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692366.8

文献号 : CN1086809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恩果黄佳敏缪煌辉黄炳乐赵焱

申请人 : 福州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首先计算导光板下表面任意坐标位置处的照度分布取值;接着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基于对任意一个LED光源能量的微分,再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均匀照度分布建立映射关系;利用从LED光源能量的输出到出射均匀面光源的能量传导过程,逆向求解实现该能量传导过程的导光板网点分布;最后将导光网点半径与光源计算点的底面照度建立函数关系,自定义网点分布的位置坐标,通过网点半径大小改变出射表面的底面照度。本发明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导光板散射网点分布,减少网点设计的改版次数,削减开发时间和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计算导光板下表面任意坐标位置处的照度分布取值;

步骤S2: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基于对任意一个LED光源能量的微分,再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均匀照度分布建立映射关系;利用从LED光源能量的输出到出射均匀面光源的能量传导过程,逆向求解实现该能量传导过程的导光板网点分布;

步骤S3:将导光网点半径与光源计算点的底面照度建立函数关系,自定义网点分布的位置坐标,通过网点半径大小改变出射表面的底面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收集并确定阵列LED光源的数据信息,根据LED光源的数据信息以及LED光源的特征构建阵列LED光源;

所述阵列LED光源的数据信息包括LED光源的规格和个数、每个光源之间的中心间隔、阵列两端与导光板边缘的距离、导光板的尺寸规格;所述LED光源的特征包括LED光源的空间配光与位置关系;

步骤S12:对LED光源的出光在空间坐标系下进行能量划分,求解微分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能量分布,将结果积分得到单颗LED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传导能量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2具体为:根据实际光源尺寸与导光板入光侧比例进行计算,依次利用自点光源到线状光源再到面光源的计算过程,即,将面光源在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上且平行于出光面方向上分作无数段发光线状光源,再在垂直于出光面方向上将线状光源分作无数段发光元,然后分别对两个方向上的微分光源进行积分,求出计算点处产生的总照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2中,求解微分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能量分布具体为:背光模组中包括n个LED光源,在笛卡尔坐标系下,设第i个点光源坐标为(0,yi,zi),任意目标点(x,y,0)的底面照度为阵列中多个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叠加结果;阵列LED点光源的个数和位置由设计者自行定义,IN为发光面在法线方向的发光强度,阵列点光源与任意一点P的水平面照度关系式定义如下:定义长度为L的线状光源中每个发光元的纵向配光特性为Iθα=Iθ0cosα,即f(α)=cosα,横向配光特性为Iθ0=I00cosθ,其中I00表示的是垂直面和水平面交线方向上的光强,α表示出射光线与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方向的平面所呈的夹角;定义平面C90为通过线状光源光轴且经过线状光源长轴方向所在平面,即水平面;定义平面C0为通过线状光源光轴且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方向所在平面,即垂直面;θ表示同时通过线状光源长轴和出射光线的平面与水平面C90所成的角度,Iθ0表示的是在通过线状光源长轴方向且与通过长轴的水平面成θ角的平面与垂直面C0的交线方向上的光强,Iθα表示同时在通过线状光源长轴和出射光线的平面与水平面C90成θ角、出射光线与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的平面成α角的方向上的光强;r为导光板底面计算点P到线状光源的最短距离,线状光源的两端的坐标为(0,yi1,z)和(0,yi2,z);将角度信息转化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下,阵列线状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E’h定义如下:式中,yij表示第i个光源两端的y坐标值,j的最大取值为2,表示光源的两端;

将实际LED光源微元化,在y和z方向上进行二次积分,阵列扩展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E”h定义如下:式中,θ全表示光线在介质材料中传播时的全反射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假定光学系统不存在额外吸收与散射在内的能量消耗,根据已得到的阵列LED光源数据信息,构建阵列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能量分布;

步骤S22:定义导光板出射面的照度分布情况及其数学表示形式,完善导光板内能量传导情况的理论表达;

步骤S23:建立阵列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与预定义的导光板出射面的照度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数值求解得到导光板网点阵列分布和直径;

步骤S24:根据导光板网点阵列分布和直径,构建具有散射网点的导光板结构模型,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建立导光板模型,完成背光膜片的选材及属性设置,生成散射网点阵列,验证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为:将导光板底面划分为n部分,定义导光板出射面为均匀面光源,每部分散射出导光板的光线能量均为同一定值;设导光板底面垂直于xoy平面上的照度分布与散射网点半径大小成反比关系,通过递推得到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与网点半径的关系为:式中,Ck表示的是第k部分中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rk对应于第k部分中散射网点半径分布,C1表示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初始照度Eh分布,由阵列LED光源唯一确定。

说明书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晶背光模组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背光模组是整个液晶显示系统的核心,决定了其均匀性、色彩饱和度、色域范围、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实际系统中,导光板的规格随着液晶显示机型、用途的变化各异,例如,用于小尺寸的手机、中尺寸的电脑显示器和大尺寸的电视机中的LED数量和规格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导光板散射网点阵列的设计。网点分布理论要求网点图案呈不规则排列并且可以满足任意连续性的填充率分布。
[0003] 目前,较为典型的网点分布理论有超均匀分布理论、动态均匀理论、斥力缓和法、动态分子法。这些方法都需要先将整个导光板依据亮度分布划分成多个小区域,依据网点密度与亮度值的对应关系,在每个小区域中生成初步的网点分布模型。然后,利用各自的理论方法对区域内网点进行调整,以消除网点的簇拥现象。相对于规则的网点分布理论,不规则网点分布理论可以设计出具有极高不规则性的网点分布,但是此类方法的计算量大、难度大,而且由于光学设计的复杂性及生产加工的限制性,在实际网点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的混合使用,因此不规则网点分布的网点生成速度慢、效率低、不易操作。
[0004] 本专利研究的液晶显示背光源中,光源主要采用朗伯辐射体的LED灯条,导光板趋向薄型化、窄边框,散射网点成型于导光板底面。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取代传统网点设计过程中多方法混合使用、人为经验依赖程度高等问题,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导光板散射网点分布,减少网点设计的改版次数,削减开发时间和成本。
[0006]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 步骤S1:计算导光板下表面任意坐标位置处的照度分布取值;
[0008] 步骤S2: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基于对任意一个LED光源能量的微分,再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均匀照度分布建立映射关系;利用从LED光源能量的输出到出射均匀面光源的能量传导过程,逆向求解实现该能量传导过程的导光板网点分布;
[0009] 步骤S3:将导光网点半径与光源计算点的底面照度建立函数关系,自定义网点分布的位置坐标,通过网点半径大小改变出射表面的底面照度。
[0010] 其中,该LED光源可以是多个LED组合而成的间断光源,以及CCFL等条状光源,但不限于此。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2] 步骤S11:收集并确定阵列LED光源的数据信息,根据LED光源的数据信息以及LED光源的特征构建阵列LED光源;
[0013] 所述阵列LED光源的数据信息包括LED光源的规格和个数、每个光源之间的中心间隔、阵列两端与导光板边缘的距离、导光板的尺寸规格;所述LED光源的特征包括LED光源的空间配光与位置关系;
[0014] 步骤S12:对LED光源的出光在空间坐标系下进行能量划分,求解微分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能量分布,将结果积分得到单颗LED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传导能量分布。
[0015] 进一步地,步骤S12具体为:根据实际光源尺寸与导光板入光侧比例进行计算,依次利用自点光源到线状光源再到面光源的计算过程,即,将面光源在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上且平行于出光面方向上分作无数段发光线状光源,再在垂直于出光面方向上将线状光源分作无数段发光元,然后分别对两个方向上的微分光源进行积分,求出计算点处产生的总照度。
[0016] 进一步地,步骤S12中,求解微分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能量分布具体为:背光模组中包括n个LED光源,在笛卡尔坐标系下,设第i个点光源坐标为(0,yi,zi),任意目标点(x,y,0)的底面照度为阵列中多个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叠加结果;阵列LED点光源的个数和位置由设计者自行定义,IN为发光面在法线方向的发光强度,阵列点光源与任意一点P的水平面照度关系式定义如下:
[0017]
[0018] 定义长度为L的线状光源中每个发光元的纵向配光特性为Iθα=Iθ0cosα,即f(α)=cosα,横向配光特性为Iθ0=I00cosθ,其中I00表示的是垂直面和水平面交线方向上的光强,α表示出射光线与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的平面所呈的夹角。定义C90平面为通过线状光源光轴且经过线状光源长轴方向所在平面,即水平面;定义平面C0为通过线状光源光轴且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方向所在平面,即垂直面。θ表示同时通过线状光源长轴和出射光线的平面与水平面C90所呈角度,Iθ0表示的是在通过线状光源长轴方向且与通过长轴的水平面成θ角的平面与垂直面C0的交线方向上的光强,Iθα表示在通过线状光源长轴和出射光线平面与水平面C90呈θ角、出射光线与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的平面成α角的方向上的光强;r为导光板底面计算点P到线状光源的最短距离,线状光源的两端的坐标为(0,yi1,z)和(0,yi2,z);将角度信息转化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下,阵列线状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E’h定义如下:
[0019]
[0020] 式中,yij表示第i个光源两端的y坐标值,j的最大取值为2,表示光源的两端;
[0021] 将实际LED光源微元化,在y和z方向上进行二次积分,阵列扩展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E”h定义如下:
[0022]
[0023] 式中,θ全表示光线在介质材料中传播时的全反射角。
[0024] 较佳的,所述线状光源的光强分布用两个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表示。一个平面通过线状光源的纵轴(长轴),此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称为纵向(水平面或C90面)光强分布曲线;另一个平面与线状光源长轴垂直,这个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称为横向(垂直面或C0)光强分布曲线。
[0025]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6] 步骤S21: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假定光学系统不存在额外吸收、散射等能量消耗,根据已得到的阵列LED光源数据信息,构建阵列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能量分布;
[0027] 步骤S22:定义导光板出射面的照度分布情况及其数学表示形式,完善导光板内能量传导情况的理论表达;
[0028] 步骤S23:建立阵列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与预定义的导光板出射面的照度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数值求解得到导光板网点阵列分布和直径;
[0029] 步骤S24:根据导光板网点阵列分布和直径,构建具有散射网点的导光板结构模型,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建立导光板模型,完成背光膜片的选材及属性设置,生成散射网点阵列,验证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
[0030] 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为:将导光板底面划分为n部分,定义导光板出射面为均匀面光源,每部分散射出导光板的光线能量均为同一定值;设导光板底面垂直于xoy平面上的照度分布与散射网点半径大小成反比关系,通过递推得到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与网点半径的关系为:
[0031]
[0032] 式中,Ck表示的是第k部分中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rk对应于第k部分中散射网点半径分布,C1表示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初始照度Eh分布,由阵列LED光源唯一确定。
[0033] 较佳的,步骤S24中,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建立导光板,仿真和建立模型可以采用TracePro、Lighttools等光学仿真软件,但不限于此。
[0034] 特别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导光板,还可以用于普通照明光源用导光板、灯箱导光板等应用场景。
[0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为了达到效率、均匀性、颜色特性等多重要求,提出一种基于LED数量、规格的导光板散射网点分布设计的理论方法,取代传统网点设计过程中多方法混合使用、人为经验依赖程度高等问题,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导光板散射网点分布,减少网点设计的改版次数,削减开发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散射网点阵列分布的设计流程图。
[003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笛卡尔坐标系下导光板点光源位置示意图。
[003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LED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003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笛卡尔坐标系下导光板线状光源位置示意图。
[004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间光强分布示意图及两个角度参量的定义。
[004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状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004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笛卡尔坐标系下导光板扩展光源位置示意图。
[004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光源光线角度示意图。
[004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底面分块示意图。
[004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微结构阵列设计的导光板微散射网点半径分布轮廓曲面。
[0046]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点光源的导光板系统在目标面的照度分布。
[0047]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线状光源的导光板系统在目标面的照度分布。
[0048]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扩展光源的导光板系统在目标面的照度分布。
[0049]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网点整齐分布和交错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51]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5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5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54] 步骤S1:计算导光板下表面任意坐标位置处的照度分布取值;
[0055] 步骤S2: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基于对任意一个LED光源能量的微分,再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均匀照度分布建立映射关系;利用从LED光源能量的输出到出射均匀面光源的能量传导过程,逆向求解实现该能量传导过程的导光板网点分布;
[0056] 步骤S3:将导光网点半径与光源计算点的底面照度建立函数关系,自定义网点分布的位置坐标,通过网点半径大小改变出射表面的底面照度。
[0057] 其中,该LED光源可以是多个LED组合而成的间断光源,以及CCFL等条状光源,但不限于此。
[0058] 其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笛卡尔坐标系下导光板点光源位置示意图。
[005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0] 步骤S11:收集并确定阵列LED光源的数据信息,根据LED光源的数据信息以及LED光源的特征构建阵列LED光源;
[0061] 所述阵列LED光源的数据信息包括LED光源的规格和个数、每个光源之间的中心间隔、阵列两端与导光板边缘的距离、导光板的尺寸规格;所述LED光源的特征包括LED光源的空间配光与位置关系;
[0062] 步骤S12:对LED光源的出光在空间坐标系下进行能量划分,求解微分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能量分布,将结果积分得到单颗LED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传导能量分布。
[0063]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2具体为:根据实际光源尺寸与导光板入光侧比例进行计算,依次利用自点光源到线状光源再到面光源的计算过程,即,将面光源在平行于入光面的方向上且平行于出光面方向上分作无数段发光线状光源,再在垂直于出光面方向上将线状光源分作无数段发光元,然后分别对两个方向上的微分光源进行积分,求出计算点处产生的总照度。
[0064]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2中,求解微分光源在导光板底面的能量分布具体为:背光模组中包括n个LED光源,在笛卡尔坐标系下,设第i个点光源坐标为(0,yi,zi),任意目标点(x,y,0)的底面照度为阵列中多个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叠加结果;阵列LED点光源的个数和位置由设计者自行定义,IN为发光面在法线方向的发光强度,阵列点光源与任意一点P的水平面照度关系式定义如下:
[0065]
[0066] 定义长度为L的线状光源中每个发光元的纵向配光特性为Iθα=Iθ0cosα,即f(α)=cosα,横向配光特性为Iθ0=I00cosθ,其中I00表示的是垂直面和水平面交线方向上的光强,α表示出射光线与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的平面所呈的夹角。定义C90平面为通过线状光源光轴且经过线状光源长轴方向所在平面,即水平面;θ表示同时通过线状光源长轴和出射光线的平面与水平面C90所成的角度,Iθ0表示的是在通过线状光源长轴方向且与通过长轴的水平面成θ角的平面与垂直面C0的交线方向上的光强,Iθα表示同时在通过线状光源长轴和出射光线的平面与水平面C90呈θ角、出射光线与垂直于线状光源长轴的平面成α角的方向上的光强;r为导光板底面计算点P到线状光源的最短距离,线状光源的两端的坐标为(0,yi1,z)和(0,yi2,z);将角度信息转化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下,阵列线状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E’h定义如下:
[0067]
[0068] 式中,yij表示第i个光源两端的y坐标值,j的最大取值为2,表示光源的两端;
[0069] 将实际LED光源微元化,在y和z方向上进行二次积分,阵列扩展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E”h定义如下:
[0070]
[0071] 式中,θ全表示光线在介质材料中传播时的全反射角。
[0072]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状光源的光强分布用两个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表示。一个平面通过线状光源的纵轴(长轴),此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称为纵向(水平面或C90面)光强分布曲线;另一个平面与线状光源长轴垂直,这个平面上的光强分布曲线称为横向(垂直面或C0)光强分布曲线。如图5所示。
[0073]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4] 步骤S21: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假定光学系统不存在额外吸收、散射等能量消耗,根据已得到的阵列LED光源数据信息,构建阵列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能量分布;
[0075] 步骤S22:定义导光板出射面的照度分布情况及其数学表示形式,完善导光板内能量传导情况的理论表达;
[0076] 步骤S23:建立阵列LED光源对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与预定义的导光板出射面的照度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数值求解得到导光板网点阵列分布和直径;
[0077] 步骤S24:根据导光板网点阵列分布和直径,构建具有散射网点的导光板结构模型,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建立导光板模型,完成背光膜片的选材及属性设置,生成散射网点阵列,验证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
[0078]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为:将导光板底面划分为n部分,定义导光板出射面为均匀面光源,每部分散射出导光板的光线能量均为同一定值;设导光板底面垂直于xoy平面上的照度分布与散射网点半径大小成反比关系,通过递推得到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与网点半径的关系为:
[0079]
[0080] 式中,Ck表示的是第k部分中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rk对应于第k部分中散射网点半径分布,C1表示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初始照度Eh分布,由阵列LED光源唯一确定。
[0081]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4中,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建立导光板,仿真和建立模型可以采用TracePro、Lighttools等光学仿真软件,但不限于此。
[0082] 特别的,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导光板,还可以用于普通照明光源用导光板、灯箱导光板等应用场景。
[0083]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分析图3中的角度关系,α表示入射光线与其在xoz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θi则表示第i个LED出射的光线在xoz平面上的投影与xoy平面所呈的夹角。根据余弦辐射体的光学特性,与Iθ方向成α角的发光强度Iθα可用以下数学表达式描述:
[0084] Iθα=Iθ×cosα;
[0085] 在垂直于xoy平面且过OP点的平面中,可将已获得的二维平面位置坐标关系应用其中,那么入射光线在指向平面N上P点的所产生的法线方向照度En可以用下式计算:
[0086]
[0087] 不难得到光源在水平面上P点所产生的照度Eh为:
[0088]
[0089] 根据图3中的角度关系,入射光线在坐标系中的几何关系满足下列数学表达式:
[0090]
[009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笛卡尔坐标系下导光板线状光源位置示意图。在笛卡尔坐标系下,阵列LED点光源的个数和位置可以由设计者自行定义,联立以上公式,最终可得到阵列光源与任意一点P的水平面照度Eh关系式:
[0092]
[0093] 如图6所示,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将导光板的入光侧定义为直角坐标系的yoz平面,线状光源放置于实际LED光源中心位置,长度为L的线状光源微分化后取任意一个发光元dy,由于发光元dy在导光板底面所产生的照度符合平方反比定律,则可以得到dy在P点处所产生的Iθ0方向上的照度En之间的关系:
[0094]
[0095] 式中,l指的是线状光源的发光元dy与某计算点P两点之间连线的距离。整个线状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Iθ0方向上的照度En可由发光单元的照度积分获得:
[0096]
[0097] 其中,α1和α2分别表示线状光源两端和P点的连线与Iθ0方向所产生的张角。这里定义线状光源的两端的坐标为(0,yi1,z)和(0,yi2,z),i同样用于区别位于入光侧阵列不同位置处的LED点光源,所有线状光源距离导光板底面的高度是一致的,则所有线状光源的z坐标都相等。
[0098] 定义线状光源中每个发光元dy的纵向配光特性为Iθα=Iθ0cosα,即f(α)=cosα,横向配光特性为Iθ0=I00cosθ,其中I00表示的是垂直面和水平面交线方向上的光强。将纵向配光特性代入公式,可将角度信息转化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下单个线状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的函数表达式,根据积分求和,阵列线状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照度E’h可表示如下:
[0099]
[0100] 为了使模拟仿真能获得更接近实际的照度分布,首先将实际LED光源微元化,导光板未分布网点时照度的模拟情况如图7以及8所示,将扩展光源在平行于入光面且平行于出光面方向上看作无数线状光源组合,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垂直于导光板底面xoy,微元dz在导光板底面所产生的照度符合平方反比定律,积分可得整个线状光源在P点处产生的垂直于导光板底面的照度为:
[0101]
[0102] 假设每一发光微元的纵向配光特性为Iθα=Iθ0 cosα,即f(α)=cosα,横向配光特性为Iθ0=I00 cosθ,其中I00表示的是垂直面和水平面交线方向上的光强。定义扩展光源两端的坐标为(0,yi1,zi1)和(0,yi2,zi2),联立公式可以得到扩展光源在计算点P处产生的垂直于导光板底面的照度E”h函数表达式:
[0103]
[0104] 如图9所示,在导光板底面将导光板划分为n部分,若要在导光板出射面得到均匀面光源,则每部分散射出导光板的光线能量均为同一定值。为了简化数学模型可作如下假设:导光板底面垂直于xoy平面上的照度分布与散射网点半径大小成反比关系,则不同区域网点散射的能量满足的差分方程可以描述为:
[0105] Ckrk=Ck-1rk-1;
[0106] 式中,Ck表示的是第k部分中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rk对应于第k部分中散射网点半径分布。同理,Ck-1和rk-1分别是第k-1部分中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和第k-1部分中散射网点半径分布。第k部分的所得光线能量是已经经过第k-1部分的散射网点散射后得到的,即第k部分的光线能量取决于到达第k-1部分的光线能量和被第k-1部分中散射网点散射的光线能量,则到达第k部分的光线能量可表示为:
[0107] Ck=Ck-1(1-rk-1);
[0108] 通过公式的迭代计算,导光板底面的照度分布与网点半径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式子递推求得:
[0109]
[0110] 式中,C1表示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初始照度Eh分布,由阵列LED光源唯一确定。对上式合并同类项后整理得到下列式子:
[0111]
[0112] 接下来本实施例以创立美有机玻璃板材有限公司的一款120mm×70mm×2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导光板作为设计目标,侧入式LED光源芯片的发光有效区域为4mm×1.4mm,LED芯片厚度为0.8mm。根据产品规格书的参数,该LED可以在典型功率0.2瓦特时输出25流明的光通量。考虑到按整齐矩阵排列的网点易于产生摩尔条纹影响均匀性,为了避免该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网点位置交错分布的设计方案,图14即为导光网点整齐分布(图14(a))和交错分布(图14(b))示意图。X_pitch表示平行于x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14mm;同理,Y_pitch表示的是平行于y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mm。
[0113]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点光源的推导,经过Matlab数值求解可以得到用于5.5英寸PMMA导光板的散射网点的半径分布轮廓曲面,如图10所示。图10(a)可以看出,网点半径大小分布随计算点与光源的距离增大而增大,由于导光板底面的能量分布随计算点与光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小,所以近光源区域设计为小网点使得光线能量大概率向远离光源区域传播,因此,图10(a)中散射网点的半径分布轮廓曲面符合设计初衷。图10(b)是以线状光源作为设计光源得到的散射网点的半径分布轮廓曲面,散射网点的半径分布考虑了LED光源在入光侧产生的萤火虫效应,但网点半径随计算点与光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小,远光源区域网点半径值小至几纳米,这并不符合设计中的网点半径大小的变化规律。图10(c)是基于扩展光源设计得到的散射网点半径分布轮廓曲面,集成了点光源以及线状光源的特点,使得导光板的出光情况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导光板网点的分布情况由LED配光特性以及阵列分布位置决定,整个导光板网点分布区域的大小定义为116mm×66mm。按照设计参数中对散射网点半径分布的定义,首先将利用X_pitch和Y_pitch参数对所有网点位置进行离散化定位并计算所有网点位置的照度分布,再根据导光板底面的照度求解散射网点半径大小值,自定义散射网点位置以进一步优化,提升设计自由度。
[0114] 在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中构建了包括阵列LED光源、PMMA导光板、反射片、扩散膜、棱镜膜。LED芯片的发光表面与导光板入光侧的距离为0.1mm,为装配预留了一定间隙,同时保证了系统的紧凑。导光板和各膜片按照实际尺寸建模,散射网点阵列先编写为TracePro宏语言,再由Reptile属性导入,最终完成的整个光学系统建模。
[0115] 导光板网点分布决定了背光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出光均匀性,根据散射网点阵列的算法推导得到了点光源——线状光源——面光源条件下网点分布的轮廓曲面,将光源定义为阵列点光源,并置于导光板左侧,且为长边入光,从图11可以看到出光面很不均匀,从入光侧到远离光源区域照度增强明显,在距离光源最远的区域达到了照度的峰值,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点光源与实际的LED芯片在发光面积和发光强度分布都有很大区别导致。
[0116] 对导光板出光面均匀性的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ANSI九点法。ANSI九点法测试均匀性的方法是在测得目标面上的点1-9的亮度值(Luminance)的基础上,取其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除得到最终的均匀性,根据对于照度均匀性的计算方法,该初始化设计的系统在采用实际LED芯片模拟时的照度均匀性仅为13.612%,能量利用率为86.33%,很难满足实际出光均匀性的需求。
[0117] 将光源定义为阵列线状光源,并置于导光板左侧,且为长边入光,如图12可以看出阵列线状光源远光源区域能量趋近于零,导光板近光侧则有大量光线出射。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导光板近光源区域分布网点远大于远光源区域网点半径,光线经过近光源区域散射后,由于远光源区域导光网点半径很小,光线被散射的概率大大降低;导光板两侧照度大则是由于两个侧边的反射片导致出光,能量利用率只有76.66%,由于远光源区域照度值趋近于零,所以均匀性无法评价。
[0118] 图13是基于扩展光源5.5英寸导光板的出光照度分布图,根据系统仿真结果,不考虑各光学膜片的能量损失等因素,导光板的光线传输效率达到了90.9%。按照ANSI九点法计算出导光板的照度均匀性提升到89.89%,达到了出光均匀性的设计目标。在图11、图12中,基于点光源设计方案导致出光不均匀的现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避免了远、近光源区域网点半径过大过小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进行散射网点分布设计时,阵列LED光源并不能简单构建为阵列点光源或者阵列线状光源的模型,在二者基础上采用基于扩展光源的网点分布能够获得有效设计,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1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