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及其使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669719.2

文献号 : CN1086856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丽张乐王秀坤

申请人 : 宁波市第六医院

摘要 :

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盖体、后部单元、底部单元、前部单元、左、右单元以及盖板单元;所述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后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后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底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左、右单元分别对称的卡接在所述后部单元、底部单元以及前部单元的左右两侧,构成一个方体结构;该发明很好的解决了传统药箱只能存放药品这一单一功能的不足,在不增加额外携带的情况下,做到了骨折的快速处理、担架的简易设定,极大丰富了急救药箱的急救功能;适合于医院、急救中心、体育训练、战场应用、抢险救灾以及家庭备用等各个领域。

权利要求 :

1.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后部单元、底部单元、前部单元、左、右单元以及盖板单元;

所述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后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后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底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左、右单元分别对称的卡接在所述后部单元、底部单元以及前部单元的左右两侧,构成一个方体结构;

所述后部单元包括:三组依次轴连接的钢板,每组钢板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卡槽,用于主左、右单元插入后卡紧;每组钢板的轴连接处,固定的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插入限位栓;

所述前部单元包括:三组依次轴连接的钢板,每组钢板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卡槽,用于主左、右单元插入后卡紧;每组钢板的轴连接处,固定的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插入限位栓;

所述左单元与右单元均采用拼插式钢条结构,采用所述钢条作为限位栓;所述钢条的长度均相同,宽度不同,但保持每个面的拼插后高度保持一致;

所述盖板单元压扣在所述左、右单元上方,所述盖板单元包括:两个挂钩部件、中间集合体结构以及底部软连接层,所述两个挂钩部件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中间集合体结构的两边,中间集合体结构整体固定的粘接在所述底部软连接层上;所述中间集合体包含多个硬质长方体,彼此大小、形状相同,并紧密的排列在一起;

基于一种医用急救药箱的使用方法,包括:

首先,后部单元、底部单元和前部单元通过左、右单元拼插后构成一个药箱方体,盖上盖体,即构成一个封闭的急救箱,通过盖板单元的应用,达到了多层使用,方便存放;

其次,当遇到突发情况,将此急救药箱迅速拆分,所述盖板单元迅速打开,当其正面放置时,即底部软连接层朝下,彼此的挤压力和底部的粘接力,构成一个整板存放物品,反面放置时,即底部软连接层朝上,能围成一个保护颈部的环状支撑部,有利于病人的颈部固定;通过裁剪底部软连接层,环状支撑部能随颈部宽度随意调整;

再次,当遇到手臂、小腿、大腿骨折时,使用拆分后的左、右单元,通过不同宽度的钢条,进行相适应的紧急固定,达到第一时间保护骨折部位;

最后,所述盖体、后部单元、底部单元、前部单元打开后能展开成一个长方体平面结构,将限位结构插入限位栓,进行展平后的固定,起到简易担架作用,方便快速运送不能行走的危重病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单元采用一组或多组钢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和前部单元对应简易担架抬起处,设置有固定布袋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后部单元、底部单元以及前部单元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

说明书 :

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专利涉及医用药箱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然发疾病的病人,让我们不知所措,有的病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虽然大部分成年人都懂得一些急救的常识,但苦于身边没有急救物资,如果能及时采取一些急救手段,则会减轻病情,甚至可为医护人员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这时急救箱的存在,能够尽最大可能在抢救突发状况时发挥作用;
[0003] 现有的医用急救箱,多在增设单元模块上下功夫,例如:增加冷藏室、增加温度控制单元、增加GPS定位功能等,这种模块增设一般不具备创新性,属于简单的应用叠加,而且不具备现场的紧急救治的辅助功能,只能通过急救箱的自身携带来进行救治,药箱本身仅作为承载箱体,浪费了其自身的创意设计。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使得该急救药箱具备拆分与组合拼装的结构设计,拆分后,具备紧急处理胳膊、腿部、颈部以及身体其他处的骨折后临时固定作用,还具备运送伤员的紧急简易担架的功能,使得该急救药箱既能用于装填急救药品,其本身又具备再次现场急救功能,整合了资源使用结构,适于推广;
[0005] 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包括:盖体、后部单元、底部单元、前部单元以及左、右单元,还包括:盖板单元;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后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后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底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部单元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左、右单元分别对称的卡接在所述后部单元、底部单元以及前部单元的左右两侧,构成一个方体结构;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后部单元包括:三组依次轴连接的钢板,每组钢板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卡槽,用于主左、右单元插入后卡紧;每组钢板的轴连接处,固定的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插入限位栓后,使得三组钢板平展后可以保持平面结构不变;
[0008] 作为一种其他应用举例说明,所述后部单元包括:一组或多组钢板构成;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前部单元包括:三组依次轴连接的钢板,每组钢板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卡槽,用于主左、右单元插入后卡紧;每组钢板的轴连接处,固定的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插入限位栓后,使得三组钢板平展后可以保持平面结构不变;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左单元与右单元均采用拼插式钢条结构,可以依次拼接成一块平面钢板,也可以单独的拆成一个个的钢条;
[0011]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钢条的长度均相同,宽度不同,但保持每个面的拼插后高度保持一致;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单元压扣在所述左、右单元上方,所述盖板单元包括:两个挂钩部件、中间集合体结构以及底部软连接层,所述两个挂钩部件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中间集合体结构的两边,中间集合体结构整体固定的粘接在所述底部软连接层上;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集合体包含多个硬质长方体,彼此大小、形状相同,并紧密的排列在一起;
[0014]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底部软连接层可以采用刀子滑断,方便第二功能启用时,找出适合宽度的颈部保护结构;
[0015]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现简要介绍其使用方法如下:
[0016] 首先,后部单元、底部单元和前部单元通过左、右单元拼插后构成一个药箱方体,盖上盖体,即构成一个封闭的急救箱,为了多层使用,方便存放,还设计了盖板单元,能够有效的增加更多的存放空间隔;
[0017] 其次,当遇到突发情况,比如交通意外、灾害抢险、战场骨折等情况,可以将此急救药箱迅速拆分,所述盖板单元可以迅速打开,其特殊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在正面放置时(即底部软连接层朝下),彼此的挤压力和底部的粘接力,构成一个整板存放物品,反面时(即底部软连接层朝上),可以轻易围成一个保护颈部的环状支撑部,有利于病人的颈部固定;环状支撑部可随颈部宽度,通过裁剪底部软连接层而随意调整;
[0018] 再次,当遇到手臂、小腿、大腿骨折时,可以使用拆分后的左、右单元,通过不同宽度的钢条,进行相适应的紧急固定,达到第一时间保护骨折部位的最佳效果;
[0019] 最后,该发明之盖体、后部单元、底部单元、前部单元打开后,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体平面结构,将限位结构插入限位栓,可以很好的进行展平后的固定,起到较好的简易担架作用,方便快速运送不能行走的危重病人;
[0020]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盖体和前部单元对应简易担架抬起处,设置有固定布袋把手,方便人们抬担架;
[0021]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盖体、后部单元、底部单元以及前部单元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提高载人时的应力指数;
[0022]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为了不增加限位栓的携带造成的重量过大,采用所述钢条作为限位栓;
[0023]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限位结构采用正好可插入钢条的限位钢带的焊接或铆接结构;
[0024] 有益效果:
[0025] 1、该发明采用科学、简单的结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传统药箱只能存放药品这一单一功能的不足,在不增加额外携带的情况下,做到了骨折的快速处理、担架的简易设定,极大丰富了急救药箱的急救功能;
[0026] 2、该结构设计简单、适合推广,大大节约了急救人员的整体装备携带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急救中心的采购成本;
[0027] 3、该发明适合于医院、急救中心、体育训练、战场应用、抢险救灾以及家庭备用等各个领域使用,操作简单、易懂;
[0028] 4、使用后,通过回装,还可以继续承担药箱使用,重复使用设计,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急救药箱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急救药箱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急救药箱之盖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急救药箱的使用方法之小腿固定举例示意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急救药箱的使用方法之简易担架使用举例示意图[0034] 图6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急救药箱的使用方法之颈部固定使用举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6所示,一种医用急救药箱,包括:盖体101、后部单元102、底部单元103、前部单元104以及左、右单元105,还包括:盖板单元;
[0036]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101的一端与所述后部单元102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后部单元102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单元103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底部单元103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部单元104的一端轴连接;所述左、右单元105分别对称的卡接在所述后部单元102、底部单元103以及前部单元104的左右两侧,构成一个方体结构;
[0037] 进一步的,所述后部单元102包括:三组依次轴连接的钢板,每组钢板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卡槽,用于主左、右单元105插入后卡紧;每组钢板的轴连接处,固定的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插入限位栓后,使得三组钢板平展后可以保持平面结构不变;
[0038] 作为一种其他应用举例说明,所述后部单元103包括:一组或多组钢板构成;
[0039] 进一步的,所述前部单元104包括:三组依次轴连接的钢板,每组钢板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卡槽,用于主左、右单元105插入后卡紧;每组钢板的轴连接处,固定的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插入限位栓后,使得三组钢板平展后可以保持平面结构不变;
[0040]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前部单元104与后部单元102均采用一组钢板结构设计;
[0041] 进一步的,所述左单元与右单元均采用拼插式钢条301结构,可以依次拼接成一块平面钢板,也可以单独的拆成一个个的钢条301;
[0042]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钢条301的长度均相同,宽度不同,但保持每个面的拼插后高度保持一致;
[0043]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单元压扣在所述左、右单元105上方,所述盖板单元包括:两个挂钩部件202、中间集合体结构201以及底部软连接层203,所述两个挂钩部件202左右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中间集合体结构201的两边,中间集合体结构201整体固定的粘接在所述底部软连接层203上;
[0044]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集合体201包含多个硬质长方体,彼此大小、形状相同,并紧密的排列在一起;
[0045]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底部软连接层203可以采用刀子滑断,方便第二功能启用时,找出适合宽度的颈部保护结构;
[0046]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现简要介绍其使用方法如下:
[0047] 首先,后部单元102、底部单元103和前部单元104通过左、右单元105拼插后构成一个药箱方体,盖上盖体101,即构成一个封闭的急救箱,为了多层使用,方便存放,还设计了盖板单元,能够有效的增加更多的存放空间隔;
[0048] 其次,当遇到突发情况,比如交通意外、灾害抢险、战场骨折等情况,可以将此急救药箱迅速拆分,所述盖板单元可以迅速打开,其特殊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在正面放置时(即底部软连接层203朝下),彼此的挤压力和底部的粘接力,构成一个整板存放物品,承重后不会变形;反面时(即底部软连接层203朝上),可以轻易围成一个保护颈部的环状支撑部,有利于病人的颈部固定;环状支撑部可随颈部宽度,通过裁剪底部软连接层而随意调整;
[0049] 再次,当遇到手臂、小腿、大腿骨折时,可以使用拆分后的左、右单元105,通过不同宽度的钢条301,进行相适应的紧急固定,达到第一时间保护骨折部位的最佳效果;
[0050] 最后,该发明之盖体101、后部单元102、底部单元103、前部单元104打开后,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体平面结构,将限位结构插入限位栓,可以很好的进行展平后的固定,起到较好的简易担架作用,方便快速运送不能行走的危重病人;
[0051]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盖体101和前部单元104对应简易担架抬起处,设置有固定布袋把手401,方便人们抬担架;
[0052]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盖体101、后部单元102、底部单元103以及前部单元104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提高载人时的应力指数;
[0053]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为了不增加限位栓的携带造成的重量过大,采用所述钢条301作为限位栓;
[0054]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限位结构采用正好可插入钢条301的限位钢带的焊接或铆接结构;
[0055] 该发明采用科学、简单的结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传统药箱只能存放药品这一单一功能的不足,在不增加额外携带的情况下,做到了骨折的快速处理、担架的简易设定,极大丰富了急救药箱的急救功能;该结构设计简单、适合推广,大大节约了急救人员的整体装备携带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急救中心的采购成本;该发明适合于医院、急救中心、体育训练、战场应用、抢险救灾以及家庭备用等各个领域使用,操作简单、易懂;该发明使用方法简单易懂,使用后,通过回装,还可以继续承担药箱使用,重复使用设计,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0056]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