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417028.3

文献号 : CN1085181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转香

申请人 : 安徽企路石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包括用于承托汽车车轮的托架,托架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两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张开机构,托架的上框面分别设置有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托架上还设置有纠偏机构,纠偏机构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的旁侧布置,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时,纠偏机构驱动位于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上的汽车处在偏转状态,且使得汽车车长方向与托架的长度方向平行,该立体停车库设置该纠偏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家庭单个车库的空间,而且还可方便停车。

权利要求 :

1.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托汽车车轮的托架(10),所述托架(10)的框面水平且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所述托架(10)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20)上,所述支撑框架(20)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10)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两支撑框架(20)之间设置有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驱动两支撑框架(20)间距增大或变小;

所述托架(10)的上框面分别设置有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分别与托架(10)的上框面构成水平面的滚动配合;所述托架(10)上还设置有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旁侧,所述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10)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纠偏机构驱动位于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上的汽车处在偏转状态,且使得汽车车长方向与托架(1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两组托架(10)的下框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托板(51、52),所述两组托架(10)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构成滑动配合,所述两组托架(10)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的滑动方向水平且与两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升降机构驱动第一、第二托板(51、52)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机构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连接;所述两组托架(10)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之间间隙布置,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多个第二万向滚珠(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框架(20)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挡板(60),所述限位挡板(60)包括第一直板段(61),所述第一直板段(61)的板面竖直且与两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直板段(61)的上端设置有倾斜导向板(62),所述倾斜导向板(62)由下至上朝向支撑框架(20)的框面侧倾斜,所述倾斜导向板(6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直板段(63),所述第二直板段(63)与第一直板段(61)平行,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分别与两支撑框架(20)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上分别设置有驱动滚轮(53),所述驱动滚轮(53)辊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滚轮(53)的轮面与限位挡板(60)的板面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分别位于两组托架(10)的中段下方设置,所述第二托板(52)的板端上板面设置有限位板(521),所述限位板(521)的上端设置有搭板(522),所述搭板(522)的板面水平且搭设在第一托板(51)的上板面,所述第一托板(51)与搭板(522)之间间隙布置,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多个第一万向滚珠(511),所述第一托板(51)的板面与限位板(521)抵靠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框架(20)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一导轨(24),所述两组第一导轨(24)竖直布置,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

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57),所述第一导向滚轮(57)的轮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导向滚轮(57)卡置在第一导轨(2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挡板(71),所述纠偏挡板(71)的板面竖直且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旁侧,所述纠偏挡板(71)上设置有支撑软板(72),所述支撑框架(20)上设置有第二导轨(23),所述第二导轨(23)竖直布置,所述纠偏挡板(7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滚轮(711),所述第二导向滚轮(711)的轮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导向滚轮(711)卡置在第二导轨(23)内,所述纠偏挡板(71)通过支架与分别第一、第二托板(51、5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0)的上框面前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活动凹槽(11),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与活动凹槽(1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万向滚珠(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呈矩形,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侧壁与活动凹槽(11)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3)。

8.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

说明书 :

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停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用车几乎已经接近普及的状态,由于汽车保有量巨大,城市的停车是城市交通治理最为关键的问题。立体停车库是现阶段解决汽车停车最为有效方法,现有的立体停车库广泛应用在医院、商场、写字楼中。
[0003] 现有的立体停车库一般体积较大,在实际设计时,主要是以尽可能的实现多停车为设计目的,一般的立体车库的宽度很窄,因此对于驾驶技术不太熟练的司机,在实际停车操作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方能转却入库,因此现有用于立体停车库占用面积大,而且实际停车操作十分不便,很不适合家庭安装使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家庭单个车库的空间,而且还可方便停车。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包括用于承托汽车车轮的托架,所述托架的框面水平且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所述托架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两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驱动两支撑框架间距增大或变小;
[0007] 所述托架的上框面分别设置有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所述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分别与托架的上框面构成水平面的滚动配合;
[0008] 所述托架上还设置有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的旁侧布置,所述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纠偏机构驱动位于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上的汽车处在偏转状态,且使得汽车车长方向与托架的长度方向平行。
[0009]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0010] 所述两组托架的下框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托板,所述两组托架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构成滑动配合,所述两组托架与第一、第二托板的滑动方向水平且与两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升降机构驱动第一、第二托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机构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连接。
[0011] 所述两支撑框架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包括第一直板段,所述第一直板段的板面竖直且与两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直板段的上端设置有倾斜导向板,所述倾斜导向板由下至上朝向支撑框架的框面侧倾斜,所述倾斜导向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直板段,所述第二直板段与第一直板段平行,所述第一、第二托板分别与两支撑框架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第一、第二托板上分别设置有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辊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滚轮的轮面与限位挡板的板面抵靠。
[0012] 所述第一、第二托板分别位于两组托架的中段下方设置,所述第二托板的板端上板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设置有搭板,所述搭板的板面水平且搭设在第一托板的上板面,所述第一托板与搭板之间间隙布置,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多个第一万向滚珠,所述第一托板的板面与限位板抵靠或分离。
[0013] 所述两支撑框架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一导轨,所述两组第一导轨竖直布置,所述第一、第二托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所述第一导向滚轮的轮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导向滚轮卡置在第一导轨内。
[0014] 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挡板,所述纠偏挡板的板面竖直且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的旁侧布置,所述纠偏挡板上设置有支撑软板,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竖直布置,所述纠偏挡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滚轮,所述第二导向滚轮的轮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导向滚轮卡置在第二导轨内,所述纠偏挡板通过支架与分别第一、第二托板固定。
[0015] 所述两组托架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之间间隙布置,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多个第二万向滚珠。
[0016] 所述托架的上框面前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的活动凹槽,所述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与活动凹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万向滚珠。
[0017] 所述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呈矩形,所述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的侧壁与活动凹槽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应用在家庭两辆车停放时,首先将车停放在托架上,停在托架之前,两支撑框架之间的张开机构使得两支撑框架之间的间距处在最大状态,从而方便倒库不熟练的司机将停放在托架上,而后启动升降机构,将停放在托架上的汽车提升起来,纠偏机构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的旁侧布置,所述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纠偏机构驱动位于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上的汽车处在偏转状态,且使得汽车车长方向与托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从而避免汽车与两支撑框架产生干涉,该立体停车库设置该纠偏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家庭单个车库的空间,而且还可方便停车。

附图说明

[0019] 图1图2是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的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的底视图;
[0021] 图4是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的俯视平面图;
[0022] 图5是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中支撑框架与托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是第一、第二托板与两组托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第一、第二托板与两组托架配合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前轮浮动托板及后轮浮动托板与托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是后轮托板与托架配合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和图11是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两种使用状态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30]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0031] 下面结合整个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对本发明的立体停车库的纠偏机构作详尽的说明:
[0032] 下面详尽说明该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的具体特征:
[0033] 家用小型立体停车库,包括用于承托汽车车轮的托架10,所述托架10的框面水平且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所述托架10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20上,所述支撑框架20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10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两支撑框架20之间设置有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驱动两支撑框架20间距增大或变小;
[0034] 结合图1至图4以及图10和图11所示,该立体停车库适合家庭中拥有多辆汽车的情况进行使用,在实际使用时,可将一辆汽车停放在托架10上,当停放好后,启动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将托架10提升提来,从而将家庭中一辆汽车停放在高处,而后再将其他的汽车摆放在支撑框架20之间的托架10下方位置,当停放完毕后,张开机构使得两支撑框架20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不占用旁侧的其他车位的空间;
[0035] 上述的立体停车库能够有效提高对家庭中停车库的利用效率,适合家庭停车使用。
[0036] 进一步,所述托架10的上框面分别设置有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分别与托架10的上框面构成水平面的滚动配合;
[0037] 由于在停车时,汽车停放在托架10上端的位置存在不确定性,汽车停放位置的不确定性包含如下两种情况,其一是汽车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存在夹角;其二是汽车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于一侧的支撑框架20;
[0038] 上述的汽车停放在托架10的位置不确定性会对两支撑框架20之间的相向移动收缩产生一定的影响,上述的情况一中,支撑框架20在收缩时,支撑框架20会与汽车的车头两侧或者汽车的车尾两侧产生干涉,进而会造成汽车的擦伤;
[0039] 上述的情况二中,支撑框架20在收缩时,支撑框架20会与汽车车身的两侧产生干涉,进而会造成对汽车车声的擦伤;
[0040] 对此上述的汽车的前后轮分别停放在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上,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能够沿着托架10的上框面滚动;并且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位于托架10上框面的滚动为一个面,因此可方便实现对汽车车轮的调整,使得汽车车身产生偏转,并且使得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而且汽车车身的中心线与两支撑框架20的中心线同线,这样上述的支撑框架20在收缩时,可避免支撑框架20与汽车车身产生干涉。
[0041] 具体的解决方式是:所述托架10上还设置有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旁侧布置,所述升降机构驱动两组托架10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纠偏机构驱动位于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上的汽车处在偏转状态,且使得汽车车长方向与托架10的长度方向平行;
[0042] 上述的纠偏机构分别设置在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旁侧,上述的纠偏机构限定的范围,可以确保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汽车车身的中心线与两支撑框架20的中心线同线,支撑框架20靠近时,上述的纠偏机构与汽车轮毂或者轮胎抵靠,进而使得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位于托架10上滚动,方便实现对汽车车身的纠正。
[0043] 进一步地,所述两支撑框架20的框面竖直,所述两支撑框架20的下框体设置有多组滚轮21,所述滚轮21的轮芯水平且与两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
[0044] 所述多组滚轮21分别与轨道22构成滚动配合,所述轨道22的长度方向水平且与两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
[0045] 上述的两支撑框架20的下端设置多组滚轮21分别与轨道22构成滚动配合,当汽车停放在托架10的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后,张开机构使得使得两支撑框架20位于轨道22上滚动,从而使得两支撑框架20之间的间距变小;
[0046] 上述的支撑框架20还实现对汽车的整体支撑,上述的多组滚轮21分别与轨道22构成滚动配合,还可减少支撑框架20的摩擦,方便实现对两支撑框架20的驱动,以及方便实现对汽车车身姿态的调整。
[0047]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两组托架10的下框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托板51、52,所述两组托架10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构成滑动配合,所述两组托架10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的滑动方向水平且与两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升降机构驱动第一、第二托板51、52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机构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连接;
[0048] 上述的两组托架10实际上滑动设置在第一、第二托板51、52上,进而使得两组托架10之间也可以相向移动,因此上述的张开机构驱动两支撑框架20相向移动时,上述的两组托架10之间的间距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且使得第一、第二托板51、52相向靠近,上述的第一、第二托板51、52上的纠偏机构与汽车前后车轮的轮毂抵靠,进而实现对汽车车身姿态的调整,以避免两支撑框架20与车身产生触碰涉;
[0049] 当上述的两支撑框架20相背移动时,两支撑框架20之间的间距变大,上述的第一、第二托板51、52位于各自的托架10下方滑动,从而使得第一、第二托板51、52之间的间距变大,汽车位于托架10上的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影响汽车的正常下降,避免由于两托架10的横向相背或者相向移动导致对汽车轮胎的磨损。
[0050]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两支撑框架20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挡板60,所述限位挡板60包括第一直板段61,所述第一直板段61的板面竖直且与两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直板段61的上端设置有倾斜导向板62,所述倾斜导向板62由下至上朝向支撑框架20的框面侧倾斜,所述倾斜导向板6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直板段
63,所述第二直板段63与第一直板段61平行,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分别与两支撑框架
20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上分别设置有驱动滚轮53,所述驱动滚轮53辊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滚轮53的轮面与限位挡板60的板面抵靠;
[0051] 上述的升降机构驱动第一、第二托板51、52位于两支撑框架20构成竖直方向滑动时,上述的驱动滚轮53与限位挡板60的板面抵靠,当第一、第二托板51、52位于位于低位时,上述的驱动滚轮53与限位挡板60的第一直板段61抵靠,并且继续向上滚动,当滚动至倾斜导向板62时,由于两限位挡板60的倾斜导向板62呈“八”字形,从而使得第一、第二托板51、52靠近,进而实现对汽车提升的同时,上述的纠偏机构实施对汽车车身的纠偏操作,当驱动滚轮53滚动至限位挡板60的第二直板段63时,汽车车身姿态调整完毕,并且上述的两支撑框架20之间的间距处在最近的位置状态,不占用旁侧的车位。
[0052]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分别位于两组托架10的中段下方设置,所述第二托板52的板端上板面设置有限位板521,所述限位板521的上端设置有搭板522,所述搭板522的板面水平且搭设在第一托板51的上板面,所述第一托板51与搭板522之间间隙布置,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多个第一万向滚珠511,所述第一托板51的板面与限位板521抵靠或分离;
[0053] 上述的第一、第二托板51、52分别位于两组托架10的中段下方设置,并非严格的中段位置,能够实现对托架10的有效托撑为佳,并且避免托架10产生偏斜,使得第一、第二托板51、52与两组托架10的中段下方处在面接触的状态,确保使得第一、第二托板51、52能够沿着托架10下框面滑动;
[0054] 上述的搭板522搭设在第一托板51的上板面,并且在上述的第一托板51与搭板522之间间隙布置且间隙内设置有多个第一万向滚珠511,从而使得第一、第二托板51、52能够相对滑动的同时,第一托板51还能起到对第二托板52的支撑,上述的升降机构与第一托板51连接,驱动第一托板51升降的过程中,即可连动两侧的托架10同时上下移动;
[0055]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第一托板51的上板面设置有第一定滑轮架512,所述第一定滑轮架512上转动式设置有大小定滑轮,在安装第一托板51上的支撑框架20上方设置有第二定滑轮架513,第二定滑轮架513上转动式设置有大小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架512上的大小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架513上的大小定滑轮之间通过缆绳连接,并且构成省力定滑轮组,缆绳的一端与减速器514的输出轴的揽胜轮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设置有驱动电机515,从而启动驱动电机515,使得驱动电机515正反转,从而实现对上述的第一托板51升降操作,上述的第一托板51升降从而可拖动第二托板52升降,从而实现对汽车的升降操作,上述的第一托板51及第二托板52同步提升的过程中,上述的第一托板51及第二托板52两端的驱动滚轮53与限位挡板60的板面抵靠,从而连动支撑框架20的靠近,以及连动纠偏装置实施对车身姿态的调整。
[0056] 更为优选地,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的下板面分别设置有支撑条板54,两支撑条板54的长度方向均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两支撑条板54上设置有多根支撑导杆55,所述支撑导杆55的长度方向水平且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支撑导杆55的两端伸出两支撑条板54且设置成“T”形,所述支撑导杆55上套设有第一支撑弹簧56,所述第一支撑弹簧56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条板54抵靠;
[0057] 上述的支撑导杆55可设置多个,该支撑导杆55不仅可实现对第一、第二托板51、52之间的有效托撑,而且还可实现对第一、第二托板51、52相向或相背移动的导向;
[0058] 当上述的汽车从上述的托架10上的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开走时,上述的第一支撑弹簧56驱使第一、第二相背移动,并且使得两支撑框架20张开;
[0059] 当然也存在上述的情况,当汽车下降至驱动滚轮53脱离限位挡板60的倾斜导向板62下端时,上述的第一支撑弹簧56的弹力即可驱使两支撑框架20张开,并且上述的限位挡板60还可实现对两支撑框架20张开最大位置的限定。
[0060] 所述两支撑框架20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第一导轨24,所述两组第一导轨24竖直布置,所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57,所述第一导向滚轮57的轮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导向滚轮57卡置在第一导轨24内;
[0061] 上述的第一导向滚轮57卡置在第一导轨24内,不经可减少上述第一、第二托板51、52竖直移动产生的摩擦力,而且还实现了两支撑框架20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的有效连接,在实际使用时,上述的第一导向滚轮57与第一导轨24之间应当经常涂设润滑油脂。
[0062]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挡板71,所述纠偏挡板71的板面竖直且分别位于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旁侧布置,所述纠偏挡板71上设置有支撑软板72,所述支撑框架20上设置有第二导轨23,所述第二导轨23竖直布置,所述纠偏挡板7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滚轮711,所述第二导向滚轮711的轮芯水平且与支撑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导向滚轮711卡置在第二导轨23内,所述纠偏挡板71通过支架与分别第一、第二托板51、52固定;
[0063] 上述的第一、第二托板51、52在提升的过程中,连动上述的支撑软板72相向移动,从而与汽车车轮的轮毂或者论调抵靠,进而实现对汽车车声姿态的调整,上述的支撑软板72的面积不宜过大,以避免支撑软板72与汽车车声的翼子板或者车门边框触碰;
[0064] 上述的支撑软板72可以是弹性橡胶,避免对车身纠偏时产生的轮毂磨损问题。
[0065] 为减少上述的托架10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滑动的摩擦力,所述两组托架10分别与第一、第二托板51、52之间间隙布置,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多个第二万向滚珠58。
[0066] 更为优选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所述托架10的上框面前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活动凹槽11,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与活动凹槽1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万向滚珠12;
[0067] 上述的纠偏机构的支撑软板72与汽车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轮毂抵靠时,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可位于活动凹槽11槽底上的第三万向滚珠12产生偏转,从而实现对汽车车身姿态的调整。
[0068] 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呈矩形,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侧壁与活动凹槽11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3;
[0069] 上述的复位弹簧13可在汽车离开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后,上述的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能够自然复位,并且方便下一次的汽车停车操作,确保下次停车时,汽车的前后轮能够顺利的停靠在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上;
[0070] 上述的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板面应当设置较大,能够在司机不熟练的情况下,汽车的前后轮能够停靠在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上,方便对汽车车身姿态的调整。
[0071] 为实现对汽车车轮的限位,所述托架1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斜板14,所述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条31及第二限位条41,所述托架10的中段两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条15,所述托架10的另一端上框面设置有第四限位条16。
[0072] 为进一步确保两支撑框架20能够顺利的分离,所述两支撑框架20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延伸弧形杆81,所述两延伸弧形杆81的杆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导板82,所述两支撑导板82的板面竖直,所述两支撑导板82直线设置有导杆83,所述导杆83上套设有第二支撑弹簧84,所述第二支撑弹簧84分别与两支撑导板82抵靠。
[0073] 因此本发明中的立体停车库可显著提高对家庭单个停车位的空间利用率,是对家庭用较窄的汽车停车位的有效拓展,能够有效解决家庭两辆车停车难的问题,十分适合家用汽车停车使用,并且实际建设时成本不高,而且安装调试也较为方便。
[0074] 下面针对用于小空间内停放汽车的方法作详细的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5] 第一步,在车库的两侧分别安装轨道22,使得轨道22与车库的长度方向垂直;
[0076] 第二步,将支撑框架20安装在轨道22上,将第一、第二托板51、52分别安装在支撑框架20的第一导轨24上,并且使得第二托板52板端的搭板522搭设在第一托板51的第一万向滚珠511上;
[0077] 第三步,将托架10安装在第一、第二托板51、52上;
[0078] 第四步,将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安装在托架10两端的活动凹槽11内;
[0079] 第五步,扳动托架10,使得两托架10处在靠近状态;
[0080] 第六步,将纠偏机构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托板51、52上,并且将汽车停放在托架10上的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上,并且使得汽车的前轮及后轮分别与前轮浮动托板30及后轮浮动托板40抵靠;
[0081] 第七步,启动升降机构,使得驱动滚轮53的轮面与限位挡板60的板面抵靠,当驱动滚轮53滚动至与第一直板段61与倾斜导向板62的结合位置时,升降机构停止,将另外一辆汽车停放至两支撑框架20的托架10下方,
[0082] 第八步,继续启动升降机构,将托架10提升至支撑框架20的最高端,对升降机构进行锁止,以实现对托架10的固定;
[0083] 第九步,当需要取车时,将停放在两支撑框架20的托架10下方的汽车开走,而后启动升降机构,使得托架10下降至最低点,使得托架10上的汽车从托架10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