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结构,及用电插头辅助插接导向部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97289.8

文献号 : CN1087362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明徐鹤还孙国鑫

申请人 :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摘要 :

提供一种改进的插座结以及用电插头辅助插接导向部件,其具有连接电网电源的一个平滑导向本体部,插座结构包括用来识别所述插座的边界和位置的第一表面和用作与导电插头插接的电力接触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平滑承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使第二表面较第一表面的平面成平滑曲面凹陷。其中第二表面设有用作所述导电插头的任意方向插接的环状构形的无向性插槽,以及设于此无向性插槽两端的卡锁部,用来紧固导电插头。改进的插接导向部件具有贴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底部的第一连接层,以及以机械结构方式连接上述活动卡锁部的插头接触板。

权利要求 :

1.一种拼装插座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两个呈平面轴对称的本体外壳,所述本体外壳包括插座面板(111)及插座面板后端的电气结构(121),其中,插座面板(111)和电气结构(121)按照对称轴(I)的方向被分为结构对称的两个面板子外壳(111a,111b)和两个电气子结构(121a,121b);

在插座面板(111)上除第一表面(11)以外还设置第二表面(2),并设置承接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的平滑曲面作为第三表面(12);

在第二表面(2)上开设呈环形构形的无向性插槽(21)、以及连接被无向性插槽(21)包围的第二表面(2)与第三表面(12)的活动卡锁部(22);

提供若干个彼此平行的基板,从与第二表面(2)垂直的方向自无向性插槽(21)在基板上映射宽度小于或等于无向性插槽(21)的环形槽;以及通过两个电气子结构(121a,121b)分别沿着相互对立的方向(25a,25b)封围基板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板包括具有电气功能的PCB板和绝缘的机械结构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表面(12)的弧度大于第一表面(11)的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板包括:

贴设于第二表面(2)底部的第一连接层(20),第一连接层具有垂直映射无向性插槽(21)及活动卡锁部(22)构形的插头接触件(24):第二连接层(30),第二连接层包括垂直映射无向性插槽(21)构形的第一导通电路(31)和第二导通电路(33),其中,第一导通电路(31)与第二导通电路(33)对称设置;以及第三连接层(5),第三连接层包括垂直映射无向性插槽(21)构形的环形电力传输部(51)和垂直映射卡锁部(22)构形的电力截止部(52),其中,第二连接层(30)和第三连接层(5)所处的平面共同限定导电插头(4)的电接触面积,环形电力传输部(51)具有被电力截止部(52)隔离的两个部分,其中,在环形电力传输部的每一部分内具有环形方向上的第一导向电流和第二导向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连接层(5)与第一连接层(20)或第二表面(2)之间设置插头接触板(6),插头接触板(6)被配置成:以机械结构方式连接活动卡锁部(22);以及

根据插头接触板(6)的状态位置来导通或断开第三连接层(5),其中,第三连接层(5)和第二连接层(30)的电气结构部分相互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插头接触板(6)是由第一断裂面(61)和第二断裂面(62)相互拼合而成,其中,第一断裂面(61)或第二断裂面(62)具有一定厚度并选用绝缘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层(20)具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接合面(26)和第二接合面(2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插头接触板(6)具有第一断裂面(61)和第二断裂面(62),从而产生圆环状的断裂部分(64)作为导电插头(4)的导电铜片(41)继续向后端导电部分行进的径向通路,其中,第二断裂面(62)为与无向性插槽(21)形状对称的圆形,第一断裂面(61)为圆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两个电气子结构(121a,121b)分别沿着相互对立的方向(25a,25b)封围基板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中,封围连接层电气结构层(3,5),两个面板子外壳(111a,111b)分别沿着相互对立的方向(25a,25b)封围基板中的另一部分;

将插座面板(111)和电气结构(121)相互结合紧固。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供若干个平面彼此平行的基板的步骤中,围绕基板或第三连接层(5)上的环形电力传输部(51)设置线圈(70),所述线圈作为无线充电使用时发射的初级绕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供若干个平面彼此平行的基板的步骤中,在电气结构(121)的最底端处设置直接连接电力线L、N线的第一导电件(71)和第二导电件(72),用于分别隔离电连接电气回路(31-32,33-34)之间同样具有映射其前部各个基板的环形槽内断面的隔离部分;

沿着纵向轴(H)首先向第一方向拼合各个基板层,然后再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将插座面板(111)结合至电气结构(12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断裂部分(64)的位置在纵向轴(H)上重合于活动卡锁部(22)。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时,沿着相互对立的方向(25a,

25b)分别将第二接合面(27)接合至第一接合面(26)以形成整体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装时,将两个对称设计的第一断裂面(61)接合至第二断裂面(62)以形成整体平面。

说明书 :

插座结构,及用电插头辅助插接导向部件

[0001]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304416.7、发明名称“插座结构,及用电插头辅助插接导向部件”、申请日2015年6月3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用电插座的改进及其提供电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在插座的改进和使用方式等技术中,由于目前家庭室内的电力线引线布局和结构等因素,会造成电源插孔的位置和构造并不能完全对室内用户带来方便或被合理利用。例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产品的一个使用方式来看,用户9一般都是通过寻找和观察插孔的位置和构造来寻找电力连接,但是若视线S被障碍物8遮挡后,便无法准确找到插孔的位置和完成插头4的插接。另外,即使能依靠不断尝试触摸到插座1的主要本体部分,但仍然不能使插头4的导电部分41完全和正确地插入插槽内。或者,在昏暗环境下,用户需要借助照明设备来寻找插孔,因此造成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方面主要是设计一种改进的插座结构,其具有不同弧度的相互承接的凹陷接触表面,用户可在不观察插座具体位置和构造的情况下凭借插头在其上以任意方向滑行的方式均可插入电力插槽中,为了获得这种效果,从一个主要的方面,曲面设置成球形截面,而插槽设计成环形插槽,为了承接球形曲面,插槽的边缘设计成平滑连接曲面横切面且具有一定斜率的坡度接触面。
[0005] 为了实现此目的,提供一种改进的插座结构,其具有连接电网电源的一个平滑导向本体部,插座结构包括:第一表面,用来识别所述插座的边界和位置;第二表面,用作与导电插头插接的电力接触表面;平滑承接上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所述第二表面较第一表面的平面成平滑曲面凹陷;其中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环状构形的无向性插槽,用作所述导电插头的任意方向插接;以及设于所述无向性插槽两端的卡锁部,用来紧固导电插头。
[0006] 在一个改进实施例中,插座本体部可作为一个电力传输设备,尤其是对用电设备无线方式的电力传输设备,改进在于:在上述第三连接层上设置有用于产生(例如5V)交流电力的初级绕组,特定为环绕所述环形电力传输部设置的铜线圈,在一般技术中可为单线圈或多线圈设计。初级绕组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内置的次级绕组,同时以电磁感应方式进行电力传输。
[0007] 进一步地,设置一个信号产生器(例如PWM波形发生器),以周期性产生低压高频交流开关信号。在一个较佳例子中,设置一个连接此信号产生器的信号控制器,所述信号控制器与初级绕组之间又连接有电压信号检测器,用于根据来自用电设备内次级绕组的通信信号来通过控制器对信号产生器进行通断控制。在另一个较佳例子中,用电设备次级绕组进一步连接整流电路和直流DC电压调节电路,用于供给其电池部分。从而,本发明插座结构可通过绕组对设备进行无线方式的感应供电,而用电设备又通过绕组之间的感应方式与插座进行通信,例如用于判别插座的具体方位和数量。
[0008]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一个方面主要提供一种与常规插座面板配合的插槽面板,可固定于常规插座面板上,从而通过其中的环形凹槽和环形插槽使得插头很轻易地插接至插座插孔。另外,为了固定插头,设置了用于卡持插头的两个相互承接的绝缘层,在其中的一个绝缘层产生断裂面时挤压另一个绝缘层来紧固插头。
[0009] 为了实现此目的,提供一种改进的用电插头辅助插接导向部件,配合插座面板使用,包括:第一表面,用来识别所述插座的边界和位置;及第二表面,用作与导电插头插接的电力接触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二表面设有:多个无向性插槽,无向性插槽在插座面板上的映射的宽度部分至少包含了插座面板内插槽的截面积部分;第一连接层,贴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底部,具有垂直映射所述无向性插槽及卡锁部构形的插头接触件;以及插头接触板,此插头接触板以机械结构方式连接上述活动卡锁部,它是由第一断裂面和第二断裂面相互拼合而成,其中第一断裂面或第二断裂面具有一定厚度并选用绝缘材料制成。
[001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又一个方面主要是在前述方面基础上的用电插头的电力连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01.自第二表面至电气结构依次并行设置第一连接层、插头接触板、第三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其中第一连接层具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102.向第二表面内的无向性插槽内插入电器插头;103.在插头的导电铜片末端接触并挤压插头接触板时,在此插头接触板上产生第一断裂面和第二断裂面,从而产生一个圆环状断裂部分,作为导电铜片继续向后端导电部分的径向通路,其中所述第二断裂面为与第一连接层的无向性插槽形状对称的圆形,第一断裂面为圆环形;104.通过第二断裂面向外侧方向的挤压移动推动第二接合面向径向方向挤压导电铜片,从而将导电铜片卡持在一个初始插入的位置;以及105.通过所述断裂动作开启一个电力开关器件,从而导通第三连接层,在第三连接层上形成环形方向上的第一、第二导向电流,提供给插座的导电铜片。
[0011] 作为以上实施例的又一改进,拼装这种插座结构的方法主要包括了:201.设置两个呈平面轴对称的本体外壳,其中按照对称轴方向可被分为结构对称的两个面板外壳以及两个电气结构;202.在插座面板上设置除过第一表面以外的第二表面,并且开设一个承接此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平滑曲面作为第三表面,其曲面的弧度大于第一表面的表面弧度;203.在上述第二表面内开设一个呈环形构形的无向性插槽,以及连接被这个环形无向性插槽包围的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的活动卡锁部;204.提供若干个平面平行的基板,从与插座本体部的第二表面2垂直的方向自所述无向性插槽向电气结构内映射在这个若干个基板上宽度小于或等于此无向性插槽的环形槽。其中由于环形槽被活动卡锁部遮挡的部分同样被映射;205.通过两个电气结构分别沿着相互对立方向封围上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

附图说明

[0012]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将通过以下结合不同的具体实施例来更加清楚和详尽,不同附图中的相同符号和标记指代的是相同或功能相似的部件或模块,其中:
[0013] 图1为本发明插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插座本体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插座内部一部分PCB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插座内部部分各个基板中的第三连接层的截面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插座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内部各个基板的纵向重叠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插座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的立体视图;
[0019] 图7为本发明插座内部一部分PCB电路板上设置的降压电源电路图;
[0020] 图8为本发明多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插头紧固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 图9示意性绘示出本发明插座结构内部主要部件或基板层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参照图2所示插座实施例的主体立体示意图(由于为光滑本体,为了便于区分平面的凹陷表面构形识别故选择了一定的明暗关系对比),插座的一个较佳例子是壁嵌式插座,具有连接电网AC交流电源的一个平滑导向本体部1,这个具有为插头4在插接意图时对其进行滑行导向作用的本体部1主要是具有用来为用户识别此插座的边界和位置的第一表面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可不为水平面,它具有例如沿水平平面成10°弧度的凹陷球面。
[0023] 由于考虑到一般技术中,尽管存在为了便于用户9寻找插座电插孔而配置在这些插孔周围的凹陷面,但如果第一表面11为平面,则用户也会找不到插孔的具体位置而进行多次无意义的尝试,直到插头4其中的一个导电片41(例如导电铜片或铝片)接触到一个插孔时,才调整其他导电片41的插入位置,这样会造成即使在插孔处或附近设计了凹陷面,则导向定位的效果亦不会突出,因为随着室内装饰工艺的不断进展,壁嵌式插座很可能不会突出建筑物外表面,因此用户在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或被障碍物8遮挡时不能确定插座本体1的具体位置,因此带来诸多不便。改进第一表面11的意图是为了用户能够被导向至插座1的导电部分。
[0024] 本体部2又具有图示的第二表面2,用作与导电插头4的铜片41插接的电力接触表面。第二表面2是作为本体部1的中心部件,用于吻合插头4的外轮廓构形。本体部1进一步包括在曲率上平滑承接上述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2的第三表面12,使得第二表面2较第一表面11的平面成平滑曲面向内凹陷。此第三平面12较佳为球面截取面,在用户9经过在先前第一表面11上滑行之后迅速滑入这个球面截取面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表面12的弧度较第一表面11有较大变化(例如65°),这样用户9会借助两种曲面滑行后的惯性直接将插头铜片41卡入第二表面2内的插槽21。
[0025] 插槽21较佳为环状构形的无向性插槽21,用作所述导电插头4的任意方向插接。根据前述方案,用户可以从任意方向54(图4所示)插入插头4,且无论插头4的两个导电铜片41的方向角度,用户9均可借助上述第一、第二表面的曲率所得惯性直接卡入插槽21内,且基本上不用调整任何位置。为了方面用户卡入插头铜片4,在所述第二表面2内插槽21的槽孔处设置承接表面2平面轨迹的凹陷曲面24(图5所示)。
[0026] 根据前述实施例,插槽21的圆环的内环直径等于插头4的两个导电铜片41的间距L1,插槽21的槽间距等于或大于铜片41的厚度(考虑到不同标准的插头类型)。
[0027] 作为实施例1的改进,在第二表面2内又具有设于所述无向性插槽21两端的活动卡锁部22,用来根据导电铜片41的插接状态来紧固导电插头4在任一个位置上。
[0028] 参照图2至6,作为实施例1的另一改进,所述导向本体部1的电气结构121内相互平行地设有多个印刷电路板(PCB)层,这些PCB板中主要包含有贴设于第二表面2底部的第一连接层20,在此PCB板20上垂直映射了上述无向性插槽21及卡锁部22构形的插头接触件24,插头接触件24较佳为绝缘和表面静电去除性良好材料,其具有一定纵向斜率。在连接层20上,其电气功能部分被限定在圆形贴片层2(这里因第二表面2的主要功能器件或部件等用于PCB层20,故以相同或相似标号表示)内,或者在其他情况下,PCB板可以设计为圆形以节省内部空间。
[0029] 实施例2:在另一个较佳例子中,第二表面2可不设计插头接触件24,按照图5的电气结构121的内部剖面结构所示的,第二表面2具有一定厚度,这个厚度可以在用户9将插头沿着第一表面11至第三表面12滑行至第二表面2上时可以按照其凹陷形状惯性地容纳导电铜片41的前端部分,然而PCB板20因此就可以去除,因其上不具有电气功能器件。而在与PCB层20并行排列的一个其他电气层112上设计容纳插头的插槽113(例如槽形铜片),如图6所示,插槽113设置于圆环形插接面板112内,而在一个例子里,原先的第一表面11可以被替代为从上述插座本体部1上去除(如图6的立体示意图),而去除的这个表面作为一个常规技术插座的辅助插接导向部件,在第二表面2上可设计多个无向性插槽21,而原先插座本体部1的剩余本体111则设有一个盖板122,用于保护插槽113及其面板。或者,第二表面2可作为单独的辅助部件使用。
[0030] 在使用这个表面2时,用户9可先通过贴合表面12来滑动插头铜片41至表面2的中心位置,在卡入无向性插槽21内时,由于面板112没有插槽113的位置的阻挡,插头铜片41无法插入插槽113,则此时用户可在不横向活动所述插头位置时,沿着插槽21的轨迹尝试找到插槽113的准确位置然后插入插头4,在图6的实施例中,将表面2所在部件沿方向124嵌入部件111时,无向性插槽21在面板112上的映射的宽度部分至少包含了插座面板112内单相/三相插槽113的截面积部分。
[0031] 在此基础上作为改进,无向性插槽21的槽深应当被设置成不使插头铜片41产生面板112横向上的位移。
[0032] 而图6实施例的插接方式较为单一,因此作为此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电气结构121内又设有第二连接层30,包括垂直映射所述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构形的第一导通电路31和第二导通电路33,参照图3,第一导通电路31与第二导通电路33对称设置并设计成环形回路以节省布线空间。
[0033] 作为进一步改进,电气结构121内又设有第三连接层5,包括垂直映射所述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构形的环形电力传输部51和垂直映射所述所述第一连接层20的卡锁部22构形的电力截止部5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层30和第三连接层5所处平面共同限定导电插头4的电接触面积。
[0034] 又参照图4,环形电力传输部51具有被电力截止部52隔离的两个部分,其中在每一部分内可具有环形方向上的第一、第二导向电流IORN1和IORN2,电力截止部52用于隔离第一、第二导向电流IORN1和IORN2,在实际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电力截止部52大约最小占据15°角的扇形面积,电力截止部52的构形同样映射于活动卡锁部22。
[0035] 参照图5至8,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三连接层5与第一连接层20(或第二表面2)之间设置插头接触板6,此插头接触板6以机械结构方式连接上述活动卡锁部22,它主要是由第一断裂面61和第二断裂面62相互拼合而成,其中第一断裂面61或第二断裂面62具有一定厚度并选用绝缘材料(例如聚酯纤维)制成,第二断裂面62为与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形状对称的圆形,而第一断裂面61可为圆环形或其他形状,在此圆环形的内环以及与之接触的第二断裂面62的边缘处均设置成凹陷构形,以便于插头导电铜片41在插入第一连接层20后接触此插头接触板6时,导电铜片41末端挤压所述凹陷构形来使得第一断裂面
61从第二断裂面62分离。
[0036] 在图8的例子中,断裂部分64可为径向直线,或就第二断裂面62相互对称的回旋线。当产生断裂面64之后,第一断裂面61的外端处通过(例如)弹性组件G推动上述第一连接层20内的活动卡锁部22向无向性插槽21的圆心O径向方向25挤压插头导电铜片41。其中,第一连接层20可具有相互配合的两个部分,例如图8所示的第一接合面26和第二接合面27,第二断裂面62向外侧方向63的移动间接推动两个第二接合面27向径向挤压铜片41,从而将导电铜片41卡持在一个初始插入的位置(弹性组件G的实施例可采用一般弹簧部件或杠杆技术,图中未绘示出,不予赘述)。
[0037] 作为前述任一实施例改进,上述断裂部分的位置可在垂直方向上重合于活动卡锁部22。
[0038] 在图6中,作为实施例2的改进,第二表面2进一步包含了相互并行设计的上述第一连接层20和插头接触板6,此插头接触板6以机械结构方式连接上述活动卡锁部22,它主要是由第一断裂面61和第二断裂面62相互组合而成,其中第一断裂面61或第二断裂面62具有一定厚度并选用绝缘材料(例如聚酯纤维)制成,第二断裂面62为与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形状对称的圆形,而第一断裂面61可为圆环形。第一连接层20可具有相互配合的两个部分,例如图8所示的第一接合面26和第二接合面27,第二断裂面62向外侧方向63的移动间接推动两个第二接合面27向径向挤压铜片41,从而将导电铜片41卡持在一个初始插入的位置。
[0039] 活动卡锁部22具有在第二表面2的外露部分,这个外露部分可以将插头4的电接触铜片41顶在一个临限位置。例如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用户9在将插头4插入无向性插槽21内,通过沿圆周方向旋转的方式紧固插头4,此时活动卡锁部22在紧固时会阻挡住铜片41。
[0040] 一方面,插头接触板6作为一个导通开关使用,当因导电铜片41挤压而出现断裂时,插头接触板6可通过一个开关器件导通第三连接层5(如图5所示,第三连接层5设置于第二连接层30的前端,即靠近第二表面2的位置),进而导通第二连接层30上的两个电力回路。在此基础上,如果插头接触板6不受到挤压,则导电部分3和5不会自动导通,例如可通过电气结构121后端靠近电网电力线的电源部分控制回路31、33的通断,则插头接触板6就作为一个插座1的开关使用。
[0041] 另一方面,如果产生的断裂部分重合于上述活动卡锁部22,则与活动卡锁部22产生映射关系的各个电路板上的组件,例如电力截止部52均在主体结构上产生对应,从而更便于插头铜片41连接电气板3、5时,两个电极间的电气隔离效果。同时,插座本体部1可按照断裂部分的位置进行拆装,方便维护。
[0042] 在以上任一实施例的改进例子中,利用上述插座结构1或第二表面2进行用电插头4进行电力连接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
[0043] 101.在(例如)插座本体部1内第二表面2至电气结构121自依次并行设置第一连接层20、插头接触板6、第三连接层5和第二连接层30(见图5),或者直接在可作为配合部件的第二表面2内依次设置第一连接层20和插头接触板6,在插座电气结构内设置第三连接层5和第二连接层30;
[0044] 其中,第一连接层20贴合第二表面2的背侧设置,插头接触板6通过机械结构连接上述第一连接层20,并通过一个电力开关器件(例如小型行程开关)连接第三连接层5,以根据插头接触板6的状态位置来导通或断开第三连接层5。进一步地,第三连接层5和第二连接层30的电气结构部分相互接通;
[0045] 102.向第二表面2内的无向性插槽21内插入电器插头4。其中第二表面2是作为本体部1的中心部件,用于吻合插头4的外轮廓构形。本体部1进一步包括在曲率上平滑承接上述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2的第三表面12,使得第二表面2较第一表面11的曲面(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10°弧度的凹陷球面)成平滑曲面向内凹陷。此第三平面12较佳为球面截取面,在用户9经过在先前第一表面11上滑行之后迅速且滑入这个球面截取面内并准确地对准无向性插槽21;
[0046] 在一个例子中,第三表面12的弧度较第一表面11有较大变化(例如65°),这样用户9会借助两种曲面滑行后的惯性直接将插头铜片41卡入第二表面2内的插槽21;
[0047] 103.在插头4的导电铜片41末端接触并挤压插头接触板6时,在此插头接触板6上产生第一断裂面61和第二断裂面62,从而产生一个圆环状断裂部分64,作为导电铜片41继续向后端导电部分(例如第二连接层3和第三连接层5)的径向通路;
[0048] 其中,第一断裂面61或第二断裂面62具有一定厚度并选用绝缘材料(例如聚酯纤维)制成,第二断裂面62为与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形状对称的圆形,而第一断裂面61可为圆环形。第一连接层20可具有相互配合的两个部分,例如图8所示的第一接合面26和第二接合面27,第二断裂面62向外侧方向63的移动间接推动两个第二接合面27向径向挤压铜片41,从而将导电铜片41卡持在一个初始插入的位置;
[0049] 104.通过断裂动作开启一个电力开关部件,从而导通第三连接层5,在第三连接层5上形成环形方向上的第一、第二导向电流IORN1和IORN2,提供给插座4的导电铜片41。
[0050] 在本发明插座结构的又一个改进实施例中,插座本体部1可作为一个电力传输设备,尤其是对用电设备100无线方式的电力传输设备,改进在于:在上述第三连接层5上设置有用于产生(例如5V)交流电力的初级绕组,特定为环绕所述环形电力传输部51设置的铜线圈70(参照图9),在一般技术中可为单线圈或多线圈设计。
[0051] 其中,在此线圈70与第二连接层30内的第一导通电路31和第二导通电路33之间设置了电源降压电路(图7所示),在一个较佳例子中,此降压电路设计为反激式电路,即可通过变压器T1对多个回路进行供电。在图7所示的较佳例子中,降压电路主要是由滤波电路1211和电源电路1212组成,其中滤波电路中的L端和N端分别连接图3中的第一导通回路31-
32和第二导通回路33-34,即作为电力线AC交流电端的L线和N线使用,滤波电路1211具有滤波电容C4,高电压保险丝F1,通过电感L1和二极管D2组成的LC滤波组件进行波形整流后输入给电源电路1212。
[0052] 反激式电源电路1212具有开关芯片U1,用于控制变压器T1主绕组的通断,通过T1的多个副绕组(例如可设计成复线圈绕组,增大输出电流和减轻漏感)来对例如多个后级的控制电路进行供电。在电源电路1212上电后,开关芯片U1内的开关(例如MOS管)导通变压器T1,使其主绕组根据电感原理进行储能,则此时副绕组侧的开关二极管D1,D4,D6均处于截止状态,直至主绕组储能完成后开关芯片U1关断,使得T1主绕组对副绕组进行感应放电,从而使之导通开关二极管D1,D4,D6对后级电路进行供电,而此时二极管D5截止。仅当副绕组放电完成后,再次反向激励T1主绕组导通储能。在一个改进的例子中,对副绕组侧增加了反馈电路,主要包括光耦部件OP1以及连接此光耦部件OP1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反馈电路,将输出电压+5V馈送至开关芯片U1,用于零点和极点补偿。
[0053] 在一个改进例子中,电源电路1212的输出端可为多个,并非限定在图中的副绕组回路数量里,+5V输出端可连接给第三连接层5内的初级绕组线圈,而应当注意,在其间设置一个信号产生器(例如PWM波形发生器),以周期性产生低压高频交流开关信号。
[0054] 在一个较佳例子中,设置一个连接此信号产生器的信号控制器,所述信号控制器与初级绕组之间又连接有电压信号检测器,用于根据来自设备100内次级绕组的通信信号来通过控制器对信号产生器进行通断控制。在另一个较佳例子中,用电设备100次级绕组进一步连接整流电路和直流DC电压调节电路,用于供给其电池部分。从而,插座1可通过绕组对设备100进行无线方式的感应供电,而用电设备100反过来又通过绕组之间的感应方式与插座1进行通信,例如用于判别插座1的具体方位和数量。
[0055] 在另一个改进例子中,上述第二连接层30被配置成直接电力线AC交流电并获取AC电力。第三连接层5被配置成对导电插头4提供合适(例如12V-48V之间的任何AC电力,并保证足够的电接触面积)电力和获取来自导电插头4的用电设备标识信息。
[0056] 在一个较佳例子中,所述信号控制器连接有低压电力线载波(PLC)通信器件,即可通过电源电路1212来获取+5V或+3.3V的电力支持,使得所述第三连接层5能够通过低压PLC方式获取以插头方式插接的用电设备100的标识信息。其中用电设备标识信息包含了用电设备的设备名称、设备标识、MAC地址或用电信息中之一或多个。较佳地,插座1能够通过PLC方式获得设备100的设备信息,从而可对其进行有效识别,在一些情形下,一些不建议被使用的电器设备则需要被中断电力,或者(例如)获取网络设备的MAC地址或IP地址,从而识别设备充电器的有效性。又或者,在充电连接器不是可用的配置的情形下中断通过此充电连接器对设备100进行供电。
[0057] 在一般例子中,可通过PLC方式获取电力设备或家用电器100的用电信息,则需要对信号控制器连接用于计算耗电量的计量芯片。而为了中断对电器100的供电,对控制器又连接了继电器开关或断路器装置。
[0058] 参照图9,在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拼装这种插座结构的方法主要包括了:
[0059] 201.设置两个呈平面轴对称的本体外壳。按照图9实施例的绘示,本体部1的本体外壳可包括插座面板111及其后端电气结构121,其中按照对称轴I方向可被分为结构对称的两个面板外壳111a和111b,以及两个电气结构121a和121b;
[0060] 202.在插座面板111上设置除过第一表面11以外的第二表面2,并且开设一个承接此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2的平滑曲面作为第三表面12,曲面12的弧度大于第一表面11的表面弧度;
[0061] 203.在上述第二表面2内开设一个呈环形构形的无向性插槽21,以及连接被这个环形无向性插槽21包围的第二表面2与第三表面12的活动卡锁部22。在图9中,本体外壳111和121的剖面是从图2所示插座本体部1的A-A方向沿着中线截取,图9中绘示出其中的一半断面;
[0062] 204.提供若干个平面平行的基板(基板包括电气功能的PCB板和绝缘的机械结构板),从与插座本体部1的第二表面2垂直的方向自所述无向性插槽21向电气结构121内映射在这个若干个基板上宽度小于或等于此无向性插槽121的环形槽。其中由于环形槽被活动卡锁部22遮挡的部分同样被映射;
[0063] 在一个较佳例子中,基板包括了:
[0064] 贴设于所述第二表面2底部的第一连接层20,具有垂直映射所述无向性插槽21及卡锁部22构形的插头接触件24;
[0065] 第二连接层30,包括垂直映射所述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构形的第一导通电路31和第二导通电路33,其中所述第一导通电路31与第二导通电路33对称设置;以及[0066] 第三连接层5,包括垂直映射所述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构形的环形电力传输部51和垂直映射所述所述第一连接层20的卡锁部22构形的电力截止部5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层30和第三连接层5所处平面共同限定导电插头4的电接触面积,环形电力传输部51具有被电力截止部52隔离的两个部分,其中在每一部分内可具有环形方向上的第一、第二导向电流;
[0067] 在第三连接层5与第一连接层20或第二表面2之间设置的插头接触板6,此插头接触板6以机械结构方式连接上述活动卡锁部22,它是由第一断裂面61和第二断裂面62相互拼合而成,其中第一断裂面61或第二断裂面62具有一定厚度并选用绝缘材料制成。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层20具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接合面26和第二接合面27。在另一个较佳例子里,插头接触板6具有可能产生(例如受到挤压的压力)的第一断裂面61和第二断裂面62,从而产生一个圆环状断裂部分64,作为导电铜片41继续向后端导电部分的径向通路。在图9中,所述第二断裂面62为与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形状对称的圆形,第一断裂面61为圆环形;
[0068] 205.通过两个电气结构121a和121b分别沿着相互对立方向25a和25b封围上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封围连接层电气结构层3、5,而两个面板外壳111a和111b可分别沿着相互对立方向25a和25b封围上述基板中的另一部分,例如绝缘层20、6。再将插座面板111和电气结构121相互结合紧固。
[0069] 进一步地,在步骤204里,围绕电气基板或第三连接层5上的环形结构51设置线圈70,作为无线充电使用时发射的初级绕组。并且,在电气结构外壳121最底端处设置直接连接电力线L、N线的第一导电件71和第二导电件72,用于分别隔离电连接电气回路31-32和
33-34两者之间同样具有映射其前部各个基板环形槽内断面的隔离部分。从图9的分解结构中可见,沿着纵向轴H首先向方向124拼合各个基板层,然后再沿着方向125将插座面板111结合至电气结构外壳121上。
[0070] 作为改进,上述断裂部分64的位置可在垂直方向H上重合于活动卡锁部22。第一断裂面61或第二断裂面62具有一定厚度并选用绝缘材料(例如聚酯纤维)制成,第二断裂面62为与第一连接层20的无向性插槽21形状对称的圆形,而第一断裂面61可为圆环形。第一连接层20可具有相互配合的两个部分,例如图8所示的第一接合面26和第二接合面27,第二断裂面62向外侧方向63的移动间接推动两个第二接合面27向径向挤压铜片41,从而将导电铜片41卡持在一个初始插入的位置。在拼装时,可沿着相互对立方向25a和25b,分别将两个第二接合面27接合至第一接合面26,将两个对称设计的第一断裂面61接合至第二断裂面62以形成整体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