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担遮蔽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800297.8

文献号 : CN1089638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宁昕沈辉唐盼刘凯苏梓铭肖宾

申请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担遮蔽罩,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中空的罩状结构,用于罩设在横担上,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开口,用于供横担穿过,所述本体部包括顶壁和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壁上设有第一窗口,用于暴露所述横担上的针式绝缘子;和,第一活动遮蔽部,可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用于遮蔽或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第一窗口和经所述第一窗口暴露的针式绝缘子。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由于设置了可开关的作业窗口,使得横担遮蔽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整体移动或拆卸,即可暴露横担的相应部位以便进行操作,使用非常方便,安全防护性能也更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中空的罩状结构,用于罩设在横担上,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开口,用于供横担穿过,所述本体部包括顶壁和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壁上设有第一窗口,用于突出地暴露所述横担上的针式绝缘子于所述本体部的外侧;和第一活动遮蔽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用于遮蔽或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第一窗口和经所述第一窗口暴露的针式绝缘子;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为中空的罩状结构,具有顶部遮蔽结构、两个侧部遮蔽结构和位于第一端部的端部遮蔽结构,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底部和第二端部为敞开结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朝向同一方向,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朝向同一方向;

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是封闭的,所述本体部还包括位于第二端的端壁,其中,所述端壁的上边缘高于所述顶壁,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第二端部能够与所述端壁对接;

在所述端壁的内侧面上,至少在与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第二端部相对的区域设置有重叠遮蔽结构,所述重叠遮蔽结构朝向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延伸,在遮蔽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第二端部容纳于所述重叠遮蔽结构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动遮蔽部,可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用于遮蔽或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

或者,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配置成可沿所述本体部的轴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设有底部滑槽,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的侧边缘滑动配合地安装于所述底部滑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包括板状遮蔽主体和位于所述板状遮蔽主体端部的折弯部,其中,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折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配置成可沿所述本体部的轴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两侧设有侧部滑槽,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下边缘滑动配合地安装于所述侧部滑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限位结构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包括彼此相连的侧部结构和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侧壁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导向限位结构与所述侧壁共同形成所述侧部滑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遮蔽结构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端部的敞开结构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担遮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还具有水平遮蔽结构,所述水平遮蔽结构自所述端部遮蔽结构朝向背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延伸。

说明书 :

一种横担遮蔽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担遮蔽罩。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力系统的各种作业中,带电操作往往是极为普遍的行为,以10kV配网为例,为保障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在很多场合下只能进行带电作业,这使得带电作业技术成为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内容。由于配电网线路结构紧凑,作业环境复杂,为了保障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作业范围内的带电体和接地体进行绝缘遮蔽。
[0003] 直线电杆上的横担及其针式绝缘子布置紧凑,在常规的带电作用中一般使用绝缘毯进行遮蔽,遮蔽过程费时费力。而在作业过程中时,作业人员常常需要将横担遮蔽或绝缘子遮蔽拆除,腾挪出作业空间,这给绝缘遮蔽的完整性带来了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担遮蔽罩,其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横担的绝缘遮蔽,同时又能在无需拆下遮蔽罩的情况下灵活地为作业人员提供作业空间,有利于保证绝缘遮蔽的完整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横担遮蔽罩,包括:
[0007]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中空的罩状结构,用于罩设在横担上,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开口,用于供横担穿过,所述本体部包括顶壁和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壁上设有第一窗口,用于突出地暴露所述横担上的针式绝缘子于所述本体部的外侧;和
[0008] 第一活动遮蔽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用于遮蔽或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第一窗口和经所述第一窗口暴露的针式绝缘子;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为中空的罩状结构,具有顶部遮蔽结构、两个侧部遮蔽结构和位于第一端部的端部遮蔽结构,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底部和第二端部为敞开结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朝向同一方向,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朝向同一方向;
[0009] 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是封闭的,所述本体部还包括位于第二端的端壁,其中,所述端壁的上边缘高于所述顶壁,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第二端部能够与所述端壁对接;
[0010] 在所述端壁的内侧面上,至少在与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第二端部相对的区域设置有重叠遮蔽结构,所述重叠遮蔽结构朝向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延伸,在遮蔽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第二端部容纳于所述重叠遮蔽结构的内侧。
[0011]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通。
[0012]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活动遮蔽部,可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用于遮蔽或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第二开口。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
[0014] 或者,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上。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配置成可沿所述本体部的轴向滑动。
[0016]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底部设有底部滑槽,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的侧边缘滑动配合地安装于所述底部滑槽中。
[0017]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包括板状遮蔽主体和位于所述板状遮蔽主体端部的折弯部,其中,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折弯。
[0018]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配置成可沿所述本体部的轴向滑动。
[0019]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两侧设有侧部滑槽,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的下边缘滑动配合地安装于所述侧部滑槽中。
[0020]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限位结构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包括彼此相连的侧部结构和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侧壁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导向限位结构与所述侧壁共同形成所述侧部滑槽。
[0021] 优选地,所述侧部遮蔽结构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端部的敞开结构相通。
[00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还具有水平遮蔽结构,所述水平遮蔽结构自所述端部遮蔽结构朝向背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延伸。
[0023] 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由于设置了可开关的作业窗口,使得横担遮蔽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整体移动或拆卸,即可暴露横担的相应部位以便进行操作,使用非常方便,安全防护性能也更高。特别地,第一、第二活动遮蔽部采用滑动式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开启过程中对空间的占用,同时还有利于调节作业窗口的开启程度,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性能和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4]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0025]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横担遮蔽罩在装配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中的本体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0027] 图2A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0028] 图3为图2的本体部的左视示意图;
[0029] 图4为图2的本体部的俯视示意图;
[0030] 图5为图1中的第一活动遮蔽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0031] 图6为图5的第一活动遮蔽部的左视示意图;
[0032] 图7为图5的第一活动遮蔽部的俯视示意图;
[0033] 图8为图1中的第二活动遮蔽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0034] 图9为图8的第二活动遮蔽部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针对现有技术中带电作业时对横担(尤其是具有针式绝缘子的横担)进行遮蔽的实际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横担遮蔽罩,其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如图1-9所示。
[0036] 首先参见图1,所述横担遮蔽罩包括本体部1和第一活动遮蔽部2。
[0037] 其中,所述本体部1用于罩设在横担(未示出)上,所述本体部1的优选结构如图2-4所示,所述本体部1的第一端(图2中,右端为第一端,左端为第二端)设有第一开口(未示出),用于供横担穿过,所述本体部1包括顶壁11和自所述顶壁11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12。具体地,该罩状结构可以是方形罩、矩形罩、圆柱形罩或者椭圆柱形罩等等,对应地,所述本体部1的横截面形状例如为正方形、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等。当然,所述本体部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是其他形状,如局部为圆弧的形状,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例如,顶壁11可以是平面结构,也可以是曲面(如圆弧面)结构,同样,侧壁12也可以是平面结构或者曲面结构,只要能罩住横担即可。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顶壁11上设有第一窗口110,用于暴露所述横担上的针式绝缘子,例如可以用于对针式绝缘子进行操作。也即,当所述本体部1罩设在相应的横担上时,针式绝缘子可以经所述第一窗口110突出地暴露于所述本体部1的外侧,从而作业人员可以对针式绝缘子进行操作,例如进行检修、拆装,或者对相关的金具和导线进行检修、拆装等。
[0038] 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可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上,用于遮蔽或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第一窗口110和经所述第一窗口110暴露的针式绝缘子。
[0039] 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中,本体部1的底部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敞开的。当本体部1的底部封闭时,本体部1可以从横担的外端套装到横担上,这种情况下,需要使本体部1的最小内高度尺寸大于相应的横担及其上的针式绝缘子的总高度尺寸,以便于进行套装。当本体部1的底部敞开时,例如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17(如图2A和图3所示)时,则本体部1可以自上而下地套装到相应的横担上,套装时只需要使相应的针式绝缘子对准所述第一窗口110即可,这种情况下,本体部1的最小内高度尺寸只需要略大于横担的高度尺寸即可,但应保证第二开口17的宽度尺寸大于横担的宽度尺寸。
[0040] 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中,本体部1的第二端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敞开的。当本体部1的第二端封闭时,可以对横担的外端部进行有效遮蔽,同时还能在套装到横担上时起到端部定位的作用。当本体部1的第二端敞开时,可以通过延长本体部1的长度的方式实现对横担的外端部的有效遮蔽,或者设置可拆装的端部遮蔽部件实现对横担的外端部的有效遮蔽。
[0041] 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中,第一活动遮蔽部2可以仅设置一个,以便独自地实现对第一窗口110和相应的针式绝缘子的遮蔽,也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以便共同实现对第一窗口110和相应的针式绝缘子的遮蔽。
[0042] 由于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的本体部1上设置有第一窗口110,并且第一窗口110可通过第一活动遮蔽部2进行打开或关闭,从而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能够方便、灵活地为作业人员提供作业空间,而不必像现有技术使用绝缘毯那样需要整体地拆下绝缘毯才能进行作业,一方面能够保证绝缘遮蔽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量,从而提高作业效率。此外,由于本体部1为罩状结构,还使得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安装,以便实现对横担3的绝缘遮蔽。
[0043] 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特别适用于对高压(如35kV)、中压(10kV)、低压(380/220V)配网线路带电作业时的情形,能够有效地对横担进行绝缘遮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0044] 尽管图1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一个第一窗口110,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窗口110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45] 为了实现第一活动遮蔽部2对第一窗口110的遮蔽和暴露,可以采用多种安装方式将第一活动遮蔽部2可动地安装至本体部1。
[0046]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可以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上。当采用滑动方式安装时,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滑动方向可以是沿本体部1的轴向(即沿横担的长度方向,也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也可以是垂直于本体部1的轴向(例如沿横担的宽度方向滑动,也即图3中的左右方向)。容易理解,以滑动的方式安装第一活动遮蔽部2,可以使第一活动遮蔽部2始终与本体部1保持贴合,从而减少空间占用,特别是减少第一活动遮蔽部2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空间,同时,还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能够方便地实现对第一窗口110的部分遮蔽或暴露。
[0047] 替代地,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也可以采用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上。例如,第一活动遮蔽部2可通过铰链装置连接至本体部1,从而以翻盖的形式遮蔽或暴露第一窗口110。具体地,铰链装置的枢转轴线可以平行于本体部1的轴线,也可以垂直于本体部
1的轴线。
[0048] 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 配置成可沿所述本体部1的轴向(即图中的左右方向)滑动,在实际工作中,也即为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由此还特别地能够保证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滑动距离足够大,从而适应于对第一窗口110在整个长度范围内的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者完全暴露。本发明中,第一窗口110的长度是指沿本体部1的轴向测量的尺寸。
[0049] 优选地,如图2-4所示,所述本体部1的两侧设有侧部滑槽13,其例如设置在侧壁12上;如图1所示,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下边缘滑动配合地安装于所述侧部滑槽13中。于是,侧部滑槽13一方面能够为第一活动遮蔽部2提供限位,例如防止其左右晃动(即在横担的宽度方向上晃动),另一方面能够为第一活动遮蔽部2提供导向,使其能够平稳地滑动,方便操作。
[0050] 优选地,如图2A所示,所述本体部1的侧壁12上设有第一导向限位结构14,所述第一导向限位结构14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包括彼此相连的侧部结构141和底部结构142,所述底部结构142与所述侧壁12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导向限位结构14与所述侧壁12共同形成所述侧部滑槽13。
[0051] 如图2A所示,本体部1的两个侧壁12优选与顶壁11垂直,此时,位于两侧的两个侧部滑槽13则在长度方向(即本体部1的轴向)和深度方向(图2A中的上下方向)上均互相平行,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安装过程,例如可以自上而下地将其下边缘直接装入侧部滑槽13中,实现一步到位的安装。替代地,两个侧部滑槽13在深度方向上可以不互相平行,而是形成一定的角度,此时,第一活动遮蔽部2在安装时则需要从本体部1的一端滑动地装入,虽然装配过程略微费时,但却能起到防止第一活动遮蔽部2在上下方向上晃动甚至松脱的作用。
[0052] 优选地,如图5-7所示,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为中空的罩状结构,具有顶部遮蔽结构21、两个侧部遮蔽结构22和位于第一端部(图5和图7中,右侧为第一端部,左侧为第二端部)的端部遮蔽结构23,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底部和第二端部为敞开结构,用于供针式绝缘子通过;其中,两个侧部遮蔽结构22分别与顶部遮蔽结构21相连,端部遮蔽结构23则与顶部遮蔽结构21、两个侧部遮蔽结构22均相连,由此形成罩状结构。在具体工作时,也即,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本体部1的第一端朝向同一方向(图1中的左方),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本体部1的第二端朝向同一方向(图1中的右方)。显然,罩状结构容易适应针状绝缘子的高度,实现对绝缘子的安全遮蔽和全方位遮蔽。
[0053] 优选地,如图5-6所示,所述侧部遮蔽结构22上设有第三开口24,所述第三开口24与所述第二端部的敞开结构相通,也即第三开口24自所述侧壁22的左端开始,并朝向右端的方向延伸一定的尺寸。第三开口24的形状不限,可以是图5中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所述第三开口24用于供针式绝缘子上的导线通过,当第一活动遮蔽部2在本体部1上向左滑动时(如图1所示),针式绝缘子上的导线可在第三开口24内活动,不会影响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移动。另外,第三开口24还可用于与相应的导线遮蔽罩配合,例如可容纳导线遮蔽罩的一部分,从而使绝缘遮蔽效果能够连续地覆盖横担和导线,保证绝缘遮蔽的完整性。
[0054] 优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还具有水平遮蔽结构25,所述水平遮蔽结构25自所述端部遮蔽结构3朝向背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图5、7中为右方)延伸。水平遮蔽结构25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与本体部1的顶壁11形成重叠(参见图1),例如骑跨在本体部1上,从而在遮蔽状态下,可以在靠近第一窗口110的右侧边缘(参见图4)的位置处与所述顶壁11形成重叠遮蔽,增强绝缘遮蔽的可靠性。
[0055]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1的第二端是封闭的,也即,所述本体部1还包括位于第二端的端壁15,如图2-4所示,其中,所述端壁15的上边缘151高于所述顶壁11,使得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第二端部能够与所述端壁15对接,如图1所示。也即,通过使端壁15的上边缘加高,使其可以高于相应的针式绝缘子的高度(在套装在横担上时),于是,端壁15便可以和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第二端部对接,从而共同实现对针式绝缘子的遮蔽,遮蔽效果更好。
[0056] 优选地,如图2-4所示,在所述端壁15的内侧面(也即朝向本体部1的第一端的那个侧面)上,至少在与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第二端部相对的区域设置有重叠遮蔽结构16,所述重叠遮蔽结构16朝向所述本体部1的第一端延伸,在遮蔽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第二端部容纳于所述重叠遮蔽结构16的内侧。
[0057] 优选地,重叠遮蔽结构16从上方、两侧共三个方向包围所述第一活动遮蔽部2,以形成完整的重叠遮蔽。优选地,重叠遮蔽结构16的两侧部分可以与第一导向限位结构14平滑连接,使得第一活动遮蔽部2能够沿着相应的侧部滑槽13直接滑动到其第二端部进入所述重叠遮蔽结构16的内侧。
[0058] 优选地,如图2A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部1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17,所述第二开口17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通,也即,第二开口17贯通到本体部1的第一端,使得第二开口17可以供横担整体地通过,从而可方便地自上而下地将本体部1套装在横担上,提高安装效率。
[0059]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还包括第二活动遮蔽部3,其可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上,用于遮蔽或至少部分地暴露所述第二开口17,从而可以方便地在横担的下方对横担进行遮蔽。
[0060] 为了实现第二活动遮蔽部3对第二开口17的遮蔽和暴露,可以采用多种安装方式将第二活动遮蔽部3可动地安装至本体部1。
[0061]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3可以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上。与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滑动安装方式类似地,第二活动遮蔽部3的滑动方向可以是沿本体部1的轴向(即沿横担的长度方向,也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也可以是垂直于本体部1的轴向(例如沿横担的宽度方向滑动,也即图3中的左右方向)。容易理解,以滑动的方式安装第二活动遮蔽部3,可以使第二活动遮蔽部3始终与本体部1保持贴合,从而减少空间占用,特别是减少第二活动遮蔽部3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空间,同时,还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能够方便地实现对第二开口17的部分遮蔽或暴露。
[0062] 替代地,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3也可以采用可枢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上。例如,第二活动遮蔽部3可通过铰链装置连接至本体部1,从而以翻盖的形式遮蔽或暴露第二开口17。具体地,铰链装置的枢转轴线可以平行于本体部1的轴线,也可以垂直于本体部1的轴线。
[0063] 在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3配置成可沿所述本体部1的轴向滑动,也即,其滑动方向与第一活动遮蔽部2的滑动方向一致,均为沿横担的长度方向滑动。具体地,第二活动遮蔽部3的安装可以在本体部1套装到横担上之后进行,可以从本体部1的第二端(对应横担的外端)滑动地安装到本体部1上,这样,安装过程不会受限于操作空间,使安装易于完成。
[0064] 优选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二活动遮蔽部3相对于本体部1的滑动,如图2A和图3所示,所述本体部1的底部设有底部滑槽18,例如位于左右两侧的一对底部滑槽18,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3的侧边缘滑动配合地安装于所述底部滑槽18中。容易理解,底部滑槽18能够为第二活动遮蔽部3提供限位,防止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发生晃动,同时,还能为第二活动遮蔽部3提供良好的导向,使其能够平稳地滑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优选地,如图2A和图3所示,一对底部滑槽18为槽口相对的矩形槽。
[0065] 优选地,如图8-9所示,所述第二活动遮蔽部3包括板状遮蔽主体31和位于所述板状遮蔽主体31端部的折弯部32,例如,其纵截面为L形。其中,所述折弯部32朝向所述本体部1的一侧折弯,如图1所示。优选地,板状遮蔽主体31和所述折弯部32均为平板结构,优选为长方形平板结构,二者优选互相垂直。当第二活动遮蔽部3安装于本体部1上时,板状遮蔽主体31的两个侧边缘滑动配合地安装于所述底部滑槽18中,并且,在完全遮蔽的状态下,折弯部32可以抵靠本体部1的端壁15,一方面起到限位作用,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还可以与端壁15形成重叠遮蔽区,以提高绝缘遮蔽的可靠性。
[0066]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横担遮蔽罩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本体部1套装至相应的横担上,使本体部1的第一开口骑跨在横担上,之后便可以将第一活动遮蔽部2和第二活动遮蔽3分别安装到本体部1上,并调整到完全遮蔽的状态。随后,当作业人员需要对横担上方的结构(如针式绝缘子)进行带电作业时,则可以移动第一活动遮蔽部2,以便暴露针式绝缘子,带电作业完成后,则可以立即将第一活动遮蔽部2恢复至完全遮蔽的状态;当作业人员需要对横担下方的结构进行带电作业时,则可以移动第二活动遮蔽部3,以便暴露相应的部位,并且可在作业完成后立即将第二活动遮蔽部3恢复至完全遮蔽的状态。由此可见,当采用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对横担进行绝缘遮蔽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绝缘遮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0067] 优选地,为避免第一活动遮蔽部2或者第二活动遮蔽部3发生意外移动而暴露相应的带动体,还可以设置相应的锁定件(未示出)将他们相对于本体部1锁定。其中,锁定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结构,并且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锁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插销结构、卡扣结构、挂钩结构等等,只要能将第一活动遮蔽部2、第二活动遮蔽部3相对于本体部1锁定即可。
[0068] 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中,本体部1、第一活动遮蔽部2和第二活动遮蔽部3均可采用绝缘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环氧树脂等通过模具浇注一次成型,且三者优选采用相同的材质。
[0069] 本发明的横担遮蔽罩由于设置了可开关的作业窗口(如第一窗口110、第二开口17),使得横担遮蔽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整体移动或拆卸,即可暴露横担的相应部位以便进行操作,使用非常方便,安全防护性能也更高。
[0070] 特别地,第一、第二活动遮蔽部采用滑动式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开启过程中对空间的占用,同时还有利于调节作业窗口的开启程度,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性能和使用的便捷性。
[007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72]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