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446042.6

文献号 : CN1085588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范志金朱玉洁周爽赵斌杨冬燕吴启凡张乃楼郭晓凤于斌刘秀梅王海霞韩雪

申请人 : 南开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涉及噻唑哌啶呋喃酮类化合物,它其化学结构通式见式7‑1g:本发明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合成方法与用作杀菌剂、植物种子发育调控剂、除草剂的用途,其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或增效剂以及与商品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使用在防治农业、林业、园艺病害中的用途和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种子处理调节种子发育的用途。

权利要求 :

1.一类噻唑哌啶衍生物7‑1g和7‑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噻唑哌啶衍生物7‑1g和7‑17的合成方法,具体路线如下:1

所述取代基R为Boc;具体合成方法分为以下步骤:A.中间体7‑16的制备:

中间体7‑16由起始原料7‑15与碳酸二乙酯下反应制备;

B.中间体7‑17的制备:

中间体7‑17由中间体7‑16与溴代乙酸乙酯反应制备;

C.中间体7‑18的制备:

中间体7‑18由中间体7‑17在乙醇溶剂中由硼氢化钠还原制备;

D.中间体7‑19的制备:

中间体7‑19由中间体7‑18在EDC和氯化铜的作用下反应制得;

E.噻唑哌啶衍生物7‑1g的制备:噻唑哌啶衍生物7‑1g由中间体7‑19在二异丙氨基锂的存在下与甲酸乙酯反应后再与

5‑溴‑3‑甲基呋喃‑2(5H)‑酮在碳酸钾和N‑甲基吡咯烷酮作用下反应制得。

3.一种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唑哌啶衍生物7‑1g和7‑17作为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1到99.9%重量的固体或液体助剂,以及任选0到25%重量的表面活性剂。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唑哌啶衍生物7‑1g和7‑17在制备杀真菌剂中的用途。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唑哌啶衍生物在制备植物种子萌发抑制剂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噻唑哌啶衍生物具体为7‑1g。

6.一种农药复配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唑哌啶衍生物7‑1g和7‑17及其他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作为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到99%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复配组合物的用途,用于在农业、林业以及园艺中防治病原菌的危害。

说明书 :

一类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含噻唑哌啶呋喃酮的衍生物。

背景技术

[0002] 呋喃酮是独脚金内酯的重要活性结构(Dieckmann et al.J.Organ.Chem.,2018,83(1):125‑135),独脚金内酯广泛存在于许多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分泌液中,是一类
新型的植物激素。天然源的独脚金内酯不稳定、提取困难、全合成难度大,基于独脚金醇
(Strigol)进行结构简化衍生的A‑环结构芳香化产物GR24是相对稳定的活性类似物,常被
用作活性对比的阳性对照(Modi S,et al.Scientific Reports,2017,7(1):17606‑
17617)。噻唑哌啶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类型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用途(Pasteris R J,et 
al.WO 2008091580.2008‑07‑31)。2004年首次报道了该类化合物的医药活性,不仅能够改
变血管的张力,也能够有效治疗因血管内皮增长因素调节机能的失调引起的疾病和EP3受
体控制的疾病,对肿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病症的治疗也有显著作用(Knox P,et al.WO 
2004058750.2004‑07‑15)。在农药领域,杜邦公司通过高通量筛选及后期的结构优化得到
对霜霉病及晚疫病有特效作用的噻唑‑2‑哌啶类化合物氟噻唑吡乙酮,此化合物对多种作
物上的卵菌纲病原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效果(杨吉春,等.农药,2013,52(1):50‑52)。2016年,
Hiroshi报道了一类高效杀菌的11元环‑噻唑‑2‑哌啶化合物,对马铃薯免疫病的抑菌活性
达到100%(Wada H,et al.EP 15832228 9.2017‑06‑21);申请人课题组也开展了基于噻唑
哌啶的新农药创制研究。
[0003] 为寻找和发现超高效、广谱、低毒、低生态风险并与现有农药无交互抗性的新先导化合物,本发明利用农药分子设计的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类基于噻唑哌啶的呋喃酮的衍生
物,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活性的筛选和评价,以期为病虫草害的防除提供新的侯选化合
物。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类新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调控农业、园艺、卫生和林业害虫、植物种子萌发、植物病原物的生物活性及其测定方
法,同时提供这些化合物在农业领域、园艺领域、林业领域以及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0005]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农业领域、园艺领域、林业领域杀虫、杀菌活性、种子发育调控活性的噻唑哌啶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见式7‑1g:
[0006]
[0007] 其中,R1选自: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2‑C6烯基、C2‑C6卤代烯基、C2‑C6炔基、C2‑C6卤代炔基、羟基、C3‑C6环烷基、被取代的哌啶‑1‑基、被
取代的吗啉‑1‑基、被取代的四氢吡咯‑1‑基、苯基、或卤素取代的苯基、或C1‑C6烷基取代的
苯基或C1‑C6卤代烷基取代的苯基或C3‑C6环烷基取代的苯基、或硝基取代的苯基、或C2‑C6烯
基取代的苯基、或C2‑C6卤代烯基取代的苯基、或C3‑C6环烯基取代的苯基、或C2‑C6炔基取代
的苯基或C2‑C6卤代炔基取代的苯基或C3‑C6环炔基取代的苯基、吡啶基、或卤素取代的吡啶
基、或C1‑C6烷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1‑C6卤代烷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3‑C6环烷基取代的吡啶
基、或硝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2‑C6烯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2‑C6卤代烯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3‑
C6环烯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2‑C6炔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2‑C6卤代炔基取代的吡啶基或C3‑C6
环炔基取代的吡啶基、嘧啶基、或卤素取代的嘧啶基、或C1‑C6烷基取代的嘧啶基、或C1‑C6卤
代烷基取代的嘧啶基、或C3‑C6环烷基取代的嘧啶基、或硝基取代的嘧啶基、或C2‑C6烯基取
代的嘧啶基、或C2‑C6卤代烯基取代的嘧啶基、或C3‑C6环烯基取代的嘧啶基、或C2‑C6炔基取
代的嘧啶基或C2‑C6卤代炔基取代的嘧啶基或C3‑C6环炔基取代的嘧啶基、被取代的含1个或
2个N原子的五元或六元杂芳基、含1个或2个S原子的被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芳基、含1个或2
个O原子的被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芳基、含1个N原子和1个S原子的被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
芳基、含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的被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芳基、含2个N原子和1个S原子的被
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芳基、含2个N原子和1个O原子的被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芳基;上述五
元或六元杂芳基选自:被取代的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
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三嗪基、四嗪
基、吲哚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咪唑基、吲唑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
噻二唑基、苯并噁唑基、异构化的喹啉基、异构化的异喹啉基、酞嗪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
噌啉基或萘啶基、烷基或烯基取代的硅基;
[0008] 在上述定义中卤素是氟、氯、溴或碘;
[0009] 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为直链的或支链的烷基;烷基本身或作为其它取代基的部分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及其异构体,其异构体选自异丙基、异丁基、仲丁
基、叔丁基、异戊基或叔戊基;
[0010] 所述卤代烷基基团选自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原子的基团,所述卤代烷基选自CH2Cl、CHCl2、CCl3、CH2F、CHF2、CF3、CF3CH2、CH3CF2、CF3CF2或CCl3CCl2;
[0011] 所述环烷基本身或作为其它取代基的部分选自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
[0012] 所述烯基本身或作为其它取代基的部分选自乙烯基、烯丙基、1‑丙烯基、丁烯‑2‑基、丁烯‑3‑基、戊烯‑1‑基、戊烯‑3‑基、己烯‑1‑基或4‑甲基‑3‑戊烯基;
[0013] 所述炔基本身或作为其它取代基的部分选自乙炔基、丙炔‑1‑基、丙炔‑2‑基、丁炔‑1‑基、丁炔‑2‑基、1‑甲基‑2‑丁炔基、己炔‑1‑基或1‑乙基‑2‑丁炔基;
[0014] 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光学异构体形式和其混合物,所述光学异构体为对映异构体或顺反异构体;
[0015] 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几何异构体,即(R)‑(S)异构和其混合物;
[0016] 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阻转异构体和其混合物。
[0017] R1优选自:氢、甲基、烯丙基、炔丙基、还丙基。
[0018] 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合成方法如下:
[0019]
[0020] 其中,取代基R1的定义如前所述;通式化合物的合成步骤如下:
[0021] A.中间体7‑16的制备:
[0022] 中间体7‑16由起始原料7‑15与碳酸二乙酯下反应制备;起始原料7‑15和中间体7‑1
16中取代基R的定义如前所述;
[0023] B.中间体7‑17的制备:
[0024] 中间体7‑17由中间体7‑16与溴代乙酸乙酯反应制备;中间体7‑17中取代基R1的定义如前所述;
[0025] C.中间体7‑18的制备:
[0026] 中间体7‑18由中间体7‑17在乙醇溶剂中由硼氢化钠还原制备,所述中间体7‑18中1
取代基R 的定义如前所述;还原剂硼氢化钠可由其他还原剂替代,溶剂乙醇可由其他相应
的溶剂替代;
[0027] D.中间体7‑19的制备:
[0028] 中间体7‑19由中间体7‑18在EDC和氯化铜的作用下反应制得,所述中间体7‑19中1
取代基R的定义如前所述;
[0029] E.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制备:
[0030] 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由中间体7‑19在二异丙氨基锂的存在下与甲酸乙酯反应后再与5‑溴‑3‑甲基呋喃‑2(5H)‑酮在碳酸钾和N‑甲基吡咯烷酮作用下反应制得,所述
1
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中取代基R的定义如前所述。
[0031] 当R1为Boc时,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合成路线举例如下:
[0032]
[0033] 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的具体方法分为以下步骤:F.化合物7‑16的制备:
[0034]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Sakurai H,et al.Tetrahedron Letters,1980,21(20):1967‑1970);将化合物7‑15 0.10克,0.32毫摩尔溶于碳酸二乙酯15毫升中,冰浴条件下向
反应体系中加入氢化钠0.02克,0.48毫摩尔,加入完毕后撤去冰浴,于95摄氏度下加热回流
3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向反应体系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2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20毫
升,乙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涤,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
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纯化得目标产物7‑16;黄色油状,产率:90%;化合物7‑16制备的量和
反应容器的体积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0035] G.化合物7‑17的制备:
[0036]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Zhang G,et al.J.American Chem.Soc.,2016,138(25):7932‑7938);将化合物7‑16 0.40克,1.05毫摩尔溶于干燥的THF 25毫升中,冰浴条件下向
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0.06克,1.57毫摩尔,继续搅拌10分钟,再滴加溴乙酸乙酯0.26克,
1.57毫摩尔,于90摄氏度加热回流3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向反应体系加入饱和氯化铵溶
液2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20毫升,乙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涤,合并有机相,无水硫
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6∶1纯化得目标产物7‑17;黄色油状,产
率:92%;化合物7‑17制备的量和反应容器的体积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0037] H.化合物7‑18的制备:
[0038] 将化合物7‑17 0.24克,0.51毫摩尔溶于无水乙醇15毫升中,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瓶中分批加入硼氢化钠0.03克,0.77毫摩尔,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10分钟,TLC检测反应结
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20毫升淬灭,乙酸乙酯萃取3×25毫升,乙酸乙酯层再
用饱和氯化钠洗涤,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
=3∶1纯化得目标化合物7‑18;无色油状,产率:85%;化合物7‑16制备的量和反应容器的体
积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0039] I.化合物7‑19的制备:
[0040]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Sakurai H,et al.Tetrahedron Letters,1980,21(20):1967‑1970);将化合物7‑18 0.11克,0.24毫摩尔溶于甲苯15毫升中,接着向反应体系依次
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简称EDC 0.08克,0.48毫摩尔、氯化铜0.02克,
0.12毫摩尔,加入完毕后,于80摄氏度‑100摄氏度加热回流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直接
硅藻土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纯化得目标化合物7‑19;黄色油状,产
率:89%;化合物7‑16制备的量和反应容器的体积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0041] J.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的制备:
[0042]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Brooks D W,et al.J.Organ.Chem.,1985,50(5):628‑632);将化合物7‑19 0.24毫摩尔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10毫升中,置于‑70摄氏度的低温反
应槽中,然后向反应体系中滴加二异丙氨基锂(LDA)0.36毫升,0.72毫摩尔,滴加完毕后,继
续搅拌3小时后,再向反应瓶中滴加甲酸乙酯0.18克,即2.4毫摩尔,加入完毕后,升温至室
温搅拌过夜;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15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15毫升,
乙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粗中间
体,该粗中间体直接投下一步反应;
[0043] 将粗中间体0.21毫摩尔溶于4毫升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然后依次加入溴代化合物5‑溴‑3‑甲基呋喃‑2(5H)‑酮0.42毫摩尔、无水碳酸钾0.15克,即1.05毫摩尔,加入完
毕后室温搅拌3小时,TLC检测反应结束,向反应体系加入水2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25毫
升,乙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
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纯化得目标产物7‑1g,黄色油状,产率:75%;化合物7‑16制备的量和
反应容器的体积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0044] 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测定的具体方法分为以下步骤:
[0045] K.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的杀菌活性测定:
[0046] 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的杀菌或抑菌活性采用菌体生长率测定法,具体步骤为:取1.8毫克样品溶解在2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用含有一定量
吐温20乳化剂的水溶液稀释至500微克/毫升的药剂,将供试药剂在无菌条件下各吸取1毫
升于培养皿内,再分别加入9毫升PDA培养基,摇匀后制成50微克/毫升含药平板,以添加1毫
升灭菌水的平板做空白对照,用直径4毫米的打孔器沿菌丝外缘切取菌盘,移至含药平板
上,呈等边三角形摆放,每处理重复3次,将培养皿放在24±1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待
对照菌落直径扩展到2‑3厘米后调查各处理菌盘扩展直径,求平均值,与空白对照比较计算
相对抑菌率,供试菌种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田间实际发生的大部分典型植物病原菌的种属,
其代号和名称如下:AS:番茄早疫病菌,其拉丁名为:Alternaria solani、BC:黄瓜灰霉病
菌,其拉丁名为:Botrytis cinerea、CA:花生褐斑病菌,其拉丁名为:Cercospora 
arachidicola、GZ:小麦赤霉病菌,其拉丁名为:Gibberella zeae、PI:马铃薯晚疫病菌,其
拉丁名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PP:苹果轮纹病菌,其拉丁名为:
Physalospora piricola、PS:水稻纹枯病菌,其拉丁名为:Pellicularia sasakii、RC:禾谷
丝核菌,其拉丁名为:Rhizoctonia cerealis、SS:油菜菌核病菌,其拉丁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0047] L.本发明的独脚金内酯衍生物7‑1g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测定:
[0048] 将配置好的1毫克/毫升的各化合物的母液按照1‰的比例加入到MS培养基中,,制成化合物终浓度1微克/毫升的MS平板,以溶剂替代化合物处理的作为空白对照;取适量试
验所需的拟南芥种子,将其置于1.5毫升离心管中;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以下操作;将1毫升
75%乙醇加入到装有种子的离心管中,摇动洗涤30秒后去除液体;加1毫升无菌水洗涤3~4
次并去除液体;加1毫升15%NaClO,摇动8分钟并去除液体;然后再1毫升无菌水洗涤3~4次
并去除液体;把洗涤完毕后的拟南芥种子种植于MS固体平板中;将种子置于4摄氏度冰箱春
化处理3天后在21±2摄氏度、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培养2天后观察并统计种子
萌发情况,计算种子萌发抑制率。
[0049] 本发明的有益效是:对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进行了先导优化,并对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的进行了抑菌活性和抗植物病毒活性及诱导抗病活性的筛选。
[0050] 本发明通过特定制备和生物活性测定实施例更加具体说明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的合成与生物活性及应用,所述实施例仅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
发明,尤其是生物活性仅是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51] 实施例1:化合物7‑16的合成:
[0052]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Sakurai H,et al.Tetrahedron Letters,1980,21(20):1967‑1970);将化合物7‑15 0.10克,0.32毫摩尔溶于碳酸二乙酯15毫升中,冰浴条件下向
反应体系中加入氢化钠0.02克,0.48毫摩尔,加入完毕后撤去冰浴,于95摄氏度下加热回流
3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向反应体系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2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20毫
升,乙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涤,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
1
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纯化得目标产物7‑16;黄色油状,产率:90%。H NMR(400MHz,CDCl3)δ
8.05(s,1H),4.24‑4.06(m,4H),3.98(s,2H),3.15‑3.03(m,1H),2.79‑2.90(m,2H),2.10‑
13
2.08(m,2H),1.72‑1.62(m,2H),1.41(s,12H),1.18(t,J=7.1Hz,3H). C NMR(100MHz,
CDCl3)δ187.62,174.79,167.69,154.68,153.38,125.36,79.77,61.23,47.05,40.48,
+
32.14,28.44,14.13.HRMS(ESI‑TOF)m/z calcd for C18H26N2NaO5S[M+Na ]405.1460,found 
405.1458;化合物7‑9制备的量和反应容器的体积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0053] 实施例2:化合物7‑17的合成:
[0054]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Zhang G,et 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6,138(25):7932‑7938);将化合物7‑16 0.40克,1.05毫摩尔溶于干燥的THF 
25毫升中,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0.06克,1.57毫摩尔,继续搅拌10分钟,再滴
加溴乙酸乙酯0.26克,1.57毫摩尔,于90摄氏度加热回流3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向反应
体系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2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20毫升,乙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
涤,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6∶1纯化得目标
1
产物7‑17;黄色油状,产率:92%。H NMR(400MHz,CDCl3)δ8.14(s,1H),4.97‑4.93(m,1H),
4.25‑4.09(m,6H),3.19‑3.04(m,2H),2.98‑2.87(m,3H),2.11(d,J=12.3Hz,2H),1.80‑
13
1.70(m,2H),1.48(s,9H),1.24(t,J=7.1Hz,3H),1.17(t,J=7.1Hz,3H). C NMR(100MHz,
CDCl3)δ188.88,174.61,171.20,169.27,154.66,153.00,125.79,79.74,61.48,61.00,
51.27,40.41,32.76,32.12,32.07,28.43,14.11,14.00.HRMS(ESI‑TOF)m/z calcd for 
+
C22H32N2NaO7S[M+Na]491.1828,found 491.1825.
[0055] 实施例3:化合物7‑18的合成:
[0056] 将化合物7‑17 0.24克,0.51毫摩尔溶于无水乙醇15毫升中,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瓶中分批加入硼氢化钠0.03克,0.77毫摩尔,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10min,TLC检测反应结束。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20毫升淬灭,乙酸乙酯萃取3×25毫升,乙酸乙酯层再用饱
和氯化钠洗涤,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3∶1
1
纯化得目标化合物7‑18;无色油状,产率:85%。H NMR(400MHz,CDCl3)δ7.09(s,1H),5.07‑
5.04(m,1H),4.26‑4.00(m,5H),3.72(dd,J=7.0,1.1Hz,1H),3.46‑3.41(m,1H),3.13‑3.08
(m,1H),2.92‑2.82(m,2H),2.70‑2.56(m,2H),2.10‑2.01(m,2H),1.75‑1.64(m,2H),1.47
13
(s,9H),1.30‑1.07(m,6H). C NMR(100MHz,CDCl3)δ174.83,173.08,171.78,156.02,
154.70,113.90,79.65,70.93,60.92,60.77,47.39,40.50,33.02,32.28,28.44,14.14,
14.07.
[0057] 实施例4:化合物7‑19的合成:
[0058]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Sakurai H,et al.Tetrahedron Letters,1980,21(20):1967‑1970);将化合物7‑18 0.11克,0.24毫摩尔溶于甲苯15毫升中,接着向反应体系依次
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简称EDC 0.08克,0.48毫摩尔、氯化铜0.02克,
0.12毫摩尔,加入完毕后,于80摄氏度‑100摄氏度加热回流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直接
硅藻土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析,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纯化得目标化合物7‑19;黄色油状,产
1
率:89%。H NMR(400MHz,CDCl3)δ7.13(s,1H),4.18‑3.98(m,6H),3.83‑3.64(m,1H),3.11‑
3.00(m,1H),2.92‑2.71(m,3H),2.67‑2.40(m,2H),2.05‑1.95(m,2H),1.70‑1.52(m,2H),
13
1.40(s,9H),1.19‑1.14(m,6H). C NMR(100MHz,CDCl3)δ175.44,171.68,171.14,154.69,
152.89,152.37,116.50,116.29,116.00,79.68,61.41,61.23,60.87,60.75,57.45,48.55,
47.47,40.65,40.57,33.31,32.19,31.46,28.45,14.14,14.10.HRMS(ESI‑TOF)m/z calcd 
+
for C22H33ClN2NaO6S[M+Na]511.1646,found 511.1645.
[0059] 实施例5:化合物7‑1g的合成:
[0060] 参照文献的方法改进(Brooks D W,et al.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85,50(5):628‑632);将化合物7‑19 0.24毫摩尔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10毫升中,置于‑70
摄氏度的低温反应槽中,然后向反应体系中滴加LDA0.36毫升,0.72毫摩尔,滴加完毕后,继
续搅拌3小时后,再向反应瓶中滴加甲酸乙酯0.18克,即2.4毫摩尔,加入完毕后,升温至室
温搅拌过夜;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15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15毫升,
乙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粗中间
体,该粗中间体直接投下一步反应;
[0061] 将粗中间体0.21毫摩尔溶于4毫升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然后依次加入溴代化合物5‑溴‑3‑甲基呋喃‑2(5H)‑酮0.42毫摩尔、无水碳酸钾0.15克,即1.05毫摩尔,加入完毕后
室温搅拌3小时,TLC检测反应结束,向反应体系加入水2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25毫升,乙
酸乙酯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减压浓缩,经柱层析,
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纯化得目标产物7‑1g,黄色油状,产率:75%;元素分析结果found
+ 1
(calcd.):525.1678(525.1671[M+Na]);H NMR(400MHz,CDCl3)δ8.46(d,J=0.9Hz,1H),
7.87(d,J=0.8Hz,1H),7.12‑7.05(m,1H),6.56(s,1H),4.48‑4.40(m,2H),4.22(br,2H),
3.36‑3.20(m,1H),2.98‑2.85(m,2H),2.20‑2.15(m,3H),1.90‑1.78(m,3H),1.48(s,9H),
13
1.43(t,J=7.1Hz,4H). C NMR(100MHz,CDCl3)δ177.16,165.87,154.59,150.49,141.68,
135.11,130.03,119.76,109.92,98.57,79.84,77.25,61.51,41.45,32.01,28.46,14.34,
10.80。化合物7‑1g制备的量和反应容器的体积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其中,溴代化合物
2
取代基R定义如前所述。
[0062] 实施例6: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0063] 本发明测试的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代号和名称如下:AS:番茄早疫病菌,其拉丁名为:Alternaria solani、BC:黄瓜灰霉病菌,其拉丁名为:Botrytis cinerea、CA:花生褐斑
病菌,其拉丁名为:Cercospora arachidicola、GZ:小麦赤霉病菌,其拉丁名为:Gibberella 
zeae、PI:马铃薯晚疫病菌,其拉丁名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PP:苹
果轮纹病菌,其拉丁名为:Physalospora piricola、PS:水稻纹枯病菌,其拉丁名为:
Pellicularia sasakii、RC:禾谷丝核菌,其拉丁名为:Rhizoctonia cerealis、SS:油菜菌
核病菌,其拉丁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这些菌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能够代表
农业生产中田间发生的大部分病原菌的种属。
[0064] 菌体生长率法测定结果见表1,表1表明,在50微克/毫升时,本发明合成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化合物7‑1g对番茄早疫病菌AS和
马铃薯晚疫病菌PI的活性大于20%,而阳性对照药剂GR24对这两个菌没有活性。化合物7‑
1g对黄瓜灰霉病菌BC的活性高出阳性对照药剂GR24对黄瓜灰霉病菌BC的活性超过10%。化
合物7‑17和7‑1g对花生褐斑病菌CA的活性高出阳性对照药剂GR24对花生褐斑病菌CA的活
性超过10%。化合物7‑17和7‑1g对水稻纹枯病菌PS的活性高出阳性对照药剂GR24对水稻纹
枯病菌PS的活性超过10%。化合物7‑1g对禾谷丝核菌RC的活性高出阳性对照药剂GR24对禾
谷丝核菌RC的活性超过20%。化合物7‑17和7‑1g对油菜菌核病菌SS的活性高出阳性对照药
剂GR24对油菜菌核病菌SS的活性超过20%。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与阳性对照GR24比较,由
于分子结构和取代基的不同,取得了意料之外的高杀菌活性。
[0065] 实施例7:本发明的独脚金内酯衍生物7‑1g及其中间体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测定结果:
[0066] 在1μg/mL浓度下,空白对照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达到了97%,本发明的化合物7‑1g及其中间体处理后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程度显著降低,只有10%左右的种子能萌发,而大
部分的种子不能萌发,且幼苗出现死亡现象,具有十分突出的种子萌发抑制活性。这列化合
物对我国农田常见杂草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述我国农田常见杂草选自草胡
椒、大麻、小叶冷水花、卷茎蓼、土荆芥、小藜、杂配藜、地肤、空心莲子草、刺花莲子草、凹头
苋、北美苋、白苋、合被苋、长芒苋、菱叶苋、刺苋、反枝苋、皱果苋、尾穗苋、青葙、紫茉莉、美
洲商陆、土人参、落葵薯、球序卷耳、王不留行、水盾草、田芥菜、臭荠、北美独行菜、豆瓣菜、
板蓝根、遏蓝菜、望江南、决明、含羞草、巴西含羞草、南苜蓿、紫花苜蓿、黄香草木樨、白香草
木樨、白车轴草、红车轴草、救荒野豌豆、红花酢浆草、野老鹳草、齿裂大戟、飞扬草、美洲地
锦草、斑地锦、野西瓜苗、赛葵、龙珠果、西番莲、梨果仙人掌、单刺仙人掌、仙人掌、红花水
苋、草龙、野胡萝卜、刺芹、田旋花、五爪金龙、圆叶牵牛、裂叶牵牛、马缨丹、假马鞭草、丁香
罗勒、曼陀罗、洋金花、刺萼龙葵、喀西茄、水茄、假酸浆、天仙子、野甘草、直立婆婆纳、阿拉
伯婆婆纳、婆婆纳、毛蕊花、北美车前、长叶车前、三裂叶豚草、艾叶豚草、钻形紫菀、藿香蓟、
蓍、大狼把草、三叶鬼针草、小飞蓬、苏门白酒菊、野茼蒿、野塘蒿、秋英、紫茎泽兰、一年蓬、
飞机草、黄顶菊、辣子草、粗毛辣子草、菊芋、薇甘菊、银胶菊、加拿大一枝黄花、金腰箭、欧洲
千里光、续断菊、苣荬菜、苦苣菜、孔雀草、万寿菊、多花百日菊、羽芒菊、三裂蟛蜞菊、平滑苍
耳、意大利苍耳、刺苍耳、节节麦、野燕麦、地毯草、田雀麦、扁穗雀麦、旱雀麦、蒺藜草、少花
蒺藜草、双穗雀稗、毒麦、两耳草、铺地黍、假高粱、苏丹草、大漂、凤眼莲。本发明的化合物7‑
1g及其中间体对作物种子不具有抑制作用,所述作物选自: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
粱、甘薯、马铃薯、木薯、大豆、荷兰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棉花、蚕桑、花生、芝麻、向日
葵、甜菜、甘蔗、咖啡、可可、人参、贝母、橡胶、椰子、油棕、剑麻、烟草、番茄、辣椒、萝卜、黄
瓜、白菜、芹菜、榨菜、油菜、葱、大蒜、西瓜、甜瓜、哈密瓜、木瓜、苹果、柑桔、桃树、茶、山野
菜、竹笋、啤酒花、胡椒、香蕉、番木瓜、兰花、盆景。
[0067] 实施例8:本发明的独脚金内酯衍生物7‑1g及其中间体在制备农药组合物中的应用:
[0068] 本发明的独脚金内酯衍生物7‑1g及中间体可以制备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本发明的独脚金内酯衍生物7‑1g及其中间体作为活性成分,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1到99.9%
重量,99.9到0.1%重量的固体或液体助剂,以及任选0到25%重量的表面活性剂。
[0069] 实施例9: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与杀菌剂组合在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
[0070] 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与商品杀菌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形成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和林业以及园艺植物病害,所述商品杀菌剂选自:苯
并噻二唑、噻酰菌胺,简写为TDL、噻酰胺、甲噻诱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4‑甲
基‑1,2,3‑噻二唑‑5‑甲酸钠、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乙酯、DL‑β‑氨基丁酸、异噻菌
胺,其英文通用名为:isotianil、3,4‑二氯异噻唑‑5‑甲酸、3,4‑二氯异噻唑‑5‑甲酸钠、3,
4‑二氯异噻唑‑5‑甲酸乙酯、病毒唑、安托芬、宁南霉素或水杨酸、霜脲氰、福美双、福美锌、
代森锰锌、乙磷铝、甲基硫菌灵、百菌清、敌可松、腐霉利、苯锈啶、甲基托布津、托布津、精甲
霜灵、氟吗啉、烯酰吗啉、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双氯氰菌胺、磺菌胺、甲磺菌胺、噻氟菌
胺、氟酰胺、叶枯酞、环丙酰菌胺、环氟菌胺、环酰菌胺、氰菌胺、硅噻菌胺、呋吡菌胺、吡噻菌
胺、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甲呋酰胺、萎锈灵、乙菌利、异菌脲、嘧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
醚菌酯、苯氧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氧环唑、糠
菌唑、环丙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高效烯唑醇、氟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
醇、己唑醇、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硅氟唑、戊唑醇、四
氟醚唑、三唑醇、灭菌唑、联苯三唑醇、噻菌灵、麦穗宁、抑霉唑、高效抑霉唑、咪鲜胺、氟菌
唑、氰霜唑、咪唑菌酮、噁咪唑、稻瘟酯、噁唑菌酮、啶菌噁唑、噁霉灵、噁霜灵、噻唑菌胺、土
菌灵、辛噻酮、苯噻硫氰、十二环吗啉、丁苯吗啉、十三吗啉、拌种咯、咯菌腈、氟啶胺、啶斑
肟、环啶菌胺、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嘧菌环胺、氟嘧菌胺、嘧菌腙、嘧菌胺、嘧霉
胺、氯苯嘧啶醇、氟苯嘧啶醇、灭螨猛、二氰蒽醌、乙氧喹啉、羟基喹啉、丙氧喹啉、苯氧喹啉、
乙霉威、异丙菌胺、苯噻菌胺、霜霉威、磺菌威、敌瘟磷、异稻瘟净、吡菌磷、甲基立枯磷、灭瘟
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有效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甲霜灵、呋霜灵、苯霜灵、
呋酰胺、灭锈胺、多菌灵、苯菌灵、甲基硫菌灵、三唑酮、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乙嘧酚、敌
菌丹、克菌丹、灭菌丹、乙烯菌核利、氟氯菌核利、菌核净、百菌清、稻瘟灵、稻瘟净、叶枯唑、
五氯硝基苯、丙森锌、三乙膦酸铝、硫磺、波尔多液、硫酸铜、氧氯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
苯菌酮、戊菌隆、哒菌酮、四氯苯酞、咯喹酮、螺环菌胺、三环唑、嗪胺灵、多果啶、双胍辛盐、
双胍辛胺、氯硝胺、苯磺菌胺、甲苯磺菌胺、吲哚酯、敌磺钠、喹菌酮、烯丙苯噻唑、溴硝醇、碘
甲烷、威百亩、敌线酯、棉隆、二氯异丙醚、噻唑磷、丰索磷、虫线磷、除线磷、丁硫环磷、杀线
威、硫酰氟、二氯丙烯、二氯异烟酸、烯丙异噻唑;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
间体在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总的质量百分含量是1%‑90%,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
物7‑1g及中间体与前述商品杀菌剂的比例为质量百分比1%∶99%到99%∶1%;所述杀菌组
合物加工的剂型选自:种子处理乳剂、水乳剂、大粒剂、微乳剂、水溶性粒剂、可溶性浓剂、水
分散性粒剂、毒谷、气雾剂、块状毒饵、缓释块、浓毒饵、胶囊粒剂、微胶囊悬浮剂、干拌种粉
剂、乳油、静电喷雾剂、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烟雾罐、细粒剂、烟雾烛、烟雾筒、烟雾棒、
种子处理悬浮剂、烟雾片、烟雾丸、粒状毒饵、热雾剂、药漆、微粒剂、油悬剂、油分散性粉剂、
片状毒饵、浓胶剂、泼浇剂、种衣剂、涂抹剂、悬浮乳剂、成膜油剂、可溶性粉剂、种子处理水
溶性粉剂、超低容量悬浮剂、追踪粉剂、超低容量液剂、湿拌种水分散性粉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杀菌组合物防治的植物病害选自:稻苗绵腐病、番茄根腐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
病、谷子白粉病、葡萄霜霉病、莴苣霜霉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所述杀菌组合物适用
的植物选自: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甘薯、马铃薯、木薯、大豆、荷兰豆、蚕豆、豌
豆、绿豆、小豆、棉花、蚕桑、花生、芝麻、向日葵、甜菜、甘蔗、咖啡、可可、人参、贝母、橡胶、椰
子、油棕、剑麻、烟草、番茄、辣椒、萝卜、黄瓜、白菜、芹菜、榨菜、油菜、葱、大蒜、西瓜、甜瓜、
哈密瓜、木瓜、苹果、柑桔、桃树、茶、山野菜、竹笋、啤酒花、胡椒、香蕉、番木瓜、兰花、盆景。
[0071] 实施例10: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与除草剂组合在防治草害的应用:
[0072] 本发明的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与商品除草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形成除草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和林业以及园艺植物草害:苯氧羧酸类除草
剂如2,4‑D丁酯、2甲4氯;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如喹禾灵、稳杀得、盖草能;二硝基苯
胺类除草剂如氟乐灵、二甲戊乐灵;三氮苯类如西玛津、莠去津、扑草净、莠灭净、草净津;酰
胺类除草剂如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取代脲类除草剂如
敌草隆、利谷隆、绿麦隆、异丙隆;二苯醚类除草剂如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
乙羧氟草醚;环状亚胺类除草剂如噁草灵、氟烯草酸、丙炔氟草胺;磺酰脲类除草剂如苄嘧
磺隆、苯磺隆、单嘧磺隆、单嘧磺酯、吡嘧磺隆、唑嘧磺隆;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如杀草丹、草
达灭;有机磷类除草剂如草甘膦、草铵膦;其他类别除草剂如腈类的溴苯腈、碘苯腈,苯甲酸
类除草剂的麦草畏,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咪草烟、甲氧咪草烟,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的嘧啶
水杨酸、农美利,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稀禾定、烯草酮等,杂环类除草剂的苯达松、二氯喹啉
酸、异噁草酮、氟草烟,组合物加工的剂型选自种子处理乳剂、水乳剂、大粒剂、微乳剂、水溶
性粒剂、可溶性浓剂、水分散性粒剂、毒谷、气雾剂、块状毒饵、缓释块、浓毒饵、胶囊粒剂、微
胶囊悬浮剂、干拌种粉剂、乳油、静电喷雾剂、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烟雾罐、细粒剂、烟
雾烛、烟雾筒、烟雾棒、种子处理悬浮剂、烟雾片、烟雾丸、粒状毒饵、热雾剂、药漆、微粒剂、
油悬剂、油分散性粉剂、片状毒饵、浓胶剂、泼浇剂、种衣剂、涂抹剂、悬浮乳剂、成膜油剂、可
溶性粉剂、种子处理水溶性粉剂、超低容量悬浮剂、追踪粉剂、超低容量液剂、湿拌种水分散
性粉剂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的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总的质量百分含量是1%‑90%,本发
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与商品农药的比例为质量百分比1%∶99%到
99%∶1%;药剂的防治效果好,这些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未发现具有颉颃作用
的组合物。上述的药剂可以兑水喷雾使用;这些组合物适用的防治对象为我国广泛种植的
作物地发生的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所述作物地的作物选自稻谷、小麦、大麦、燕麦、谷
子、高粱、甘薯、马铃薯、木薯、大豆、蚕豆、豌豆、荷兰豆、绿豆、小豆、棉花、麻类、蚕桑、花生、
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甜菜、甘蔗、咖啡、可可、人参、贝母、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和花
卉、油料、糖料、中药材、茶、蔬菜、山野菜、竹笋、花卉、观赏植物、啤酒花、胡椒、种苗及烟叶、
烤烟、晾烟、晒烟、番茄、辣椒、萝卜、黄瓜、白菜、芹菜、榨菜、甜菜、葱、蒜、西瓜、甜瓜、哈密
瓜、木瓜、马铃薯、玉米、水稻、果树、香蕉、柑桔、桃树、番木瓜、兰花、盆景。
[0073] 实施例11: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在调节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0074] 本发明的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与商品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形成除草组合物用于调节农业和林业以及园艺植物的生长:所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2,4,5‑涕(2,4,5‑T)、2,4,5‑涕丙酸、2,4‑D‑丁酸、2,4‑D‑丙酸、2‑甲‑
4‑氯丁酸、6‑苄基氨基嘌呤、8‑羟基喹啉、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ABT生根粉、CO‑11、GA4+7、
H2‑06环保型高效红掌保鲜剂、S诱抗素、阿莫1618、矮丰灵、矮健素、矮壮素、爱多收、氨氯吡
啶酸、胺鲜酯、百草枯、百菌清、苯并咪唑、苯哒嗪酸、苯菌灵、苄氨基嘌呤、草甘膦、超敏蛋
白、赤霉酸3、赤霉酸4、赤霉酸7、促生酯、达尔丰、单氰胺、稻瘟灵、敌草快、敌草隆、地乐酚、
丁酰肼、丁酰肼、对溴苯氧乙酸、多氯苯甲酸、多效唑、二苯脲、二凯古拉酸钠、二硝酚、防落
素、放线菌酮、丰啶醇、丰果乐、伏草胺、氟磺酰草胺、氟节胺、腐植酸、橄榄离层剂、冠菌素、
果丰灵、果绿啶、果实增糖剂、琥珀酸、环丙嘧啶醇、环丙酰草胺、环己酰亚胺、磺草灵、磺菌
威、激动素、几丁聚糖、甲苯酞氨酸、甲草胺、甲基环丙烯、甲基抑霉唑、甲氯硝吡唑、甲萘威、
甲哌、甲氧隆、糠氨基嘌呤、抗倒胺、抗倒酯、抗坏血酸、控心灵、蜡质芽孢杆菌、玉米素、粒重
保、联二苯脲、洛阳高效抽枝宝氯苯胺灵、氯苯氧乙酸、氯吡脲、氯化胆碱、氯化膦、氯酸镁、
麦草畏甲酯、噁霉灵、嘧啶醇、茉莉酸、茉莉酸甲酯、萘氧乙酸、萘氧乙酸、萘乙酸、萘乙酸、萘
乙酸甲酯、萘乙酸乙酯、萘乙酸乙酯、萘乙酰胺、萘乙酰胺、尿囊素、哌壮素、羟基乙肼、青鲜
素、噻苯隆、噻节因、噻菌灵、三碘苯甲酸、三碘苯甲酸、三丁氯苄、三氟吲哚丁酸酯、三氯苯
氧丙酸、三十烷醇、三十烷醇、三唑酮、杀木膦、杀雄啉、神力素、十一碳烯酸、十三烷醇、石油
助长剂、水杨酸、水杨酸甲酯、四环唑、松脂二烯、缩节胺、缩水甘油酸、调呋酸、调果酸、调环
酸、调节安、调节硅、调节膦、调嘧醇、托实康、脱落酸、脱叶磷、脱叶膦、脱叶脲、稳早丰、芴丁
酸、芴丁酸胺、细胞分裂素、西维因、烯效唑、烯唑醇、腺嘌呤、烟酰胺、移栽灵、抑芽唑、乙二
膦酸、乙二肟、乙烯硅、乙烯利、乙氧喹啉、乙酰水杨酸、异戊烯基腺嘌呤、抑芽丹、抑芽醚、抑
芽唑、茵多酸、吲哚丙酸、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吲熟酯、吲熟酯、玉米催熟剂、玉米
素、玉雄杀、芸薹素内酯、芸薹素内酯、增产胺、增产灵、增产素、增产肟、增甘膦、增甘膦、增
色胺、增糖胺、整形醇、整形素、正癸醇、仲丁灵、苎麻控花剂、壮丰安、坐果酸,组合物加工的
剂型选自种子处理乳剂、水乳剂、大粒剂、微乳剂、水溶性粒剂、可溶性浓剂、水分散性粒剂、
毒谷、气雾剂、块状毒饵、缓释块、浓毒饵、胶囊粒剂、微胶囊悬浮剂、干拌种粉剂、乳油、静电
喷雾剂、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烟雾罐、细粒剂、烟雾烛、烟雾筒、烟雾棒、种子处理悬浮
剂、烟雾片、烟雾丸、粒状毒饵、热雾剂、药漆、微粒剂、油悬剂、油分散性粉剂、片状毒饵、浓
胶剂、泼浇剂、种衣剂、涂抹剂、悬浮乳剂、成膜油剂、可溶性粉剂、种子处理水溶性粉剂、超
低容量悬浮剂、追踪粉剂、超低容量液剂、湿拌种水分散性粉剂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的化
合物在组合物中的总的质量百分含量是1%‑90%,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
中间体与商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例为质量百分比1%∶99%到99%∶1%;这些组合物具有
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未发现具有颉颃作用的组合物。上述的药剂可以兑水喷雾使用;这些
组合物适用的作物为稻谷、小麦、大麦、燕麦、谷子、高粱、甘薯、马铃薯、木薯、大豆、蚕豆、豌
豆、荷兰豆、绿豆、小豆、棉花、麻类、蚕桑、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甜菜、甘蔗、咖啡、
可可、人参、贝母、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和花卉、油料、糖料、中药材、茶、蔬菜、山野菜、竹
笋、花卉、观赏植物、啤酒花、胡椒、种苗及烟叶、烤烟、晾烟、晒烟、番茄、辣椒、萝卜、黄瓜、白
菜、芹菜、榨菜、甜菜、葱、蒜、西瓜、甜瓜、哈密瓜、木瓜、马铃薯、玉米、水稻、果树、香蕉、柑
桔、桃树、番木瓜、兰花、盆景。
[0075] 表1 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在50mg/L浓度下的杀菌活性(%)
[0076]
[0077] 表2 本发明的噻唑哌啶呋喃酮衍生物7‑1g及中间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μg/mL)
[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