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426831.3

文献号 : CN1085346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蓝章礼张洪鲍芳芳周建庭王庆珍

申请人 : 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 :

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计算锚碇结构位移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在长时间内精确监测锚室内锚固面的形变,且不受锚室深度的影响。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是材质、长度、形状均相同的刚性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基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光斑位移计算锚碇结构位移,悬索桥的拉索在锚室内展开成多股,然后分散固定在锚固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锚固检测杆与误差检测杆的距离L1小于锚固检测杆与光斑检测靶的距离L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锚室侧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吊杆,限位吊杆上设置有两环状结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分别可滑动的穿过两环状结构并保持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斑检测靶通过一连接杆与误差检测杆远离锚固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光斑检测靶与误差检测杆的相对位置不变。

5.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使用的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进行锚碇结构位移监测,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是材质、长度、形状均相同的刚性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基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光斑位移计算锚碇结构位移,悬索桥的拉索在锚室内展开成多股,然后分散固定在锚固面上,锚固面未形变时,激光发射装置射在光斑检测靶上的光斑的位置为k,锚固检测杆与误差检测杆的距离为L1,锚固检测杆与光斑检测靶的距离为L2,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锚固面未形变时,激光发射装置射在光斑检测靶上的光斑的位置k设为光斑初始位置;

位移监测计算机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获取当前光斑位移值S’;

位移监测计算机基于公式S=S’L1/(L1+L2)计算锚碇结构位移S。

说明书 :

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悬索桥是最常用的特大型、大型桥梁桥型之一,这些大型桥梁都处于各个交通要道,投资巨大,投资和维护费用为各种桥型之冠。运营过程中,车流量很大,负荷繁重,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这些桥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悬索桥锚碇承受着来自主缆的水平力和竖向反力,是主要承载结构之一。一旦锚碇结构发生破坏,会造成桥毁人亡的特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悬索桥锚固区进行安全监测十分必要,需要针对悬索桥锚固区,开展监测与技术状况评价、预警技术与装置研发。
[0003] 悬索桥锚固区的受力与变形采集对评判桥梁的技术状况至关重要。对结构应力进行监测,需要布设许多应变片或光纤、智能传感器,成本很高;而对结构位移进行监测,只需在锚固区中布设少数控制点就可以反演锚碇结构的受力与损伤情况。根据有限元模拟和实际观测,锚室内变形区域为锚固区,其它部位基本不变形,因此通过锚固区的变形和蠕动监测,可探知桥梁的变化情况。现有专利中,利用激光进行锚碇结构位移监测的方法(201210399733.8)存在随着时间的延长激光器会发生扭转,导致光斑形状和位置产生改变,对监测结果造成较大误差的问题,利用压力差进行锚锭结构位移监测的方法(201210394633.6)不适用于较深的锚室,当压力差量程增大时,监测精度会随之降低。
[0004] 因此,如何提供能够在长时间内精确监测锚室内锚固面的形变,且不受锚室深度的影响的技术方案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在长时间内精确监测锚室内锚固面的形变,且不受锚室深度的影响的技术方案。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是材质、长度、形状均相同的刚性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基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光斑位移计算锚碇结构位移。
[0008] 优选地,锚固检测杆与误差检测杆的距离L1小于锚固检测杆与光斑检测靶的距离L2。
[0009] 优选地,锚室侧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吊杆,限位吊杆上设置有两环状结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分别可滑动的穿过两环状结构并保持平行。
[0010] 优选地,光斑检测靶通过一连接杆与误差检测杆远离锚固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光斑检测靶与误差检测杆的相对位置不变。
[0011] 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方法,本方法使用的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进行锚碇结构位移监测,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是材质、长度、形状均相同的刚性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锚固面未形变时,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基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光斑位移计算锚碇结构位移,激光发射装置射在光斑检测靶上的光斑的位置为k,锚固检测杆与误差检测杆的距离为L1,锚固检测杆与光斑检测靶的距离为L2,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 将锚固面未形变时,激光发射装置射在光斑检测靶上的光斑的位置k设为光斑初始位置;
[0013] 位移监测计算机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获取当前光斑位移值S’;
[0014] 位移监测计算机基于公式S=S’L1/(L1+L2)计算锚碇结构位移S。
[0015]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基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光斑位移计算锚碇结构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在长时间内精确监测锚室内锚固面的形变,且不受锚室深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7]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电容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中锚室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号说明:锚室1、锚固检测杆2、误差检测杆3、锚固面4、固定杆5、激光发射器6、光斑检测靶7、光斑位移监测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是材质、长度、形状均相同的刚性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基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光斑位移计算锚碇结构位移。
[0022] 如图2所示圆柱空腔为锚固安装的锚室,悬索桥的拉索在锚室内展开成多股,然后分散在锚室底部进行固定,固定的面即为锚固区或锚固面,其在强大的拉力下存在缓慢的蠕动和变形。
[0023] 本申请中使用的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进行锚碇结构位移监测的方法包括:
[0024] 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获取当前光斑位移值S’;
[0025] 基于公式S=S’L1/(L1+L2)计算锚碇结构位移S。
[0026] 设误差检测杆与锚固检测杆的竖直距离为L1,锚固检测杆与光斑检测靶的竖直距离为L2,当误差检测杆与锚因检测杆相对位移为S时,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激光光斑在光斑检测靶上的位移S’=S(L1+L2)/L1,通过检测S’的位移大小,即可测得误差检测杆与锚因检测杆的相对位移大小,而此相对位移的大小即为锚固面的位移。测量激光光斑位移的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7]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在长时间内精确监测锚室内锚固面的形变,且不受锚室深度的影响。
[0028] 具体实施时,锚固检测杆与误差检测杆的距离L1小于锚固检测杆与光斑检测靶的距离L2。
[0029] L1小于L2,则当锚固面发生位移时,光斑的移动距离会大于锚固面的位移距离,通过检测光斑的位移距离来计算锚固面位移距离时,精度会得到提升。
[0030] 具体实施时,锚室侧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吊杆,限位吊杆上设置有两环状结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分别可滑动的穿过两环状结构并保持平行。
[0031] 本申请采用限位吊杆保证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平行,为了使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在环状结构内滑动不受阻,还可在环状结构内安装滑动轴承从而降低摩擦力。
[0032] 具体实施时,光斑检测靶通过一连接杆与误差检测杆远离锚固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光斑检测靶与误差检测杆的相对位置不变。
[0033] 本申请公开的基于电容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包括两根同材质、长度、形状一样的刚性检测杆,一根为锚固检测杆、一根为误差检测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为:当锚固区在索股拉力下蠕动变形时,锚固检测杆随之运动,发生沿锚室纵向方向的位移,通过对锚固检测杆远端的位移检测可测得锚固区的位移情况。但是,锚固检测杆本身存在热胀冷缩现象,锚固检测杆远端的位移包括了锚固区的位移和自身的热胀冷缩量,因此,必须去除其热胀冷缩带来的测量误差。误差检测杆本身不直接与锚固区连接,而是与锚室侧面连接,根据有限元模拟,锚室侧面不会发生位移变化,因此,误差检测杆的长度变化仅由其自身的热胀冷缩引起。利用锚固检测杆和误差检测杆一样的特点,用锚固检测杆得到的结果减去误差检测杆的结果,即为锚固区位移的结果。为了保证激光发射装置不会因为锚固检测杆与误差检测杆的热胀冷缩而发生位移,导致光斑检测靶上的光斑移动,因此,需要将光斑检测靶与误差检测杆远离锚固面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光斑检测靶与误差检测杆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去除因为热证冷缩而出现的误差。
[0034]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方法,本方法使用的基于光斑位移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进行锚碇结构位移监测,包括平行设置在锚室内的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锚固检测杆及误差检测杆是材质、长度、形状均相同的刚性检测杆,锚固检测杆一端连接在锚固面上,锚固检测杆能够随着锚固面的形变沿锚固检测杆自身轴线方向移动,锚固检测杆另一端可滑动的安装在激光发射装置的滑槽内,误差检测杆靠近锚固面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杆与锚室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发射装置的一端铰接,激光发射装置的另一端朝向一个光斑检测靶,光斑检测靶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相连接,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还与位移监测计算机相连接,位移监测计算机用于基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光斑位移计算锚碇结构位移,锚固面未形变时,激光发射装置射在光斑检测靶上的光斑的位置为k,锚固检测杆与误差检测杆的距离为L1,锚固检测杆与光斑检测靶的距离为L2,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 将锚固面未形变时,激光发射装置射在光斑检测靶上的光斑的位置k设为光斑初始位置;
[0036] 位移监测计算机从光斑位移监测装置获取当前光斑位移值S’;
[0037] 位移监测计算机基于公式S=S’L1/(L1+L2)计算锚碇结构位移S。
[0038]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