制造负极片以及隔膜片。本方法中负极片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与前文所述极片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相同。同样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设置方式,包括在正极片及负极片上分别设置相应的极耳,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设置结构,以及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片被封装在电芯的外壳中的封装方式等都可与前文所述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64]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通过在正极片基板的表面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然后对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边缘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去活性处理,以使得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边缘形成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同时使得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围起来,可以减小正极片基板边缘部分的导电性,进而减弱正极片与负极片边缘区域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可以减轻负极片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边缘的正极活性物质完全去除使得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边缘形成绝缘层从而避免正极片与负极片边缘区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防止负极片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的尺寸设置为相同的尺寸,使得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组装时对位方便,从而可以减少夹具或者对位工具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组装工具,降低制造成本。
[0065] 综上所述,图1至图4提供了四种电芯的制造方法,这四种的电芯的制造方法都是通过在正极片的边缘区域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从而降低正极片边缘的导电性,来减弱正极片与负极片边缘区域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减轻负极片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的问题。其区别点在于在正极片的边缘区域设置导电性小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方法不同。
[0066]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请参阅图5到图7,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电芯在A-A’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一个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芯200运用于电池中,电芯200包括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相邻的正极片210、隔膜片230以及负极片220可以构成一个电池单元。其中隔膜片230设置在正极片210及负极片220之间用于隔开正极片210及负极片220。正极片210包括正极片基板216以及设置在正极片基板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设置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的边缘区域并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包围,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的导电率不大于10^(-10)S/m。
[0067]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正极片210的边缘部分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使得电芯正常工作时,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边缘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到削弱,可以减轻负极片220边缘的锂金属的沉积问题,因此可以提高电芯的性能,增加电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设置为绝缘层,从可以避免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边缘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因此可以防止负极片220边缘出现锂金属沉积问题,因此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电芯的性能,增加电芯的使用寿命。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的制造方法请参考前文所述的电芯制造方法,在此不做赘述。其中,正极片基板216表面设置有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正极片基板216的两侧的表面可以都设置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其中正极片基板216两侧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可以对称设置,正极片基板216两侧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也可以对称设置。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在正极片210的设置方式包括如下方案。
[0069] 请参考图7与图8,图8是图7提供的电池单元中正极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正极片210的正极片基板2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其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设置于正极片基板216的边缘区域,且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形区域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包围。此种方法较适用于叠片式排列的电芯。此方案适用于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尺寸相同的情况,当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尺寸相同时,将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与隔膜片230组装后可能会出现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所有的边缘均出现对齐的现象,因此可能出现负极片220边缘区域均产生锂沉积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形区域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包围,从而可以改善负极片边缘锂沉积的问题。
[0070] 请参考图7与图9,图9是图7提供的电池单元中正极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正极片210同样包括正极片基板216,正极片基板216的表面同样设置有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与图5所述的正极片的区别在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设置在正极片基板216的边缘的部分区域,且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1部分包围,即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并非为闭合的环形结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可以设置在正极片210的3条边对应的边缘区域。此方案适用于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尺寸不同的情况,其中正极片210上设置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的3条边与负极片220相应的3边对齐,正极片210上未设置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边与负极片220相应的边相错开,因此也可以改善负极片220边缘的锂沉积问题。
[0071] 请参考图7与图10,图10是图7提供的电池单元中正极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正极片210同样包括正极片基板216,正极片基板216的表面同样设置有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212以及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1。与图5所述的正极片的区别在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设置在正极片基板216的两边的边缘区域。与图9所述的方案相同的,此方案同样适用于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尺寸不同的情况,其中正极片210上设置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的2条边与负极片220相应的2边对齐,正极片210上未设置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212边与负极片220相应的边相错开,因此同样也可以改善负极片220边缘的锂沉积问题。
[0072]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芯200制造效率,还可以将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设置为相同的尺寸。使得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组装时三者的边缘可以对齐。
[0073]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片210上还设置有正极极耳214,负极片220上同样也设置有负极极耳224,其中正极极耳214与正极片基板216电连接,负极极耳224与负极片基板电连接。正极极耳214及负极极耳224分别对应电芯200的正负极,即,电芯200通过正极极耳214和负极极耳224完成充放电过程。
[0074]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200还包括外壳240,外壳240设置有容置空间241用于设置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当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设置到容置空间241中后,还需要向容置空间241中注入电解液,使得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浸泡在电解液中,电解液的作用是使得正极片210及负极片220通过电解液实行电荷传输,从而可以实现整个电芯200能够充放电。其中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六氟磷酸锂)、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0075] 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被设置到容置空间241中被电解液浸没时,需要保证正极片210上的制造第二活性物质层211时所使用的材料不会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或者被溶解到电解液中。
[0076] 本实施例中,正极片210、负极片220以及隔膜片230可以按照正极片210、隔膜片230、负极片220的顺序依次堆叠设置,然后将堆叠设置完成的正极片210、隔膜片230以及负极片220卷绕成型,形成电芯200的卷芯,然后将卷芯设置到容置空间241中;或者正极片
210、隔膜片230以及负极片220也可以按照正极片210、隔膜片230、负极片220、隔膜片230、正极片210.…..的顺序堆叠形成电芯所需要的电极片组件,然后再将电极片组件设置到容置空间241中。
[0077]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500内部设置有电芯510,电芯510包括如前文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在此不做赘述。
[0078]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装置600内部设置有电池610,电池610包括前文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在此不做赘述。
[0079]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芯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电子装置。通过在电池电芯的正极片边缘部分设置导电率不大于10^(-10)S/m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可以减轻电芯的负极片出现锂金属沉积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电芯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可以将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设置为相同的尺寸,使得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片组装对位时简单方便,且不需要过多的夹具或者对位工具,因此可以简化制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