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及垂直电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70621.1

文献号 : CN1085164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剑辉

申请人 : 泉州鲤城昀立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柔性遮挡层处于内门和外门之间将外门遮挡,可阻挡轿厢未抵达而外门误开启时乘客直接步入电梯井,避免伤亡事故发生。轿厢升降运动时可利用固定框架、驱动滑块、上滚轴、下滚轴以及上弹性绳索和下弹性绳索相互配合协作对柔性遮挡层进行适时开启和关闭。如此,本发明可避免乘客失足坠入电梯井,有效避免人员伤亡,而且机构动作顺畅灵活、稳定可靠,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各环形导向槽可对各弹性绳索进行导向,确保各弹性绳索运行轨迹的准确和平稳度。本发明还提出基于前述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制成的垂直电梯。

权利要求 :

1.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定义电梯具有设于轿厢上的内门和设于电梯井上对应相应楼层设置的外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于内门和外门之间并对外门进行遮挡的柔性遮挡层,平行设于内门和柔性遮挡层之间的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设于固定框架上的驱动滑块,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上方的上滚轴,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下方的下滚轴,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上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上弹性绳索,以及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下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下弹性绳索;所述固定框架的通口与所述柔性遮挡层和外门相对应;

所述上弹性绳索包括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上弹性绳索和第二上弹性绳索,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上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四连接端;所述下弹性绳索包括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所述第一下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的第五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六连接端;所述第二下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的第七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八连接端;

所述驱动滑块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上滑块,与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上滑块,与所述第六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下滑块,和与所述第八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下滑块;

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横框,处于下方的第二横框,以及与电梯井一侧连接的第一竖框和与电梯井另一侧连接的第二竖框;

所述第一竖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一滑槽,和与所述第一下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竖框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上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三滑槽,和与所述第二下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四滑槽;

所述第一上滑块包括第一上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一上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一圆柱卡块,所述第一上滑块主体具有朝上供轿厢的下端施压的第一上受压面和朝下供轿厢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上斜面,所述第一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上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上圆柱卡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上圆柱卡块和第二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所述第一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一弯曲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二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二弯曲槽;所述第二上滑块包括第二上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二上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二圆柱卡块,所述第二上滑块主体具有朝上供轿厢的下端施压的第二上受压面和朝下供轿厢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上斜面,所述第二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上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上圆柱卡块,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上圆柱卡块和第四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所述第三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三弯曲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四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四弯曲槽;所述第一下滑块包括第一下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一下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三圆柱卡块,所述第一下滑块主体具有朝下供轿厢的上端施压的第一下受压面和朝上供轿厢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下斜面,所述第三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下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圆柱卡块,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下圆柱卡块和第二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所述第二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五弯曲槽;所述第三卡槽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一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六弯曲槽;所述第二下滑块包括第二下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二下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四圆柱卡块,所述第二下滑块主体具有朝下供轿厢的上端施压的第二下受压面和朝上供轿厢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下斜面,所述第四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下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下圆柱卡块,所述第四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下圆柱卡块和第四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所述第四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七弯曲槽;所述第四卡槽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三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八弯曲槽;所述上滚轴的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一上环形导向槽,和与所述第二上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二上环形导向槽;所述下滚轴的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下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一下环形导向槽,和与所述第二下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二下环形导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遮挡层包括处于周边的边框和连接于边框内的网布;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和第二上弹性绳索连接的上边框,与所述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连接的下边框,以及两个连接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的竖向边框;所述边框的厚度大于所述网布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遮挡层还配设有卡于柔性遮挡层上方的上延迟阻挡装置,和卡于柔性遮挡层下方的下延迟阻挡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延迟阻挡装置包括与电梯井枢接可向上翻转的上挡块和上拉簧;所述上挡块具有容置于电梯井相应上容置槽内的上内端,和突出于上容置槽外与所述上边框接触的上外端;所述上外端包括处于下方与所述上边框直接接触的上接触部,和卡于所述上边框上方的上台阶部;所述上拉簧具有与所述上挡块连接的第一上连接端和与上容置槽内壁连接的第二上连接端,所述上挡块具有与所述第一上连接端连接的上连接部和与上容置槽内壁枢接的上枢接部;

当所述上挡块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上拉簧的上方,定义此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上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a,当所述上挡块处于向上翻转的状态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上拉簧的下方,定义此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上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b,a大于b;

所述下延迟阻挡装置包括与电梯井枢接可向下翻转的下挡块和下拉簧;所述下挡块具有容置于电梯井相应下容置槽内的下内端,和突出于下容置槽外与所述下边框接触的下外端;所述下外端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下边框直接接触的下接触部,和卡于所述下边框下方的下台阶部;所述下拉簧具有与所述下挡块连接的第一下连接端和与下容置槽内壁连接的第二下连接端,所述下挡块具有与所述第一下连接端连接的下连接部和与下容置槽内壁枢接的下枢接部;当所述下挡块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下拉簧的下方,定义此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下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c,当所述下挡块处于向下翻转的状态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下拉簧的上方,定义此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下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d,c大于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部形成有供所述上边框由上至下卡入而对所述上挡块向下回复拨动的上拨动缺口;所述上挡块形成有处于所述上拨动缺口下方的上卡部,当所述柔性遮挡层向上运动使所述上挡块向上翻转后,所述下边框卡于所述上卡部的下方;

所述下接触部形成有供所述下边框由下至上卡入而对所述下挡块向上回复拨动的下拨动缺口;所述下挡块形成有处于所述下拨动缺口上方的下卡部,当所述柔性遮挡层向下运动使所述下挡块向下翻转后,所述上边框卡于所述下卡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拨动缺口呈V字形,包括处于上方由上至下逐渐向所述上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一上斜面和处于下方由下至上逐渐向所述上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二上斜面,所述第二上斜面与所述柔性遮挡层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所述上挡块可摆动的角度;所述上卡部的端面与所述上接触部的端面齐平;

所述下拨动缺口呈V字形,包括处于下方由下至上逐渐向所述下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一下斜面和处于上方由上至下逐渐向所述下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二下斜面,所述第二下斜面与所述柔性遮挡层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所述下挡块可摆动的角度;所述下卡部的端面与所述下接触部的端面齐平。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制成的垂直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以及电梯井和轿厢;

所述电梯井形成有容置所述上挡块的上容置槽和容置所述下挡块的下容置槽;所述第二上连接端与所述上容置槽的槽底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连接端与所述下容置槽的槽底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容置槽的上壁为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的形式,所述上挡块的上表面具有在上挡块向上翻转后与所述上容置槽的上壁相平行接触的上接触面;所述下容置槽的下壁为由外至内逐渐向上倾斜的形式,所述下挡块的下表面具有在下挡块向下翻转后与所述下容置槽的下壁相平行接触的下接触面。

说明书 :

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及垂直电梯

[0001]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095231.9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095231.9,申请日为2017年02月22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及垂直电梯。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及垂直电梯。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城市高楼普遍使用电梯,但是现有的电梯设计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隐患。电梯是一种电气控制和机械传动结合的自动化产品,自然就会存在电气零件老化、控制失灵,机械磨损失效等故障。电梯故障之一就是打开了没有轿厢的电梯门,人们在注意力不集中、视线不佳等情况下,就会进入导致意外坠落电梯井中;而且为了方便轿厢在电梯井内上下运动,电梯井内部不设置任何阻碍轿厢运动的设备,就会出现以下电梯事故:
[0004] 一、当电梯故障,电梯门自动打开或较轻易扒开,人们没注意容易坠落到电梯井中,造成人员伤亡;
[0005] 二、当电梯故障,维修人员无法得知轿厢停在哪一层,需要逐一排查时,打开电梯门,也会出现坠落到电梯井中的意外,造成人员伤亡;
[0006] 三、当人们强制打开电梯门时,人们会坠落到电梯井中;例如:酒醉的人强制打开电梯门,酒醉的人就会掉落到电梯井中,造成人员伤亡。
[0007]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乘客失足坠入电梯井,有效避免人员伤亡,而且机构动作顺畅灵活、稳定可靠,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的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
[0009] 本发明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前述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制成的垂直电梯。
[001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11] 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定义电梯具有设于轿厢上的内门和设于电梯井上对应相应楼层设置的外门;包括平行设于内门和外门之间并对外门进行遮挡的柔性遮挡层,平行设于内门和柔性遮挡层之间的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设于固定框架上的驱动滑块,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上方的上滚轴,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下方的下滚轴,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上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上弹性绳索,以及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下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下弹性绳索;所述固定框架的通口与所述柔性遮挡层和外门相对应;
[0012] 所述上弹性绳索包括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上弹性绳索和第二上弹性绳索,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上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四连接端;所述下弹性绳索包括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所述第一下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的第五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六连接端;所述第二下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的第七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八连接端;
[0013] 所述驱动滑块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上滑块,与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上滑块,与所述第六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下滑块,和与所述第八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下滑块;
[0014] 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横框,处于下方的第二横框,以及与电梯井一侧连接的第一竖框和与电梯井另一侧连接的第二竖框;
[0015] 所述第一竖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一滑槽,和与所述第一下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竖框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上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三滑槽,和与所述第二下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四滑槽;
[0016] 所述第一上滑块包括第一上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一上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一圆柱卡块,所述第一上滑块主体具有朝上供轿厢的下端施压的第一上受压面和朝下供轿厢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上斜面,所述第一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上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上圆柱卡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上圆柱卡块和第二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所述第一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一弯曲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二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二弯曲槽;所述第二上滑块包括第二上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二上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二圆柱卡块,所述第二上滑块主体具有朝上供轿厢的下端施压的第二上受压面和朝下供轿厢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上斜面,所述第二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上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上圆柱卡块,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上圆柱卡块和第四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所述第三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三弯曲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四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四弯曲槽;所述第一下滑块包括第一下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一下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三圆柱卡块,所述第一下滑块主体具有朝下供轿厢的上端施压的第一下受压面和朝上供轿厢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下斜面,所述第三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下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圆柱卡块,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下圆柱卡块和第二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所述第二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五弯曲槽;所述第三卡槽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一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六弯曲槽;所述第二下滑块包括第二下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二下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四圆柱卡块,所述第二下滑块主体具有朝下供轿厢的上端施压的第二下受压面和朝上供轿厢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下斜面,所述第四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下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下圆柱卡块,所述第四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下圆柱卡块和第四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所述第四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七弯曲槽;所述第四卡槽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三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八弯曲槽。
[0017] 所述第一弯曲槽、第二弯曲槽、第三弯曲槽、第四弯曲槽、第五弯曲槽、第六弯曲槽、第七弯曲槽和第八弯曲槽为圆弧形。
[0018] 所述上滚轴的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一上环形导向槽,和与所述第二上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二上环形导向槽;所述下滚轴的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下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一下环形导向槽,和与所述第二下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二下环形导向槽。
[0019] 所述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处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之间。
[0020] 所述柔性遮挡层包括处于周边的边框和连接于边框内的网布;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和第二上弹性绳索连接的上边框,与所述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连接的下边框,以及两个连接于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的竖向边框;所述边框的厚度大于所述网布的厚度。
[0021] 所述柔性遮挡层还配设有卡于柔性遮挡层上方的上延迟阻挡装置,和卡于柔性遮挡层下方的下延迟阻挡装置。
[0022] 所述上延迟阻挡装置包括与电梯井枢接可向上翻转的上挡块和上拉簧;所述上挡块具有容置于电梯井相应上容置槽内的上内端,和突出于上容置槽外与所述上边框接触的上外端;所述上外端包括处于下方与所述上边框直接接触的上接触部,和卡于所述上边框上方的上台阶部;所述上拉簧具有与所述上挡块连接的第一上连接端和与上容置槽内壁连接的第二上连接端,所述上挡块具有与所述第一上连接端连接的上连接部和与上容置槽内壁枢接的上枢接部;当所述上挡块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上拉簧的上方,定义此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上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a,当所述上挡块处于向上翻转的状态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上拉簧的下方,定义此时所述上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上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b,a大于b;
[0023] 所述下延迟阻挡装置包括与电梯井枢接可向下翻转的下挡块和下拉簧;所述下挡块具有容置于电梯井相应下容置槽内的下内端,和突出于下容置槽外与所述下边框接触的下外端;所述下外端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下边框直接接触的下接触部,和卡于所述下边框下方的下台阶部;所述下拉簧具有与所述下挡块连接的第一下连接端和与下容置槽内壁连接的第二下连接端,所述下挡块具有与所述第一下连接端连接的下连接部和与下容置槽内壁枢接的下枢接部;当所述下挡块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下拉簧的下方,定义此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下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c,当所述下挡块处于向下翻转的状态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处于所述下拉簧的上方,定义此时所述下枢接部的转动中心点至所述下拉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d,c大于d。
[0024] 所述上接触部形成有供所述上边框由上至下卡入而对所述上挡块向下回复拨动的上拨动缺口;所述上挡块形成有处于所述上拨动缺口下方的上卡部,当所述柔性遮挡层向上运动使所述上挡块向上翻转后,所述下边框卡于所述上卡部的下方;
[0025] 所述下接触部形成有供所述下边框由下至上卡入而对所述下挡块向上回复拨动的下拨动缺口;所述下挡块形成有处于所述下拨动缺口上方的下卡部,当所述柔性遮挡层向下运动使所述下挡块向下翻转后,所述上边框卡于所述下卡部的上方。
[0026] 所述上拨动缺口呈V字形,包括处于上方由上至下逐渐向所述上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一上斜面和处于下方由下至上逐渐向所述上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二上斜面,所述第二上斜面与所述柔性遮挡层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所述上挡块可摆动的角度;所述上卡部的端面与所述上接触部的端面齐平;
[0027] 所述下拨动缺口呈V字形,包括处于下方由下至上逐渐向所述下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一下斜面和处于上方由上至下逐渐向所述下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二下斜面,所述第二下斜面与所述柔性遮挡层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所述下挡块可摆动的角度;所述下卡部的端面与所述下接触部的端面齐平。
[0028] 一种垂直电梯,包括所述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以及电梯井和轿厢;
[0029] 所述电梯井形成有容置所述上挡块的上容置槽和容置所述下挡块的下容置槽;所述第二上连接端与所述上容置槽的槽底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连接端与所述下容置槽的槽底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容置槽的上壁为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的形式,所述上挡块的上表面具有在上挡块向上翻转后与所述上容置槽的上壁相平行接触的上接触面;所述下容置槽的下壁为由外至内逐渐向上倾斜的形式,所述下挡块的下表面具有在下挡块向下翻转后与所述下容置槽的下壁相平行接触的下接触面。
[003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突破传统垂直电梯的构造形式,对电梯井做适应性的结构改变后,将本发明安装在电梯井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遮挡层处于内门和外门之间将外门遮挡,可阻挡轿厢未抵达而外门误开启时乘客直接步入电梯井,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当轿厢由上至下正常下降时,轿厢的底部下压第一上滑块的第一上受压面和第二上滑块的第二上受压面,使第一上滑块和第二上滑块分别依靠第一圆柱卡块和第二圆柱卡块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向下滑动,拉动第一上弹性绳索和第二上弹性绳索绕过上滚轴,从而带动柔性遮挡层向上运动,此时第一上弹性绳索、第二上弹性绳索、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均依靠自身弹性而伸长,当内门和外门相对应时,柔性遮挡层上升到一定高度不会对外门进行遮挡,此时内门和外门开启,乘客可顺利进入轿厢乘坐,此时若轿厢上升,第一上滑块和第二上滑块随着轿厢回复到初始位置,柔性遮挡层也回复到内门和外门之间对外门进行遮挡;此时若轿厢继续下降,当第一上滑块和第二上滑块滑动到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下端时,第一上滑块的第二上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二弯曲槽,第一上滑块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上滑块的第四上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四弯曲槽,第二上滑块逐渐躲闪摆动,同时,轿厢的的底部下压第一下滑块的第一下斜面和第二下滑块的第二下斜面,第一下滑块的第二下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五弯曲槽,第一下滑块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下滑块的第四下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七弯曲槽,第二下滑块逐渐躲闪变动,轿厢顺利向下运动。当轿厢由下至上正常上升时,轿厢的顶部上压第一下滑块的第一下受压面和第二下滑块的第二下受压面,使第一下滑块和第二下滑块分别依靠第三圆柱卡块和第四圆柱卡块沿着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向上滑动,拉动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绕过下滚轴,从而带动柔性遮挡层向下运动,此时第一上弹性绳索、第二上弹性绳索、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均依靠自身弹性而伸长,当内门和外门相对应时,柔性遮挡层下降到一定高度不会对外门进行遮挡,此时内门和外门开启,乘客可顺利进入轿厢乘坐,此时若轿厢下降,第一下滑块和第二下滑块随着轿厢回复到初始位置,柔性遮挡层也回复到内门和外门之间对外门进行遮挡;此时若轿厢继续上升,当第一下滑块和第二下滑块滑动到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上端时,第一下滑块的第二下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五弯曲槽,第一下滑块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下滑块的第四下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七弯曲槽,第二下滑块逐渐躲闪摆动,同时,轿厢的的顶部上压第一上滑块的第一上斜面和第二上滑块的第二上斜面,第一上滑块的第二上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二弯曲槽,第一上滑块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上滑块的第四上圆柱卡块逐渐进入第四弯曲槽,第二上滑块逐渐躲闪变动,轿厢顺利向上运动。第一上环形导向槽可对第一上弹性绳索进行导向,第二上环形导向槽可对第二上弹性绳索进行导向,第一下环形导向槽可对第一下弹性绳索进行导向,第二下环形导向槽可对第二下弹性绳索进行导向,确保各弹性绳索运行轨迹的准确和平稳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其可避免乘客失足坠入电梯井,有效避免人员伤亡,而且机构动作顺畅灵活、稳定可靠,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
[0031] 本发明还提出基于前述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制成的垂直电梯,整体具有可避免乘客失足坠入电梯井,有效避免人员伤亡,而且机构动作顺畅灵活、稳定可靠,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垂直电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防护装置的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垂直电梯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为垂直电梯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垂直电梯的第三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垂直电梯的第四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为垂直电梯的第五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 图8为垂直电梯的第六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0] 图9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0为图3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1为图3中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2为图4中局部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3为图4中局部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4为图5中局部F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5为图6中局部G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6为图7中局部H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7为图7中局部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8为图8中局部J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0] 图中:
[0051] 1-柔性遮挡层11-边框111-上边框112-下边框113-竖向边框12-网布[0052] 2-固定框架21-第一横框22-第二横框
[0053] 23-第一竖框231-第一滑槽2311-第一卡槽2312-第一弯曲槽2313-第二弯曲槽232-第二滑槽2321-第三卡槽2322-第五弯曲槽2323-第六弯曲槽
[0054] 24-第二竖框241-第三滑槽2411-第二卡槽2412-第三弯曲槽2413-第四弯曲槽242-第四滑槽2421-第四卡槽2422-第七弯曲槽2423-第八弯曲槽
[0055] 3-驱动滑块
[0056] 31-第一上滑块311-第一上滑块主体3111-第一上受压面3112-第一上斜面312-第一圆柱卡块3121-第一上圆柱卡块3122-第二上圆柱卡块
[0057] 32-第二上滑块321-第二上滑块主体3211-第二上受压面3212-第二上斜面322-第二圆柱卡块3221-第三上圆柱卡块3222-第四上圆柱卡块
[0058] 33-第一下滑块331-第一下滑块主体3311-第一下受压面3312-第一下斜面332-第三圆柱卡块3321-第一下圆柱卡块3322-第二下圆柱卡块
[0059] 34-第二下滑块341-第二下滑块主体3411-第二下受压面3412-第二下斜面342-第四圆柱卡块3421-第三下圆柱卡块3422-第四下圆柱卡块
[0060] 4-上滚轴41-第一上环形导向槽42-第二上环形导向槽
[0061] 5-下滚轴51-第一下环形导向槽52-第二下环形导向槽
[0062] 6-上弹性绳索61-第一上弹性绳索62-第二上弹性绳索
[0063] 7-下弹性绳索71-第一下弹性绳索72-第二下弹性绳索
[0064] 8-上延迟阻挡装置81-上挡块811-上接触部8111-上拨动缺口81111-第一上斜面81112-第二上斜面8112-上卡部
[0065] 812-上台阶部813-上连接部814-上枢接部82-上拉簧821-第一上连接端822-第二上连接端
[0066] 9-下延迟阻挡装置91-下挡块911-下接触部9111-下拨动缺口91111-第一下斜面91112-第二下斜面9112-下卡部
[0067] 912-下台阶部913-下连接部914-下枢接部92-下拉簧921-第一下连接端922-第二下连接端10-电梯井101-外门102-上容置槽103-下容置槽20-轿厢201-内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69] 本发明的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如图1-18所示,定义电梯具有设于轿厢20上的内门201和设于电梯井10上对应相应楼层设置的外门101。
[0070] 本发明包括平行设于内门201和外门101之间并对外门101进行遮挡的柔性遮挡层1,平行设于内门201和柔性遮挡层1之间的固定框架2,上下滑动设于固定框架2上的驱动滑块3,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1上方的上滚轴4,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1下方的下滚轴5,一端与柔性遮挡层1的上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上滚轴4与驱动滑块3连接的上弹性绳索6,以及一端与柔性遮挡层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下滚轴5与驱动滑块3连接的下弹性绳索7;固定框架2的通口与柔性遮挡层1和外门101相对应;上弹性绳索6包括与柔性遮挡层1的上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上弹性绳索61和第二上弹性绳索62,第一上弹性绳索61具有与柔性遮挡层1的上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驱动滑块3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二上弹性绳索62具有与柔性遮挡层1的上端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和与驱动滑块3连接的第四连接端;下弹性绳索7包括与柔性遮挡层1的下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下弹性绳索71和第二下弹性绳索72,第一下弹性绳索71具有与柔性遮挡层1的下端连接的第五连接端和与驱动滑块3连接的第六连接端;第二下弹性绳索72具有与柔性遮挡层1的下端连接的第七连接端和与驱动滑块3连接的第八连接端;驱动滑块3包括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上滑块31,与第四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上滑块32,与第六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下滑块33,和与第八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下滑块34;
固定框架2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横框21,处于下方的第二横框22,以及与电梯井10一侧连接的第一竖框23和与电梯井10另一侧连接的第二竖框24;第一竖框23形成有与第一上滑块31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一滑槽231,和与第一下滑块33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二滑槽232;
第二竖框24形成有与第二上滑块32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三滑槽241,和与第二下滑块34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四滑槽242;第一上滑块31包括第一上滑块主体311和形成于第一上滑块主体311两侧面的第一圆柱卡块312,第一上滑块主体311具有朝上供轿厢20的下端施压的第一上受压面3111和朝下供轿厢20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上斜面3112,第一圆柱卡块
312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上圆柱卡块3121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上圆柱卡块3122,第一滑槽231的两侧面形成有供第一上圆柱卡块3121和第二上圆柱卡块3122匹配滑动的第一卡槽2311;
第一卡槽2311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第一上圆柱卡块3121匹配滑入的第一弯曲槽2312;
第一卡槽2311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柔性遮挡层1弯曲供第二上圆柱卡块3122匹配滑入的第二弯曲槽2313;第二上滑块32包括第二上滑块主体321和形成于第二上滑块主体321两侧面的第二圆柱卡块322,第二上滑块主体321具有朝上供轿厢20的下端施压的第二上受压面3211和朝下供轿厢20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上斜面3212,第二圆柱卡块322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上圆柱卡块3221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上圆柱卡块3222,第三滑槽241的两侧面形成有供第三上圆柱卡块3221和第四上圆柱卡块3222匹配滑动的第二卡槽2411;第二卡槽2411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第三上圆柱卡块3221匹配滑入的第三弯曲槽2412;第二卡槽2411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柔性遮挡层1弯曲供第四上圆柱卡块3222匹配滑入的第四弯曲槽2413;第一下滑块33包括第一下滑块主体331和形成于第一下滑块主体331两侧面的第三圆柱卡块332,第一下滑块主体331具有朝下供轿厢20的上端施压的第一下受压面3311和朝上供轿厢20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下斜面3312,第三圆柱卡块332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下圆柱卡块3321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圆柱卡块3322,第二滑槽232的两侧面形成有供第一下圆柱卡块3321和第二下圆柱卡块3322匹配滑动的第三卡槽2321;第三卡槽2321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第二下圆柱卡块3322匹配滑入的第五弯曲槽2322;第三卡槽2321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柔性遮挡层1弯曲供第一下圆柱卡块3321匹配滑入的第六弯曲槽2323;第二下滑块34包括第二下滑块主体341和形成于第二下滑块主体341两侧面的第四圆柱卡块342,第二下滑块主体341具有朝下供轿厢20的上端施压的第二下受压面3411和朝上供轿厢20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下斜面3412,第四圆柱卡块342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下圆柱卡块3421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下圆柱卡块3422,第四滑槽242的两侧面形成有供第三下圆柱卡块3421和第四下圆柱卡块
3422匹配滑动的第四卡槽2421;第四卡槽2421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第四下圆柱卡块
3422匹配滑入的第七弯曲槽2422;第四卡槽2421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柔性遮挡层1弯曲供第三下圆柱卡块3421匹配滑入的第八弯曲槽2423。对电梯井10做适应性的结构改变后,将本发明安装在电梯井10上,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遮挡层1处于内门201和外门101之间将外门101遮挡,可阻挡轿厢20未抵达而外门101误开启时乘客直接步入电梯井10,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当轿厢20由上至下正常下降时,轿厢20的底部下压第一上滑块31的第一上受压面3111和第二上滑块32的第二上受压面3211,使第一上滑块31和第二上滑块32分别依靠第一圆柱卡块312和第二圆柱卡块322沿着第一滑槽231和第三滑槽241向下滑动,拉动第一上弹性绳索61和第二上弹性绳索62绕过上滚轴4,从而带动柔性遮挡层1向上运动,此时第一上弹性绳索61、第二上弹性绳索62、第一下弹性绳索71和第二下弹性绳索72均依靠自身弹性而伸长,当内门201和外门101相对应时,柔性遮挡层1上升到一定高度不会对外门
101进行遮挡,此时内门201和外门101开启,乘客可顺利进入轿厢20乘坐,此时若轿厢20上升,第一上滑块31和第二上滑块32随着轿厢20回复到初始位置,柔性遮挡层1也回复到内门
201和外门101之间对外门101进行遮挡;此时若轿厢20继续下降,当第一上滑块31和第二上滑块32滑动到第一滑槽231和第三滑槽241下端时,第一上滑块31的第二上圆柱卡块3122逐渐进入第二弯曲槽2313,第一上滑块31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上滑块32的第四上圆柱卡块
3222逐渐进入第四弯曲槽2413,第二上滑块32逐渐躲闪摆动,同时,轿厢20的的底部下压第一下滑块33的第一下斜面3312和第二下滑块34的第二下斜面3412,第一下滑块33的第二下圆柱卡块3322逐渐进入第五弯曲槽2322,第一下滑块33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下滑块34的第四下圆柱卡块3422逐渐进入第七弯曲槽2422,第二下滑块34逐渐躲闪变动,轿厢20顺利向下运动。当轿厢20由下至上正常上升时,轿厢20的顶部上压第一下滑块33的第一下受压面
3311和第二下滑块34的第二下受压面3411,使第一下滑块33和第二下滑块34分别依靠第三圆柱卡块332和第四圆柱卡块342沿着第二滑槽232和第四滑槽242向上滑动,拉动第一下弹性绳索71和第二下弹性绳索72绕过下滚轴5,从而带动柔性遮挡层1向下运动,此时第一上弹性绳索61、第二上弹性绳索62、第一下弹性绳索71和第二下弹性绳索72均依靠自身弹性而伸长,当内门201和外门101相对应时,柔性遮挡层1下降到一定高度不会对外门101进行遮挡,此时内门201和外门101开启,乘客可顺利进入轿厢20乘坐,此时若轿厢20下降,第一下滑块33和第二下滑块34随着轿厢20回复到初始位置,柔性遮挡层1也回复到内门201和外门101之间对外门101进行遮挡;此时若轿厢20继续上升,当第一下滑块33和第二下滑块34滑动到第二滑槽232和第四滑槽242上端时,第一下滑块33的第二下圆柱卡块3322逐渐进入第五弯曲槽2322,第一下滑块33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下滑块34的第四下圆柱卡块3422逐渐进入第七弯曲槽2422,第二下滑块34逐渐躲闪摆动,同时,轿厢20的的顶部上压第一上滑块
31的第一上斜面3112和第二上滑块32的第二上斜面3212,第一上滑块31的第二上圆柱卡块
3122逐渐进入第二弯曲槽2313,第一上滑块31逐渐躲闪摆动,第二上滑块32的第四上圆柱卡块3222逐渐进入第四弯曲槽2413,第二上滑块32逐渐躲闪变动,轿厢20顺利向上运动。
[0071] 优选地,第一弯曲槽2312、第二弯曲槽2313、第三弯曲槽2412、第四弯曲槽2413、第五弯曲槽2322、第六弯曲槽2323、第七弯曲槽2422和第八弯曲槽2423为圆弧形。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弯曲槽与各圆柱卡块配合更加柔和,各圆柱卡块滑动更加顺畅,从而各驱动滑块3的滑动及摆动动作更加顺畅稳定。具体结构可为,各弯曲槽为平滑圆弧且均与各卡槽平滑连接,更进一步确保各圆柱卡块滑动的平稳性。
[0072] 优选地,上滚轴4的周面形成有与第一上弹性绳索61相对应匹配的第一上环形导向槽41,和与第二上弹性绳索62相对应匹配的第二上环形导向槽42;下滚轴5的周面形成有与第一下弹性绳索71相对应匹配的第一下环形导向槽51,和与第二下弹性绳索72相对应匹配的第二下环形导向槽5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上环形导向槽41可对第一上弹性绳索61进行导向,第二上环形导向槽42可对第二上弹性绳索62进行导向,第一下环形导向槽51可对第一下弹性绳索71进行导向,第二下环形导向槽52可对第二下弹性绳索72进行导向,确保各弹性绳索运行轨迹的准确和平稳度。
[0073] 优选地,第二滑槽232和第四滑槽242处于第一滑槽231和第三滑槽241之间。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轿厢20可对第二滑槽232和第四滑槽242进行同时均衡施压,可对第一滑槽231和第三滑槽241进行同时均衡施压,并同时对柔性遮挡层1进行均衡拉拽,确保柔性遮挡层1进行均衡平稳升降运动。
[0074] 优选地,柔性遮挡层1包括处于周边的边框11和连接于边框11内的网布12;边框11包括与第一上弹性绳索61和第二上弹性绳索62连接的上边框111,与第一下弹性绳索71和第二下弹性绳索72连接的下边框112,以及两个连接于上边框111和下边框112之间的竖向边框113;边框11的厚度大于网布12的厚度。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边框11可将网布12撑起,确保柔性遮挡层1的层结构状态稳定,而且边框11的厚度大于网布12的厚度可确保边框11的强度较大,具体结构可为,边框11由橡胶或柔性树脂材料制成。
[0075] 优选地,柔性遮挡层1还配设有卡于柔性遮挡层1上方的上延迟阻挡装置8,和卡于柔性遮挡层1下方的下延迟阻挡装置9。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柔性遮挡层1欲向上运动时,上延迟阻挡装置8可对柔性遮挡层1进行延迟阻挡,避免轿厢20未到而柔性遮挡层1立即解除对外门101的遮挡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当柔性遮挡层1欲向下运动时,下延迟阻挡装置9可对柔性遮挡层1进行延迟阻挡,避免轿厢20未到而柔性遮挡层1立即解除对外门101的遮挡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性更强。
[0076] 优选地,上延迟阻挡装置8包括与电梯井10枢接可向上翻转的上挡块81和上拉簧82;上挡块81具有容置于电梯井10相应上容置槽102内的上内端,和突出于上容置槽102外与上边框111接触的上外端;上外端包括处于下方与上边框111直接接触的上接触部811,和卡于上边框111上方的上台阶部812;上拉簧82具有与上挡块81连接的第一上连接端821和与上容置槽102内壁连接的第二上连接端822,上挡块81具有与第一上连接端821连接的上连接部811和与上容置槽102内壁枢接的上枢接部814;当上挡块81处于初始状态时,上枢接部814的转动中心点处于上拉簧82的上方,定义此时上枢接部814的转动中心点至上拉簧82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a,当上挡块81处于向上翻转的状态时,上枢接部814的转动中心点处于上拉簧82的下方,定义此时上枢接部814的转动中心点至上拉簧82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b,a大于b。下延迟阻挡装置9包括与电梯井10枢接可向下翻转的下挡块91和下拉簧92;下挡块91具有容置于电梯井10相应下容置槽103内的下内端,和突出于下容置槽103外与下边框
112接触的下外端;下外端包括处于上方与下边框112直接接触的下接触部911,和卡于下边框112下方的下台阶部912;下拉簧92具有与下挡块91连接的第一下连接端921和与下容置槽103内壁连接的第二下连接端922,下挡块91具有与第一下连接端921连接的下连接部913和与下容置槽103内壁枢接的下枢接部914;当下挡块91处于初始状态时,下枢接部914的转动中心点处于下拉簧92的下方,定义此时下枢接部914的转动中心点至下拉簧92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c,当下挡块91处于向下翻转的状态时,下枢接部914的转动中心点处于下拉簧
92的上方,定义此时下枢接部914的转动中心点至下拉簧92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d,c大于d。
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一上弹性绳索61和第二上弹性绳索62向上拉动柔性遮挡层
1时,上边框111对上卡部8112向上施压,由于a大于b,上拉簧82对上挡块81具有较强的向下拉动的力,只有在轿厢10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几乎使内门201与外门101相对应时,才可使第一上弹性绳索61和第二上弹性绳索62积蓄足够的弹力来克服上拉簧82的阻力,此延迟阻挡时间即可避免轿厢20未到而柔性遮挡层1立即解除对外门101的遮挡带来的安全隐患,之后上边框111驱动上挡块81依靠上枢接部814向上翻转,柔性遮挡层1向上运动解除对外门101的遮挡;当柔性遮挡层1由上至下回复时,由于a大于b,上拉簧82对上挡块81具有较弱的向上拉动的力,上边框111可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直接拨动上挡块81向下翻转,柔性遮挡层1和上挡块81均回复到初始状态。当第一下弹性绳索71和第二下弹性绳索72向下拉动柔性遮挡层1时,下边框112对下卡部9112向下施压,由于c大于d,下拉簧92对下挡块91具有较强的向上拉动的力,只有在轿厢10向上运动一定距离几乎使内门201与外门101相对应时,才可使第一下弹性绳索71和第二下弹性绳索72积蓄足够的弹力来克服下拉簧92的阻力,此延迟阻挡时间即可避免轿厢20未到而柔性遮挡层1立即解除对外门101的遮挡带来的安全隐患,之后下边框112驱动下挡块91依靠下枢接部914向上翻转,柔性遮挡层1向下运动解除对外门
101的遮挡;当柔性遮挡层1由下至上回复时,由于c大于d,下拉簧92对下挡块91具有较弱的向下拉动的力,下边框112可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直接拨动下挡块91向上翻转,柔性遮挡层1和下挡块91均回复到初始状态。
[0077] 优选地,上接触部811形成有供上边框111由上至下卡入而对上挡块81向下回复拨动的上拨动缺口8111;上挡块81形成有处于上拨动缺口8111下方的上卡部8112,当柔性遮挡层1向上运动使上挡块81向上翻转后,下边框112卡于上卡部8112的下方;下接触部911形成有供下边框112由下至上卡入而对下挡块91向上回复拨动的下拨动缺口9111;下挡块91形成有处于下拨动缺口9111上方的下卡部9112,当柔性遮挡层1向下运动使下挡块91向下翻转后,上边框111卡于下卡部9112的上方。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柔性遮挡层1向上运动解除对外门101的遮挡后,下边框112的上边缘会卡在上卡部8112处被限位,当柔性遮挡层1由上至下回复时,上边框111会卡入上拨动缺口8111而对上挡块81进行向下拨动翻转;当柔性遮挡层1向下运动解除对外门101的遮挡后,上边框111的下边缘会卡在下卡部9112处被限位,当柔性遮挡层1由下至上回复时,下边框112会卡入下拨动缺口9111而对下挡块91进行向下拨动翻转。
[0078] 优选地,上拨动缺口8111呈V字形,包括处于上方由上至下逐渐向上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一上斜面81111和处于下方由下至上逐渐向上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二上斜面81112,第二上斜面81112与柔性遮挡层1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上挡块81可摆动的角度;上卡部8112的端面与上接触部811的端面齐平。当上边框111向下拨动上挡块81时,上边框111的下边缘可顺畅卡入上拨动缺口8111内,而当柔性遮挡层1向下运动时,上边框111又可顺畅滑过上拨动缺口8111。下拨动缺口9111呈V字形,包括处于下方由下至上逐渐向下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一下斜面91111和处于上方由上至下逐渐向下内端方向倾斜的第二下斜面91112,第二下斜面91112与柔性遮挡层1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下挡块91可摆动的角度;下卡部9112的端面与下接触部911的端面齐平。当下边框112向下拨动下挡块91时,下边框112的下边缘可顺畅卡入下拨动缺口9111内,而当柔性遮挡层1向上运动时,下边框112又可顺畅滑过下拨动缺口
9111。
[0079] 一种垂直电梯,如图1-18所述,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还包括电梯井10和轿厢20;
[0080] 电梯井10形成有容置上挡块81的上容置槽102和容置下挡块91的下容置槽103;第二上连接端822与上容置槽102的槽底连接在一起,第二下连接端922与下容置槽103的槽底连接在一起;上容置槽102的上壁为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的形式,上挡块81的上表面具有在上挡块81向上翻转后与上容置槽102的上壁相平行接触的上接触面;下容置槽103的下壁为由外至内逐渐向上倾斜的形式,下挡块91的下表面具有在下挡块91向下翻转后与下容置槽103的下壁相平行接触的下接触面。此结构可确保上挡块81和下挡块91上下翻转的动作更加平稳顺畅。
[0081]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