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407679.4

文献号 : CN10880044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邱泽国

申请人 : 哈尔滨商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和控制器,在用于温度调节的空间内设有蒸发器的排风口和回风口,排风口通过主排风道、排风机与蒸发器的一侧连通,回风口通过主回风道与蒸发器的另一侧连接,排风口与回风口分别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排风口将待温度调节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温度调节区域,在每个排风口附近均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且在每个排风口上均设有用于风量调节、温度调节及排风口开关的调控机构,调控机构通过红外遥控接收器、控制器与红外遥控发射器或设有红外发射头的手机无线连接,控制器内设有通信模块,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中心连接。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温度调节的空间内设有蒸发器的排风口和回风口,排风口通过主排风道、排风机与蒸发器的一侧连通,回风口通过主回风道与蒸发器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排风口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排风口将待温度调节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温度调节区域,回风口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回风口分别设置在待温度调节区域的外围和/或每个排风口的周边,在每个排风口附近均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且在每个排风口上均设有用于风量调节、温度调节及排风口开关的调控机构,调控机构通过红外遥控接收器、控制器与红外遥控发射器或设有红外发射头的手机无线连接,控制器内设有通信模块,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中心连接,所述调控机构包括设置在排风口上的冷风腔室和暖风腔室,冷风腔室下设有下隔板,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之间设有中隔板,暖风腔室上设有上隔板,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的外围与龙骨支架连接,在上隔板、暖风腔室、中隔板、冷风腔室和下隔板之间设有两端开口的外排风管,外排风管在位于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部位的管壁上均布有网孔,在外排风管内套装有两端开口的内排风管,且内排风管的长度短于外排风管,在外排风管与内排风管之间设有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的内环壁与内排风管的上端和下端的外壁固定连接,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的外环壁与外排风管的内壁滑动配合,上密封环或内排风管的上端通过连杆与驱动盘连接,驱动盘上设有螺孔,驱动盘上的螺孔与丝杠螺纹配合,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排风管内,伺服电机通过基座与顶板或壁板连接;冷风腔室的一侧通过侧排风管与主排风道连接,主排风道通过排风机与蒸发器的一侧连通,暖风腔室的一侧通过侧回风管与主回风道连接,主回风道与蒸发器的另一侧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与回风口分别设置在待温度调节空间的顶板和/或壁板上,且排风口与回风口分别安装在网板上,网板再通过龙骨架与顶板和/或壁板连接,调控机构设置在排风口上,且与龙骨架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环的厚度小于等于下隔板的上端与中隔板的下端之间的间距,上密封环的厚度大于等于上隔板的下端与中隔板的上端之间的间距,下密封环的上端与上密封环的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下隔板的上端与中隔板的下端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风口均设有转板,转板的周边为凸弧面侧边,凸弧面侧边与凹弧面侧边的固定网板构成关节铰接结构,在所述转板与下隔板的下端之间至少设有4个推杆,推杆与三位电磁驱动器连接,三位电磁驱动器安装在龙骨之间的连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风口的网板上设置有滤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排风管与侧回风管内分别设有挡风阀门,挡风阀门与电动转阀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隔板的下面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在所述上隔板的下面设有红外遥控接收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风道还通过热风管接口与热风管的一端连接,热风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上的排风机的排风口连接,在所述热风管设有挡风阀门,挡风阀门与电动转阀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延时电路,延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连接,延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境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采用空调制冷或制热的温度控制系统主要分为独立空调温度控制器和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现有的独立空调温度控制器大多采用分体机,既由室外的冷凝器和室内的蒸发器,在冷凝器和室内的蒸发器内还分别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室外压缩机的工作状态,以及控制室内风机的工作状态,如控制制冷、制热、温度、除湿、换气、风向、风速等工作模式。空调的室内机一般有包括有柜式机和壁挂机两种。然而不管是柜式机和壁挂机其排风口与回风口的安装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一旦空调器被安装固定好了以后,其排风口与回风口的位置就已经被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能对其进行调整改变,若需要改变出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就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移机操作。即便是中央空调一旦其排风口与回风口的位置安装好后,也不能被随意的改变。然而人们在室内或定的空间较大,人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固定停留在室内的某一位置,过一段时间又固定停留在另一个位置,或者其中一部分人停留在某一个位置,另一部分人停留在另一个位置。这样室内不同的位置对于温度的需求是不相同的,或者同处在室内的不同人员对于室内的温度需求有也是不相同的。尤其在大型公共场所,如购物商场、娱乐场所展览大厅等公共场所,若将温度调节的较低,使得被调温空间的温度都达到人们所希望达到的舒适温度时,若需要使得人员较密集的位置温度都达到人们所希望达到的舒适温度时,需要制冷的或制热所需要空调系统输出的功率就比较大,若需要使得人员较稀疏的位置温度都达到人们所希望达到的舒适温度时,需要制冷的或制热所需要空调系统输出的功率就比较小。如何能够达到既能够使得室内人员感觉舒适,又能够使得空调系统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小化,还能够使得同一空间内对于温度有不同要求的人员均能够达到满意舒适的温度感,同时还可以达到节能功效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调温效果好,可以根据人员多少和人员所在位置定向调控局部空间范围内的温度,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对环境温度的不同需求,在不同局部空间内提供不同的温度,同时还具有节能效果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和控制器,在用于温度调节的空间内设有蒸发器的排风口和回风口,排风口通过主排风道、排风机与蒸发器的一侧连通,回风口通过主回风道与蒸发器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排风口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排风口将待温度调节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温度调节区域,回风口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回风口分别设置在待温度调节区域的外围和/或每个排风口的周边,在每个排风口附近均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且在每个排风口上均设有用于风量调节、温度调节及排风口开关的调控机构,调控机构通过红外遥控接收器、控制器与红外遥控发射器或设有红外发射头的手机无线连接,控制器内设有通信模块,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中心连接。
[0005] 该温度控制装置通过在室内的顶板和/或壁板设置有若干个排风口及回风口,并在每一个排风口上都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做到在室内只有有人员停留的区域对应的排风口才会开启,且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局部空间进行温度调节,而远离该区域范围的其他无人区域的排风口将处于关闭状态,而且在有人员停留的区域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设有红外遥控头的手机对该区域内排风口的排风温度进行遥控。还可以通过控制器内的通信模块对空调系统实现远程遥控,控制是否开启整个空调系统,或对整个空调系统的电气运行进行监控与维护。
[0006] 为了便于将若干个排风口和回风口分别有序、稳妥、合理地安装在室内需要温度调节的位置,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排风口与回风口分别设置在待温度调节空间的顶板和/或壁板上,且排风口与回风口分别安装在网板上,网板再通过龙骨架与顶板和/或壁板连接,调控机构设置在排风口上,且与龙骨架连接。
[0007] 为了便于控制不同排风口独立的开启、关闭、排送冷风、排送热风、或排送冷风与热风的混合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调控机构包括设置在排风口上的冷风腔室和暖风腔室,冷风腔室下设有下隔板,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之间设有中隔板,暖风腔室上设有上隔板,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的外围与龙骨支架连接,在上隔板、暖风腔室、中隔板、冷风腔室和下隔板之间设有两端开口的外排风管,外排风管在位于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部位的管壁上均布有网孔,在外排风管内套装有两端开口的内排风管,且内排风管的长度短于外排风管,在外排风管与内排风管之间设有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的内环壁与内排风管的上端和下端的外壁固定连接,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的外环壁与外排风管的内壁滑动配合,上密封环或内排风管的上端通过连杆与驱动盘连接,驱动盘上设有螺孔,驱动盘上的螺孔与丝杠螺纹配合,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排风管内,伺服电机通过基座与顶板或壁板连接;冷风腔室的一侧通过侧排风管与主排风道连接,主排风道通过排风机与蒸发器的一侧连通,暖风腔室的一侧通过侧回风管与主回风道连接,主回风道与蒸发器的另一侧连通。其中,冷风腔室、暖风腔室、外排风管、内排风管、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上密封环、下密封环、主排风道、主回风道、侧排风管、通过侧回风管均由保温材料制成或表面附着有保温层。
[0008] 该调控机构中的冷风腔室的一侧与蒸发器通过排风机及主排风道连接,用于将冷风通过网板排向待调温的空间,暖风腔室的一侧与蒸发器通过主回风道连接,用于将过滤后的回风再通过网板送回蒸发器,或通过热风管将冷凝器排风口排出的热空气通过网板排向待调温的空间。调控机构中的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可以将暖风腔室与冷风腔室分隔开,并通过外排风管将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串接在一起,然后将外排风管穿过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的管壁制成网孔状管壁,以便于冷气、热气分别进入冷风腔室与暖风腔室内,在外排风管内套装有内排风管及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可以便于将冷风与热风分别或共同通过网板排入待调温的室内局部空间,在上密封环或内排风管的上端通过连杆连接驱动盘,通过驱动盘上的螺孔与丝杠螺纹配合,再通过丝杆与伺服电机的连接,并将伺服电机通过基座固定在顶板或墙板上,这样就可以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内排风管及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一起上下运动。当下密封环的下端运动到中隔板位置,上密封环运动到暖风腔室与上隔板位置时,此时只有冷风腔室的一端与网板连通,冷风腔室的一侧通过侧排风管与主排风道连通,此时排排风口只能向待调温的室内局部空间排出冷气。当上密封环的上端面位于暖风腔室内,下密封环的下端面位于冷风腔室内的位置时,部分冷风通过外排风管与网板连通,部分热风通过内排风管也与网板连通,此时由排风口处网板排出的是冷风与热风的混合风。当下密封环的下端位于下隔板的上面以下,上密封环的上端位于中隔板的上面以下时,此时只有暖风腔室通过内排风管的两端与排风口上的网板连通,暖风腔室的一侧通过侧回风管与主回风道连通或与热风管连通,此时排风口只能向待调温的室内局部空间排出热气。
[0009]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排风口排出的空气是冷气还是热气或是冷热混合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下密封环的厚度小于等于下隔板的上端与中隔板的下端之间的间距,上密封环的厚度大于等于上隔板的下端与中隔板的上端之间的间距,下密封环的上端与上密封环的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下隔板的上端与中隔板的下端之间的间距。该结构通过严格地设定好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上密封环、下密封环的厚度以及上密封环与下密封环之间的间距就可以实现控制排风口的排风模式。
[0010] 为了便于控制排风口的排风方向,同时为了简化排风方向控制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每个所述排风口均设有转板,转板的周边为凸弧面侧边,凸弧面侧边与凹弧面侧边的固定网板构成关节铰接结构,在所述转板与下隔板的下端之间至少设有4个推杆,推杆与三位电磁驱动器连接,三位电磁驱动器安装在龙骨之间的连杆上。通过将位于排风口处的网板设置成可以转向具有关节结构的转板,并且需要设置有能够驱动具有关节结构的转板转动,因此可以采用三位电磁驱动器驱动的推杆,当三位电磁驱动器位于中间位置时,被推杆顶压的转板也位于中位,当三位电磁驱动器位于下端位置时,被推杆顶压的转板也位于下端位置,当三位电磁驱动器位于上端位置时,被推杆顶压的转板也位于上端位置。若在转板的4边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三位电磁驱动器和推杆,当相对的一对三位电磁驱动器位于中位,另一对三位电磁驱动器分别位于上位与下位时,转板将向一侧倾斜,当相邻的三位电磁驱动器位于上位,另一对相邻的三位电磁驱动器位于下位时,转板将向对角的一侧倾斜。通过该机构可以使得网板上的转板具有8个倾斜出风方向。
[0011] 为了便于对回风口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清洁,确保由排风口排出的空气清洁卫,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回风口的网板上设置有滤网。
[0012] 为了便于分别开启或关闭不同排风口,以便于对待调温空间内的不同区域进行温度调控,使其只在有人员停留的区域开启排风口对局部区域进行温度调控,对没有人员停留的区域不开启排风口,以达到节能降耗的功效,变频压缩机可根据排风口开启的数量和排风上的风速调节输出功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侧排风管与侧回风管内分别设有挡风阀门,挡风阀门与电动转阀连接。
[0013] 为了便于使不同区域设置的排风口均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到待调温空间内人员停留的位置,并能够对该区域方位内的温度进行调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下隔板的下面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在所述上隔板的下面设有红外遥控接收器。其中,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用于感知人员停留的位置,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排列的越密集就可以越准确的定位人员停留的位置。红外遥控接收器是用于接收遥控信号的,当排风口下面停留的人员对该区域内的调控温度具有不同的需求时,就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设有红外探头的手机对该区域范围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而且每个红外遥控接收器均设有独立的位置编码,所以遥控器可以对具有不同位置编码的红外遥控接收器进行遥控,用于调节指定位置排风口所对应区域的温度。
[0014] 为了能适应特殊人群怕冷,不适于在空调环境内停留确又不便离开的情况,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主回风道还通过热风管接口与热风管的一端连接,热风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上的排风机的排风口连接,在所述热风管设有挡风阀门,挡风阀门与电动转阀连接。
[0015] 为了避免待调温空间内的人员频繁流动造成的排风口频繁启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延时电路,延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连接,延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采用延时电路主要用于当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信号后,需要在延续的一段时间内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保持不变,控制器在启动该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发出信号所在区域内排风口开启工作,否则控制器将不启动该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发出信号所在区域内排风口开启工作。
[0016]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调温效果好,可以根据人员多少和人员所在位置定向调控局部空间范围内的温度,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对环境温度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局部空间内提供不同的温度,同时还具有节能等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中:1、蒸发器;2、排风口;3、回风口;4、主排风道;5、排风机;6、主回风道;7、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8、顶板;9、网板;9.1、转板;10、龙骨架;11、冷风腔室;12、暖风腔室;13、下隔板;14、中隔板;15、上隔板;16、外排风管;17、网孔;18、内排风管;19、上密封环;20、下密封环;21、连杆;22、驱动盘;23、螺孔;24、丝杠;25、联轴器;26、伺服电机;27、基座;28、侧排风管;29、侧回风管;30、热风管;31、推杆;32、三位电磁驱动器;33、连杆;34、滤网;35、挡风阀门;36、电动转阀;37、红外遥控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2]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图中未视)、蒸发器1和控制器(图中未视),在用于温度调节的空间内设有蒸发器1的排风口2和回风口3,排风口2通过主排风道4、排风机5与蒸发器1的一侧连通,回风口3通过主回风道6与蒸发器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排风口2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排风口2将待温度调节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温度调节区域,回风口3设有若干个,分别设置在待温度调节区域的外围和/或每个排风口2的周边,在每个排风口2的附近均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且在每个排风口2上均设有用于风量调节、温度调节及排风口开关的调控机构,调控机构通过红外遥控接收器37、控制器与红外遥控发射器或设有红外发射头的手机无线连接,控制器内设有通信模块,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中心连接构成物联网系统。其中,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可采用型号为MLX90620的红外阵列热电堆传感器,且MLX90620的红外阵列热电堆传感器的感应端加装有菲涅尔透镜。
[0023] 该温度控制装置通过在室内的顶板8和/或壁板设置有若干个排风口2及回风口3,并在每一个排风口2上都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这样就可以做到在室内只有有人员停留的区域对应的排风口2才会开启,且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局部空间进行温度调节,而远离该区域范围的其他无人区域的排风口2将处于关闭状态,而且在有人员停留的区域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设有红外遥控头的手机对该区域内排风口2的排风温度进行遥控。还可以通过控制器内的通信模块对空调系统实现远程遥控,控制是否开启整个空调系统,或对整个空调系统的电气运行进行监控与维护。
[0024] 为了便于将若干个排风口2和回风口3分别有序、稳妥、合理地安装在室内需要温度调节的位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排风口2与回风口3分别设置在待温度调节空间的顶板8和/或壁板上,且排风口2与回风口3分别安装在网板9上,网板9再通过龙骨架10与顶板8和/或壁板连接,调控机构设置在排风口2上,且与龙骨架10连接。
[0025] 为了便于控制不同排风口2独立的开启、关闭、排送冷风、排送热风、或排送冷风与热风的混合风,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调控机构包括设置在排风口3上的冷风腔室11和暖风腔室12,冷风腔室11下设有下隔板13,冷风腔室11与暖风腔室12之间设有中隔板14,暖风腔室12上设有上隔板15,冷风腔室11与暖风腔室12的外围与龙骨支架10连接,在上隔板15、暖风腔室12、中隔板14、冷风腔室11和下隔板13之间设有两端开口的外排风管16,外排风管16在位于冷风腔室11与暖风腔室12部位的管壁上均布有网孔17,在外排风管16内套装有两端开口的内排风管18,且内排风管18的长度短于外排风管16,在外排风管16与内排风管18之间设有上密封环19和下密封环20,上密封环19和下密封环20的内环壁与内排风管18的上端和下端的外壁固定连接,上密封环19和下密封环20的外环壁与外排风管16的内壁滑动配合,上密封环19或内排风管18的上端通过连杆21与驱动盘22连接,驱动盘22上设有螺孔23,驱动盘22上的螺孔23与丝杠24螺纹配合,丝杠24的一端通过联轴器25与伺服电机26连接,丝杆24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排风管18内,伺服电机26通过基座27与顶板8或壁板连接;冷风腔室11的一侧通过侧排风管28与主排风道4连接,主排风道4通过排风机5与蒸发器1的一侧连通,暖风腔室12的一侧通过侧回风管29与主回风道6连接,主回风道6与蒸发器1的另一侧连通。其中,冷风腔室11、暖风腔室12、外排风管16、内排风管18、上隔板15、中隔板14、下隔板13、上密封环19、下密封环20、主排风道4、主回风道6、侧排风管28、通过侧回风管29均由保温材料制成或表面附着有保温层。图1与图2中示意的是若干个排风口
2与回风口3中三个,分别在排送冷风、混合风和热风3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该调控机构中的冷风腔室11的一侧与蒸发器1通过排风机5及主排风道4连接,用于将冷风通过网板9排向待调温的空间,暖风腔室12的一侧与蒸发器1通过主回风道6连接,用于将过滤后的回风再通过网板9送回蒸发器,或通过热风管30将冷凝器排风口排出的热空气通过网板9排向待调温的空间。调控机构中的上隔板15、中隔板14、下隔板13可以将暖风腔室12与冷风腔室11分隔开,并通过外排风管16将上隔板15、中隔板14、下隔板13串接在一起,然后将外排风管16穿过冷风腔室11与暖风腔室12的管壁制成网孔17状管壁,以便于冷气、热气分别进入冷风腔室11与暖风腔室12内,在外排风管16内套装有内排风管18及上密封环19和下密封环20,可以便于将冷风与热风分别或共同通过网板9排入待调温的室内局部空间,在上密封环19或内排风管18的上端通过连杆21连接驱动盘22,通过驱动盘22上的螺孔23与丝杠24螺纹配合,再通过丝杆24与伺服电机26的连接,并将伺服电机26通过基座27固定在顶板8或墙板上,这样就可以通过伺服电机26驱动内排风管18及上密封环19和下密封环20一起上下运动。当下密封环20的下端运动到中隔板14位置,上密封环运动到暖风腔室12与上隔板15位置时,此时只有冷风腔室11的一端与网板9连通,冷风腔室11的一侧通过侧排风管28与主排风道4连通,此时排排风口2只能向待调温的室内局部空间排出冷气。当上密封环19的上端面位于暖风腔室12内,下密封环13的下端面位于冷风腔室11内的位置时,部分冷风通过外排风管16与网板9连通,部分热风通过内排风管18也与网板9连通,此时由排风口2处网板9排出的是冷风与热风的混合风。当下密封环20的下端位于下隔板13的上面以下,上密封环19的上端位于中隔板14的上面以下时,此时只有暖风腔室12通过内排风管18的两端与排风口2上的网板9连通,暖风腔室12的一侧通过侧回风管29与主回风道6连通或与热风管30连通,此时排风口2只能向待调温的室内局部空间排出热气。
[0027]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排风口2排出的空气是冷气还是热气或是冷热混合气,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下密封环20的厚度小于等于下隔板13的上端与中隔板14的下端之间的间距,上密封环19的厚度大于等于上隔板15的下端与中隔板14的上端之间的间距,下密封环20的上端与上密封环19的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下隔板13的上端与中隔板14的下端之间的间距。该结构通过严格地设定好上隔板15、中隔板14、下隔板13、上密封环19、下密封环20的厚度以及上密封环19与下密封环20之间的间距就可以实现控制排风口2的排风模式。
[0028] 为了便于控制排风口2的排风方向,同时为了简化排风方向控制结构,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每个所述排风口2均设有转板9.1,转板9.1的周边为凸弧面侧边,凸弧面侧边与凹弧面侧边的固定网板9构成关节铰接结构,在所述转板9.1与下隔板20的下端之间至少设有4个推杆31,推杆31与三位电磁驱动器32连接,三位电磁驱动器32安装在龙骨10之间的连杆33上。通过将位于排风口2处的网板9设置成可以转向具有关节结构的转板9.1,并且需要设置有能够驱动具有关节结构的转板9.1转动,因此可以采用三位电磁驱动器32驱动的推杆31,当三位电磁驱动器32位于中间位置时,被推杆31顶压的转板9.1也位于中位,当三位电磁驱动器32位于下端位置时,被推杆31顶压的转板9.1也位于下端位置,当三位电磁驱动器32位于上端位置时,被推杆31顶压的转板9.1也位于上端位置。若在转板的
4边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三位电磁驱动器32和推杆31,当相对的一对三位电磁驱动器32位于中位,另一对三位电磁驱动器32分别位于上位与下位时,转板9.1将向一侧倾斜,当相邻的三位电磁驱动器32位于上位,另一对相邻的三位电磁驱动器32位于下位时,转板9.1将向对角的一侧倾斜。通过该机构可以使得网板9上的转板9.1具有8个倾斜出风方向。
[0029] 为了便于对回风口3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清洁,确保由排风口排出的空气清洁卫,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回风口3的网板9上设置有滤网34。
[0030] 为了便于分别开启或关闭不同排风口2,以便于对待调温空间内的不同区域进行温度调控,使其只在有人员停留的区域开启排风口2对局部区域进行温度调控,对没有人员停留的区域不开启排风口2,以达到节能降耗的功效,变频压缩机可根据排风口2开启的数量和排风上的风速调节输出功率,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侧排风管28与侧回风管29内分别设有挡风阀门35,挡风阀门35与电动转阀36连接。
[0031] 为了便于使不同区域设置的排风口2均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到待调温空间内人员停留的位置,并能够对该区域方位内的温度进行调控,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下隔板13的下面设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在所述上隔板15的下面设有红外遥控接收器37。其中,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用于感知人员停留的位置,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排列的越密集就可以越准确的定位人员停留的位置。红外遥控接收器37是用于接收遥控信号的,当排风口下面停留的人员对该区域内的调控温度具有不同的需求时,就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设有红外探头的手机对该区域范围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而且每个红外遥控接收器37均设有独立的位置编码,所以遥控器可以对具有不同位置编码的红外遥控接收器进行遥控,用于调节指定位置排风口所对应区域的温度。
[0032] 为了能适应特殊人群怕冷,不适于在空调环境内停留确又不便离开的情况,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主回风道6还通过热风管接口与热风管30的一端连接,热风管30的另一端与冷凝器上的排风机的排风口连接,在所述热风管30内也设有挡风阀门25,挡风阀门35与电动转阀36连接。
[0033] 为了避免待调温空间内的人员频繁流动造成的排风口频繁启闭,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延时电路(图中未视),延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连接,延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采用延时电路主要用于当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7向控制器发出信号后,需要在延续的一段时间内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保持不变,控制器在启动该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发出信号所在区域内排风口开启工作,否则控制器将不启动该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发出信号所在区域内排风口开启工作。
[003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