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分离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285350.5

文献号 : CN1087376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丸山英伸姊川贤太奥原秀仁川端隆志大东直纮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辊、分离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不是基于材料选定,而是平衡性好地在结构上实现辊输送时的辊表面的扁塌,提高作为成型品的辊外周面的形状精度。具备轴(62)和设于轴(62)的外周面上的弹性体部(64),弹性体部(64)具备:多个第一凹部(70),在辊(1)的轴安装方向(X)上的一方(X1)侧的第一侧部(66)上沿辊(1)的周向(E)隔开间隔地设置,具有底部(71);及多个第二凹部(72),在辊(1)的轴安装方向(X)上的另一方(X2)侧的第二侧部(68)沿辊(1)的周向(E)隔开间隔地设置,具有底部(73),第一凹部(70)在辊(1)的轴安装方向侧视观察时位于在周向(E)上相邻的第二凹部(72、72)之间。

权利要求 :

1.一种辊,其特征在于,具备:弹性体部,所述弹性体部以可安装方式设置在轴的外周面上,并且所述弹性体部具备:多个第一凹部,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侧部沿所述辊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以及多个第二凹部,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部沿所述辊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侧视观察时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凹部之间,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辊的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部侧具有第一底部,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辊的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部侧具有第二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形成为相对于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正交的面成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部的构成材料为非发泡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部具备:

在所述轴一侧的内层部;以及

在与介质接触一侧的外层部,

所述内层部具备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具备:位于第一圆周上的第一组第一凹部;以及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周不同的第二圆周上的第二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具备:位于所述第一圆周上的第一组第二凹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圆周上的第二组第二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组第一凹部在所述辊的周向上局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侧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为周向成分与径向成分相连的形状。

8.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进给辊和延迟辊,所述延迟辊与所述进给辊成对,从介质摞中分离出要输送介质以外的介质并使所述介质向上游返回,所述延迟辊是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

9.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部,读取介质的图像信息;以及辊,设于通过所述读取部的读取执行区域的介质输送路径,赋予介质以输送力,所述辊为被压抵于介质时接触面弹性地扁塌的结构,所述辊中至少之一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

10.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以及

辊,设于通过所述记录部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介质输送路径,赋予介质以输送力,所述辊为被压抵于介质时接触面弹性地扁塌的结构,所述辊中至少之一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

说明书 :

辊、分离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0001] 于2017年4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079506、以及于2017年4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079505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用于纸张等介质的输送等的辊、具备该辊的分离装置、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关于这种辊,为了确保对各种介质的输送性能,期望在该辊的表面接触介质的表面进行输送时,该接触表面稍微弹性地扁塌而使上述介质的接触面与辊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大。现有,使用发泡橡胶材料作为辊的材料实现了上述扁塌。
[0004] 另外,也存在使用发泡橡胶材料之外的弹性体来实现上述扁塌的技术(专利文献1等)。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1739号公报
[0006] 但是,为了利用发泡橡胶材料确保上述辊的输送性能,需要高特性的材料,具有高成本化的问题。除此之外,容易以发泡部位为起点而随时间产生龟裂,若反复变形,则形状难以复原,结果,存在辊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0007] 在使用发泡橡胶材料之外的弹性体的辊中,虽然不存在像发泡橡胶材料那样的容易以发泡部位为起点产生龟裂的问题,但相比于发泡橡胶材料,该弹性体的橡胶硬度通常较高,因此为了确保由上述扁塌所带来的辊的输送性能,难以选定适当的材料,选定的自由度低。其结果,存在高成本化这一问题。
[0008] 另外,在辊的制造方面,具有以下问题。
[0009] 该辊一般如嵌入成型等那样通过将原材料注入填充于成型模具来制造。在嵌入成型等中,虽然在将其原材料注入填充于成型模具时需要确保流动性,但在该辊为从其轴向上的一个侧面贯通到另一个侧面的结构中,难以确保上述流动性,直至填充结束所需的时间容易变长。因此,将原材料固化时的热历程因场所的不同容易不均,存在作为最终成型品的辊的外周面的形状精度容易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是通过材料选定、而是在结构上实现用于确保辊的输送性能的输送时的表面扁塌。而且,还在于,即使是在如嵌入成型等那样通过将原材料注入填充于成型模具来制造该辊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抑制作为最终成型品的辊的外周面的形状精度降低。
[0011]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辊其特征在于,具备:轴;以及弹性体部,设置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体部具备:多个第一凹部,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侧部沿所述辊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凹部具有底部;以及多个第二凹部,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部沿所述辊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凹部具有底部,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侧视观察时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凹部之间。
[0012] 根据本方式,该辊的上述弹性体部为如下结构:即、具备多个第一凹部与多个第二凹部,其凹陷的方向在该辊的轴安装方向上彼此相反,并且,多个第一凹部与多个第二凹部沿周向交替地排列定位。通过该“在轴安装方向上反向”且“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定位”的结构,在该辊被压抵于纸张等介质而发挥输送作用时,上述弹性体部能够平衡性好地扁塌而增大接触面积。即便使用橡胶硬度高的材料来制作该弹性体部,也能够通过上述“在轴安装方向上反向”且“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定位”的结构来容易地扁塌而增大接触面积。
[0013] 因此,能够不依赖于材料选定,而是在结构上容易地实现用于确保辊的输送性能的输送时的表面扁塌。
[0014] 另外,在通过嵌入成型等制造该辊的情况下,第一凹部具有底部,第二凹部也具有底部,从而与没有这些底部的“贯通结构”相比,易于确保原材料的流动性。由此,能够抑制作为最终成型品的辊的外周面的形状精度降低。
[0015]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形成为相对于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正交的中心的面成对称。
[0016] 根据本方面,由于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相对于与轴安装方向正交的中心的面形成为对称,而且该对称结构在相邻的周向上为相反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平衡性好地实现对辊施加上述按压力时的上述扁塌。
[0017]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中,上述弹性体部的构成材料为非发泡材料。
[0018] 根据本方面,由于上述弹性体部的构成材料为非发泡材料,因此不会出现发泡部位成为起点而随时间产生龟裂的问题。
[0019]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弹性体部具备:在所述轴一侧的内层部;以及在与介质接触一侧的外层部,所述内层部具备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
[0020] 根据本方面,辊的弹性体部也能够应用于双层结构,可获得上述各方面的效果。
[0021] 另外,在该双层结构中,在以嵌入成型等进行制造时,若原材料的流动性低,则易于产生作为最终成型品的辊的外层部的形状精度容易降低的问题,但根据本方面,能够通过上述底部改善上述流动性,因此能够抑制上述问题的发生。
[0022]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第四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凹部具备:位于第一圆周上的第一组第一凹部;以及位于与所述第一圆周不同的第二圆周上的第二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具备:位于所述第一圆周上的第一组第二凹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圆周上的第二组第二凹部。
[0023] 根据本方面,上述第一凹部具备位于第一圆周上的第一组第一凹部和位于第二圆周上的第二组第一凹部,在径向上构成为双层结构。进而,上述第二凹部也与第一凹部同样地具备第一组第二凹部与第二组第二凹部,并在径向上构成为双层结构。通过该双层结构,在该辊被压抵于纸张等介质而发挥输送作用时,上述弹性体部能够平衡性好地扁塌。
[0024]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与上述第一圆周以及第二圆周都不同的第三圆周上进一步具备第三组第一凹部与第三组第二凹部的三层结构、进而四层结构等。
[0025]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第五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第一组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组第一凹部在所述辊的周向上局部重叠。
[0026] 根据本方面,利用双层结构的上述重叠,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实现上述扁塌。
[0027]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第六方面任一方面中,在所述辊的于所述轴的安装方向上的侧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为周向成分与径向成分相连的形状。
[0028] 根据本方面,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在该辊的轴安装方向的侧视观察时为周向成分与径向成分相连的形状,因此能够稳定地实现上述扁塌。
[0029]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进给辊和延迟辊,所述延迟辊与所述进给辊成对,从介质摞中分离出要输送介质以外的介质并使所述介质向上游返回,所述延迟辊是第一方面~第七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的辊。
[0030] 根据本方面,在上述延迟辊被压抵于纸张等介质而发挥输送作用时,上述弹性体部能够平衡性好地扁塌,能够实现有效的分离装置。
[0031]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部,读取介质的图像信息;以及辊,设于通过所述读取部的读取执行区域的介质输送路径,赋予介质以输送力,所述辊为被压抵于介质时接触面弹性地扁塌的结构,所述辊中至少之一为第一方面~第七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的辊。
[0032] 根据本方面,作为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能够获得记载于上述各方面中的效果。
[0033]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以及辊,设于通过所述记录部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介质输送路径,赋予介质以输送力,所述辊为被压抵于介质时接触面弹性地扁塌的结构,所述辊中至少之一为第一方面~第七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的辊。
[0034] 根据本方面,作为记录装置,能够获得记载于上述各方面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6]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0037]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分离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0038]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立体图。
[0039]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图4中的A-A剖面图。
[0040]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侧视图。
[0041]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图6中的B-B剖面图。
[0042]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图6中的C-C剖面图。
[0043]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图6中的D-D剖面图。
[0044] 图10是与在轴向上具有贯通部的现有例比较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在嵌入成型时的原材料的流动情况的说明图。
[0045] 图11是表示由于原材料的不同而引起的压缩次数与变形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0046]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同一圆周上各配置有6个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时的侧视图。
[0047] 图13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一个圆周上配置有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时的侧视图。
[0048] 图13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3个圆周上配置有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时的侧视图。
[0049] 图14A是通过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配置的圆周示出使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容积比例不同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50] 图14B是通过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配置的圆周示出使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数量不同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51]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变形例的、示出不同形状的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侧视图。
[0052] 图15B是图15A中的E-E剖面图。
[0053]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示出内层部与外层部的接合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纵剖面图。
[0054]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示出内层部与外层部的接合结构的一个其它例子的纵剖面图。
[0055] 图16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示出内层部与外层部的接合结构的一个其它例子的纵剖面图。
[0056]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示出内层部与外层部的接合结构的一个其它例子的纵剖面图。
[0057]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示出内层部与外层部的接合结构的一个其它例子的纵剖面图。
[0058] 图17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示出内层部与外层部的接合结构的一个其它例子的纵剖面图。
[0059]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示出内层部与外层部的接合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纵剖面图。
[0060]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立体图。
[0061] 附图标记说明
[0062] 1…辊,10…图像读取装置,12…下部单元,14…上部单元,16…罩部,16a…介质载置部,18…排出托盘,20…进给口,22…边缘引导件,24…排出口,26…介质输送路径,28…载置部检测传感器,30…控制部,34…进给辊,36…延迟辊,40…转矩限制器,42…第一介质检测传感器,42a…发光部,42b…受光部,44…重送检测传感器,44a…扬声器部,44b…麦克风部,46…输送辊对,46a…输送驱动辊,46b…输送从动辊,48…第二介质检测传感器,52…读取部,52A…第一读取单元,52B…第二读取单元,54…排出辊对,54a…排出驱动辊,54b…排出从动辊,60…分离装置,62…轴,64…弹性体部,66…第一侧部,68…第二侧部,70…第一凹部,71…底部,72…第二凹部,73…底部,74…内层部,75…孔部,76…外层部,78…槽部,80…空间(空间部),82…第一圆周,83…第一组第一凹部,84…第一组第二凹部,85…第二圆周,86…第二组第一凹部,87…第二组第二凹部,88…贯通孔,90…原材料,92…倒角,94…细微的凹凸,96…粘合剂,98…槽,100…第三圆周,101…第三组第一凹部,102…第三组第二凹部,G…介质摞,P…介质,A…介质输送方向,X…装置宽度方向(轴向),X1…一方,X2…另一方,B…旋转方向,C…相反方向,R…返回方向,S…接触面,D…径向,E…周向(圆周方向),F…按压力,d…径向成分,e…周向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续自动进给方式的图像扫描仪为例,对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与介质输送路径的构成进行说明。接下来,作为本发明的分离装置,以安装于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分离装置为例,对分离装置的构成与其分离作用的概略进行说明。
[0064] 接着,以可应用于上述分离装置的延迟辊的图4~图18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为例,对本发明的辊的构成、其成型以及作用具体地进行说明。进而,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辊,采用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在结构上有几分差异的辊,围绕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不同点对该辊的构成及其作用进行说明。
[0065] 最后,说明构成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辊的构成、以及将本发明的辊应用于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
[0066] 第一实施方式
[0067] (1)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参照图1以及图2)
[0068] 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0具备下部单元12、上部单元14、罩部16以及排出托盘18。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上部单元14在下部单元12的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端部具有转动支点,经由该转动支点可转动地安装于下部单元12。
[0069] 另外,在下部单元12的背面侧的上部,虽然未图示,但同样具有转动支点,罩部16经由该转动支点可转动地安装于下部单元12。罩部16可采取覆盖上部单元14的上部和进给口20的非进给状态(未图示)、以及如图1所示那样向装置背面侧转动而开放进给口20的可进给状态。于是,罩部16若如图1所示那样成为可进给状态,则罩部16的背面露出在外,作为载置介质P的介质载置部16a发挥功能。
[0070] 另外,在下部单元12的装置前表面侧设有排出介质P的排出口24。另外,下部单元12具备能够从排出口24向装置前表面侧拉出的排出托盘18。排出托盘18以能够采取收纳于下部单元12的底部的状态(未图示)以及向装置前表面侧拉出的状态(参照图1)的方式,可拉出地安装于下部单元12。另外,排出托盘18将多个托盘部件连结而构成,相对于排出的介质P的大小,能够调整从排出口24拉出的拉出长度。
[0071] (2)图像读取装置中的介质输送路径的构成
[0072] 接下来,基于图2对图像读取装置10中的介质输送路径26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中,对于下部单元12以及上部单元14,仅用虚拟线图示了其壳体的外轮廓。另外,在图2中,标注为附图标记P的粗实线图示出图像读取装置10内沿介质输送路径26输送的介质P的输送轨迹。而且,构成为未图示的被重送的介质P通过后述的分离装置60分离,与向读取部52输送的上述介质P分开而留在该分离位置。
[0073] 前端插入进给口20中的介质摞G如图2中单点划线所示那样,以由前述的介质载置部16a支承的状态而放置。另外,在介质载置部16a设有载置部检测传感器28。作为一个例子,载置部检测传感器28由具有杆等的接触式传感器、光学式的非接触式传感器等构成,若在介质载置部16a上放置有介质P,则向图2中虚拟线所示的控制部30发送其检测信号。
[0074] 另外,如图1所示,在介质载置部16a设有一对边缘引导件22。边缘引导件22构成为能够在装置宽度方向X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与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而且,构成为若在介质载置部16a上放置有介质P,则在装置宽度方向X上,边缘引导件22的引导面与介质P的左右的侧部接触而限制介质P在装置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引导介质P向读取部52的进给。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边缘引导件22示出的是在装置宽度方向X、即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最大程度分开的状态。
[0075] 通过由未图示的进给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的进给辊34,将放置于介质载置部16a的介质摞G中位于最下方的介质P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进给。虽然未图示,但作为一个例子,进给辊34在装置宽度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设有两个。另外,进给辊34的外周面由高摩擦材料(例如合成橡胶、弹性体等)构成。
[0076] 另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G所示的原稿的摞在进给开始前,其前端被未图示的止动件保持于图2所示的进给待机位置,限制其进入进给辊34与后述的延迟辊36之间。
[0077] 另外,在与进给辊34相对的位置,设有与进给辊34一起成为后述的分离装置60的构成部件的延迟辊36。作为一个例子,延迟辊36也与进给辊34同样地在装置宽度方向X上设有两个。而且,延迟辊36以被未图示的施力单元向进给辊34侧施力的状态而设置。
[0078] 另外,延迟辊36构成为,被未图示的输送驱动电机向进给辊34的旋转方向B的反方向C旋转驱动,在该延迟辊36设有转矩限制器40,延迟辊36构成为经由该转矩限制器40接收未图示的输送驱动电机的驱动转矩。
[0079] 在进给辊34与延迟辊36的介质输送路径26的下游位置设有对介质P的进给进行检测的第一介质检测传感器42。虽然未图示,但作为一个例子,第一介质检测传感器42配置于介质输送路径26的在装置宽度方向X上能够进给的最大尺寸的介质P的输送区域内。作为一个例子,第一介质检测传感器42由光学式的非接触式传感器构成,该光学式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具备配置于隔着介质输送路径26而相对的位置的发光部42a与受光部42b。而且,构成为,当介质P被输送到介质输送路径26时,通过介质P遮挡来自发光部42a的检测光来检测出介质P的进给,并向控制部30发送该检测信号。
[0080] 在介质输送路径26中,作为一个例子,于介质输送方向A上的第一介质检测传感器42的下游侧,将检测介质P的重送的重送检测传感器44配置在装置宽度方向X上的介质输送区域内。重送检测传感器44构成为,具备扬声器部44a和麦克风部44b,从扬声器部44a向通过介质输送路径26的介质P振荡超声波,并通过麦克风部44b检测来自介质P的反射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重送检测传感器44构成为,通过反射音的频率,不仅能够检测介质P的重送,而且还能检测介质P的厚度等介质P的种类。
[0081] 在介质输送路径26中,于介质输送方向A上的重送检测传感器44的下游位置设有通过具备输送驱动辊46a与输送从动辊46b而构成的输送辊对46。另外,在介质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辊对46的下游位置,作为一个例子,设有通过具有杆的接触式传感器而构成的第二介质检测传感器48。
[0082] 在介质输送方向A上的第二介质检测传感器48的下游位置设有将表现于介质P上的图像读取作为图像信息的读取部52。读取部52具备:第一读取单元52A,以与沿介质输送路径26输送的介质P的下表面、即第一面相对的方式设于下部单元12;以及第二读取单元52B,以与沿介质输送路径26输送的介质P的上表面、即第二面相对的方式设于上部单元14。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例子,第一读取单元52A与第二读取单元52B构成为紧贴型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
[0083] 被读取部52读取了表现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中至少一面的图像的介质P向位于介质输送方向A上的读取部52的下游位置的排出辊对54输送。排出辊对54通过具备排出驱动辊54a与排出从动辊54b而构成,介质P被这样构成的排出辊对54夹着而从排出口24向外部排出。
[0084]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辊对46的输送驱动辊46a和排出辊对54的排出驱动辊54a既可以使用作为公共驱动源的一个电机来旋转驱动,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电机单独地旋转驱动。
[0085] 而且,本发明涉及的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具备读取介质P的图像信息的前述的读取部52、以及设于通过该读取部52的读取执行区域的介质输送路径26并赋予介质P以输送力的前述的各种辊34、36、46、54等。这些辊34、36、46、54等具有被压抵于介质P时接触面S弹性地扁塌的结构。
[0086] 而且,这些辊34、36、46、54等中至少之一由后述的本发明方式的辊1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延迟辊36由本发明方式的辊1构成。
[0087] 第二实施方式
[0088] (1)分离装置的构成(参照图3、图4、图5)
[0089] 图示的分离装置60具备进给辊34以及与进给辊34成对的延迟辊36,延迟辊36从介质摞G分离出要输送的介质P以外的介质并使其向上游返回,延迟辊36由本发明方式的辊1构成。
[0090] 本发明方式的辊1具备轴62和设于轴62的外周面上的弹性体部64。而且,辊1的弹性体部64构成为,具备:多个第一凹部70,在该辊1的轴向X上的一方X1侧的第一侧部66沿该辊1的周向E隔开间隔地设置,第一凹部70具有底部71;以及多个第二凹部72,在该辊1的轴向X上的另一方X2侧的第二侧部68沿该辊1的周向E隔开间隔地设置,第二凹部72具有底部73。
[0091] 而且,在该辊1的侧视观察时,第一凹部70位于在周向E上相邻的第二凹部72、72之间。
[009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与接下来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弹性体部64还具备:在轴62侧的内层部74、以及在与介质P接触一侧的外层部76,其中,对内层部74采用了具备前述的第一凹部70和第二凹部72的构成。
[0093]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外层部76与前述的进给辊34同样地由合成橡胶、弹性体等高摩擦材料构成。
[0094] (2)分离装置的分离作用(参照图3)
[0095] 接下来,将这样构成的分离装置60对介质P的分离作用分为(A)基本性分离作用和通过本发明方式的辊1获得的(B)特有的分离作用来进行说明。
[0096] (A)基本性分离作用
[0097] 若从前述进给辊34受到的旋转转矩超过转矩限制器40的极限转矩,则通过转矩限制器40使延迟辊36从驱动延迟辊36的未图示的输送驱动电机的驱动系统断开,并与进给辊34从动地如图3中实线的箭头C所示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0098] 当开始介质P的进给,多张介质P进入进给辊34与延迟辊36之间时,延迟辊36不再从进给辊34受到旋转转矩,与进给辊34从动的旋转停止。然后,延迟辊36经由转矩限制器40受到来自输送驱动电机的驱动力,向与进给辊34相反的方向(如图3中虚线的箭头R所示为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
[0099] 由此,除了应被进给的最下层的介质P以外的上层的应防止重送的介质P不受到用于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前进的输送力,而是随着延迟辊36的旋转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返回,防止介质P的重送。需要注意的是,应被进给的最下层的介质P由于与进给辊34直接接触,因此利用从进给辊34受到的输送力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输送。
[0100] (B)特有的分离作用
[0101] 在介质P供给到进给辊34与延迟辊36之间以前,进给辊34与延迟辊36接触。当通过进给辊34的旋转对放置于介质载置部16a的介质摞G的最下面的介质P作用输送力时,多张介质P进入进给辊34与延迟辊36之间。
[0102] 由于这些介质P,延迟辊36如前所述不与进给辊34接触,因此如图3中实线的箭头C所示,顺时针方向的从动旋转停止,以自身的驱动力向反方向(如图3中虚线的箭头R所示那样为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使从最下面起第二张以上的介质P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上游返回。
[0103] 然后,应用了本发明方式的辊1的延迟辊36在介质P进入进给辊34与延迟辊36之间的瞬间,从介质P向延迟辊36作用按压力F,延迟辊36的外周面成为稍微扁塌的状态。
[0104] 这里,为了确保分离装置60的可靠的分离性能,需要增大延迟辊36的扁塌量,但通过将本发明方式的辊1应用于延迟辊36,利用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的对在其径向D上产生平衡性好的挠曲变形。即,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的对通过“在轴向X上反向”、且“在周向E上交替地排列定位”的结构,在该辊1被压抵于纸张等介质P而发挥输送作用时,弹性体部64能够平衡性好地扁塌而增大接触面积。另外,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也作为促使辊1变形的变形允许空间发挥功能。
[0105] 由此,该延迟辊36的扁塌量变大。因此,通过应用了本发明方式的辊1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延迟辊36,能够实现高效的介质P的分离作用。
[0106] 第三实施方式
[0107] (1)辊的构成(参照图4~图18)
[0108]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A如前述那样具备轴62与弹性体部64,弹性体部64构成为具备设于第一侧部66的第一凹部70和设于第二侧部68的第二凹部72。第一凹部70在辊1A的侧视观察时位于在周向E上相邻的第二凹部72、72之间。
[0109] 具体而言,轴62以在轴向X上水平延伸的方式架设于适当的支承部件(例如上部单元14)。弹性体部64如前所述为具备内层部74与外层部76的双层结构,其中,前述的第一凹部70和第二凹部72配备于内层部74。
[0110] 外层部76为在径向D上具有规定的厚度并在轴向X上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圆筒状的部件,在与介质P接触的外周面,沿轴向X以规定间距形成有圆环状的多个槽部78。另外,外层部76的内周面成为与内层部74接合的接合面,在图4~图9以及图12~图15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光滑且均匀的圆筒状的曲面形成。
[0111] 内层部74为外嵌于轴62且内嵌于外层部76的部件,并且是在径向D上具有比外层部76大的厚度、在轴向X上具有规定长度、且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状的环形的部件。而且,在该内层部74的中心形成有供轴62嵌入的孔部75,该内层部74的内周面成为外嵌于轴62的嵌合面。
[0112] 作为一个例子,在内层部74的于轴向X上位于外侧的第一圆周82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第一组第一凹部83(图4、图6)。这些第一组第一凹部83具有与径向D的尺寸相比周向E的长度更长的长孔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在位于轴向X上另一方X2侧的第二侧部68上设有前述的底部71(图5、图7)。
[0113]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在内层部74的位于轴向X上一方X1侧的第一侧部66上,作为一个例子,在径向D上位于内侧的第二圆周85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第二组第一凹部86。这些第二组第一凹部86也与第一组第一凹部83同样地具有与径向D的尺寸相比周向E的长度更长的长孔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在位于轴向X上另一方X2侧的第二侧部68上设有前述的底部71。于是,通过具备这些各设有3个的第一组第一凹部83与第二组第一凹部86,构成了第一凹部70。
[0114]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在内层部74的于轴向X上位于另一方X2侧的第二侧部68,作为一个例子,在径向D上位于外侧的第一圆周82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第一组第二凹部84(图4、图6)。这些第一组第二凹部84也与第一组第一凹部83同样地具有与径向D的尺寸相比周向E的长度更长的长孔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在轴向X上位于一方X1侧的第一侧部66设有前述的底部73(图5、图7)。
[0115]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在内层部74的于轴向X上位于另一方X2侧的第二侧部68,作为一个例子,在径向D上位于内侧的第二圆周85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第二组第二凹部87。这些第二组第二凹部87也与第一组第二凹部84同样地具有与径向D的尺寸相比周向E的长度更长的长孔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在轴向X上位于一方X1侧的第一侧部66设有前述的底部73。于是,通过具备这些各设有3个的第一组第二凹部84与第二组第二凹部87,构成了第二凹部72。
[01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侧部66的第一组第一凹部83与第二组第一凹部86以在辊1A的周向E上局部重叠地定位的方式沿周向E稍微错开相位地配置。伴随于此,位于第二侧部68的第一组第二凹部84与第二组第二凹部87也以在辊1A的周向E上局部重叠地定位的方式稍微错开相位地配置。
[0117] 因此,在第一侧部66中,在第一圆周82上沿周向E等间隔地配置有3个第一组第一凹部83,并构成为在该邻接的第一组第一凹部83、83之间同样各配置有3个第一组第二凹部84的底部73。
[0118] 另外,在第一侧部66中,在第二圆周85上沿周向E等间隔地配置有3个第二组第一凹部86,并构成为在该邻接的第二组第一凹部86、86之间同样各配置有3个第二组第二凹部87的底部73。
[0119] 另一方面,在第二侧部68中,在第一圆周82上沿周向E等间隔地配置有3个第一组第二凹部84,并构成为在该邻接的第一组第二凹部84、84之间同样各配置有3个第一组第一凹部83的底部71。
[0120] 另外,在第二侧部68中,在第二圆周85上沿周向E等间隔地配置有3个第二组第二凹部87,并构成为在该邻接的第二组第二凹部87、87之间同样各配置有3个第二组第一凹部86的底部71。
[0121] 于是,由于第一凹部70的底部71与第二凹部72的底部73的存在,形成于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的内部的空间80成为不沿轴向X贯通的非贯通的空间80。
[01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沿周向E错开间距地各设有3个,因此,如图5以及图7、图8、图9所示,成为上下相反的位置关系。而且,通过该相反的位置关系实现了辊1A的平衡性好的扁塌。
[0123] 另外,如图所示,从第一侧部66侧形成的第一凹部70和从第二侧部68侧形成的第二凹部72配设为相对于与轴安装方向正交的中心的面成对称。
[0124] 另外,作为这样构成的弹性体部64的构成材料,优选的是非发泡(non-foamed)材料,只要通过采用具备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的结构而能实现使反作用力例如为十分之一以下,则使用各种橡胶硬度的材料都能够确保与发泡橡胶同等以上的辊1A的外周面的扁塌量。
[0125] 另外,观察图11所示的、基于弹性体部64的构成材料不同的压缩次数与变形率的关系可知,发泡橡胶在压缩次数增加时,变形量逐渐增加,形状不恢复,与此相对地,在作为非发泡材料的A15弹性体、A20弹性体的情况下,即使压缩次数增加,变形量也大致为一定,形状恢复。
[0126] 因此,关于弹性体部64的构成材料,若考虑耐久性,可以说相比于发泡橡胶等发泡材料,更期望是非发泡的合成橡胶、弹性体。
[0127] 另外,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除了在同一圆周上各设有3个之外,例如也可以增加数量而如图12所示那样各设有6个。顺便一提,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在第一圆周82上,错开间距地将第一组第一凹部83与第一组第二凹部84分别各设有6个,在第二圆周85上,错开间距地将第二组第一凹部86与第二组第二凹部87分别各设有6个。
[0128] 另外,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除了设于第一圆周82与第二圆周85这两个圆周上之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3A所示那样仅设于一个圆周(例如第一圆周82)上,例如还可以如图13B所示那样设于第一圆周82、第二圆周85以及第三圆周100这3个圆周上。于是,在图13B中,披露了在图4~图9所示的构成的基础上,在第三圆周100上错开间距地将第三组第一凹部101与第三组第二凹部102各设有3个的变形例。
[0129] 此外,如图14A所示,也可以使设于不同圆周上的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的容积比例不同。在图14A中,图示出如下变形例:设于第一圆周82上的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为与径向D的厚度相比周向E的长度更长的长孔形状,另一方面,设于第二圆周85上的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为径向D的尺寸大于周向E的长度的矩形形状或梯形形状。
[0130] 此外,如图14B所示,也可以使设于不同圆周上的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的数量不同。在图14B中,披露了如下变形例:在最外周的第一圆周82上将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错开间距地分别各设有6个,在位于内周侧的第二圆周85上与第三圆周100上将第一凹部
70与第二凹部72错开间距地分别各设有3个。
[0131] 进而,如图15A所示,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也可以使之为在辊1A的侧视观察时周向E的成分与径向D的成分相连的形状。在图15A中,在第一侧部66形成有侧视观察时为S字形状的第一凹部70,该第一凹部70具有通过第一圆周82上的周向成分e1、通过第二圆周85上的周向成分e2、以及通过第三圆周100上的周向成分e3,通过径向成分d1将周向成分e1的一端与周向成分e2的一端相连,并通过径向成分d2将周向成分e2的另一端与周向成分e3的另一端相连。同样,在第二侧部68形成有侧视观察时为S字形状的第二凹部72。
[0132]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第一凹部70彼此、或第二凹部72彼此位于上下相对的面。
[0133] 另外,作为使内层部74与外层部76的紧贴性提高的构成,能够采用图16A~图18所示的各种接合结构。具体而言,如图16A所示,可以对外层部76的内周面的一方X1侧与另一方X2侧的边缘施加倒角92,或如图16B所示,使外层部76的内周面粗糙而施加细微的凹凸94。
[0134] 另外,如图16C所示,也可以对将内层部74嵌入成型前的外层部76的内周面进行底涂处理,在其表面涂覆粘合剂96而将内层部74与外层部76粘着。
[0135] 另外,如图17A、17B、17C所示,可以在外层部76的内周面形成槽98,该槽98的形状既可以是横截面形状为图17A、17B所示的梯形形状、三角形形状、四边形形状,也可以是如图17C所示在前端部具有头部的蘑菇状、燕尾槽状等底切形状。另外,上述槽98除了如图17B所示设有一个之外,也可以如图17A、17C所示设有多个。
[0136] 进而,如图18所示,也可以采用将前述的图16A、16B、16C以及图17A、17B、17C中所述的倒角92、细微的凹凸94、粘合剂96以及槽98相组合而成的复合构成的接合结构。
[0137] 除此之外,虽然省略图示,但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除了完全沿着周向E设置之外,也可以以使径向D的距离逐渐不同的方式稍微倾斜地设置,还可以形成为在轴向X上也稍微倾斜的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
[0138] (2)辊的成型与作用(参照图4~图9、图10、图11~图18)
[0139] 为了成型这样构成的辊1A,作为一个例子,可以采用将原材料90注入填充于成型模具的嵌入成型。图10示出了通过在轴向X上贯通的贯通孔88构成辊1’的空间部80的现有辊和通过不在轴向X上贯通的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构成辊1A的空间部80的本发明辊的原材料90的流动情形。
[0140] 这种情况下,在现有辊中,存在难以确保原材料90的流动性、直至填充结束为止所需的时间容易变长的趋势。由此,将原材料90固化时的热历程容易因场所的不同而变得不均,在成为最终的成型品时,容易在辊1’的外层部76产生变形而导致辊1’的外周面的形状精度降低。
[0141]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辊中,原材料90的流动性因第一凹部70的底部71和第二凹部72的底部73的存在而改善,原材料90填充至各个角落而直至填充结束为止所需的时间也变短。由此,将原材料90固化时的热历程的场所不同引起的不均变少,在成为最终的成型品时,也不会在辊1A的外层部76产生大的变形,辊1A的外周面的形状精度提高。
[0142] 而且,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A,辊1A的外周面不依赖于材料选定,而是能够在结构上容易地扁塌来增大接触面S的面积。
[0143] 即,在辊1A被压抵于介质P而施加了朝向辊1A的中心的按压力F时,由于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为“在轴向X上反向”且“在周向E上交替地排列定位”的结构,因此在该辊1A被压抵于纸张等介质P而发挥输送作用时,弹性体部64能够平衡性好地扁塌来增大接触面积。即便使用橡胶硬度高的材料来制作该弹性体部64,也可以通过上述“在轴向X上反向”且“在周向E上交替地排列定位”的结构而容易地扁塌来增大接触面积。另外,由于上述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也作为促使辊1A变形的变形允许空间发挥功能,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辊
1A的扁塌量。
[0144] 进而,通过如前述那样将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均等地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平衡性好地实现辊1A的外周面的扁塌。
[0145] 第四实施方式
[0146] (1)辊的构成(参照图19)
[0147] 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A由内层部74与外层部76这两个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B取消另一部件的外层部76,使内层部74具有外层部76的功能而由单一部件构成。
[0148] 因此,关于其它构成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这里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简单地说明或省略说明,以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B的特有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
[0149] 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B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A同样地具备轴62与弹性体部64,弹性体部64构成为具备第一凹部70和第二凹部72。
[0150] 而且,第一凹部70在辊1B的侧视观察时位于在周向E上相邻的第二凹部72、72之间,弹性体部64由单一部件构成。
[0151] 伴随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辊1B中,使第三实施方式的内层部74的直径增大与外层部76的径向D上的厚度相应的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外层部76的外周面。
[0152] 另外,关于使弹性体部64的构成材料、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的形状、个数、排列等不同的前述变形例,能够原样采用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构成。
[0153] (2)辊的成型与作用
[0154] 为了成型这样构成的辊1B,作为一个例子,可以采用将加热软化的原材料90压入关闭的模具内并使其冷却固化而成型的注射成型。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图10所示的效果,在辊1B的外周面不会产生大的变形,辊1B的外周面的形状精度提高。
[015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辊1B的外周面不依赖于材料选定,而是能够在结构上容易且平衡性好地扁塌来增大与介质P的接触面积。
[0156] 其它实施方式
[0157] 本发明方式的辊1、分离装置60、图像读取装置10基本上具有以上所述的构成,但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部分构成的变更、省略、向其它装置的应用等。
[0158] 例如,可在对介质P执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应用前述的本发明方式的辊1与将该辊1应用于延迟辊36的分离装置60。即,本发明方式的记录装置为喷墨打印机等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等记录部、以及设于通过该记录部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介质输送路径26并赋予介质P以输送力的辊,上述辊具有当被压抵于介质P时接触面S弹性地扁塌的结构,可通过本发明方式的辊1构成该辊中至少之一、例如延迟辊36。
[0159] 另外,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在轴向X上的深度除了形成为全部相同之外,也可以使其一部分或其全部不同。具体而言,可以在多个第一凹部70中或多个第二凹部72中分别各不相同,或在第一凹部70与第二凹部72间不同,或根据径向D的位置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