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621205.X

文献号 : CN1089320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沈海洋

申请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通过在基板2个表面分别设置触控膜层,并通过图案化间隔线,将触控膜层分割为触控区域,并且仅在基板的一个侧边设置连接端子以及走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3个侧边设置连接端子及走线的方式,减少了需要设置连接端子及走线的侧边数量,这样就是实现触控面板的无边框设计,满足消费者对触控产品外观及触控感受的要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触控膜层,还图案化设置有m条第一间隔线,所述m条第一间隔线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一触控膜层分割为m+1个独立的第一触控区域;各第一触控区域分别连接一个连接端子;

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触控膜层,还图案化设置有n条第二间隔线,所述n条第二间隔线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二触控膜层分割为n+1个独立的第二触控区域;各第二触控区域分别连接一个连接端子;

沿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各第一触控区域与各第二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相互交错;

所有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边,且均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线的形状为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m条第一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都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线的形状为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n条第二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均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柔性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钠钙基或硅硼基的基片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膜层和所述第二触控膜层为采用磁控溅射方式形成的透明导电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线和第二间隔线为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采用蚀刻方式形成的。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主板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所述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所述触控面板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板,以使所述触控面板接收的触控信号传递至所述主板。

说明书 :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触控产品外观及触控感受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触控屏方案商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希望将触控屏黑边框做的越来越窄,甚至无边框。
[0003] 现有触控面板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触控的识别,除了需要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所在端部a设置连接端子以及走线之外,还需要在两个侧边(b和c)设置连接端子以及走线。
[0004] 即传统的触控屏通过丝印导电金属线作为触控电极与外部处理器间电信号传递的媒介,为了掩盖此信号导线,触控屏基板上需要增加一个宽的、不透明的、用来遮挡走线区的边框,此设计使触控屏的边框较宽。为了使触控屏在有限的尺寸上显示尽量多的内容,将信号导线所占据的边框面积减小,极力营造无视界的显示效果,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可以减小触控面板的边框面积。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其中,
[0008] 所述基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基板同一侧边的多个连接端子;
[0009] 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触控膜层,还图案化设置有m条第一间隔线,所述m条第一间隔线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一触控膜层分割为m+1个独立的第一触控区域;各第一触控区域分别连接一个连接端子;
[0010] 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触控膜层,还图案化设置有n条第二间隔线,所述n条第二间隔线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二触控膜层分割为n+1个独立的第二触控区域;各第二触控区域分别连接一个连接端子;
[0011] 沿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各第一触控区域与各第二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相互交错;
[0012] 所述多个连接端子均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
[0013]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隔线的形状为直线。
[0014]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m条第一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都不同。
[0015]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间隔线的形状为直线。
[0016]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n条第二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均不同。
[0017]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端子为柔性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0018]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基板为钠钙基或硅硼基的基片玻璃。
[0019]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触控膜层和所述第二触控膜层为采用磁控溅射方式形成的透明导电层。
[0020]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隔线和第二间隔线为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采用蚀刻方式形成的。
[0021]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主板及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所述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所述触控面板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板,以使所述触控面板接收的触控信号传递至所述主板。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基板2个表面分别设置触控膜层,并通过图案化间隔线,将触控膜层分割为触控区域,并且仅在基板的一个侧边设置连接端子以及走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3个侧边设置连接端子及走线的方式,减少了需要设置连接端子及走线的侧边数量,这样就是实现触控面板的无边框设计,满足消费者对触控产品外观及触控感受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现有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一表面的第一种图案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一表面的第二种图案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二表面的第一种图案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二表面的第二种图案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触控面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0032] 本发明针对现有触控面板需要在多个侧边设置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0033]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21以及柔性电路板22,其中,[0034] 所述基板21包括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以及位于所述基板同一侧边的多个连接端子213(多个213a和多个213b);可选的,基板21为透明基板;
[0035] 所述第一表面211设置有第一触控膜层211a,还图案化设置有m条第一间隔线211b,所述m条第一间隔线211b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一触控膜层211a分割为m+1个独立的第一触控区域211c;各第一触控区域211c分别连接一个连接端子213a;
[0036] 所述第二表面212设置有第二触控膜层212a,还图案化设置有n条第二间隔线212b,所述n条第二间隔线212b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二触控膜层212a分割为n+1个独立的第二触控区域212c;各第二触控区域212c分别连接一个连接端子213b;图2中虚线为透视线;
[0037] 沿垂直所述基板21的方向,各第一触控区域与各第二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相互交错;
[0038] 所述多个连接端子213均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2。
[0039] 在本发明中,m与n均为任意的正整数。
[0040] 可选的,为了保证触控识别的准确性,m与n均大于或者等于20。
[0041]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间隔线的形状为直线。
[0042] 可选的,如图3所示,至少两条第一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不同。
[0043] 可选的,如图3所示,m条第一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都不同。
[0044]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间隔线的形状为直线。
[0045] 可选的,如图5所示,至少两条第一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不同。
[0046] 可选的,如图5所示,n条第二间隔线与连接端子所在侧边的夹角均不同。
[0047] 可选的,所述连接端子为柔性金属层图案化形成。
[0048] 可选的,所述基板为钠钙基或硅硼基的基片玻璃。
[0049]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膜层和所述第二触控膜层为采用磁控溅射方式形成的透明导电层。
[0050] 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隔线和第二间隔线为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采用蚀刻方式形成的。
[0051]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21以及柔性电路板22,其中,[0052] 所述基板21包括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以及位于所述基板同一侧边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13a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13b;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13a并列设置在所述侧边的第一区域A,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13b并列设置在所述侧边的第二区域B;
[0053] 所述第一表面211设置有第一触控膜层211a,还图案化设置有m条第一间隔线211b,所述m条第一间隔线211b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一触控膜层211a分割为m+1个独立的第一触控区域211c;各第一触控区域211c分别连接一个第一连接端子213a;
[0054] 所述第二表面212设置有第二触控膜层212a,还图案化设置有n条第二间隔线212b,所述n条第二间隔线212b互不相交,将所述第二触控膜层212a分割为n+1个独立的第二触控区域212c;各第二触控区域212c分别连接一个第二连接端子213b;
[0055] 沿垂直所述基板21的方向,各第一触控区域与各第二触控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相互交错;
[0056] 所述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13a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13b均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2。
[0057]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间隔线的形状为弧线。
[0058] 可选的,如图4所示,至少2条第一间隔线的曲率半径不同。
[0059] 可选的,如图4所示,m条第一间隔线的曲率半径均不同。
[0060] 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间隔线的形状为弧线。
[0061] 可选的,如图6所示,至少2条第二间隔线的曲率半径不同。
[0062] 可选的,如图6所示,m条第二间隔线的曲率半径均不同。
[0063] 可选的,所述基板为基片玻璃,所述第一触控膜层和所述第二触控膜层为氧化铟锡膜。
[0064] 可选的,连接端子的金属可以采用膜质比较软的,例如铜等柔性金属,避免龟裂。
[0065]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主板及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所述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所述触控面板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板,以使所述触控面板接收的触控信号传递至所述主板。
[0066] 图7为本发明触控面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7] S701:提供透明基板。
[0068] 本发明选择导电玻璃制造工艺来制造触控面板。
[0069] 本步骤提供透明的玻璃作为基板。
[0070] S702:在透明基板的两个表面同时镀上一层氧化铟锡。
[0071] 采用溅射蒸发方法,在透明基板的两个表面同时镀上一层氧化铟锡ITO。
[0072] S703:在氧化铟锡上图案化处理形成间隔线。
[0073] 采用光刻法等方式,在氧化铟锡上图案化处理形成间隔线,间隔线将氧化铟锡分割为触控区域。
[0074] S704:设置连接端子。
[0075] 采用柔性金属,在基板的侧边设置连接端子,各连接端子分别连接一个触控区域。
[0076] S705:连接柔性电路板。
[0077] 将柔性电路板与各连接端子电连接,并封装,生成最终的触控面板。
[0078]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0079] 本发明通过在基板2个表面分别设置触控膜层,并通过图案化间隔线,将触控膜层分割为触控区域,并且仅在基板的一个侧边设置连接端子以及走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3个侧边设置连接端子及走线的方式,减少了需要设置连接端子及走线的侧边数量,这样就是实现触控面板的无边框设计,满足消费者对触控产品外观及触控感受的要求。
[0080]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