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24921.6

文献号 : CN1087030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冯伟林蔡为明金群力范丽军沈颖越宋婷婷

申请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2)堆制发酵,3)装袋,4)灭菌,5)栽培种培养基接种与培养,6)出菇培养料的配制,7)隧道发酵,8)二次发酵,9)播种,10)发菌,11)覆土,12)催蕾,13)采收和14)转潮管理。本发明操作简便、快捷,便于推广,能减少木霉发生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将棉籽壳31%~43%,麦粉3%~15%,尿素1%,石灰0.5%,石膏

0.5%,水52%,混匀,配用;

2)堆制发酵:将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堆制发酵,6 d后将堆耙开、抖松,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4 d后翻堆,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3 d后将堆耙开、抖松,备用;

3)装袋:将步骤2)发酵培养基装入规格为17 cm×36 cm×0.005 cm对折角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高的3分之2处,再将该袋收口、套上塑料套环与套盖后,配用;

4)灭菌:将步骤3)栽培种培养基装筐进锅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先排尽锅内冷气,蒸汽压力升至0.14 MPa且温度123~126 ℃保持2~3 h;

5) 栽培种培养基接种与培养:将步骤4)栽培种培养基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入双孢蘑菇种子,接种后放入发菌室,室温设为23 ℃左右,空气湿度

60%,黑暗培养,培养30 d后,即为双孢蘑菇栽培种;

6) 出菇培养料的配制:过4目筛的玉米芯15%~20%,长度5 cm~10 cm的稻草11%~

16%,甜菜渣1.5%,菜籽饼1%,尿素0.5%,石灰0.5%,石膏0.5%,水65%,混匀,配用;

7) 隧道发酵:将步骤6)出菇培养料用装料机配合抛料机送入隧道进行一次发酵,使料温达到和保持70~80℃,转仓时间分别第4 d、第8 d、第11 d,共转换3次,第三次转仓后第

14 d将堆肥移出;

8) 二次发酵:将步骤7)培养料进仓后,加大风速让料温平衡,料温达到45~48 ℃后维持6 h;料层温度稳定一致后,通过以每小时升1 ℃的速度将料温逐步升温到58~60 ℃,保持8 h;巴氏灭菌结束后,10~12 h内把料温降到48 ℃左右,通过变频器调节风量,进行内循环,调节通气阀使培养料温度在48~52 ℃维持4~5 d,二次发酵大约耗时6~7 d,结束后即为双孢蘑菇培养料;

9)播种:将步骤5)双孢蘑菇栽培种接种到步骤8)培养料中,按培养料重量计,用种量为

0.5%~0.7%;

10)发菌:将步骤9)的培养料上盖一层薄膜,气温维持在20~25 ℃,料温维持在24~26 ℃,菇房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左右,发菌时间13~15 d;

11)覆土:将步骤10)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 cm,气温维持在23~25 ℃,料温维持在25~27 ℃,保持10~13 d;

12)催蕾:料温以每天1 ℃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 ℃, 气温降至18 ℃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 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 d;

13)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 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14)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 d,直至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棉籽壳的重量比为36%~41%,麦粉重量比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过4目筛的玉米芯的重量比为15%~18%,稻草的重量比为13%~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栽培种培养基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棉籽壳36%,麦粉10%,尿素1%,石灰0.5 %,石膏0.5%,水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出菇培养料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过4目筛的玉米芯15%,长度10 cm的稻草

16%,甜菜渣1.5%,菜籽饼1%,尿素0.5%,石灰0.5%,石膏0.5%,水65%。

说明书 :

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减少食用菌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栽培以来,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其中种植面积较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和浙江等省,由于双孢蘑菇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国内消费和出口需要量大。人工栽培一般采用在麦粒、稻谷、小米等全颗粒状粮食基质上生长,菌种污染率高,播种后极易发生木霉感染;在工厂化条件下采收1潮后,覆土表面会出现大量木霉,导致菇农减产减收,由于栽培产量和质量不稳定,致使工厂化双孢蘑菇的生产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为了提高双孢蘑菇的栽培量,适应工厂化种植的需要和提高生物学效率,对双孢蘑菇开展减少食用菌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 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关键是菌种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及制备方法,获得菌种培养基配方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麦粒培养基配方、稻谷培养基配方、小米培养基配方以及组合方法。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备料→培养基配制→袋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相关的技术已有许多的专利。例如,编号CN104823712A发明名称为“一种抗老化的双孢蘑菇麦粒菌种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在原料由大麦或小麦、粪和河泥组成进行培养,制备菌种的方法。编号CN103387471A披露了利用玉米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0004] 但是这种栽培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菌种污染率高,播种后极易发生木霉感染;第一潮生物学效率偏低,栽培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以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0006]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将棉籽壳31%~43%,麦粉3%~15%,尿素1%,石灰0.5%,石膏0.5%,水52%,混匀,配用;
[0009] 2)堆制发酵:将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堆制发酵,6d后将堆耙开、抖松,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4d后翻堆,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3d后将堆耙开、抖松,备用;
[0010] 3)装袋:将步骤2)发酵培养基装入规格为17cm×36cm×0.005cm对折角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高的3分之2处,再将该袋收口、套上塑料套环与套盖后,配用;
[0011] 4)灭菌:将步骤3)栽培种培养基装筐进锅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先排尽锅内冷气,蒸汽压力升至0.14MPa(温度123~126℃)保持2~3h;
[0012] 5)栽培种培养基接种与培养:将步骤4)栽培种培养基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入双孢蘑菇种子,接种后放入发菌室,室温设为23℃左右,空气湿度60%,黑暗培养,培养30d后,即为双孢蘑菇栽培种;
[0013] 6)出菇培养料的配制:过4目筛的玉米芯15%~20%,长度5cm~10cm的稻草11%~16%,甜菜渣1.5%,菜籽饼1%,尿素0.5%,石灰0.5%,石膏0.5%,水65%,混匀,配用;
[0014] 7)隧道发酵:将步骤6)出菇培养料用装料机配合抛料机送入隧道进行一次发酵,使料温达到和保持70~80℃。转仓时间分别第4d、第8d、第11d,共转换3次。第三次转仓后第14d将堆肥移出;
[0015] 8)二次发酵:将步骤7)培养料进仓后,加大风速让料温平衡,料温达到45~48℃后维持6h;料层温度稳定一致后,通过以每小时升1℃的速度将料温逐步升温到58~60℃,保持8h;巴氏灭菌结束后,10~12h内把料温降到48℃左右,通过变频器调节风量,进行内循环,调节通气阀使培养料温度在48~52℃维持4~5d。二次发酵大约耗时6~7d,结束后即为双孢蘑菇培养料;
[0016] 9)播种:将步骤5)双孢蘑菇栽培种接种到步骤8)培养料中,按培养料重量计,用种量为0.5%~0.7%;
[0017] 10)发菌:将步骤9)的培养料上盖一层薄膜,气温维持在20~25℃,料温维持在24~26℃,菇房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左右,发菌时间13~15d;
[0018] 11)覆土:将步骤10)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0019] 12)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0020] 13)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0021] 14)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0022] 作为优选,步骤1)中棉籽壳的重量比为36%~41%,麦粉重量比为5%~10%。
[0023] 作为优选,步骤6)中的过4目筛的玉米芯的重量比为15%~18%,稻草的重量比为13%~16%。
[0024] 作为优选,步骤1)中栽培种培养基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棉籽壳36%,麦粉10%,尿素1%,石灰0.5%,石膏0.5%,水52%。
[0025] 作为优选,步骤6)中出菇培养料的各组分的重量比为:过4目筛的玉米芯15%,长度10cm的稻草16%,甜菜渣1.5%,菜籽饼1%,尿素0.5%,石灰0.5%,石膏0.5%,水65%。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1、操作简便、快捷,减少了木霉发生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混合栽培种,接种成功率99%以上,而普通培养基接种大多数情况下污染率达2%~8%;播种后木霉感染率2%以下,而麦粒培养基木霉感染高达5%以上;混合栽培种最高使用15%的麦粒,而麦粒培养基使用至少40%的麦粒,大大节约了粮食,实用易推广。
[0028] 2、本发明采用玉米芯稻草出菇培养料,提高了第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20%以上,普通培养料为10%~15%左右,同时有效利用玉米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0029] 3、本发明通过减少双孢蘑菇栽培木霉发生,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快速获得大量双孢蘑菇子实体,适合工厂化生产,每年可生产双孢蘑菇4~6茬,同时也适合自然条件下栽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通过以下实施例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0031] 实施例1
[0032] 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在自然气候条件下,7~9月制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41%,麦粉5%,尿素1%,石灰0.5%,石膏0.5%,水52%,混匀,配用。
[0033] 2)堆制发酵:将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堆制发酵,6d后将堆耙开、抖松,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4d后翻堆,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3d后将堆耙开、抖松,备用。
[0034] 3)装袋:将步骤2)发酵培养基装入规格为17cm×36cm×0.005cm对折角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高的3分之2处,再将该袋收口、套上塑料套环与套盖后,配用。
[0035] 4)灭菌:将步骤3)栽培种培养基装筐进锅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先排尽锅内冷气,蒸汽压力升至0.14MPa(温度123~126℃)保持2~3h。
[0036] 5)栽培种培养基接种与培养:将步骤4)栽培种培养基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入双孢蘑菇种子,接种后放入发菌室,室温设为23℃左右,空气湿度60%,黑暗培养。培养30d后,即为双孢蘑菇栽培种。
[0037] 6)出菇培养料的配制:过4目筛的玉米芯15%,长度10cm的稻草16%,甜菜渣1.5%,菜籽饼1%,尿素0.5%,石灰0.5%,石膏0.5%,水65%,混匀,配用。
[0038] 7)隧道发酵:将步骤6)出菇培养料进行一次发酵,使料温达到和保持70~80℃。翻堆时间分别第4d、第8d、第11d,共转换3次。第三次翻堆后第14d将堆肥移出。
[0039] 8)二次发酵:将步骤7)培养料进仓后,加大风速让料温平衡,料温达到45~48℃后维持6h;料层温度稳定一致后,通过以每小时升1℃的速度将料温逐步升温到58~60℃,保持8h;巴氏灭菌结束后,10~12h内把料温降到48℃左右,使培养料温度在48~52℃维持4~5d。二次发酵大约耗时6~7d,结束后即为双孢蘑菇培养料。
[0040] 9)播种:将步骤5)双孢蘑菇栽培种接种到步骤8)培养料中,按培养料重量计,用种量为0.5%~0.7%。
[0041] 10)发菌:将步骤9)栽培发菌时在床面盖一层薄膜,气温维持在20~25℃,料温维持在24~26℃,菇房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左右,发菌时间13~15d。
[0042] 11)覆土:将步骤10)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0043] 12)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0044] 13)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0045] 14)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0046] 实施例2
[0047] 1)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工厂化设施生产可根据周年需要制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36%,麦粉10%,尿素1%,石灰0.5%,石膏0.5%,水52%,混匀,配用。
[0048] 2)堆制发酵:将步骤1)栽培种培养基堆制发酵,6d后将堆耙开、抖松,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4d后翻堆,并补充水分,重新堆制发酵;3d后将堆耙开、抖松,备用。
[0049] 3)装袋:将步骤2)发酵培养基装入规格为17cm×36cm×0.005cm对折角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高的3分之2处,再将该袋收口、套上塑料套环与套盖后,配用。
[0050] 4)灭菌:将步骤3)栽培种培养基装筐进锅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先排尽锅内冷气,蒸汽压力升至0.14MPa(温度123~126℃)保持2~3h。
[0051] 5)栽培种培养基接种与培养:将步骤4)栽培种培养基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入双孢蘑菇种子,接种后放入发菌室,室温设为23℃左右,空气湿度60%,黑暗培养。培养30d后,即为双孢蘑菇栽培种。
[0052] 6)出菇培养料的配制:工厂化设施生产可根据周年需要制出菇培养料。过4目筛的玉米芯18%,长度5cm的稻草13%,甜菜渣1.5%,菜籽饼1%,尿素0.5%,石灰0.5%,石膏0.5%,水65%,混匀,配用。
[0053] 7)隧道发酵:将步骤6)出菇培养料用装料机配合抛料机送入隧道进行一次发酵,使料温达到和保持70~80℃。转仓时间分别第4d、第8d、第11d,共转换3次。第三次转仓后第14d将堆肥移出。
[0054] 8)二次发酵:将步骤7)培养料进仓后,加大风速让料温平衡,料温达到45~48℃后维持6h;料层温度稳定一致后,通过以每小时升1℃的速度将料温逐步升温到58~60℃,保持8h;巴氏灭菌结束后,10~12h内把料温降到48℃左右,通过变频器调节风量,进行内循环,调节通气阀使培养料温度在48~52℃维持4~5d。二次发酵大约耗时6~7d,结束后即为双孢蘑菇培养料。
[0055] 9)播种:将步骤5)双孢蘑菇栽培种接种到步骤8)培养料中,按培养料重量计,用种量为0.5%~0.7%。
[0056] 10)发菌:将步骤9)栽培发菌时在床面盖一层薄膜,气温维持在20~25℃,料温维持在24~26℃,菇房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左右,发菌时间13~15d。
[0057] 11)覆土:将步骤10)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0058] 12)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0059] 13)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0060] 14)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0061] 试验例3(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的对比试验)
[0062] 试验地点:试验设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试验房
[0063] 试验时间:2016~2017年
[0064] 试验设计:
[0065] 1)两种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各500袋,重复3次;
[0066] 2)两种不同出菇培养料各50m2,重复3次;
[0067] 3)本发明试验同实施例2的方法;
[0068] 4)常规栽培方法采用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将棉籽壳5%,麦粒42,石灰0.5%,石膏0.5%,水52%,混匀,配制成栽培种培养基,装袋高压灭菌。出菇培养料配方稻草30%,菜饼
2%kg,尿素0.5%,硫酸铵0.4%,过磷酸钙0.7%,石膏0.7%,石灰0.7%,水65%。其余操作均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
[0069] 5)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等如下表所示:
[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