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707995.3

文献号 : CN1086392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石亚军周谦赵海峰席鹏张慧张伟王晓东吕伟高

申请人 : 中船重工(海南)飞船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包括船房和连接桥船体,连接桥船体两侧设有两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每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的潜体与可收放撑杆系统连接,通过可收放撑杆系统的收起和放下,实现三体船型和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的转换,潜体的尾部安装有螺旋桨,潜体内安装有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和水下动力系统;船房和连接桥潜体的四周固定有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通过其立柱升降、与潜体上稳定鳍的配合、以及安装在船房上的锁紧机构的定位,实现三体船型停泊、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和立柱停泊。本发明既满足了为游览观光提供开阔甲板空间的需要,又提供了在波浪中航行及停泊期间乘客舒适享受的需要。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包括船房(11),船房(11)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桥船体(10),连接桥船体(10)上安装有一套舵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船体(10)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每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包括潜体(3),潜体(3)通过其上连接的潜体支柱(4)与可收放撑杆系统(1)连接,可收放撑杆系统(1)固定在船房(11)及连接桥船体(10)上,通过可收放撑杆系统(1)的收起和放下,使连接桥船体(10)和潜体(3)实现三体船型和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的转换;在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的四周各安装有一套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通过安装在船房(11)顶部的锁紧机构(8)与船房(11)固定;潜体(3)的内侧设有两个稳定鳍(12),每个稳定鳍(12)上开有立柱通孔(17),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通过升降,以及与立柱通孔(17)和锁紧机构(8)的配合,实现停泊状态的转换;潜体(3)内部安装有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14)和水下动力系统(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潜体(3)整体呈圆柱体结构,其头部成水滴状,其尾部安装有电驱动螺旋桨(5),所述圆柱体结构的顶部安装有导流围壳(2)和潜体支柱(4),潜体支柱(4)的一端连在潜体(3)上,另一端与所述可收放撑杆系统(1)铰接,潜体支柱(4)采用钢结构,所述导流围壳(2)上开设有围壳通孔(16),导流围壳(2)的截面呈外凸流线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放撑杆系统(1)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连接桥船体(10)上的第二支座(29)和第三支座(22),以及固定在船房(11)上的第一支座(18);第一支座(18)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一转轴(19)与上撑杆(23)的一端连接,上撑杆(23)绕着第一转轴(19)转动,上撑杆(23)的另一端设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通过第五转轴(24)连接有下撑杆(26),另一个连接端通过第六转轴(25)和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的输出端连接,下撑杆(26)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20)及支杆与所述潜体支柱(4)的一端铰接,第四转轴(20)随着下撑杆(26)和潜体支柱(4)移动,第五转轴(24)随着上撑杆(23)和下撑杆(26)移动,第六转轴(25)随着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和上撑杆(23)移动;第三支座(22)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三转轴(21)及支杆与所述潜体支柱(4)的一端铰接,潜体支柱(4)绕着第三转轴(21)转动;第二支座(29)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二转轴(28)与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绕着第二转轴(28)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的结构为:包括圆柱状立柱(601),其中部开有齿条安装槽(603),齿条安装槽(603)安装有立柱驱动机构(7),圆柱状立柱(60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立柱(602);圆柱状立柱(601)的圆周上依次开有间隔设置的下位锁紧凹孔(604)、中位锁紧凹孔(605)和上位锁紧凹孔(606);圆柱状立柱(601)通过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11),与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固定,所述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11)分别固定安装在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上,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通过圆锥状立柱(602)插入所述立柱通孔(17)中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驱动机构(7)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齿条安装槽(603)内的齿条安装座(701),其上安装有齿条(702),还包括固定在连接桥船体(10)上的减速器(704),其上分别连有齿轮(705)和电机(703)相连,电机(703)通过减速器(704)带动齿轮(705)转动,齿轮(705)与所述齿条(702)啮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8)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船房(11)上的基座(801),其上固定安装有凸块导向轨道(803)和动力支座(804),凸块导向轨道(803)上设有凹槽,动力支座(804)内固定有第二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36),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锁紧凸块(802),锁紧凸块(802)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槽,锁紧凸块(802)与所述下位锁紧凹孔(604)、中位锁紧凹孔(605)或上位锁紧凹孔(606)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14)包括固定在潜体(3)内的压载水舱(30),压载水舱(30)为水密结构,其通过管路连接到潜体(3)外部,所述管路上设有水泵(31)、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32)、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33)、第一排水电磁单向阀(34)和第二排水电磁单向阀(3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动力系统(15)包括发动机组、配电板、变压器、控制系统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电驱动螺旋桨(5)相连。

说明书 :

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技术房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

背景技术

[0002] 房艇应用于家庭休闲、水面观光、景区垂钓、自驾旅游等领域。房艇采用的艇型一般为双体船型,由两个片体和连接桥组成。常规双体船的片体船型有圆舭型和尖舭型,而国外房艇的片体一般采用圆柱浮筒型,主要原因是圆柱浮筒型制造相对简单,便于采用镁铝合金或复合材料这些轻重量结构材料来制造,连接片体的连接桥为房艇提供了开阔甲板的空间,客观上也为游览观光、娱乐休憩提供了必要实施条件。
[0003] 虽然双体船型是最佳的适合装载体积大重量轻的房艇船型,但由于双体船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度间差值相对较小,横向稳度较大,在波浪中横摇固有周期往往与纵摇固有周期接近,容易产生纵横向组合谐摇,造成人员的不舒适感,使晕船率上升,因此,如果单纯地将双体船型应用到房艇上,其结果将是在风浪条件下房艇航行及停泊的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能够根据环境条件变化及乘客需要来改变船型及停泊方式,从而既满足了为游览观光、娱乐休憩提供开阔甲板空间的需要,又满足了再波浪中航行及停泊期间乘客能够舒适享受的需要。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包括船房,船房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桥船体,连接桥船体上安装有一套舵机,所述连接桥船体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每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包括潜体,潜体通过其上连接的潜体支柱与可收放撑杆系统连接,可收放撑杆系统固定在船房及连接桥船体上,通过可收放撑杆系统的收起和放下,使连接桥船体和潜体实现三体船型和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的转换;在连接桥船体和船房的四周各安装有一套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通过安装在船房顶部的锁紧机构与船房固定;潜体的内侧设有两个稳定鳍,每个稳定鳍上开有立柱通孔,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通过升降和与立柱通孔的配合,实现停泊状态的转换;潜体内部安装有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和水下动力系统。
[0007]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08] 所述潜体整体呈圆柱体结构,其头部成水滴状,其尾部安装有电驱动螺旋桨,所述圆柱体结构的顶部安装有导流围壳和潜体支柱,潜体支柱的一端连在潜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可收放撑杆系统铰接,潜体支柱采用钢结构,所述导流围壳上开设有围壳通孔,导流围壳的截面呈外凸流线型。
[0009] 所述可收放撑杆系统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连接桥船体上的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以及固定在船房上的第一支座;第一支座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一转轴与上撑杆的一端连接,上撑杆绕着第一转轴转动,上撑杆的另一端设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通过第五转轴连接有下撑杆,另一个连接端通过第六转轴和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下撑杆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及支杆与所述潜体支柱的一端铰接,第四转轴随着下撑杆和潜体支柱移动,第五转轴随着上撑杆和下撑杆移动,第六转轴随着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和上撑杆移动;第三支座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三转轴及支杆与所述潜体支柱的一端铰接,潜体支柱绕着第三转轴转动;第二支座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二转轴与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绕着第二转轴转动。
[0010] 所述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的结构为:包括圆柱状立柱,其中部开有齿条安装槽,齿条安装槽安装有立柱驱动机构,圆柱状立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立柱;圆柱状立柱的圆周上依次开有间隔设置的下位锁紧凹孔、中位锁紧凹孔和上位锁紧凹孔;圆柱状立柱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连接桥船体和船房固定,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连接桥船体和船房上,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通过圆锥状立柱插入所述立柱通孔中固定。
[0011] 所述立柱驱动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齿条安装槽内的齿条安装座,其上安装有齿条,还包括固定在连接桥船体上的减速器,其上分别连有齿轮和电机相连,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0012] 所述锁紧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船房上的基座,其上固定安装有凸块导向轨道和动力支座,凸块导向轨道上设有凹槽,动力支座内固定有第二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锁紧凸块,锁紧凸块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槽,锁紧凸块与所述下位锁紧凹孔、中位锁紧凹孔或上位锁紧凹孔相配合。
[0013] 所述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包括固定在潜体内的压载水舱,压载水舱为水密结构,其通过管路连接到潜体外部,所述管路上设有水泵、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第一排水电磁单向阀和第二排水电磁单向阀。
[0014] 所述水下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组、配电板、变压器、控制系统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电驱动螺旋桨相连。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的可收放撑杆系统的收放,实现三体船型与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的转换,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通过可升降式立柱系统的立柱高度的调节改变停泊方式,同时还加强了放下状态潜体支柱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彻底解决房艇在风浪条件下水中停泊时乘客舒适性难题,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点:
[0017] 1、本发明的潜体呈圆柱体结构,有利于提供全船浮力,还有利于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和水下动力系统等的布置;潜体头部为水滴状,可减小潜体的水阻力,确保其在水中优良的快速性能。
[0018] 2、本发明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在航行过程中的抗风能力强,波浪上的失速、纵摇和垂荡运动小,在波浪上没有明显的增阻或降速情况,保证了船的横向稳定性;加之导流围壳截面呈扁簿的外凸流线型,水线面面积较小,兴波阻力就小,使得波浪对船体扰动力和力矩大幅度减小。
[0019] 3、本发明的潜体、导流围壳和潜体支柱相互连接构成一体,保证了水下部分结构的纵向稳定;潜体在水下较深,对水螺旋桨直径的限制相对小,可选择直径较大的水螺旋桨以提高船的推进效率,且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的双体、双桨也提供了优良的操控回转性能,零航速时可以实现原地回转。
[0020] 4、本发明的稳定鳍能够控制船在波浪中的运动和航态,改善其耐波性,同时,同时,稳定鳍上设置的立柱通孔可用于在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和立柱停泊状态时固定立柱,当处于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和立柱停泊这两种状态时,立柱可以增加整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在放下状态时的刚度和强度。
[0021] 5、本发明的上撑杆和下撑杆的安装结构能够避免与下撑杆相连的驱动装置直接受力:三体船型状态转换为小水线面船型状态时,上撑杆和下撑杆成二力杆状态,两者的轴线呈重合状,二力杆的受力特点是在垂直于杆轴线方向上力的分量等于零或者非常小,因此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受力很小,同时,由于小水线面船型状态时主受力件为潜体支柱,而此时呈轴线重合状的两个撑杆与潜体支柱间有较大的夹角,两个撑杆仅受到较小的分力,因此两个撑杆比潜体支柱细很多,便于其安装和收放。
[0022] 6、本发明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对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进行限位,但它们均不限制立柱的升降运动;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的圆柱状立柱上设置的下位锁紧凹孔、中位锁紧凹孔和上位锁紧凹孔可分别与锁紧机构相配合,将立柱锁紧,适用于本发明的三种停泊状态:三体船型停泊状态:立柱升到最高处锁紧;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立柱处于中间位置锁紧;立柱停泊:立柱降到最低处锁紧,且立柱插入水底地面内。
[0023] 7、本发明的齿轮与齿条啮合,一方面可以升降立柱,另一方面可以限制立柱的转动,防止其错位影响锁紧系统与锁紧凹孔的配合。
[0024] 8、本发明压载水舱设置成水密结构,能够有效地通过进水和排水的调节满足潜体不同浮力大小的需求,实现通过潜体的收放完成不同船型的转换。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呈双体船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呈三体船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潜体支柱与可收放撑杆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的可收放撑杆系统放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的可收放撑杆系统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上撑杆与下撑杆成平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发明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去除立柱驱动机构)。
[0033] 图9为本发明立柱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0为本发明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1为本发明的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2为本发明三体船型停泊状态示意图。
[0037] 图13为本发明成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示意图
[0038] 图14为本发明立柱停泊状态的示意图。
[0039] 其中:1、可收放撑杆系统;2、导流围壳;3、潜体;4、潜体支柱;5、电驱动螺旋桨;6、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7、立柱驱动机构;8、锁紧机构;9、舵机;10、连接桥船体;11、船房;12、稳定鳍;14、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15、水下动力系统;16、围壳通孔;17、立柱通孔;18、第一支座;19、第一转轴;20、第四转轴;21、第三转轴;22、第三支座;23、上撑杆;24、第五转轴;25、第六转轴;26、下撑杆;27、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8、第二转轴;29、第二支座;30、压载水舱;31、水泵;32、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33、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34、第一排水电磁单向阀;35、第二排水电磁单向阀;36、第二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101、第一支架;111、第二支架;601、圆柱状立柱;602、圆锥状立柱;603、齿条安装槽;604、下位锁紧凹孔;605、中位锁紧凹孔;606、上位锁紧凹孔;701、齿条安装座;702、齿条;703、电机;704、减速器;705、齿轮;
801、基座;802、锁紧凸块;803、凸块导向轨道;804、动力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包括船房11,船房11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桥船体10,连接桥船体10上安装有一套舵机9,连接桥船体10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每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包括潜体3,潜体3通过其上连接的潜体支柱4与可收放撑杆系统1连接,可收放撑杆系统1固定在船房11及连接桥船体10上,通过可收放撑杆系统1的收起和放下,使连接桥船体10和潜体3实现三体船型和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的转换;在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的四周各安装有一套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通过安装在船房11顶部的锁紧机构8与船房
11固定;潜体3的内侧设有两个稳定鳍12,每个稳定鳍12上开有立柱通孔17,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通过升降和与立柱通孔17的配合,实现停泊状态的转换;潜体3内部安装有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14和水下动力系统15。
[0042] 潜体3整体呈圆柱体结构,其头部成水滴状,其尾部安装有电驱动螺旋桨5,圆柱体结构的顶部安装有导流围壳2和潜体支柱4,潜体支柱4的一端连在潜体3上,另一端与可收放撑杆系统1铰接,潜体支柱4采用钢结构,导流围壳2上开设有围壳通孔16,导流围壳2上开设有围壳通孔16,可用于下水和观光,导流围壳2的截面呈外凸流线型。导流围壳2既固定在潜体3上,又固定在潜体支柱4上,使得潜体3、导流围壳2和潜体支柱4相互连接构成一体,保证了水下部分(潜体3等)结构的纵向稳定。
[0043] 常规船舶航速提高的最大障碍是兴波阻力,而小水线面船型利用兴波阻力与水线面面积的频繁成正比的特点,通过将排水体积向下转移,减小水线面面积来实现兴波阻力的减小,即将潜体3做成圆柱体结构,头部为水滴状,目的是减小潜体3的水阻力,确保其在水中优良的快速性能,同时,潜体3圆柱形状除了有利于提供全船浮力外,还有利于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14和水下动力系统15等的布置,且保证潜体3的排水体积能够通过潜体支柱4将水上部分(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抬出水面从而不产生兴波阻力;同时与水接触的细长形状的导流围壳2,其截面呈扁簿、外凸的流线型,减小了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状态时的航行阻力,且具有较小的水线面积其水线面面积较小,兴波阻力就小,加之采用双体船型,保证了船的横稳性,使得波浪对它的扰动力和力矩大幅度减小,所以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在航行过程中的抗风能力强,波浪上的失速、纵摇和垂荡运动小,在波浪上没有明显的增阻或降速情况,当处于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状态时,潜体支柱3将水上部分(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0)托出水面,由于小水线面双体船一般采用水螺旋桨推进,且潜体3在水下较深,对水螺旋桨直径的限制相对就小,因此可以选择直径较大的水螺旋桨以提高船的推进效率,并且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的双体、双桨也提供了优良的操控回转性能,零航速时可以实现原地回转。
[0044]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可收放撑杆系统1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连接桥船体10上的第二支座29和第三支座22,以及固定在船房11上的第一支座18;第一支座18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一转轴19与上撑杆23的一端连接,上撑杆23绕着第一转轴19转动,上撑杆23的另一端设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通过第五转轴24连接有下撑杆26,另一个连接端通过第六转轴25和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的输出端连接,下撑杆26另一端通过第四转轴20及支杆与潜体支柱4的一端铰接,第四转轴20随着下撑杆26和潜体支柱4移动,第五转轴
24随着上撑杆23和下撑杆26移动,第六转轴25随着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和上撑杆
23移动;第三支座22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三转轴21及支杆与潜体支柱4的一端铰接,潜体支柱4绕着第三转轴21转动;第二支座29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第二转轴28与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绕着第二转轴28转动,其中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电力)的驱动装置,能远距离控制驱动装置进行直线运动来带动潜体支柱4的转动。
[0045] 上撑杆23和下撑杆26的构成可折撑杆系统,其安装结构可避免驱动装置直接受力,并在自锁状态限制主受力件转动,而在需要解除自锁状态时,驱动装置可迅速解除自锁状态,带动主受力件转动,潜体支柱4放下和收起的过程如下:当主受力件潜体支柱4放下时,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通过第六转轴25带动上撑杆23绕着第一转轴19向上转动,同时上撑杆23通过第五转轴24、下撑杆26和第四转轴20带动潜体支柱4绕着第三转轴21向下转动。当由三体船型状态转换为小水线面船型状态时,上撑杆23和下撑杆26呈轴线重合状,并使得两个撑杆成为二力杆状态,二力杆的受力特点是在垂直于杆轴线方向上力的分量等于零或者非常小,也就是说此时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受力很小,同时由于小水线面船型状态时主受力件潜体支柱4来承受,而此时呈轴线重合状的两个撑杆与潜体支柱4间有较大的夹角,两个撑杆仅受到较小的分力,因此两个撑杆要比潜体支柱4细很多。
[0046] 上撑杆23和下撑杆26的自锁状态是依靠下面三个设计要素实现的,一是当两个撑杆的轴线平行,接近重合时,两轴线间有一偏心量b(如图7所示),b为5毫米,用于保证两轴线有微小的偏离,自然处于死点状态;二是在两个撑杆间有一贴合面(如图7所示),贴合面一方面是为了传力,另一方面可以限制撑杆向另一个方向转动,贴合面间隙一般a为0.05~0.15毫米;三是通过驱动装置以很小的力限制上撑杆23的转动,保证死点状态稳定。由于上撑杆23和下撑杆26的采用的是偏心自锁式方式,而解除自锁的办法只能通过驱动装置的外力作用,即通过驱动装置施加外力使得两个撑杆向着非限制方向转动来破坏死点平衡位置从而解除自锁。当主受力件潜体支柱4收起时,第一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27通过第六转轴
25带动上撑杆23绕着第一转轴19向下转动,同时上撑杆23通过第五转轴24、下撑杆26和第四转轴20带动潜体支柱4绕着第三转轴21向上转动,一直到可折撑杆系统折起,潜体支柱4收起为止。
[0047] 如图8和图9所示,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的结构为:包括圆柱状立柱601,其中部开有齿条安装槽603,齿条安装槽603安装有立柱驱动机构7,圆柱状立柱60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立柱602;圆柱状立柱601的圆周上依次开有间隔设置的下位锁紧凹孔604、中位锁紧凹孔605和上位锁紧凹孔606;圆柱状立柱601通过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11,与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固定,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11分别固定安装在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上,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通过圆锥状立柱602插入立柱通孔17中固定。
[0048] 立柱驱动机构7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安装在齿条安装槽603内的齿条安装座701,其上安装有齿条702,还包括固定在连接桥船体10上的减速器704,其上分别连有齿轮705和电机703相连,电机703通过减速器704带动齿轮705转动,齿轮705与齿条702啮合。
[0049] 如图10所示,锁紧机构8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在船房11上的基座801,其上固定安装有凸块导向轨道803和动力支座804,凸块导向轨道803上设有凹槽,动力支座804内固定有第二气缸或油缸、电动推杆36,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锁紧凸块802,锁紧凸块802上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槽,锁紧凸块802与下位锁紧凹孔604、中位锁紧凹孔605或上位锁紧凹孔606相配合,齿轮705与齿条702啮合,一方面可以升降立柱,另一方面可以限制立柱的转动,防止其错位影响锁紧机构8与锁紧凹孔的配合。
[0050] 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下降时通过圆锥状立柱602准确地插入在稳定鳍12上的立柱通孔17中,便于将可升降立柱停泊系统6插入水底地面内,完成立柱停泊;上位锁紧凹孔606、中位锁紧凹孔605和下位锁紧凹孔604,分别对应立柱停泊状态、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和三体船型停泊状态时锁紧机构8所要求对应的位置;除在稳定鳍12上设置立柱通孔17,用于在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和立柱停泊状态时固定立柱外,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11也用于固定立柱,但它们均不限制立柱上下升降方向的移动;
[0051] 小水线面船型有可能出现纵向失稳,即船不能保持原来的航行状态,不是埋首而导致连接桥船体10前部触水,就是抬首而导致连接桥船体10后部着水,因此将稳定鳍12设置在整船重心前、后位置,稳定鳍12第一个作用是控制船在波浪中的运动和航态,从而进一步改善其耐波性;第二个作用是固定可升降式立柱系统6,这样,当处于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和立柱停泊这两种状态时,可以增加整个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在放下状态时的刚度和强度。在总体布局时,尽可能将重量较重的用于水下推进的各种系统布置在潜体3内,以保证在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状态下水上部分(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等)重量尽可能轻,这样有利于现有潜体3的排水体积能够通过潜体支柱4将水上部分(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等)抬出水面。
[0052] 如图11所示,压载水舱及控制系统14包括固定在潜体3内的压载水舱30,压载水舱30为水密结构,其通过管路连接到潜体3外部,管路上设有水泵31、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32、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33、第一排水电磁单向阀34和第二排水电磁单向阀35;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33、水泵31和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32依次串联连接,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33和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32与第一排水电磁单向阀34并联连接,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33和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32与第二排水电磁单向阀35并联连接;通过压载水舱30进水和排水的调节、配合潜体3的收放来满足潜体3不同浮力大小的需求,以完成不同船型的转换,进压载水的操作如下:开启水泵31、第一进水电磁单向阀32和第二进水电磁单向阀33,通过连接潜体3外的管路将水抽到压载水舱30内,直至压载水舱30水满为止;排压载水的操作如下:开启水泵
31、第一排水电磁单向阀34和第二排水电磁单向阀35,通过管路将水抽到潜体3外,直到压载水舱30水排光,同时,潜体3的排水浮力可以通过潜体支柱4将水上部分(连接桥船体10和船房11等)抬出水面,且可收放撑杆系统1对潜体3进行放收操作,防止在压载水舱30进排水过程中出现浮力剧烈变化而对可收放撑杆系统1造成损伤。
[0053] 水下动力系统15包括发动机组、配电板、变压器、控制系统和电动机,电动机与电驱动螺旋桨5相连。
[0054] 具有多功能潜体支柱的小水线面双体休闲房艇通过船型转换构成三体船并不是为了降低兴波阻力,而是由于三体船与同等排水量的双体船相比,吃水就要浅些,可用于浅水特殊航区航行,也便于浅水岸边靠泊;三体船型时,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收起,处于基本平放的状态,增大了房艇可利用的甲板面积,使得此时在航行或停泊中的房艇具有了更大的甲板空间,便于在多功能潜体支柱系统上设置一些多功能娱乐设施,扩展或提升房艇休闲娱乐的内容和档次。在动力方面,由双体船的2个螺旋桨增加为三体船的3个螺旋桨,由此降低了桨的负荷,使得三体船型的动力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潜体3上的是两个电驱动螺旋桨5,安装在连接桥船体10上的舵机9是由燃油驱动。
[0055]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三种停泊状态:三体船型停泊状态:立柱升到最高处锁紧;小水线面双体船型停泊状态:立柱处于中间位置锁紧;立柱停泊:立柱降到最低处锁紧,且立柱插入水底地面内;下位锁紧凹孔604、中位锁紧凹孔605和上位锁紧凹孔606可分别与锁紧机构8相配合,将立柱锁紧,适用于三体船型停泊状态;三体船型和小水线面双体船型间可以通过可收放撑杆系统1实现互换,泊方式间可以通过可升降式立柱系统6实现互换。
[0056]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