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式通讯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62922.X

文献号 : CN1088102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立中张秋琳

申请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佩戴式通讯设备。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包括手机与佩戴条,所述手机包括矩形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上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多个虚拟按钮,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条形装设槽,所述佩戴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条形装设槽中,所述条形装设槽的中部凹设有固定槽,所述条形装设槽的端部设置有卡设环,所述佩戴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佩戴条还穿设于所述卡设环中。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的携带较为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佩戴式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与佩戴条,所述手机包括矩形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上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多个虚拟按钮,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条形装设槽,所述佩戴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条形装设槽中,所述条形装设槽的中部凹设有固定槽,所述条形装设槽的端部设置有卡设环,所述佩戴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佩戴条还穿设于所述卡设环中;

还包括卡设组件,所述卡设组件包括卡设框条与支撑条,所述卡设框条卡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垂直设置于所述卡设框条上,所述卡设框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弧形钩,两个所述弧形钩分别卡设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弧形钩横跨于所述条形装设槽上,所述弧形钩的底部形成有柔性层,所述支撑条贴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矩形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卡设框条还包括连接条,两个所述弧形钩分别形成于所述连接条的相对两端,所述连接条贴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垂直,所述支撑条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条的宽度,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上均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黏贴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上设置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上形成有多个粘附微凹槽,所述多个粘附微凹槽均为半球形微凹槽;

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还包括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转动件与粘贴膜片,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的端部,所述粘贴膜片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所述转动件包括夹持件与转动体,所述夹持件上形成有夹持槽,所述夹持件卡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一端,所述转动体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夹持件上,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体、底部板与顶部板,所述连接体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体上,所述底部板与所述顶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夹持槽形成于所述底部板与所述顶部板之间,所述底部板固定于所述连接体上,所述顶部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上,所述底部板抵持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顶部板抵持于所述矩形本体的正面,所述顶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底部板的长度,所述转动体上凹设有装设槽,所述粘贴膜片的端部安装于所述装设槽的侧壁上,所述粘贴膜片与所述装设槽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变形间隙,所述转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紧固端与释放端,所述释放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上,所述释放端设置有夹设体,所述粘贴膜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紧固端上,所述粘贴膜片的另一端夹持于所述释放端的夹设体上,所述顶部板上设置有释放柱,所述释放柱用于抵持所述夹设体,以使所述夹设体释放所述粘贴膜片,所述夹设体包括转动轴、两个夹持片与弹簧,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夹持片的中部分别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两个夹持片上,所述两个夹持片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夹持端与推抵端,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两个夹持片的推抵端上,所述两个夹持片的夹持端分别夹持于所述粘贴膜片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夹持片的推抵端上形成有释放凹槽,所述释放柱用于抵持于所述释放凹槽内,从而推动所述夹持片压缩所述弹簧收缩,以供所述夹持片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两个夹持片的夹持端之间形成有释放间隙,以将所述粘贴膜片释放。

说明书 :

佩戴式通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佩戴式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通讯设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目前,通讯设备已经由单一的通信功能发展为集娱乐与实用于一体的多媒体播放设备。然而,通讯设备由于其体积的限制,不方便挂设,携带需要放置于口袋中或者拿在手上,放在口袋中容易按压大腿,而拿在手上又不能解放双手,因此使得所述通讯设备的携带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携带较为方便的佩戴式通讯设备。
[0004] 一种佩戴式通讯设备,包括手机与佩戴条,所述手机包括矩形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上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多个虚拟按钮,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条形装设槽,所述佩戴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条形装设槽中,所述条形装设槽的中部凹设有固定槽,所述条形装设槽的端部设置有卡设环,所述佩戴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佩戴条还穿设于所述卡设环中。
[0005]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卡设组件,所述卡设组件包括卡设框条与支撑条,所述卡设框条卡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垂直设置于所述卡设框条上。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设框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弧形钩,所述两个弧形钩分别卡设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钩横跨于所述条形装设槽上,所述弧形钩的底部形成有柔性层。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条贴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矩形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设框条还包括连接条,所述两个弧形钩分别形成于所述连接条的相对两端,所述连接条贴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垂直,所述支撑条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条的宽度。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上均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黏贴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上设置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上形成有多个粘附微凹槽。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粘附微凹槽均为半球形微凹槽。
[0014] 由于在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中,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条形装设槽,因此方便将所述佩戴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条形装设槽内的固定槽中。在后续的携带过程中,通过将所述佩戴条挂设于使用者的脖子上,进而方便了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的携带,使得其携带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实施例的佩戴式通讯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佩戴式通讯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为一实施例的转动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19]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 本发明涉及一种佩戴式通讯设备。例如,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包括手机与佩戴条,所述手机包括矩形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上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多个虚拟按钮。例如,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条形装设槽,所述佩戴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条形装设槽中,所述条形装设槽的中部凹设有固定槽。例如,所述条形装设槽的端部设置有卡设环,所述佩戴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佩戴条还穿设于所述卡设环中。
[0022]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佩戴式通讯设备100,包括手机10与佩戴条30,所述手机包括矩形本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上的显示屏15,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多个虚拟按钮,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条形装设槽16,所述佩戴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条形装设槽中,所述条形装设槽的中部凹设有固定槽,所述条形装设槽的端部设置有卡设环(图未示),所述佩戴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佩戴条还穿设于所述卡设环中。
[0023] 例如,由于在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中,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有条形装设槽,因此方便将所述佩戴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条形装设槽内的固定槽中。在后续的携带过程中,通过将所述佩戴条挂设于使用者的脖子上,进而方便了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的携带,使得其携带较为方便。
[0024] 例如,为了便于使所述卡设组件更为牢固地卡设于所述矩形本体上,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还包括卡设组件40,所述卡设组件包括卡设框条41与支撑条42,所述卡设框条卡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垂直设置于所述卡设框条上。所述卡设框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弧形钩411,所述两个弧形钩分别卡设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弧形钩横跨于所述条形装设槽上,所述弧形钩的底部形成有柔性层。所述支撑条贴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矩形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使所述卡设组件包括卡设框条与支撑条,使所述卡设框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凸设有弧形钩,进而可以利用所述两个弧形钩钩住所述矩形本体的相对两侧,提高所述卡设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0025] 例如,为了便于加强所述卡设框条的粘附形,所述卡设框条还包括连接条413,所述两个弧形钩分别形成于所述连接条的相对两端,所述连接条贴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垂直,所述支撑条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条的宽度。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上均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黏贴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上设置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上形成有多个粘附微凹槽。所述多个粘附微凹槽均为半球形微凹槽。由于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上均设置有粘结层,因此可以较为方便地利用所述粘结层将所述卡设框条粘结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本体上,从而可以避免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连接条的脱落。
[0026] 例如,尤其重要的是,请参阅图3,为了便于清理所述矩形本体的显示屏上的灰尘,所述佩戴式通讯设备还包括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转动体50与粘贴膜片55,所述转动体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矩形本体的端部,所述粘贴膜片设置于所述转动体上,通过转动所述转动体使得所述转动体带动所述粘贴膜片贴设于所述显示屏上,从而粘附所述显示屏上的灰尘,当掰开所述转动体时,所述粘贴膜片从所述显示屏上脱离,进而带走所述显示屏上的灰尘。例如,所述转动体包括夹持件与转动体,所述夹持件上形成有夹持槽,所述夹持件卡设于所述矩形本体的一端,所述转动体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夹持件上,通过施力于所述转动体上即可使得所述转动体相对所述夹持件转动,从而贴设于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上。
[0027] 例如,为了使所述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矩形本体上,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体、底部板与顶部板,所述连接体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体上,所述底部板与所述顶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夹持槽形成于所述底部板与所述顶部板之间。所述底部板固定于所述连接体上,所述顶部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上,通过掰开所述顶部板,从而可以较为方便地将所述矩形本体卡入所述夹持槽内。通过释放所述顶部板,从而可以使得所述顶部板恢复原位,进而夹紧所述矩形本体,从而实现对所述转动体的定位。例如,所述底部板抵持于所述矩形本体的背面,所述顶部板抵持于所述矩形本体的正面,所述顶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底部板的长度,通过设置所述顶部板的长度较小,从而可以避免所述顶部板触碰到所述显示屏上,防止损坏所述显示屏。
[0028] 例如,所述转动体上凹设有装设槽501,所述粘贴膜片的端部安装于所述装设槽的侧壁上,所述粘贴膜片与所述装设槽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变形间隙。当所述转动体盖设于所述矩形本体上时,所述粘贴膜片能够抵持于所述显示屏上,并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粘贴膜片能够较好地吻合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形状。例如,所述转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紧固端与释放端,所述释放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上,所述释放端设置有夹设体58,所述粘贴膜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紧固端上,所述粘贴膜片的另一端夹持于所述释放端的夹设体上,所述顶部板上设置有释放柱,所述释放柱用于抵持所述夹设体,以使所述夹设体释放所述粘贴膜片。当旋转所述转动体,以使所述粘贴膜片黏贴于所述显示屏上后,所述夹设体受所述转动体的带动抵持于所述顶部板上,所述顶部板上的释放柱抵持所述夹设体,使得所述夹设体释放所述粘贴膜片,在掰动所述转动体离开所述矩形本体时,所述夹设体已经释放所述粘贴膜片,此时所述转动体的紧固端能够带动所述粘贴膜片撕离所述显示屏,由于所述粘贴膜片一端已经被所述夹设体释放,因此使得所述粘贴膜片能够平稳地离开所述显示屏,提高除尘效果。
[0029] 例如,所述夹设体包括转动轴581、两个夹持片583与弹簧,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夹持片的中部分别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两个夹持片上。例如,所述两个夹持片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夹持端与推抵端,所述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两个夹持片的推抵端上,所述两个夹持片的夹持端分别夹持于所述粘贴膜片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夹持片的推抵端上形成有释放凹槽,所述释放柱用于抵持于所述释放凹槽内,从而推动所述夹持片压缩所述弹簧收缩,以供所述夹持片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两个夹持片的夹持端之间形成有释放间隙,以将所述粘贴膜片释放。
[003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1]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