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组件、层门机构和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474254.5

文献号 : CN1086262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昆陈李明黎锦章

申请人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组件、层门机构和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其中所述层门机构包括导轨架、两个层门和上述的弹性组件,两个层门与所述导轨架连接,用于实现两个层门的相向或相背同步运动,所述拉簧的一端与一个层门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层门所在的一侧。通过在所述层门机构中设置所述弹性组件,使得当层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拉簧的整体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拉簧原本自身的弹性系数。在轿门门机的作用下,所述层门逐渐开启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拉簧的弹性系数恢复到自身的原本弹性系数。从而在保障层门自闭力的情况下,减小了层门开启状态下拉簧对层门的开启阻力,从而减小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簧,以及相互滑动套设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拉簧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对应的部分为辅助段,所述拉簧的其他部分为主体段,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辅助段连接的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辅助段连接的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辅助段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使得所述拉簧的辅助段被撑开,当拉簧的形变量小于一定值时所述拉簧的整体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拉簧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套设,所述拉簧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套设,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在所述拉簧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位于第一套筒上,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套筒上,所述辅助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辅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一竖板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二竖板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外,当所述拉簧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时,所述辅助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连接,当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在所述拉簧外时,所述辅助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相对设置,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一通孔中的两个第一竖板相互连接,两个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二通孔中的两个第二竖板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间隔分布。

9.一种层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架、两个层门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弹性组件,两个层门与所述导轨架连接,用于实现两个层门的相向或相背同步运动,所述拉簧的一端与一个层门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层门所在的一侧。

10.一种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将拉簧的一部分沿轴向撑开,所述拉簧沿轴向被撑开的部分为辅助段,所述拉簧的其他部分为主体段,此时所述辅助段处于第一状态;

拉伸拉簧的两端,当作用力小于预定值时,辅助段处于第一状态,主体段克服作用力被拉伸,此时所述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大于所述主体段的单位形变量;

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当拉簧两端的作用力等于预定值时,主体段的单位形变量与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相等;

继续增大作用力,当拉簧两端的作用力大于预定值时,辅助段与主体段同步被拉伸,所述辅助段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所述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大于所述辅助段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单位形变量。

说明书 :

弹性组件、层门机构和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性组件、层门机构和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梯领域,层门是用于隔离外界与轿门的零部件,当轿厢到达目标层后,在轿门门机的作用下层门随着轿厢门一起被打开。当轿厢要离开目标层时,轿门门机动作使轿门关闭,而层门作为从动部件只能通过自身的自闭能力关闭,保障外界与井道之间的隔离,确保安全。一般情况下,为满足层门能够自动关闭以及能够随轿门被打开,采用弹性件对层门施加弹力。当轿厢要离开目标层时,层门会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当轿厢到达后,轿门门机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将层门打开。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轿门门机的输出功率具有较高要求,造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弹性组件、层门机构和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在保障层门既能够可靠关闭,也能够被轿门门机打开的情况下,降低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成本。
[0004] 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弹性组件,包括拉簧,以及相互滑动套设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拉簧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对应的部分为辅助段,所述拉簧的其他部分为主体段,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辅助段连接的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辅助段连接的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辅助段自由状态下的长度。
[0006]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弹性组件,通过相互滑动套设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对所述拉簧的辅助段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到拉簧两端的拉力小于预设值时,所述辅助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辅助段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使得只有所述主体段来克服拉力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拉簧整体的弹性系数大于拉簧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当拉簧两端的拉力大于等于预定值时,所述拉簧的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与所述主体段的单位形变量相同,即所述支撑件此时未对所述辅助段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拉簧的辅助段与支撑段同步拉伸,从而所述拉簧整体的弹性系数恢复至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即小于所述辅助段被所述支撑件支撑时所述拉簧整体的弹性系数。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从整体上改变了所述拉簧在不同状态下的弹性系数,以满足当拉簧整体的形变量小于某一值时,所述拉簧具有足够的拉力,当拉簧的形变量超过某一值时,所述拉簧的弹性系数相对之前变小,从而减少所述拉簧在两种状态下的拉力差值。
[0007] 特别是在电梯领域,上述弹性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层门处于自闭状态时,所述拉簧的整体弹性系数较大能够给予层门足够的自闭力。当轿厢达到相应层站,在轿门门机的作用下层门打开到一定程度使得拉簧的形变量达到某一值时,所述拉簧的弹性系数变小。使得所述拉簧在所述层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对于所述层门的拉力,与在所述层门完全开启状态时对于所述层门的拉力差值减少。进而使得在满足层门自闭状态下所述拉簧施加的自闭力足够时,减少在层门开启到预定值时所述拉簧阻碍层门开启的阻力,从而减少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成本。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套设,所述拉簧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
[0009] 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套设,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在所述拉簧外。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位于第一套筒上,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套筒上,所述辅助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辅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一竖板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二竖板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外,当所述拉簧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时,所述辅助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连接,当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在所述拉簧外时,所述辅助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连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相对设置,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一通孔中的两个第一竖板相互连接,两个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二通孔中的两个第二竖板相互连接。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间隔分布。
[0015] 一种层门机构,包括导轨架、两个层门和上述的弹性组件,两个层门与所述导轨架连接,用于实现两个层门的相向或相背同步运动,所述拉簧的一端与一个层门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层门所在的一侧。
[0016]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层门机构,主要通过设置上述弹性组件,使得在所述导轨架的导向作用下两个层门同步相向运动至关闭状态时,所述拉簧对于所述层门处于自闭状态的自闭力足够。当两个层门同步相背运动开启到一定状态时,所述拉簧的弹性系数相较与层门自闭状态时的弹性系数较小。进而在保证层门处于自闭状态时所述拉簧给予所述层门的自闭力足够时,减少层门开启到一定状态时所述拉簧对层门开启的阻力,从而减少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成本。
[0017] 一种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 预先将拉簧的一部分沿轴向撑开,所述拉簧沿轴向被撑开的部分为辅助段,所述拉簧的其他部分为主体段,此时所述辅助段处于第一状态;
[0019] 拉伸拉簧的两端,当作用力小于预定值时,辅助段处于第一状态,主体段克服作用力被拉伸,此时所述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大于所述主体段的单位形变量;
[0020] 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当拉簧两端的作用力等于预定值时,主体段的单位形变量与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相等;
[0021] 继续增大作用力,当拉簧两端的作用力大于预定值时,辅助段与主体段同步被拉伸,所述辅助段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所述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大于所述辅助段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单位形变量。
[0022]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改变拉簧弹性系数的方法,主要通过预先将拉簧的一部分沿轴向撑开,使得所述辅助段处于第一状态。使得当拉簧两端的作用力小于预定值时所述拉簧整体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拉簧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当拉簧两端的作用力大于等于预定值时,所述辅助段的单位形变量等于主体段的单位形变量,拉簧整体的弹性系数变位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从而改变在不同状态下所述拉簧的弹性系数,以减小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拉簧两端作用力之间的差值。例如在层门开关控制的过程中,则可以通过采用上述方法,使得在满足层门处于自闭状态时拉簧能够给予足够自闭力的情况下,当轿门门机将层门开启到一定程度时,拉簧的弹性系数变小,减小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组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组件又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0029] 图7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层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10、层门机构,20、层门,30、导轨架,40、弹性组件,41、拉簧,411、主体段,412、辅助段,42、第一支撑件,421、第一通孔,43、第二支撑件,431、第二通孔,44、第一固定件,441、第一横板,442、第一竖板,45、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5]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弹性组件40,包括拉簧41,以及相互滑动套设的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所述拉簧4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3对应的部分为辅助段412,所述拉簧41的其他部分为主体段411,所述第一支撑件42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43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段4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4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42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段4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42与所述辅助段412连接的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撑件43与所述辅助段412连接的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辅助段
412自由状态下的长度。
[0036] 上述方案提供的弹性组件4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使得所述拉簧41的辅助段412被撑开,当拉簧41的形变量小于一定值时所述拉簧41的整体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拉簧41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当拉簧41的形变量大于等于一定值时,所述辅助段412与所述主体段411的单位形变量相同,同步被拉伸,且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做相对滑动适应辅助段412长度的变化,此时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为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从而改变拉簧41在不同状态下的弹性系数,以减小在不同形变量的情况下拉力的差值。
[0037] 特别是在电梯领域,通过采用上述弹性组件40的特点,将所述弹性组件40应用在层门20关闭开启的过程中,使得当两个层门20处于自闭状态时,如图1所示,所述拉簧41的辅助段412被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支撑,所述主体段411克服拉力处于拉伸状态,整体上提升了所述拉簧41的弹性系数,使得所述拉簧41能够给予所述层门20足够的自闭力。当轿厢运动到相应层站,在轿门门机的作用下所述层门20逐渐开启。如图2所示,当层门20开启到一定程度时所述辅助段412与所述主体段411的单位形变量相同,即所述辅助段412脱离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42与所述辅助段412连接的一端同所述第二支撑件43与所述辅助段412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辅助段
412自由状态下的长度,所述拉簧41的弹性系数恢复到所述拉簧41原本自身的弹性系数,相较于层门20关闭状态时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降低。随着层门20开启程度的增加,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段412脱离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支撑,所述辅助段412与所述主体段411同步伸缩,所述辅助段412带着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滑动,适应所述辅助段412长度的变化,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43之间的重叠长度减小。所述拉簧41此时的弹性系数仍然是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从而在保证所述层门2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拉簧41能够提供足够的自闭力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层门20开启到一定程度时拉簧41给层门20带来的阻力,从而降低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
[0038] 具体地,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设置,使得所述拉簧41的整体弹性系数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层门20关闭状态和完全开启状态下所述拉簧41给予所述层门20的拉力差。从而在保证层门20关闭状态,所述拉簧41能够给予足够自闭力的情况下,降低层门20开启到一定程度时拉簧41对层门20的拉力,从而降低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需求,降低成本。例如,当所述层门20在关闭状态时需要的自闭力为F,当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对拉簧41的辅助段412进行支撑,且辅助段412此时的长度为1/4L时,L为拉簧41两端的距离,F=4/3K1×△L,△L为拉簧41此时的弹性形变量,K1为拉簧41原本的弹性系数。当辅助段412被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支撑时,基于拉簧41的基本性质和拉簧41的串联原理,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变为4/3K1,即拉簧41此时的弹性系数相对于原本的弹性系数K1增加。若不采用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则需要采用原本弹性系数为4/3K1的拉簧41。层门20在轿门门机的作用下开启,当层门20开启到一定程度时,所述辅助段412脱离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支撑,辅助段412与主体段411同步伸缩,拉簧41恢复到原始状态。基于本案采用的拉簧41原本的弹性系数为K1,此时,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为K1。而若没有采用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则需要采用弹性系数为4/3K1的拉簧41来满足层门20自闭的需求,则此时拉簧41的弹性系数为4/3K1,高于本案中采用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情况下此时拉簧41的弹性系数K1。因此,本案通过采用所述弹性组件40,在拉簧41满足层门20关闭状态时自闭力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层门20开启到一定状态时拉簧41的弹性系数,从而降低了拉簧41对层门20开启的阻力,进而降低了对轿门门机输出功率的需求,降低了成本。
[0039] 具体地,上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可以是杆状结构和壳体结构等,只要两者之间能够相对滑动,在层门20关闭时能够对所述辅助段412起到支撑作用,在层门20开启到一定程度,所述辅助段412脱离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支撑时,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能够相对滑动适应所述辅助段412长度的变化即可。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42为第一套筒,所述第二支撑件43为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互套设,所述拉簧41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在所述拉簧41外。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分别设计为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则无论采用所述拉簧插设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中的方式,还是采用所述拉簧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的方式,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不仅能够通过两者之间的滑动适应所述辅助段412长度的变化,同时也能够随着所述辅助段412中心的移动而移动。
[0040]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能够对所述辅助段412起到支撑作用,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相互远离的端部设置凸起,将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凸起上。或者,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弹性组件40中进一步设置第一固定件44和第二固定件45,第一固定件44位于第一套筒上,第二固定件45位于第二套筒上,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4和第二固定件45连接。
[0041] 进一步地,为方便实现所述第一固定件44和第二固定件45的安装,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套筒上设置第一通孔421,在所述第二套筒上设置第二通孔431,所述第一固定件44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421中,所述第二固定件45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431中。而且,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421中的第一固定件44,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431中的第二固定件45同时也起到对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的限位作用。具体地,在层门2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在辅助段412的作用下相向滑动,基于所述第一固定件44和第二固定件45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中,从而所述第一固定件44或第二固定件45会对所述第二套筒或第一套筒进行限位,保障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最小重叠长度。或者可以在所述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中设置限位件,当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向运动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无法再做相向运动,从而保障最小重叠长度。
[0042]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421和所述第二通孔431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421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通孔431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间隔分布。如此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述第一固定件44安装在对应的第一通孔421中,将所述第二固定件45安装在对应的第二通孔431中。从而满足在不同环境中层门20处于自闭状态对于自闭力的需求,即满足不同环境中对所述辅助段412长度的需求。
[0043]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4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横板441和第一竖板442,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一竖板442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421中,所述第一横板441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二固定件4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形成T型结构,所述第二竖板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431中,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外,当所述拉簧41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时,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板441和第二横板连接,当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在所述拉簧41外时,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板442和第二竖板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件44和第二固定件45设置为所述T型结构,使得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能够更好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44和第二固定件45连接。具体地,当所述拉簧41套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时,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板441和第二横板连接,当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套在所述拉簧41外时,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板442和第二竖板连接。
[0044] 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辅助段412被支撑时的受力均匀性,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件44、所述第二固定件45、所述第一通孔421和所述第二通孔431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421相对设置,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一通孔421中的两个第一竖板442相互连接,两个第二通孔431相对设置,分别插设在两个第二通孔431中的两个第二竖板相互连接。
[0045]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层门机构10,包括导轨架30、两个层门20和上述的弹性组件40,两个层门20与所述导轨架30连接,用于实现两个层门20的相向或相背同步运动,所述拉簧41的一端与一个层门20连接,所述拉簧41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层门20所在的一侧。
[0046] 上述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层门机构10,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弹性组件40,使得两个层门20在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对所述辅助段412进行支撑,使得所述拉簧41的整体弹性系数大于拉簧41原本自身的弹性系数,满足层门20自闭力的要求。当层门20逐渐开启到一定程度时,所述辅助段412脱离所述第一支撑件42和第二支撑件43的支撑,与所述主体段411同步伸缩,即所述拉簧41的弹性系数恢复到自身的原本弹性系数,即相对于层门20关闭状态时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减小。从而使得所述层门机构10在满足层门20关闭状态时对自闭力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所述层门20开启到一定状态时所述拉簧41对所述层门20的阻力,从而降低轿门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成本。
[0047] 一种改变拉簧41弹性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 预先将拉簧41的一部分沿轴向撑开,所述拉簧41沿轴向被撑开的部分为辅助段412,所述拉簧41的其他部分为主体段411,此时所述辅助段412处于第一状态;
[0049] 拉伸拉簧41的两端,当作用力小于预定值时,辅助段412处于第一状态,主体段411克服作用力被拉伸,此时所述辅助段412的单位形变量大于所述主体段411的单位形变量;
[0050] 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当拉簧41两端的作用力等于预定值时,主体段411的单位形变量与辅助段412的单位形变量相等;
[0051] 继续增大作用力,当拉簧41两端的作用力大于预定值时,辅助段412与主体段411同步被拉伸,所述辅助段412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所述辅助段412的单位形变量大于所述辅助段412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单位形变量。
[0052] 上述改变拉簧41弹性系数的方法通过预先将拉簧41的一部分撑开来改变此时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使得此时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大于原本自身的弹性系数。且当拉簧41两端的作用力达到一定值时辅助段412脱离支撑与所述主体段411同步拉伸,使得拉簧41整体的弹性系数恢复原本自身的弹性系数,从而实现拉簧41在不同状态下弹性系数的改变。具体地,可以通过采用上述弹性组件40来实现上述方法,实现所述弹性组件40中拉簧41弹性系数的变化,并应用到上述层门机构10中,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0053] 也可以通过设置拉簧、支撑杆和两个限位件,拉簧与所述支撑杆对应的部分为辅助段,拉簧的其他部分为主体段,两个限位件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用于支撑在所述辅助段412的两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限位件在所述支撑杆上的伸缩,当两个层门20相向移动到一定程度时,所述限位件伸出,且所述限位件的外侧与所述辅助段412对应的一端抵接,当两个层门20处于相背移动到一定程度时,所述限位件收缩,所述辅助段412与所述主体段411同步伸缩。
[0054] 具体地,当两个层门20相向运动使得层门20关闭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两个限位件伸出,限制所述辅助段412的收缩。当层门20相对运动使得层门20开启到一定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两个限位件收缩,使得辅助段412与主体段411同步伸缩,即使得拉簧41的弹性系数恢复到自身原本的弹性系数。
[005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