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223278.3

文献号 : CN1085069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晓张昭

申请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包括炉头本体、与炉头本体固定连接的内导流筒体以及设置与炉头本体和内导流筒体外部的外保温壳体,所述内导流筒体固定在炉头本体底部,炉头本体上端安装有挡风罩,挡风罩内设为炉膛,炉膛内安装有燃烧嘴;所述螺旋通道顶端设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挡风罩内侧的喷气孔连通;空气沿螺旋通道自下而上流动,能够将内导流筒体和炉头本体与外保温壳体上热量吸收在利用,当若干喷气孔喷出气体后,空气在挡风罩内呈旋涡状流动,既方便与燃烧嘴喷出的燃气混合,有助于燃气的燃烧,也便于将燃烧的火焰向中部聚拢,提高火焰燃烧的效果,减少热量向外部的扩散。

权利要求 :

1.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包括炉头本体(17)、与炉头本体(17)固定连接的内导流筒体(10)以及设置与炉头本体(17)和内导流筒体(10)外部的外保温壳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筒体(10)固定在炉头本体(17)底部,炉头本体(17)上端安装有挡风罩(24),挡风罩(24)内设为炉膛(25),炉膛(25)内安装有燃烧嘴(22),所述内导流筒体(10)和炉头本体(17)与外保温壳体(9)之间由螺旋叶片(12)相连,螺旋叶片(12)将内导流筒体(10)和炉头本体(17)与外保温壳体(9)之间分隔为自下而上连通的螺旋通道(11);所述螺旋通道(11)顶端设为导流通道(18),导流通道(18)与挡风罩(24)内侧的喷气孔(19)连通,喷气孔(19)呈环状分布在挡风罩(24)内侧,挡风罩(24)内侧的若干喷气孔(19)喷出气体方向与挡风罩(24)内壁相切且沿同一倾斜角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嘴(22)固定在炉头本体(17)的顶端中部,燃烧嘴(22)内的燃烧管(23)通过喷嘴接头(16)与燃气导管(15)连通,燃气导管(15)底端与燃气管(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3)通过连接板(13)固定在炉头本体(17)底端中部,燃气管(3)另一端穿出进气管(1)且其燃气接口(4)设置于进气管(1)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嘴(22)上方的挡风罩(24)内安装有电子点火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11)底端设为进入端口(6),进入端口(6)与进气管(1)的集气腔室(2)连通,进气管(1)通过连接件(7)与外保温壳体(9)相连接,而且外保温壳体(9)与进气管(1)连接处设有密封垫(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罩(24)内部设有环状的折流板(20)。

说明书 :

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厨用的燃烧炉有很多品种,其结构要包括炉体、燃烧炉头、供气和供燃料系统。燃烧炉头安装在炉体内,供气系统提供燃烧的氧气,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燃料由喷嘴喷出在燃烧炉头内燃烧。燃烧炉头的功能是保证燃料的正常和最大限度地完全燃烧,所述燃烧炉头的结构包括供气件、进气件、燃料喷嘴和混合燃烧室,供气件与进气件之间有间隙,进气件四周有小圆孔连通混合燃烧室,混合燃烧室是进气件围成的供气体和燃料混合燃烧的空间,进气件底部有燃料喷嘴。供气件提供燃烧的氧气,燃料喷嘴提供燃气或雾化的燃油,进气件控制进入混合燃烧室的氧气量,燃料和氧气在混合燃烧室混合燃烧。现在使用的燃烧炉头的供气件有一个内腔,供气系统进气管的气体要沿切线方向进入供气件的内腔,因而气体形成旋转的气流进入供气件与进气件之间的间隙并从小圆孔进入混合燃烧室。
[0003] 1、进入供气件的空气和燃气无法充分混合,对燃烧产生不良的影响,会影响烹调质量和多耗燃料,燃料产生不完全燃烧,浪费燃料。2、供气件旋转的气流是一种紊流气体,该湍流气体从进气件四周小圆孔向燃烧室的中心喷出后相互干扰,喷嘴喷出的雾化燃料有可能被干扰的气体,这些微粒有可能被气流带出燃烧室进到炉膛甚至炉体外继续燃烧,这会影响燃料地完全燃烧和产生火患的危害。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包括炉头本体、与炉头本体固定连接的内导流筒体以及设置与炉头本体和内导流筒体外部的外保温壳体,所述内导流筒体固定在炉头本体底部,炉头本体上端安装有挡风罩,挡风罩内设为炉膛,炉膛内安装有燃烧嘴,所述内导流筒体和炉头本体与外保温壳体之间由螺旋叶片相连,螺旋叶片将内导流筒体和炉头本体与外保温壳体之间分隔为自下而上连通的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顶端设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挡风罩内侧的喷气孔连通。
[0007] 进一步,所述燃烧嘴固定在炉头本体的顶端中部,燃烧嘴内的燃烧管通过喷嘴接头与燃气导管连通,燃气导管底端与燃气管相连。
[0008] 进一步,所述燃气管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炉头本体底端中部,燃气管另一端穿出进气管且其燃气接口设置于进气管的外部。
[0009] 进一步,在燃烧嘴上方的挡风罩内安装有电子点火装置。
[0010] 进一步,所述螺旋通道底端设为进入端口,进入端口与进气管的集气腔室连通,进气管通过连接件与外保温壳体相连接,而且外保温壳体与进气管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0011] 进一步,所述喷气孔呈环状分布在挡风罩内侧,挡风罩内侧的若干喷气孔喷出气体方向与挡风罩内壁相切且沿同一倾斜角度设置。
[0012] 进一步,所述挡风罩内部设有环状的折流板。
[0013]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 空气沿螺旋通道自下而上流动,能够将内导流筒体和炉头本体与外保温壳体上热量吸收在利用,当若干喷气孔喷出气体后,空气在挡风罩内呈旋涡状流动,既方便与燃烧嘴喷出的燃气混合,有助于燃气的燃烧,也便于将燃烧的火焰向中部聚拢,提高火焰燃烧的效果,减少热量向外部的扩散。
[0015]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中喷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中螺旋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1-进气管、2-集气腔室、3-燃气管、4-燃气接口、5-燃气通达、6-进入端口、7-连接件、8-密封垫、9-外保温壳体、10-内导流筒体、11-螺旋通道、12-螺旋叶片、13-连接板、14-散热腔、15-燃气导管、16-喷嘴接头、17-炉头本体、18-导流通道、19-喷气孔、20-折流板、21-火焰喷口、22-燃烧嘴、23-燃烧管、24-挡风罩、25-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 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余热回收的聚拢式燃气燃烧设备,包括炉头本体17、与炉头本体17固定连接的内导流筒体10以及设置与炉头本体17和内导流筒体10外部的外保温壳体9,所述内导流筒体10固定在炉头本体17底部,炉头本体17上端安装有挡风罩24,挡风罩24内设为炉膛25,炉膛25内安装有燃烧嘴22,燃烧嘴22固定在炉头本体17的顶端中部,燃烧嘴22内的燃烧管23通过喷嘴接头16与燃气导管15连通,燃气导管15底端与燃气管3相连,燃气管3通过连接板13固定在炉头本体17底端中部,燃气管3另一端穿出进气管1且其燃气接口4设置于进气管1的外部。
[0022] 燃气由燃气接口4经燃气管3、燃气导管15和燃烧管23输出,由燃烧嘴22喷出与空气混合燃烧,优选的,在燃烧嘴22上方的挡风罩24内安装有电子点火装置。
[0023] 所述内导流筒体10和炉头本体17与外保温壳体9之间由螺旋叶片12相连,螺旋叶片12将内导流筒体10和炉头本体17与外保温壳体9之间分隔为自下而上连通的螺旋通道11,螺旋通道11底端设为进入端口6,进入端口6与进气管1的集气腔室2连通,进气管1通过连接件7与外保温壳体9相连接,而且外保温壳体9与进气管1连接处设有密封垫8;所述螺旋通道11顶端设为导流通道18,导流通道18与挡风罩24内侧的喷气孔19连通。
[0024] 所述喷气孔19呈环状分布在挡风罩24内侧,挡风罩24内侧的若干喷气孔19喷出气体方向与挡风罩24内壁相切且沿同一倾斜角度设置,空气沿螺旋通道11自下而上流动,能够将内导流筒体10和炉头本体17与外保温壳体9上热量吸收在利用,当若干喷气孔19喷出气体后,空气在挡风罩24内呈旋涡状流动,既方便与燃烧嘴22喷出的燃气混合,有助于燃气的燃烧,也便于将燃烧的火焰向中部聚拢,提高火焰燃烧的效果,减少热量向外部的扩散。
[0025] 所述挡风罩24内部设有环状的折流板20,火焰自折流板20中部通孔喷出加热。
[0026]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