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升降座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71492.8

文献号 : CN1087139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杰

申请人 : 江西顺意家具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升降座椅,包括基座(7)和支撑杆(6),基座(7)内设有供支撑杆(6)滑动的空腔,空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3),环形凸起(3)将空腔分割成上腔室(4)与下腔室(5),环形凸起(3)上设有供支撑杆(6)穿过的通孔(8);支撑杆(6)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9)转动连接有摆板(10),下腔室(5)底部在摆板(1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块(11)与第二挡块(12),摆板(10)一端通过第一拉簧(13)与基座(7)连接,支撑杆(6)上设有卡销(14),卡销(14)与第一拉簧(13)分别位于第一铰接点(9)两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和承载能力高的智能升降座椅。

权利要求 :

1.一种智能升降座椅,它包括基座(7)和用于与座板连接的支撑杆(6),支撑杆(6)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7)上,其特征在于:基座(7)内设有供支撑杆(6)滑动的空腔,空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3),环形凸起(3)将空腔分割成上腔室(4)与下腔室(5),环形凸起(3)上设有供支撑杆(6)穿过的通孔(8);支撑杆(6)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9)转动连接有摆板(10),下腔室(5)底部在摆板(10)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摆板(10)抵紧或脱离的第一挡块(11)与第二挡块(12),摆板(10)一端通过第一拉簧(13)与基座(7)连接,支撑杆(6)上设有用于与摆板(10)抵紧或脱离的卡销(14),卡销(14)与第一拉簧(13)分别位于第一铰接点(9)两侧;当摆板(10)与卡销(14)脱离时,摆板(10)无法通过通孔(8);当摆板(10)与卡销(14)抵紧时,摆板(10)可以穿过通孔(8);环形凸起(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相互吸引,上腔室(4)靠近第一拉簧(13)一侧滑动连接有支架(15),支架(15)上设有用于与摆板(10)抵紧或脱离的第一凸条(16),且支架(15)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滑块(2)抵紧或脱离的第二凸条(17),第一凸条(16)到支撑杆(6)的距离小于第二凸条(17)到支撑杆(6)的距离,支架(15)与基座(7)之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第一滑块(1)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7)连接;支撑杆(6)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同时远离支撑杆(6)的撑开装置;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相互吸引是指,第一滑块(1)上设有第一磁铁,第二滑块(2)上设有用于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对称分布在支撑杆(6)两侧,第一滑块(1)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环形凸起(3)上,第二滑块(2)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环形凸起(3)上;支架(15)与基座(7)之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是指,基座(7)上设有供支架(15)滑动的第一腔室(18),基座(7)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腔室(18)连通的第一导向孔(19),支架(15)上设有导杆(20),导杆(20)与支撑杆(6)运动方向平行,导杆(20)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孔(19)内;导杆(20)上套接有第一压簧(21),第一压簧(21)一端与支架(15)抵紧,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8)内壁抵紧;基座(7)在支架(15)下方设有用于与支架(15)抵紧或脱离的限位板(22),第二滑块(2)上方设有用于与第二凸条(17)抵紧或脱离的第二凸起(23);第一滑块(1)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7)连接是指,基座(7)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4),限位杆(24)运动方向与支撑杆(6)运动方向平行,限位杆(24)中部设有第一限位环(25),基座(7)上设有供限位杆(24)滑动的第二导向孔(26)和供第一限位环(25)滑动的第二腔室(27),基座(7)在第一限位环(25)下方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环(25)抵紧或脱离的第二限位环(28),限位杆(24)上套接有用于推动第一限位环(25)抵靠在第二限位环(28)上的第二压簧(29),第二压簧(29)一端与第一限位环(25)抵紧,另一端与第二腔室(27)内壁抵紧;第一滑块(1)上端设有第一凸起(30),限位杆(24)下端部设有用于与第一凸起(30)抵紧或脱离的弧形凸头(31);支撑杆(6)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同时远离支撑杆(6)的撑开装置是指,支撑杆(6)上滑动连接有复位推杆(32),复位推杆(32)运动方向与支撑杆(6)运动方向平行;复位推杆(32)中部设有第三限位环(33),支撑杆(6)上设有供复位推杆(32)滑动的第三导向孔(34)和供第三限位环(33)滑动的第三腔室(35),第三导向孔(34)与第三腔室(35)连通,复位推杆(32)上套接有第三压簧(36),第三压簧(36)一端与第三限位环(33)抵紧,另一端与第三腔室(35)内壁抵紧;复位推杆(32)下端通过第二铰接点(37)转动连接有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支撑杆(6)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复位杆(38)、第二复位杆(39)抵紧或脱离的第一圆柱销(40)、第二圆柱销(41),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通过第二拉簧(42)连接;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对称分布在支撑杆(6)两侧,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呈八字形结构,第二拉簧(42)一端与第一复位杆(3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位杆(39)转动连接,第一圆柱销(40)与第二圆柱销(41)位于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之间的间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座椅,其特征在于:基座(7)上设有供操作人员手持的扶手(43)。

说明书 :

智能升降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升降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升降座椅是供人们坐的一种椅子,他的特点在于可以调节座椅上座板的高度,座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上,基座可以放置在地面上,进而调整一个人相对于地面的坐姿高度。一把智能升降座椅的关键就在于它的调节座板高度的机构,现有技术中关于该类调节高度的机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运用最普遍的结构就是在座板与基座之间设置气缸,进而人们坐到座板上之后可以自动根据人们的体重来改变座板高度,这类智能升降座椅的安全隐患较大,容易由于气缸老化而诱发座板与基座突然脱离甚至爆裂,进而对乘坐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另外,还有通过在座板与基座之间设置传动机构来实现座板的高度调节,该类型的智能升降座椅往往会由于传动机构的结构复杂而导致调节不便。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升降座椅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安全系数不够和承载能力较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和承载能力高的智能升降座椅。
[0004]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智能升降座椅:包括基座和用于与座板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上,基座内设有供支撑杆滑动的空腔,空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将空腔分割成上腔室与下腔室,环形凸起上设有供支撑杆穿过的通孔;支撑杆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转动连接有摆板,下腔室底部在摆板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摆板抵紧或脱离的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摆板一端通过第一拉簧与基座连接,支撑杆上设有用于与摆板抵紧或脱离的卡销,卡销与第一拉簧分别位于第一铰接点两侧;当摆板与卡销脱离时,摆板无法通过通孔;当摆板与卡销抵紧时,摆板可以穿过通孔;环形凸起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互吸引,上腔室靠近第一拉簧一侧滑动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设有用于与摆板抵紧或脱离的第一凸条,且支架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滑块抵紧或脱离的第二凸条,第一凸条到支撑杆的距离小于第二凸条到支撑杆的距离,支架与基座之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第一滑块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连接;支撑杆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同时远离支撑杆的撑开装置;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互吸引是指,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磁铁,第二滑块上设有用于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对称分布在支撑杆两侧,第一滑块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环形凸起上,第二滑块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环形凸起上;支架与基座之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是指,基座上设有供支架滑动的第一腔室,基座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导向孔,支架上设有导杆,导杆与支撑杆运动方向平行,导杆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孔内;导杆上套接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一端与支架抵紧,另一端与第一腔室内壁抵紧;基座在支架下方设有用于与支架抵紧或脱离的限位板,第二滑块上方设有用于与第二凸条抵紧或脱离的第二凸起;第一滑块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连接是指,基座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运动方向与支撑杆运动方向平行,限位杆中部设有第一限位环,基座上设有供限位杆滑动的第二导向孔和供第一限位环滑动的第二腔室,基座在第一限位环下方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环抵紧或脱离的第二限位环,限位杆上套接有用于推动第一限位环抵靠在第二限位环上的第二压簧,第二压簧一端与第一限位环抵紧,另一端与第二腔室内壁抵紧;第一滑块上端设有第一凸起,限位杆下端部设有用于与第一凸起抵紧或脱离的弧形凸头。
[000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支撑杆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同时远离支撑杆的撑开装置是指,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复位推杆,复位推杆运动方向与支撑杆运动方向平行;复位推杆中部设有第三限位环,支撑杆上设有供复位推杆滑动的第三导向孔和供第三限位环滑动的第三腔室,第三导向孔与第三腔室连通,复位推杆上套接有第三压簧,第三压簧一端与第三限位环抵紧,另一端与第三腔室内壁抵紧;复位推杆下端通过第二铰接点转动连接有第一复位杆与第二复位杆,支撑杆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复位杆、第二复位杆抵紧或脱离的第一圆柱销、第二圆柱销,第一复位杆与第二复位杆通过第二拉簧连接。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第一复位杆与第二复位杆对称分布在支撑杆两侧,第一复位杆与第二复位杆呈八字形结构,第二拉簧一端与第一复位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位杆转动连接,第一圆柱销与第二圆柱销位于第一复位杆与第二复位杆之间的间隙内。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基座上设有供操作人员手持的扶手。
[0008]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智能升降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支撑杆下端摆板原本位于下腔室的第一挡块位置,当需要将支撑杆提升一个高度时,只需要拉动支撑杆升高,在摆板与第一挡块、第二挡块逐渐脱离的过程中,摆板一端受到第一拉簧的拉力作用,摆板就会绕第一铰接点发生转动,直到摆板抵靠在卡销上为止;随着支撑杆的升高,倾斜的摆板能够顺利通过环形凸起上的通孔而进入到上腔室内;当摆板一端抵靠在上腔室内壁时,摆板会绕第一铰接点发生反转,直到摆板完全与上腔室内壁贴合;摆板在上腔室反转过程中,摆板右半部分会推动第一凸条升高以带动支架在第一腔室内滑动上升,进而支架上的第二凸条会解除对第二滑块上第二凸起的约束,第二滑块受到第一滑块吸引力作用而朝支撑杆方向滑动,直到第二滑块与摆板右端部抵紧为止;这么一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间距缩小;进一步说,第一滑块上第一磁铁与第二滑块上第二磁铁之间的电磁力变大,进而第一滑块上端第一凸起会克服限位杆下端部弧形凸头的约束而朝支撑杆方向滑动,即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会先后朝支撑杆方向聚拢,并实现摆板下端部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表面抵紧的动作;其中,通过扶手的设置可以供操作人员多一个着力点,避免操作人员手持支撑杆时带动基座一起升高,通过人员可以通过另一只手对扶手对基座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确保支撑杆相对于基座发生反向运动;总的来说,通过拉升支撑杆可以将支撑杆下端的摆板从第一挡块提升至第一滑块的高度,并且支撑杆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可以作用到摆板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接触面上,这样一来,承受重力作用的接触面积得到扩大,进而提高座椅的承载能力,也提高了座椅的安全系数,主要是操作非常简便,只需要直接抬高支撑杆即可。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和承载能力高的智能升降座椅。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智能升降座椅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发明摆板抵靠在卡销上的状态图。
[0011] 图3为本发明中摆板左端部与上腔室内壁抵紧时的状态图。
[0012] 图4为本发明中摆板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抵紧时的状态图。
[0013]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滑块率先与摆板抵紧的状态图。
[0014]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同时与摆板抵紧的状态图。
[0015]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杆与复位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所示:1、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环形凸起,4、上腔室,5、下腔室,6、支撑杆,7、基座,8、通孔,9、第一铰接点,10、摆板,11、第一挡块,12、第二挡块,13、第一拉簧,14、卡销,15、支架,16、第一凸条,17、第二凸条,18、第一腔室,19、第一导向孔,20、导杆,21、第一压簧,22、限位板,23、第二凸起,24、限位杆,25、第一限位环,26、第二导向孔,27、第二腔室,
28、第二限位环,29、第二压簧,30、第一凸起,31、弧形凸头,32、复位推杆,33、第三限位环,
34、第三导向孔,35、第三腔室,36、第三压簧,37、第二铰接点,38、第一复位杆,39、第二复位杆,40、第一圆柱销,41、第二圆柱销,42、第二拉簧,43、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如图所示,本发明智能升降座椅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基座7和用于与座板连接的支撑杆6,支撑杆6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基座7上,其特征在于:基座7内设有供支撑杆6滑动的空腔,空腔内壁设有环形凸起3,环形凸起3将空腔分割成上腔室4与下腔室5,环形凸起3上设有供支撑杆6穿过的通孔8;支撑杆6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9转动连接有摆板10,下腔室
5底部在摆板10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摆板10抵紧或脱离的第一挡块11与第二挡块12,摆板
10一端通过第一拉簧13与基座7连接,第一拉簧13上用于与摆板10连接的点到第一铰接点9的距离大于零,也就是说,第一拉簧13相对于第一铰接点9是偏心设置,进而确保摆板10受到第一拉簧13的作用而会发生偏转;支撑杆6上设有用于与摆板10抵紧或脱离的卡销14,卡销14与第一拉簧13分别位于第一铰接点9两侧;当摆板10与卡销14脱离时,摆板10无法通过通孔8进入上腔室4;当摆板10与卡销14抵紧时,摆板10可以穿过通孔8进入上腔室4;环形凸起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相互吸引,上腔室4靠近第一拉簧13一侧滑动连接有支架15,支架15上设有用于与摆板10抵紧或脱离的第一凸条
16,且支架15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滑块2抵紧或脱离的第二凸条17,第一凸条16到支撑杆6的距离小于第二凸条17到支撑杆6的距离,支架15与基座7之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第一滑块1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7连接;支撑杆6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同时远离支撑杆6的撑开装置。其中,在摆板脱离第一挡块11、第二挡块12的过程中,摆板10右端部受到第一拉簧13的拉力作用而绕第一铰接点9作顺时针转动,即摆板10呈倾斜状态,这里的倾斜是指摆板10相对于环形凸起3端面呈倾斜状态,如图2所示;在该状态下,摆板10在水平方向上投影的长度值减小,方便摆板10经过环形凸起3时穿过通孔8进入上腔室4。另外,环形凸起3不但起到一个分割腔室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一个承载的作用,因为环形凸起3给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的滑动提高一个基准,而且在后续支撑杆6上承受的重力作用也会间接通过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作用在环形凸起3上。
[0019] 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相互吸引是指,第一滑块1上设有第一磁铁,第二滑块2上设有用于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对称分布在支撑杆6两侧,第一滑块1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环形凸起3上,第二滑块2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在环形凸起3上。通过在第一滑块1上设置第一磁铁,第二滑块2上设置第二磁铁,可以实现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之间自动调整间距;具体来说是,当第二凸条17解除对第二滑块2上第二凸起23的约束之后,第二滑块2上第二磁铁受到第一滑块1上第一磁铁的吸引力作用而率先向左滑动,直到第二滑块2抵靠在摆板10右端部为止;这样一来,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之间的间距减小,即第一滑块1上第一磁铁与第二滑块2上第二磁铁的间距减小,根据库仑定律可以知道: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就好比,磁铁上的N极与S极相互吸引,N极与N极相互排斥;一旦,第一滑块1上第一磁铁与第二滑块2上第二磁铁的间距缩小,那么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吸引力会变大,由于第二磁铁已经受到摆板10右端部约束而无法继续向左滑动,那么第一磁铁受到更大的吸引力会克服限位杆24下端部弧形凸头31的约束而向右滑动,直到第一滑块1与摆板10左端部接触,这就是图4所示的状态,摆板10左右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上。
[0020] 支架15与基座7之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是指,基座7上设有供支架15滑动的第一腔室18,基座7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腔室18连通的第一导向孔19,支架15上设有导杆20,导杆20与支撑杆6运动方向平行,导杆20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孔19内;导杆20上套接有第一压簧21,第一压簧21一端与支架15抵紧,另一端与第一腔室18内壁抵紧;基座7在支架15下方设有用于与支架15抵紧或脱离的限位板22,第二滑块2上方设有用于与第二凸条17抵紧或脱离的第二凸起23。其中,第一凸条16、第二凸条17平行设置,且第一凸条16、第二凸条17与支架15为一体式结构。
[0021] 第一滑块1通过限位组件与基座7连接是指,基座7上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4,限位杆24运动方向与支撑杆6运动方向平行,限位杆24中部设有第一限位环25,基座7上设有供限位杆24滑动的第二导向孔26和供第一限位环25滑动的第二腔室27,基座7在第一限位环25下方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环25抵紧或脱离的第二限位环28,限位杆24上套接有用于推动第一限位环25抵靠在第二限位环28上的第二压簧29,第二压簧29一端与第一限位环25抵紧,另一端与第二腔室27内壁抵紧;第一滑块1上端设有第一凸起30,限位杆24下端部设有用于与第一凸起30抵紧或脱离的弧形凸头31,通过弧形凸头31可以方便第一凸起30推动限位杆
24在第二导向孔26内滑动,使得第一凸起30与限位杆26的传动更加平顺。其中,第二压簧29的设置可以推动限位杆24下降复位,也就是说,在第一凸起30推动限位杆24上升之后,限位杆24上第一限位环25受到第二压簧29的压力作用而自行下降抵靠在第二限位环28上。
[0022] 支撑杆6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同时远离支撑杆6的撑开装置是指,支撑杆6上滑动连接有复位推杆32,复位推杆32运动方向与支撑杆6运动方向平行;复位推杆32中部设有第三限位环33,支撑杆6上设有供复位推杆32滑动的第三导向孔34和供第三限位环33滑动的第三腔室35,第三导向孔34与第三腔室35连通,复位推杆32上套接有第三压簧36,第三压簧36一端与第三限位环33抵紧,另一端与第三腔室35内壁抵紧,第三压簧36是用来推动复位推杆32上升复位的;复位推杆32下端通过第二铰接点37转动连接有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支撑杆6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复位杆38、第二复位杆39抵紧或脱离的第一圆柱销40、第二圆柱销41,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通过第二拉簧42连接。
[0023] 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对称分布在支撑杆6两侧,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呈八字形结构,如图7所示,第一复位杆39与第二复位杆40都是倾斜状态,第二拉簧42一端与第一复位杆3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位杆39转动连接,第一圆柱销40与第二圆柱销41位于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同时绕第二铰接点37转动,但是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0024] 基座7上设有供操作人员手持的扶手43。
[0025]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支撑杆6下端部的摆板10位于基座7的下腔室5内,摆板10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一挡块11和第二挡块12上,第一拉簧13变形量为零,如图1所示状态下;
[0026] 当需要抬高支撑杆6上端座板时,通过手持支撑杆6来抬起支撑杆6,支撑杆6下端摆板10会从第一挡块11、第二挡块12上逐渐脱离;摆板10左端部率先升高,摆板10右端部受到第一拉簧13的拉力作用而处于低位,摆板10绕第一铰接点9作顺时针转动;直到摆板10左端部抵靠在支撑杆6上的卡销14为止,随后的支撑杆6上升过程中,第一拉簧13被摆板10逐渐撑开;一旦摆板10抵靠在卡销14上,那么摆板10就会从原先的水平状态转动至倾斜状态,呈现左高右低的状态,这样一来摆板10从最左端到最右端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缩短,摆板10可以随着支撑杆6的升高而穿过环形凸起3的通孔8进入到上腔室4内,如图2所示;
[0027] 在摆板10进入上腔室4之后,摆板10的左端部会率先与上腔室4内壁抵紧,摆板10左端部受到上腔室4内壁约束而绕第一铰接点9作逆时针反转,摆板10与卡销14脱离,直到摆板10与上腔室4内壁完全贴合;摆板10在上腔室4内反转过程中,摆板10右半部分会与第一凸条16接触并推动第一凸条16上升以推动支架15在第一腔室18内滑动,支架15会带动第二凸条17上升,进而第二凸条17与第二滑块2上的第二凸起23脱离,即解除第二凸条17对第二滑块2上第二凸起23的约束;这样一来,第二滑块2上第二磁铁受到第一滑块1上第一磁铁的吸引力而向左滑动,直到第二滑块2抵靠在摆板10右端部为止;
[0028] 随后,由于第一滑块1与第二滑块2间距缩小,那么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间距也会减小;根据库仑定律可知,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吸引力会变大,进而第一滑块1上的第一凸起会克服限位杆24下端部弧形凸头31的约束而向右滑动,即限位杆24会向上滑动而压缩第二压簧29,限位杆24在第二导向孔26内滑动,直到第一滑块1抵靠在摆板10左端部,此时的摆板10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滑块1上表面、第二滑块2上表面抵紧,摆板10从第一挡块11的高度值提高至第一滑块1的高度值,进而支撑杆6整体及支撑杆6上的座板都被提高了相应的高度值,如图4所示;
[0029] 当有人坐在支撑杆6上端的座板时,支撑杆6受到的重力会作用在摆板10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1上表面、第二滑块2上表面的接触面上;而需要将支撑杆6下降时,只需要推动复位推杆32以使得复位推杆32下降,复位推杆32下端的第二铰接点37下降,复位推杆32会推动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同时转动,第一复位杆38与第二复位杆39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复位杆38抵着第一圆柱销40转动以推动第一滑块1向左滑动复位,第二复位杆39抵着第二圆柱销41转动以推动第二滑块2向右滑动复位,第二拉簧42被撑开;而在第一滑块1、第二滑块2与摆板10脱离之后,由于第一拉簧13拉力作用,摆板10由于转动而呈倾斜状态下降复位,直到恢复至图1状态。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