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盒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437540.4

文献号 : CN1088528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顾振宇陈晋苏薛张恒

申请人 : 顾振宇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学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盒,包括壳体、门体、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壳体内部形成一顶面开口的空腔;门体的一端在空腔的开口处与壳体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持件的一端与门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磁吸部;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在空腔的开口处与壳体的另一侧连接,且另一端设有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对设置且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之间形成大小可改变的夹持区域。通过第一、第二磁吸部之间的磁力吸引,实现门体、第一、第二夹持件与壳体的相对固定及对药包夹持固定,无需另外设置门体锁定和药包夹持结构,且向外抽取药包时,可形成手可以感知的阻力变化反馈。

权利要求 :

1.一种药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门体(2)、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一顶面开口的空腔(100);所述门体(2)的一端在所述空腔(100)的开口处与所述壳体(1)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20)的一端与所述门体(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2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磁吸部(200);所述第二夹持件(3)的一端在所述空腔(100)的开口处与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连接,且另一端设有第二磁吸部(300);所述第一磁吸部(200)和所述第二磁吸部(300)相对设置且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在所述第一磁吸部(200)和所述第二磁吸部(300)之间形成大小可改变的夹持区域(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0)远离所述门体(2)的一端沿离开所述空腔(100)的方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磁吸部(200),所述第二夹持件(3)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沿离开所述空腔(100)的方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磁吸部(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200)具有面向所述空腔(100)的第一磁力面(201),所述第二磁吸部(300)具有面向所述空腔(100)的第二磁力面(301),所述第一磁力面(201)与所述第二磁力面(301)相对且成角度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磁力面(201)与所述第二磁力面(301)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区域(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200)包括所述第一夹持件(20)远离所述门体(2)的一端沿离开所述空腔(100)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的第一夹持部(202)和嵌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02)内部的第一磁体(203),所述第一夹持部(202)具有形成为所述第一磁力面(201)的第一夹持面(204),所述第一磁体(203)与所述第一夹持面(204)相平行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0)与所述门体(2)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一底面(206)与所述第一磁吸部(200)的所述第一磁力面(201)之间通过第一弧形面(205)平滑过渡地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部(300)包括所述第二夹持件(3)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沿离开所述空腔(100)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的第二夹持部(302)和嵌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302)内部的第二磁体(303),所述第二夹持部(302)具有形成为所述第二磁力面(301)的第二夹持面(304),所述第二磁体(303)与所述第二夹持面(304)相平行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3)与所述壳体(1)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二底面(306)与所述第二磁吸部(300)的所述第二磁力面(301)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面(305)平滑过渡地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门体(2)存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门体(2)朝向所述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0)与所述门体(2)可转动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0)的配合面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夹持件(20)朝向所述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3)与所述壳体(1)可转动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存在相配合的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夹持件(3)朝向所述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件(20)上设有提拉抓手(7)。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磁吸部(200)或所述第二磁吸部(300)上设有药包计数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控制器,所述壳体(1)、所述门体(2)、所述第一夹持件(2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3)上可见部位设有信息显示装置,所述信息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药包计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说明书 :

一种药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学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盒。

背景技术

[0002]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根据病情不同,一天需要服用2种以上药物3-5次,每周需要服用至少50粒药物。由于记忆力衰退、行动能力降低等原因,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经常会漏服、
错服药品。在长期服用慢性病药物过程中,很多慢性病患者因为未能准确遵照医嘱服用药
物导致康复情况不理想。
[0003] 在小型社区医院或者养老院,给慢性病老年分配药物成为一项繁杂的任务,监护和义务工作者人数不够,看护人员和患者数量严重失调。到药物服用时间时,需要看护人员
人工提醒患者服用特定药物,无看护人员老年慢性病患者容易误服或漏服药物。为慢性病
患者定时定量分配药物并监督服药已成为社会保障中一项繁重且容易出现错漏的复杂任
务。
[0004] 为降低药品包装成本与药物价格,中国已经逐渐开始推广药品大容量包装,药房或医院采购大包装药品,然后根据患者处方要求为患者配置一定服药周期的单剂量包装药
物分发给患者。欧美大部分国家已经采用这样的方式。
[0005] 目前已有一些提醒服用药物的药盒,将分装好的药品放置在这些装置中,可实现服用药物自动提醒。但现有的药盒结构设计较为复杂、操作不便,不利于患者使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药盒,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盒,包括壳体、门体、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壳体内部形成一顶面开口的空腔;门体的一端在空腔的开口处与壳体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持件的一端与门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
设有第一磁吸部;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在空腔的开口处与壳体的另一侧连接,且另一端设有
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对设置且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在第一磁吸部和第
二磁吸部之间形成大小可改变的夹持区域。
[0008] 优选地,第一夹持件远离门体的一端沿离开空腔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一磁吸部,第二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沿离开空腔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二磁吸部。
[0009] 优选地,第一磁吸部具有面向空腔的第一磁力面,第二磁吸部具有面向空腔的第二磁力面,第一磁力面与第二磁力面相对且成角度地设置,在第一磁力面与第二磁力面之
间形成夹持区域。
[0010] 优选地,第一磁吸部包括第一夹持件远离门体的一端沿离开空腔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的第一夹持部和嵌设于第一夹持部内部的第一磁体,第一夹持部具有形成为第一磁力面
的第一夹持面,第一磁体与第一夹持面相平行地设置。
[0011] 优选地,第一夹持件与门体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一底面与第一磁吸部的第一磁力面之间通过第一弧形面平滑过渡地相连接。
[0012] 优选地,第二磁吸部包括第二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沿离开空腔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的第二夹持部和嵌设于第二夹持部内部的第二磁体,第二夹持部具有形成为第二磁力面
的第二夹持面,第二磁体与第二夹持面相平行地设置。
[0013] 优选地,第二夹持件与壳体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二底面与第二磁吸部的第二磁力面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面平滑过渡地相连接。
[0014] 优选地,壳体与门体存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门体朝向空腔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
[0015] 优选地,第一夹持件与门体可转动地连接。
[0016] 优选地,门体与第一夹持件的配合面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一夹持件朝向空腔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
[0017] 优选地,第二夹持件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0018] 优选地,壳体与第二夹持件存在相配合的第三限位结构,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二夹持件朝向空腔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
[0019] 优选地,在第一夹持件上设有提拉抓手。
[0020] 优选地,在第一磁吸部或第二磁吸部上设有药包计数传感器。
[0021] 优选地,壳体内设有控制器,壳体、门体、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上可见部位设有信息显示装置,信息显示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药包计数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的进步:
[0023] 将门体、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设置在壳体的顶面,并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对的两端上分别设置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通过门体的转动可实现壳体空腔的
开启和关闭;当空腔开启时,可以向空腔内放置若干个依次连接的药包,当门体将空腔关闭
时,通过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之间的磁力吸引,即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磁
力吸引,一方面可以实现门体及第二夹持件与壳体的相对固定,因此无需在门体及第二夹
持件与壳体之间另外设置锁定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药包夹持固定,因此无需另外
设置药包夹持结构,由此可使药盒的整体结构大大地简单化;第三方面,在抽取药包时,第
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对位置的改变导致磁通量密度发生变化,磁力也发生变化,因此
可形成手可以感知的与抽出方向相反的、与药包形状对应的、阻力的变化反馈,从而帮助使
用者感知定位药包间隔。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盒开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盒关闭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盒关闭且夹持药包时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盒关闭且夹持药包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8] 图5是将药包从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盒抽出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9] 图6是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0] 图7是图5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1] 图8a、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门体和第二夹持件联动机制的原理示意图。
[0032] 图中:
[0033] 1、壳体                     100、空腔                  101、药包
[0034] 2、门体                     20、第一夹持件             200、第一磁吸部
[0035] 201、第一磁力面             202、第一夹持部            203、第一磁体
[0036] 204、第一夹持面             205、第一弧形面            206、第一底面
[0037] 207、第一台阶面             208、第二台阶面            3、第二夹持件
[0038] 300、第二磁吸部             301、第二磁力面            302、第二夹持部
[0039] 303、第二磁体               304、第二夹持面            305、第二弧形面
[0040] 306、第二底面               4、夹持区域                5、第一凸台
[0041] 6、第二凸台                 7、提拉抓手
[0042] a、第一磁吸部的磁力线方向   b、第二磁吸部的磁力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6]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7] 如图1至图8b所示,本发明的药盒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药盒包括壳体1、门体2、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壳体1内部形成一顶面开口的空腔100,如图3所示,空腔 
100用于容纳分配好的若干份药品,药品包装采用若干个依次连接的药包101进行包装,每
个药包101内装有单次服用剂量的药品。壳体1和空腔100的形状并不局限,可以采用如图 3
所示的矩形,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药包101内装的药品并不局
限于患者服用的药物,也可以是其它物品,例如茶叶或者糖或者其它可以用药包101包装的
物品。
[004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门体2的一端在空腔100的开口处与壳体1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门体2与壳体1可转动地连接的方式并不局限,例如可以采用枢轴连接或插销
与销孔相配合或铰接的方式。第一夹持件20的一端与门体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夹持件 
2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磁吸部200。第二夹持件3的一端在空腔100的开口处与壳体1的另一侧
连接,第二夹持件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磁吸部300。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相对设
置且通过磁力相互吸引。通过门体2的转动可实现空腔100的开启(参见图1)或关闭 (参见
图2)。参见图3和图4,当门体2将空腔100关闭时,在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之间形
成夹持区域4,置于空腔100内的依次连接的药包101的一端可从该夹持区域4 伸出,通过第
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的相互吸引对位于该夹持区域4的药包101产生闭合压力,从
而可将药包101夹持固定。并且,参见图5,该夹持区域4的大小可改变,夹持区域4大小的改
变可通过门体2的转动带动第一夹持件20转动而实现。从而可将药包 101从该夹持区域4抽
出以实现取药,并适应药包101抽出过程中在夹持区域4处的厚度变化,从而实现在取药时
使药包101能够顺利通过夹持区域4、在取药后药包101之间的连接部则能够被夹持在第一
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之间,以便于下次取药。
[0049] 优选地,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可以是可转动地连接,则夹持区域4大小的改变可通过第一夹持件20相对门体2的转动实现。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可转动地连接的方式并不
局限,例如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可以采用枢轴连接或插销与销孔相配合或铰接的方式连
接来实现相对转动,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也可以采用可弯折的柔性连接的方式来实现相
对转动,例如采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件将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连接,则可通过该连接
件的弹性变形实现第一夹持件20相对门体2的转动。
[0050] 优选地,第二夹持件3与壳体1也可以是可转动地连接,则夹持区域4大小的改变可通过第一夹持件20相对门体2的转动以及第二夹持件3的转动共同实现。第二夹持件3与壳
体 1可转动地连接的方式并不局限,例如可以采用枢轴连接或插销与销孔相配合或铰接的
方式。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第二夹持件3与壳体1均为可转动地连接,夹持区域4大小的改
变通过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的转动共同实现,在同样的夹持力度情况下,两侧共同
转动比单侧转动对药包101抽出动作的阻力较小,避免挤坏药包101内的药品。
[0051] 本实施例的药盒将门体2、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设置在壳体1的顶面,并在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相对的两端上分别设置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通
过门体2的转动可实现壳体1空腔100的开启和关闭。当空腔100开启时,可以向空腔100内放
置若干个依次连接的药包101。当门体2将空腔100关闭时,通过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
部300之间的磁力吸引,即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的磁力吸引,一方面可以实现
门体2及第二夹持件3与壳体1的相对固定,因此无需在门体2及第二夹持件3与壳体 1之间
另外设置锁定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药包101的夹持固定,因此无需另外设置药包
101夹持结构,由此可使药盒的整体结构大大地简单化;再一方面,在抽取药包101时,第一
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相对位置的改变导致磁通量密度发生变化,磁力也发生变化,
因此可形成手可以感知的与抽出方向相反的、与药包101形状对应的、阻力的变化反馈,从
而帮助使用者感知定位药包101间隔。
[0052]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远离门体2的一端沿离开空腔100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一磁吸部200。第二夹持件3远离壳体1的一端沿离开空腔100的方向向外延伸出第二磁吸部
300。
[0053]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第一磁吸部200具有面向空腔100的第一磁力面201,第二磁吸部300具有面向空腔100的第二磁力面301,第一磁力面201与第二磁力面 
301相对且成角度地设置,即第一磁吸部200的磁力线方向a与第二磁吸部300的磁力线方向
b成角度设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力面201和第二磁力面301远离空腔100的一端可
相互接触。在第一磁力面201与第二磁力面301之间形成夹持区域4,则该夹持区域4 形成为
朝向空腔100渐开的喇叭状。
[0054]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上的第一磁吸部200可以包括第一夹持部202和第一磁体203,第一夹持部202由第一夹持件20远离门体2的一端沿离开空腔100的方向向
外延伸得到,第一磁体203嵌设于第一夹持部202内部,第一磁体203可以采用永磁体,用于
提供磁力。第一夹持部202具有形成为第一磁力面201的第一夹持面204,第一磁体203在第
一夹持部202内部与第一夹持面204相平行地设置,由此构成第一磁吸部200。
[0055] 相应地,第二夹持件3上的第二磁吸部300也可以包括第二夹持部302和第二磁体303,第二夹持部302由第二夹持件3远离壳体1的一端沿离开空腔100的方向向外延伸得到,
第二磁体303嵌设于第二夹持部302内部,第二磁体303可以采用永磁体,用于提供磁力。第
二磁体303与第一磁体203的磁极异极相对地设置。第二夹持部302具有形成为第二磁力面 
301的第二夹持面304,第二磁体303在第二夹持部302内部与第二夹持面304相平行地设置,
由此构成第二磁吸部300。
[0056] 当然,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实现磁力相吸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例如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也可以采用具有磁力的
整体部件,如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 整体均采用永磁体材料制成,也可以达到同
样的效果。进一步,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也可以为具有磁力的整体构件,如第一夹
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均为采用永磁体材料制成的构件,亦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0057]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一底面206与第一磁吸部200的第一磁力面201之间通过第一弧形面205平滑过渡地相连接。第二夹持件3与壳
体 1相连接的一端的第二底面306与第二磁吸部300的第二磁力面301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面
305 平滑过渡地相连接。则通过第一弧形面205和第二弧形面305可以对药包101的输出进
一步起到引导的作用,使药包101能够顺畅进入夹持区域4中。
[0058]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壳体1与门体2存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门体2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即限定门体2朝空腔100内部可转动至
的最低位置,从而约束门体2朝向空腔100内部的转动角度,保证对空腔100的有效关闭。第
一限位结构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优选地,第一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100 腔
壁上,例如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为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100腔壁上的第一凸台5,通过第一凸
台5与门体2的配合实现门体2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的下止点位置的限定。第一凸台 5与门
体2的配合方式并不局限,例如第一凸台5可以设置在与门体2中部相对应的位置,则门体2
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时,可通过门体2面向空腔100的底面与第一凸台5的卡接接触实现门
体2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的下止点位置的限定;参见图5和图6,第一凸台5 也可以设置在
与门体2与第一夹持件20相连接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则门体2朝向空腔100 内部转动时,
可通过门体2与第一夹持件20相连接的端部与第一凸台5的卡接接触实现门体 2朝向空腔
100内部转动的下止点位置的限定。
[0059]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门体2与第一夹持件20的配合面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一夹持件20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即限定第一夹
持件 20朝空腔100内部可转动至的最低位置,从而约束第一夹持件20朝向空腔100内部的
转动角度。第二限位结构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优选地,参见图6和图7,可以在门体2远离壳体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第一台阶面207,在第一夹持件20与门体2相连接的一端端面上设有
第二台阶面208,由第二台阶面208与第一台阶面207相对咬合构成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当第
一夹持件20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第一夹持件20上的第二台阶面208向门体2上的第一
台阶面207靠近,至第二台阶面208与第一台阶面207相互卡接时,第一夹持件20则不能再继
续朝空腔100内部转动,即到达第一夹持件20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该下
止点位置即由第二台阶面208与第一台阶面207的配合而限定。
[0060]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壳体1与第二夹持件3存在相配合的第三限位结构,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二夹持件3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时的下止点位置,即限定第二夹持件3朝
空腔100内部可转动至的最低位置,从而约束第二夹持件3朝向空腔100内部的转动角度。第
三限位结构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优选地,第三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100腔
壁上,例如第三限位结构可以为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100腔壁上的第二凸台6,通过第二凸
台6与第二夹持件3的配合实现第二夹持件3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的下止点位置的限定。第
二凸台6与第二夹持件3的配合方式并不局限,优选地,参见图5和图6,第二凸台6可以设置
在与第二夹持件3的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处,且第二夹持件3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时,可通过
第二夹持件3的侧面与第二凸台6的咬合卡接接触实现第二夹持件3朝向空腔100内部转动
的下止点位置的限定。
[0061]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持件20上设有提拉抓手7,以便于使用者抓住并转动门体2,以打开药盒。
[0062] 本实施例的上述药盒,将第一夹持件20上第一磁吸部200的第一磁力面201与第二夹持件3上第二磁吸部300的第二磁力面301相对且成角度地设置,相较现有技术中的磁吸
方式将两个相对的磁力面平行并且贴合设置的方法,能够实现以下优势:
[0063] (1)形成的喇叭状的夹持区域4能够对药包101的输出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0064] (2)相较两个磁力面平行并且贴合设置的方法,第一磁力面201与第二磁力面301之间的夹角可以使通过同样厚度的药包101时磁极分离的行程更短,也就是通过同样厚度
的药包 101的情况下,两个磁力面之间的距离(亦即两个磁力面之间的气隙厚度)的变化范
围更小,从而使磁力和夹持阻力的变化不至于过于强烈,保证药包101输出的顺畅和安全;
[0065] (3)由于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两个磁力面之间的气隙中的磁通密度(磁感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近似地与两个磁力面之间的距离(亦即两个
磁力面之间的气隙厚度)的平方成反比,是非线性的,在两个磁力面之间的距离接近零的时
候吸引力变化非常剧烈,过于贴合的两个磁力面需要很大的力才能分开,而第一磁力面201
与第二磁力面301之间的夹角相当于使两个磁力面之间保持一定的初始距离和气隙,因此
既能保证第一磁力面201和第二磁力面301之间间距变大,处于远离空腔100的一端处仍保
持有足够大吸引力,以保证对不同部位和厚度的药包101的夹持,同时在药包101抽出的过
程中第一磁力面201和第二磁力面301之间吸引力的变化也会比较缓和;
[0066] (4)在抽出药包101时,第一磁吸部200和第二磁吸部300转动分离而使夹持区域4变大,以使药包101通过,分离的过程中,第一磁力面201和第二磁力面301逐渐趋向于平行 
(参见图7),同时两个磁力面之间气隙的截面积由小变大,从而可对因两个磁力面之间距离
的增大导致的夹持力的快速衰减起到有效的补偿调节作用,使两个磁力面在距离较远时仍
保持相对较大的吸引力。而若两个磁力面的初始状态是平行的,则效果恰好相反。
[0067] (5)第一磁力面201与第二磁力面301相对且成角度地设置,在开启空腔100时,可以通过转动门体2带动第一夹持件20的第一磁吸部200转动,实现第二磁吸部300随第一磁
吸部200的联动,使第二夹持件3也随之往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门体2和第二夹持件3同
步开启和关闭,操作十分方便。参见图8a和图8b,其原理为:根据指南针的原理,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且南北极方向总是趋向于顺着外加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使得吸引力和排
斥力共线,达到稳定平衡。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3转动中所处的位置主要由磁力和重力
决定,第二夹持件3本身的重力F1垂直向下,门体2对第二夹持件3的作用力由第一磁吸部
200和第二磁吸部300之间磁吸引力产生,第二夹持件3的第二磁吸部300在第一夹持件20的
第一磁吸部200的外加磁场中受到的磁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使第二磁吸部300沿着磁力线
方向整体平移的力F2,以及由于其磁力线方向与其所处外加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存在夹角所
决定的扭转力(扭矩)F3,这种扭矩类似于指南针和地球磁场之间的关系,南北方向总是趋
向于顺着外加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因此当第二夹持件3相对地在第一夹持件20的外加磁场
中转动时,这三个力(F1、F2、F3)都会动态变化,当这三个力的合力正好共线于第二夹持件3的质心和转轴的连线(如图8a中虚线所示)时,第二夹持件3受力达到平衡,并稳定在该位置
(参见图8a)。由此,当向上提起并转动门体2时,在打开门体2的过程中,第二夹持件3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其自身重力而抬起,跟随门体2向上转动,当门体2打开到足够大的角度,第
二夹持件3的外加磁场接近消失,此时第二夹持件3已经越过最高点,在重力F1的单独作用
下,稳定在完全打开位置(参见图8b)。门体2关闭的过程中,施加在第二夹持件3上的磁场又
重新出现,运动的过程正好相反,第二夹持件3会跟随门体2转动并最后停在闭合位置。
[0068] 因此,本实施例的药盒具有结构非常简单、操作十分方便且使用效果非常好且非常可靠的优点。
[0069]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药盒还可以包括药包计数传感器。其中,药包计数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一磁吸部200或第二磁吸部300上,药包计数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对使用
者的取药动作进行监测。药包计数传感器可以为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磁吸部200或第
二磁吸部300的动作。优选地,在第一磁吸部200或第二磁吸部300上亦可以设置光电传感器
以辅助检测抽出的药包数量。
[007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控制器,在壳体1、门体2、第一夹持件20和/或第二夹持件3上可见部位可以设置信息显示装置和/或服药提醒装置,信息显示装置和/或服药提醒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显示时间、医嘱服药注意信息、服药提醒消息等。
[007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